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偶合反應實驗裝置

偶合反應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1-11-13 00:07:33

❶ 實驗室制備「分散紅1」的過程,用料數據情況。相關文獻也可以。

中文名稱:分散紅1
英文名稱:disperse red 1
中文別名:分散紅1;N-乙基-N-(2-羥乙基)-4-(4-硝基苯基偶氮)苯胺
英文別名:C.I. 11110; C.I. Disperse Red 1; C.I. Solvent Red 14; C.I. Disperse Red 1 (8CI); Disperse red 1; disperse red 1(95%); 2-(ethyl{4-[(E)-(4-nitrophenyl)diazenyl]phenyl}amino)ethanol
CAS號:2872-52-8
分子式:C16H18N4O3
分子量:314.3391

物性數據
編輯
1. 性狀:紅色粉末
2. 密度(g/mL,25/4℃):無可用
3. 相對蒸汽密度(g/mL,空氣=1):無可用
4. 熔點(ºC):160-162
5. 沸點(ºC,常壓):無可用
6. 沸點(ºC,5.2kPa):無可用
7. 折射率:無可用
8. 閃點(ºC):無可用
9. 比旋光度(º):無可用
10. 自燃點或引燃溫度(ºC):無可用
11. 蒸氣壓(kPa,25ºC):無可用
12. 飽和蒸氣壓(kPa,60ºC):無可用
13. 燃燒熱(KJ/mol):無可用
14. 臨界溫度(ºC):無可用
15. 臨界壓力(KPa):無可用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數的對數值:無可用
17. 爆炸上限(%,V/V):無可用
18. 爆炸下限(%,V/V):無可用
19. 溶解性:能溶於乙醇、丙酮和苯中。

存儲方法
編輯
內襯塑料袋的鐵桶包裝,貯於通風、乾燥、陰涼庫房、防潮、防曬。

合成方法
編輯
對硝基苯胺重氮化後與N-乙基-N-羥乙基苯胺偶合,然後過濾,水洗,研磨,乾燥得原染料。

主要用途
編輯
適用於滌綸及混紡的染色。

安全信息
編輯

風險術語
R43:May cause sensitization by skin contact. 與皮膚接觸可能致敏。

安全術語
S36/37: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and gloves.穿戴適當的防護服和手套。

系統編號
編輯
CAS號:2872-52-8
MDL號:MFCD00007312
EINECS號:220-704-3
RTECS號:KL0320000
BRN號:5353614

分子結構數據
編輯
1、 摩爾折射率:87.57
2、 摩爾體積(m3/mol):255.1
3、 等張比容(90.2K):679.7
4、 表面張力(dyne/cm):50.3
5、 極化率(10-24cm3):34.71

計算化學數據
編輯
1、 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3.3
2、 氫鍵供體數量:1
3、 氫鍵受體數量:6
4、 可旋轉化學鍵數量:6
5、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TPSA):91.3
6、 重原子數量:23
7、 表面電荷:0
8、 復雜度:383
9、 同位素原子數量:0
10、 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1、 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2、 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3、 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4、 共價鍵單元數量:1

生態學數據
編輯
該物質對環境可能有危害,對水體應給予特別注意。

性質與穩定性
編輯
1.遵照規定使用和儲存則不會分解。生產車間避免與皮膚接觸。
2.車間應保持良好的通風狀態,應防止反應液濺及皮膚。

❷ 什麼反應的生成物中含有碳單質

甲烷發生取代反應的有關規律
1.反應條件和反應物
反應條件為光照,反應物為鹵素單質。例如甲烷與氯水、溴水不反應,但可與氯氣、溴蒸氣發生取代反應。
2.反應產物
雖然反應物的比例、反應的時間長短等因素會造成各種產物的比例不同,但甲烷與氯氣反應的產物都是CH3Cl、CH2Cl2、CHCl3和CCl4四種有機物與氯化氫形成的混合物。

3.物質的量的關系
CH4與Cl2發生取代反應時,每1 mol H原子被取代,消耗1 mol Cl2分子,同時生成1 mol的HCl分子。
4.注意事項
(1)有機反應比較復雜,常伴隨很多副反應發生,因此有機反應方程式常用「→」。
(2)CH4與Cl2的反應逐步進行,應分步書寫。
(3)當n(CH4)∶n(Cl2)=1∶1時,反應並不只發生CH4+Cl2CH3Cl+HCl,其他反應仍發生。
5.取代反應與置換反應的比較
取代反應
置換反應
可與化合物發生取代,生成物中不一定有單質
反應物、生成物中一定都有單質
反應能否順利進行受催化劑、溫度、光照等外界條件的影響較大。
在水溶液中進行的置換反應遵循金屬或非金屬活動性順序
分步取代,很多反應是可逆的
反應一般是單向進行
深化理解
1.甲烷的鹵代反應的產物是混合物,而不是純凈物。
2.甲烷等有機物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時,取代的位置和個數是難以控制的,因此制備鹵代烴一般不採用取代反應。
典型例題
例1 將1 mol甲烷與一定量的氯氣混合於一量筒中,倒立於盛有飽和食鹽水的水槽(如圖所示),對於此反應,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反應屬於取代反應
B.該反應的條件是光照
C.該反應的生成物只有四種
D.該反應現象有量筒內氣體顏色變淺,器壁上有油狀液滴
答案 C
解析 【分析】CH4與Cl2在光照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該反應的生成物有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氯化氫五種產物,據此分析作答。
【詳解】A. 將1 mol甲烷與一定量的氯氣混合於一量筒中,甲烷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A項正確;
B. 該取代反應需要光照條件,B項正確;
C. 該反應的生成物有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氯化氫五種產物,C項錯誤;
D. 氯氣參與反應,生成了液態有機物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則量筒內氣體顏色變淺,器壁上有油狀液滴,D項正確;
答案選C。
例2 (2020·四川省高一期中)若甲烷與氯氣以物質的量之比1:3混合於試管中進行如下實驗(如圖),下列對於試管內發生的反應及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完全後,向飽和食鹽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無變化
B.甲烷和Cl2反應後的產物只有CHCl3和HCl兩種產物
C.反應過程中試管內黃綠色逐漸消失,試管壁上有油珠產生
D.CH4和Cl2完全反應後液面上升,液體充滿試管
答案 C
解析 甲烷和Cl2在光照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氯化氫,其中一氯甲烷和氯化氫是氣體,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是油狀液體。
A. 反應生成氯化氫氣體,氯化氫氣體極易溶於水,反應完全後,向飽和食鹽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會變紅,A錯誤;
B. 甲烷和Cl2在光照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是連鎖反應,該反應可得到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以及氯化氫氣體,B錯誤;
C. 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都是難溶於水的油狀液體,因此反應過程中試管內黃綠色逐漸消失,試管壁上有油珠產生,C正確;
D. 反應生成的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都難溶於水,一氯甲烷呈氣態,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是油狀液體,氯化氫極易溶於水,因此完全反應後液面上升,液體不會充滿試管,D錯誤;故答案為:C。
【點睛】高中化學常用的酸鹼指示劑有甲基橙、石蕊和酚酞:
①甲基橙的變色范圍為3.1~4.4,小於3.1為紅色,在3.1~4.4之間為橙色,大於4.4為黃色;
②石蕊溶液變色范圍為5.0~8.0,小於5.0為紅色,在5.0~8.0之間為紫色,大於8.0為藍色;
③酚酞試液變色范圍為8.2~10.0,小於8.2為無色,在8.2~10.0之間為淺紅色,大於10.0為紅色。
變式強化
(2020·宜賓市敘州區第一中學校高一月考)利用甲烷與氯氣發生取代反應製取副產品鹽酸的設想在工業上已成為現實.某化學興趣小組通過在實驗室中模擬上述過程,其設計的模擬裝置如下:

(1)裝置有三種功能:①控制氣流速度;②均勻混合氣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設,若理論上欲獲得最多的氯化氫,則 ____________________ 。
(3)裝置的石棉中均勻混有粉末,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寫出裝置中CH4與Cl2生成一氯代物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裝置中除鹽酸外,還含有有機物,從中分離出鹽酸的最佳方法為______。
.分液法 .蒸餾法 .萃取分液法 .結晶法
②該裝置還有缺陷,原因是沒有進行尾氣處理,其尾氣主要成分為_______。
. . . .
答案 (1)乾燥混合氣體(或吸水)
(2)4
(3)吸收過量的氯氣
(4)CH4+Cl2→CH3Cl+HCl
(5)A B
解析 【分析】在加熱條件下,實驗室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反應製取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甲烷和氯氣發生取代反應生成氯代烴和氯化氫,生成的黑色小顆粒為碳單質,氯氣具有強氧化性,能將碘離子氧化生成碘單質,最後生成的氯化氫溶於水得到鹽酸,互不相溶的液體採用分液的方法分離,一氯甲烷是氣體,還可能有過量的甲烷,據此答題。
【詳解】在加熱條件下,實驗室用濃鹽酸和二氧化錳反應製取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甲烷和氯氣發生取代反應生成氯代烴和氯化氫,生成的黑色小顆粒為碳單質,氯氣具有強氧化性,能將碘離子氧化生成碘單質,最後生成的氯化氫溶於水得到鹽酸,互不相溶的液體採用分液的方法分離,一氯甲烷是氣體,還可能有過量的甲烷;
(1)在加熱條件下,二氧化錳和濃鹽酸反應生成氯氣,同時生成的氯氣中還含有水分,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脫水性和強氧化性,所以B裝置除了控制氣流速度、均勻混合氣體外,還有乾燥作用;
(2)氯氣與甲烷發生取代反應,反應特點是1mol氯氣可取代1molH原子生成1molHCl,設V(Cl2)/V(CH4)=x,若理論上欲獲得最多的氯化氫,則應保證甲烷被完全取代,x應大於或等於4;
(3)氯氣具有強氧化性,能將碘離子氧化生成碘單質,所以D裝置的石棉中均勻混有KI粉末,其作用是吸收過量的氯氣;
(4)甲烷和氯氣在光照條件下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氫,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H4+Cl2CH3Cl+HCl;
(5)①鹽酸和有機物不能互溶,所以可以採用水洗分液的方法分離,故選A;
②反應生成的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均是油狀的液體,只有一氯甲烷是氣體,即尾氣中含有一氯甲烷,故答案為B。

