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DVD檢測裝置工作原理

DVD檢測裝置工作原理

發布時間:2021-11-13 00:31:38

⑴ 光碟工作的原理

光碟,在中國大陸稱為光碟,港澳台稱為光碟,即高密度光碟(Compact
Disc)是近代發展起來不同於磁性載體的光學存儲介質,用聚焦的氫離子激光束處理記錄介質的方法存儲和再生信息,又稱激光光碟.。
光碟的種類有:CD:為記錄音樂信息而開發的一種光碟格式。碟片的面積:厚1.2mm,直徑12mm。CD的一般標準的可記錄4分鍾的聲音。VCD為記錄數碼活動圖像和聲音的一種光碟格式。MD:烽碼錄音光碟:直徑64MM的磁碟,可進行曲74分鍾的數字錄音可無限次錄放。DVD:能儲存在35分鍾的高畫質影像。SVD:即超組級VCD。DVCE:即數碼VCD。DAT:即數碼錄音帶。CD-R:即可記錄CD。CD-ROM:即只讀存儲CD。藍光DVD:是DVD光碟的下一世代光碟格式。光碟刻錄的工作原理:(以CD-R 、CD-RW為例說明)CD-R的刻錄原理:由高功率鐳射光照射CD-R光碟的染料層,使其產生化學變化;而所謂化學變化,即表示再也無法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所以CD-R光碟片,只能寫入一次,不能重復寫入,而由刻錄機照射染料層所產生之化學變化所造成CD-R光碟片平面產生之凹洞(Pit),而在一般光碟機讀取這些平面(Land)與凹洞(Pit)所產生的0與1的訊號,
經過解碼器分析後,組織成我們想要看或聽的資料。CD-RW的刻錄原理:所謂CD-RW,是為CD-ReWritable的縮寫,為一種可以重復寫入的技術,而將這種技術應用在光碟刻錄機上的產品即稱為CD-RW。而CD-RW在刻錄所使用的光碟也稱為CD-RW光碟。刻錄機除了能刻錄CD-RW光碟之外,理所當然也有向前整合的功能,也就是說,刻錄機也能刻錄一般的CD-R光碟。而此種刻錄的原理為在光碟內部鍍上一層200~500埃(1埃=10-8cm)的薄膜,而此種薄膜的材質多為銀,銦,硒或碲的結晶層,這個結晶層的特色是能呈現出結晶與非結晶的狀態,故由激光的照射,使這兩種狀態之間相互轉換,而這兩種狀態也在光碟片上呈現出平面(Land)與凹洞(Pit)的效果。同樣的,而在一般光碟機讀取這些平面(Land)與凹洞(Pit)所產生的0與1的訊號,經過解碼器分析後,組織成我們想要看或聽的資料光碟的保養:1.正確取放光碟片。使用時用手拿碟片內、外邊,不要用手觸摸光碟片表面。2.不要在光碟片表面粘貼任何標簽和記號。3.有裂紋或彎曲變形的光碟片,不要放入機內播放,否則易擊壞激光頭。4.光碟片上有指紋、灰塵、污漬時,可用不起毛的柔軟織物由中心向邊擦拭,如污漬嚴重,可用專用清潔(由中性洗滌劑)擦拭,切忌用汽油、磁頭清潔劑等擦拭。5.每次光碟片用畢,應及時從機內取出放入封套,並在存片架內直立存放。6.萬一光碟片有輕度變形,可夾在兩塊玻璃中,並置入4-5公斤重的書籍在上,1-2天當可矯正。

⑵ DVD光碟刻錄及運行的原理

所有刻錄光碟的機器為刻錄機,可被刻錄的片為空白刻錄片。
在光碟機上,激光射向旋轉中的光碟片,然後反射向旋轉中反射光通過一片透鏡射向接收資料的光電裝置,而這個光電裝置可連接的電路能夠辯識激光所反射回來的資料,在光碟上,資料是凹槽(pits)及平
面(lands)的型式來加以編碼,而光電裝置的電路即能夠辯識激光射中的平面及射中凹槽的所走距離差這
就稱為相位提升(Phase Shift),而這個技術就是在光碟中資料儲存與讀取的基礎。
基板上的凹槽是以圓型的螺旋狀由基片中央往外部延伸,其表面噴有一層鋁質的反光塗料(或稱反射
層),以清楚的顯示出凹槽與平面的分布情形。而上述的鋁質塗料相當的薄,厚度約500埃(1埃為千萬分之
一公里),而基板上除了這鋁質塗料外,還有一層透明的保護塗料(保護鋁層),激光可穿透保護塗料來讀
取資料,而最後一個步驟就是在光碟片上印上標簽,如此一來方告完成。光碟刻錄原理 CD-R和一般大量壓制的CD片有許多地方不同,雖然一般的CD-R空片看起來是空白的,但事實上它的表
面已有螺旋狀的溝槽了,而這溝槽主要的功能是在刻錄資料時,激光所要走的軌跡,CD-R的塗料層
為"金"(一般CD為鋁),而"金"的好處除了具有較佳的抗腐蝕性之外,更有極佳的反射效果,最重要的是,
在基板與這"金"屬層中,還有一層有機染料,而正一層就是用來刻錄用的(終於談到重點了!)。 當開始進行刻錄的時候,光碟機的激光光束通過塑膠基片,而對有機染料進行加熱,當有機染料受熱
後便會變形上升而凸出至金屬層,而讀取的時候這凸出去的地方就變成讀取時的凹槽了,所以CD-ROM就可
以和讀取一般的CD樣來讀取CD-R片了。 CD-R的製程 CD-R刻錄機是以775nm及795nm之間的激光在CD-R有機染料面直接加熱而燒出凹槽(pit),或是使有機
染料發生化學性變化(Degrade),總而言之就是改變有機染料層對光的反射率,當CD-ROM以低功率的激光
讀到凹槽和原來的表面不同的反射率時,被燒出的凹槽的地方它會吸收部分的激光,原來的表面不吸收而
反射激光,而CD-ROM正是藉著不同的反射結果轉換成判讀的數據資料的。在刻錄時,CD-R刻錄機是採用等
速(CLV;Constant Linear Velocity)的方式進行刻錄,而這也代表刻錄機中的碟片轉速是變動的,例如
CD-R 4倍速的刻錄機每秒傳輸為600K資料,為了達成這個資料傳輸量,刻錄機會當讀寫裝置靠近片子內圈
時轉的比較快,當讀寫裝置靠近片子外圈時則會把轉速給降下來,所以我們常常可以清楚的感覺到光碟機
的轉速時快時慢,主要是因為內外圈的來回所致。 CD-R母盤灌制(Mastering) CD-R與CD-ROM的母盤灌制過程大致上是相同的。均是採用激光刻片機(LBR;Laser Beam Recorder)對
玻璃基板做蝕刻。不同的是,CD-R對玻璃基板不是凹槽(Pit)的蝕刻,而是以程式控制的方式刻出由片子
中央由內而外的螺旋狀的溝。
在一般的CD-ROM中,每一個節區都有標準的時間資料供CD-ROM作為參考,並完美的控制其轉數,而事
實上在CD-R刻錄機中一條螺旋狀的凹槽稱為"預刻凹槽絕對時間"(Absolute Time In Pregroove),主要是
導引激光與時間碼的提供。

⑶ U盤DVD播放器的結構原理是怎麼樣的

很復雜的過程啊 同學
一時說不清楚 用到了很多高科技啊 比如數模轉換(D\A)等等
要想弄明白 要看看這方面的書 啊

⑷ DVD的原理!要具體的!詳細的!

