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幾位同學用實驗室提供的下列裝置製取氧氣並進行氧氣的性質實驗:(1)寫出裝置中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
(1)①是試管,②是集氣瓶.故填:試管;集氣瓶.
(2)若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選擇的氣體發生裝置是B;收集裝置是C或者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KMnO4
△ | .
㈡ 氧氣的實驗室製取與性質
氧氣的實驗室製取與性質 實驗原型及不足之處
本實驗採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製取氧氣並以碳和鐵的燃燒實驗研究氧氣的性質。就實驗來講,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方便快捷,但只取碳和鐵來研究氧氣的性質顯得較少,不足以使學生充分認識氧氣的性質,也使學生操作訓練的機會不足。
實驗創新及改進之處 實驗增加了硫和磷的燃燒,可以使學生更加充分認識氧氣的性質,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操作訓練的機會。但由於硫和磷的燃燒會產生污染物,所以教師在實驗前應該提醒學生用量要少。 實驗器材 大試管、單孔橡皮塞、乳膠管、玻璃導管、集氣瓶(125毫升)4個、水槽、鐵架台(帶鐵夾)、酒精燈、玻璃片4片、坩堝鉗(鑷子)、燃燒匙2個 高錳酸鉀、木炭、硫磺、紅磷、澄清石灰水、細鐵絲、棉花、火柴。 實驗原理及裝置說明 (1)實驗原理: 高錳酸鉀 錳酸鉀 + 二氧化錳 + 氧氣↑ (2)實驗室製取氧氣裝置圖:
實 驗 過 程
一、製取氧氣 教師介紹實驗的儀器和裝置,讓學生認識氣體發生裝置和氣體收集裝置。然後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使用儀器、收集方法、驗滿方法、放置方法。 1.儀器名稱: 大試管、單孔橡皮塞、乳膠管、玻璃導管、集氣瓶(125毫升)4個、水槽、鐵架台(帶鐵夾)、酒精燈、玻璃片4片、坩堝鉗(鑷子)、燃燒匙2個 2、收集方法: (1)排水法: 適用范圍:不易溶於水的氣體 優點:易於收集到較純的氣體;便於觀察氣體是否已經收集滿 (2)向上排空氣法 適用范圍: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 優點:操作較為方便 3、驗滿方法 排水法:當集氣瓶口有氣泡放出時,證明已收集滿 向上排空氣法: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證明已收集滿。 4、放置方法: 正放在桌子上,並蓋上毛玻璃片 然後由讓學生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在此過程中共同師生總結實驗步驟。 5、操作步驟: 茶(查)、庄(裝)、定、點、收、利(離)、息(熄) (1)連接裝置並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不漏氣才能進行實驗。 (2)拔開橡皮塞,在試管里放進約15克高錳酸鉀。用一團棉花放在靠近試管口的地方,以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然後把帶有導管的塞子塞緊試管口。 (3)將裝好葯品的試管固定在鐵架台上。 (4)給試管加熱。先使酒精燈在試管下方來回移動,讓試管均勻受熱,然後對高錳酸鉀所在的部位加熱。 (5)導管口開始有氣泡放出時,不宜立即收集,當氣泡連續地並比較均勻地放出後,再把導管口伸入盛滿水的集氣瓶里。等瓶子里的水排完以後,在水面下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小心地把瓶子移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用同樣的方法再收集三瓶氧氣(其中三瓶留有少量水)。 (6)收集完畢,停止加熱前,先要把導管移出水面,然後再熄滅酒精燈。 (7)拆卸裝置,洗滌儀器。 二、試驗氧氣的化學性質 1、木炭在氧氣里燃燒 (1)用坩堝鉗夾取一小塊木炭在酒精燈的火焰上燒到發紅,插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由瓶口向下緩慢插入)。觀察木炭在氧氣里燃燒的現象。 (2)燃燒停止後,取出坩堝鉗,往集氣瓶里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振盪。有什麼現象發生? 2、硫在氧氣中的燃燒 用葯匙加少量硫至燃燒匙中,在酒精燈上灼燒,直至硫融化並燃燒,然後將燃燒匙緩緩放入集氣瓶中(集氣瓶里裝有少量水),用玻璃片把集氣瓶口塞上,觀察硫在氧氣里燃燒的現象。 