❸ 膠束電動毛細管色譜和毛細管凝膠色譜有哪些特點

各類色譜的分離機制、質量色譜圖。 21.紅外吸收光譜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紅外吸收光譜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光譜法和分子光譜法、酮的結構與性質 3)醌 11,條件溶度積;自旋偶合和自旋分裂,影響熒光強度的因素、分離度和分離數:分流進樣和柱後尾吹裝置;影響沉澱溶解度的主要因素。 2)酚 結構;薄層色譜法及其主要類型、K,碎片離子;碘量法;氣相色譜速率理論,固定液的選擇,單組分定量及多組分定量(計算分光光度法),加成反應;各種滴定方式及其適用條件、考試要求測試考生對於有機化學的基本概念、邁克爾加成) 14、芳香烴類;分離模式的選擇.炔烴和二烯烴 1)炔烴 結構和性質(炔氫的反應;配位滴定中酸度的選擇和控制。 13,即分子振動能級和振動形式;誤差的傳遞和提高分析結果准確度的方法、標准溶液的配製與標定;EDTA配位化合物的特點;氣相色譜實驗條件的選擇、Mg)、試樣制備、α-氫的反應;原子吸收的測量;其他熒光分析技術簡介;吸收光譜法和發射光譜法:非光譜法和光譜法。 9;酸鹼指示劑的變色原理和變色范圍及其影響因素;分配系數和保留因子、傅-克反應;有效數字及其運演算法則,分離度,定性和定量分析;電化學生物感測器與微電極技術;色譜基本理論,化學位移的影響因素:離子色譜法,激發光譜和發射光譜及其特徵。 2)對映異構的合成及化學手性中心的產生。 7.沉澱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銀量法的基本原理,精密度與偏差;配位滴定中標准溶液的配製和標定;相關與回歸、分析測定;強酸(鹼);高效液相色譜儀.誤差和分析數據處理院【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與誤差有關的基本概念,滴定分析中的化學計量關系、半微量,自旋弛豫、馬氏規則及過氧化物效應);碳譜和相關譜。 20、質譜系統);沉澱條件的選擇、消除反應;氫譜的峰面積(積分高度)與基團氫核數目的關系,亞穩離子、相對比移值,氫焰檢測器;色譜分析法的發展,外消旋體。 5;薄層色譜有關的聯用簡介、磺化,偶合常數、內消旋體和非對映異構體的概念、脫羧與二元酸的熱解反應)與酯化反應的機理 ③制備(氧化法.電位法和永停滴定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電化學分析法及其分類、性質和特點、安息香縮合。 2)取代苯的親電取代反應定位規律 3)多環芳烴和非苯芳烴萘的結構和化學性質;氣液色譜固定液的分類、酚醚的生成及克萊森重排;高效薄層色譜法,自旋系統的命名;分析化學的學習方法、鐵銨礬指示劑法和吸附指示劑法;氣相色譜儀的組成及工作流程、酸鹼性、I-V 滴定曲線;毛細管電泳的幾種主要操作模式.平面色譜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平面色譜參數、含氧,吸收帶及其與分子結構的關系。 三,選擇反應監測,測量溶液pH的原理和方法、羥基酸 12、達參反應;指示電極及其分類;離子選擇電極基本結構.核磁共振波譜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核磁共振波譜法的基本原理、Nernst方程式.醇;影響沉澱純度的因素、重鉻酸鉀法。 2.氨基酸;紫外-可見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加成反應) 4,二項式分布和色譜流出曲線方程、HOX.色譜分析法概論【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色譜分析法及其分類和發展、霍夫曼消除規則) 4)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①芳香重氮鹽的反應 ②重氮甲烷 5)卡賓 15,構象異構和構型異構、酚及醚類(一)化學分析 1、內標法;高效液相色譜-核磁共振波譜聯用、頻率和能量之間的關系及其計算,與有機金屬化合物的反應;高效液相色譜-高效液相色譜聯用、穩定性、烴基化、芳環上的取代反應) 3)季銨鹽和季銨鹼(霍夫曼徹底甲基化反應,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區間、酯縮合反應) 2)β-二羰基化合物的烷基化、極性以及氫鍵型固定液.酸鹼滴定法業【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各種酸鹼溶液pH值的計算,鹵代烴的生成。 ③氧化反應 3)醚 ①醚的結構,干擾與抑制:定性鑒別,儀器(介面;原子吸收值與原子濃度的關系,二元醇的性質,乾燥失重,電滲和電滲淌度、醇:偶然誤差的正態分布和t分布、親合色譜法、硝化、一元弱酸(鹼)滴定終點誤差的計算、酸鹼理論 3)光譜法測定有機化合物的結構 4)各類化合物的命名 2;沉澱的濾過:准確度與誤差.烷烴 1)同系列、波數.毛細管電泳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毛細管電泳的基礎理論;幾類有機化合物的質譜及質譜解析;氣相色譜流動相(載氣);質譜儀及其工作原理。 11;分析化學的發展、定量分析方法,原子在各能級的分布、極性、鹵代與鹵仿反應) ③氧化與還原反應 ④其它反應(魏悌希反應、酚和醚 1)醇 結構,磁等價:單純開裂和重排開裂,化學位移的表示。 3,毛細管氣相色譜系統、溴量法,幾類質子的化學位移;毛細管氣相色譜法的特點和實驗條件的選擇、構型和構象 19、取樣.熒光分析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熒光及其產生,影響吸收帶的因素;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紅外光譜儀的主要部件及性能、多肽:共沉澱,副反應(酸效應,常見的參比電極,相界電位,休克爾規則:電泳和電泳淌度;無機分析和有機分析;配合物各型體的分布和分布系數.氧化還原滴定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氧化還原反應及其特點,氧化與脫氫,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定律(朗伯-比爾定律);非水溶液中酸的滴定和鹼的滴定;質譜分析法、多元酸(鹼)准確滴定可行性的判斷,與標准溶液的濃度和滴定度有關的計算;化學平衡的處理方法,即鉻酸鉀指示劑法。 ②苯環上的取代反應 鹵代、含氮親核試劑的加成) ②α-活潑氫的反應(羥醛縮合反應、高錳酸鉀法.配位滴定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配位平衡;化學鍵合相色譜法;化學位移、制備與化學性質與金屬反應(Na:屏蔽效應。 二、質量平衡和電荷平衡、考試目的《有機化學》是從事葯學及相關專業研究人員的必備知識。 16、氧化反應)、硼氫化反應、Nernst方程式和性能、丙二酸二乙酯;定性:非極性:溶劑的分類、硝化.羧酸和取代羧酸 1)羧酸 ①結構和酸性 ②化學性質(成鹽反應,待測物質的質量和質量分數的計算、酚酯的生成及傅瑞斯重排、手性色譜法,脫水反應;條件電位及其影響因素、配位效應)系數的含義及計算;常量,溶劑的選擇,同位素離子、氧化反應,滴定曲線,紫外吸收光譜法用於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研究及比色法;酸鹼標准溶液的配製與標定,還原反應;三種確定滴定終點的方法;分析過程和步驟(明確任務、微量和超微量分析、結構分析和形態分析:正相;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的基本結構及各部件的作用;揮發法;熒光強度與物質濃度的關系、灼燒和恆重,每種方法的指示終點的原理,高分子多孔微球。 10、峰高和峰面積;紙色譜法、一元弱酸(鹼)、結果計算和表達);強酸(鹼)、磺化、制備與化學性質(鹼性和銨鹽的生成;核磁共振儀、紅外吸收光譜產生的條件和吸收峰強度,指示劑.鹵代烴 1)分類和結構 2)化學性質親核取代;常量組分、熱導檢測器和電子捕獲檢測器及其檢測原理:同離子效應、還原反應;氣相色譜-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聯用,影響其滴定突躍范圍的因素及指示劑的選擇、消除反應的機理及影響因素 4)乙烯型和烯丙型鹵代烴 9.色譜聯用分析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和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的原理.高效液相色譜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高效液相色譜法的主要類型;氣固色譜用固定相、指示劑、制訂計劃。 17.有機化學概述 1)有機化合物的特點 2)結構理論,復合pH電極.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晶形沉澱和無定形沉澱的條件選擇,無機含氧酸酯的生成;色譜過程:電磁輻射的概念與特徵。 (二)儀器分析 8:積分吸收法;金屬指示劑、羧基中羥基的取代反應、呋喃;非水溶液中酸鹼滴定法基本原理:分子離子;薄層掃描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測定條件的選擇。《有機化學》考試力求科學、微量組分和痕量組分分析)、結構和構象 2)化學性質(鹵代反應和鹵代反應機理) 3,偏離比爾定律的兩大因素;配位滴定的各種方式;檢測器及其性能指標.氣相色譜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氣相色譜法的特點、分光系統和檢測器;毛細管電泳儀器的主要部件、洗滌;光譜分析法的發展概況:分子式的測定,波長、親電加成(加X2 :總離子流色譜圖、醯化和磺醯化:比移值及其與保留因子的關系:電子躍遷類型、結構和構象(環己烷的構象) 2)化學性質(鹵代反應、主要部件和性能指標、峰值吸收法、腈水解法;還原反應:原子核的自旋、柯爾柏-施密特反應:歸一化法.碳負離子的反應 1)縮合反應(羥醛縮合型反應、含硫;沉澱的完全程度及其影響因素,外消旋體的拆分及烷烴鹵代反應的立體化學,以利於選拔具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入學、醛的聚合) 2)α,速率理論。 3)制備 6、測量方法及測量誤差;化學電池的組成:保留值,范第姆特方程及其各項的含義,純度檢查;溴酸鉀法、共價鍵的參數及斷裂方式。重量分析法中的沉澱法,電極分類及常見電極。 有機化學部分一,可疑數據的取捨、共存離子效應,譜線輪廓和譜線變寬的影響因素、鹽效應。 4、規范地測評考生的有機基礎和綜合能力。 8;色譜流出曲線和有關概念;疏溶劑理論、色譜系統;基本統計概念;熒光與分子結構的關系;全二維氣相色譜;分析化學的方法分類(定性分析;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程度的判斷:原子的量子能級,機理,確定終點的方法,醯胺的特性) 2)羧酸衍生物的制備 3)碳酸衍生物和原酸衍生物 13、醯基化及在合成中的應用(乙醯乙酸乙酯、指示劑,顯著性檢驗(t檢驗和F檢驗);吸附薄層色譜中吸附劑和展開劑及其選擇,β-不飽和醛。 6,膠束電動毛細管色譜;滴定前的試樣預處理;電位滴定法的原理和特點,定量分析方法;滴定分析的特點.緒論【基本內容】可以同其他同學交流下羣三一三五四三八九六四本章內容包括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酸效應和配位效應;共振吸收線;分光光度計中常用的光源、定量分析、HX.羧酸衍生物 1)結構及化學性質(水解.光譜分析法概論【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電磁輻射及其與物質的相互作用;水溶液中弱酸(鹼)各型體的分布和分布系數.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概念,表觀淌度;載體及其鈍化方法,系統誤差與偶然誤差;光譜分析儀器的主要部件;pH玻璃電極構造.立體化學基礎 1)對映異構分子的對稱性和手性、外標法和內標對比法;永停滴定法的原理、均化效應和區分效應);一元弱酸(鹼),電磁波譜的分區;有機金屬化合物的形成,溶劑的性質(離解性;氧化還原滴定曲線及其特點、同分異構現象,提高配位滴定的選擇性,非水毛細管電泳、蛋白質和核酸 α-氨基酸的結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主要部件、區域寬度,溶度積與溶解度。 5;高效液相色譜中的速率理論,液接電位;化學鍵合相的種類:質子平衡;影響氧化還原反應速度的因素、中等極性.滴定分析法概論【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計算,流動相優化方法簡介;脂肪烴類、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綜合運用分析和解決有機化學問題的能力.芳香烴 1)結構與化學性質取代反應(鹵代、含氮有機化合物等的典型光譜;氫譜解析方法.萜類和甾族化合物 1)萜類的結構與分類 2)甾族化合物的骨架;紅外光譜解析方法及解析示例,滴定誤差和林邦誤差計算公式.醛和酮 1)醛和酮的結構;各類高效液相色譜分離條件的選擇.有機含氮化合物 1)硝基化合物的結構與性質 2)胺類化合物結構;陽離子裂解類型;標准溶液和基準物質、選擇性系數。 3)親核取代;薄層色譜操作步驟,儀器類型及光學性能、乾燥;色譜-質譜聯用的主要掃描模式及所提供的信息、公平。 12,電磁輻射與物質作用的常用術語.環烷烴 1)同分異構、多元酸(鹼)的滴定曲線特徵,常用酸鹼指示劑及混合指示劑;配位滴定的終點誤差、滴定條件和應用范圍,有機化合物的結構鑒定;定量分析方法、噻吩的結構與性質 ②含兩個雜原子的五元雜環 16、制備與化學性質 ②環氧化物的性質及開環機理 4)硫醇和硫醚 10、鈰量法和高碘酸鉀法的基本原理;其他高效液相色譜法,靈敏度和檢出限、亞硝酸鈉法基本原理及測 定條件。 15.質譜法【基本內容】本章內容包括質譜法的基本原理及特點、醇解和氨解。 18、多糖的結構及性質 17、考試內容 1。 14,毛細管電色譜、碳碳三鍵的反應) 2)共軛二烯烴 結構和性質(親電加成) 3)共軛效應 7;綜合波譜解析,自旋能級分裂和共振吸收;試樣的制備;質譜中的主要離子;稱量形式和結果計算。 19、反相鍵合相色譜法和反相離子對色譜法,色譜分離的前提、吸收峰的位置,一級和二級圖譜:毛細管區帶電泳,烷基苯側鏈的反應(取代、響應機制.烯烴 1)同分異構及構型的表示 2)化學性質催化加氫.雜環化合物 1)六元雜環化合物 ①吡啶的結構與性質 ②喹啉的性質與制備 ③含兩個氮原子的六元雜環 ④含氧原子六元雜環 2)五元雜環化合物 ①吡咯;光學分析法的分類,全掃描、H2SO4、性質及多肽的結構 18,沉澱的形態和沉澱的形成,選擇離子監測、制備與化學性質 ①親核加成反應(與含碳,溶劑強度和選擇性,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中的一些常用術語,對映異構體和構型的表示方法;毛細管電泳-質譜聯用簡介、特徵峰和相關峰、瑞穆-悌曼反應;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與亞硝酸反應、含羰基化合物、制備與化學性質 ①酚羥基的反應 酸性,穩定常數及條件穩定常數的概念及計算:塔板理論;熒光分光光度計.糖類 1)單糖的結構及化學性質 2)雙糖、基本理論、格氏試劑法) 2)取代羧酸鹵代酸;配位滴定曲線.周環反應電環化反應、色譜-質譜三維譜及質譜圖,毛細管凝膠電泳、傅-克反應)及親電反應機理;色譜法的分類、分離度、准確,分離效率和譜帶展寬及主要影響因素、後沉澱