DVD-R
DVD-R就好像CD-R一樣,都是採用有機染料的方法製成,大部分DVD閱讀器和播放器都支持DVD-R,初出的 DVD-R容量只有3.95GB ,後期才擴充至4.7GB,早期 DVD-R是分為兩類:DVD-R(G)和DVE-R(A),DVD-R(A) 是針對專業市場,利用635-nm激光寫入數據,早於1997年10月由PIONEER推出1.0版本,直至1999年5月推出4.7G DVD-R(A) 1.9版本
特點:DVD-R(A)刻錄機不能寫入DVD-R(G),相反 DVD-R(G)刻錄機也不能寫入DVD-R(A)
DVD-RW
DVD-RW前身稱為DVD-R/W,1999年12月Pioneer於日本推出家用的 DVD-RW錄像機。DVD-RW像CD-RW一樣,可重寫超過1,000次。DVD-RW採用與DVD-R相若的Track Pitch、Mark Length和 RotationControl,所有Pioneer、Sharp和Zenith的DVD機能閱讀DVD-RW。 DVD-RW碟有三類,1.0版本的DVD-RW在日本以外的國家已很少機會找得到,最重要的是這類DVD-RW兼容性不高。1.1版本的 DVD-RW加入了Pre-Recorded Lead-in技術改善兼容性。最後一款是DVD-RW 1.1的B版本,B版本載有獨一無二的ID,可復制受保護的DVD-ROM。3種 DVD-RW 容量都是4.7GB。。
特點:優點是兼容性好,能夠以DVD視頻格式來保存數據,可以在影碟機上進行播放。格式化需要花費一個半小時的時間。
DVD+R
DVD+R其實是可寫入一次的DVD+RW 之變種, DVD+R的染色方法和DVD-R很類似,因此DVD+R也兼容一部分的DVD-R。
特點:DVD+R可以CLV格式寫入數據。
DVD+RW
DVD+RW的重寫技術建基於CD-RW之上,約2001年底面世。 Philips 、SONY、HP、Dell、Ricoh 和Yamaha 都支持DVD-RW,DVD+RW刻錄機可讀取DVD-ROM和CD-ROM,也可能讀取 DVD-R和DVD-RW,但是不能讀取DVD-RAM。 相反,大部分的DVD-ROM和 DVD播放器也能閱讀DVD+RW。
DVD+RW 刻錄機除刻錄DVD+RW外,也可刻錄CD-R和CD-RW。DVD+RW現有的容量為每面4.7GB,早期的1.0版本,每面只有2.8GB,並且不兼容於大部份的播放器和DVD-ROM。
特點:易用性強,而且提高了DVD-RW光碟機的兼容性,從刻錄開始即可以在後台進行格式化,因此一分鍾以後就可以開始刻錄數據。DVD+RW碟支持兩種刻錄格式,分別是 Sequential Video Acess CLV 格式,以及 Random Acess的 CLV格式。不再支持DVD-R以及DVD-RW規范的碟片
DVD Multi/DVD Dual
DVD Multi和DVD Dual是在上述規格上衍生出來的產物。DVD DUAL刻錄機超越了DVD+RW或DVD-RW單一規格刻錄的門檻,可以刻錄DVD+RW和DVD-RW兩種規格的DVD碟片,而且由於刻錄晶元所具有的彈性設計,即使以後由於權利金或者兩種規格趨勢而產生的變化,在設計上都可以進行靈活調整,從而避免了重復開發的資源和時間上的浪費。
DVD Multi特點:整合DVD-R/RW和DVD-RAM
DVD Dual 特點:整合DVD+R/RW和DVD-R/RW
DVD刻錄技術一覽
Lossless link(無損連接)技術
刻錄時遇到緩存欠載運行(buffer under run)或機體震顫(vibration)等系統問題,Lossless Link便會被激活並暫時停止刻錄,同時自行將刻錄斷點記錄下來。當數據流量恢復正常時,再延續上次錄入的位置繼續進行刻錄。其刻錄斷點之間的間隙,被控制在了1微米以內,足以確保刻錄的品質。
Buffer Underrun(廢片終結)技術
Buffer Underrun的廢片終結刻錄技術,可充分保障碟片的刻錄品質,同時散熱孔設計可方便將熱空氣排出,避免因機器內部工作溫度過高而對機器本身或光碟片造成不良的影響。其不僅可以穩定光碟的運作,更可確保良好的刻錄品質。
Tilt control技術
Tilt control被稱為「激光智導」技術,其作用是自行調整激光讀寫功率,從而保障碟片刻錄過程的一致性。在理想情況下,碟片與刻錄機主軸馬達之間應該以90度保持垂直。
而在實際刻錄操作中,由於刻錄盤本身選用的材質不同、製程等方面的原因,會造成刻錄盤從里到外的傾斜角不同,進而導致激光傳導到碟片表面的功率產生波動。而配備了激光智導技術的刻錄機,則可以根據碟片品質以及運轉狀態,智能地調整激光功率,從而保證整個刻錄過程的一致性。
Defect management技術
Defect management又叫智能化糾錯系統技術,其作用是對光碟上存在瑕疵的部分進行有效偵測,一旦發現有問題的點便會將它們記錄下來。在讀取和刻錄光碟過程中,刻錄機自動跳過這些被記錄的區域,從而確保讀盤以及刻錄的品質。這樣哪怕消費者無意中使用了品質較差的碟片,也不用為讀不出盤或刻錄效果差而擔心。
Quick Background Formatting快速格式化技術
這是DVD+RW刻錄機的獨有技術,相比DVD-RW刻錄機必須在刻錄前完成整張碟片格式化(耗時20-30分鍾),DVD+RW刻錄機可以進行快速後台格式化功能,在刻錄碟片被放入刻錄機之後,自動在後台對碟片進行快速格式化,如果在放入光碟的同時開始刻錄也可以同時進行,完全不必等到整張碟片格式化完成再開始刻錄。
Mt.Rainier技術
在部分CD-RW中也有這個技術的加入,Mt.Rainier(拖拉刻錄)的作用是在硬碟上直接通過滑鼠拖曳,不需要復雜的軟體操作來達到刻錄的目的,讓刻錄工作和硬碟復制文件一樣簡單和人性化。
介面類型
光存儲驅動器的介面是驅動器與系統主機的物理鏈接,它是從驅動器到計算機的數據傳輸途徑,不同的介面也決定著驅動器與系統間數據傳輸速度。目前連接光存儲產品與系統介面的類型:
ATA/ATAPI介面
USB介面
IEEE1394介面
SCSI 介面
並行介面
最早期的光儲產品還採用過一些專用介面,如索尼、美上美、松下等光碟機廠商,都開發了本公司專用和光碟機介面。此類介面之間互不兼容,如SONY的是34芯介面,而松下的則是40芯的介面。因此,這類專用介面需要額外的硬體支持,例如隨機附帶的驅動卡。另外,一些音效卡如Sound Blaster、Pro Audio Spectrum等,也在卡上集成這類專用的光碟機介面。由於兼容性差,目前此類光碟機已極其罕見了。
