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學物理設計性試驗:測定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你們沒有大學物理實驗這本書么?湘潭大學出版社的,裡面就有答案。 首先是試驗設計要求 剛體作勻角加速轉動; 測量鋼體轉動使時的瞬時角加速度和角速度 提供器材: 剛體轉動慣量測量裝置 砝碼 米尺 秒錶 具體步驟及原砝碼與地面的距離與砝碼從放開到落地的時間可測 轉動慣量確定 砝碼質量確定 可確定角加速度及實驗內時間段瞬時角加速度 忘採納,O(∩_∩)O謝謝
⑵ 高中化學實驗中,有哪些裝置或者方法是可以觀察氣體流速的
一般是用洗氣瓶,要觀察的話,就在洗氣瓶內加入氣體不能溶解在液體中的液體,比如氨氣不溶於四氯化碳,那就用四氯化碳作為該洗氣瓶中的液體。然後觀察氣泡冒出速率來判斷氣體流速
⑶ 物理實驗中常用的測量時間的單位
1.時間單位是:秒,符號是 s ,常用單位還有 分 、 小時 等.
2.測量時間的基本儀器是機械秒錶,在物理實驗中常用打點計時器來計時.
3.在國際單位中,長度的單位是米,常用單位還有納米、微米、 毫米 、厘米 、 分米 、 千米 等.
4.1km= 1000m 1dm= 0.1 m 1cm= 0.01 m 1mm= 0.001m 1nm=1*10^-9m
⑷ 這是一個物理實驗裝置,求名稱
動量守恆小球
1.碰撞是指物體間相互作用時間極短(近似為0),而相互作用力很大的現象。
在碰撞過程中,系統內物體相互作用的內力一般遠大於外力,故碰撞中的動量守恆,按碰撞前後物體的動量是否在一條直線區分,有正碰和斜碰。中學物理一般只研究正碰。
2.按碰撞過程中動能的損失情況區分,碰撞可分為二種:
a.完全彈性碰撞:碰撞前後系統的總動能不變,對兩個物體組成的系統的正碰情況滿足:
m1v1+m2v2=m1v1′+m2v2′
1/2m1v1^2+1/2m2v2^2=1/2m1v1′^2+1/2m2v2′^2(動能守恆)
兩式聯立可得:
v1′=[(m1-m2) v1+2m2v2]/( m1+m2)
v2′=[(m2-m1) v2+2m1v1]/( m1+m2)
·若m1>>m2,即第一個物體的質量比第二個物體大得多
這時m1-m2≈m1,m1+m2≈m1.則有v1'=v1 v2'=2v1
即碰撞後1球速度不變,2球以2倍於1球速度前進,如保齡球撞乒乓球。
·若m1<<m2,即第一個物體的質量比第二個物體的質量小得多
這時m1-m2≈-m2, 2m1/(m1+m2)≈0.則有v1'=-v1 v2'=0
即碰撞後1球原速率反彈,2球不動。如乒乓球撞保齡球。
b.完全非彈性碰撞,該碰撞中動能的損失最大,對兩個物體組成的系統滿足:
m1v1+m2v2=(m1+m2)v
此情況兩球相撞後黏在一起了。
c.非彈性碰撞,碰撞後動能有一定的損失,(轉化為內能)損失比介於前二者之間。
動量守恆定律的本質
系統內力只改變系統內各物體的運動狀態,不能改變整個系統的運動狀態,只有外力才能改變整個系統的運動狀態,所以,系統不受或所受外力為0時,系統總動量保持不變。
9令在光滑水平面上有兩球A和B,它們質量分別為M1和M2,速度分別為V1和V2(假設V1大於V2),
且碰撞之後兩球速度分別為Va和Vb。則在碰撞過程中,兩球受到的力均為F,且碰撞時間為Δt,令V1方向為正方向,可知:
-F·Δt=M1·Va-M1·V1 ①
F·Δt=M2·Vb-M2·V2 ②
所以 ①+ ②得:
M1·Va+M2·Vb-(M1·V1+M2·V2)=0
即:
M1·Va+M2·Vb=M1·V1+M2·V2
且有系統初動量為P0=M1·V1+M2·V2,末動量為P1=M1·Va+M2·Vb
所以動量守恆得證:
P0=P1
參考文獻:http://ke..com/view/78793.htm?fr=aladdin
⑸ 實驗裝置中需要向負壓環境輸入液體並控制流速,需要用什麼設備實現
用負壓泵抽進去,加上穩壓裝置(調節閥),再加裝個流量計。一切OK拉!
