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上海光源是高能中微子實驗裝置

上海光源是高能中微子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1-11-13 20:38:26

『壹』 我們中國的科技屬於什麼水平

中國科技發展正在從跟跑進入「跟跑、並跑和領跑並存」的時代,進步和落後同在,成就與短板並存。對於中國科技創新能力,人們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保持「定力」十分重要。

在基礎科學領域,「天眼」、上海光源、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裝置等重大科研基礎設施投入使用,為世界級科研奠定了基礎;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多光子糾纏等研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在技術領域,載人航天、深地探測、超級計算等產業關鍵技術迅速發展成熟,一些大成果、大工程讓人耳熟能詳;即時通信、移動支付、無人超市等創新應用方面,中國科技企業、產品和服務更是讓世界矚目。

目前中國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一些關鍵領域創新能力短板明顯。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曾歸納過:科技創新能力總體不強,原始創新能力不足,高端科技產出比例偏低,產業核心技術、源頭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根本性改變。

(1)上海光源是高能中微子實驗裝置擴展閱讀

傳統的世界科技產業競爭

第一類,是美國占據壟斷地位的。

最典型的,就是晶元和操作系統這一硬一軟兩大產業。

晶元和操作系統是兩個非常核心的產業,我們應該下定決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攻克這兩個核心產業。

第二類,是多國競爭,中國作為一個重要跟隨者的。

這樣的領域有很多,例如機械、石油、航運、飛機、手機等等。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競爭的多國當中並不一定都包含美國。因此,你如果是一個美國人,你也會很有危機感的,並不是像許多外人感覺的那樣,全面領先,穩坐釣魚台。

第三類,是多國競爭,中國作為領先者的。

這樣的領域還不是特別多,但是已經有了一些,例如通信、高鐵、港口機械、民用無人機、數字安防。作為一個後發國家,這是中國的巨大成功。我們對於中國的信心,很大部分就來自這些成功的經驗。

第四類,是雙頭格局,一般是中美兩國遠遠高於其他國家。

典型的例子有兩個,互聯網和人工智慧。這兩個都是普遍被認為對於未來非常重要,最有想像空間的,值得我們仔細分析。

『貳』 中國的科技有哪些是世界之最的

我國領先世界的科技有;
1、激光技術。我國激光技術世界第一,領先全世界15年。
2、超級稻及其他農作物雜交技術。超級稻被世界成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3、陶瓷技術。陶瓷技術是我國傳統的領先技術。
4、反衛星武器技術。我國已經發明寄生星多年。現在開始向菲律賓的一顆商業衛星部署寄生星。寄生星只有中國才有,世界任何國家都沒有研製出來。是我國鎮國之寶。
5、建橋技術。我國是造橋王國,有「世界橋梁博物館」的美稱。杭州灣跨海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橋,也是世界跨度最大的橋。
6、高原鐵路建設技術。青藏鐵路是世界高原鐵路技術難度最大的技術。
7、巨型水電站建設技術。我國建設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代表世界水電技術的最高水平。
8、排灌機技術。安裝在駱馬湖的抽水機直徑8米,計劃再安裝直徑12米的機器。代表世界最高水平。
9、智能機器人技術。我國的水下螃蟹系統,是世界獨有的。
10、汽墊船是我國發明的。當時為了保密,沒有向全世界公布。
11、打水井技術。我國在西北能打世界最深的水井。
12、絲綢技術。絲綢是我國的傳統技術。現在仍然世界領先。
13、治理沙漠技術。我國治理沙漠技術世界領先。
14、防治人畜瘟疫技術。我國在50--60年代已經基本消滅人畜瘟疫,當時和現在都是世界最高水平。
15、防治SAS病技術。我國防治SAS病技術世界第一水平。
還有一些小科技就不提了。

『叄』 中國的科技有哪些是世界之最的

世界最長的城牆——中國萬里長城。

世界最古老的東西貿易通道——絲綢之路。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

期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1961年3月4日,長城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

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肆』 談談中國計算機核心技術如何自主創新的看法

不久前,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機構發布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首次進入「最具創新力經濟體」前20名。近年來,中國重大成果、專利申請、科研論文「井噴」,創新指數排名不斷上升。

但另一方面,關鍵核心技術被發達國家「卡脖子」的消息也見諸報端。那麼,究竟應當如何看待中國科技創新能力及在世界的地位?

