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井口裝置
1.井口安裝
地熱井井口裝置及基礎設備的設計、安裝除了保證質量,滿足用戶利用需要外,還要保證整個系統的嚴格密閉,杜絕空氣侵入,防止井管和泵管被腐蝕。因為當密封不嚴時,井口瞬時產生負壓吸入空氣,大量氧氣駐留在井口至動靜水位的井筒空間內,即使被人們判定為不具有腐蝕或輕微腐蝕的地熱流體,由於存在溶解氧和溫度較高等原因,實際生產中也具有一定的腐蝕性。井管腐蝕後會產生上部低溫水混入、井孔變形,減少地熱井的使用壽命;泵管銹蝕後,在機械震動力的作用下,大量的銹片脫落聚集沉澱至井底,堵塞濾水管網和局部地層,造成開采、回灌效果不佳。金屬腐蝕嚴重時會發生井管和泵管斷裂、地熱井報廢等後果。
圖4-26 全地下式井泵房建築示意圖(單位:mm)
考慮到地熱井井口應具備防腐、防垢、密封等功能,井口裝置應選用具有抗地熱流體腐蝕性的材料,結構設計應考慮井管的熱脹冷縮,與井管的連接應採用填料密封套接,並應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不宜採用井管與井口裝置直接連接方式。地熱井成井後井管留置在地面以上的高度以500~1000mm為宜,泵室部分的傾斜度不得超過1.5°,泵室管外應設置有保護套管,護套直徑依井管直徑確定,與井管之間的間距以10~20mm為宜,材質宜採用無縫套管,選料總長度應不小於1200mm,留置在地面以上的高度應不小於400mm(圖4-28),安裝時必須保證水平、牢固、密封。開采井的輸水泵管或回灌井的回灌水管宜選用直徑不小於φ150mm、符合API標準的全密封無縫鋼管的石油套管或不銹鋼管,同時進行嚴格的防腐、防垢處理。
圖4-27 典型地熱利用系統熱力站房建築示意圖
針對圖4-28開采井口裝置需要說明的是:
1)本構件適用於自流與泵抽公用型井口,井口閉井壓力小於1.5MPa;
2)井管應為無縫標准井管,本圖以井管外徑377mm為例;
3)構件安裝適應保證系統安裝工藝要求;
4)活動盲孔為水位監測孔,水位測量後應及時封住,防止大量空氣進入地熱管。
2.地熱井提水設備
地熱井提水設備選型原則及提水設備要求:地熱井主要提水設備為井用耐熱潛水電泵。選型原則是根據地熱水的水質、水量、水溫、動水位、靜水位、井口出水壓力要求等確定。其中水質決定泵的材質;其他幾種參數則決定泵的參數。
3.除砂器
由於絕大多數的固體懸浮物質是由抽出的流動水體攜帶到地表的,因此在開采井井口需設置除砂設備,抽出流體經過除砂處理,方可保證地熱流體中裹攜的岩屑微粒、細砂顆粒或其他細小顆粒不被傳輸到循環系統管路和回灌井內。而且除砂器的設置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回灌系統過濾器的工作負擔。
除砂器的選型、精度應根據地熱井所揭露熱儲層岩性、流體質量來設計和確定。天津市地熱利用系統中多採用旋流式除砂器,其井口除砂效率見表4-12。從表中數據可以分析得出,顆粒直徑越小,單純採用除砂器的效果就越差,特別是當粒徑范圍小於0.08mm時,除砂效果僅為15%。這表明採用旋流式除砂器除砂能力的極限是由於採用機械設備的原因,要想達到穩定、保證粒徑范圍要求,還應配備高精度的過濾裝置。
圖4-28 地熱井標准井口裝置基礎設施圖
表4-12 不同顆粒直徑的除砂率
