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識別銀器
1、看顏色:純度愈高,銀色愈潔白,首飾表面看上去均勻發亮,有潤色。如果含鉛,首飾會呈現出青灰色,如含銅,首飾表面會顯得粗糙,顏色沒有潤澤感。
2、掂重量:白銀密度較一般常見金屬略大,一般地講鋁質輕、銀質重、銅質不輕又不重。因而掂掂重量可對其是否為白銀做出初步判斷。若飾品體積較大而重量較輕,則可初步判斷該飾品屬其它金屬。
3、查硬度:白銀硬度較銅低,而較鉛、錫大,可用大頭針劃首飾不起眼的地方進行測試,如針頭打滑,表面很難留下痕跡,則可判定為銅質飾品。如為鉛、錫質地,則痕跡很明顯、突出。如實物留有痕跡而又不太明顯,便可初步判定為白銀飾品。
(1)銀點檢測裝置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避免經常佩戴銀首飾做繁重的家務活或粗重的工作。
2、避免接觸汞(即水銀),會產生汞齊,所謂的汞齊就是汞合金。汞可以與除鐵以外的所有金屬形成汞齊。
3、避免接觸化妝品、香水、漂白劑。特別是劣質的化妝品和香水,因為會常常含有超量的硫、鉛、鎘、汞。
4、有些人的人體的汗液會侵蝕貴金屬飾品,所以這些人夏天佩戴銀飾時最好常用清水清洗。
5、切勿戴著銀器去溫泉或海水,因為含硫比較高。
6、在佩戴銀飾的時候,盡量不要同時佩戴其它堅硬的首飾。
Ⅱ 金屬探測器能夠探測那哪些金屬
金屬探測器是一種應用廣泛的探測器。主要有三大類:電磁感應型,X射線檢測型,微波檢測型,是用於探測金屬的電子儀器,可應用於多個領域。在軍事上,金屬探測器可用於探測金屬地雷;在安全領域,可以探測隨身攜帶或隱藏的武器與作案工具;在考古方面,可以探測埋藏金屬物品的古墓,找到古墓中的金銀財寶與首飾或其他金屬製品。在工程中,可用於探測地下金屬埋設物,例如管道、管線等;在礦產勘探中,可用來檢測和發現自然金顆粒;工業上,可用於在線監測,如剔除棉花、煤炭、食品、葯品、日化產品中的金屬異物等。Ⅲ 哪裡有賣開關觸頭壓力測試儀測試兩銀點之間的壓力!謝謝
隔離開關是電力系統中使用量最大應用范圍最廣泛的高壓開關設備。由於戶外隔離開關是唯一完全暴露在大氣環境中工作、受環境氣候條件影響最直接和最嚴重的電氣設備,容易產生機械或電氣方面的故障。尤其是觸指接觸部分容易受雨水、灰塵及有害氣體的侵襲產生接觸不良而導致發熱,提供觸指壓力的彈簧會因發熱而退火使壓力降低,這樣更導致觸指發熱形成惡性循環最終燒壞觸指釀成事故。
「觸指壓力檢測儀」它只要將測試鉗模擬觸頭的感測器在每對觸指接觸位置張開一下,就能顯示出觸指此時的接觸壓力並記憶。有效解決了測量觸指壓力的一大難題。該儀器也可用於隔離開關製造廠對觸指壓力的檢驗;改變壓力感測器的形狀也能測量斷路器的觸指壓力。我們以「GYCZ-B 觸指壓力測試儀」舉例說明,購買時注意一下幾點:
1、電源電壓:AC220V、或機內鋰電池供電。
2、測量范圍:≤1000 N 誤差:≤1%
3、測量直徑(觸指開距):5.5mm~90mm
4、感測器信號線長度:10m