3、磷在氧氣中的燃燒 用葯匙加少量磷至燃燒匙中,在酒精燈上灼燒,直至磷燃燒,然後將燃燒匙緩緩放入集氣瓶中(集氣瓶里裝有少量水),用玻璃片把集氣瓶口塞上。觀察磷在氧氣里燃燒的現象。 4、鐵絲在氧氣里燃燒 取幾根細鐵絲,擦去表面鐵銹或油漆,呈螺旋形繞在一根火柴上。點燃火柴,待火柴臨近燒完時緩慢插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集氣瓶里裝有少量水)。觀察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 三、問題和討論 為什麼要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為什麼要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 為什麼要先移動酒精燈使試管均勻受熱? 為什麼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 為什麼要有連續的氣泡時才能收集? 實驗完畢為什麼要先把導管移出水面,再熄滅酒精燈,相反操作會造成什麼後果?做燃燒實驗時,為什麼要緩慢往下伸入?在硫、磷、鐵的燃燒實驗中,為什麼要在瓶底留一層水?換成細沙行不行? 因為是製取並收集氣體的實驗,所以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放一團棉花是為了防止高錳酸鉀粉末吹入導氣管。使試管均勻受熱,是為了防止試管炸裂。試管口略向下傾斜是為了防止液體倒流炸裂試管。有連續的氣泡時收集,是為了收集到純凈的氣體因為剛開始排除的是試管中的空氣。為了防止試管中的空氣冷卻而發生倒吸,炸裂試管。如果相反操作,會炸裂試管。慢慢往下插入,可以保證物質充分和氧氣接觸,充分燃燒。硫和磷的燃燒實驗在底留一層水是為了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和五氧化二磷,在瓶底留一層水是為了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鐵掉到瓶底上,把瓶底炸裂。所以在硫和磷的燃燒實驗中,不能把水換成細沙,在鐵的燃燒實驗中,可以把水換成細沙。
實驗效果
通過製取氣體的實驗,使學生掌握了用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方法,並初步學會了實驗室製取少量氣體的基本操作和一般流程。通過氧氣性質的實驗,使學生學會了燃燒實驗的基本操作,並鍛煉了學生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及分析問題的能力。本次實驗,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㈢ 幾位同學用實驗室提供的下列裝置製取氧氣並進行氧氣的性質實驗:【原理和裝置選擇】(1)若用高錳酸鉀制
【原理和裝置選擇】 (1)高錳酸鉀在加熱條件下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選擇的氣體發生裝置是A;氧氣的密度大於空氣的密度,並且不易溶於水,所以用C或E做收集裝置;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高錳酸鉀 加熱 |
㈣ 某學生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並做有關氧氣的性質實驗,製取氧氣的裝置如圖1所示:(裝置圖用代號表示)(1)
(1)①是鐵架台,常用於固定、支持實驗裝置;②是長頸漏斗,通過長頸漏斗可以向試管中注入液體葯品;③是水槽,常用於排水法收集氣體. 故填:鐵架台;長頸漏斗;水槽. (2)用E收集氧氣時,要等到氣泡連續均勻放出時才開始收集. 故填:連續均勻. (3)如果試管口沒有塞一團棉花,高錳酸鉀會進入集氣瓶中,導致收集到的氧氣帶有紫紅色. 故填:試管口沒放棉花. (4)用C裝置收集氧氣的驗滿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已經收集滿. 故填: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已經收集滿. (5)實驗室用無水醋酸鈉和鹼石灰固體混合物製取甲烷氣體時需要加熱,應該用A裝置作為發生裝置; 因為甲烷的密度比空氣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即用D裝置收集,甲烷不溶於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E裝置收集. 故填:A;D或E. (6)欲使用圖2裝置排水法收集氧氣,先將瓶中裝滿水,再將氣體從b端通入. 故填:b.
