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閥門電(氣)動裝置和閥門傳動裝置子目,電動閥門,氣動閥門套這些么
不知道您的意思,希望您說的再清楚一點
Ⅱ 閥門的傳動方式該如何確定
3.3.1 驅動方式代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按表 3的規定。
表3 閥門驅動方式代號
驅動方式 代號 驅動方式 代號
電 磁 動 0 錐 齒 輪 5
電磁—液動 1 氣 動 6
電—液動 2 液 動 7
蝸 輪 3 氣 — 液動 8
正 齒 輪 4 電 動 9
註:代號1、代號2及代號8是用在閥門啟閉時,需有兩種動力源同時對閥門進行操作。
3.3.2 安全閥、減壓閥、疏水閥、手輪直接連接閥桿操作結構形式的閥門,本代號省略,不表示。
3.3.3 對於氣動或液動機構操作的閥門:常開式用6K、7K表示;常閉式用 6B、7B表示;
3.3.4 防爆電動裝置的閥門用9B表示;
Ⅲ 閥門傳動方式正齒輪和手柄有什麼區別
齒輪傳動閥門利用兩齒輪的輪齒相互嚙合傳遞動力和運動的機械傳動,用主、從專動輪輪齒直接、傳遞屬運動和動力的閥門裝置。按齒輪軸線的相對位置分平行軸圓柱齒輪傳動、相交軸圓錐齒輪傳動和交錯軸螺旋齒輪傳動。具有傳動平穩,傳動比精確,工作可靠、效率高、壽命長,使用的功率、速度和尺寸范圍大等特點。
齒輪傳動的缺點:
①運轉中振動、沖擊和雜訊,並產生動載荷。
②無過載保護作用。
③要求齒輪的切齒精度。
齒輪傳動的優點:
①瞬時傳動比恆定,工作平穩性較高。
②採用非圓齒輪,瞬時傳動比可按所需變化規律設計。
③傳動比變化范圍大,特別是採用行星傳動時,傳動比可到 100~200(單級),適用於減速或增速傳動。
④速度范圍大,齒輪的圓周速度可從 V<0.1m/s 達到 200m/s,或更高;轉速可從 n<1r/min 到 20000r/min 以上。
⑤傳遞功率范圍大,承載能力高。
⑥傳動效率高,特別是精度較高的圓柱齒輪副,其效率可達 η=0.99 以上。
⑦其結構緊湊,如使用行星傳動、少齒差傳動,或諧波齒輪傳動,可使部件更為縮小,成為同軸線傳動。
⑧維護簡便。
Ⅳ 閥門的控制傳動方式有哪些
閥門的控制可採用多種傳動方式, 如手動、電動、液動、氣動、渦輪版、電磁動、電磁液動權、電液動、氣液動、正齒輪、傘齒輪驅動等;可以在壓力、溫度或其它形式感測信號的作用下, 按預定的要求動作,或者不依賴感測信號而進行簡單的開啟或關閉,閥門依靠驅動或自動機構使啟閉件作升降、滑移、旋擺或回轉運動, 從而改變其流道面積的大小以實現其控制功能。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Ⅳ 閥門電動裝置的工作原理
閥門電動裝置是實現閥門程式控制、自控和遙控不可缺少的驅動設備,其運動過程可由行程、轉矩或軸向推力的大小來控制。
由於閥門電動裝置的工作特性和利用率取決於閥門的種類、裝置工作規范及閥門在管線或設備上的位置。
電動裝置一般由下列部分組成:
專用電動機,特點是過載能力強﹑起動轉矩大﹑轉動慣量小,短時﹑斷續工作。減速機構,用以減低電動機的輸出轉速。
行程式控制制機構,用以調節和准確控制閥門的啟閉位置。
轉矩限制機構,用以調節轉矩(或推力)並使之不超過預定值。
手動﹑電動切換機構,進行手動或電動操作的聯鎖機構。
開度指示器,用以顯示閥門在啟閉過程中所處的位置。
5.1電動機:戶外型採用YDF型,隔爆型採用YBDF型閥門專用三相非同步電動機。
5.2減速機構:由一對直齒輪和蝸輪副兩級傳動組成。電動機的動力經減速機構傳遞給輸出軸。