㈡ 根據鑽井工藝中鑽進、洗井、起下鑽具各工序的需要,一套鑽機必須具備哪些系統和設備
1起升系統為了起下鑽具、下套管以及控制鑽頭送進等,鑽機裝有一套起升機構,它主要由主絞車、輔助絞車(或貓頭)、工作剎車、輔助剎車、游動系統[包括鋼絲繩、天車、游動滑車(簡稱游車)和大鉤]以及懸掛游動系統的井架組成。另外,還有起、下鑽操作使用的工具及設備,如吊環、吊卡、卡瓦、大鉗、立根移運機構等。
井架是鑽采機械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如圖3-36所示,它在鑽井和採油生產過程中,用於安放和懸掛天車(圖3-37)、游車、大鉤、吊環、吊鉗、吊卡等起升設備與工具,以及起下、存放鑽桿、油管或抽油桿。
圖3-49閘板結構示意圖旋轉防噴器的結構特點是:橡膠芯子可以在抱緊鑽桿的情況下隨鑽桿一起旋轉,從而能夠在封閉鑽桿與套管環形空間的同時,滿足邊噴邊鑽的工藝要求。萬能防噴器的膠皮芯子能在幾秒鍾內對任何鑽具進行封閉,爭取寶貴的搶險時間。當鑽機上配備有閘板防噴器、旋轉防噴器和萬能防噴器三類防噴器時,它們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重疊使用,可以實現邊噴邊鑽、不壓井起、下鑽和反循環鑽井等鑽井新工藝。大多數防噴器都配有手動和液動兩套控制裝置,以便在緊急情況下遠距離控制。
㈢ 回灌井回灌系統裝置
完善配套的地面設施、合理的工藝設備可有效防止各種堵塞,確保回灌的正常操作運行。由於儲層性質和流體特點,不同熱儲層應採取相應的地面水質處理配套設施。應根據水質的化驗結果而優化制定,選擇對預處理水質最有針對性的方法:既要保證回灌水質符合要求,又要防止過度處理以增加不必要的投資。為防止物理堵塞,在回灌系統中應設置三級過濾裝置(一級旋流式除砂器、二級粗效過濾和三級精密過濾)、反沖洗系統、排氣裝置、加壓裝置及氮氣保護裝置等裝備。在連接方式上,主要考慮各自的功能以串接為最佳方式,具體工藝過程見圖4-31。
圖4-31 典型地熱回灌過濾系統工藝流程圖
1.回灌井過濾系統
地熱供暖系統長年運行,管道不可能經常更換,由於管路內的老化、銹蝕,會使流經的地熱流體質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需對回灌水進行凈化過濾處理,去除掉回灌水源中的懸浮固相物質和滋生的細菌,降低水源質量不佳對回灌效果的不良影響。
基岩儲層穩定性較好,岩石緻密堅硬,流體水質較好,回灌效果普遍好於孔隙型儲層。基岩回灌地面工藝配套設施重點在於除砂過濾。為不增加額外投資,可根據地熱流體質量的具體情況,在回灌水源經除砂處理後,在地面凈化措施上可考慮增設精度不大於50μm的管道過濾或其他過濾裝置,達到能將管道及系統中殘留的相對直徑較大的顆粒過濾掉的目的。粗過濾器一般選擇採用袋式或棒式濾料,雖然過濾效果較燒結式要差,但安裝方便,又可反復清洗重復使用,使用壽命長,價格也相對較低。
孔隙型熱儲層由於滲透率小、岩石粒徑細,濾水管網容易被細微顆粒或細菌堵塞,因此要求同時安裝精、粗兩級過濾裝置。粗效過濾器精度應在50~80μm之間,承擔過濾管道及系統中殘留的相對直徑較大的顆粒任務,並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精密過濾器的工作負擔,降低反沖洗次數,延長濾料使用壽命;精密過濾器精度應達到3~5μm,採用精度較高過濾效果更好的第三代纏繞棒式濾芯,不僅要濾掉大部分懸浮顆粒,有效防止回灌時井內的物理堵塞,還可以有效地攔截或吸附一部分微生物,防止細菌堵塞。
