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自動化生產線原理 生產線的應用,以及常見故障及措施,我寫論文的,盡量多點,謝謝
9w-u哦
這些材料科個
安穩覺l現在才平靜健康
】找我是李
Ⅱ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中故障錄波與事故追憶的區別
故障錄波有專門裝置,無死區。事故追憶其實就是個SOE,和數采裝置采樣周期有關,精度不及故障錄波。故障錄波側重被監視參數在整個過程中的變化,能記錄極限值。而事故追憶系統可以記錄操作員站的操作。用於事故分析時,二者缺一不可。
Ⅲ 水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故障的原因及常見故障有哪些
常見故障主要可分為兩大類,即硬故障和軟故障。
硬故障是指電腦硬體系統因使用不當或硬體物理損壞所造成的故障。比如,主機無電源顯示、顯示器無顯示、主機喇叭鳴響報錯且無法使用、顯示器提示出錯信息但無法進入系統等。
硬故障又可分為「真」故障和「假」故障兩種。
所謂「真」故障是指各種板卡、外設等出現電氣故障或機械故障,屬於硬體物理損壞。「真」故障會導致發生故障的板卡或外設功能喪失,甚至整機癱瘓,如果不及時排除,還可能會導致相關部件的損壞。造成「真」故障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外界環境、操作不當、硬體自然老化或產品質量低劣等引起。
所謂「假」故障主要是指電腦的主機部件和外設均完好無損,但由於用戶使用不當、自然形成的接觸不良、CMOS設置錯誤、負荷太大、電源的功率不足、CPU超頻使用等原因所導致的整機不能正常運行或部分功能喪失的故障。「假」故障一般與硬體安裝、設置不當或外界環境等因素有關。
無論是「真」故障還是「假」故障,我們只要了解各種配件的特性及常見故障的性質,就能比較容易地找出故障的起因,然後將其迅速排除。
軟故障是指因軟體運行出錯所產生的故障。引起軟故障的主要原因有:
(1)系統配置不當,未安裝驅動程序或驅動程序之間產生沖突;
(2)內存管理設置錯誤,如內存管理沖突、內存管理順序混亂、內存不夠等;
(3)病毒感染,如OVE和DBF等數據文件打不開、屏幕顯示出現異常、運行速度變慢、硬碟不能正常使用、列印機無法工作等;
(4)CMOS參數設置不當;
(5)軟、硬體不兼容;
(6)軟體的安裝、設置、調試、使用和維護不當等。
實踐表明,大部分電腦故障多為軟體故障或假故障,比如Windows初始畫面出現後的故障大部分是由軟體引起。因此,在未確定是硬體真故障前最好不要大動干戈,匆忙將整機拆卸維修或盲目送回商家檢修。
1. 檢修電腦時的注意事項如下:事先斷電!
(1)切勿帶電拆裝任何零部件,要隨時留心靜電;
(2)備妥工具和替換部件,還要准備一個小空盒,以便放螺釘、彈簧等一些小物件;
(3)清楚檢修過程中每個操作步驟的目的、危害和挽救方法;
(4)保持維修環境的干凈、整潔,注意對電場和磁場的屏蔽;
(5)維修場地應有良好的供電系統,電壓要穩定;
(6)加電前,要將各部件充分固定,嚴格認真檢查各種晶元、控制卡和信號線是否安裝正確,確認後方能開機,開機後要注意防震。
2. 識別故障的幾條原則
(1)要充分了解情況。要詳細了解故障機的工作性質及所用的操作系統和應用軟體;了解故障機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了解故障機的配置情況和工作要求;了解系統近期發生的變化,如移動、安裝軟體、卸載軟體等;了解誘發故障的直接或間接原因與當時的現象。
