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初二下科學實驗裝置高頻

初二下科學實驗裝置高頻

發布時間:2021-11-15 23:33:08

❶ 初二科學

4,1,5,3,2
解釋:裝置接好後,要先檢查氣密性。加反應物開始反應,產生氣體,一開始收集到的氣體是空氣,氣泡不穩定,過會再收集。

❷ 科學 實驗題 初二下

(1)用夾子夾住A,(防止H2過多進入)
(2)火焰剛好熄滅時,沒有及時夾住A,或裝置氣密性不好
(3)不認同,因為CO點燃後生成CO2氣體體積反應前後基本不變

實驗裝置名稱和儀器各部分名稱

(1)編號的儀抄器名稱:a鐵架台;f水槽; (2)過濾使用的玻璃儀器有:漏斗、燒杯、玻璃棒; (3)圖A實驗操作的目的是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從該圖觀察到的實驗現象中有氣泡冒出,得出的結論是氣密性好; (4)錳酸鉀制氧氣需要加熱,所以還需要酒精燈. 故答案為:(1)鐵架台;水槽;(2)漏斗;燒杯;玻璃棒;(3)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氣密性好;(4)酒精燈.

❹ 初二科學實驗

1.①水裡加鹽,增加浮力
根據物理知識來解釋
F浮=ρ液gV排
當雞蛋體積不變
液體密度增加浮力就會增加
在水中加鹽就會增加液體的密度所以雞蛋放在鹽水中會浮起來
②可以增加雞蛋的體積
增加雞蛋的排水體積,在雞蛋上滴蠟,蠟的密度小於水的密度,在雞蛋上滴蠟的話,重力增加不如浮力增加快……所以到後來雞蛋可以浮起來。
2.折成四面體。

❺ 初二水平的8個科學小實驗

試驗1
名稱:橡皮筋吉他
材料:幾根粗細不同的橡皮筋,一個紙盒,兩根木條
製作方法:把木條放在紙盒兩側,把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有規律的捆在紙盒和木條上。

比較一下,是綳得較緊還是放鬆的橡皮筋音調高?是粗橡皮筋還是細橡皮筋的音調高?
你能否用實驗結果解釋:「為什麼胡琴,提琴等弦樂器能發出不同音調的聲音」

試驗2:
可樂瓶一個,硬質塑料吸管一段
把可樂瓶蓋上弄一個孔,剛好可以把吸管插入,使蓋好蓋子後下端盡量接近瓶底部,外面漏出一段就行,
密封吸管與瓶蓋的結合部(我是用2秒膠粘的)