地熱回灌系統過濾裝置由單個或數個過濾罐組成,通常是多組濾棒組裝在一起,能增加過濾量,以保證過濾效果。精度相同的多個過濾罐一般採用並聯方式連接,並有並聯備用過濾罐,便於其中某個過濾器的反沖洗或維修。單體罐過濾量大小依所需過濾的回灌水量而確定。每個過濾罐應配有精確度等級達到1.0級的差壓變送器或在罐體進、出水兩端分別配備精度為0.01MPa的表盤式壓力監測儀表,可根據罐體兩端壓力的變化情況來辨別過濾器的工作狀態,並決定更換或清洗濾料的時間,以保證過濾效果。如果壓差增大,表明有微小顆粒滯留在濾料上,使得濾料的縫隙變小,應及時通過反沖恢復初始工作壓力。選擇濾芯材料應滿足系統所需精度及效果,同時要考慮耐溫和耐壓。如地熱流體經板式換熱器後,回水溫度在50℃左右,為保證濾料使用壽命,要求濾料耐溫應在60℃左右,如果循環水溫度較高,濾料耐溫范圍也要相應增大,要求濾芯材料耐溫性能高於地熱流體最高溫度;其次是耐壓,由於在回灌運行時系統通常要承受一定的壓力,因此要求過濾器外殼承受壓力應高於系統最大工作壓力。
2.反沖洗系統
由於過濾系統在長時間工作中,管道及設備中的礦物沉渣、微生物等隨流體經過過濾器時將會駐留在過濾袋或過濾棒中。為保證過濾質量和降低泵耗,需要定期、定時對過濾系統進行反沖洗。用於判斷是否需要反沖洗的方法通常是監測過濾器兩端的壓力變化,通常兩端壓差在0.2~0.3mH2O,或當壓力超出近0.5mH2O時,應該考慮啟動反沖洗程序。反沖洗系統設計方案通常有兩種:
其一是單獨建立反沖洗系統,即需要配置反沖洗水箱、反沖泵及相關閥門和管道。優點是系統和操作簡單,當配置兩台過濾器時,可不影響回灌的正常運行。但是由於需要單獨配置反沖洗水箱,需要增加設備投資和在機房的佔地面積,定期監測和清洗儲水裝置同樣增加了設備維護的工作量。
第二種方法是設計自循環反沖洗系統。該系統優點是可隨時利用某一過濾器過濾後的清潔水為另一過濾器進行反沖洗,避免單獨配置反沖洗水箱設備、對儲水裝置水質的監測,節約設備投資和部分設備間的空間。同時,反沖洗系統還可以採用自動控制系統,利用電磁閥常開和常閉的特點,通過監測過濾器兩端的壓力變化,控制電磁閥的開啟和關閉,沖洗過濾裝置。該方法提高過濾效果,降低能耗,節約了人工,可以保證過濾裝置始終工作在過濾的最佳狀態。不足之處是反沖洗系統是自循環系統,首先不適宜採用單台過濾器,當回灌量較小時,增加過濾裝置的台數,反而加大設備的投資;其次,多台過濾器運行,也會增加壓力損失,加大運行成本;另外,在循環系統中需要設計獨立的反沖洗管路和控制閥門等。
比較以上兩種設計方法,地熱回灌中採用第二種方法更為普遍。主要原因是節省設備間的空間,避免對反沖洗水質的監測和水箱的定期清洗。只要在設計和施工上保證系統運行可靠,操作方便,該系統可靠性和反沖洗效果均較好。
3.地熱回灌系統排氣裝置
