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實驗小組用圖a所示的裝置

實驗小組用圖a所示的裝置

發布時間:2021-11-14 08:35:42

① 某實驗小組採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合外力做功與物體動能變化的關系」.①實驗前,木板左端被墊起一些,

①該實驗中,用圖中砝碼和吊盤的總重力來表示小車受到的合外力,考慮到小車會速度摩擦力的作用,所以實驗中要平衡摩擦力;
②該實驗中,用圖中砝碼和吊盤的總重力來表示小車受到的合外力,而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M+m)a,要滿足小車的質量遠大於砝碼和吊盤的總質量;
③從圖中可以看出,所做的圖線是過坐標原點的直線,該直線的方程可以寫成:W=k?△v2即:小車合外力所做的功W與其速度平方差△v2成正比;
④如果要驗證「動能定理」,即W=

1
2
mv2,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小車的質量;
⑤如果「動能定理」成立,即W=
1
2
mv2,那麼W-△v2圖象中:W=k?△v2即的斜率k=
W
v2
1
2
m,它的物理意義是小車的質量的一半.
故答案為:①平衡摩擦力;②小車的質量遠大於砝碼和吊盤的總質量;③小車合外力所做的功W與其速度平方差△v2成正比;④小車的質量;⑤小車的質量的一半.

② 某實驗小組採用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動能定理」,圖中小車中可放置砝碼,實驗中,小車碰到制動裝置時,鉤

(2)C到O距離為:sOC=6.08-1.00cm=5.08cm;
由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得:vC=

vB+vD
2
0.45+0.54
2
cm/s=0.49cm/s
(3)鉤砝的重力做正功,小車受摩擦阻力做負功
小車初末速度的平方差與位移成正比,即v2-v02=ks
要驗證「動能定理」,即
1
2
Mv2?
1
2
mv02=(mg?f)?s還需要測量的物理量是摩擦力f和小車的質量M.
故答案為:(2)5.08;0.49.
(3)小車初末速度的平方差與位移成正比;小車的質量.

③ 某實驗小組利用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1)下列做法正確的是______(填字母代號).

(1)來A、調節滑輪的高度,使牽源引木塊的細繩與長木板保持平行,否則拉力不會等於合力,故A正確;
B、在調節模板傾斜度平衡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時,不應懸掛「重物」,故B錯誤;
C、打點計時器要「早來晚走」即實驗開始時先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待其平穩工作後再釋放木塊,而當實驗結束時應先控制木塊停下再停止打點計時器,故C錯誤;
D、平衡摩擦力後,有mgsinθ=μmgcosθ,即μ=tanθ,與質量無關,故通過增減木塊上的砝碼改變質量時,不需要重新調節木板傾斜度,故D正確;選擇AD;
(2)設砝碼與砝碼桶的質量為m,小車的質量為M,對砝碼桶及砝碼與小車組成的系統,由牛頓第二定律得:a=

mg
M+m

對木塊,由牛頓第二定律得:T=Ma=
mMg
M+m
=
mg
1+
M
m

只有當a=
mg
M+m
mg
M
,只有當砝碼桶及桶的質量遠小於小車質量時,即:m<<M時,小車受到的拉力近似等於砝碼及砝碼桶的重力;
(3)當沒有平衡摩擦力時有:T-f=ma,故a=
1
m
T-μg,即圖線斜率為
1
m
,縱軸截距的大小為μg.觀察圖線可知m小於m,μ大於μ
故答案為:(1)AD;(2)遠小於;(3)小於,大於.

④ 實驗小組的同學用圖13所示的裝置探究影響物體

(1)讓鋼球從某一高度由靜止釋放,使鋼球獲得動能;鋼球動能的大小是通過鋼球對木塊做功的多少來體現出來的,木塊運動的距離越長,就表示鋼球的動能越大;
(2)讓小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處釋放,使小球到達最底端的速度相同,從而探究動能與質量的關系;
(3)上面的兩次實驗是在速度一定時,改變物體的質量,探究動能的大小,動能的大小通過木塊移動距離的大小表現出來的,因此改變木板的長度,應採用甲的建議;
(4)有表中的數據知: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故答案為:(1)將鋼球從某一高度由靜止釋放;木塊運動的距離;(2)速度;質量;(3)甲;(4)在速度一定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⑤ 小昕所在的實驗小組利用圖a 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機械能守恆定律,打出的紙帶如圖b所示,O點速度為零,A、B

(1)DF(2)

⑥ 某實驗小組採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合外力做功與物體動能變化的關系」。 ①實驗前,木板左端被墊起一

①平衡摩擦力;②小車的質量遠大於砝碼和吊盤的總質量;③小車合外力所做的功W與其速度平方差△v 2 成正比;④小車的質量;⑤小車的質量的一半。

⑦ 物理實驗小組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1)實驗小組觀察到水沸騰前和水沸騰時水中氣泡


(1)甲圖氣泡上升時越來越大,是因為水沸騰時,整個容器中水溫相同,水內部不專停的汽化,產生大屬量的水蒸氣進入氣泡,氣泡變大.
乙圖氣泡上升時越來越小,是因為水沸騰之前,水下層的溫度高於上層的水溫,氣泡上升過程中,氣泡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水,氣泡變小.
讀圖3可以看出,在同樣加熱的情況下,b的升溫較慢,其原因應該是水的質量多於a的緣故;
(2)水吸收熱量,內能增加,Q =cm△t=4.2×10 3 J/(kg?°C)×100×10 -3 kg×(95℃-90℃)=2.1×10 3 J;
所以水的內能增加了2.1×10 3 J;
根據Q =mq得,m=
Q 放
q
=
Q 吸
q
=
2.1×1 0 3 J
3.0×1 0 7 J/kg
=7×10 -5 kg=0.07g.
故答案為:(1)甲;質量;(2)2.1×10 3 ;0.07.