打開瓶蓋灌入半瓶水,蓋好蓋擰緊了,向瓶內吹氣,氣泡聚集在瓶中水以上,使封閉的空氣壓強增大,嘴巴脫離吸管,會有水通過吸管從瓶中噴出

說明氣壓存在,這也是噴霧劑的原理
參考資料:瓶子越大越容易成功
另,,,,,,,,,,,,,,,,,,,,,,,,
實驗一 取一玻璃杯用硬紙片把杯口蓋嚴,手按住紙片把杯子倒置,放開手後,硬紙片立即下落.若在杯內盛滿水後再用硬紙片把杯口蓋嚴,手按住紙片將杯子倒置,放開手後,紙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這表明大氣有壓強.正是由於大氣壓強的作用,紙片不下落. 實驗二 取一注射器,把針筒倒夾在鐵架台的鐵夾中,先將活塞推到針筒頂端,排盡空氣後用橡皮套將管口套牢,再在活塞頸上拴上細繩,繩下掛幾個鉤碼,活塞也不易拉下來. ��實驗三 將兩個帶有軟塑料托的壓力衣鉤的軟塑料托相對,用力擠壓,排出其間的部分空氣,即使在衣鉤下掛一較重的物體,也不易將兩個衣鉤分開. ��實驗四 將木凳面弄濕,把像皮吸盤直立在光滑的凳面上,握住木柄往下壓,這時吸盤內氣體被擠壓出來,再提起木柄,凳子亦被提起,可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 ��實驗五 將鋼筆插入墨水中,按下膠管外的彈簧片,將膠管中的空氣排出一部分,松開彈簧片後墨水就被「吸」進了膠管中.分析可知,管內氣體被排出部分後,管內氣體壓強小於管外大氣壓強,在墨水液面大氣壓強作用下,將墨水壓進了膠管內,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 ��實驗六 將粗試管裝滿水後,再將稍細的空試管插入粗試管中至一半深度處,將兩試管迅速倒置過來,放開細試管後,則會看到細試管在粗試管內緩緩上升,這表明大氣有壓強. ��實驗七 廣口瓶內裝少量細沙,將一塊浸有酒精的紙點燃後投入瓶中,然後迅速把剝去殼的熟雞蛋緊蓋在瓶口上.待紙熄滅後,向瓶外澆冷水,瓶中氣體壓強減少,小於外部大氣壓強,在大氣壓作用下雞蛋被壓入了瓶中. 實驗八 在橡皮塞中插入兩支細短玻璃管,一根玻璃管口套上一個小氣球,並用線扎緊,另一根接厚橡膠管後與抽氣筒相連.用橡皮塞塞緊廣口瓶瓶口,用抽氣筒抽出瓶中的部分空氣,此時套在另一玻璃管口的小氣球就膨脹起來.這是由於抽走瓶內部分氣體後,瓶內壓強減小並小於瓶外大氣壓強,因而大氣壓強將瓶外部分氣體壓進了氣球.哪根繩子先斷? 在敞開的兩扇門上面橫放一根木棍,中間拴一根細繩,繩下面繫上一本硬皮的厚書,再在書的下面用同樣粗細的繩子拴把一小尺子。 想一想,怎樣拉尺子,才能僅僅把繩子拉斷,不會把書拉下來。如果小心翼翼地慢慢拉尺子,繩子會在書的上部斷;猛然一拉,就會在書的下部斷開。 為什麼慢慢拉尺子會使書上部的繩子斷呢?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書上部那段繩子承受的力量,除了手的拉力以外還有書的重量,而書下面的繩子卻只受到手的拉力。猛然拉繩子的情況就不同了。這時拉力雖然很大,但是由於硬皮書的慣性較大,還沒有來得及運動去綳緊上面的繩子,書下面的那段繩子就斷了。 水面浮針 你能把一根縫衣針放在水面上,讓它像麥稈似的浮著嗎? 很多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鐵的比重比水的大,水的浮力不能托起鐵針。 如果你也是這「很多人」中的一個,那麼下面的實驗可以使你改變看法。 取一碗水,拿一根細一點的縫衣針,稍微抹上一層豬油。在水面上放一小張能吸引的紙,再在紙面上輕輕地平放一枚縫衣針。等這張紙完全濕透以後,輕輕按下紙的四個角,使紙慢慢沉入水中。這時候,鋼針卻漂浮在水面上。放吸水紙的目的是為了減少針對水面的沖擊。 水的表面有一層彈性的薄膜,是由於水的表面張力形成的。鋼針如果不被沾濕或刺破這一層薄膜,這層薄膜就像一張綳緊的橡皮膜一樣把鋼針托住。在鋼針上抹油就是為了不讓水沾濕鋼針,所以你在重復做這個實驗以前,一定要把這枚綱針擦乾,重新抹上一層油。 夏日,你在池塘里一定見過一些能在水面上爬來爬去的昆蟲,叫做水黽蟲(黽mǐn)。它不陷到水裡的原因就是足上有一層油,身體又很輕,所以它在水面上就像在陸地上行走一樣。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儀器和器材】 長為200-300毫米的直尺或金屬棒(直徑10毫米左右)。 【實驗方法】 把幾塊大小形狀相同的長方塊(用其他表面較光滑的稍重的物體也可以,如大棋子、滿裝的火柴盒等)疊在一起,用直尺或金屬棒對准其中任一塊水平敲擊,則被擊的一塊飛出,其餘的仍然疊在原位。一、奇特的杠桿 (1)實驗目的 認識杠桿省力的原理。 (2)實驗器材 約4米長的木桿1根,木支架1個,重約5千克的石塊1塊,桌子1張(桌面略低於木支架)。 (3)實驗過程 ①取石塊放在桌面上,並讓其1/3露出桌面,再讓一位同學拿著木桿一端;用木桿另一端把石塊用力往上挑,這時,石塊被能挑動嗎?②仍讓這位同學拿著木桿一端,再在桌子前面用一個木架支起木桿。然後用木桿另一端頂住石下方,再用手往下按,石塊能被挑動嗎?③把支架慢慢移向桌子,並不斷撬動石塊,所用的力是越來越大不是越來越小?④把支架慢慢移開,使之離桌子越來越遠,並不斷撬動石頭,所用的力是越來越大還是越來越小? 二、這只氣球會爆炸嗎? 把一隻氣球吹足氣,系緊口子。再用一塊透明膠布(橡皮膏也可)貼在氣球上,拿一根針從貼著透明膠布的地方把氣球扎破。 你想想看:氣球會不會「啪」的一聲爆炸? 你也許認為氣球要爆炸了吧!其實,氣球不會「啪」的一聲炸掉。在一般情況下,用針扎破氣球,氣球肯定會爆炸;現在的情況不同,你會看到氣從針孔處徐徐冒出來,氣球卻象消了氣的車胎一樣慢慢地癟下去。是什麼道理呢? 原來氣球扎破時,溢出的空氣造成一股壓力,橡皮和膠布對這種壓力的反應各不相同。當壓縮空氣從氣球扎破的地方沖出時,橡膠脆而薄,氣球皮一下就被撐破了,同時發出很大的破裂聲。透明膠帶比較堅固,它可以抵住壓縮空氣沖出造成的壓力,所以氣球不會「啪」的一聲爆炸。 這個實驗的原理,已經被人們運用到了生產實踐中,防爆車胎就是據此原理製成的。自己動手試一試吧用凸透鏡做熱輻射實驗 (1) 取一張白紙(大小不限),用墨汁將一半塗黑待干。如圖3所示。(2) 實驗:將凸透鏡放於太陽光之下,找好焦點(使太陽光在凸透鏡下面會聚的亮點最圓最小),然後固定好凸透鏡的位置。先將(1)里的白紙放在凸透鏡下的焦點位置上,並啟動鍾表計時,過很長時間紙才被燒焦。再將塗黑的紙移到凸透鏡的焦點位置上,同樣啟動鍾表,時過不多,則見黑紙先冒煙,後起火星,黑紙被燒了個洞。實驗表明:黑色表面的物體比白色表面的物體吸熱快。