(2)要掌握處理原則。原則可以概括為先靜後動,先假後真,先外後內,先軟後硬。先靜後動是指遇到電腦故障,不要急於動手,應先分析、判斷導致故障的原因,然後再動手處理;先假後真是指先假定故障是由操作系統出錯、應用程序出錯、操作過程不當、連線不可靠等引起,在逐一排除以上假定後,再去考慮真故障;先外後內是指應先檢查機箱外部,然後再考慮打開機箱,即使必須打開機箱時,也不要盲目拆卸部件;先軟後硬是指應先分析是否存在軟故障,再去考慮硬故障。
(3)要注意表面現象。應盡量通過識別文本、圖像和聲音信號等線索找到所提示的潛在故障點。
(4)運用已知的知識或經驗,將問題或故障分類,尋找方法和對策。
(5)做好安全措施和故障記錄。在拆機檢修的時候千萬要切斷電源,也要預防靜電。待維修完成後,應記錄故障信息和排除方法,這有助於積累維護和維修經驗。
3.處理故障
處理故障的一般思路是:
(1)熟悉常見故障的起因。比如,電腦使用過程中經常有不正常的死機和退出現象,一般應先用殺毒軟體查殺病毒,因為此類故障絕大部分是由病毒所致。
(2)檢查是否人為假故障。遇到任何故障先重新開機啟動一下電腦,看故障是否真的存在。操作人員疏忽大意或應用水平不高,操作者對於電腦的某些設置或特性不熟悉是造成假故障的主要原因。
常見的假故障有:供電電壓太低、電源未接通、數據線接頭脫落或接觸不良、設備設置或調整不當(彩顯在剛開始使用時,一般都需要調整場幅等)、對硬體設備或軟體系統的新特性不了解、對基本操作的細節不了解(比如,U盤和軟盤的防寫)、對硬體設備的軟體環境不了解或設置不當、硬體驅動程序的安裝不完善或版本太低、硬碟上的垃圾文件太多、操作系統非正版等。這些都能造成某些設備不能正常工作,但常被誤認為硬體有問題。
(3)注意從可聽、可視的線索中找出潛在故障。可聽的線索主要有風扇速度、軟光碟機讀盤聲、顯示器或電源內部的異常聲、自檢警示音等;可視的線索主要有風扇轉度、指示燈、電纜是否破裂或絕緣層是否良好、松動或丟失的螺釘、可能掉進電路中的物件和文字提示信息等。
(4)注意檢查系統設置情況。CMOS參數設置、動態鏈接庫(DLL)文件、常駐內存程序 (TSR)或虛擬設備驅動程序(VXD)的不當設置,都能引起系統出錯。
(5)其他方面。要充分查殺計算機病毒、查看資源是否沖突、觀察硬體介面插接是否正確等。
4. 故障檢測的常用方法
目前微機系統硬故障的維修,主要是指板卡級的維修。也就是說,只要找出有故障的板卡,更換成好的板卡,就可以排除微機系統的硬故障。因此在通常情況下,微機系統硬故障的維修重點就在於故障的定位,只要發現故障點,更換成好的部件,就可以排除硬故障。
下面介紹幾種微機故障定位法。
(1)直接觀察法。直接觀察法是微機硬故障維修過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通過看、聽、摸、聞等方式檢查比較典型或比較明顯的故障。著重查找電路板是否有過熱、火花、燒焦、變形等現象;是否有插頭松動、電纜損壞、斷線或碰線、聲音異常、短路等現象;檢查各種連接線是否接好、供電電壓是否正常、有關插頭是否松動等等。
(2)替換法。替換法是把相同的插件或器件互相交換,觀察故障變化的情況,幫助判斷、尋找故障原因的一種方法。一台電腦出現故障後,用另一台工作正常的電腦的部件加以替換,可以十分准確、迅速地查找到故障部件。在進行部件替換前,應首先檢查故障機器的各工作電壓是否正常,各部件界面是否有短路現象,只有在確認這兩點都正常後,才能進行部件的替換。否則,當好部件換到壞的機器上時,有可能造成好部件的損壞。