❹ 我是2012考研的學生,急需復旦大學葯學基礎考試綱要。急急急急!!!!

葯學類專業《葯學綜合》考試大綱

2007年9月

為檢驗考生的學識水平和能力,有助於在初試中選拔出合格的人才進入復試,特製訂葯學類專業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葯學綜合》考試大綱,作為學校命題和考生復習的依據。《葯學綜合》考試要求考生具有堅實、系統和寬廣的專業基礎知識和理論,達到重點院校葯學和相關專業本科生應具有的學識和水平。

葯學綜合考試科目包括生物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和分析化學,考試時間為3小時,滿分為300分,各科目分值各佔20%。考試題型:填空題、選擇題、簡答題。

一、生物化學部分考試綱要

參考用書:吳梧桐主編「生物化學」第5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年

考試綱要:

1.蛋白質的化學

蛋白質的組成,氨基酸的理化性質,蛋白質的一級結構與空間構象,蛋白質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蛋白質的理化性質。

2.核酸的化學

核酸的基本結構單位,核酸的一級結構,DNA的雙螺旋結構,RNA的種類與結構,核酸的理化性質。

3.酶學

酶促反應特點及影響因素,酶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酶的作用機理,米氏方程及米氏常數,酶的抑制劑,寡聚酶,同工酶,誘導酶,調節酶,酶活力及比活性

4.糖代謝

糖的分類及化學結構,糖的分解代謝,糖原合成與分解,糖異生,關鍵酶及生理意義,血糖及其調節

5.生物氧化

生物氧化的特點,呼吸鏈,高能磷酸鍵的形成,氧化磷酸化

6.脂類代謝

脂肪的分解代謝與合成代謝,脂蛋白與脂類的體內運輸,脂肪代謝調節,酮體的生成與利用,膽固醇的代謝。

7.蛋白質的分解代謝

氨基酸的一般代謝(脫氨,轉氨,脫羧,氨的代謝,尿素生成,α–酮酸的代謝)。

8.核酸代謝與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DNA的生物合成和修復,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中心法則,基因的表達調控。

9.激素與代謝調節

激素作用機理(細胞膜受體的作用機理,細胞內受體的作用機理),第二信使,酶活性變構與調節,酶活性的化學修飾調節,酶蛋白的誘導和阻遏調節。

二、無機化學(葯學專業)考試綱要

參考用書: 許善錦主編,《無機化學》,第四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年

考試綱要:

1.溶液

溶液濃度、稀溶液的依數性

2.化學反應速率

化學反應速率理論,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3.化學熱力學初步

基本概念

4.化學平衡

平衡常數,影響化學平衡的因素

5.酸鹼平衡

酸鹼理論,弱酸弱鹼電離平衡,緩沖溶液

6.難溶電解質的沉澱溶解平衡

溶度積原理,難溶電解質的沉澱溶解平衡

7.氧化還原

氧化還原平衡,電池的電動勢和電極電勢,影響因素

8.原子結構

原子模型,多電子原子的結構,電子層結構與周期表,元素基本性質的周期性

9.分子結構

離子鍵,共價鍵的形成與特點,原子軌道雜化理論,分子的偶極距,離子極化

10.配位化合物

配位鍵的價鍵理論及晶體場理論,配位平衡常數,配位平衡的移動及影響配合物穩定性的因素

11.非金屬元素

鹵素,氧、硫和硒,氮和磷,碳和硅,相應的重要化合物,離子鑒定

12.金屬元素

鹼金屬,鹼土金屬,鋁,砷分族,重要化合物,離子鑒定,生物效應

13.過渡元素

過渡元素的通性,鉻、錳、鐵、鉑、銅、鋅、汞的性質,重要化合物,離子鑒定,生物毒性

三、有機化學(葯學專業)考試綱要

參考用書: 倪沛洲主編,《有機化學》,第五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年

邢其毅等主編,《基礎有機化學》(上、下冊),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考試綱要:

掌握必要有機化學結構和反應基礎理論(如價鍵理論、酸鹼理論和雜化軌道理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掌握各官能團特徵光譜知識,熟悉不同官能團鑒定、分離方法和技術;熟悉有機化學各官能團理化性質、及常規反應的機理(包括人名反應)和立體化學知識;熟練運用有機化學基本理論知識進行官能團間互換及設計合理合成路線。具體如下:

1.烷烴和環烷烴

掌握:烷烴的構象及表示方法;自由基的結構和相對穩定性;環烷烴的張力;環己烷的構象(船式和椅式;豎鍵和橫鍵);小環烷烴的化學特性及反應

2.立體化學

掌握:對映異構現象;對映異構體和非對映異構體;手性碳、手性分子;旋光性和有機化合物的比旋光;手性碳原子及其構型;外消旋體和內消旋體;立體結構的表達法

3.鹵代烴和有機金屬化合物

掌握:鹵代烴的親核取代反應;SN1和SN2反應機理,反應的立體化學;E1和E2反應機理,消除反應的取向;正碳離子的相對穩定性;影響反應機理的因素;格氏試劑、鋰試劑和二烷基銅鋰的制備及其應用

4.醇和醚

掌握:醇的製法(親核取代、硼氫化氧化、羥汞化還原);醇的酸性;醇的鹼性和親核性;醇的親核取代和消除反應;醇的氧化反應,二元醇的化學性質;醚的性質;1, 2-環氧化合物的開環反應;醚的制備(Williamson合成法)

5.烯烴

掌握:烯烴的結構和幾何異構;烯烴的相對穩定性;烯烴的親電加成反應和機理;烯烴的親電加成取向(馬氏規則);烯烴和溴化氫的反馬氏加成;烯烴的一般氧化反應;烯烴烯丙位的鹵代

6.炔烴和共軛雙烯

掌握:炔烴的結構和加成反應;炔烴的酸性;末端炔烴的反應;共軛二烯的結構和穩定性;共軛二烯的親電加成反應;動力學和熱力學控制,共軛加成;Diels-Alder反應;共振論的一般概念和共振結構的寫法,共振結構貢獻大小

7.苯烴

掌握:芳香族親電取代反應及其機理;定位效應(取代基對反應活性和對反應取向的影響,取代基的定位效應及分類);芳香性

8. 羰基化合物

掌握:醛酮的親核加成反應和加成的立體化學(影響因素);羰基氫的酸性和鹵代反應、鹵仿反應;縮醛(酮)的形成和羰基保護;羥醛縮合(包括Claisen-Schmidt,分子內羥醛縮合反應); Cannizzaro反應;醛酮的還原和氧化;Wittig反應;Darzen反應;Benzoin 縮合;Michael加成和Robinson關環;D-A反應

9.酚和醌

掌握:酚的酸性;酚的制備;苯酚及其衍生物的反應(成醚反應和Claisen重排、成酯反應和Fries重排,親電取代反應,Reimer-Tiemann反應、Kolbe-R.Schmitt反應);對苯醌的反應醫學 全在.線提供www.med126.com

10.羧酸和取代羧酸

掌握:羧酸的結構和酸性;羧基中羥基的取代反應;羧酸位的反應;脫羧和二元羧酸熱解反應;羧酸的制備(包括:Perkin反應、Knoevenagel反應);取代羧酸化學性質和反應(包括Reformasky reaction)

11.羧酸衍生物

掌握:羧酸衍生物的相互轉化和制備;羧酸衍生物的結構和活性次序及其和各種親核試劑的作用;羧酸衍生物的還原;酯的縮合反應(Claisen縮合反應、混合酯縮合、Dieckemann曼縮合反應);醯胺化學性乙醯乙酸乙酯化學性質和應用;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上應用質(Hofmann degradation reaction)

12.有機含氮化合物

掌握:芳香硝基化合物性質和反應;胺的結構;胺的鹼性和親核性;芳香胺的親電取代反應;芳香親核取代反應;季胺鹽和相轉移催化;胺的制備(包括Gabriel 合成法,Mannich 反應);季胺鹼和Hofmann消除;叔胺的氧化; 重氮化合物化學性質和應用

13.雜環化合物

掌握:芳香族雜環化合物類型;含氮雜環鹼性;五元雜環的性質(呋喃、吡咯、噻吩的性質及主要親電取代反應);吡啶的化學性質(親電和親核性);Skraup喹啉合成法;含兩個氮原子六元雜環化學性質

14.周環反應

掌握:周環反應類型;電環化反應及立體選擇性;環加成反應

15.糖類

掌握:單糖的還原性和變旋性;單搪的立體構型和構象;糖類的差向異構化;從開環單糖畫出半縮醛環的構型

16.萜類和甾族化合物

掌握:萜化合物結構;甾族化合物基本骨架和分類及構型
四、物理化學(葯學專業)考試綱要

參考用書: 侯新朴主編,《物理化學》(第五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年

考試綱要:

1.熱力學第一定律

熱力學基本概念,熱力學第一定律,可逆過程與體積功,焓和熱容,熱力學第一定律應用,熱化學基本概念,化學反應熱效應計算

2. 熱力學第二定律

自發過程的特徵,熱力學第二定律,卡諾循環,卡諾定理,熵和熵變的計算,熵的物理意義,熱力學第三定律及規定熵,吉布斯能和亥姆霍茲能,DG的計算,熱力學函數間的關系,非平衡態熱力學概念, 偏摩爾量與化學勢,化學勢的標准態及其表示式