❻ 初二下科學復習資料

第一章 粒子的模型與符號
知識要點
1、符號的作用:能簡單明了表示事物,還可避免由於文字不同和事物外形不同面引起的混亂。

2、物質的構成和組成。

(1)水這種物質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2)氯化鈉是由氧離子和鈉離子構成的。
(3)硅是由硅原子構成的。
(4)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氯化鈉是由鈉、氯兩元素組成的,硅是由硅元素組成的。
3、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也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4、原子結構:原子

(1) 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2)在原子結構中,並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內都有中子的,如氫原子。
(3)因為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等於核外電子數,而電性相反,所以原子不顯電性。
(4)在原子結構中,電子占據的空間很大,而質量很小,所以可以忽略不計。
(5)在原子結構中,原子核占據的空間極小,但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5、同位素原子:
(1)原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類原子的總稱。
(2)同位素原子的概念:核電荷數相同、中子數不相同的同類原子的統稱。
6、按照組成物質的元素多少,可將純凈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為單質,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為化合物。
7、元素的種類:

8、元素的分類:地殼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氧、硅、鋁 、鐵.

9、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
10、元素周期表是以原子序數即質子數從小到大排列,每一橫即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按 金屬元素 → 非金屬元素 → 稀有氣體元素的順序排列的,每一列的元素的化學性質都極為相似。
11、(1)化學式是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分子組成的式子。
(2)化學式表示的意義:以「H2O」為例,①表示水;②表示1個水分子;③表示水由氫氧元素組成;④表示1個水分子是有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
(3)化合物化學式的書寫以化合價為標准,在化學式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默寫你所熟知的元素化合價。略。
12、相對原子質量=×12=質子數+中子數。
13、根據化學式計算:以「H2O」為例。
(1)相對分子質量=每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後相加所得的和。如水的相對分子質量:M=1×2+16=18.
(2)計算各元素的質量比。如水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H:O=1×2:16=1:8.
(3)計算各元素的質量分數。如水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H%= = = ≈11.1%.
(4)計算各元素的質量M元素=M物質×元素的質量分數。如:18克水中氫元素的質量是多少?
MH=18克× =18克× =2克。
第二章 空氣與生命
知識要點(一)空氣
1、空氣是幾種單質和幾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

2、空氣的成分(體積比)

3、空氣的利用。
(1)氮是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主要元素。

氮氣的用途

(2)稀有氣體:化學性質很穩定,通電時能發生各種有色光。

用途

(二)氧氣和氧化
1、氧氣的物理性質。

2、氧氣的化學性質:供呼吸、支持燃燒,化學性質較活潑、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氣中燃燒:
點燃
S+O2====== SO2,燃燒時發出明亮藍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熱,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氣體。
(2)鐵在氧氣中燃燒:
點燃
3Fe+2O2======Fe3O4,燃燒時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3、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化學反應。

4、氧氣的用途。

5、氧氣的製取。
(1)實驗室製取。
①實驗室常用分解過氧化氫或加熱高錳酸鉀或加熱氯酸鉀和二氯化錳混合物的方法來製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Mn O2
2H2O2======2H2O+O2↑


2KMn O4======K2MnO4+Mn O2+O2↑

Mn O2
2KclO3======2KC1+3O2↑


②實驗裝置圖分別如圖2-20-1甲、乙。

圖2-20-1

③收集方法

(2)工業製法:分離空氣法。
6、催化劑

7、滅火和火災自救。

(1)可燃物燃燒條件

(2)滅火方法
(3)火災自救及措施。
例1:比較燃燒、爆炸(指化學爆炸)、自燃等現象的異同點。
做一做 圖2-20-2是實驗室製取氧氣的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帶有標號的儀器名稱: 圖2-20-2
a: 酒精燈 b: 鐵架台 c: 集氣瓶 d: 水槽
(2)如果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應對圖中裝置稍微的改進是試管口加棉花團,防止KMnO4粉末隨O2進入導管。
(3)在組裝儀器時,導氣管不能伸入試管過長,原因是過長時不便於氣體排出,甚至使產生的氣體不純。
(4)開始收集氧氣的氣泡從集氣瓶冒出的最適宜時刻是當氣泡連續均勻(快速)排出時。
(5)當看到氣泡從集氣瓶冒出時,證明集氣瓶中收集滿了氧氣,在水下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小心地將集氣瓶移出水面,集氣瓶應正放在桌面上,這是因為氧氣的密度大於空氣。
(三)化學反應與質量守恆
1、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
(1)化合反應:A+B→C.
(2)分解反應:A→B+C.
2、質量守恆定律。
(1)含義: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質量守恆定律。
(2)質量守恆的解釋。

反應前後

(3)化學反應前後一定不變的量

3、化學方程式。
(1)定義:用化學方程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
(2)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原則。

