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粗硫酸銅提純實驗在蒸發濾液時,為什麼要用微火加熱為什麼不可將濾液蒸干
提純出來的是五水合硫酸銅,蒸干會破壞掉
⑵ 硫酸銅提純實驗中,濾液在加熱濃縮前為什麼必須經過酸化才能進行在濃縮過程中要注意些什麼問題急求
不酸化,就有oh-和銅反應,酸化了,oh-的量小一點
⑶ 硫酸銅提純實驗方程式
2Fe2++2H++H2O2=2Fe3++2H2O Fe3++3H2O=Fe(OH)3↓+3H+ CuSO4.5H2O
⑷ 硫酸銅提純的實驗報告怎麼寫
粗硫酸銅的提純
(1)稱量和溶解
稱取粗硫酸銅10g(混入0.03g硫酸亞鐵、0.07g硫酸鐵),放入150 mL潔凈燒杯中,加入約40mL水,2mL 1mol∙L–1 H2SO4,加熱、攪拌直至晶體完全溶解,停止加熱。
(2)氧化和沉澱
邊攪拌邊往溶液中慢慢滴加約2mL 3% H2O2,加熱片刻(若無小氣泡產生,即可認為H2O2分解完全),然後邊攪拌邊滴加2mol∙L–1 NaOH溶液,直至溶液的pH≈3.7~4.0,再加熱片刻,讓Fe(OH)3加速凝聚,取下,靜置,待Fe(OH)3沉澱沉降。
(3)常壓過濾
先將上層清液沿玻璃棒倒入貼好濾紙的漏斗中過濾,下面用蒸發皿承接。待清液濾完後再逐步倒入懸濁液過濾,過濾近完時,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洗滌液也倒入漏斗中過濾。待全部濾完後,棄去濾渣。
(4)蒸發濃縮和結晶
將蒸發皿中的濾液用1mol∙L–1 H2SO4調至pH 1~2後,加熱蒸發濃縮(勿加熱過猛,注意攪拌以免液體飛濺而損失),濃縮過程中注意用葯匙刮下邊緣上過早析出的晶體。直至溶液表面剛出現薄層結晶(晶膜)時,立即停止加熱,讓其自然冷卻到室溫(勿要用水冷),慢慢地析出CuSO4∙5H2O晶體。
(5)減壓過濾
待蒸發皿底部用手摸感覺不到溫熱時,將晶體與母液轉入已放好濾紙的布氏漏斗中進行抽濾,用玻璃棒將晶體均勻地鋪滿濾紙,並輕輕地壓緊晶體,盡可能抽去晶體間夾帶的母液。停止抽濾,取出晶體,攤在濾紙上,再覆蓋一張濾紙,用手指輕輕擠壓,吸干其中的剩餘母液。最後將吸乾的晶體稱重。
(6)重結晶
上述產品放於100mL燒杯中,按每克產品加3 mL蒸餾水的比例加入蒸餾水。加熱,使產品全部溶解。趁熱常壓過濾,用蒸發皿承接濾液。濾液冷至室溫,待其慢慢地析出CuSO4∙5H2O晶體(若不析出晶體,可稍微小火加熱蒸發濃縮濾液,直至溶液表面剛出現薄層結晶(晶膜)時,立即停止加熱,讓其自然冷卻到室溫)。減壓過濾抽干,取出晶體,攤在濾紙上,用另一張濾紙輕輕擠壓吸干其中的剩餘母液,稱重。
⑸ 硫酸銅提純 如何選擇燒杯進行水浴加熱
八.實驗中導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許多化學實驗中都要用到導管和漏斗,因此,它們在實驗裝置中的位置正確與否均直接影響到實驗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實驗中具體要求也不盡相同。下面擬結合實驗和化學課本中的實驗圖,作一簡要的分析和歸納。
1.氣體發生裝置中的導管;在容器內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許或與其平行,不然將不利於排氣。
2.用排空氣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氣體時,導管都必領伸到集氣瓶或試管的底部附近。這樣利於排盡集氣瓶或試管內的空氣,而收集到較純凈的氣體。
3.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導管只需要伸到集氣瓶或試管的口部。原因是「導管伸入集氣瓶和試管的多少都不影響氣體的收集」,但兩者比較,前者操作方便。
4.進行氣體與溶液反應的實驗時,導管應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這樣利於兩者接觸,充分發生反應。
5.點燃H2、CH4等並證明有水生成時,不僅要用大而冷的燒杯,而且導管以伸入燒杯的1/3為宜。若導管伸入燒杯過多,產生的霧滴則會很快氣化,結果觀察不到水滴。
6.進行一種氣體在另一種氣體中燃燒的實驗時,被點燃的氣體的導管應放在盛有另一種氣體的集氣瓶的中央。不然,若與瓶壁相碰或離得太近,燃燒產生的高溫會使集氣瓶炸裂。
7.用加熱方法製得的物質蒸氣,在試管中冷凝並收集時,導管口都必須與試管中液體的液面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以防止液體經導管倒吸到反應器中。
8.若需將HCl、NH3等易溶於水的氣體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須在導管上倒接一漏斗並使漏斗邊沿稍許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應器而導致實驗失敗。
9.洗氣瓶中供進氣的導管務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雜質氣體與溶液充分反應而除盡。供出氣的導管則又務必與塞子齊平或稍長一點,以利排氣。
11.制H2、CO2、H2S和C2H2等氣體時,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裝一長頸漏斗,且務必使漏斗頸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氣。
12.制Cl2、HCl、C2H4氣體時,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應器的塞子上裝一漏斗。但由於這些反應都需要加熱,所以漏斗頸都必須置於反應液之上,因而都選用分液漏斗。