⑹ 大學物理3-8 一種測流速的裝置如圖所示.設U型管內裝有密度為ρ'的液體,
設較粗處流速為Va,較細處流速為 Vb,則由連續性可得:
VaSa=VbSb..........(1)
對A、B兩處截面,有伯努利方程回:
Pa+ρ答Va²/2=Pb+ρVb²/2..........(2)
由題意:Pa-Pb=ρ'gh............(3)
聯立三個方程可解得 Va=
你自己解一下吧,有疑問追問。。。。
⑺ 高中物理測量加速度試驗
這是用逐差法求的
S2-S1=aT^2
S3-S2=aT^2 兩式相加 S3-S1=2aT^2 Sm-Sn=(m-n)aT^2
本題中用 S6-S3=3aT^2 S5-S2=3aT^2 S4-S1=3aT^2
三個相加 得到 9aT^2=S6+S5+S4-(S3+S2+S1) 就得到你說的結果了
其中 T 是兩點之間的時間間隔 0.1S
如果 是四個間隔 S4+S3-S2-S1=4aT^2 算
⑻ 物理實驗常用的基本測量方法有哪六類
1比較法(直接比較 間接比較)2放大法(積累放大 機械放大 光學放大 電學放大)3轉換法
4模擬法(物理模擬 幾何模擬 數學模擬)5補償法(參量轉換 能量轉換)6干涉衍射法
⑼ 物理模擬實驗儀器選用
根據煤粉產出物理模擬實驗的原理及目的,需要設計可以滿足該實驗要求的儀器裝置。這些要求包括:
(1)滿足模擬地層流體在煤儲層裂隙之間的流動要求;
(2)滿足模擬煤儲層經儲層改造後的裂隙展布效果要求;
(3)滿足模擬煤儲層在含煤地層中的賦存狀態要求;
(4)滿足模擬煤層氣井排水→降壓→采氣的生產模式要求。
通過一系列的摸索與嘗試,確定了該物理模擬實驗儀器裝置的主體系統結構,其中包括計算機監控系統、樣品制備系統、泵送驅替系統、物理模擬系統、煤粉儲集系統、煤粉分析系統、電力動力系統等。
(1)計算機監控系統:主要由計算機操控平台和驅替導流監測平台等組成。計算機操控平台提供半自動半人工化功能服務,通過計算機實現對驅替導流監測平台的操控,可以滿足不同條件下物理模擬實驗的要求。同時,驅替導流監測平台實現流體相態驅替模式、自動調控驅替流速及壓力、實時監測導流狀況及實時記錄排出產物狀況等。
表5-3 煤體結構差異對煤粉產出的影響研究實驗方案
(2)樣品制備系統:主要由制樣模具、升降施壓油缸、平台支架等組成。制備樣品的前期准備工作需要碎樣機、標准樣品篩、電子天平等輔助設備。首先使用碎樣機將煤岩樣品破碎,經過標准樣品篩的篩選,選用一定粒度的煤粉顆粒,依據制樣模具的尺寸形狀,在升降施壓油缸的擠壓作用下,製作煤磚樣,用於煤粉產出物理模擬實驗。該系統需要通過計算機監控系統控制升降施壓油缸,為制樣提供穩定的壓力。
(3)泵送驅替系統:主要由平流泵、儲液容器、驅替液、導流室、無縫鋼導管、法蘭等組成。該系統的工作原理是通過調整平流泵的泵送功率,使其提供一定流速的穩定流體,該流體將儲液容器內的驅替液以同等速率注入導流室內,對導流室中的煤磚進行驅替作用,同時,需要導流室的左右兩側分別安裝進出液孔道,並在進出口端部安裝測壓孔道及相應法蘭。在此過程中,通過驅替導流監測平台調控平流泵的泵送功率、設置驅替作用的周期及數據記錄頻率等參數。
(4)物理模擬系統:主要由煤磚樣、石英砂、導流室、金屬墊片、塑料密封圈、差壓感測器、升降施壓油缸、平台支架等組成。該系統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在兩塊煤磚中夾持石英砂顆粒進行人工造縫,模擬煤儲層經過儲層改造後的裂隙延展狀態;由泵送驅替系統向導流室內提供一定流速的驅替液,模擬地層流體在煤儲層裂隙之間的流動過程;由計算機監控系統調控升降施壓油缸,使其對導流室內的煤磚產生穩定圍壓,模擬煤儲層在含煤地層中的賦存狀態。該系統是在計算機監控系統、泵送驅替系統及物理模擬系統的相互配合下進行的,由平流泵提供驅替流體,由升降施壓油缸提供擠壓力,由驅替導流監測平台調控記錄驅替液流速、油缸壓力等參數,由金屬墊片和塑料密封圈來保證導流室中煤磚處於密封狀態。
(5)煤粉儲集系統:主要由電子天平、無縫鋼導管、燒杯等組成。該系統的工作原理是收集由物理模擬系統排出的液體及其中煤粉,同時通過驅替導流監測平台對排出液進行實時稱重並儲存數據結果。
(6)煤粉分析系統:主要由激光粒度儀、濾紙、過濾器、恆溫烘乾機、電子天平、顯微鏡、掃描電鏡、X射線衍射儀等組成。該系統的工作原理是採用激光粒度儀對不同實驗條件中產出的煤粉進行粒度分布測試;採用過濾器及恆溫烘乾機將排出液中的煤粉進行過濾烘乾;採用電子天平對乾燥的煤粉顆粒進行精密稱重;採用顯微鏡、掃描電鏡、X射線衍射儀分析煤粉的顯微形態及物質成分。從煤粉的粒度、質量、顯微狀態和物質成分等角度研究煤粉的產出物性特徵。
(7)電力動力系統:主要由配電箱和電動機等組成。該系統為物理模擬實驗設備裝置的其他系統提供電力及動力保障。
圖5-1 煤粉產出物理模擬實驗儀器設計示意圖
根據上述物理模擬實驗儀器裝置功能要求,實驗儀器設計如圖5-1所示。通過調研,在綜合考慮物理模擬實驗的可行性情況下,採用HXDL-Ⅱ型酸蝕裂隙導流儀作為測試儀器。該儀器可以在標准實驗條件下模擬地層壓力及溫度狀態,可以實現氣、液兩相驅替過程,並能評價裂縫的導流能力。其裝置流程如圖5-2所示。根據上述物理模擬實驗裝置的說明,選用的酸蝕裂隙導流儀的主體系統均達到開展實驗的要求,各個裝置部件可以滿足實驗的需求。該儀器的各項參數是參照《SY-T 6302—1997 壓裂支撐劑充填層短期導流能力評價推薦方法》標准而設定的。
圖5-2 酸蝕裂縫導流儀流程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