常見的電腦故障大致分為:啟動時黑屏、自檢出錯、 硬碟引導失敗、無法進入操作系統、驅動器、板卡、外設和應用軟體等幾大類。下面分別介紹這些故障的分析和處理方法。
1. 啟動時黑屏故障的分析和處理
電腦啟動時出現黑屏,是一種常見的電腦故障,其特徵是:開機後屏幕上無任何顯示,俗稱「點不亮」且對新、舊電腦都時有發生。
導致黑屏的原因很多,但絕大多數都是硬體故障所引起,比如主板的BIOS晶元損壞或接觸不良、電源損壞、內存條損壞、CPU損壞或接觸不良、超額過度等等都有可能導致啟動黑屏。
啟動時黑屏故障的一般檢查方法為:
(1)檢查是否「假」黑屏。假黑屏是指主機或顯示器電源插頭未插好、電源開關未打開、顯示器與主機上的顯卡數據連線未連接好、連接插頭有松動等。當出現啟動黑屏時,首先要認真檢查是否存在以上現象。
(2)檢查主機電源是否工作。只需用手移到主機機箱背部的開關電源的出風口,感覺是否有風吹出,如果無風則表明是電源故障。同樣,從主機面板上的電源指示燈、硬碟指示燈和開機瞬間鍵盤的3個指示燈的狀態都可初步判斷電源是否正常。如果電源不正常或主板不加電,顯示器便接收不到數據信號。
(3)觀察在黑屏的同時其它部分是否工作正常。比如,啟動時驅動器是否有自檢的過程、喇叭是否有正常啟動時的鳴響聲等。如果其它部分工作正常,可檢查顯示器是否加電,顯示器的亮度調節電位器是否關到了最小等等。甚至還可以通過替換法用一台好的顯示器接在主機上進行測試。
(4)打開機箱檢查顯卡是否已正確安裝,且與主板插槽是否接觸良好。若因顯卡沒插好而導致黑屏,計算機在開機自檢時會有一長二短的聲音提示(對於Award BIOS)。這時可拔出後重新安裝,如果確認安裝正確,可以取下顯卡用酒精棉球擦一下插腳或者換一個插槽安裝,如果還不行,可以換一塊好的顯卡重新測試。
Ⅳ 自動化控制設備常見的故障主要有哪些
自動化控制設備是指沒有聯成自動化生產線或半自動化生產線,而是以單個自回動化設備進行生產的答設備。自動化控制設備比較常見的故障主要有:系統性的設備故障,隨機性的設備故障。
1、系統性的設備故障。系統性的設備故障一般指的是,被控設備如數控機床,在工作中的某些指標如果滿足了一定的條件,又或者超過了某一事先設定好了的界限或限度,就必然會發生特定的設備故障。此類故障是比較常見的故障現象,要想杜絕或者避免此類系統性設備故障的發生,按照操作規范進行正確的使用是切實保障,還應做好精心的維護工作。
2、隨機性的設備故障。隨機性的設備故障一般指的是,被控設備比如數控機床,在相同的工作環境條件下工作時,有時不發生故障,而有時會偶然出現一兩次的故障,也有的稱此類故障是「軟故障」。
Ⅳ 怎樣檢測自動化設備常見故障
自動化設備故障檢測的常用方法現在自動化設備在企業的普及率越來越高了,普及率高的同時設備故障率也就同步上升了,常用的簡易狀態監測方法主要有聽診法、觸測法和觀察法等。
1、聽診法
設備正常運轉時,伴隨發生的聲響總是具有一定的音律和節奏。只要熟悉和掌握這些正常的音律和節奏,通過人的聽覺功能就能對比出設備是否出現了重、雜、怪、亂的異常雜訊,判斷設備內部出現的松動、撞擊、不平衡等隱患。用手錘敲打零件,聽其是否發生破裂雜聲,可判斷有無裂紋產生。