5.3力矩控制機構:當輸出軸上受到一定轉矩後,蝸桿除旋轉外還產生軸向位移,帶動曲拐,曲拐直接(或通過撞塊)帶動支架產生角位移。當輸出軸上的轉矩增大到整定轉矩時,則支架產生的位移量使微動開關動作,從而切斷電機電源,電動機停轉。以此實現對電動裝置輸出轉矩的控制,達到保護電動閥門的目的。
5.4行程式控制制機構:
採用十進制計數器原理,又稱為計數器,控制精度高,結構見圖7。其工作原理為:由減速箱內的一對大小傘齒輪帶動中傳小齒輪,再帶動行程式控制制機構工作。如果行程式控制制器按閥門開、關的位置已調整好,當控制器隨輸出軸轉動到預先調整好的位置(圈數)時,則凸輪將轉動90°,迫使微動開關動作,切斷電動機電源,電動機停轉,從而實現對電動裝置行程(轉圈數)的控制。
注1:為了控制較多轉圈數的閥門,可調整凸輪轉180°或270°再壓迫微動開關動作。
5.5開度指示機構:結構見圖8。輸入齒輪由計數器個位齒輪帶動,經減速後,指示盤隨閥門的開關過程同時轉動,以指示閥門的開關量,電位器軸和指示盤同步轉動,供遠傳開度指示用。移動轉圈數調整齒輪可以改變轉圈數。開度指示機構內設一微動開關和凸輪,當電動裝置運轉時,旋轉凸輪周期性地使微動開關動作,其頻率為輸出軸轉動一圈動作一次或二次,可供閃光信號等使用。
5.6手—電動切換機構:為半自動切換,手動時需扳動手柄切換,手動狀態轉變為電動時則自動運行。其結構見圖9。它由手柄、切換件、直立桿、離合器、壓簧等組成。需手輪操作時,將手柄向手動方向推動,切換件使離合器抬高,並壓迫壓簧。當手柄推到一定位置時,離合器即脫離蝸輪而與手輪嚙合,同時直立桿在扭簧作用下直立於蝸輪端面,支撐住離合器不致下落,切換完成即可放開手柄,使用手輪進行操作。而需電動操作時,電動機將帶動蝸輪轉動,支承於蝸輪端面的直立桿即倒下,在壓簧作用下離合器迅速向蝸輪方向移動,並與蝸輪嚙合,同時與手輪脫開,自動實現手動到電動狀態的轉換。
注意:1.電動運行時切勿扳動切換手柄!
2.切換時按箭頭方向推(或拉)動手柄,若推不到位時應邊轉動手輪邊推動手柄!
Ⅵ 為什麼首尖艙有壓載 液動蝶閥 怎麼還加了小軸傳動呢
艏尖艙後壁是防撞艙壁,那個閥要用雙面座板安裝在艙壁上,甲板手動操作時為了在破艙情況下,在甲板可以控制閥門,如果那個閥是遙控閥,一般會有套手動開閥的液壓裝置,很少會用
Ⅶ 閥門手動裝置一般有哪幾種型式
閥門手動裝置一般型式有:
一、按結構特徵,根據關閉件相對於閥座移動的方向可分:
1. 截門形:關閉件沿著閥座中心移動.
2. 閘門形:關閉件沿著垂直閥座中心移動.
3. 旋塞和球形:關閉件是柱塞或球,圍繞本身的中心線旋轉.
4. 旋啟形;關閉件圍繞閥座外的軸旋轉.
5. 碟形:關閉件的圓盤,圍繞閥座內的軸旋轉.
6. 滑閥形:關閉件在垂直於通道的方向滑動.
二、按用途,根據閥門的不同用途可分:
1. 開斷用:用來接通或切斷管路介質,如截止閥、閘閥、球閥、蝶閥等.
2. 止回用:用來防止介質倒流,如止回閥.
3. 調節用:用來調節介質的壓力和流量,如調節閥、減壓閥.
4. 分配用:用來改變介質流向、分配介質,如三通旋塞、分配閥、滑閥等.
5. 安全閥:在介質壓力超過規定值時,用來排放多餘的介質,保證管路系統及設備安全,如安全閥、事故閥.
6. 他特殊用途:如疏水閥、放空閥、排污閥等.
三、按驅動方式,根據不同的驅動方式可分:
1. 手動:藉助手輪、手柄、杠桿或鏈輪等,有人力驅動,傳動較大力矩時,裝有蝸輪、齒輪等減速裝置.
2. 電動:藉助電機或其他電氣裝置來驅動.
3. 液動:藉助(水、油)來驅動.
4. 氣動;藉助壓縮空氣來驅動.
