❶ b裝置中濃硫酸的作用有三個
①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碳酸鈉、水及二氧化碳,則A中會看到試管內壁有無色液專滴,
故答案為:屬試管內壁有無色液滴;
②濃硫酸有吸水性,所以能作乾燥劑,二氧化碳和濃硫酸不反應,所以能用濃硫酸乾燥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乾燥氣體(吸收H 2 O);
③二氧化碳和過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2Na 2 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
故答案為:2Na 2 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
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所以未與過氧化鈉反應的二氧化碳使石灰水變渾濁,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O 2 +Ca 2+ +2OH - =CaCO 3 ↓+H 2 O,
故答案為:石灰水變渾濁;CO 2 +Ca 2+ +2OH - =CaCO 3 ↓+H 2 O;
⑤碳酸氫鈉分解生成的水蒸汽被濃硫酸吸收,未與過氧化鈉反應的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所以E中收集的氣體就是二氧化碳和過氧化鈉反應生成的O 2 ,
故答案為:O 2 .
❷ 實驗目的如圖。答案里裝置B的作用是吸收HCl氣體。我想問一下,B和C里的液體可以調換嗎比如我在B
濃硫酸作用是吸水,如果把B放濃硫酸,那麼只能吸收開始時的水,但是HCL和碳酸氫鈉反應也生成水,這樣一來還是會混有水
❸ 幾位同學根據下列各實驗裝置圖,設計和討論了以下問題:①實驗室利用裝置B可以製取CO2氣體,反應方程式是
①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②實驗室利用裝置B製取氣體時不需要加熱,利用過氧化氫製取氧氣時不需要加熱,因此利用裝置B可以製取氧氣,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
2H2O2
MnO2 | .
❹ 有下列裝置,其中A是氣體發生裝置,B、C、D是氣體收集裝置,E、F還可作氣體的凈化裝置.(1)儀器b的名稱
(1)b是水槽,故答案為:水槽; (2)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於水,故選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氫氣體應選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除去其中的水蒸氣,應用濃硫酸;故答案為:CaCO3+2HCl=CaCl2+H2O+CO2↑;C;飽和的碳酸氫鈉;吸收水分,乾燥氣體; (3)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來製取氧氣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 MnO2 | .
❺ 裝置B中的試劑是氫氧化鈉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求如果沒有b裝置對實驗結果有何影響
沒辦法判定是否有CO,
❻ 如圖所示裝置可以驗證某混合氣體(無色無味)是否含有CO2和CO.B裝置中裝的是氫氧化鈉濃溶液,其目的是除
(1)A裝置中的試劑需要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所以應該放入澄清的石灰水;D裝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檢驗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故答案為:澄清石灰水;檢驗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 (2)A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原混合氣體中CO2存在;一氧化碳可以還原氧化銅,生成紅色的銅,並且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所以證明原混合氣體中CO存在的實驗現象是:E中黑色粉末變紅,E中澄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故答案為:A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D中黑色粉末變紅;E中澄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3)B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所以沒有B裝置,無法檢驗CO2是否除掉,從而無法判斷原混合氣體中是否含有CO氣體. 故答案為:沒有B裝置,無法檢驗CO2是否除掉,從而無法判斷原混合氣體中是否含有CO氣體; (4)該裝置不能判斷出二氧化碳是否被吸收完全,所以為了實驗更加嚴密,應在BC裝置之間再接一個裝有澄清石灰水的試劑瓶,其作用是檢驗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 故答案為: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
❼ 為了檢驗在氫氣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氣體中是否混入了一氧化碳,用如下的裝置進行實驗.請回答:(1)裝置B中
該實驗流程是:A裝置用來吸收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若B不變渾濁,則證明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完全,從B中出來的氣體就剩下氫氣和一氧化碳,它們都會與氧化銅發生反應,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生成水,而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E中出現混濁現象.即只要E中變混濁就證明混合氣體中有一氧化碳. (1)因為實驗室檢驗一氧化碳通常是讓它先生成二氧化碳,然後再用澄清石灰水去檢驗二氧化碳.但該混合氣體中原來就有二氧化碳,為了避免引起干擾,所以應該先把二氧化碳吸收完,A裝置目的就是吸收二氧化碳,B裝置用來檢驗混合氣體中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所以應該用澄清石灰水. 故答案為:澄清石灰水,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 (2)氫氣和一氧化碳都會與氧化銅反應,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生成水,而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E中出現混濁現象.即只要E中變渾濁就證明混合氣體中有一氧化碳. 故選C中的黑色物質變紅,且D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混濁 (3)因為實驗室檢驗一氧化碳通常是讓它先生成二氧化碳,然後再用澄清石灰水去檢驗二氧化碳.但該混合氣體中原來就有二氧化碳,為了避免引起干擾,所以應該先把二氧化碳吸收完,A裝置目的就是吸收二氧化碳;反應物是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碳酸鈉和水,用觀察法配平,所以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 (4)E瓶增重pg.說明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為pg,設生成pg二氧化碳需要一氧化碳的質量為X則: CO+CuO △ | .
