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銅綠假單胞菌的菌落有哪幾種特點
最後應該打錯了,應該是表面粗糙,不是表面粗糖
2. 能介紹下銅綠假單胞菌嗎,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檢測水中的銅綠假單胞菌
銅綠假單胞菌容易在潮濕的環境中生存,一般可以在干凈水中生活100天,能在污水中生存一年以上,是桶裝水不得檢出的項目,檢測銅綠可以採用傳統方法,和PCR檢測方法,採用恆溫熒光檢測儀能夠快速檢測銅綠假單胞菌。
3. 桶裝水中檢測有銅綠假單胞菌怎麼辦
你是自己生產桶裝水銷售?發現的嗎?
如果你是生產桶裝水設備的廠家,發現有此種現象的產生是因為沒有殺菌消毒的原因,、
4. 不銹鋼薄膜過濾器 微生物限度 銅綠假單胞菌 哪家好
河南泰斯特 可以去看一下
5. 桶裝水中銅綠假單胞菌檢測方法與菌落總數的檢測方法一樣嗎
桶裝水中銅綠假單胞菌檢測方法與菌落總數的檢測方法一樣
銅綠假單胞菌容易在潮濕的環境中生存,一般可以在干凈水中生活100天,能在污水中生存一年以上,是桶裝水不得檢出的項目,檢測銅綠可以採用傳統方法,和PCR檢測方法,採用恆溫熒光檢測儀能夠快速檢測銅綠假單胞菌。銅綠假單胞菌在血平板、麥康凱瓊脂平板上可形成5種不同形態的菌落: ①典型型菌落:灰綠色菌落,扁平濕潤、邊緣不整齊,有特殊生薑味,金屬光澤,血瓊脂平板上有溶血; ②大腸菌樣型菌落:菌落圓形凸起,灰白色半透明,似大腸埃希菌菌落;
6. 葯理學能殺滅銅綠假單胞菌的抗菌葯
抗銅綠假單胞菌葯物主要有:
一、β-內醯胺類抗生素。包括:
1.抗銅綠假單胞菌的青黴素類:如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羧苄西林。
2.第三、四、五代頭孢菌素:如頭孢他啶、頭孢哌酮/舒巴坦、頭孢吡肟。
3.碳青黴烯類β-內醯胺抗類生素,如雅安培南、美羅培南。
4.單環類β-內醯胺類抗生素:如氨曲南
二、氨基糖胺類:如阿米卡星,慶大黴素
三、喹諾酮類:如氟喹諾酮類葯物環丙沙星
四、多黏菌素類葯物
五、少數的磺胺類:如磺胺嘧啶銀
7. 銅綠假單胞菌檢測不合格可以復檢嗎
8. 誰對銅綠假單胞菌作用最強
【提問】環丙沙星、三代頭孢、磺胺嘧啶銀、妥布黴素相比,【回答】學員zhangyansheng3939,您好!您的問題答復如下:同學您好,對於您提的問題,目前書中沒有明確說明,下面與您說說相關知識,希望對您有幫助:對銅綠假單胞菌作用較強的抗菌葯物有半合成青黴素,如:阿洛西林和哌拉西林,其中以哌拉西林為最常用。第三代頭孢菌素中以頭孢他啶、頭孢哌酮的作用較強。其他β-內醯胺類葯物中亞胺培南及氨曲南;氨基糖苷類如:慶大黴素、妥布黴素、阿米卡星和異帕米星;氟喹酮類如:氧氟沙星、環丙沙星及氟羅沙星等。建議使用「頭孢他啶」或者「氧氟沙星」。對全身性感染或粒細胞缺乏的病人,應該用一種對銅綠假單胞菌有效的氨基糖苷與一種抗假單胞菌青黴素合用。對嗜中性白細胞減少並且腎功能處於邊緣狀態的病人,可用非氨基糖苷類聯合療法,例如雙重β-內醯胺或β-內醯胺加一種氟喹諾酮,也是安全的。尿路感染常可用羧茚苄青黴素或環丙沙星或其他氟喹諾酮類葯物治療。但氟喹諾酮類不應該用於兒童,因為該葯對軟骨有不良作用。兩種抗假單胞菌葯物合用時,在治療過程中出現耐葯菌株的機會明顯減少。祝您學習愉快!祝您順利通過考試!感謝您對網校的支持!