四、按壓力,根據閥門的公稱壓力可分:
1. 真空閥:絕對壓力
Ⅷ 閥門電動裝置選型方法
展開全部
上海嘉德閥門提示您:
閥門
電動裝置
是實現閥門程式控制、自控和遙控不可缺少的設備,其運動過程可由行程、轉矩或軸向推力的大小來控制。由於
閥門電動裝置
的工作特性和利用率取決於閥門的種類、裝置工作規范及閥門在管線或設備上的位置,因此,
正確選擇
閥門電動裝置,對防止出現超負荷現象(工作轉矩高於控制轉矩)至關重要。通常,正確選擇閥門電動裝置的依據如下:
操作力矩:操作力矩是選擇閥門電動裝置的最主要參數,電動裝置輸出力矩應為閥門操作最大力矩的1.2~1.5倍。
操作推力:閥門電動裝置的主機結構有兩種:一種是不配置
推力盤
,直接輸出力矩;另一種是配置推力盤,輸出力矩通過推力盤中的
閥桿
螺母轉換為輸出推力。
輸出軸
轉動圈數:閥門電動裝置輸出軸轉動圈數的多少與閥門的
公稱通徑
、閥桿
螺距
、螺紋頭數有關,要按M=H/ZS計算(M為電動裝置應滿足的總轉動圈數,H為閥門開啟高度,S為閥桿傳動螺紋螺距,Z為閥桿螺紋頭數)。
閥桿直徑:對多回轉類明桿閥門,如果電動裝置允許通過的最大閥桿直徑不能通過所配閥門的閥桿,便不能組裝成
電動閥門
。因此,電動裝置空心輸出軸的內徑必須大於明桿閥門的閥桿外徑。對部分回轉閥門以及多回轉閥門中的暗桿閥門,雖不用考慮閥桿直徑的通過問題,但在選配時亦應充分考慮閥桿直徑與
鍵槽
的尺寸,使組裝後能正常工作。
請採納。
Ⅸ 正確選用閥門電動裝置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是什麼
正確選擇調節閥門電動裝置應注意的問題
電動調節閥門電動裝置是實現調節閥門程式控制、自控和遙控不可缺少的設備,其運動過程可由行程、轉矩或軸向推力的大小來控制。由於調節閥門電動裝置的工作特性和利 用率取決於調節閥門的種類、裝置工作規范及調節閥門在管線或設備上的位置,因此,正確選擇調節閥門電動裝置,對防止出現超負荷現象(工作轉矩高於控制轉 矩)至關重要。
通常,正確選擇調節閥門電動裝置的依據如下:
操作力矩:操作力矩是選擇調節閥門電動裝置的最主要參數,電動裝置輸出力矩應為調節閥門操作最大力矩的1.2~1.5倍。
操作推力:調節閥門電動裝置的主機結構有兩種:一種是不配置推力盤,直接輸出力矩;另一種是配置推力盤,輸出力矩通過推力盤中的閥桿螺母轉換為輸出推力。
輸出軸轉動圈數:調節閥門電動裝置輸出軸轉動圈數的多少與調節閥門的公稱通徑、閥桿螺距、螺紋頭數有關,要按M=H/ZS計算(M為電動裝置應滿足的總轉動圈數,H為調節閥門開啟高度,S為閥桿傳動螺紋螺距,Z為閥桿螺紋頭數)。
閥桿直徑:對多回轉類明桿調節閥門,如果電動裝置允許通過的最大閥桿直徑不能通過所配調節閥門的閥桿,便不能組裝成電動調節閥門。因此,電動裝置空心輸出 軸的內徑必須大於明桿調節閥門的閥桿外徑。對部分回轉調節閥門以及多回轉調節閥門中的暗桿調節閥門,雖不用考慮閥桿直徑的通過問題,但在選配時亦應充分考 慮閥桿直徑與鍵槽的尺寸,使組裝後能正常工作。
輸出轉速:調節閥門的啟閉速度若過快,易產生水擊現象。因此,應根據不同使用條件,選擇恰當的啟閉速度。
調節閥門電動裝置有其特殊要求,即必須能夠限定轉矩或軸向力。通常調節閥門電動裝置採用限制轉矩的連軸器。當電動裝置規格確定之後,其控制轉矩也就確定 了。一般在預先確定的時間內運行,電機不會超負荷。但如出現下列情況便可能導致超負荷:一是電源電壓低,得不到所需的轉矩,使電機停止轉動;二是錯誤地調 定轉矩限制機構,使其大於停止的轉矩,造成連續產生過大轉矩,使電機停止轉動;三是斷續使用,產生的熱量積蓄,超過了電機的允許溫升值;四是因某種原因轉 矩限制機構電路發生故障,使轉矩過大;五是使用環境溫度過高,相對使電機熱容量下降。
過去對電機進行保護的辦法是使用熔斷器、過流繼電器、熱繼電器、恆溫器等,但這些辦法各有利弊。對電動裝置這種變負荷設備,絕對可靠的保護辦法是沒有的。 因此,必須採取各種組合方式,歸納起來有兩種:一是對電機輸入電流的增減進行判斷;二是對電機本身發熱情況進行判斷。這兩種方式,無論那種都要考慮電機熱 容量給定的時間餘量。
通常,過負荷的基本保護方法是:對電機連續運轉或點動操作的過負荷保護,採用恆溫器;對電機堵轉的保護,採用熱繼電器;對短路事故,採用熔斷器或過流繼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