中國科技發展正在從跟跑進入「跟跑、並跑和領跑並存」的時代,進步和落後同在,成就與短板並存。對於中國科技創新能力,人們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保持「定力」十分重要。

成就毋庸置疑

縱向看,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科技創新成績斐然:整體實力持續提升,一些突出領域開始進入並跑甚至領跑階段。

在基礎科學領域,「天眼」、上海光源、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裝置等重大科研基礎設施投入使用,為世界級科研奠定了基礎;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多光子糾纏等研究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在技術領域,載人航天、深地探測、超級計算等產業關鍵技術迅速發展成熟,一些大成果、大工程讓人耳熟能詳;即時通信、移動支付、無人超市等創新應用方面,中國科技企業、產品和服務更是讓世界矚目。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機構的統計顯示,中國技術專利申請量已居全球首位,科研論文發表量也處世界前列,說明科技產出確實高速增長。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上升了17位。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認為,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成就,得益於「精心規劃、自上而下」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他建議「繼續採用相同的戰略」再接再厲,因為這條道路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差距客觀存在

與此同時,目前中國科技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在一些關鍵領域創新能力短板明顯。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曾歸納過:科技創新能力總體不強,原始創新能力不足,高端科技產出比例偏低,產業核心技術、源頭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沒有根本性改變。

比如,被稱為「工業母機」的機床製造產業,中國當前是「低檔過剩、高檔進口」;國產工業機器人同樣只集中在中低端競爭;高端醫療器械幾乎完全被跨國企業壟斷。核心技術欠缺限制了這些領域向更高水平進階。

此外,信息技術領域缺「芯」少「魂」,離自主可控還有很大差距。晶元產業仍處價值鏈低端,設計技術和經驗不足、製造工藝水平不高;桌面和移動終端的操作系統幾乎都被美國企業壟斷,信息安全「命門」受制於人。

還有一些領域處於「從零起步」的階段,比如被譽為「工業之花」的航空發動機製造、新材料產業等。

這些短板的存在各有具體原因,有的領域是底子差、起步晚,有的是人才儲備薄弱,有的是錯過機遇期等;也有共性原因,如基礎研究力度不夠,無法為技術突破提供關鍵支撐。對於這些原因應該科學分析、精準施策,而不能因為一些突發事件自亂陣腳。

腳踏實地追趕

追趕世界前沿是中國科技很長一段時期的目標。多位專家表示,這種追趕應建立在總結經驗、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既要有優先次序,又要有長期謀略。

首先,要對正在發展的項目保持耐心。以航空發動機為例,曾在英國羅羅公司工作20年的航空發動機專家王光秋說:「航空發動機研製不僅靠設計,而且靠試驗和服役的積累,迭代改進,才能不斷提高性能和可靠性。」發達國家用一百年走過的路「(我們)不可能二三十年就走完」。

其次,要重視基礎科研。「今天的關鍵核心技術誕生於昨天的基礎研究,而今天的基礎研究又在以難以預測的方式創造明天的關鍵核心技術。」美國杜克大學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王小凡認為,對於已知的技術差距固然應該努力彌補,但更要著眼長期發展,支持高質量的基礎研究才是更重要的應對之策。

第三,要深化科研體制改革,用好人才和市場。比如在晶元領域,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研究中心主任駱建軍說,有經驗、有領導力的晶元工程師「在全世界都是寶貝,在中國更為稀缺」,他們屬於「高級工匠」,功績不一定體現在學術論文上。這就需要改革科研績效評價機制,充分發揮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材料學專家、北京科技大學教授羅海文認為,要解決一些關鍵材料創新難題,就必須調動市場活力,在全社會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嚴格保護知識產權,讓企業把技術進步作為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第四,要在一些特定領域抓住歷史機遇。比如,谷歌的安卓系統正是抓住了智能手機的發展機遇,佔領移動終端市場,並「反攻」桌面終端市場挑戰微軟視窗系統。

「中國要發展自己的操作系統,也要尋找一個契機,」中科院軟體研究所副總工程師武延軍說,「這種契機可能是智能機器人、智能汽車或者物聯網。」

同時應該看到,堅持開放是中國科技進步的寶貴經驗,航空航天、高鐵等領域的快速發展都得益於此。專家普遍認為,擴大國際合作、用好國際資源,結合國內市場和人才等優勢,中國成為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的目標可期。

閱讀全文

與上海光源是高能中微子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藝管線中哪些屬於設備 瀏覽:48
送排風管應加什麼閥門 瀏覽:350
軸承的鋼珠為什麼不會滑出來 瀏覽:124
自動門控制裝置介紹 瀏覽:948
品牌裝置設計 瀏覽:535
江門新會寶豪塑膠五金製品廠 瀏覽:643
為什麼不讓用帶閥門的口罩 瀏覽:78
肥皂的製作實驗裝置圖 瀏覽:624
木炭還原氧化銅探究實驗裝置圖 瀏覽:384
閥門電機18轉什麼意思 瀏覽:522
軸承測量內外徑怎麼算 瀏覽:929
萬貫五金機電城C區怎麼樣 瀏覽:823
蒸汽管道閥門壓力 瀏覽:667
天然氣閥門關了開不開怎麼辦 瀏覽:432
湘潭市閥門廠破產進度 瀏覽:782
機床按什麼規定加油 瀏覽:572
裝修吊沙子機械多少錢 瀏覽:536
高壓微機保護裝置的作用 瀏覽:609
機械圖上m是什麼意思 瀏覽:337
閥門ht200代表什麼 瀏覽: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