(3)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驟。……………………………………………………………….
(4)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
①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
②表示反應的條件
③表示反應物、生成物間原子、分子個數比
④表示反應物、生成物間的質量比
4、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
(1)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依據:化學方程式能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間的質量比。
(2)計算步驟。
設未知量 → 寫出化學方程式 → 寫出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已知量 → 列出方程 → 寫出簡明求解 → 答案
例2 R在O2中燃燒的文字表達方式為R + 氧氣 點燃 二氧化碳 + 水,則有關R的組成描述正確的是 ( )
A.只含有C、H元素 B.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C、H、O元素 D.一定含有C、O元素可能有H元素
解 析 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反應物分子里的原子重新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過程,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和數目既沒有改變也沒有增減。由產物CO2和H2O可知參加反應的物質中有C、H、O三種元素,而R燃燒時有O2參加反應,故R中有無氧元素,燃燒產物中都可能生成CO2和H2O,所以只能肯定R中有C、H元素,氧元素是否含有不能確定。
答 B。
做一做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3克碳在10克氧氣中燃燒,能生成13克二氧化碳
B、3克碳在19克氧氣中燃燒,能生成15克二氧化碳
C、3克碳在8克氧氣中燃燒,能生成11克二氧化碳
D、6克碳在10克氧氣中燃燒,能生成16克二氧化碳

知識要點(二)
一、生物的呼吸
1、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1)呼吸系統的組成。

(2)呼吸運動。

(3)肺泡內氣壓變化。

2、動物的呼吸。
動物和人一樣,也要呼吸,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3、植物的呼吸。
植物和空氣之間也有氣體交換,也會呼吸,也是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二、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過程。
(1)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在陽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行物質製造 澱粉等 有機物並釋放氧氣的過程 。
(2)光合作用的反應過程可表示為:

二氧化碳 + 水 有機物(澱粉)+ 氧氣。
葉綠體
(3)光合作用的實質是:合成有機物,貯藏能量。
(4)光合作用的意義:
①光合作用為一切生物提供食物;②光合作用為一切生物提供能量;③光合作用為一切生物提供氧氣。
2、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實驗室製取。
①反應原理: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②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
③驗滿方法: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3)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CO2

(4)二氧化碳的用途。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剛好相反的兩個過程,兩者的區別比較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①在植物的葉綠體內進行
②在光照下才能進行
③呼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
④製造有機物,貯藏能量 ① 植物成活部分都能進行
② 有光無光都能進行
③ 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
④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2)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聯系。
光合作用為呼吸作用提供物質(有機物和氧氣),呼吸作用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兩者相互依存和對立。
做一做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選用的反應物是最好是( )
A.碳酸鈉和稀硫酸 B.石灰石和稀硫酸 C.大理石和稀鹽酸 D.石灰石和濃鹽酸
解 析 A項中反應速度太快,難以控制;B項中反應生成微溶於水的CaSO4覆蓋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礙了反應的進行;D中濃HCl有揮發性,能揮發出氯化氫氣體,導致生成的氣體不純;只有C反應製取CO2的速度適中,原料來源方便,價格便宜。
答 案 C
做一做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後,最後儲存在( )中
A.葉綠體 B.澱粉 C.氧氣 D.葉綠素
三、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環。
1、自然界中氧的循環。
(1)自然界產生氧氣的途徑:植物的光合作用。

(2)自然界消耗氧氣的途徑
2、自然界中碳的循環。

(1)自然界產生二氧化碳的途徑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徑:植物的光合作用。
3、保護臭氧層。
(1)臭氧層的作用:阻擋和削弱來自太陽的過強的紫外線,對生物起保護作用。
(2)臭氧層的破壞和保護。
①引起臭氧層破壞的原因:氯氟烴等物質對臭氧的作用。
②臭氧層的保護措施:禁止生產和使用含氯氟烴的致冷劑、發泡劑、洗潔劑、噴霧劑等化學物質。
4、溫室效應。
(1)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對地球的保溫作用。
(2)溫室效應的好處:適度的溫室效應能保證地球上的氣溫穩定,有利於動、植物生存。
(3)溫室效應的壞處:過度的溫室效應會導致全球性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等。

四、空氣污染與保護
1、空氣污染。
(1)引起空氣污染的因素。

(2)空氣污染的種類。

2、保護空氣。
(1)潔凈的空氣才能保證地球上生物健康、正常地生長。
(2)保護空氣的措施。

例2 導致下列現象的主原因與排放SO2 有關的是 ( A )
A.酸雨 B.光化學煙霧 C.臭氧空洞 D.溫室效應
解 本題四個分立的選項均屬於大氣污染方面的現象,但其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光化學煙霧與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的氧化物有關;臭氧空洞與氟氯烴(即氟利昂)有關;溫室效應與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上升有關;酸雨是pH小於5.6的酸性降水,大氣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污染物增多,是產生酸雨的主要原因。故答案為A。
例3 與氧循環無關的是 ( )
A.生物的呼吸 B.物質燃燒 C.光合作用 D.氟利昂破壞臭氧層
解 析 本題考查了氧循環的具體過程。氧氣不斷地被消耗,又不斷地產生,使大氣中氧的含量保持恆定。氧氣消耗包括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是呼吸作用)、礦物燃料的燃燒;氧氣的產生主要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結果。
答 案 D。
做一做 根據氧循環的原理,下列方法不可能使空氣清新的是 ( D )
A.開窗 B.在陽台上多放花草 C.安裝換氣扇 D.噴灑空氣清新劑

第三章 植物與土壤
知識要點
1、土壤的結構。
(1)組成:

土壤----

(2)土壤的形成:
①礦物質顆粒:岩石風化產物。

岩石 共同作用下碎裂成小顆粒

②腐殖質(有機物):岩石風化使地殼表面有礦物質顆粒堆積,為低等植物的生長提供了條件。最先地衣在陸地上生長,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進入礦物質顆粒形成腐殖質。
③土壤的形成是:漫長、持續的過程,直到現在仍在進行。
(3)土壤的結構與類型:
①土壤是由礦物質顆粒、腐殖質、水和空氣組成的。

礦物質顆粒

礦物質顆粒越粗,顆粒間的空隙越大,通氣性越好,空氣的含量越高,保水性越弱,滲水性就強 ,反之則反。

②土壤的分類。

土壤 ----

(4)土壤的恢復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土壤的類型 土壤的狀況 植物生長狀況及原因 土壤成份體積分數
砂土類土壤 疏鬆,不易黏結,通氣透水性強,易乾旱,有機質分解快,易流失 植物不宜生長。因通水性強,保肥性弱,導致植物水、肥不足而生長不良或死亡 固體少於50%,空氣比例顯著大於水分的比例,水分比例比較小
黏土類土壤 濕時黏,干時硬,保水保肥能力強,通氣、透水性能較差 植物不宜生長,因通氣性較差,導致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 固體體積大於50%,水分比例大於空氣的比例,空氣比例比較小
壤土類土壤 不太松、不太黏,通氣透水較好,保水保肥也較好 植物宜生長,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空氣、無機鹽 固體體積約佔50%(其中有機質佔1%~5%),水和空氣各佔1/4
2、植物和土壤的關系。

3、土壤污染及防治。
(1)土壤污染的原因:
①工業「三廢」的任意排放;
②農葯化肥的大量使用;
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④生活垃圾的任意丟棄、堆放,導致土壤的「白色污染」;
⑤生活污水、垃圾、醫院棄物中含病菌、寄生蟲和病毒,會對土壤產生生物性污染。
(2)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①控制工業「三廢」任意排放;
②提倡生物防治農業病蟲害,以蟲治蟲,用有機肥料代替化學肥料;
③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例:氧化塘處理);
④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
八、植物體
1、根。
(1)功能:具固定和吸收的功能。

(2)根系 ----

(3)根尖:是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它由根毛區、伸長區、分生區和根冠構成。
(4)植物細胞吸收、失水的原因:植物細胞細胞液的質量分數大於外界溶液的質量分數,植物細胞就吸水;反之,植物細胞就失水。
2、莖。
(1)功能:具支持和輸導的功能。
(2)類型:根據生長分式不同,莖可分為直立莖、纏繞莖 、攀繞莖 、匍匐莖四類,其中最常見的是直立莖。
(3)莖的結構:從里到外依次為髓、木質部、形成層、韌皮層、表皮等。其中木質部有導管,可以輸送水分和無機鹽;韌皮部有篩管,可以輸送有機物。
(4)年輪:莖生長時前一年的秋材和後一年春材間的分界線。外界的氣溫適宜,水分充足,莖生長快,排列疏鬆,顏色較淺;反之生長慢,排列緊密,顏色較深。
(5)實驗:觀察雙子葉植物莖的結構。
①藍色氯化鈷濾紙遇水變紅色,所以它必須密封保存;
②莖染色後外樹皮呈綠色,篩管呈綠色,木質部呈紅色,髓呈綠色。
3、葉。
(1)功能:葉具有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兩大功能。
(2)葉片上、下表皮中有氣孔,氣孔是葉水份蒸騰的通道、氣體進出的門戶。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
(3)蒸騰作用。
①含義:植物體內的水從氣孔汽化排除。根吸水的99%用於蒸騰散發。

②作用

第四章 電和知識要點

第四章 電和知識要點

❼ 初二下科學期中復習資料

www.pep.com.cn
人教出版社的網址,任何資料都有

❽ 初二下學期科學

第一章 粒子的模型與符號
知識要點
1、符號的作用:能簡單明了表示事物,還可避免由於文字不同和事物外形不同面引起的混亂。

2、物質的構成和組成。

(1)水這種物質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2)氯化鈉是由氧離子和鈉離子構成的。
(3)硅是由硅原子構成的。
(4)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氯化鈉是由鈉、氯兩元素組成的,硅是由硅元素組成的。
3、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也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

4、原子結構:原子

(1) 在原子中: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2)在原子結構中,並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內都有中子的,如氫原子。
(3)因為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等於核外電子數,而電性相反,所以原子不顯電性。
(4)在原子結構中,電子占據的空間很大,而質量很小,所以可以忽略不計。
(5)在原子結構中,原子核占據的空間極小,但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5、同位素原子:
(1)原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同類原子的總稱。
(2)同位素原子的概念:核電荷數相同、中子數不相同的同類原子的統稱。
6、按照組成物質的元素多少,可將純凈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為單質,由多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為化合物。
7、元素的種類:

8、元素的分類:地殼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氧、硅、鋁 、鐵.