㈤ 某化學課學生製取氧氣並做有關氧氣的性質實驗,製取氧氣的裝置如圖所示:(裝置圖用代號表示)(1)寫出
(1)儀器①是試管;②是酒精燈;故填:試管;酒精燈; (2)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試管,故給固體加熱時,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為了防止高錳酸鉀進入導管,應該在導管口塞一團棉花;高錳酸鉀受熱時能夠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製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分別是:連(連接儀器、組裝實驗裝置)→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裝(裝入固體葯品,注意用高錳酸鉀時,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定(用鐵架台固定儀器裝置)→點(用火柴點燃酒精燈,給試管加熱)→收(收集氧氣)→移(把導管移出水面)→熄(熄滅酒精燈),可得題中正確的操作順序是:bcadfe.收集氣體不純通常是由於裝置內空氣沒有完全排出或集氣瓶里沒能加滿水而留有氣體;證明氣體是氧氣的方法是: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如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證明氣體是氧氣. 故答案為: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試管;一團棉花;高錳酸鉀 加熱 |
㈥ 氧氣的實驗室製取方法與性質分別是什麼
氧氣的實驗室製取與性質:
本實驗採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製取氧氣並以碳和鐵的燃燒實驗研究氧氣的性質。就實驗來講,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方便快捷,但只取碳和鐵來研究氧氣的性質顯得較少,不足以使學生充分認識氧氣的性質,也使學生操作訓練的機會不足。
製取方法: 教師介紹實驗的儀器和裝置,讓學生認識氣體發生裝置和氣體收集裝置。然後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使用儀器、收集方法、驗滿方法、放置方法。
㈦ 氧氣的實驗室製取和性質
2、檢查裝置氣密復性。制 結論:導管一端放入盛水的燒杯中,兩只手握住試管,導管口有氣泡產生,說明氣密性良好。否則漏氣。 3、濃度對反應的影響 ①產生大量氣泡 ,且迅速均勻,時間較長。②產生少量氣泡 ,且一會就停止,再倒入6%雙氧水3ml,繼續產生氣泡。 說明大濃度反應速率比小濃度快。 4. 催化劑對反應的影響 現象與結論:都能產生氣泡,說明氧化銅和二氧化錳都能做雙氧水制氧氣的催化劑 5. 氧氣性質的檢驗 ①將實驗3產生的氣體分別用排水法收集在兩支小試管內,比較哪一支先收集滿(記錄時間) 一支試管內盛15%的雙氧水約3mL,再加入少許二氧化錳;先收集滿時間大約2分鍾左右。 另一個約5分鍾左右。 ②將帶余燼的木條分別對准實驗4中的試管口,觀察並記錄現象 都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現象及結論:氧氣具有助燃性。
㈧ 某學生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並做有關氧氣的性質實驗,製取氧氣的裝置如圖:(裝置圖用代號表示)(1)寫出
(1)圖中指定儀器的名稱:①鐵架台;②長頸漏斗;③水槽;故填::①鐵架台;②長頸漏斗;③水槽; (2)高錳酸鉀受熱分解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反應的文字表達式:高錳酸鉀 加熱 |
㈨ 幾位同學用實驗室提供的下列裝置製取氧氣並進行氧氣的性質實驗: (1)寫出裝置中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
(1)①是試管,②是集氣瓶.故填:試管;集氣瓶. (2)若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選擇的氣體發生裝置是B;收集裝置是C或者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屬於分解反應.故填:B;C或者D; 2KMnO 4 K 2 MnO 4 +MnO 2 +O 2 ↑;分解. (3)若用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選擇的體發生裝置是A;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 2 O 2 2H 2 O+O 2 ↑,其中二氧化錳起催化作用.故填:A;2H 2 O 2 2H 2 O+O 2 ↑;催化. (4)檢驗氧氣的方法是: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看到復燃,說明是氧氣,否則不是.故填: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看到復燃,說明是氧氣,否則不是. (5)①在試管口塞一團疏鬆的棉花,目的是加熱時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故填:E. ②將導管口伸入盛滿水的集氣瓶里開始收集氧氣的適宜時刻是導管口有氣泡連續均勻地放出後.故填:D. ③待瓶內的水排凈用玻璃片蓋住瓶口,並移出水面後應正放在桌上.故填:A. ④停止加熱時先把導管移出水面,然後熄滅酒精燈,其原因是防止水沿導管迴流,引起灼熱試管炸裂.故填:B. |
㈩ 某學生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並做有關氧氣的性質實驗,製取氧氣的裝置如圖所示:(裝置圖用代號表示)(1)
(1)指定儀器分別是:鐵架台、長頸漏斗、水槽; (2)用高錳酸鉀製取氧氣需要加熱,屬於固體加熱型,故選 發生裝置A,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不易溶於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 (3)實驗中收集到的氧氣帶有紫紅色,是因為試管口未放棉花,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進而進入水槽和集氣瓶中; (4)實驗室用無水醋酸鈉和鹼石灰固體混合物加熱製取甲烷氣體,屬於固體加熱型,故選發生裝置A,甲烷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於水,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 故答案為:(1)鐵架台;長頸漏斗;水槽; (2)A;C或E; (3)試管口未放棉花; (4)A;D或E.
與氧氣的性質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是楔式閥門
發布:2025-10-06 12:29:39
瀏覽:90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