Ⅳ 北京海淀哪有檢測銀器純度的地方 權威一點的
銀行就可以。
Ⅳ 銀器鑒定的簡單方法是什麼
瓷器鑒定要領 瓷器鑒定是一門新的學科,文物考古工作者四十年來做了很多工作, 發掘了很多古遺址、古墓葬,出土了大量陶瓷器, 尤其是紀年墓出土的瓷器為我們鑒定提供了典型的標本和樣板。 陶瓷鑒定本身也是一門科學——器物學。 國內一些大學目前教授這方面的課程, 為陶瓷鑒定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我根據自己四十年研究陶瓷的親身體會與經驗, 摸索出從以下五個方面鑒定瓷器,即瓷器的造型、紋飾、胎釉彩、 款識、支燒方法。這五方面互為補充,不可偏廢, 偏重一方面而忽視其它方面鑒定便有誤差。五方面聯系起來看, 對瓷器的年代、產地的判斷,其可*系數就比較大。 下面談談五個方面的具體問題。 一 造型及紋飾 造型與紋飾二者密不可分,是鑒定瓷器的關鍵問題, 抓住這兩方面鑒定的可*系數即可達85%,一般來講,胎、釉、 彩、款識、支燒方法只佔很小的比重, 但在某個時期有些器物則例外。 (一)魏晉南北朝瓷器的造型、紋飾特徵 從墓葬出土情況可以看出,自漢代出現瓷器以來,發展到六朝時期, 青瓷逐漸代替了青銅器、漆器。 大陸很多省份的漢墓出土的陪葬品以青銅器、漆器佔主要比重, 而江南六朝時期的墓葬出土的器物絕大部分是青瓷器。 表明青瓷已經成為當時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 出土的這一時期的瓷器,其造型、紋飾與漢代陶瓷、 青銅器有很密切的繼承關系。 西晉青釉洗,腹部有一條印紋飾,兩面帖鋪首銜環, 具有明顯的漢代特徵。這類青釉洗出土數量很多。青釉三足尊, 也飾有印紋飾,下為三個熊足,兩面貼奔獸紋,另兩面貼鋪首, 造型、紋飾也具有漢代特徵。槅,漢墓出土有青銅槅、陶槅, 器形特點為平底。西晉青釉槅胎體厚重,為拿取方便,底邊鏤空。 西晉谷倉,上部中心為主罐,周圍有四個小罐, 是繼承東漢五聯罐和五管瓶造型而略加變化,上面浮雕佛像、鳥雀、 動物,下部為罐。谷倉是墓主生前庄園情況的真實寫照, 也表示其企望死後能過如生前一樣倉滿糧食的富有生活。 谷倉在江南地區稍大一點是吳、西晉墓葬中都有出土,有銘文謂之「 廩」者,是裝稻穀的,北方裝谷的叫倉;虎子,漢代多有提梁, 西晉保留了這一傳統,採用立燒,口向上,臂部觸地。 東晉虎子也採用這種立燒法。圓虎子多為正燒。 虎身一般刻劃飛翅紋。西晉牛頭罐,肩上有兩個鼠形系, 是這一時期比較少見的。 從以上器物可以看出西晉瓷器的器形種類及裝飾特徵。 造型上多取自漢代銅器、陶器,壺、罐一類器物造型比較矮胖。 裝飾上也借鑒銅器,多於壺、罐、洗、碗等器物的肩、 腹部飾一條帶狀印紋裝飾,間飾鋪首銜環、獸紋等。 東晉瓷器種類與西晉相近,造型上的顯著變化是器形向瘦高發展, 肩部的系多為橋形,故稱橋形系。裝飾上以光素為主, 少量器物的口沿、肩腹部、動物眼睛等部位點以褐色斑點, 形成了這一時期器物的裝飾特點。從最具有代表性的雞頭壺(罐) 的演變,可以看出各時期瓷器造型與紋飾的特徵。