9. 做銅綠假單胞菌 微生物限度 水質過濾用什麼儀器
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系檢查非規定滅菌制劑及其原料、輔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檢查項目包括細菌數、黴菌數、酵母菌數及控制菌檢查. 微生物限度檢查應在環境潔凈度10000級下的局部潔凈度 100級的單向流空氣區域內進行.檢驗全過程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響供試品中微生物的檢出.單向流空氣區域、工作檯面及環境應定期按《醫葯工業潔凈室(區)懸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測試方法》的現行國家標准進行潔凈度驗證. 供試品檢查時,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劑、中和劑或滅活劑,應證明其有效性及對微生物無毒性. 除另有規定外,本檢查法中細菌及控制菌培養溫度為30℃~35℃;黴菌、酵母菌培養溫度為23℃~28℃. 檢驗結果以 1g、1ml、10g、10ml或10cm2 為單位報告,特殊品種可以最小包裝單位報告. 檢驗量檢驗量即一次試驗所用的供試品量(g、ml 或cm2). 除另有規定外,一般供試品的檢驗量為10g 或10ml;膜劑為100cm2;貴重葯品、微量包裝葯品的檢驗量可以酌減.要求檢查沙門菌的供試品,其檢驗量應增加20g 或20ml(其中10g或10ml用於陽性對照試驗). 檢驗時,應從2 個以上最小包裝單位中抽取供試品,膜劑還不得少於4 片. 一般應隨機抽取不少於檢驗用量(兩個以上最小包裝單位)的3 倍量供試品. 供試液的制備根據供試品的理化特性與生物學特性,採取適宜的方法制備供試液.供試液制備若需加溫時,應均勻加熱,且溫度不應超過45℃.供試液從制備至加入檢驗用培養基,不得超過1 小時. 除另有規定外,常用的供試液制備方法如下. 1.液體供試品取供試品10ml,加pH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至100ml,混勻,作為1∶10 的供試液.油劑可加入適量的無菌聚山梨酯80 使供試品分散均勻.水溶性液體制劑也可用混合的供試品原液作為供試液. 2.固體、半固體或黏稠性供試品取供試品10g,加pH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至100ml,用勻漿儀或其他適宜的方法,混勻,作為1∶10 的供試液.必要時加適量的無菌聚山梨酯80,並置水浴中適當加溫使供試品分散均勻. 3.需用特殊供試液制備方法的供試品 (1)非水溶性供試品方法1 取供試品5g(或5ml),加至含溶化的(溫度不超過45℃)5g 司盤80、3g 單硬脂酸甘油酯、10g 聚山梨酯80 無菌混合物的燒杯中,用無菌玻棒攪拌成團後,慢慢加入45℃的pH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至100ml,邊加邊攪拌,使供試品充分乳化,作為1∶20 的供試液. 方法2 取供試品10g,加至含20ml 無菌十四烷酸異丙酯(採用薄膜過濾法過濾除菌.選用孔徑為0.22μm的脂溶性濾膜,在140℃乾熱滅菌2小時)和無菌玻璃珠的適宜容器中,必要時可增加十四烷酸異丙酯的用量,充分振搖,使供試品溶解.然後加入45℃的pH7.0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100ml,振搖5~10 分鍾,萃取,靜置使油水明顯分層,取其水層作為1∶10 的供試液. (2)膜劑供試品取供試品100cm2,剪碎,加100ml 的pH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必要時可增加稀釋液),浸泡,振搖,作為1∶10 的供試液. (3)腸溶及結腸溶制劑供試品取供試品10g,加pH6.8 無菌磷酸鹽緩沖液(用於腸溶制劑)或pH7.6 無菌磷酸鹽緩沖液(用於結腸溶制劑)至100ml,置45℃水浴中,振搖,使溶解,作為1∶10 的供試液. (4)氣霧劑、噴霧劑供試品取規定量供試品,置冰凍室冷凍約1 小時,取出,迅速消毒供試品開啟部位,用無菌鋼錐在該部位鑽一小孔,放至室溫,並輕輕轉動容器,使拋射劑緩緩全部釋出.