地熱流體本身挾帶大量氣泡,換熱後的循環尾水流經管道並經過過濾後,流速、壓力、溫度、化學特性等均會發生一系列變化,可能會有一部分地熱流體中的原始氣體或經由某種反應(如硝化反應)新產生的氣體釋放出來,或者殘留一部分不飽和氣體如甲烷、二氧化碳等,這些釋放出來的氣體、氣泡團會隨回灌流體一同注入。當地熱流體在管道內流動時,由於管徑阻力和流動狀態的變化,水動力流場狀態會發生變化,不飽和氣體會從流體中析出並生成氣泡,當駐留和堆積在岩石空隙中會產生氣堵。當循環尾水進入過濾器罐體,管徑的變化使其流速迅速降低,壓力下降,氣泡內的壓力和罐內壓力形成壓差,並使得氣泡爆裂,將氣體釋放出來。同時在注入初期,回灌流體會將泵管、井管內或泵管與井管的環狀間隙內的氣體壓入儲層,在回灌通道轉折邊緣停滯,擠占流體通道形成氣體堵塞造成灌量衰減。因此在采、灌系統中要增設排氣裝置,便於釋放回灌過程中因溫度、壓力變化產生的氣體和流體中的不凝氣團,防止流體性質發生變化後生成的氣泡隨回灌水源進入回灌系統,產生氣相阻塞,影響回灌效果。為了確保氣體的有效釋放,排氣裝置應安裝在過濾器之後、加壓泵和回灌井口之前,用以在回灌流體進入回灌井之前排除流體中的多餘氣體。
具體是否有必要安裝排氣罐和該設備的規模、容量,應根據該回灌流體中氣體樣分析檢測報告中氣體所含具體組分和含量的多少而確定。在考慮安裝排氣設施時需要注意兩點,其一是應在罐體頂部要設置自動排氣閥,排氣點處的高度應高於系統主管道及其他設備裝置的最高點,利於系統中氣體濃度聚集到一定程度時,自動將氣體及時釋放到罐體外,降低罐體內的壓力,保證安全;其二注意如果地熱流體中含氣體容量較高時,要採用連接排氣風道方式將已釋放出的氣體排出設備間,以防中毒和引發火災。
4.地熱回灌加壓裝置
天津市多處地熱回灌系統在實際運行中,均出現了回灌井內壓力過高、水位迅速上升現象,尤其是孔隙型熱儲層中或一些成井時間較早的地熱井,在回灌運行的初期這種現象比較明顯,這時就有必要採用加壓方式以提高回灌量。因此在地熱回灌系統中應設置加壓裝置,以便不具備自重回灌條件或在自然回灌條件下回灌困難、效果不理想時,啟動加壓泵設施採用加壓方式進行回灌。
加壓回灌管路系統是在自然回灌管路裝置基礎上,將井管密封,利用水泵壓力進行回灌。加壓回灌與自然回灌管路共同點是抽水管路不用控制閥門,排水及回揚管路完全一致。自然回灌適宜採用從泵管內進水方式,壓力回灌因井管密封,既可以從泵管內進水,也可以用迴流管從泵管外回灌。
壓力回灌適用於回灌井內流體水位高、透水性差的熱儲層和濾網強度較大的地熱深井,主要是針對新近系孔隙型熱儲層的回灌系統。加壓泵應設置在過濾裝置、排氣裝置之後,可選用變頻立式管道離心泵,規格、型號依據回灌量和回灌壓力確定。
壓力回灌時系統有壓力存在,要放氣,因此在管路上應為加壓泵專門配置放氣閥和壓力表等裝置。實際回灌運行啟動時待回灌水從放氣閥溢出,使系統管路中的空氣徹底排出後,再關緊封固放氣閥。採用壓力回灌時,回灌量和壓力要由小到大逐步調節,避免造成井下濾層破壞,同時了解回灌系統的最大承載壓力,不能盲目加壓,否則將致使系統壓力過大而損壞地熱井井管和井口裝置,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5.地熱回灌系統管網材質要求
由於地熱流體溫度較高和普遍存在一定的腐蝕性,如果回灌運行管路採用普通金屬管材,直供鋼制管道,當地熱流體流經鐵制管道和終端設備後,排放口處尾水中鐵離子的含量要大大高於地熱生產井出口處的含鐵量,並發現鐵嗜菌;當工作系統處於開口狀態時,系統腐蝕更為嚴重。表4-13是天津市DL-25孔隙型地熱井回灌系統主要利用系統出水口水質監測跟蹤資料,數據顯示敞開式排水口比地熱井出水口地熱流體的鐵離子要高出許多,說明採用金屬管網對流體鐵離子影響非常大。因此為有效防止腐蝕和物理、生物堵塞,回灌系統中所有輸送管道、系統循環管網和回灌水管等應首選非金屬管材(玻璃鋼管材或PP-R管材)、鍍鋅鋼管、不銹鋼鋼管,同時還要定期對所採用的管材進行嚴格的防腐處理。
