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g+ H
2 SO
4 = MgSO
4 +H
2 ↑ (2)不能
(3)把玻璃管下移一段距離,使玻璃管和量氣管中的水形成一定的液面差,如果一段時間後液面差保持不變,則說明裝置不漏氣;反之,則表示漏氣。(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4)80%
(5)否 因為試管中留有的氫氣體積等於從試管中排出的空氣體積,所以對實驗最終結果沒有影響。
㈣ 某課外活動小組根據Mg與CO2的反應原理,探究Mg與NO2的反應及固體產物.該小組通過實驗確認Mg能在NO2中燃
依據假設的可能分析判斷,I.固體產物為MgO;Ⅱ.固體產物為Mg3N2;III.固體產物為MgO和Mg3N2,故答案為:MgO和Mg3N2;
(1)裝置分析可知,濃硝酸和銅反應生成二氧化氮氣體中含有水蒸氣,按照氣體流向應是先通過乾燥劑吸收水蒸氣,乾燥的二氧化氮氣體通過熾熱的B裝置,鎂和二氧化氮反應,氮的氧化物是污染氣體不能排放到空氣中,需要通入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導氣管長進短處;裝置連接順序是a接d或e,e或d接b或c,c或b,g;
故答案為:d或e;e或d接b或c;c或b;g;
(2)連接裝置中的氣體壓強和液面變化分析判斷裝置氣密性,裝置組裝好後,檢驗氣密性的方法是,對圓底燒瓶微熱,若插入氫氧化鈉溶液的導氣管口處冒氣泡,停止加熱,該導氣管中形成一段穩定水柱,表示氣密性完好;
故答案為:對圓底燒瓶微熱,若插入氫氧化鈉溶液的導氣管口處冒氣泡,停止加熱,該導氣管中形成一段穩定水柱,表示氣密性完好;
(3)銅和濃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氧化氮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u+4H++2NO3-=Cu2++2NO2↑+2H2O,
故答案為:Cu+4H++2NO3-=Cu2++2NO2↑+2H2O;
(4)裝置C是乾燥二氧化氮氣體除去水蒸氣的作用,裝置C中盛裝的乾燥劑不能和二氧化氮氣體反應,是固體乾燥劑;
①濃硫酸不是固體乾燥劑故①不符合;
②無水CaCl2 是中性乾燥劑不和二氧化氮氣體反應,故②符合;
③鹼石灰能吸收二氧化氮氣體,故③不符合;
④五氧化二磷是固體酸性乾燥劑,不和二氧化氮氣體反應,可以乾燥二氧化氮氣體,故④符合;
故選:②④;
(5)實驗開始時,先讓A中反應進行一段時間,待B中充滿紅棕色氣體後,再點燃B處酒精燈,目的是排凈裝置中的空氣,防止空氣干擾實驗;
故答案為:排凈裝置中的空氣,防止空氣干擾實驗;
(6)托盤天平的精確度是0.1g,鎂粉完全反應後得到的同一固體殘留物稱量了三次,所得數據分別是17.00g、18.02g、17.98g,所以托盤天平不能稱量得到,實驗前鎂粉的質量為12.00g,鎂粉完全反應後得到的同一固體殘留物稱量了三次,所得數據分別是17.00g、18.02g、17.98g,平均質量=
=17.67g;質量增重17.67g-12.00g=5.67g,Mg~MgO~O,12g鎂物質的量為0.5mol,增重8g,Mg~
Mg
3N
2 ~
N,12g鎂物質的量為0.5mol,增重8g增重4.67g,而實驗稱量得到的固體增重
4.67g<5.67g<8g,所以生成的固體為MgO和Mg
3N
2的混合物,假設Ⅲ正確;
故答案為:不能;Ⅲ;
(7)為了使測定結果更加准確,還需對組裝好的裝置進行的改進是為防止生成的水蒸氣影響二氧化氮質量的測定,需要在BD間加乾燥裝置;
故答案為:在裝置B和D之間連接一乾燥裝置.
㈤ 某化學課外活動小組通過實驗研究NO2的性質.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任務1:利用圖1所示裝置探
(1)濃硝酸和銅反應生成硝酸銅、二氧化氮和水,反應方程式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故答案為: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2)二氧化氮是紅棕色氣體,如果能被氨氣還原,生成無色氣體氮氣,則C裝置中混合氣體顏色變淺,
故答案為:C裝置中混合氣體顏色變淺;
(3)造成未能觀察到C裝置中的預期現象可能原因是:在此條件下,該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極慢或NO2的轉化率極低導致反應現象變化不明顯,
故答案為:在此條件下,該反應的化學反應速率極慢;
(4)二氧化氮是有毒氣體,氨氣是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所以都不能直接排空,要進行尾氣處理才能排空,
故答案為:缺少尾氣吸收裝置;
(5)NO2能被Na2O2還原,故答案為:NO2能被Na2O2還原;
(6)①驗證假設2,首先要用E裝置製取二氧化氮,因為製取的二氧化氮氣體中含有水蒸氣,水能和過氧化鈉反應而造成干擾,所以要用D裝置除去水蒸氣,然後較純凈的二氧化氮通過B裝置,未反應的二氧化氮有毒不能直接排空,所以最後要進行尾氣處理,選用F裝置處理尾氣,所以裝置的合理連接順序是EDBDF或EDBF,
故答案為:EDBDF或EDBF;
②B裝置中淡黃色粉末逐漸變成白色.經檢驗,該白色物質為純凈物,且無其他物質生成,過氧化鈉作氧化劑,則二氧化氮中氮元素失電子化合價升高而作還原劑,所以氮元素只能轉化為+5價,且生成物是純凈物,所以是硝酸鈉,反應方程式為2NO2+Na2O2═2NaNO3,故答案為2NO2+Na2O2═2NaNO3.