用無菌注射器吸出全部葯液,加至適量的pH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若含非水溶性成分,加適量的無菌聚山梨酯80)中,混勻,取相當於10g或10ml 的供試品,再稀釋成1∶10 的供試液. (5)貼劑供試品取規定量供試品,去掉貼劑的保護層,放置在無菌玻璃或塑料片上,粘貼面朝上.用適宜的無菌多孔材料(如無菌紗布)覆蓋貼劑的粘貼面以避免貼劑粘貼在一起.然後將其置於適宜體積並含有表面活性劑(如聚山梨酯80 或卵磷脂)的稀釋劑中,用力振盪至少30 分鍾,製成供試液.貼劑也可以其他適宜的方法制備成供試液. (6)具抑菌活性的供試品當供試品有抑菌活性時,採用下列方法進行處理,以消除供試液的抑菌活性後,再依法檢查.常用的方法如下. ①培養基稀釋法 取規定量的供試液,至較大量的培養基中,使單位體積內的供試品含量減少,至不含抑菌作用.測定細菌、黴菌及酵母菌的菌數時,取同稀釋級的供試液2ml,每1ml 供試液可等量分注多個平皿,傾注瓊脂培養基,混勻,凝固,培養,計數.每1ml 供試液所注的平皿中生長的菌數之和即為1ml的菌落數,計算每1ml 供試液的平均菌落數,按平皿法計數規則報告菌數;控制菌檢查時,可加大增菌培養基的用量. ②離心沉澱法 取一定量的供試液, 500 轉/分鍾離心3 分鍾,取全部上清液混合,用於細菌檢查. ③薄膜過濾法 見細菌、黴菌及酵母菌計數項下的「薄膜過濾法」. ④中和法 凡含汞、砷或防腐劑等具有抑菌作用的供試品,可用適宜的中和劑或滅活劑消除其抑菌成分.中和劑或滅活劑可加在所用的稀釋液或培養基中. 細菌、黴菌及酵母菌計數計數培養基的適用性檢查細菌、黴菌及酵母菌計數用的培養基應進行培養基的適用性檢查,成品培養基、由脫水培養基或按培養基處方配製的培養基均應檢查. 菌種 試驗用菌株的傳代次數不得超過5 代(從菌種保存中心獲得的冷凍乾燥菌種為第0 代).並採用適宜的菌種保藏技術進行保存,以保證試驗菌株的生物學特性. 大腸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 44 102〕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 26 003〕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 63 501〕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 98 001〕黑麴黴(Aspergillus niger)〔CMCC(F) 98 003〕菌液制備 接種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的新鮮培養物至營養肉湯培養基或營養瓊脂培養基中,培養18~24 小時;接種白色念珠菌的新鮮培養物至改良馬丁培養基或改良馬丁瓊脂培養基中,培養24~48 小時.上述培養物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製成每1ml 含菌數為50~100cfu 的菌懸液.接種黑麴黴的新鮮培養物至改良馬丁瓊脂斜面培養基中,培養5~7 天,加入3~5ml 含0.05%(ml/ml)聚山梨酯80 的0.9%無菌氯化鈉溶液,將孢子洗脫.然後,採用適宜方法吸出孢子懸液至無菌試管內,用含0.05%(ml/ml)聚山梨酯80 的0.9%無菌氯化鈉溶液製成每1ml 含孢子數50~100cfu 的孢子懸液. 