安裝方式
光存儲為外置和內置兩種,內置式就是安裝在計算機主機內部,外置式則是通過外部介面連接在主機上。
內置式是DIY市場中最為普遍的光存儲產品類型,幾乎所有的光儲廠商都生產了內置式的ATA/ATAPI介面的產品
外置式光儲產品主要是針對需要移動工作的用戶,更多的是強調移動性,在性能方面要遜色於內置式光碟機。其數據傳輸率要受到外部介面的限制。而基於便攜性的需求,外置式光儲產品的體積、重量都受到制約,因此在家用市場的外置式光儲產品性能要遠低於內置式;而在專業市場性能又基本與內置式相當,但便攜性又大大折扣,而且價格要遠遠高於內置式。
最大DVD刻錄速度
目前市場中的DVD刻錄機能達到的最高刻錄速度為16倍速,對於2~4倍速的刻錄速度,每秒數據傳輸量為2.76M~5.52MB,刻錄一張4.7GB的DVD碟片需要大約15~27分鍾的時間;而採用8倍速刻錄則只需要7到8分鍾,只比刻錄一張CD-R的速度慢一點,但考慮到其刻錄的數據量,8倍速的刻錄速度已達到了很高的程度。DVD刻錄速度是購買DVD刻錄機的首要因素,如果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盡可能選擇高倍速的DVD刻錄機
最大DVD讀取速度
最大DVD讀取速度是指光存儲產品在讀取DVD-ROM光碟時,所能達到最大光碟機倍速。該速度是以DVD-ROM倍速來定義的。目前DVD-ROM驅動器的所能達到的最大DVD讀取速度是16倍速;DVD刻錄機所能達到的最大DVD讀取速度也是16倍速;目前商場中Combo產品所支持的最大DVD讀取速度主要有8倍速和16倍速兩種。
最大DVD復寫速度
DVD復寫速度是指DVD刻錄機在刻錄相應規格的DVD刻錄光碟,在光碟上存儲有數據時,對其進行數據擦除並刻錄新數據的最大刻錄速度。目前各種制式的DVD刻錄機中最大能達到的最大DVD復寫速度為4倍速,也就是每秒約5.4MB/s的速度
DVD平均尋道時間
平均尋道時間是衡量光存儲產品的一項重要指標,是指光存儲產品查找一條位於光碟可讀取區域中的數據道所花費的平均時間,單位是毫秒平均尋道時間是購買光存儲產品的關鍵參數之一,更快的平均尋道時間可以提供更高的數據傳輸速度。
光存儲產品的速度一直在提高,數據傳輸速度低下的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但速度提升之後卻帶來了一些其它新的問題。高速度旋轉的碟片容易產生震動、發出噪音、產生更大的熱量,其中震動會使激光頭定位難度增加,必然導致尋道時間變長。因此在光碟機倍速增加的同時,激光頭的傳動機構和定位系統也一直在發展,這樣才能保障在提高倍速的同時,降低尋道時間。第一代單倍速光碟機的平均尋道時間為400ms,而最新的40~56倍速光存儲產品的尋道時間為80~100ms,速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刻錄機的平均尋道時間一般都比CD-ROM的平均尋道時間要長,平均尋道時間越短,代表光儲所能提供的數據傳輸速度越快,連續傳輸表現也會更好。
緩存區容量
光存儲驅動器都帶有內部緩沖器或高速緩存存儲器。這些緩沖器是實際的存儲晶元,安裝在驅動器的電路板上,它在發送數據給PC之前可能准備或存儲更大的數據段。CD/DVD典型的緩沖器大小為128KB,不過具體的驅動器可大可小(通常越多越好)。可刻錄CD或DVD驅動器一般具有2MB-4MB以上的大容量緩沖器,用於防止緩存欠載(buffer underrun)錯誤,同時可以使刻錄工作平穩、恆定的寫入。一般來說,驅動器越快,就有更多的緩沖存儲器,以處理更高的傳輸速率。
CD/DVD驅動器帶有緩沖或高速緩存具有很多好處。緩沖可以保證PC以固定速度接收數據。當一個應用程序從驅動器請求數據時,數據可能位於分散在光碟上不同地方。因為驅動器的訪問速度相對較慢,在數據讀取時會使驅動器不得不間隔性向PC發送數據。驅動器的緩沖在軟體的控制下可以預先讀取並准備光碟的內容目錄,從而加速第一次數據請求。
光碟機讀取數據的規律是首先在緩存里尋找,如果在緩存中沒有找到才會去光碟上尋找,大容量的緩存可以預先讀取的數據越多,但在實際應用中CD-ROM、DVD-ROM等讀取操作時,讀取重復信息的機會是相對較少的,大部分的光碟更多的時候是一次讀取數量較多的文件內容,因此在CD-ROM、DVD-ROM驅動器上緩存重要性得不到體現,因此大多此類產品採用較小的緩存容量。CD-ROM一般有128KB、256KB、512KB幾種;而DVD一般有128KB、256KB、512KB,只有個別的外置式DVD光碟機採用了較大容量的緩存。
在刻錄機或COMMBO產品上,緩存就變得十分重要了。在刻錄光碟時,系統會把需要刻錄的數據預先讀取到緩存中,然後再從緩存讀取數據進行刻錄,緩存就是數據和刻錄盤之間的橋梁。系統在傳輸數據到緩存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發生傳輸的停頓,如在刻錄大量小容量文件時,硬碟讀取的速度很可能會跟不上刻錄的速度,就會造成緩存內的數據輸入輸出不成比例,如果這種狀態持續一段時間,就會導致緩存內的數據被全部輸出,而得不到輸入,此時就會造成緩存欠載錯誤,這樣就會導致刻錄光碟失敗。因此刻錄機和COMMBO產品都會採用較大容量的緩存容量,再配合防刻死技術,就能把刻壞盤的幾率降到最低。同時緩存還能協調數據傳輸速度,保證數據傳輸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刻錄機產品一般有2MB、4MB、8MB,COMBO產品一般有2MB、4MB、8MB的緩存容量,受製造成本的限制,緩存不可能製作到足夠大。但適量的緩存容量還是選擇光儲需要考慮的關鍵之一。
寫入方式
製作不同類型的光碟時採用的寫入方式也不盡相同,目前較常用的寫入方式有以下幾種:
一次寫盤(Disk At Once)
一次寫盤方式(Disk At Once),一般縮寫為DAO。一次寫盤是單次的寫入方式,引導區、數據磁軌以及導出區都是一次性寫入,一次寫完之後光碟就關閉,即便此次寫入沒有寫滿整個刻錄盤,也無法再寫入其它數據。當引導區寫入到光碟上時,並沒有在該引導區標示出下一個可用的地址,因此光碟就被視為關閉,再就無法寫入更多的數據。