表4-13 DL-25井供熱系統各出口端水質測試結果
地熱回灌地面工程系統採用的管材和管件,應綜合考慮其工作壓力和溫度,地面輸送管路管徑由地熱井井管及流體輸送量確定,一般不宜小於φ150mm。具體選材時除綜合考慮耐腐蝕和安裝連接方便可靠外,還應根據輸送流體的水溫、水質確定,對溫度不高於50℃、拉伸指數(LI)不大於10的地熱流體,可選用玻璃鋼管、碳鋼管材、聚乙烯管或不銹鋼鋼管;對溫度高於50℃、拉申指數(LI)大於10的地熱流體,應選用無縫石油鋼管或碳鋼管材。
6.地熱回灌系統密封要求
地熱回灌系統應是一個完整的嚴格密閉系統,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回灌運行時整個系統應始終保持正壓,減少空氣在地熱流體輸送中的滲入,嚴防空氣滲入造成管材的氧化腐蝕,並且所有管材都必須具備良好的防腐性能和密封性能。
2)回灌井的井口裝置部分應嚴格進行密閉處理,回灌水管、水位測管、閥門等所有介面的連接方式均應採用法蘭式嚴格密封。尤其是人工動態監測的回灌系統,其出露在井口上的水位測孔不能是敞口直通形式,要設置有專用開關,且不得長時間處於開啟狀態。
3)在地熱井井口安裝隔氧保護設施,如設置具自動壓力調節控制系統的氮氣保護裝置,將井內水位液面以上的井管部分自動充滿惰性保護氣體,始終保持井內壓力略高於大氣壓力,阻止空氣滲入到井內,隔絕空氣與地熱流體的直接接觸,這樣既能防止產生井管腐蝕,又能避免由於氧化反應所產生的新的氧化物沉澱。
4)回灌水管應保證始終浸入回灌井內流體液面以下。
由於井管回灌容易造成氣堵而影響回灌效果,基岩裂隙型熱儲層地熱回灌系統中,不宜採取井管回灌的方式,而且回灌井內不允許下置潛水電泵進行泵管回灌,應通過專用回灌水管將回灌流體從管內注入回灌井內,回灌水管下入回灌井內流體液面以下5~10m,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整個管路形成某種意義的真空密封狀態和密閉路徑,減少空氣滲入輸送管路,實現自重密封回灌。新近系孔隙型熱儲層進行回灌時原則上應與基岩裂隙型熱儲層回灌系統一致,通過浸入液面以下的回灌水管實現自重回灌。鑒於目前新近系孔隙型熱儲層回灌時普遍出現回灌困難,需要不定期進行回揚,因此,回灌水管下入流體液位以下的深度應加大,浸入深度應不小於該井水位埋深的2倍,以備必要時的空壓機氣舉回揚洗井之用;或在回灌井內下置潛水電機和泵管,下入深度大於最大動水位5~10m,潛水電機可進行抽水回揚洗井,泵管在作回揚管的同時也兼作回灌水管。
回灌井應設置專用的回揚輸水旁管,並需配置專門流量計(表)。
㈣ wellhead equipment 井口裝置 都包括哪些
API6A石油和天然氣工業-鑽采設備-井口裝置和採油樹設備
本國際標准規定了用於石油和天版然氣工業權的井口裝置和採油樹設備以下方面的要求並給出方法: 性能、尺寸和功能互換性、設計、材料、試驗、檢驗、焊接、標記、吊裝、貯存、裝運、采購、維修和整修。
本國際標准不適用於井口裝置和採油樹設備的現場使用、現場試驗和現場維修。
㈤ 井口裝置按連接形式分為什麼