菌懸液在室溫下放置應在2 小時內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 小時內使用.黑麴黴孢子懸液可保存在2~8℃,在驗證過的貯存期內使用. 適用性檢查 取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各50~100cfu,分別注入無菌平皿中,立即傾注營養瓊脂培養基,每株試驗菌平行制備2 個平皿,混勻,凝固,置30~35℃培養48 小時,計數;取白色念珠菌、黑麴黴各50~100cfu,分別注入無菌平皿中,立即傾注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每株試驗菌平行制備2個平皿,混勻,凝固,置23~28℃培養72 小時,計數;取白色念珠菌50~100cfu,注入無菌平皿中,立即傾注酵母浸出粉腖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行制備2 個平皿,混勻,凝固,置23~28℃培養72 小時,計數.同時,用相應的對照培養基替代被檢培養基進行上述試驗. 結果判定 被檢培養基上的菌落平均數與對照培養基上的菌落平均數的比值大於70%,且菌落形態大小應與對照培養基上的菌落一致,判該培養基的適用性檢查符合規定. 計數方法的驗證當建立產品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時,應進行細菌、黴菌及酵母菌計數方法的驗證,以確認所採用的方法適合於該產品的細菌、黴菌及酵母菌數的測定.若產品的組分或原檢驗條件發生改變可能影響檢驗結果時,計數方法應重新驗證. 驗證時,按供試液的制備和細菌、黴菌及酵母菌計數所規定的方法及下列要求進行.對各試驗菌的回收率應逐一進行驗證. 菌種及菌液制備 同計數培養基的適用性檢查. 驗證方法 驗證試驗至少應進行3 次獨立的平行試驗,並分別計算各試驗菌每次試驗的回收率. (1)試驗組 平皿法計數時,取試驗可能用的最低稀釋級供試液1ml 和50~100 cfu 試驗菌,分別注入平皿中,立即傾注瓊脂培養基,每株試驗菌平行制備2個平皿,按平皿法測定其菌數.薄膜過濾法計數時,取規定量試驗可能用的最低稀釋級供試液,過濾,沖洗,在最後一次的沖洗液中加入50~100cfu 試驗菌,過濾,按薄膜過濾法測定其菌數. (2)菌液組 測定所加的試驗菌數. (3)供試品對照組 取規定量供試液,按菌落計數方法測定供試品本底菌數. (4)稀釋劑對照組 若供試液制備需要分散、乳化、中和、離心或薄膜過濾等特殊處理時,應增加稀釋劑對照組,以考察供試液制備過程中微生物受影響的程度.試驗時,可用相應的稀釋液替代供試品,加入試驗菌,使最終菌濃度為每1ml 供試液含50~100cfu,按試驗組的供試液制備方法和菌落計數方法測定其菌數. 結果判斷 在3 次獨立的平行試驗中,稀釋劑對照組的菌回收率(稀釋劑對照組的平均菌落數占菌液組的平均菌落數的百分率)應均不低於70%.若試驗組的菌回收率(試驗組的平均菌落數減去供試品對照組的平均菌落數的值占菌液組的平均菌落數的百分率)均不低於70%,照該供試液制備方法和計數法測定供試品的細菌、黴菌及酵母菌數;若任一次試驗中試驗組的菌回收率低於70%,應採用培養基稀釋法、離心沉澱法、薄膜過濾法、中和法(表1)等方法或聯合使用這些方法消除供試品的抑菌活性,並重新進行方法驗證. 表1 常見干擾物的中和劑或滅活方法干擾物 可選用的中和劑或滅活方法 戊二醛 亞硫酸氫鈉 酚類、乙醇、吸附物 稀釋法 醛類 稀釋法、甘氨酸、硫代硫酸鹽 季銨類化合物(QACs)、對羥基苯甲酸酯 卵磷脂、聚山梨酯 汞類制劑 亞硫酸氫納、巰基乙酸鹽、硫代硫酸鹽 雙胍類化合物 卵磷脂 干擾物 可選用的中和劑或滅活方法 干擾物 可選用的中和劑或滅活方法 鹵化物 硫代硫酸鹽 乙二胺四乙酸(EDTA) 鎂或鈣離子 磺胺類 對氨基苯甲酸 ?-內醯胺類抗生素 ?-內醯胺酶 若沒有適宜的方法消除供試品中的抑菌作用,那麼驗證試驗中微生物回收的失敗可看成是因供試品的抗菌活性引起的,同時表明該供試品不能被試驗菌污染.