九.特殊試劑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絕空氣;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態烷烴中),(Li用石蠟密封保存)。用鑷子取,玻片上切,濾紙吸煤油,剩餘部分隨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處。鑷子取,並立即放入水中用長柄小刀切取,濾紙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揮發,盛於磨口的細口瓶中,並用水封。瓶蓋嚴密。
4.I2:易升華,且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應保存在用蠟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溫處。
5.濃HNO3,AgNO3:見光易分解,應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溫避光處。
6.固體燒鹼:易潮解,應用易於密封的乾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膠塞塞嚴或用塑料蓋蓋緊。
7.NH3?H2O:易揮發,應密封放低溫處。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揮發、易燃,應密封存放低溫處,並遠離火源。
9.Fe2+鹽溶液、H2SO3及其鹽溶液、氫硫酸及其鹽溶液:因易被空氣氧化,不宜長期放置,應現用現配。
10.鹵水、石灰水、銀氨溶液、Cu(OH)2懸濁液等,都要隨配隨用,不能長時間放置。
十.中學化學中與「0」有關的實驗問題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溫度計中間刻度是0。
4.托盤天平的標尺中央數值是0。
十一.能夠做噴泉實驗的氣體
NH3、HCl、HBr、HI等極易溶於水的氣體均可做噴泉實驗。其它氣體若能極易溶於某液體中時(如CO2易溶於燒鹼溶液中),亦可做噴泉實驗。
十二.主要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的具體實驗80例
1.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強光,放出大量的熱,生成白煙同時生成一種白色物質。
2.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
3.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4.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物質。
5.加熱試管中碳酸氫銨: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試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現淡藍色。
7.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發出蒼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的熱。
8.在試管中用氫氣還原氧化銅:黑色氧化銅變為紅色物質,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還原氧化銅粉末,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銅變為有光澤的金屬顆粒,石灰水變渾濁。
10.一氧化碳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藍色的火焰,放出熱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鉀固體的試管中滴加鹽酸:有氣體生成。
12.加熱試管中的硫酸銅晶體:藍色晶體逐漸變為白色粉末,且試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鈉在氯氣中燃燒:劇烈燃燒,生成白色固體。
14.點燃純凈的氯氣,用乾冷燒杯罩在火焰上:發出淡藍色火焰,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17.一帶銹鐵釘投入盛稀硫酸的試管中並加熱:鐵銹逐漸溶解,溶液呈淺黃色,並有氣體生成。
18.在硫酸銅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藍色絮狀沉澱生成。
19.將Cl2通入無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質產生。
20.在三氯化鐵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有紅褐色沉澱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試管里加少量水:反應劇烈,發出大量熱。
22.將一潔凈鐵釘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附著,溶液顏色逐漸變淺。
23.將銅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銅片表面有銀白色物質附著。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試管里,注入濃的碳酸鈉溶液:有白色沉澱生成。
25.細銅絲在氯氣中燃燒後加入水:有棕色的煙生成,加水後生成綠色的溶液。
26.強光照射氫氣、氯氣的混合氣體:迅速反應發生爆炸。
27. 紅磷在氯氣中燃燒:有白色煙霧生成。
28.氯氣遇到濕的有色布條:有色布條的顏色退去。