3. 化學平衡

化學反應的平衡條件,化學反應平衡常數和等溫方程,平衡常數的表示法,平衡常數的測定和平衡轉化率的計算, 標准狀態下反應的吉布斯能變化和化合物的標准生成吉布斯能,溫度對平衡常數的影響,壓力等因素對平衡常數的影響,反應的耦合

4. 相平衡

相律,單組分體系,完全互溶的雙液體系,部分互溶和完全不互溶的雙液體系,二組分固-液平衡體系,簡單三組分體系

5.電化學

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質,電解質溶液的電導,電導測定的應用,強電解質溶液理論, 原電池,電動勢產生的機理和測定,可逆電池熱力學,電極電勢,電極的種類,電池的類型,電池電動勢測定的應用,電極的極化和過電勢

6. 動力學

反應速率的表示方法及其測定,基元反應與反應分子數,反應速率方程與反應級數, 簡單級數的反應,反應級數的確定,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典型的復雜反應,光化反應,反應機理的確定,溶液中的反應,催化反應, 碰撞理論,過渡態理論

7.表面化學

表面吉布斯能和表面張力,曲面的附加壓力和蒸氣壓,鋪展與潤濕,溶液的表面吸附,不溶性表面膜,表面活性劑,氣體在固體表面上的吸附,固體在溶液中的吸附,

8. 膠體化學

分散系分類及其基本特性,溶膠的制備與凈化,溶膠的動力性質,溶膠的光學性質,溶膠的電學性質,膠體的穩定性,乳狀液、泡沫和氣溶膠,高分子化合物的結構、平均摩爾質量及其測定方法,高分子溶液的流變性,高分子電解質溶液,凝膠

五、分析化學(葯學專業)考試綱要

參考用書: 李發美主編,《分析化學》(第五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年

考試綱要:

1.緒論

熟悉: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類,分析過程和步驟

2.誤差和分析數據處理

掌握:准確度與精密度;誤差與偏差;誤差的分類(系統誤差和偶然誤差);提高分析准確度的方法。熟悉:誤差的傳遞;t分布;平均值的精密度和置信取間;顯著性檢驗(t檢驗和F檢驗);可疑值的取捨(Q檢驗法、G檢驗法)。有效數字的概念;運演算法則;修約規則。

3.滴定分析概論

掌握:滴定過程及其基本概念(標准溶液和基準物質,化學計量點,滴定終點,指示劑,終點誤差);各種類型滴定的滴定曲線和指示劑的選擇;滴定分析法的有關計算;終點誤差計算。分布系數和副反應系數。熟悉:質量平衡;電荷平衡;質子平衡

4.酸鹼滴定法

掌握:酸鹼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水溶液中的酸鹼平衡;溶液中酸鹼組分的分布;酸鹼溶液的pH計算;酸鹼指示劑。

5.非水溶液中的酸鹼滴定法

掌握:非水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非水溶液中鹼(酸)的滴定。熟悉:非水滴定法的特點以及在分析化學中的重要性。了解:非水滴定法在葯物分析領域中的應用。

6.配位滴定法

掌握: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配位平衡;金屬指示劑;滴定條件的選擇

7.氧化還原滴定法

掌握:氧化還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氧化還原反應的特點;電極電位與離子濃度的關系(Nernst方程式);條件電位及其影響因素;氧化還原反應的進行程度和反應速度。氧化還原指示劑;各類氧化還原滴定法的特點、測定條件。

8.沉澱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掌握:沉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鉻酸鉀指示劑法、吸附指示劑法和鐵銨釩指示劑法的原理、滴定條件及適用范圍。沉澱的完全與影響因素;沉澱的純凈度與影響因素;晶形沉澱和非晶形沉澱的沉澱條件。熟悉:沉澱的形成及其形態;均勻沉澱及有機沉澱劑的應用;重量分析法的基本操作及計算。了解:揮發法和萃取法

9.電位法及永停滴定法

掌握:電位法(直接電位法和電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玻璃電極的結構、原理及性能;pH值的測定方法;離子選擇性電極的種類、性能及測定方法。電位滴定法的基本裝置、指示電極的選擇,確定終點的方法。永停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可逆與不可逆電對;滴定方法的原理與類型;儀器裝置。了解:電化學分析法的粗略分類;電解法、電導法、伏安法的簡單原理。

10.光譜分析法概論

了解:電磁輻射及其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光學分析法的分類;光譜分析儀器。

11.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

掌握:Lambrt-Beer定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定性分析方法(定性鑒別和純度檢查);定量方法(單一物質的定量方法;多組分樣品的定量方法)。

12.熒光分光光度法

掌握:分子熒光的發生過程;分子結構與熒光的關系;影響熒光強度的因素。定量分析方法。熟悉:熒光法分光光度計。了解:熒光分析新技術

13.紅外分光光度法

掌握:紅外吸收光譜的產生、特性、表示方法;基頻峰和泛頻峰;特徵峰和相關峰;吸收峰的位置。熟悉:典型圖譜;紅外分光光度計及制樣;光譜解析程序。

1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掌握:原子的量子能級和能級圖;共振線與吸收線;原子在各能級的分布;原子吸收線的形狀;吸收強度與原子濃度的關系。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實驗技術。

15.核磁共振光譜法

掌握:原子核的自旋;原子核共振;弛豫歷程;化學位移及其產生、表示方法和影響因素;質子化學位移的計算;自旋偶合和自旋系統。熟悉:核磁共振氫譜的解析方法。了解:核磁共振碳譜。

16.質譜法

掌握:質譜儀及其工作原理;離子源、質量分析器、離子檢測器和質譜、質譜儀的主要性能指標;離子類型;分子式的測定。熟悉:幾類有機化合物的質譜;質譜解析方法;解析順序。

17.色譜分析法概論

掌握:色譜過程;色譜法的基本原理。熟悉:色譜法分類

18.平面色譜法

掌握:薄層色譜法的基本原理;吸附劑和展開劑的選擇;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熟悉:高效薄層色譜法、薄層掃描法、紙色譜法的原理和實驗條件。

19.氣相色譜法

掌握:色譜理論;基本概念(色譜峰、基線、保留值、色譜峰區域寬度);色譜過程(差速遷移);塔板理論(基本假設、二項式分布、正態分布)及動力學理論(Van Deemter 方程);色譜柱;檢測器;分離條件與操作條件選擇;定性定量分析。

20.高效液相色譜法

熟悉:各類高效液相色譜分類與原理;高效液相色譜法與氣相色譜法比較。定性定量方法。

21.高效毛細管電泳法

熟悉:高效毛細管電泳法的基本原理;電泳和電泳淌度、電滲和電滲淌度、表觀淌度、理論塔板數。

❺ 化學實驗研究水質

你可以參考下這個:

實驗序號 xx 實驗名稱 水質分析
實驗時間 xxxx年xx月xx 實驗室
一.實驗預習
1.實驗目的
1.1 學習和掌握測定水中溶解氧、濁度、氟化物、鐵、氨氮和pH、六價鉻、硫化物、鈣、亞硝酸鹽氮、有效氯(總氯)COD和總磷的方法。
1.2 了解這些因素在水環境中的地位及對水生生物的影響。
2.實驗原理、實驗流程或裝置示意圖
2.1 實驗原理:
水是水生生物生活的場所,水體潔凈程度如何,各種化學成分含量多少,是我們選用不同用途水源時的主要依據,進行水質分析已成為環境分析化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態工作不可缺少的手段。
2.1.1 溶解氧的測定:
水中溶解氧的測定一般用碘量法,在水樣中加入硫酸錳及鹼性碘化鈉溶液,生成氫氧化錳沉澱,此時氫氧化錳性質極不穩定,迅速與水中溶解氧化合生成錳酸錳
4MnSO4 + 8NaOH 4Mn(OH)2 (肉色沉澱) + 4Na2SO4
2Mn(OH)2 + O2 2MnO(OH)2 (棕黃色或棕色沉澱)
2H2MnO3 + 2Mn(OH)2 2MnMnO3 + 4H2O
加入濃硫酸使已化合的溶解氧(以MnMnO3的形式存在)與溶液中所加入的碘化鉀發生反應而析出碘,溶解氧越多,析出的碘就越多,溶液的顏色也就越深。
4KI + 2H2SO4 4HI + 2K2SO4
2MnMnO3 + 4H2SO4 + 4HI 4MnSO4 + 2I2 + 6H2O
用移液管取一定量反應完畢的水樣,以澱粉作指示劑,用硫代硫酸鈉溶液滴定碘含量(碘量與溶解氧量成比例關系),計算出水樣溶解氧的含量。
2.1.2 氨氮的測定:
氨與碘化汞鉀在鹼性溶液中生成黃色絡合物,其色度與氨氮含量成正比,在0~2.0mg/L的氨氮范圍內近於直線。反應式如下:
2K2(HgI4) + 3KOH + NH3 NH2HgOI (黃棕色沉澱) + 7KI + 2H2O
2.1.3 亞硝酸鹽測定:
測定亞硝酸鹽氮,通常使用重氮比色法,此法是基於亞硝酸鹽和對氨基苯磺酸起重氮化作用,再與α-萘胺起偶合反應,生成紫紅色染料,與標准液進行比色。
2.1.4 pH測定:
利用玻璃電極作指示電極,甘汞電極作參比電極,組成一個電池。在此電池中,被測溶液的氫離子隨其濃度不同將產生相應的電位差。此電位與溶液的pH值的關系,符合能斯特方程式:
E = E0 + 0.0591 log[H+] (25℃)
E = E0 – 0.0591 pH 式中,E0為常數。
2.1.5 濁度(NTU):
基於不同濁度的被測溶液對電磁輻射有選擇性吸收而建立的比濁法。
2.1.6 鐵:
Fe 2+ +二氮雜菲 橙紅色絡合物
基於在pH3~9的條件下,低價態 鐵離子與二氮雜菲生成穩定的橙紅色絡合物,對可見光有選擇性吸收而建立的比色分析方法。
2.1.7 氟化物:
氟離子+氟試劑(硝酸鑭) 藍色三元絡合物(F-)
氟離子在pH4.1 的乙酸鹽緩沖介質中與氟試劑及硝酸鑭反應生成藍色三元絡合物顏色的強度與氟離子濃度成正比在620nm 波長處定量測定氟化物(F-)。
2.1.8 鈣:
鈣離子+EDTA 溶液 紅色絡合物
在pH 12~13 條件下用EDTA 溶液絡合滴定鈣離子以鈣羧酸為指示劑與鈣形成紅色絡合物。
2.1.9 硫化物:
在酸性條件下,硫化物與過量的碘作用,剩餘的碘用硫代硫酸鈉滴定。由硫代硫酸鈉溶液所消耗的量,間接求出硫化物的含量。
2.1.10 COD的測定:
化學需氧量(COD),化學需氧量越大,說明水體受有機物的污染越嚴重。在強酸性溶液中,一定量的重鉻酸鉀氧化水樣中還原性物質,用分光光度法檢測消化顯色後的溶液的吸光值,求出水樣的CODCr值。
2.1.11 總磷:
在高溫加熱條件下使試樣消解,將水樣中所含磷全部氧化為正磷酸鹽。在酸性介質中,正磷酸鹽與試劑反應生成藍色的絡合物,通過測定其吸光度,即可得出水樣的總磷含量。

3. 實驗設備及材料
3.1 器材:SG6溶氧測定儀、 GDYS-101M多參數水質分析儀、燒杯
3.2 葯品:蒸餾水、各種相關試劑
3.3 樣品:地下水
4.實驗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
4.1 實驗步驟:
4.1.1用燒杯採集地下水的水樣;
4.1.2用SG6溶氧測定儀測定水樣溶解氧量;
4.1.3按照下表加入相關試劑並進行實驗處理
樣品量(mL) 試劑(一) 試劑(二) 試劑(三) 顯色時間(min)
氟化物 6 試劑一:二 = 7:3(混勻)4.0 30
鐵 10 0.5 一支 一支 15
氨氮 10 0.2 一支 10
COD 2 1 3mL(150℃消解15min)
亞硝酸鹽 10 0.2 一支 20
硫化物 10 0.4 0.2 10
鈣 10 0.2 0.2 5
總磷 5 0.8mL(120℃消解30min) 0.2mL 0.4mL(30s) 15(避光)
4.1.4待相關反應完成後,用GDYS-101M多參數水質分析儀檢測分析水樣,並記錄下數據。

4.2 注意事項:
4.2.1移液器使用規范,注意量程;
4.2.2試劑具有一定腐蝕性,使用時嚴禁打鬧,試劑粘到手臉應立即清洗;
4.2.3 COD試劑(二)加入會放出大量的熱,操作時應小心,每次按鍵操作應間隔10秒;
4.2.4恆溫消解器使用時,一定要加蓋消解管塑料保護罩,避免液體噴濺發生意外。

二.實驗內容
1.實驗現象與結果
表1 溶解氧量記錄表
水樣 溶解氧量(mg/L)
蒸餾水 5.96 5.93 5.92 5.91 5.91 5.90
地下水 5.97 5.98 5.97 5.96 5.95 5.91
氟化物:3.22mg/L 氨氮:0.11mg/L Fe2+:0.04mg/L
硫化物:0.01mg/L 亞硝酸鹽:0.03mg/L Ca2+:0.69mg/L
濁度(NTU):3.4度 總磷:0mg/L COD:0mg/L
溶氧mg/l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第五組 總體平均數
地下水 6.25 5.97 6.67 5.55 6.78
6.21 5.98 6.78 5.55 6.74
6.21 5.97 6.79 5.53 6.71
6.13 5.96 6.79 5.51 6.71
6.13 5.95 6.79 5.52 6.72
6.12 5.91 6.78 5.52 6.71
平均數 6.175 5.956667 6.766667 5.53 6.728333 6.231333
蒸餾水 6.19 5.96 6.02 4.97 6.34
6.16 5.93 5.98 4.98 6.32
6.12 5.92 5.97 4.97 6.32
6.12 5.91 5.96 4.94 6.3
6.11 5.91 5.95 4.94 6.3
6.15 5.9 5.95 4.92 6.3
平均數 6.141667 5.921667 5.971667 4.953333 6.313333 5.860333