㈥ 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調節滑動變阻器,控制電流強度適中的情況下用其進行緩慢電解NaCl溶
(1)在電解池的陽極是活潑電極本身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Fe-2e-═Fe2+,陰極上是電解質中的陽離子氫離子發生得電子的還原反應,即2H2O+2e-═H2↑+2OH-(或2H++2e-═H2↑),故答案為:2H2O+2e-═H2↑+2OH-(或2H++2e-═H2↑);Fe-2e-═Fe2+;
(2)在電解池中,因為在陰極鉑電極上產生了氫氣,所以導致A燒杯中氣壓增大,氨氣和水接觸後,因氨氣極易溶於水導致水倒吸並產生紅色噴泉,當燒瓶中液面上升到高於左側導管一定程度後又逐漸下落至與導管相平時,燒瓶內外壓強相等,噴泉現象結束,由於氨水顯鹼性,所以最後A燒杯溶液呈紅色,並且在導管有氣泡氫氣溢出,故答案為:A燒杯中的水倒吸並產生紅色噴泉;燒瓶中液面上升到高於左側導管一定程度後又逐漸下落至與導管相平;最後A燒杯溶液呈紅色,導管有氣泡溢出;
(3)在A裝置中的噴泉實驗後,關閉止水夾a,打開止水夾b,C裝置中,含有亞鐵離子的鹽和其中的氫氧化鈉發生反應生成氫氧化亞鐵,氫氧化亞鐵易被氧化為氫氧化鐵紅褐色沉澱,即Fe2++2OH-═Fe(OH)2↓,4Fe(OH)2+2H2O+O2═4Fe(OH)3或寫成總反應式:4Fe2++8OH-+2H2O+O2═4Fe(OH)3↓,
故答案為:Fe2++2OH-═Fe(OH)2↓,4Fe(OH)2+2H2O+O2═4Fe(OH)3或寫成總反應式:4Fe2++8OH-+2H2O+O2═4Fe(OH)3↓;
(4)在電解飽和食鹽水時,要實現電解氯化鈉溶液的目的,應該選擇惰性電極進行電解,可以把Fe電極換成C、Pt等惰性電極或將裝置中兩電極換位置等,
故答案為:把Fe電極換成C、Pt等惰性電極或將裝置中兩電極換位置等.
㈦ 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了如右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分別有NO,有水 (1)實驗目的是(2)原理方程示
噴泉實驗,驗證氣體易溶於水
4NO+3O2+2H2O==4HNO3
㈧ 某校課外活動小組為了探究銅與稀硝酸反應產生的是NO氣體,設計了如下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1)裝置A
(1)因NO與氧氣反應生成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為排除對實驗的影響,利用生成的CO2將整套裝置內的空氣趕盡,以排除對Cu與稀HNO3反應生成的氣體產物觀察的干擾,當裝置C中產生白色沉澱時,可停止通入二氧化碳,A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aCO3+2H+═Ca2++CO2↑+H2O,
故答案為:利用生成的CO2將整套裝置內的空氣趕盡,以排除對Cu與稀HNO3反應生成的氣體產物觀察的干擾;當裝置C中產生白色沉澱;CaCO3+2H+═Ca2++CO2↑+H2O;
(2)因銅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NO和水,其離子反應為3Cu+2NO3-+8H+═3Cu2++2NO↑+4H2O,觀察到氣泡冒出和溶液變為藍色,
故答案為:銅絲逐漸溶解並產生氣泡,稀硝酸液面上氣體仍為無色,溶液變為藍色;3Cu+8H++2NO3-═3Cu2++2NO↑+4H2O.
㈨ 為驗證人體呼出氣體中含有CO2不是來自空氣,而是人體代謝作用產生的.某學校學生課外活動小組設計了如圖
要驗證呼出的氣體中的二氧化碳不是來自於空氣,必須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干凈,在除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時應從Ⅱ端吸入空氣,裝置Ⅱ的作用來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從I端呼出氣體,裝置I用來驗證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可利用氫氧化鈉溶液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故瓶Ⅱ試劑可選用氫氧化鈉溶液;可利用澄清的石灰水來檢驗呼出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瓶Ⅰ試劑可選用氫氧化鈣溶液.
故選:A.
㈩ 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的
(1)磷與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磷+氧氣
點燃 |
與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了下圖裝置探究鎂與no2的反應產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超龍五金市場
發布:2025-10-06 03:22:29
瀏覽:469
益鐵五金製品廠
發布:2025-10-06 03:17:09
瀏覽:489
夢幻神界工具箱
發布:2025-10-06 01:53:00
瀏覽:380
墊圈檢測裝置
發布:2025-10-06 01:50:36
瀏覽: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