古體詩分為絕句與律詩,絕句每首四句分為五言和七言,律詩每首八句,分為五言和七言,八句以上的稱為排律。
㈥ 井口裝置和採油樹的設計參數是多少
其實,井口裝置包括了採油樹。參數主要是工作壓力。這要根據井口的壓力來確定。一回般常用的有150型井口裝置答、250型井口裝置、350型井口裝置。如果油井搞壓裂、酸化等大型措施,還需要安裝千型井口裝置。井口配備的所有附件應和井口裝置的工作壓力相匹配。
㈦ 請問各位大蝦,煤礦井下「兩閉鎖」是怎樣安裝的,越具體越好
煤礦井下兩閉鎖是:瓦斯電閉鎖、風電閉鎖
瓦斯電閉鎖:就是當瓦斯超限時,閉鎖裝置能夠自動切斷超限地點及附近供電系統的電源,達到瓦斯超限實現自動斷電功能。
風電閉鎖:就是必須先開啟風機或保證正常供風的情況下,才能對供風地點的電力線路實現供電。
㈧ 怎麼控制油氣井
鑽井工作不僅要求速度快,而且要求質量好。井身質量的好壞是油氣井完井質量的前提和基礎,它直接影響到油氣田勘探和開發工作的順利進行。
井身軸線偏離鉛垂方向的現象叫井斜。大量實踐說明,井斜嚴重將給鑽井、油氣田開發及採油等帶來各種危害,甚至引起事故。因此,有關井斜的一些指標是衡量一口井井身質量的重要參數。
井身斜度大了,為鑽達同一目的層所需的進尺就會增加。這樣不僅費用高,而且還可能由於深度的誤差,使地質資料不真實而得出錯誤的結論,漏掉油氣層。井斜過大、井底偏離設計位置過多,將會打亂油氣田開發井網分布方案,影響油氣層的採收率。
井斜使井眼變曲。鑽具在彎曲井眼中旋轉容易產生疲勞折斷。鑽具在嚴重彎曲的井段內,受下部鑽具拉力的作用,將給井壁和套管以接觸壓力,加劇鑽具和套管的磨損。同時,在長期的旋轉和起下鑽中,井壁將被鑽具磨起「鍵槽」而造成卡鑽。
固井時,在井斜變化大的嚴重彎曲井段,比鑽具剛度大的套管及測井儀器將不易下入,易發生卡鑽;下入井內的套管由於井斜不能居中,使水泥漿不易充滿整個套管外環形空間而影響固井質量。
綜上所述,井斜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後果是嚴重的,需要引起鑽井工作者的注意。
旋轉鑽井發展至今,還很難鑽成一口一點都不斜的直井。井眼總是或多或少要斜的。井斜給鑽井、開采帶來的危害程度與井斜的嚴重程度有關。輕微的井斜不致造成危害;嚴重井斜可能引發事故甚至使井報廢。那麼,什麼樣的井斜程度才是被允許的呢?這就存在一個井斜控制標准問題。在此標准之內的井,即可認為是可以接受的「直井」,從而避免徒勞追求絕對直井的行為,把井身質量建立在工程實際的基礎上。
我國井斜控制的標准為井眼曲率不大於3°/100m。至於井斜角及其他規定,要根據各地區的具體情況而定。勝利油田的評價情況見表5-1。
圖5-8定向井軌跡示意圖
實際上,可以說「三段式」井身軌跡只是「S型」井身軌跡的一種特殊情況而已。「S型」井身軌跡可以作為所有常規二維定向井井身軌跡的代表,使井身軌跡的設計得到和諧的統一。
常規井身軌跡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1)能實現鑽定向井的目的。對於裂縫性油層、厚度小的油層,為了增大油層的裸露面積、提高產量,往往設計成水平井或多底井。為滿足採油工藝的要求,叢式定向井多數設計成「S型」井身結構。為了避開井下障礙或防止井眼交叉,井身結構還可以設計成三維「S型」。對於救險井,主要是要求准確鑽達目標。因事故需側鑽的定向井,只要避開井下落魚(即井下落物),斜出一定的水平位移即可。