西晉雞頭罐, 肩有雙系,雙系間飾雞頭、雞尾。西晉早期罐的最大腹徑在中間, 以後重心上移,最大徑在肩部,腹徑與罐的高度大體相近, 所以給人以矮胖的感覺,肩部有印紋飾,東晉雞頭壺盤口, 壺頸較長,橋形系,有的壺口沿飾褐斑,雞頭有頸約一寸左右, 雞尾則演變為壺柄,壺的高度明顯大於腹徑,故給人以瘦長感覺。 除青釉以外,還有黑釉雞頭壺。黑釉在漢代已經出現, 東晉繼續燒造,目前發現燒黑釉的僅有浙江的餘杭、德清兩窯, 兩窯同時也燒青釉。到南朝時期,雞頭壺壺身更長,柄向上發展, 裝飾上出現復線蓮瓣紋。蓮瓣紋的出現與東漢佛教傳入有關。 這一時期其它器物如盤、碗、罐等也有飾有蓮瓣紋, 形成了這一時期的裝飾特點。東晉除雞頭壺以外,還有羊頭壺, 其數量少於雞頭壺,但目前出土數量逐漸增多。香薰, 兩晉墓出土不少,西晉造型繼承漢代特徵,球體上鏤孔, 球體與承盤之間有三足。東晉改為以支柱連接球體與承盤。 (二)隋、唐、五代瓷器的造型、紋飾特徵 隋青釉印花四系壺,高35厘米,盤口、長頸、長圓腹、平底。 肩部四個雙條形系,頸、肩、系、腹部作四層印花裝飾, 印花為扇形花瓣組成的團花和葉紋。這是隋代瓷器的裝飾特點。 釉施至腹部,下半截露胎,是隋代青瓷施釉的一般規律。湘陰窯、 淮南窯、安陽窯產品多採用印花裝飾。常見的有朵花、草葉、蓮瓣、 幾何紋等,多為獨立的花、葉,連續的花紋不多見。 隋青釉高足盤,南北方瓷窯皆大量燒造,是隋代具有代表性的器形。 隋青釉四系罐,施半釉,肩有四個雙條形系,系高於罐口, 是隋代器物的造型特點。 隋白釉龍柄雙聯瓶,可謂北方白瓷的代表。雙瓶相聯,以龍為柄, 龍張口,雙雙銜住瓶口,造型生動。此瓶胎色較白,質地堅硬, 施釉不到底,釉層薄而微微泛黃。自北朝北齊出現長頸瓶以來, 至隋代瓶式更為豐富,以後歷代均有燒造,造型各不相同。 唐代青釉黑斑壺,壺身畫圓圈紋,系唐代特徵。 黑褐斑裝飾西晉晚期出現,東晉盛行,唐代沿用,但數量不多。 吳越王錢氏墓出土薰爐等兩件大器,頂、蓋鏤空, 周身用褐彩繪雲頭紋,是晚唐時出現的。浙江青釉壺,短流,平底, 雙帶形柄。青釉玉璧底碗,碗壁45度斜出,點褐斑。窯址未發現, 只能定為浙江產品,日本出光美術館有收藏。 唐代北方盛行白瓷,白瓷器物腹部豐滿,平底。 平底無釉是唐代瓷器的特徵,青、白、黑釉都如此。到唐代晚期, 出現少量圈足器物。定窯壺,短流,雙條形柄,腹部豐滿,平底, 河南、西安的大型墓葬出土較多,河北唐墓亦有出土。 唐代定窯白釉碗,玉璧形底,有的為唇口, 這種碗出土於公元763~840年間的墓葬, 說明盛行於這80年間。除白釉外,還有青釉玉璧底碗。 邢窯白釉盞托,五齣口,卷荷葉邊。五齣口器物還有盤、碗等, 是唐後期開始出現的,直至五代。唐中期以前碗為四齣口, 器里凸起四條線。北宋器物為六齣口。因此,從器物口部花口四齣、 五齣、六齣就可以判斷出它們是唐中期以前、晚唐、 五代或宋代的器物。花口碗是在胎半干時用工具按出幾條線, 外為陰線,里為陽線。邢窯五齣口碗是晚唐、五代之間的產品。 唐青釉鳳頭壺,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造型、 紋飾受波斯文化影響,又有所區別。