9、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
10、元素周期表是以原子序數即質子數從小到大排列,每一橫即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按 金屬元素 → 非金屬元素 → 稀有氣體元素的順序排列的,每一列的元素的化學性質都極為相似。
11、(1)化學式是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分子組成的式子。
(2)化學式表示的意義:以「H2O」為例,①表示水;②表示1個水分子;③表示水由氫氧元素組成;④表示1個水分子是有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
(3)化合物化學式的書寫以化合價為標准,在化學式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默寫你所熟知的元素化合價。略。
12、相對原子質量=×12=質子數+中子數。
13、根據化學式計算:以「H2O」為例。
(1)相對分子質量=每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後相加所得的和。如水的相對分子質量:M=1×2+16=18.
(2)計算各元素的質量比。如水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H:O=1×2:16=1:8.
(3)計算各元素的質量分數。如水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H%= = = ≈11.1%.
(4)計算各元素的質量M元素=M物質×元素的質量分數。如:18克水中氫元素的質量是多少?
MH=18克× =18克× =2克。
第二章 空氣與生命
知識要點(一)空氣
1、空氣是幾種單質和幾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

2、空氣的成分(體積比)

3、空氣的利用。
(1)氮是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主要元素。

氮氣的用途

(2)稀有氣體:化學性質很穩定,通電時能發生各種有色光。

用途

(二)氧氣和氧化
1、氧氣的物理性質。

2、氧氣的化學性質:供呼吸、支持燃燒,化學性質較活潑、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氣中燃燒:
點燃
S+O2====== SO2,燃燒時發出明亮藍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熱,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無色氣體。
(2)鐵在氧氣中燃燒:
點燃
3Fe+2O2======Fe3O4,燃燒時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3、氧化反應:物質跟氧發生的化學反應。

4、氧氣的用途。

5、氧氣的製取。
(1)實驗室製取。
①實驗室常用分解過氧化氫或加熱高錳酸鉀或加熱氯酸鉀和二氯化錳混合物的方法來製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Mn O2
2H2O2======2H2O+O2↑


2KMn O4======K2MnO4+Mn O2+O2↑

Mn O2
2KclO3======2KC1+3O2↑


②實驗裝置圖分別如圖2-20-1甲、乙。

圖2-20-1

③收集方法

(2)工業製法:分離空氣法。
6、催化劑

7、滅火和火災自救。

(1)可燃物燃燒條件

(2)滅火方法
(3)火災自救及措施。
例1:比較燃燒、爆炸(指化學爆炸)、自燃等現象的異同點。
做一做 圖2-20-2是實驗室製取氧氣的裝置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帶有標號的儀器名稱: 圖2-20-2
a: 酒精燈 b: 鐵架台 c: 集氣瓶 d: 水槽
(2)如果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應對圖中裝置稍微的改進是試管口加棉花團,防止KMnO4粉末隨O2進入導管。
(3)在組裝儀器時,導氣管不能伸入試管過長,原因是過長時不便於氣體排出,甚至使產生的氣體不純。
(4)開始收集氧氣的氣泡從集氣瓶冒出的最適宜時刻是當氣泡連續均勻(快速)排出時。
(5)當看到氣泡從集氣瓶冒出時,證明集氣瓶中收集滿了氧氣,在水下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小心地將集氣瓶移出水面,集氣瓶應正放在桌面上,這是因為氧氣的密度大於空氣。
(三)化學反應與質量守恆
1、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
(1)化合反應:A+B→C.
(2)分解反應:A→B+C.
2、質量守恆定律。
(1)含義: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質量守恆定律。
(2)質量守恆的解釋。

反應前後

(3)化學反應前後一定不變的量

3、化學方程式。
(1)定義:用化學方程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
(2)書寫化學方程式的原則。

(3)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驟。……………………………………………………………….
(4)化學方程式表示的意義。
①表示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種類
②表示反應的條件
③表示反應物、生成物間原子、分子個數比
④表示反應物、生成物間的質量比
4、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
(1)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依據:化學方程式能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間的質量比。
(2)計算步驟。
設未知量 → 寫出化學方程式 → 寫出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已知量 → 列出方程 → 寫出簡明求解 → 答案
例2 R在O2中燃燒的文字表達方式為R + 氧氣 點燃 二氧化碳 + 水,則有關R的組成描述正確的是 ( )
A.只含有C、H元素 B.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C、H、O元素 D.一定含有C、O元素可能有H元素
解 析 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反應物分子里的原子重新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過程,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和數目既沒有改變也沒有增減。由產物CO2和H2O可知參加反應的物質中有C、H、O三種元素,而R燃燒時有O2參加反應,故R中有無氧元素,燃燒產物中都可能生成CO2和H2O,所以只能肯定R中有C、H元素,氧元素是否含有不能確定。
答 B。
做一做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3克碳在10克氧氣中燃燒,能生成13克二氧化碳
B、3克碳在19克氧氣中燃燒,能生成15克二氧化碳
C、3克碳在8克氧氣中燃燒,能生成11克二氧化碳
D、6克碳在10克氧氣中燃燒,能生成16克二氧化碳

知識要點(二)
一、生物的呼吸
1、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
(1)呼吸系統的組成。

(2)呼吸運動。

(3)肺泡內氣壓變化。

2、動物的呼吸。
動物和人一樣,也要呼吸,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3、植物的呼吸。
植物和空氣之間也有氣體交換,也會呼吸,也是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
二、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過程。
(1)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在陽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行物質製造 澱粉等 有機物並釋放氧氣的過程 。
(2)光合作用的反應過程可表示為:

二氧化碳 + 水 有機物(澱粉)+ 氧氣。
葉綠體
(3)光合作用的實質是:合成有機物,貯藏能量。
(4)光合作用的意義:
①光合作用為一切生物提供食物;②光合作用為一切生物提供能量;③光合作用為一切生物提供氧氣。
2、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實驗室製取。
①反應原理: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②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
③驗滿方法: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3)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CO2

(4)二氧化碳的用途。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剛好相反的兩個過程,兩者的區別比較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①在植物的葉綠體內進行
②在光照下才能進行
③呼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
④製造有機物,貯藏能量 ① 植物成活部分都能進行
② 有光無光都能進行
③ 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
④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2)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聯系。
光合作用為呼吸作用提供物質(有機物和氧氣),呼吸作用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兩者相互依存和對立。
做一做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選用的反應物是最好是( )
A.碳酸鈉和稀硫酸 B.石灰石和稀硫酸 C.大理石和稀鹽酸 D.石灰石和濃鹽酸
解 析 A項中反應速度太快,難以控制;B項中反應生成微溶於水的CaSO4覆蓋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礙了反應的進行;D中濃HCl有揮發性,能揮發出氯化氫氣體,導致生成的氣體不純;只有C反應製取CO2的速度適中,原料來源方便,價格便宜。
答 案 C
做一做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後,最後儲存在( )中
A.葉綠體 B.澱粉 C.氧氣 D.葉綠素
三、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環。
1、自然界中氧的循環。
(1)自然界產生氧氣的途徑:植物的光合作用。

(2)自然界消耗氧氣的途徑
2、自然界中碳的循環。

(1)自然界產生二氧化碳的途徑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徑:植物的光合作用。
3、保護臭氧層。
(1)臭氧層的作用:阻擋和削弱來自太陽的過強的紫外線,對生物起保護作用。
(2)臭氧層的破壞和保護。
①引起臭氧層破壞的原因:氯氟烴等物質對臭氧的作用。
②臭氧層的保護措施:禁止生產和使用含氯氟烴的致冷劑、發泡劑、洗潔劑、噴霧劑等化學物質。
4、溫室效應。
(1)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對地球的保溫作用。
(2)溫室效應的好處:適度的溫室效應能保證地球上的氣溫穩定,有利於動、植物生存。
(3)溫室效應的壞處:過度的溫室效應會導致全球性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等。

四、空氣污染與保護
1、空氣污染。
(1)引起空氣污染的因素。

(2)空氣污染的種類。

2、保護空氣。
(1)潔凈的空氣才能保證地球上生物健康、正常地生長。
(2)保護空氣的措施。

例2 導致下列現象的主原因與排放SO2 有關的是 ( A )
A.酸雨 B.光化學煙霧 C.臭氧空洞 D.溫室效應
解 本題四個分立的選項均屬於大氣污染方面的現象,但其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光化學煙霧與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的氧化物有關;臭氧空洞與氟氯烴(即氟利昂)有關;溫室效應與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上升有關;酸雨是pH小於5.6的酸性降水,大氣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污染物增多,是產生酸雨的主要原因。故答案為A。
例3 與氧循環無關的是 ( )
A.生物的呼吸 B.物質燃燒 C.光合作用 D.氟利昂破壞臭氧層
解 析 本題考查了氧循環的具體過程。氧氣不斷地被消耗,又不斷地產生,使大氣中氧的含量保持恆定。氧氣消耗包括動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是呼吸作用)、礦物燃料的燃燒;氧氣的產生主要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結果。
答 案 D。
做一做 根據氧循環的原理,下列方法不可能使空氣清新的是 ( D )
A.開窗 B.在陽台上多放花草 C.安裝換氣扇 D.噴灑空氣清新劑

第三章 植物與土壤
知識要點
1、土壤的結構。
(1)組成:

土壤----

(2)土壤的形成:
①礦物質顆粒:岩石風化產物。

岩石 共同作用下碎裂成小顆粒

②腐殖質(有機物):岩石風化使地殼表面有礦物質顆粒堆積,為低等植物的生長提供了條件。最先地衣在陸地上生長,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進入礦物質顆粒形成腐殖質。
③土壤的形成是:漫長、持續的過程,直到現在仍在進行。
(3)土壤的結構與類型:
①土壤是由礦物質顆粒、腐殖質、水和空氣組成的。

礦物質顆粒

礦物質顆粒越粗,顆粒間的空隙越大,通氣性越好,空氣的含量越高,保水性越弱,滲水性就強 ,反之則反。

②土壤的分類。

土壤 ----

(4)土壤的恢復性狀與植物的生長:
土壤的類型 土壤的狀況 植物生長狀況及原因 土壤成份體積分數
砂土類土壤 疏鬆,不易黏結,通氣透水性強,易乾旱,有機質分解快,易流失 植物不宜生長。因通水性強,保肥性弱,導致植物水、肥不足而生長不良或死亡 固體少於50%,空氣比例顯著大於水分的比例,水分比例比較小
黏土類土壤 濕時黏,干時硬,保水保肥能力強,通氣、透水性能較差 植物不宜生長,因通氣性較差,導致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 固體體積大於50%,水分比例大於空氣的比例,空氣比例比較小
壤土類土壤 不太松、不太黏,通氣透水較好,保水保肥也較好 植物宜生長,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空氣、無機鹽 固體體積約佔50%(其中有機質佔1%~5%),水和空氣各佔1/4
2、植物和土壤的關系。

