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用來測量嬰兒感覺偏好的實驗裝置

用來測量嬰兒感覺偏好的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1-11-15 11:39:11

1. 嬰兒注意出現的視覺偏好指的是

怎樣認識嬰兒的視覺偏愛現象
1.是一種視覺生理現象
0至2、3個月的小嬰兒喜歡看正常的人的面孔圖像,也比較偏好看五官位置顛倒的人面圖像,這說明他們的注視興趣在於人面圖像的特徵,如圖形的模式、大小、顏色對比等。這與這個時期嬰兒的視覺生理功能相一致。所以說嬰兒的這種視覺偏愛現象屬於一種視覺生理現象。
2.是先天具有的視覺模式
對這么一點點的小寶貝,沒有任何人可以教會他們優先去看什麼,多看什麼或者少看什麼。而且這種現象是古今中外的小嬰兒所共有的,所以說這是先天帶來的視覺傾向。小寶貝的視覺偏愛是一種模式化了的現象。因而把這種視覺偏好成為先天具有的模式視覺。
3.促進視覺模式的發展
嬰兒初期顯示出來的視覺偏好行為,主要是針對他們比較容易看清一些的東西,他們搜索這類視覺刺激物。這樣的活動有助於視覺器官和視覺中樞的發展。3個月的嬰兒才開始形成心理表現,以人的面孔為例,經過幾個月,他們逐漸積累了人的面孔的經驗,形成了開始模糊而後漸漸清晰的人的面孔的表象。當他們熟悉了人的面孔,就更加喜歡人

2. 視覺懸崖實驗主要測查幼兒的什麼知覺

視崖是用來評估嬰兒 【深度知覺】 的一種能夠產生深度幻覺的平台式裝置。 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R.D.Walk & E.J.Gibson)設計首創的視覺懸崖是 一種用來觀察嬰兒深度知覺的實驗裝置。 【2011合肥包河區教師招聘,36】吉布森等人通過視覺懸崖裝置實驗發現6個月的嬰兒已具有 ( C ) A.大小知覺 B.形狀知覺 C.深度知覺 D.方位知覺

3. 最早利用視覺視覺偏好法進行嬰兒自覺研究的學者是誰

最早的實驗研究者:羅伯特·范茲(Robert Fantz,1961)
實驗方法:研究者同時給嬰兒呈現至少兩種刺激,觀察嬰兒是否對其中的一個更感興趣。范茨同時給嬰兒出示兩個圖案,測量嬰兒注視每個圖案的時間。結果發現嬰兒喜歡中等復雜水平的某一類圖案。

4. 視覺懸崖裝置是用來測量嬰兒什麼覺

不知圖片能否看清,視崖是用來評估嬰兒; ;【深度知覺】; ;的一種能夠產生深度幻覺的平台式裝置。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R.D.Walk;&;E.J.Gibson)設計首創的視覺懸崖是; 一種用來觀察嬰兒深度知覺的實驗裝置。;【2011合肥包河區教師招聘,36】吉布森等人通過視覺懸崖裝置實驗發現6個月的嬰兒已具有;(; ; C; ;)A.大小知覺; ; B.形狀知覺; ; C.深度知覺; ; D.方位知覺

5. 正常嬰兒依靠何種感覺定位

那嬰兒依靠什麼能感覺進行定位嬰兒感覺的話,他大概肯定就是我們說的就是小秋腦呀,他會有一個自己的,一個傳說就是感覺的

6. 名詞解釋:視覺偏好法

視覺偏好是指嬰兒注視具有某一特點目標的時間明顯超過注視其他目標的時間的現象。位於嬰兒上方的觀察者將嬰兒注視每一目標的時間記錄下來。如果嬰兒注視一種形狀較長,就可以假定,嬰兒喜歡這種形狀。