⑧ 某實驗小組採用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動能定理」,圖1中小車中可放置砝碼,實驗中,小車碰到制動裝置時,鉤

A、電源頻率為50Hz,則打點時間間隔T=0.02s,C點的即時速度為vC=

xBD
2T
=
0.0815?0.0420
2×0.02
=0.9875m/s,小車運動的加速度a=
xCD?xOA+xDE?xAB
6T2
=
(0.0815?0.0610)?(0.0250?0.0100)+(0.1040?0.0815)?(0.0420?0.0250)
6×0.022
≈4.58m/s2,故A錯誤;
B、小車做勻速運動,由平衡條件得:摩擦力f=mg=0.01×10=0.1N,動力F=m′g=0.03×10=0.3N,故B正確;
C、由圖示紙帶可知,vA=
xOB
2T
=
0.0420?0.0100
2×0.02
=0.8m/s,vC=
xBD
2T
=
0.0815?0.0420
2×0.02
=0.9875m/s,
選用A、C兩點,可算出動能的變化量△Ek=
1
2
M(vc2-vA2)=
1
2
×0.13(0.98752-0.82)≈0.0218J,由動能定理得:W=△Ek=0.0218J,故CD錯誤;
故選:B.

⑨ 某實驗小組利用圖示(a)的裝置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1)下列做法正確的是______ (填字母代號

(1)A、調節滑輪的高度,使牽引木塊的細繩與長木板保持平行,否則拉力不會等於合力,回故A正確;答
B、在調節模板傾斜度平衡木塊受到的滑動摩擦力時,不應懸掛「重物」,故B錯誤;
C、打點計時器要「早來晚走」即實驗開始時先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待其平穩工作後再釋放木塊,而當實驗結束時應先控制木塊停下再停止打點計時器,故C錯誤;
D、平衡摩擦力後,有mgsinθ=μmgcosθ,即μ=tanθ,與質量無關,故通過增減木塊上的砝碼改變質量時,不需要盆新調節木板傾斜度,故D正確;
選擇:AD;
(2)重物與小車一起加速運動,因此重物對小車的拉力小於重物的重力,當盤和盤中砝碼的重力的大小關系得出只有m<<M時才可以認為繩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等於盤和盤中砝碼的重力,因此C數據比較符合要求.
故選:C
(3)當沒有平衡摩擦力時有:F-f=ma,故a=

1
m
F-μg,即圖線斜率為
1
m
,縱軸截距的大小為μg.
觀察圖線可知m小於m,μ大於μ
故答案為:(1)AD;(2);(3)小於,大於.

⑩ 某實驗小組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測自由落體的加速度.其操作步驟如下: A.按照圖甲的裝置安裝實驗器材B.將

(1)打點計時器的工作電源是交流電源,故B中直流應該為交流;實驗時應先接通電源後釋放紙帶,故C中應該為先接通電源,之後釋放紙帶;
(2)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的速度等於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
可得:v B =
x AC
t AC
=0.390m/s,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gT 2
得:g=
△x
T 2
=9.75m/s 2
因為紙帶運動過程中存在阻力,所以用這種方法測出的重力加速度總比實際值偏小.
故答案為:(1)B中直流應該為交流;C中應該為先接通電源,之後釋放紙帶.
(2)0.390m/s;9.75m/s 2 ;物體拖著紙帶運動過程中存在阻力.

與實驗小組用圖a所示的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藝管線中哪些屬於設備 瀏覽:48
送排風管應加什麼閥門 瀏覽:350
軸承的鋼珠為什麼不會滑出來 瀏覽:124
自動門控制裝置介紹 瀏覽:948
品牌裝置設計 瀏覽:535
江門新會寶豪塑膠五金製品廠 瀏覽:643
為什麼不讓用帶閥門的口罩 瀏覽:78
肥皂的製作實驗裝置圖 瀏覽:624
木炭還原氧化銅探究實驗裝置圖 瀏覽:384
閥門電機18轉什麼意思 瀏覽:522
軸承測量內外徑怎麼算 瀏覽:929
萬貫五金機電城C區怎麼樣 瀏覽:823
蒸汽管道閥門壓力 瀏覽:667
天然氣閥門關了開不開怎麼辦 瀏覽:432
湘潭市閥門廠破產進度 瀏覽:782
機床按什麼規定加油 瀏覽:572
裝修吊沙子機械多少錢 瀏覽:536
高壓微機保護裝置的作用 瀏覽:609
機械圖上m是什麼意思 瀏覽:337
閥門ht200代表什麼 瀏覽:357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