❽ ①為什麼B裝置中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出去混合氣體中的CO2 而不是乾燥氣體 ②為什麼如果試管中空氣
1,NaOH溶液不能乾燥氣體,一般用來吸收CO2 2,氣體不純會爆炸 3紅色粉末是CuO,CO會使CuO變成黑色的Cu
❾ 我市某化工廠排放的尾氣中除含CO2 外,還可能含有CO等氣體.為確認CO氣體是否存在,實驗小組利用下列裝置
該實驗流程是:A裝置用來吸收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若B不變渾濁,則證明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完全,從B中出來的氣體就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石灰水變渾濁. (1)因為實驗室檢驗一氧化碳通常是讓它先生成二氧化碳,然後再用澄清石灰水去檢驗二氧化碳.但該混合氣體中原來就有二氧化碳,為了避免引起干擾,所以應該先把二氧化碳除掉,A裝置目的就是吸收二氧化碳,B裝置用來檢驗混合氣體中二氧化碳是否吸收完全. (2)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裝置C中實驗現象為紅色固體逐漸變黑,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CO+Fe2O3 高溫 | .
❿ 下圖是實驗室常用的實驗裝置: 請回答下列問題:(1)用B裝置製取氣體應具備的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是
(1)用B裝置製取氣體,根據圖示,故答案為:反應物均應為固體且反應需要加熱; (2)裝置A使用於固態物質和液態物質反應不需加熱的發生裝置,可用來制H 2 (可由鋅粒和稀硫酸反應製得)或CO 2 (可由大理石或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製得)或 O 2 (可由過氧化氫溶液反應、二氧化錳作催化劑製得); 故答案為:CO 2 (二氧化碳或O 2 ). (3)實驗室若用鋅和稀鹽酸製取氫氣時,因鹽酸易揮發,所以製得的氫氣內混有少量HCl氣體和水蒸氣,欲得到純凈、乾燥的H 2 ,必須先用裝置D除掉HCl氣體再用裝置C除掉水蒸氣後用裝置E收集(氫氣密度最小),因為裝置D內盛的是氫氧化鈉溶液能很快吸收HCl氣體發生化學反應.故答案為:ADCE 吸收氫氣中混有的HCl氣體. (4)若用木炭粉還原氧化銅需高溫反應,所以將酒精燈改為酒精噴燈(或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網罩),驗證其產物需將導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觀察石灰水是否變渾濁.B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CuO 2Cu+CO 2 ↑,故答案為:將酒精燈改為酒精噴燈(或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網罩)、將導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C+2CuO 2Cu+CO 2 ↑ 故答案: (1)反應物均為固體且反應需要加熱 (2)CO 2 (二氧化碳或O 2 ) (3)ADCE吸收氫氣中混有的HCl氣體 (4)將酒精燈改為酒精噴燈(或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網罩)將導管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C+2CuO 2Cu+CO 2 ↑ |
與裝置b除了吸收co2氣體外還有作用相關的資料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