這種寫入模式主要用於光碟的復制,一次完成整張光碟的刻錄。其特點是能使復制出來的光碟與源盤毫無二致。DAO寫入方式可以輕松完成對於音樂CD、混合或特殊類型CD-ROM等數據軌之間存在間隙的光碟的復制,且可以確保數據結構與間隙長度都完全相同。值得一提的是,由於DAO寫入方式把整張光碟當作一個區段來處理,一些小的失誤都有可能導致整張光碟徹底報廢,所以它對數據傳送的穩定性和驅動器的性能有較高的要求。
軌道寫入(Track At Once)
軌道寫入方式(Track At Once),一般縮寫為TAO,與DAO的單次寫入不同,TAO是種多次寫入的方式。TAO是以軌為單位的寫入方式,在一個寫入過程中逐個寫入所有軌道,如果多於一個軌道,則在上一軌道寫入結束後再寫下一軌道,且上一軌道寫入結束後不關閉區段。
因為是用這種方式刻錄各個軌道,也就是說刻錄前一軌道結束後,激光頭要關閉,刻錄下一軌道時再將其打開。因此,以TAO方式刻錄的軌道之間有間隔縫隙。如果是數據軌道和音軌之間,則間隔為2到3秒,如果是音軌之間則間隔為2秒。這一點對於刻錄數據光碟沒有影響。
以TAO方式寫入時,可以選擇不關閉區段,以後還可以添加軌道到光碟的這一區段,一般用於音樂CD的刻錄,而對數據光碟無效。沒有關閉區段的音樂CD不能在CD或VCD播放機上播放,沒有關閉的區段可以在刻錄軟體中進行關閉,關閉後就可以在CD或VCD播放機上播放了。TAO模式主要應用於製作音樂光碟或混合、特殊類型的光碟。
區段寫入(Session At Once)
區段寫入方式(Session At Once),一般簡寫為SAO。這種寫入模式一次只刻錄一個區段而非整張光碟,餘下的光碟空間下次可以繼續使用;常用於多區段CD-ROM的製作。其優點是適合於製作合輯類型的光碟。但每次刻錄新區段時都要佔用約13MB左右的光碟空間用於存儲該區段的結構以及上一區段的聯接信息,並為建立下個區段作好准備。因此區段過多會浪費較多的光碟空間。
飛速寫入(On The Fly)
飛速寫入方式(On The Fly),一般簡寫為OTF。一種很常用的寫入方式,在早期,由於計算機運算速度無法滿足要求,所以只能在刻錄前將數據預先轉換成使用ISO-9660格式的Image File(映像文件),然後再進行刻錄;目前的電腦處理速度已經可以實現完全實時轉換,這種將數據自動實時轉換成ISO-9660格式,然後進行燒錄的方式就叫飛速寫入。
多區段寫入(Multi Session)
多區段寫入方式(Multi Session),一般簡寫為MS。每個刻錄過程只刻錄並且關閉一個區段,剩餘空間下次可以繼續刻錄下一區段。因此,往往光碟上存在多個區段,稱為多區段光碟。如果光碟中只有一個區段,但光碟沒有關閉,也可成為多區段光碟。這種方式多用於數據光碟的刻錄,方便之處在於不必一次刻滿整盤。
數據包寫入(Packet Writing)
數據包寫入是一種磁軌內多次寫入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減少刻錄盤空間的浪費。每個數據包使用4個扇區,一個用作「進入」、2個用作「離開」、一個用作「鏈接」。數據報可以固定大小,也可以調整,不過大多數的刻錄機和刻錄軟體都使用固定大小的數據包,這樣會在處理文件系統時更為方便、有效。數據包寫入通常使用UDF(Universal Disk Format,通用磁碟各式)文件系統,不過直到Windows2000都不直接支持數據包寫入或UDF文件系統,必須要載入一些特殊的驅動程序。
雙層刻錄
提到雙層刻錄首先要說明一下DVD光碟的規格。DVD光碟依記錄方式區分有單面單/雙層與雙面單/雙層的規格,所以依照規格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容量,因此根據容量的不同可將DVD分成四種規格,分別是DVD-5、DVD-9、DVD-10與DVD-l8。目前市面上比較常見的是DVD-5和DVD-9 碟片。
DVD-5的規格:單面單層,所以標準的資料記錄量為4.7GB。目前市場中以這種規格的DVD光碟居多,因為這個規格的生產成熟度最高。DVD-9的規格:單面雙層,也就是將資料層增加到兩層,中間夾入一個半透明反射層,如此一來讀取第二層資料的時候,不需要將DVD碟片翻面,直接切換激光讀取頭的聚焦位置就可以了。理論上來說,資料記錄量可以提升到9.4GB ,但是由於雙層的構造會干擾信號的穩定度,所以實際上的最高資料記錄量只能夠達到8.5GB。
支持雙層刻錄的功能就是指支持單面雙層DVD光碟刻錄功能,也就是支持DVD-9規格刻錄的DVD刻錄機。當然,要想實現雙層刻錄,除了刻錄機需要支持外,還要碟片和刻錄軟體的支持。隨著寬頻網路和DV、DC等數碼產品的普及,人們對於存儲容量的要求已經越來越大。上網下載電影、音樂,即使80G的硬碟,也很快被壓縮到極限,這樣,用戶急需一種方便、經濟的存儲方式和介質來騰出硬碟更多的空間記憶新的東西。過去,一張普通的CD刻錄盤可以存儲約700MB的數據,基本可以解決海量存儲的需要,但現在多媒體娛樂時代,一張普通DVD碟片的容量就是CD光碟的7倍,優勢非常明顯。單面雙層 DVD 刻錄是最新的 DVD 模式,並且也是未來DVD刻錄發展的最終趨勢單面雙層刻錄技術使 DVD 碟片的存儲量由4.7GB擴大到8.5GB。業界認為,容量增大比單純刻錄速度的提升更具實際意義。
前面板特性
前面板特性是指光存儲產品在其前部面板上所帶的開倉按鍵、CD播放鍵、音量調節、耳機插孔,以及強制彈出空等。此類細微之處雖不常用,但卻能給用戶帶來不少的方便,是用戶應較為關注的細節。
Firmware
Firmware是固化在了硬體中的軟體,光存儲的Firmware是運行在驅動器上的軟體指令集,它存儲著計算機系統中硬體設備最基本的參數,為系統提供最底層、最直接的硬體控制。Firmware功能上有點類似於主板上BIOS,同樣在開機過程中,系統會先讀取其內部的硬體設備初始化信息,使操作系統能夠正確識別硬體,並為其他軟體的運行提供最基本的依據。部分廠商還會在Firmware內存儲市面上各式光碟的資料數據,主要是刻錄機的Firmware存儲刻錄盤的資料,在刻錄時檢測當前使用盤的信息,與存儲的資料進行對比,進而採取相應的刻錄方法。