柄、流用中國傳統的龍、 鳳裝飾;紋飾中人物形像為西亞人,花葉與南北方青瓷亦不相同。 北方青瓷中有40年代出土的鳳頭壺。除青釉以外, 三彩鳳頭壺比較多,以洛陽、西安兩地出土得為大宗, 很多已流傳到日本等國家。宋代仍有鳳頭壺, 福州宋墓出土的白釉鳳頭壺,沒有貼花裝飾,亦無柄, 只保留唐代鳳頭壺造型的遺風。 青釉魚形瓶,唐代後期開始出現,越窯、廣東梅縣窯、湖南、 長沙窯都有這種器形,三彩亦有這種器形。瓶以雙魚為身, 背部有脊,並刻劃魚眼、魚鱗,有的脊呈水槽形,可以穿帶提起。 到五代,定窯還燒制白釉雙魚瓶。 海棠式杯,是唐代常見的器形,口部為四瓣花口,杯外刻線, 里有凸線。越窯、長沙窯、邛窯都燒制這類杯。 上海博物館收藏一件越窯青釉海棠式杯,口徑30厘米, 是國內最大的一件。傳世品中小海棠式杯較多。 長沙窯貼花壺,貼棕櫚樹及兩只飛鳥,貼花裝飾最早見於唐三彩, 在瓶、罐等器物上先貼花,後上釉。貼花一般採用局部帖花, 內容有奔獸、獅子、團花、寶相花等,與絲綢印染有關。 唐乾封三年(668年)白釉帖花缽,比長沙窯早, 紋飾風格亦有西亞遺風。長沙窯的貼花有棕櫚樹、欄干、 舞蹈俑和葡萄等紋,並有貼花的陶范出土。 長沙窯白釉綠彩器產量多,用綠彩繪花草、菱形、幾何、山形紋。 白釉綠彩是北方河南、河北地區經常採用的裝飾,但多點彩或條彩, 以綠彩畫紋飾的還沒發現。長沙窯釉下彩繪裝飾是其首創, 它的出現對以後的磁州窯、吉州窯有很大影響。 長沙窯釉下彩繪以氧化銅、氧化鐵做呈色劑,綠色是氧化銅,紅色、 褐色是氧化鐵。氧化鐵在釉下呈褐色,在釉上呈紅色。 呈紅色的器物長沙窯出土有十幾件,紋飾有花奔、禽鳥、動物、 龍紋。長沙窯以詩詞作裝飾的也很多。嬰戲紋注壺, 繪一孩童持荷奔跑。僅發現一件,嬰戲紋在唐代尚屬少見。 長沙窯壺,短流,流一般呈八方形。北方邢窯、定窯的壺, 流為圓形。越窯壺,流有八角、圓形。長沙窯壺, 壺身為六瓣瓜棱形,雙帶形柄,流比唐代其它瓷窯產品略長, 造型上仍具唐代遺風,實際上是北宋早期的產品。 花瓷拍鼓,在河南魯山窯發現大量腰鼓殘片。除魯山窯外, 河南禹縣唐代也燒拍鼓,與魯山窯產品有共同特徵, 都是黑地月白色斑紋,鼓身飾有七條弦紋。此外,陝西耀州、 山西交城也燒拍鼓。除以上四個窯以外,估計還有窯燒這種拍鼓。 傳世的陶俑中,有作拍鼓動作的,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音樂發達,宮廷樂隊多,樂器需用量大, 拍鼓正是應這種需求而生產的。花瓷除拍鼓以外,還有黑地白斑罐, 月白地黑斑罐,茶葉末釉地月白斑壺、罐, 是利用釉中含鐵量的不同,而產生出的不同的色調效果。禹縣、 內鄉(鄧窯)、魯山都燒花瓷器物,但產量最大、 質量最好的還是魯山窯。 唐代絞胎枕,是利用二三種不同顏色的泥組成花紋裝飾。 這類枕底部有銘文「杜家花枕」或「裴家花枕」。由此得知, 這種枕唐代稱之為「花枕」,杜、裴為作坊姓氏。 上面的小圓圈圖案是模仿金銀器、漆器的。在陶瓷發展史上, 瓷器受其他工藝品影響的例子是比較常見的。
麻煩採納,謝謝!