結果表明:出生不到2天至6個月的嬰兒都能夠辨別視覺圖案。嬰兒注視人的臉面、報紙和靶心圖的時間比注視無圖案的顏色刺激的時間長。

(6)用來測量嬰兒感覺偏好的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視覺偏愛法是由著名心理學家范茨創立的一種研究嬰兒知覺的方法技術。

他運用此方法的目的在於考察嬰兒能否在視覺上區分兩種刺激。即是否具有視覺分辨能力。在研究時,嬰兒平卧於小床上,並可以注視出現在小床上方的兩種刺激。

兩刺激呈現時其間具有一定的距離,使兒童的視線無法同時聚焦於兩個刺激,只有稍稍偏動頭部,某個刺激才能完整地投入視線中。研究者在實驗時,可以從這個特製裝置的上方向下觀察嬰兒眼中的刺激物映象。

一旦發覺嬰兒注視某側的刺激即按動相應一側的按鈕記錄嬰兒注視該刺激的時間。本方法的假設在於,如果兒童能夠在某個刺激物上注視了更長的時間,說明他對該刺激有所「偏愛」,也就表明他區分了這兩種刺激。

7. 什麼是視崖實驗

視崖實驗是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R.D.Walk & E.J.Gibson)設計首創的視覺懸崖是一種用來觀察嬰兒深度知覺的實驗裝置。這種裝置的重要意義在於,可以把嬰兒或小動物放在視崖上,觀察他們是否能知覺這種懸崖並進行躲避。

視崖裝置的組成:一張 1.2米高的桌子,頂部是一塊透明的厚玻璃。桌子的一半(淺灘)是用紅白圖案組成的結實桌面。另一半是同樣的圖案,但它在桌面下面的地板上(深淵)。在淺灘邊上,圖案垂直降到地面,雖然從上面看是直落到地上的,但實際上有玻璃貫穿整個桌面。在淺灘和深淵的中間是一塊0.3 米寬的中間板。

這項研究的被試是 36 名年齡在 6 ~ 14個月之間的嬰兒。這些嬰兒的母親也參加了實驗。每個嬰兒都被放在視崖的中間板上,先讓母親在深的一側呼喚自己孩子,然後再在淺的一側呼喚自己的孩子。

(7)用來測量嬰兒感覺偏好的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為了比較人類與小動物的深度知覺能力,對其他種類的動物也進行視崖實驗(當然沒有母親的招手和吸引)。這些動物被放在視崖的中間「地帶」,觀察它們是否能區別淺灘和深灘,以避免摔下懸崖。這項研究的目的是檢測深度知覺是後天習得的還是天生的。

這個實驗方法之所以巧妙,是因為可以回答或至少開始回答這個問題。畢竟,我們無法向嬰兒或小動物詢問他們是否知覺到深度,而且,就像上面提到過的那樣,他們也不能在真正的懸崖上進行試驗。