Firmware是存儲在硬體中的,其存儲介質主要有ROM、PROM、EPROM、EEPROM和Flash Rom,現在的光儲產品基本都使用可擦寫的存儲介質存儲Firmware,便於用戶刷新。Flash Rom是一種在EEPROM基礎上改進的非易失性的存儲介質,它在擦寫數據時是以「塊」為單位進行的,塊的大小由廠商自定,而EEPROM則是以位元組為單位進行擦寫的,因此Flash Rom的擦寫速度較快,其技術的先進性和操作的便捷性非常方便用戶自行對固件進行升級。具體採用何種存儲介質,設備製造商往往是根據製造成本、安全性能、是否需要升級、設備標準的發展變化等實際情況來綜合考慮的。
Firmware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採用可擦寫的介質是為了對其進行升級。廠家可以提供對Firmware的升級,以便為Firmware增加更多的功能或改進其性能,甚至修正其中的錯誤。雖然有些固件的問題可以通過軟體補丁來彌補,但終歸還是不如直接進行固件的升級來得可靠和方便。因此目前絕大多數的廠家在推出硬體產品時,都採用了可以升級的固件設計以提供更加靈活的適用性。
一般光儲廠商都會提供必要的Firmware升級程序,可以去其官方網站直接下載,此類程序容量都較小,一般在一二百KB以內。大部分的Firmware升級程序都需要在純DOS環境下運行。注意並不是指Windows下的DOS窗口,而是指未進入Windows界面之前的DOS操作環境。
使用技巧
1、調功率。有條件的可以拆開光碟機,找到調整激光發射功率的旋鈕,用小扁口螺絲刀多次校調功率,直到可以刻錄為止。注意!如沒條件,跳過此步驟,next。不要擅自盲目摸索,否則後果自負。
2、清潔光頭。花10元錢,去街邊音像店買張「VCD清潔碟」,比如「四海音像VCD清潔碟」,DVD一樣清潔。用清潔碟自帶的低度工業酒精,塗抹在清潔碟的毛刷上。然後放入光碟機,讓它多放幾遍,清潔碟會遍放遍清洗。洗三遍為宜,多了傷光頭。這三遍也是在實在刻不出碟的情況下。
3、 夏天注意降溫。特別是DVD刻錄機長時間高溫燒刻,非常傷光頭,光頭甚至會被燒變形,這樣=自殺。在我的刻錄機奄奄一息時,為了保證刻錄碟片的質量(數據層很深,保存時間長),我每刻一張碟都要用電風扇開到最大檔猛吹機箱內部。因為我那伺服器工作起來就等於開了一台電暖器,而且是在夏天。坐在電腦邊我都覺得熱,更別說機箱內部的刻苦機了。這對它也是一項壓力很大的考驗啊。
4、換碟片。使用反射率高的優質名牌碟片,比如先鋒的Pioneer、威寶、三菱、TDK等。
5、低速刻錄。現在最常用的都是4X的刻錄盤,沒關系,咱為了保證成功率,耗的起。4X玩不轉,咱2X,再不給勁就1X。
6、如果上述所有方法對你來說都不靠譜,那你就把DVD刻錄機當CD刻錄機用吧。因為你的DVD刻錄機壽命實在是到頭了,再用一段時間就會連DVD都讀不出來了。
[編輯本段]9. DVD播放機與DVD-ROM驅動器
前面已經提到,完美的DVD標准包括電影業標准和電腦業標准,因此在應用上也派生出DVD播放機與DVD-ROM驅動器兩類界限分明而功能近似的系列。對普通用戶來說,大家熟悉的莫過於DVD播放機,它究竟與DVD-ROM驅動器存在何種區別呢?
1.DVD播放機
DVD播放機目前包括視頻的DVD Video Player和音頻的DVD Audio Player,現在大家常見的都是DVD Video Player,用於回放高畫質的DVD影碟。第一代的DVD視頻播放機基本上是日本的松下、東芝、索尼與韓國的三星、LG等公司的產品,初期產品由於保護版權的原因,大都採用了區碼限制技術。但在後續的升級產品中,索尼公司率先推出了全區碼播放機,使得產品的普及率進一步提高。國內的第三代DVD播放機如新科、愛多等廠商推出的大都是全區碼產品。
作為一台典型的DVD播放機至少應該包括兩個核心部分:解碼晶元和機芯。解碼晶元的作用是對激光頭讀取的信號進行解碼處理,它的質量好壞直接影響到圖像清晰度的高低、音頻處理是否100%數字化等各項功能。
DVD機芯負責DVD影碟的轉動,通過DVD激光頭完成信號的讀取。DVD播放機從初期的第一代發展到今天的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其關鍵器件激光頭的結構也發生很大變化,單光頭取代雙光頭成為大勢所趨。第一代DVD播放機為了能更好地兼容CD/VCD影碟,採用了雙光頭讀盤技術,但隨著現有技術的不斷更新,雙光頭成本高、線圈多、機械結構復雜等缺點逐漸暴露出來,單光頭的光路結構簡單、組件數量少、反應靈敏、性能穩定等優點開始顯露出來,加上讀片能力更好,兼容能力更強,成為目前DVD播放機的主流趨勢。
在功能上,DVD播放機的功能與其他視頻播放設備也有著很大的不同,由於DVD採用了先進的國際標准MPEG-2影像壓縮技術和VBR技術,使得DVD可達到500線以上的水平解像度。如果要欣賞到DVD完美的畫質,用戶最好購買大屏幕的彩電(29英寸以上)或數字電視機與之相匹配,但即使使用普通電視機,DVD的圖像也會比VCD或超級VCD的圖像更清晰、更流暢。在音頻方面,DVD播放機可以兼容杜比AC-3、MPEG-2、DTS等聲音回放技術,除了具有較高的圖像和聲音質量外,DVD還具有各種獨特的功能:
●多角度功能(Multi-Angle) 可以在任何時候從不同的角度觀看DVD影碟。配有多角度選擇功能的播放機和影碟,播放時可以從多達四個不同的角度觀看。
●多劇情功能(Multi-Story) 可以讓用戶選擇不同的劇情發展片斷,根據個人的喜好編排節目。
●多語言功能(Multi-Language) 可以通過此功能選擇不同的語言觀看DVD影碟,最多能夠提供八種語言選擇。
●多字幕功能(Multi-Subbtitle) 此功能可以讓用戶挑選其中一種語言對白字幕觀看DVD影碟,最多可以有三十二種語言對白字幕進行選擇。
●多電視畫面比例功能(Multi-Aspect) 可以通過電視屏幕設置觀看寬高比為16 9的電影,即使是普通寬高比為4 3電視機,也可根據影碟的設定畫面比例來觀看影碟畫面或全景畫面。
另外,DVD播放機還包括童鎖功能、分級的快進、快退、慢放及編程等功能,滿足用戶的一些基本操作要求。從本質上說,它所提供的功能就是同VCD相似的影碟回放,但它的畫質和音質都提升到一個相當的高度。
http://ke..com/view/6066.htm