但是,供試品也可能僅對試驗用菌株具有抑製作用,而對其他菌株沒有抑製作用.因此,根據供試品須符合的微生物限度標准和菌數報告規則,在不影響檢驗結果判斷的前提 下,應採用能使微生物生長的更高稀釋級的供試液進行方法驗證試驗.若驗證試驗符合要求,應以該稀釋級供試液作為最低稀釋級的供試液進行供試品檢驗. 計數方法驗證時,採用上述方法若還存在一株或多株試驗菌的回收率達不到要求,那麼選擇回收情況最接近要求的方法和試驗條件進行供試品的檢驗. 驗證試驗也可與供試品的細菌、黴菌及酵母菌計數同時進行. 供試品檢查計數方法包括平皿法和薄膜過濾法.檢查時,按已驗證的計數方法進行供試品的細菌、黴菌及酵母菌菌數的測定. 按計數方法的驗證試驗確認的程序進行供試液制備.用稀釋液稀釋成1∶10、1∶102、1∶103等稀釋級的供試液. 1.平皿法根據菌數報告規則取相應稀釋級的供試液1ml,置直徑90mm 的無菌平皿中,注入15~20ml 溫度不超過45℃的溶化的營養瓊脂培養基或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或酵母浸出粉腖葡萄糖瓊脂培養基,混勻,凝固,倒置培養.每稀釋級每種培養基至少制備2 個平板. 陰性對照試驗 取試驗用的稀釋液1ml,置無菌平皿中,注入培養基,凝固,倒置培養.每種計數用的培養基各制備2 個平板,均不得有菌生長. 培養和計數 除另有規定外,細菌培養3 天,黴菌、酵母菌培養5 天.逐日觀察菌落生長情況;點計菌落數.必要時,可適當延長培養時間至7 天進行菌落計數並報告.菌落蔓延生長成片的平板不宜計數.點計菌落數後,計算各稀釋級供試液的平均菌落數,按菌數報告規則報告菌數.若同稀釋級兩個平板的菌落平均數不小於15,則兩個平板的菌落數不能相差1 倍或以上. 一般營養瓊脂培養基用於細菌計數;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用於黴菌及酵母菌計數;酵母浸出粉腖葡萄糖瓊脂培養基用於酵母菌計數.在特殊情況下,若營養瓊脂培養基上長有黴菌和酵母菌、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上長有細菌,則應分別點計黴菌和酵母菌、細菌菌落數.然後將營養瓊脂培養基上的黴菌和酵母菌數或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上的細菌數,與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中的黴菌和酵母菌數或營養瓊脂培養基中的細菌數進行比較,以菌落數高的培養基中的菌數為計數結果. 含蜂蜜、王漿的液體制劑,用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測定黴菌數,用酵母浸出粉腖葡萄糖瓊脂培養基測定酵母菌數,合並計數. 菌數報告規則 細菌、酵母菌宜選取平均菌落數小於300cfu、黴菌宜選取平均菌落數小於100cfu 的稀釋級,作為菌數報告(取兩位有效數字)的依據.以最高的平均菌落數乘以稀釋倍數的值報告1g、1mL 或10cm2 供試品中所含的菌數. 如各稀釋級的平板均無菌落生長,或僅最低稀釋級的平板有菌落生長,但平均菌落數小於1 時,以<1 乘以最低稀釋倍數的值報告菌數. 2.薄膜過濾法採用薄膜過濾法,濾膜孔徑應不大於0.45μm,直徑一般為50mm,若採用其它直徑的濾膜,沖洗量應進行相應的調整.選擇濾膜材質時應保證供試品及其溶劑不影響微生物的充分被截留.濾器及濾膜使用前應採用適宜的方法滅菌.使用時,應保證濾膜在過濾前後的完整性.水溶性供試液過濾前先將少量的沖洗液過濾以潤濕濾膜.油類供試品,其濾膜和過濾器在使用前應充分乾燥.為發揮濾膜的最大過濾效率,應注意保持供試品溶液及沖洗液覆蓋整個濾膜表面.供試液經薄膜過濾後,若需要用沖洗液沖洗濾膜,每張濾膜每次沖洗量不超過100ml,總沖洗量不得超過1000ml,以避免濾膜上的微生物受損傷. 