電子聽診器是一種振動加速度感測器。它將設備振動狀況轉換成電信號並進行放大,工人用耳機監聽運行設備的振動聲響,以實現對聲音的定性測量。通過測量同一測點、不同時期、相同轉速、相同工況下的信號,並進行對比,來判斷設備是否存在故障。當耳機出現清脆尖細的雜訊時,說明振動頻率較高,一般是尺寸相對較小的、強度相對較高的零件發生局部缺陷或微小裂紋。當耳機傳出混濁低沉的雜訊時,說明振動頻率較低,一般是尺寸相對較大的、強度相對較低的零件發生較大的裂紋或缺陷。當耳機傳出的雜訊比平時增強時,說明故障正在發展,聲音越大,故障越嚴重。當耳機傳出的雜訊是雜亂無規律地間歇出現時,說明有零件或部件發生了松動。
2、觸測法
用人手的觸覺可以監測設備的溫度、振動及間隙的變化情況。
人手上的神經纖維對溫度比較敏感,可以比較准確地分辨出80℃以內的溫度。當機件溫度在0℃左右時,手感冰涼,若觸摸時間較長會產生刺骨痛感。10℃左右時,手感較涼,但一般能忍受。20℃左右時,手感稍涼,隨著接觸時間延長,手感漸溫。30℃左右時,手感微溫,有舒適感。40℃左右時,手感較熱,有微燙感覺。50℃左右時,手感較燙,若用掌心按的時間較長,會有汗感。60℃左右時,手感很燙,但一般可忍受10s長的時間。70℃左右時,手感燙得灼痛,一般只能忍受3s長的時間,並且手的觸摸處會很快變紅。觸摸時,應試觸後再細觸,以估計機件的溫升情況。
用手晃動機件可以感覺出0.1mm-0.3mm的間隙大校用手觸摸機件可以感覺振動的強弱變化和是否產生沖擊,以及溜板的爬行情況。
用配有表面熱電偶探頭的溫度計測量滾動軸承、滑動軸承、主軸箱、電動機等機件的表面溫度,則具有判斷熱異常位置迅速、數據准確、觸測過程方便的特點。
3、觀察法
人的視覺可以觀察設備上的機件有無松動、裂紋及其他損傷等;可以檢查潤滑是否正常,有無干摩擦和跑、冒、滴、漏現象;可以查看油箱沉積物中金屬磨粒的多少、大小及特點,以判斷相關零件的磨損情況;可以監測設備運動是否正常,有無異常現象發生;可以觀看設備上安裝的各種反映設備工作狀態的儀表,了解數據的變化情況,可以通過測量工具和直接觀察表面狀況,檢測產品質量,判斷設備工作狀況。把觀察的各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就能對設備是否存在故障、故障部位、故障的程度及故障的原因作出判斷。
通過儀器,觀察從設備潤滑油中收集到的磨損顆粒,實現磨損狀態監測的簡易方法是磁塞法。它的原理是將帶有磁性的塞頭插入潤滑油中,收集磨損產生出來的鐵質磨粒,藉助讀數顯微鏡或者直接用人眼觀察磨粒的大孝數量和形狀特點,判斷機械零件表面的磨損程度。用磁塞法可以觀察出機械零件磨損後期出現的磨粒尺寸較大的情況。觀察時,若發現小顆磨粒且數量較少,說明設備運轉正常;若發現大顆磨粒,就要引起重視,嚴密注意設備運轉狀態;若多次連續發現大顆粒,便是即將出現故障的前兆,應立即停機檢查,查找故障,進行排除。
Ⅵ 機械自動化常見故障有哪幾種檢測方法
任何一台機械自動化都是由執行元件,感測器部分,控制器部分三部分組成,當自動化設備突然出現故障不工作,或者工作順序失常,就必須進行故障診斷。下面我們從組成設備的三部分來了解一下診斷自動化設備故障的方法。
1.
檢查機械自動化的所有電源,氣源,液壓源。電源,氣源和液壓源的問題會經常導致自動化設備出現故障。比如供電出現問題,包括整個車間供電的故障,比如電源功率低,保險燒毀,電源插頭接觸不良等;氣泵或液壓泵未開啟,氣動三聯件或二聯件未開啟,液壓系統中的泄荷閥或某些壓力閥未開啟等。檢測自動化設備時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電源,包括每台設備的供電電源和車間的動力電。氣源,包括氣動裝置所需的氣壓源。液壓源,包括自動化設備液壓裝置需要的液壓泵的工作情況。
2.