⑸ dvd驅動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光碟的工作原理
明亮如鏡的光碟是用極薄的鋁質或金質音膜加上聚氯乙烯塑料保護層製作而成的。 與軟盤和硬碟一樣,光碟也能以二進制數據(由「0」和「1」組成的數據模式)的形式存儲文件和音樂信息。要在光碟上存儲數據,首先必須藉助電腦將數據轉換成二進制,然後用激光將數據模式灼刻在扁平的、具有反射能力的碟片上。激光在碟片上刻出的小坑代表「1」,空白處代表「0」。

在從光碟上讀取數據的時候,定向光束(激光)在光碟的表面上迅速移動。從光碟上讀取數據的電腦或激光唱機會觀察激光經過的每一個點,以確定它是否反射激光。如果它不反射激光(那裡有一個小坑),那麼電腦就知道它代表一個「1」。如果激光被反射回來,電腦就知道這個點是一個「0」。然後,這些成千上萬、或者數以百萬計的「 l」和「0」又被電腦或激光唱機恢復成音樂、文件或程序。

⑹ DV工作的原理是什麼

DV的基本原理與DC相同,其核心部件都是CCD,它完成圖像的光學信號向電信號的轉換。與數碼相機一樣,CCD的像素數也是DV的一個重要指標,CCD像素數有CCD總像素、動態有效像素和靜態有效像素三個指標。CCD總像素是指DV採用的感光元件CCD所具備的像素值,這一數值的大小基本就決定了DV的檔次,如80萬像素級的DV便是指這類產品採用了總像素為80萬的CCD成像;動態有效像素是指DV在拍攝動態影像時可以達到的像素值,對於DV來說這是最重要的指標之一;而靜態有效像素則表示用DV進行靜態照片拍攝時可以達到的像素值,有些產品會在拍攝靜態影像時通過插值方式來提高這一數值,所以在選擇時須注意清楚這一數值是否是通過插值方式來實現的。

68萬像素級的DV拍攝的動態視頻就可以達到DVD所需要的500電視線的水平清晰度要求,而採用更高像素CCD的產品,除了滿足拍攝靜態照片需求外,還可以在色彩和精度方面對動態圖像進行補償,另外DV中使用的數碼防抖技術也需要額外的CCD像素數來支持。

所以說,DC、DV各有各的用途,側重點不同。但隨著兩類產品的發展目前有一種趨勢,就是DC的動態攝錄功能越來越強,DV中也出現了可以拍攝200萬、300萬像素甚至更高精度靜態照片的機型,更有三洋C系列DC/DV二合一的東西。但這類產品在眾多產品線中只是很少一部分,而且市場表現也並不十分理想。那麼DC拍攝動態圖像或者DV拍攝靜態圖像的困難在哪裡呢?

DC當作DV的難點,首先是難以實現高解析度,其次是光電系統的配合。

先說第一點:難以實現高解析度,雖然數碼相機的像素數高達數百萬,動態錄像的單幅圖像的像素數只要幾十萬,但動態錄像每秒鍾要記錄數十幀,總的數據量是非常龐大的,數碼相機的圖像處理晶元是專為處理靜態圖片設計的,要處理動態的流文件往往有些力不從心,因為DC、DV的圖像處理晶元都是專用晶元,其「高效率」來自於「功能專一」,要兼顧雙方,要麼使用運算能力更為強大的處理器,要麼犧牲處理效率,而前者意味著昂貴,後者意味著低能。另一方面,巨大的數據量需要龐大的存儲空間,所以現在主流的DV仍使用磁帶,因為即使採用高壓縮比的MPEG-4格式壓縮,512MB的存儲卡也只能存儲十幾分鍾的高精度錄像。

第二點:光電系統的配合。拍攝單張照片時可以預先變焦、對焦,精確是第一要求,為了精確甚至可以舍棄一點速度。拍攝動態圖像時,變焦、對焦與圖像拍攝同時進行,要求光電系統的配合不但要准整,而且要快,甚至對「快」的要求超過了精度。所以,DC、DV兩者對光電系統配合的要求是不同的,很難兩邊兼顧。因此,現在很多DC雖然能夠拍攝錄像短片,卻不能在拍攝中途進行變焦操作,許多低端機型甚至在錄像開始後對焦距離也鎖定了。

DV當作DC的難點首先要考慮的仍是解析度,由於人們視覺感受的不同,對動態圖像精度的要求遠比靜態圖像低得多,標准PAL制式和NTSC制式的視頻信號,如果換算成像素來表示的話,單幅畫面的精度都不足30萬像素,VGA級(640x480,30萬像素)的視頻信號,已經算是高精度了,即使高清晰電視HDTV,單幅畫面也不過200萬像素(1920x1080像素),所以目前主流的DV仍是80萬像素。而就DC而言,目前300萬像素的機型,已經逐步退出主流市場,家用產品已經邁入500萬像素=500 萬像素,最大照片列印尺寸可達 50x75 厘米 (20x30 英寸)---柯達官方網站的數據---應該是夠用了。