取相當於每張濾膜含1g、1ml 或10cm2 供試品的供試液,加至適量的稀釋劑中,混勻,過濾;若供試品每1g、1ml 或10cm2 所含的菌數較多時,可取適宜稀釋級的供試液1ml 進行試驗.用pH7.0 無菌氯化鈉-蛋白腖緩沖液或其他適宜的沖洗液沖洗濾膜,沖洗方法和沖洗量同「計數方法的驗證」.沖洗後取出濾膜,菌面朝上貼於營養瓊脂培養基或玫瑰紅鈉瓊脂培養基或酵母浸出粉腖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平板上培養.每種培養基至少制備一張濾膜. 陰性對照試驗 取試驗用的稀釋液1ml 照上述薄膜過濾法操作,作為陰性對照.陰性對照不得有菌生長. 培養和計數 培養條件和計數方法同平皿法,每片濾膜上的菌落數應不超過100 個. 菌數報告規則 以相當於1g、1ml 或10cm2 供試品的菌落數報告菌數;若濾膜上無菌落生長,以
10. 有誰知道現在化妝品中銅綠假單胞菌的檢測方法,有什麼簡便的方法
銅綠假單胞菌在化妝品中指綠膿桿菌,該菌對人有致病力,可使傷處化膿,引起敗血症等。檢測方法是《化妝品衛生規范》下面是詳細的檢測方法:
1.增菌培養:取1:10樣品稀釋液10mL加到90mL SCDLP液體培養基中,置37℃培養18h~24h。如有綠膿桿菌生長,培養液表面多有一層薄菌膜,培養液常呈黃綠色或藍綠色。
2. 分離培養:從培養液的薄膜處挑取培養物,劃線接種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瓊脂平板上,置37℃培養18h~24h。凡綠膿桿菌在此培養基上,其菌落扁平無定型,向周邊擴散或略有蔓延,表面濕潤,菌落呈灰白色,菌落周圍培養基常擴散有水溶性色素,此培養基選擇性強,大腸艾希氏菌不能生長,革蘭氏陽性菌生長較差。
在缺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培養基時也可用乙醯胺培養基進行分離,將菌液劃線接種於平板上,放37℃培養24h,綠膿桿菌在此培養基上生長良好,菌落扁平,邊緣不整,菌落周圍培養基略帶粉紅色,其它菌不生長。
3. 染色鏡檢:挑取可疑的菌落,塗片,革蘭氏染色,鏡檢為革蘭氏陰性者應進行氧化酶試驗。
4. 氧化酶試驗:取一小塊潔凈的白色濾紙片放在滅菌平皿內,用無菌玻璃棒挑取綠膿桿菌可疑菌落塗在濾紙片上,然後在其上滴加一滴新配製的1%二甲基對苯二胺試液,在15s~30s之內,出現粉紅色或紫紅色時,為氧化酶試驗陽性;若培養物不變色,為氧化酶試驗陰性。
5. 綠膿菌素試驗:取可疑菌落2~3個,分別接種在綠膿菌素測定培養基上,置37℃培養24h,加入氯仿3mL~5mL,充分振盪使培養物中的綠膿菌素溶解於氯仿液內,待氯仿提取液呈藍色時,用吸管將氯仿移到另一試管中並加入1mol/L的鹽酸1mL左右,振盪後,靜置片刻。如上層鹽酸液內出現粉紅色到紫紅色時為陽性,表示被檢物中有綠膿菌素存在。
6.硝酸鹽還原產氣試驗:挑取可疑的綠膿桿菌純培養物,接種在硝酸鹽蛋白腖水培養基中,置37℃培養24h,觀察結果。凡在硝酸鹽蛋白腖水培養基內的小倒管中有氣體者,即為陽性,表明該菌能還原硝酸鹽,並將亞硝酸鹽分解產生氮氣。
7. 明膠液化試驗,取綠膿桿菌可疑菌落的純培養物,穿刺接種在明膠培養基內,置37℃培養24h,取出放冰箱10min~30min,如仍呈溶解狀時即為明膠液化試驗陽性;如凝固不溶者為陰性。
8. 42℃生長試驗:挑取可疑的綠膿桿菌純培養物,接種在普通瓊脂斜面培養基上,放在41~42℃培養箱中,培養24h~48h,綠膿桿菌能生長,為陽性,而近似的熒光假單胞菌則不能生長。
檢驗結果報告
被檢樣品經增菌分離培養後,在分離平板上有典型或可疑菌落生長,經證實為革蘭氏陰性桿菌,氧化酶及綠膿菌素試驗皆為陽性者,即可報告被檢樣品中檢出綠膿桿菌;如綠膿菌素試驗陰性而液化明膠、硝酸鹽還原產氣和42℃生長試驗三者皆為陽性時,仍可報告被檢樣品中檢出綠膿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