8. 一般用來測量知覺廣度的儀器是什麼

深度知覺測量儀,儀器可測量人視覺深度知覺的能力,並且在這種測試條件下,除了雙眼視差起作用外,排除了其他深度知覺的線索。

9. 為什麼說對於嬰幼兒來說對其感覺器官的制度刺激十分必要

幼兒的感官沒有發育完全,強烈的色彩對比,感官適度刺激,有利於感官發展。千萬小心不能過度,孩子雖小,也會造成心理陰影,感官受傷,需要小心守護。

10. 測定嬰兒的感知覺能力都有哪些方法

感知覺屬於心理活動中較低級的形式,它出現早、發展快,許多感知覺在嬰幼兒期已經達到成人水平。從個體發展的情況看,一般是先有各種具體的感覺,然後,在此基礎上出現種種知覺,但在現實生活中,純粹的感覺是很少見的。在出生前,孩子的感覺器官已經很完善了。並且,嬰兒也已經擁有相當驚人的知覺能力和反應能力。在出生前,孩子的感覺器官已經很完善了。並且,嬰兒也已經擁有相當驚人的知覺能力和反應能力。
嬰兒感知覺研究的最大障礙在於,他們既不能用言語報告自己的知覺活動,也不 能以熟練的行為做出反應。因此,研究者能否機智地利用嬰兒的非言語反應,作為推斷他們感知覺活動的指標,就成為嬰兒感知覺研究成功與否的關鍵。
(一)習慣化與去習慣化方法
習慣化或去習慣化法經常用注視時間、心率、吮吸頻率等作指標,來測量嬰兒感知覺的辨別能力。 習慣化是指同樣的刺激如果反復地呈現,最後就會使原先出現的定向反射的完全消失,這種現象可以稱之為習慣化。當出現新刺激時,個體又產生反射行為,表明個體能將新舊刺激加以區別,這種恢復了對新事件的興趣的現象稱「去習慣化」。
(二)偏愛方法
當給嬰兒呈現兩個或多個不同的刺激物時,嬰兒或很快地注視其中的一個,或較長時間地注視其中的一個,這種現象就是視覺偏愛。
(三)操作性條件反射
通常採用兩種反應:一是頭的轉動,另個一是啄奶嘴。每當產生這兩種反應時,就用嬰兒感興趣的東西予以強化。
(四)有意義的自然反應
1、視崖反應
2、抓握反應與眼動
3、迴避反應
(五)其他
1、視動眼球震顫法:這種方法是根據嬰兒掃視物體時不自覺的眼球運動來鑒別其視敏度。
2、誘發電位測量法:通過測量記錄大腦枕葉區(視覺中樞)腦電波變化的特點來確定嬰兒的視敏度。
3、配色法:蕭孝嶸(1939)用配色發測定嬰兒顏色辨別力,張增慧(1984)也用了這種方法做了測試,發現2歲嬰兒中有30%能識別和匹配紅色、白色和黃色;2.5—3歲時。95.8%能識別和匹配紅、白、黃、綠、紫、藍和橙色。
4、心理物理學方法: 對於3或4歲的幼兒而言,測量其聽力的發展,則可以用心理物理學方法中成人程序的變式來加以測量(Wightman,Allen,Dolan,Kistler,&Jamieson,1989) 實驗程序:通常給兒童呈現三種不同的聲音間隔,但是只有其中一種信號需要加工,而且這種信號是隨機地出現在一種間隔中,兒童要求選擇出包含著不同聲音的間隔。同時,這些聲音間隔伴隨著卡通圖片出現,這使得整個實驗程序看起來更像一種視聽游戲。
目前研究嬰兒視敏度的方法有三種:視覺偏愛法、視動眼球震顫法、視覺誘發電 位測量法。測定嬰兒辨別顏色的方法有:視覺偏愛法、記錄腦電活動、去習慣化、配色法。

閱讀全文

與用來測量嬰兒感覺偏好的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然氣閥門關了開不開怎麼辦 瀏覽:432
湘潭市閥門廠破產進度 瀏覽:782
機床按什麼規定加油 瀏覽:572
裝修吊沙子機械多少錢 瀏覽:536
高壓微機保護裝置的作用 瀏覽:609
機械圖上m是什麼意思 瀏覽:337
閥門ht200代表什麼 瀏覽:357
山東電動工具繞線機 瀏覽:916
什麼是楔式閥門 瀏覽:902
怎麼把機械硬碟拆掉 瀏覽:783
為什麼蝙蝠能在嘴裡發出超聲波 瀏覽:44
機械能的變化與什麼力做功有關 瀏覽:617
推力軸承拿在手上如何判斷 瀏覽:443
閥門廠工人倒鐵水 瀏覽:380
智跑機械鑰匙怎麼啟動 瀏覽:892
加氣塊設備哪裡有賣 瀏覽:116
工程施工中機械費如何開票 瀏覽:383
向心滾子軸承規格多少錢 瀏覽:146
儀表是什麼意思小汽車燈 瀏覽:167
湖州五金機電城房產 瀏覽: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