⑺ 電腦DVD驅動器是個怎樣的工作原理為什麼裝上後,放進CD,總是過五秒就自動彈出

明亮如鏡的光碟是用極薄的鋁質或金質音膜加上聚氯乙烯塑料保護層製作而成的。 與軟盤和硬碟一樣,光碟也能以二進制數據(由「0」和「1」組成的數據模式)的形式存儲文件和音樂信息。要在光碟上存儲數據,首先必須藉助電腦將數據轉換成二進制,然後用激光將數據模式灼刻在扁平的、具有反射能力的碟片上。激光在碟片上刻出的小坑代表「1」,空白處代表「0」。 在從光碟上讀取數據的時候,定向光束(激光)在光碟的表面上迅速移動。從光碟上讀取數據的電腦或激光唱機會觀察激光經過的每一個點,以確定它是否反射激光。如果它不反射激光(那裡有一個小坑),那麼電腦就知道它代表一個「1」。如果激光被反射回來,電腦就知道這個點是一個「0」。然後,這些成千上萬、或者數以百萬計的「 l」和「0」又被電腦或激光唱機恢復成音樂、文件或程序。 自動彈出的原因:般來說,當按下光碟機控制面板中的彈出按鈕後,光碟機電機就會自動接受到倉門彈出電信號,從而帶動托盤自動「吐出」;一旦托盤彈出位置到位後,光碟機電機還應該自動接受到托盤位置到位的反饋信號,以確保托盤彈出後光碟機電機立即切斷電源供給。以後將光碟放到光碟機托盤中需要再次關閉倉門時,只要再按一下光碟機倉門面板中的彈出按鈕,光碟機控制電路就會偵察到反饋信號已經發生變化,同時控制電路會向光碟機電機發出反轉信號,從而帶動托盤自動關閉,等到托盤關閉位置到位後,光碟機電機又會得到托盤到位信號,以確保電機立即停止轉動。 根據倉門關閉與彈出的工作原理來看,筆者認為光碟機倉門自動「吐出」故障與計算機操作系統沒有直接的關系,這種故障多半是光碟機的托盤進出控制電路工作不穩定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光碟機的輸入電源不穩定造成的,甚至上面的兩種因素都有可能。為了驗證光碟機的輸入電源是否穩定,筆者將發生故障的光碟機從朋友的計算機上拆了下來,然後將它安裝到自己的計算機進行測試,測試之後發現阿帕奇50XCD-ROM光碟機在筆者的計算機中仍然還會發生倉門自動「吐出」故障,這就證明光碟機托盤進出的控制電路肯定發生了問題。 為此,筆者迅速將光碟機外殼打開,然後仔細檢查光碟機工作電路;在觀察中筆者發現在臨近光碟機面板的位置處有一印刷板,將其拿下來並觀察背面時,看到有一半弧形狀的控制裝置,該裝置上的開關恰好處於光碟機托盤下面的凹槽中;當光碟機托盤向外彈出時,凹槽會帶動半弧裝置上的開關轉向一邊,控制光碟機電機停止轉動;當光碟機托盤向內關閉時,凹槽會帶動半弧裝置上的開關轉向另外一邊,控制光碟機電機停止轉動。經過筆者仔細地對光碟機控制電路的反復觀察,光碟機倉門之所以自動「吐出」,是由於光碟機托盤關閉時始終處於虛假到位狀態(也就是說不完全關閉狀態),此時半弧裝置上的活動開關始終無法處於彈出或關閉位點。後經筆者仔細研究發現,半弧裝置上的活動開關之所以無法到位,是由於驅動電機上的皮帶發生了鬆弛現象,將其重新更換之後,光碟機倉門自動「吐出」故障就立即消除了。 小提示:在排除光碟機有關故障時,可以首先使用替換方法來排查故障到底是光碟機硬體引起的,還是主機電源引起的,如果是光碟機硬體有問題的話,最好將其送到專業的維修店或請專業維修人員修理,而自己不要隨意拆卸光碟機外殼自行修理,畢竟光碟機修理需要有很強的專業知識作為基礎,如果是主機電源引起的話,那隻要重新更換一隻主機電源就可以了。物理問題 不是系統軟問題

⑻ 請問家用DVD激光頭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啊 CD和DVD的區別是什麼

光學頭是由1.對物透鏡,2.準直透鏡,3. 偏光分光棱鏡,4.分光棱鏡,5.反射鏡,6.1/4波長板,7.焦點誤差檢出光學系,8.尋軌誤差檢出光學系等光學部品和光學系,9.焦點控制伺服機構(F-ACT),10.尋軌控制伺服機構(T-ACT)等伺服機械控制部品,還有11.半導體激光二極體,12.多分割光電二極體PD(photo diode)等光電部件構成的。光學頭能夠讀出光碟上的信號的原理是從激光二極體射出的發散P線性偏振激光通過準直透鏡,成為平行光,再通過1/4波長片時,偏振方向旋轉45度,變為圓偏光,這束平行的圓偏光被對物透鏡聚焦到光碟的信息面,再反射回來(根據盤面的凸凹對光的反射不同),通過1/4波長片時,再一次偏振方向被旋轉45度,成為S線性偏振光,在偏光分光棱鏡PBS處被反射到誤差檢出系和信號系,反射光再一次被分為兩路,誤差系的一路通過凸透鏡、圓柱透鏡,投影到四分割的光電二極體上,根據各象限光量的大小,進行運算,對聚焦和尋軌伺服機構控制,使之讀出正確的信號,另一路信號系的光束由凸透鏡會聚到光電二極體,把光信號變為電信號。

⑼ 請教一下DVD機芯的工作原理

•激光頭組件是VCD/DVD機中最重要的部件,其作用是利用激光頭發出的激光束讀取光碟上的坑點信號,並通過光電轉換,將光碟上的坑點信號轉變為電信號輸出.在發射激光束時,控制半導體激光器(激光二極體LD)的電流,使其發出恆定功率的激光束.從而保證信息讀取的穩定、可靠性。從光碟上反射回來的反射光則通過光敏檢測二極體(PD),將收到的光信號轉變為電信號後送前置RF信號處理器進行處理。為了使激光頭能准確地拾取光碟上刻當的信息,要求激光頭必需具備以下條件;•1.一個能發恆定功率激光束的激光發射器,要求有自動光功率控制(APC)電路光電檢測裝置(光敏二極體)•2.激光頭發出的激光束應能准確地聚焦於光碟上的信息點,要求有聚焦伺服執行部件(聚焦伺服線圈)•3.激光束的焦點應能准確地跟蹤信號軌道。要有循跡伺服和進給伺服執行部件(循跡伺服線圈和進給電機)•4.要能使發射光和反射光分離,要安裝分光鏡等光學系統。