檢查自動化設備的感測器位置是否出現偏移。由於設備維護人員的疏忽,可能某些感測器的位置出現差錯,比如沒有到位,感測器故障,靈敏度故障等。要經常檢查感測器的感測位置和靈敏度,出現偏差及時調節,感測器如果壞掉,立刻更換。很多時候,此外,由於自動化設備的震動,大部分的感測器在長期使用後,都會出現位置松動的情況,所以在日常維護時要經常檢查感測器的位置是否正確,是否固定牢固。
Ⅶ 綜合自動化裝置是什麼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現代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等實現對變電站二次設備(包括繼電保護、控制、測量、信號、故障錄波、自動裝置及遠動裝置等)的功能進行重新組合、優化設計,對變電站全部設備的運行情況執行監視、測量、控制和協調的一種綜合性的自動化系統。通過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內各設備間相互交換信息,數據共享,完成變電站運行監視和控制任務。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替代了變電站常規二次設備,簡化了變電站二次接線。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是提高變電站安全穩定運行水平、降低運行維護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向用戶提供高質量電能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
功能的綜合是其區別於常規變電站的最大特點,它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 以數據通訊為手段,以信息共享為目標.
綜合自動化實現的兩個原則:
一是中低壓變電站採用自動化系統,以便更好地實施無人值班,達到減人增效的目的;
二是對高壓變電站(220kV及以上)的建設和設計來說,是要求用先進的控制方式,解決各專業在技術上分散、自成系統,重復投資,甚至影響運行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變電站綜合自動化裝置,它涉及電力系統中控制、保護、監測等功能一體化自動控制設備。它由電流電壓互感器、低通濾波器、A/D模數變換器、中央處理器、光電耦合器、鍵盤、漢字液晶器、電源等部件組成。它把外部保護測量電壓、電流量經互感器、模數變換後輸入中央處理器,同時把外部電控制開入量經光電耦合器輸入中央處理器,進行邏輯判斷處理後實現過流保護、低周減載、重合閘、過欠壓保護、過負荷保護等功能控制。本實用新型還具有電路簡單、性能穩定、運行可靠、操作維護方便等特點,適合在電力系統變電站、開閉所等完成保護、控制監測等功能。(http://www.patent-cn.com/H02H/CN2638311.shtml)
Ⅷ 自動化設備常見故障
一、 檢查自動化機械的所有電源,氣源,液壓源。
電源,氣源和液壓源的問題會經常導致自動化設備出現故障。比如供電出現問題,包括整個車間供電的故障,比如電源功率低,保險燒毀,電源插頭接觸不良等;氣泵或液壓泵未開啟,氣動三聯件或二聯件未開啟,液壓系統中的泄荷閥或某些壓力閥未開啟等。檢測自動化設備時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電源,包括每台設備的供電電源和車間的動力電。
氣源,包括氣動裝置所需的氣壓源。
液壓源,包括自動化設備液壓裝置需要的液壓泵的工作情況。
二、 檢查自動化設備的感測器位置是否出現偏移。
由於設備維護人員的疏忽,可能某些感測器的位置出現差錯,比如沒有到位,感測器故障,靈敏度故障等。要經常檢查感測器的感測位置和靈敏度,出現偏差及時調節,感測器如果壞掉,立刻更換。很多時候,此外,由於自動化設備的震動,大部分的感測器在長期使用後,都會出現位置松動的情況,所以在日常維護時要經常檢查感測器的位置是否正確,是否固定牢固。
三、 檢查自動化設備的繼電器,流量控制閥,壓力控制閥
繼電器和磁感應式感測器一樣,長期使用也會出現搭鐵粘連的情況,從而無法保證電氣迴路的正常,需要更換。在氣動或液壓系統中,節流閥開口度和壓力閥的壓力調節彈簧,也會隨著設備的震動而出現松動或滑動的情況。這些裝置與感測器一樣,在自動化設備中都是需要進行日常維護的部件。
四、 檢查電氣,氣動和液壓迴路連接
如果以上三步都沒有發現任何問題,那麼檢查所有迴路。查看電路中的導線是否出現斷路,尤其是線槽內的導線是否由於拉扯被線槽剮斷。檢查氣管是否有損壞性的摺痕。檢查液壓油管是否堵塞。如果氣管出現嚴重摺痕,立刻更換。液壓油管一樣要更換。
五、在保證上述步驟無誤後,故障才有可能出現在自動化設備的控制器中,但永遠不可能是程序問題。首先,不要肯定是控制器毀壞,只要沒有出現過嚴重的短路,控制器內部都具有短路保護,一般性的短路不會燒毀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