3、土壤污染及防治。
(1)土壤污染的原因:
①工業「三廢」的任意排放;
②農葯化肥的大量使用;
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④生活垃圾的任意丟棄、堆放,導致土壤的「白色污染」;
⑤生活污水、垃圾、醫院棄物中含病菌、寄生蟲和病毒,會對土壤產生生物性污染。
(2)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①控制工業「三廢」任意排放;
②提倡生物防治農業病蟲害,以蟲治蟲,用有機肥料代替化學肥料;
③生活污水無害化處理(例:氧化塘處理);
④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
八、植物體
1、根。
(1)功能:具固定和吸收的功能。

(2)根系 ----

(3)根尖:是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它由根毛區、伸長區、分生區和根冠構成。
(4)植物細胞吸收、失水的原因:植物細胞細胞液的質量分數大於外界溶液的質量分數,植物細胞就吸水;反之,植物細胞就失水。
2、莖。
(1)功能:具支持和輸導的功能。
(2)類型:根據生長分式不同,莖可分為直立莖、纏繞莖 、攀繞莖 、匍匐莖四類,其中最常見的是直立莖。
(3)莖的結構:從里到外依次為髓、木質部、形成層、韌皮層、表皮等。其中木質部有導管,可以輸送水分和無機鹽;韌皮部有篩管,可以輸送有機物。
(4)年輪:莖生長時前一年的秋材和後一年春材間的分界線。外界的氣溫適宜,水分充足,莖生長快,排列疏鬆,顏色較淺;反之生長慢,排列緊密,顏色較深。
(5)實驗:觀察雙子葉植物莖的結構。
①藍色氯化鈷濾紙遇水變紅色,所以它必須密封保存;
②莖染色後外樹皮呈綠色,篩管呈綠色,木質部呈紅色,髓呈綠色。
3、葉。
(1)功能:葉具有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兩大功能。
(2)葉片上、下表皮中有氣孔,氣孔是葉水份蒸騰的通道、氣體進出的門戶。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
(3)蒸騰作用。
①含義:植物體內的水從氣孔汽化排除。根吸水的99%用於蒸騰散發。

②作用

第四章 電和知識要點

第四章 電和知識要點

❾ 實驗裝置

白雲岩溶解實驗裝置與上一章介紹的石灰岩溶解實驗裝置相同,差別僅在於用白雲岩旋轉盤取代石灰岩旋轉盤,故此處不再重復。

同樣,白雲岩溶解過程通過電導儀測定溶液電導並由計算機記錄其變化來了解。本次實驗中,溶液總硬度與電導率存在如下線性關系:

TH(mmol·L-1)=5.56×10-3σ(μS·cm-1)-0.01 相關系數r=0.999

因此,由溶液電導的自動記錄,可獲得溶解過程中總硬度的變化,這樣,白雲岩溶解速率為

R=(V/A)(dTH/dt)/2

式中:V為溶液體積;A為旋轉盤表面積;因子2表示1mol白雲岩溶解產生2mol的硬度。

圖9.1(a),(b)分別是低CO2分壓和高CO2分壓時的典型實驗曲線。其中直線段表明在固定旋速和(或)固定碳酸酐酶濃度條件下,總硬度隨時間是近似線性增加的。

實驗時擴散邊界層厚度ε可由下述Levich(1962)公式給出:

ε=1.61(D/ν)1/3(ν/ω)1/2

式中:D是分子擴散系數;ν為水的運動黏滯系數;ω即旋轉角速度。

由此在本次實驗中當旋速最低100r·min-1時ε=5×10-3cm,而最高3200r·min-1時ε=8.84×10-4cm,因為所有的實驗雷諾數(Re=r2ω/ν,r旋轉盤半徑)低於2×105,所以保證了實驗是在層流的情況下進行的。

❿ 下面實驗裝置,哪個更省力

1B更省力因為角度比較小,重力的水平分力小,需要的拉力小。
2A更省力是杠桿原理,右邊的力臂比左邊的力臂越長越省力。

閱讀全文

與初二下科學實驗裝置高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加油加氣防雷裝置多久檢測 瀏覽:475
閥門DJ41Y40P什麼意思 瀏覽:796
軸承如何加大承重 瀏覽:559
天正給排水系統圖怎麼畫閥門 瀏覽:264
暖氣片放完水回水閥門關還是開 瀏覽:428
暖氣進水閥門堵了什麼情況 瀏覽:106
鋼筋機械連接多少扣合格 瀏覽:131
機械密碼鎖如何打開右左右 瀏覽:36
管道天然氣要不要關閥門 瀏覽:984
用電腦怎麼解除設備鎖 瀏覽:619
晚幾點後怎麼調機械表日期 瀏覽:716
長安汽車儀表盤出現i是什麼 瀏覽:239
設備中電腦圖標感嘆號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861
超聲波流量表不熱怎麼回事 瀏覽:970
地鐵閥門卡怎麼拿 瀏覽:577
5400機械和固態差別多少 瀏覽:642
變電站計量裝置典型設計 瀏覽:268
睿馳cc儀表盤系統如何 瀏覽:491
機械表怎麼樣調整日期 瀏覽:628
鄭州最大的五金建材批發市場是哪個 瀏覽: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