⑶ 乙烯的實驗室製取時,即採用乙醇與濃硫酸在170℃反應,我想知道若溫度
當穩定超過170℃,會有更多的乙醇被濃硫酸脫水碳化,且有更多的C被濃硫酸氧化生成CO2氣體。
控制反應溫度在170℃,目的是防止或者說減少乙醇發生副反應,增大生成乙醇的量,當溫度過低和過高時,副反應發生的更多,從而生成很少甚至沒有乙烯生成。
⑷ 實驗室用濃硫酸和乙醇反應制備乙烯,反應為:CH3─CH2OH濃硫酸170℃CH2=CH2↑+H2O 若溫度過高或加熱時
I、CO2和SO2都能與鹼反應,乙烯與鹼不反應,所以通過氫氧化鈉溶液可除去乙烯中的CO2和SO2;
故答案為:通過氫氧化鈉溶液;
II、乙烯與單質溴發生加成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方程式為:CH2=CH2+Br2→CH2Br-CH2Br,該反應為加成反應;
故答案為:CH2=CH2+Br2→CH2Br-CH2Br;加成反應;
III、(1)檢驗二氧化硫可用品紅溶液,檢驗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檢驗水用無水硫酸銅,三者都有時,應先檢驗水蒸氣的存在,因為在驗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存在時都需通過溶液,可帶出水蒸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所以不能先通過澄清的石灰水來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二氧化碳的檢驗應放在排除SO2的干擾後進行,所以應先通過品紅溶液褪色檢驗SO2的存在,再通過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除去SO2,再通過品紅溶液不褪色確認SO2已除干凈,最後用澄清石灰水實驗檢驗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④②①③;
(2)檢驗二氧化硫可用品紅溶液,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二氧化碳的檢驗應放在排除SO2的干擾後進行,所以應先通過品紅溶液褪色檢驗SO2的存在,再通過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除去SO2,接著通過品紅溶液不褪色確認SO2已除干凈;
故答案為:檢驗是否有SO2;除去或吸收SO2;檢驗SO2是否除盡;
(3)檢驗水用無水硫酸銅,白色固體變為藍色說明含有水蒸氣;驗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存在時都需通過溶液,可帶出水蒸氣,應最先用用無水硫酸銅檢驗水;
故答案為:無水硫酸銅;水蒸氣;
(4)檢驗二氧化碳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溶液,在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擾後,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含有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澄清的石灰水;CO2.
⑸ 濃硫酸和乙醇 加熱170攝氏度 反應 .需要知道溫度 。 需要用到溫度計。 溫度計應該放在哪裡測試溫度
濃硫酸和乙醇反應制乙烯,溶液溫度要求170度,就直接將溫度計插入溶液中即可,
如果是蒸鎦的話,就把溫度計水銀球插在蒸鎦燒瓶的支管口。
⑹ 乙醇與濃硫酸共熱至170度的方程式
CH3CH2OH --濃H2SO4--170℃--> CH2=CH2↑ + H2O
實驗室制乙烯
⑺ 關於《實驗室通常用無水乙醇和濃硫酸加熱到170度製取乙烯》的生物大題和答案
二氧化硫的檢驗用品紅溶液,乙烯的檢驗用高錳酸鉀酸性溶液,乙烯和二氧化硫都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所以先檢驗二氧化硫,然後檢驗乙烯,同在檢驗乙烯之前用NaOH溶液除去SO2,再通過品紅溶液不褪色確認SO2已除干凈,最後用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檢驗乙烯.
(1)因裝置①用來檢驗SO2,試管中品紅溶液褪色,說明含有SO2,裝置②試管裝有NaOH溶液除去SO2,裝置③試管通過品紅溶液不褪色確認SO2已除干凈,裝置④通過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檢驗乙烯,故答案為:①A;②B;③A;④D;
(2)裝置①用來檢驗SO2,試管中品紅溶液褪色,說明含有SO2,故答案為:品紅溶液褪色;
(3)裝置②試管裝有NaOH溶液除去SO2,故答案為:除去SO2;
(4)裝置③試管通過品紅溶液不褪色確認SO2已除干凈,故答案為:確認SO2已除干凈;
(5)裝置④通過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檢驗乙烯,故答案為: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
⑻ 實驗室可以用乙醇和濃硫酸在170℃制乙烯,化學反應原理:CH3CH2OH濃硫酸170℃CH2=CH2↑+H2O,由於濃硫酸
(1)①乙醇和濃硫酸反應,濃硫酸具有脫水性,乙醇有少量碳化,碳和濃硫酸加熱反應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生成,驗證SO2用品紅溶液,紅色退去說明產物中有SO2,然後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多餘的SO2,用品紅溶液證明SO2已經完全被除去,再用澄清石灰水證明CO2的存在,所以裝置的連接順序為:a→e→d→f→g→e→d→b,
故答案為:e→d;
②當後一個C瓶里品紅溶液不退色,B瓶溶液變渾濁,則證明混合氣體中有二氧化碳存在,
故答案為:後一個C瓶里品紅溶液不退色,B瓶溶液變渾濁;
(2)①乙烯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生成的1,2-二溴乙烷不溶於水,密度大於水,則會觀察到D中溴水褪色,下層有油狀物質生成,
故答案為:溴水褪色,下層有油狀;
②1,2-二溴乙烷不溶於水,可以通過分液操作分離出1,2-二溴乙烷,用到的主要儀器為分液漏斗和燒杯,
故答案為:分液漏斗、燒杯;
③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氣體易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導致發生倒吸現象,添加G裝置可以防止倒吸,起到了安全瓶的作用,
故答案為:防倒吸(或作安全瓶);
(3)①驗證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是否能氧化乙烯生成二氧化碳,需要先用NaOH除去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再用澄清石灰水證明CO2已被除盡,然後通過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再通過澄清石灰水,根據是否變渾濁就可以證明,所以裝置的連接順序為:A→E→B→F→B,
故答案為:E→B→F→B;
②當第一個B瓶(前一個)溶液無渾濁,說明乙烯中混有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已經除盡,而第二個B瓶(後一個)溶液變渾濁時,則證明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能氧化乙烯生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第一個B瓶(前一個)溶液無渾濁,第二個B瓶(後一個)溶液變渾濁;
(4)乙烯與溴水的反應,如果是取代反應,反應會生成HBr,則溶液的pH會減小,如果發生加成反應,pH會增大,所以可通過測反應後D中溶液的pH進行判斷,
故答案為:測定反應後D瓶溶液的pH.
⑼ 實驗室用乙醇和濃硫酸在170℃下反應製取乙烯
C2H5OH -濃硫酸170℃-> CH2=CH2↑+H2O
副反應是乙醇生成乙醚:
2C2H5OH -濃硫酸140℃-> CH3CH2OCH2CH3 + H2O
因溫度過高而發生副反應
C2H5OH +2H2SO4=2C+5H2O+2SO2↑
C+2H2SO4=△=CO2↑+2H2O+2SO2↑
所以,我們要嚴格控制溫度,要用溫度計來看
⑽ 濃硫酸和乙醇混合加熱時(170度)的現象
這是一個乙醇脫水為乙烯的反應啊,燒瓶當中有氣體生成,主要現象就又很多氣泡咯,也沒有什麼其他什麼現象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