(2)盡可能利用地層的造斜規律,可以大大減少人工造斜的工作量和困難。
(3)要有利於滿足採油工藝的要求。井眼曲率不宜過大,以利於改善抽油桿的工作條件;最好是垂直井段進入油層,以便於坐封封隔器以及進行其他增產措施。
(4)要有利於安全、優質、快速鑽井。這就要求選擇合適的井眼曲率、井身軌跡、造斜點以及相關的井身結構。
2.井身軌跡控制井身軌跡控制包括井斜控制和方位控制兩個方面。在定向鑽進過程中,為確保井眼按預定的井身軌跡發展,需要進行井身軌跡控制。一旦井眼偏離井身軌跡,也需要進行井身軌跡控制。因此,井身軌跡控制是定向鑽井技術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
井斜控制即控制井眼井斜角的變化,可以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造斜工具造斜或增斜。有特殊需要時,也可以利用造斜工具來降斜。另一種方法是利用井底鑽具組合進行增斜、降斜和穩斜。
方位控制是控制井眼方位角的變化,也可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地層特性的自然漂移與井底鑽具組合達到目的。另一種方法是利用造斜工具強行改變井眼方位。
無論是井斜控制還是方位控制,都要利用兩種基本工具,造斜工具和井底鑽具組合。在定向鑽井發展初期,人們就開始利用造斜工具控制井斜和方位。隨著造斜工具的發展,有關造斜工具的理論和現場使用已日益成熟。至於井底鑽具組合,雖然人們很早就發現它對井斜和方位的變化都有很大影響,但在很長時間內對它的研究不夠。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學者魯賓斯基開始研究鑽具組合的力學性能,主要用於打直井。直到60年代,才有人提出定向鑽井的井底鑽具組合的力學模型。井底鑽具組合的研究一時間成了熱門,不少學者使用不同的數學、力學方法進行研究和分析,至今方興未艾。
3.井身軌跡測量定向井測量資料是控制井身軌跡的依據。在井身軌跡的控制過程中,需要及時、准確地了解和掌握定向井基本參數的變化,才能採取相應措施,確保井身軌跡沿預定路徑發展。定向鑽井實踐證明:要完成高質量的定向井,除了合理的井身軌跡設計和有效的井身軌跡控制外,還需要使用性能優良的定向井測量儀器和裝備。目前這種趨勢日益明顯。
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井身軌跡測量技術發展極快,主要經歷了以下過程:鑽桿列印地面定向→氟氫酸玻璃管定向→單、多點磁性測斜儀定向→單、多點陀螺測斜儀定向→有線隨鑽測斜定向系統定向→無線隨鑽測斜定向系統定向。
鑽桿列印地面定向和氟氫酸玻璃管定向方法效率低、精度差,已被淘汰。單、多點磁性測斜儀和陀螺測斜儀是目前定向井施工中使用最多的測斜工具。有線隨鑽測斜定向系統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研究成功的,廣泛用於造斜段測量。無線隨鑽測斜定向系統是70年代末期出現的,已在北海油田及美國某些油田使用,尚處於發展及完善階段。
㈨ 井下電氣設備和線路必須具有的三大保護裝置是那些
5
②
電纜長期浸泡在水中或埋壓,沒有及時處理。