29.加熱濃鹽酸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有黃綠色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
30.給氯化鈉(固)與硫酸(濃)的混合物加熱:有霧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氣味生成。
31. 在溴化鈉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後再加稀硝酸:有淺黃色沉澱生成。
32.在碘化鉀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後再加稀硝酸:有黃色沉澱生成。
33.I2遇澱粉,生成藍色溶液。
34.細銅絲在硫蒸氣中燃燒:細銅絲發紅後生成黑色物質。
35.鐵粉與硫粉混合後加熱到紅熱:反應繼續進行,放出大量熱,生成黑色物質。
36.硫化氫氣體不完全燃燒(在火焰上罩上蒸發皿):火焰呈淡藍色(蒸發皿底部有黃色的粉末)。
37.硫化氫氣體完全燃燒(在火焰上罩上乾冷燒杯):火焰呈淡藍色,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燒杯內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氣瓶中混合硫化氫和二氧化硫:瓶內壁有黃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氣體通入品紅溶液後再加熱:紅色退去,加熱後又恢復原來顏色。
40.過量的銅投入盛有濃硫酸的試管,並加熱,反應畢,待溶液冷卻後加水: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生成,加水後溶液呈天藍色。
41.加熱盛有濃硫酸和木炭的試管:有氣體生成,且氣體有刺激性的氣味。
42.鈉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黃色,生成淡黃色物質。
43.鈉投入水中:反應激烈,鈉浮於水面,放出大量的熱使鈉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動,有「嗤嗤」聲。
44.把水滴入盛有過氧化鈉固體的試管里,將帶火星木條伸入試管口:木條復燃。
45. 加熱碳酸氫鈉固體,使生成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6.氨氣與氯化氫相遇:有大量的白煙產生。
47. 加熱氯化銨與氫氧化鈣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
48. 加熱盛有固體氯化銨的試管:在試管口有白色晶體產生。
49.無色試劑瓶內的濃硝酸受到陽光照射:瓶中空間部分顯棕色,硝酸呈黃色。
50.銅片與濃硝酸反應:反應激烈,有紅棕色氣體產生。
51.銅片與稀硝酸反應:試管下端產生無色氣體,氣體上升逐漸變成紅棕色。
⑹ 硫酸銅的提純步驟
實驗步驟:
1.粗CuSO4的提純
稱取15g由實驗室提供的粗CuSO4放在小燒杯中,加入50ml蒸餾水,攪拌,促使其溶解.再滴加2m1 3% H2O2,將溶液加熱,使Fe2+氧化成Fe3+;用精密pH試紙測試溶液pH值,如果氧化後溶液的pH值很低,這時可在不斷攪拌下,逐滴加入0.5~l mol•l-1 NaOH,直到pH=3.4,再加熱,靜置使Fe3+水解生成的Fe(OH)3沉澱,常壓過濾,濾液轉移到潔凈的蒸發皿中.
在精製後的硫酸銅濾液中滴加l mol•l-1 H2SO4酸化,調節pH至l~2,然後加熱蒸發 (注意加熱時間不要太長),當濃縮至液面出現一層晶膜時,即停止加熱,然後冷卻至室溫,抽濾,取出CuSO4晶體.
這個試驗較簡單拉
⑺ 硫酸銅提純的實驗報告怎麼寫
硫酸銅提純的實驗報告:
稱量和溶解稱取硫酸銅10g(混入0.03g硫酸亞鐵、0.07g硫酸鐵),放入150 mL潔凈燒杯中,加入約40mL水,2mL 1mol∙L–1 H2SO4,加熱、攪拌直至晶體完全溶解,停止加熱;
氧化和沉澱邊攪拌邊往溶液中慢慢滴加約2mL 3% H2O2,加熱片刻,若無小氣泡產生,即可認為H2O2分解完全;
然後邊攪拌邊滴加2mol∙L–1 NaOH溶液,直至溶液的pH≈3.7~4.0,再加熱片刻,讓Fe(OH)3加速凝聚,取下,靜置,待Fe(OH)3沉澱沉降;
常壓過濾先將上層清液沿玻璃棒倒入貼好濾紙的漏斗中過濾,下面用蒸發皿承接。待清液濾完後再逐步倒入懸濁液過濾,過濾近完時,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燒杯,洗滌液也倒入漏斗中過濾。待全部濾完後,棄去濾渣;
蒸發濃縮和結晶,這樣就可以將硫酸銅提純。
硫酸銅(CuSO4):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水溶液呈弱酸性,為藍色。硫酸銅是制備其他銅化合物的重要原料。同石灰乳混合可得波爾多液,用作殺菌劑。硫酸銅也是電解精煉銅時的電解液。
⑻ 粗硫酸銅的提純的實驗現象是什麼
1、為什麼用雙氧水而不用高錳酸鉀或者重鉻酸鉀氧化fe2+
你在做什麼實驗?是提純試驗。高錳酸鉀或者重鉻酸鉀氧化後剩餘什麼?二氧化錳以及二價錳離子或三加鉻離子,既然是提純試驗,你又添加進了錳鉻離子,那硫酸銅的純度不是還是沒上去么?而雙氧水氧化後就沒有這種不足,它的剩餘物就是水,沒什麼干擾;
2,精製後的硫酸銅溶液為什麼要滴幾滴稀硫酸調節ph至1-2,然後再加熱蒸發
加稀硫酸調節ph值是為著消除銅的水解(盡管水解程度並不很大),盡量溶解微量的氧化銅等,還有可能有其它類的酸混入,利用硫酸的難揮發性,在蒸發階段將其趕盡,使制備的硫酸銅盡可能不被浪費,提高產率。
⑼ 粗硫酸銅提純實驗的問題
1.因為用後兩種會產生新的雜質,且會污染環境,二者本身又有顏色,會干擾試驗
2.調節PH值,抑制硫酸銅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