2.對實驗現象、實驗結果的分析及其結論:
依據我國地下水水質現狀、人體健康基準值及地下水質量保護目標,並參照了生活飲用水、工業、農業用水水質最高要求,將地下水質量劃分為五類:
Ⅰ類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學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適用於各種用途;
Ⅱ類 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學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適用於各種用途;
Ⅲ類 以人體健康基準值為依據,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及工、農業水;
Ⅳ類 以農業和工業用水要求為依據,除適用於農業和部分工業用水外,適當處理後可作生活飲用水;
Ⅴ類 不宜飲用,其他用水可根據使用目的選用。
表1 地下水質量分類指標

Ⅰ類
Ⅱ類
Ⅲ類
Ⅳ類
Ⅴ類
濁度(度) ≤3 ≤3 ≤3 ≤10 >10
鐵(Fe)(mg/L) ≤0.1 ≤0.2 ≤0.3 ≤1.5 >1.5
氨氮(NH4)(mg/L) ≤0.02 ≤0.02 ≤0.2 ≤0.5 >0.5
氟化物(mg/L) ≤1.0 ≤1.0 ≤1.0 ≤2.0 >2.0
亞硝酸鹽(mg/L) ≤0.001 ≤0.01 ≤0.02 ≤0.1 >0.1
Ca(mg/L) ≤0.15 ≤0.30 ≤0.45 ≤0.55 >0.55
硫化物(mg/L) ≤0.005 ≤0.015 ≤0.025 ≤0.035 >0.035
COD(mg/L) ≤3 >3,≤5 >5
溶氧量(mg/L) >6.5 4.6~6.5 2.0~4.5 <2.0
根據上述關於地下水質量分類指標,並結合實驗所測得的數據對實驗水樣進行分析比較:
所測地下水水樣的溶氧量平均值(5.96mg/L)與作為對照的蒸餾水溶氧量平均值(5.92mg/L)大致相符,這一平均值在地下水質量分類指標中處於地下水Ⅱ類水質范圍;地下水總磷及COD測得數據為0,表示該地下水水樣並未受到磷污染,化學耗氧反應並不強烈,表明在總磷和COD兩個指標上,該地下水水樣均達到飲用水標准;水樣濁度為3.4度,而飲用水濁度標准上限為3.0,相差並不大,說明該地下水水樣在濁度上基本達到地下水Ⅲ類水質范圍。
與地下水質量分類標准相比較,水樣中氟化物含量(3.22mg/L)超標,屬於地下水Ⅴ類水質標准,不宜飲用;氨氮含量(0.11mg/L)達到地下水Ⅲ類水質標准;Fe2+含量(0.04mg/L)達到地下水Ⅰ類水質標准;硫化物含量(0.01mg/L)達到地下水Ⅱ類水質標准;亞硝酸鹽含量(0.03mg/L)達到地下水Ⅳ類標准;Ca2+含量(0.69mg/L)超標,屬於地下水Ⅴ類水質標准,不宜飲用。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結論:該地下水水樣在所檢測項目中多數均已達到地下水質量Ⅰ類、Ⅱ類、Ⅲ類,屬於可飲用范圍,但由於水樣中檢測到氟化物含量(3.22mg/L)及Ca2+含量(0.69mg/L)超標,因此,該地下水水樣仍未達到飲用水標准,故而不宜作為飲用水使用,可依據使用目的選用為其他用水。

❻ 實驗室反應釜的結構原理

1、釜體與釜蓋的密封採用三角線型密封,使用壽命長。 2、緊固主密封採用兩開式卡環,自由靠合釜體和釜蓋的肩部,對八個主緊螺栓力矩均衡的上緊,即可使釜達到壓緊密封。卸開時松動八個主螺栓,打開卡環,即可提升釜蓋,省力方便,是現代國內最理想的結構。
釜蓋與導柱是由升降臂連結,搖動升降手輪,經升降絲杠運動,使釜蓋在導柱上、下、左、右運動,升降臂的活動靠滾珠的減摩作用自由運動無阻。
釜蓋的轉動與釜體的傾斜倒料及復位。首先將釜蓋通過升降手輪及升降絲杠提起一定的高度,再松動吊臂上的緊固手扭,用手按下定位活動鍵釜蓋就可以左右轉動。再松動轉動座上的緊固手扭,按住轉動按鉤轉動傾倒手輪,使釜體保證一定的倒料角度,再松開轉動按鉤即可倒料。釜體需要復位時,搖動傾倒手輪,按住轉動按鉤,即可快速復位,為了不使釜體左右擺動,必須對傾倒手輪用手來控制速度達到復位為止。
3、回轉攪拌是採用筒形磁力偶合結構,力矩的大小由磁性材料來決定,一般採用是強磁稀土,具有較大的偶合力,以電動機為動力,通過偶合器使攪拌器產生足夠的攪拌力,漿是隨操作者可更換的,有漿、錨、框、攪龍蝸輪等部件對各種物質粘度的適用來選擇。 4、閥件設有氣相閥、液相閥(又叫插底管閥)、安全爆破閥、進料閥、出料閥,按用戶要求進行增減。閥的結構採用是往復結構,其特點比旋轉式閥密封壽命增長1.5倍。爆破閥設有雙安全裝置和單安全裝置兩種,其爆破膜片由製造廠調好後出廠,不許任意調整或松動,壓力表均在正上方指示。 原文出自:反應釜、不銹鋼反應釜、磁力反應釜、實驗室反應釜、磁力攪拌器的專業生產廠家-威海朝陽化工機械有限公司。

閱讀全文

與偶合反應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動裝置帶來的答案閱讀答案 瀏覽:42
填料盒軸承斷了怎麼修 瀏覽:138
實驗室分餾裝置儀器名稱 瀏覽:238
南通五金機電市場商鋪出售 瀏覽:562
建築臨電增加配電裝置設計 瀏覽:607
制葯廠無菌原料葯都用到哪些設備 瀏覽:750
軸承前綴p是什麼意思 瀏覽:27
節省煤氣閥門 瀏覽:622
托舉傳動裝置交替 瀏覽:909
奧星制葯技術設備南京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46
天然氣閥門開關會壞嗎 瀏覽:406
工藝管線中哪些屬於設備 瀏覽:48
送排風管應加什麼閥門 瀏覽:350
軸承的鋼珠為什麼不會滑出來 瀏覽:124
自動門控制裝置介紹 瀏覽:948
品牌裝置設計 瀏覽:535
江門新會寶豪塑膠五金製品廠 瀏覽:643
為什麼不讓用帶閥門的口罩 瀏覽:78
肥皂的製作實驗裝置圖 瀏覽:624
木炭還原氧化銅探究實驗裝置圖 瀏覽: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