Ⅵ 怎樣檢測銀器的真假
1、看標示:
按照國家規定銀首飾的含銀量一定要准確標明,消費者購買時應驗看首飾上是否有關於純度的標示S925,Ag925(時尚類多見),或S990,Ag990(傳統手鐲童鎖)。如果沒有標示,基本可以斷定是普通金屬。
2、看顏色:
銀首飾多為微微帶黃的銀白色,有潤色。
3、看價格:
目前上海黃金交易所白銀的價格大概是每克5塊多,這還沒加采購成本,工藝費用等等,如果價格低的離譜,肯定是純度不夠或是假貨。
4、掂重量:
白銀密度較一般常見金屬略大,10.53克/立方厘米,因而掂掂重量可對其是否為白銀做出初步判斷。
5、查硬度:
白銀硬度較低,用手輕折銀飾,易彎不易斷的說明成色高。或者用大頭針劃不起眼的地方,如針頭打滑,表面很難留下痕跡, 則可判定為銅質飾品;如實物留有痕跡而又不太明顯,便可大概判定為白銀飾品。這個方法千古以來為人們廣泛使用,經常古裝電影里看到愛財如命的人收到銀元先用牙咬一咬,其實就是在檢測硬度。
6、用酸實:
銀遇任何酸都會變色,甚至溶解。如果在銀首飾的內側滴上一滴濃鹽酸,會立即生成白色苔蘚狀的氯化銀沉澱。而其它貴金屬則無此現象。
7、聽聲韻:
標准銀首飾落地後聲音沉悶,無彈力。若為銅質,其聲更高且尖,韻聲急促而短;
以上方法綜合運用辨別銀飾真偽絕對沒有問題,如果造假者能做的天衣無縫,那麼他的成本要比真正的純銀還要高的多,那樣就沒有利潤了。如果消費者想知道所購銀飾品非常精確的含量,那就只能去珠寶首飾或貴金屬檢測中心檢測了,費用30到100不等
注意事項
購買時還要特別注意它的扣件是否能夠扣緊而且牢靠。購買銀鏈時要將它放平,看鏈環是否紐結或彎曲。
銀飾品一般分為有電鍍的和無電鍍:
有電鍍:即里層為純銀,表面再做電鍍處理,多為鍍白金;電鍍的方法使其表面呈現的光澤比純銀的更光亮,反光效果很好,不易氧化,時尚類產品多用這種工藝。
無電鍍:雖然保留了純銀自然朴實的光澤,但很容易因硫化而發黑或發黃,(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和銀產生化學反應形成一層硫化銀在銀飾品上,其道理跟剖開後的蘋果會慢慢變黑一樣)。需用擦銀布進行保養,可恢復其光澤。
Ⅶ 哪裡可以有能儀器物理檢測金銀銅器
50米…… 點底雷達都達
5厘米金屬探測儀倒
簡單探測10-30米水源或量金屬辦:2根鐵絲勻速步行(具體難說清楚)
Ⅷ 怎麼鑒定銀器具的含銀量
鑒定銀器的方法很多,有一種能精確地鑒別銀器純度的硝酸點試法:在銀器上用刀銼一小缺口,將硝酸點在缺口上,觀察其變化。如是95%以上的純銀,白色維持不變;含銀80%-95%的會變成黑色;含銀50%-75%的會變綠色;綠色越深,含銀量越低。口決是「七綠、八黑、九五白」。
購買銀首飾時質量挑選的方法:
(1) 看焊接。有的銀飾品是經過焊接而成的,因此要看焊接是否干凈利落,有無假焊或開焊現象。
(2) 看光亮度。要求鍍色純正,光亮度強。
(3) 看鑲面。要牢固、周正。
(4) 看勾爪。要看勾爪有無毛刺,是否扎手、刮衣服,佩戴是否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