2
漏電對煤礦安全生產的危害
(
1
)產生過電壓或造成相間短路。當發生單相間歇性電弧接地時,
由於接地電流不大,往往不能產生穩定的電弧,當電流經過零點而暫時熄
弧後,在故障相的電壓恢復上升道足夠高的時候,電弧又立即重燃,這種
間接性電弧現象會導致電磁能量的振盪和積聚,
並在鑒權相及系統中性點
間產生弧光接地過電壓,危及電網與設備的絕緣。在持續過程中,單相接
地還可能發展成兩相接地短路。
(
2
)造成人身觸電。漏電故障具有隱蔽性,如果保護功能不完善,
容易導致人身觸電。
(
3
)提前引爆雷管。當漏電發生在爆破作業場所附近,且漏電電流
足夠大時,有可能提前引爆雷管,並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
(
4
)引爆瓦斯。在
660V
系統中,漏電電流達到
42mA
時,其產生的
電火花的能量足以引爆超限的瓦斯。
3
預防漏電故障的措施
(
1
)嚴禁電氣設備及電纜長期過負荷運行。
(
2
)導線連接要牢固,無毛刺,防松裝置要完好,連接方式要正確。
(
3
)維修電器設備時要按規程操作,檢修結束要認真檢查,嚴禁將
工具和材料等導體遺留在電氣設備中。
(
4
)避免電纜、電器設備浸泡在水中,防止電纜受擠壓、碰撞、過
度彎曲、劃傷、刺傷等機械損傷。
(
5
)不在電氣設備中增加額外部件,若必須設置時,要符合有關規
6
定的要求。
(
6
)設置保護接地裝置。
(
7
)設置漏電保護裝置。漏電保護裝置應能連續監測電網的絕緣狀
態,並且只監視電網對地的絕緣電阻值,而不反映其內容的大小。當電網
絕緣電阻降低到規定值時,快速切斷供電電源。當電網的絕緣電阻對稱下
降或不對稱下降時,其動作電阻值不變。其動作電阻值不應受電源電壓波
動的影響,並具有自檢功能。漏電保護裝置的檢測電路的電阻應足夠大,
不應降低電網對地的阻抗和不增加人身觸電危險。
漏電保護裝置必須靈敏
可靠,既不能拒動,也不能誤動。漏電保護裝置應能對電網對地電容電流
進行補償,減小人體觸電電流。漏電保護裝置在電網送電之前應能對電網
的絕緣狀態進行監測,一旦發現漏電,將電源開關閉鎖。漏電保護裝置動
作應有選擇性,以縮小停電范圍。將漏電保護裝置與屏蔽電纜配合使用,
當相線絕緣損壞發生漏電時,由於通過屏蔽層接地,而屏蔽層外部又有絕
緣外護套保護。因此,在漏電火花還未外露之前,漏電保護裝置就已經動
作,切斷電源,從根本上杜絕了在空氣中出現漏電火花的可能性,即實現
了超前切斷。
(二)漏電保護
漏電保護是保證煤礦井下安全供電的三大保護之一,
在控制漏電的危
害方面,其地位舉足輕重。
1
漏電保護方式
漏電保護技術雖然發展較快,但從漏電保護的基本原理上看,常見的
漏電保護方式主要有兩種:附加直流電源保護方式和零序電流保護方式。
附加電流電源保護方式。
串接於漏電檢測迴路中的千歐表實際上是刻度為電阻的直流毫安表,
由於檢測電流與總絕緣電阻有直接關系,
因此可用電流的大小來表徵絕緣
電阻的大小。
㈩ 井口裝置是什麼
井口裝置是石油、天然氣鑽井中,安裝在井口用於控制氣、液(油、回水等)流體壓力和答方向,懸掛套管、油管,並密封油管與套管及各層套管環形空間的裝置。它一般由套管頭、油管頭、防噴器組、四通、旁通管件組成。
採油樹、采氣樹也屬於井口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