⑽ DVD刻錄工作原理

任何類型的刻錄機都有激光頭,在刻錄過程中,激光頭將激光束聚焦並按照數據要求燒蝕出來許多「凹坑」,這些所謂的「凹坑」具有特定寬度和深度,並且長短不一,從而構成了數據刻錄層。光碟上還存在有螺旋狀軌跡,這個軌跡是在白碟片的製造中形成的,稱之為預刻溝槽,數據就刻錄在溝槽之中。由於光碟存在凹坑和非凹坑,因此,讀取數據時激光頭就會得到不同的激光反射率,由此而獲得不同的信號,我們就可以使用光碟中的數據了。刻錄機之所以有CD-R/RW 、COMBO 、DVD-RAM 、DVD-R/RW 、DVD+R/RW 以及DVD±R/RW 之分,除所用碟片有著本質的不同外,主要是激光強度和波長的不同。 一、CD-R/RW 刻錄機的工作原理 目前CD-R/RW 刻錄機應用最廣泛,它同時擁有CD-R 和CD-RW 兩種刻錄技術,既可以刻錄CD-R(CD-Recordable) 光碟,又可以刻錄CD-RW(CD-ReWritable) 可重復擦寫光碟。 1.CD-R 技術的刻錄原理 採用CD-R 刻錄技術刻錄CD-R 光碟時,激光頭發射的激光束照射在CD-R 光碟的數據記錄層——有機染料層,使其發生化學變化,產生所謂的「凹坑」。由於這種化學變化是不可逆的,有機染料不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所以CD-R 光碟只能刻錄「一次」。嚴格地講,只能刻錄「一次」指的是CD-R 碟片的同一部位只能一次性寫入數據,如果光碟還有剩餘容量,還可以繼續在未使用的區域進行再次刻錄。不過,這是在採用多軌道或多區段追加技術而進行的刻錄,而不是在同一部位進行重復刻錄。 2.CD-RW 技術的刻錄原理 採用CD-RW 刻錄技術刻錄CD-RW 光碟時,可以在光碟上反復進行數據擦寫操作。CD-RW 技術採用相變技術來存儲數據,與CD-R 碟片不同的是,CD-RW 碟片的數據記錄層採用了具有逆變特性的相變結晶材料。相變結晶材料具有非結晶和固定結晶兩種狀態,兩種狀態具有不同的反射率,因此可以記錄不同信號。相變結晶材料不會像CD-R 盤的有機染料那樣經過一次燒蝕後就不可再復原,而是通過改變CD-RW 刻錄機激光頭的不同發射強度就可以在兩種狀態之間轉換,從而達到反復擦寫的目的。最高強度的激光用於寫操作,由於溫度高,聚焦部分的晶體會成為一種無組織游離狀態,因此,數據就寫入到光碟中。擦除操作使用中等強度的激光來熔化數據記錄層,並將其轉換成晶體狀態,使其恢復如初。當刻錄機讀取光碟時,使用強度最低的激光,此時不能改變數據記錄層中的晶體狀態,因此只能達到讀取數據的目的。 二、COMBO 的工作原理 隨著光存儲技術的發展,各種各樣的光存儲產品紛紛亮相。CD-ROM 和DVD-ROM 光碟機、CDR/RW和DVD 刻錄機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幫助和樂趣。但也給人們帶來了一些煩惱,為了使用和刻錄不同的光碟就不得不購置幾台設備,在增加開銷的同時還存在過多佔用機箱位置和介面的問題。於是,COMBO 便適時地進入了市場,從而滿足了這一層面用戶的需求。 1.COMBO 的工作原理 COMBO 是一種集CD-R/RW 和DVD-ROM 為一體的光碟機。它既可以刻錄CD-R 或者CD-RW 光碟,也可以讀取DVD 光碟,當然還可以當作CD-ROM 光碟機來使用。正如前文所述,無論是刻錄光碟還是讀取光碟數據,都是通過激光頭發射不同強度的激光束聚焦在光碟數據刻錄層來完成相應的操作的,COMBO 的CD-R/RW 讀寫操作也是這個原理。另外,由於讀取CD-ROM 和DVD-ROM 光碟所使用的激光波長不同,因此,COMBO 通過控制激光頭發射不同波長的激光束來完成對CD-ROM 和DVD-ROM 光碟的讀取操作,這也就是COMBO 光碟機的技術核心。 2. COMBO 的主流技術 目前,應用在COMBO 光碟機中的激光頭技術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三星公司採用的「雙光源環紋透鏡技術」,該技術採用了包含有兩個激光管的單光頭。其中一個激光管負責讀取CD和刻錄CD-R/RW 光碟,另一個激光管負責讀取DVD 光碟。 第二種是PHILIPS 公司採用的「單光頭雙鏡片技術」,雖然是一個激光頭,卻是通過兩個曲率半徑不同的鏡片來產生不同焦距的激光束,從而完成CD-R/RW 光碟和DVD 光碟的讀取。 第三種是日立公司所採用的「單光頭單鏡片技術」,它只有一個激光頭和一個鏡片,根據激光頭發射到鏡片的不同位置形成讀寫CD-R/RW 光碟和讀取DVD 光碟的不同焦距。 三、DVD 刻錄機的工作原理 我們接觸最早的是壓制DVD 影碟,另外還有一些是音樂DVD ,至於存儲電腦數據文件的DVDROM 光碟則很少見。自從出現DVD 刻錄機,由於DVD 技術標准曲折坎坷的發展過程,才出現了目前的DVD-RAM 、DVD-R/RW 、DVD+R/RW 以及DVD±R/RW 等眾多DVD 刻錄機產品共存的現象。 世界上第一台DVD 刻錄機DVD-RAM(DVD-Random Access Memory)是一種可擦寫DVD 刻錄機,這是由東芝、松下和日立三家聯合推出的。該刻錄機使用了相變技術並融入了一些MO的特性,由於採用了相變技術,DVD-RAM 刻錄機是通過改變激光強度來對記錄層進行加熱,從而導致非晶體狀態和晶體狀態的轉換,完成寫入和擦除的操作。DVD-RAM 碟片的壽命相當長,具有讀寫方便的優點,但DVD-RAM 不兼容DVD 光碟機和DVD 播放機,未能成為DVD 刻錄機發展的方向。因此促使了與DVD-ROM 相兼容刻錄機的出現,這就是DVD-R/RW 和DVD+R/RW 。隨著DVD-R/RW 和DVD+R/RW 的不斷成熟,DVD-RAM 的市場份額將被逐步壓縮,瀕臨淘汰。 目前,主流DVD 刻錄機是DVD-R/RW 和DVD+R/RW,它們與CD-R/RW 一樣是在預刻溝槽中進行刻錄。不同的是,這個溝槽通過定製頻率信號的調制而成為「抖動」形,被稱作抖動溝槽。它的作用就是更加精確地控制馬達轉速,以幫助刻錄機准確掌握刻錄的時機,這與CD-R/RW 刻錄機的工作原理是不一樣的。另外,雖然DVD-R/RW 和DVD+R/RW 的物理格式是一樣的,但由於DVD+R/ RW刻錄機使用高頻抖動技術,所用的光線反射率也有很大差別,因此這兩種刻錄機並不兼容。 DVD-RW 和DVD+RW 與CD-RW 光碟類似,在其記錄層上加入了相變材料,可以通過轉換其狀態來達到多次擦寫的目的。在進行寫入操作時,激光照射強度提升至最大,使寫入區域的相變材料迅速超過熔點溫度,之後立即停止照射進行冷卻後,該區域就變為非結晶狀態。在進行數據擦除時,用中等功率的激光對非結晶狀態的區域進行相對長時間的照射,當該區域超過結晶溫度時就調低功率,之後該區域就恢復為結晶狀態。 四、CD-R/RW 刻錄機的技術指標 從外表看去,五花八門的CD-R/RW 刻錄機的主要區別在於介面類型與安裝形式的不同。其他技術指標,如刻錄速度、緩存容量、防欠載功能、刻錄格式與刻錄方式、超刻能力以及雜訊、發熱量、穩定性和壽命等,很難從外表區分開來。

閱讀全文

與DVD檢測裝置工作原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動裝置帶來的答案閱讀答案 瀏覽:42
填料盒軸承斷了怎麼修 瀏覽:138
實驗室分餾裝置儀器名稱 瀏覽:238
南通五金機電市場商鋪出售 瀏覽:562
建築臨電增加配電裝置設計 瀏覽:607
制葯廠無菌原料葯都用到哪些設備 瀏覽:750
軸承前綴p是什麼意思 瀏覽:27
節省煤氣閥門 瀏覽:622
托舉傳動裝置交替 瀏覽:909
奧星制葯技術設備南京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46
天然氣閥門開關會壞嗎 瀏覽:406
工藝管線中哪些屬於設備 瀏覽:48
送排風管應加什麼閥門 瀏覽:350
軸承的鋼珠為什麼不會滑出來 瀏覽:124
自動門控制裝置介紹 瀏覽:948
品牌裝置設計 瀏覽:535
江門新會寶豪塑膠五金製品廠 瀏覽:643
為什麼不讓用帶閥門的口罩 瀏覽:78
肥皂的製作實驗裝置圖 瀏覽:624
木炭還原氧化銅探究實驗裝置圖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