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語言學綱要 "為什麼說語言是一個層級裝置
語言是一種分層裝置。語言結構要素的各個單位,在語言結構中,並非處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分為不同的層和級。
語言中的各種單位相互間緊密聯系,彼此依存,組成一個系統。語言的底層是音位,上層是音義結合的符號與符號的序列。上層又分為三級,第一級是語素,第二級是詞,第三級是句子。
語言學是一門既古老而又年輕的學科。推動語言學前進的傳統的動力是語言的教學和運用。最近幾十年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利用語言學的成果,同時也向語言研究提供新的材料、觀點和方法。
語言學在這股新的力量的推動下,進入了迅速發展的軌道。從五十年代末期開始,語言學理論出現了劇烈的震盪,各種學說競相爭鳴。在這種背景之下,我國語言學界也活躍起來,漢語研究,特別是現代漢語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扎實的進展。
語言學的這些新進展。當然應該在本書中有所反映。我們參考了國內外新出版的一些專著、教材,對各種新的學說、理論採取客觀、謹慎的態度,不尚新異,不拘一家,選擇切實可靠的論點編入教材。
貫串全書的語言結構的總框架是瑞士語言學家德·索緒爾在本世紀初闡述的組合關系和聚合關系。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語言研究實踐的檢驗,這種框架是比較穩妥、可靠的,至少用來組織和安排各種語言現象,使之各得其所,是比較合適的。
在聯系漢語和漢語研究的實際方面,我們也作了一些努力。我們想在上述幾方面對「語言學概論」教材的改革作一點嘗試。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語言學綱要
② 裝置的意思
裝置或稱設備,一詞有多種含義。裝置可以是:機械的一種叫法;工具的一種叫法;設備的一種叫法;儀器的一種叫法;測量儀器,用來進行各種測試以取得相關數據的工具;器具,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各種工具。
裝置
【拼音】[ zhuāng zhì ]
【解釋】
1、安裝:降溫設備已經裝置好了。
2、機器、儀器或其他設備中,構造較復雜並具有某種獨立功用的部件:自動化裝置。
(2)簡述語言獲得裝置的含義和作用擴展閱讀:
【近義詞】
1、安裝
【拼音】[ ān zhuāng ]
【解釋】按照一定的方法、規格把機械或器材(多指成套的)固定在一定的地方:安裝自來水管。安裝機器。
2、裝備
【拼音】[ zhuāng bèi ]
【解釋】配備(武器、軍裝、器材、技術力量等):這些武器可以裝備一個營。指配備的武器、軍裝、器材、技術力量等:現代化裝備。
3、裝配
【拼音】[ zhuāng pèi ]
【解釋】把零件或部件配成整體:裝配車間。發電機已經裝配好了。
③ 裝置是什麼意思,"裝置"的漢語解釋
裝置一詞有多種含義。裝置可以是:機械的一種叫法;工具的一種叫法;設備的一種叫法;儀器的一種叫法;測量儀器,用來進行各種測試以取得相關數據的工具;器具,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各種工具。
它的好處可以是機械性,也可以是智能性的。大部分工具都是簡單機械;例如一根鐵棍可以當作杠桿使用,力點離開支點越遠,杠桿傳遞的力就越大。
(3)簡述語言獲得裝置的含義和作用擴展閱讀
儲備形式:有時為了延長某一零件的使用壽命,可有計劃有意識地預先把相關的配合零件分成若干配合等級,按配合等級把零件製成成品進行儲備。
例如,活塞與缸體及活塞的配合可按零件的強度分成兩三種不同的配合等級,然後按不同配合等級將活塞環製成成品儲備,修理時按缸選用活塞環即可。
④ 認為兒童天生就有學習語言的能力且體現在一種語言獲得裝置(LAD)中的教育家是
1.先天語言能力說。該理論是由喬姆斯基(N.Chomsky)的語言學理論發展起來的一種兒童語言獲得學說。喬姆斯基認為,兒童生下來就有一種適宜於學習語言的、人類獨有的知識,這種知識體現在受遺傳因素決定的先天的「語言習得機制」 (Language Aequisition Device,簡稱LAD)裡面。語言是一種充滿抽象規則的復雜體系,而且還有許多不規則的和歧義的現象,但是兒童居然能夠在他生下來的前幾年裡,在他的身體和智力還很不發達的情況下,就順利地掌握了本族語,喬姆斯基覺得這只能說明兒童有一種遺傳的機制。這種機制可以使兒童對他廣泛接觸的語言素材進行處理,並逐步形成某種轉換語法來認識這些語言素材。在這個過程中,兒童發現了語言的深層結構以及把深層結構轉換為表層結構的規則,就能創造性地運用語言。
⑤ 誰聰明幫我解答;1簡述學前兒童語言獲得理論的主要內容2為什麼說語言是思維的工具
1.目前學界關於兒童語言獲得的理論概括為三大類:後天環境論、先天決定論和先天與後天相互作用論。 後天環境決定論強調環境和學習對語言獲得的決定性影響。認為兒童語言只是成人語言的簡單翻版,否定或輕視兒童在語言獲得中的主動性及其先天因素的影響。 先天決定論強調先天稟賦的作用,認為語言獲得不是後天學習的結果...。這種理論這種認為,兒童生來就具有一個語言學習裝置。兒童接觸一定數量的語言後,就會利用這種裝置對語言現象進行分析,學會了具體的語言。 先天與後天相互作用論,認為認知結構是語言發展的基礎,個體的認知結構來源於主體和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語言的習得不是本能的、自然的過程,強調智力成長和語言發展之間的關系,關注兒童的經驗背景和成長中的智力對其交往能力的影響。 2.語言和思維形影相隨,不能分離。思維活動,尤其是抽象思維活動,必須藉助於語言,不能離開語言而單獨進行。語言也是認識成果的儲存場所,思維的成果需要語言表達出來。思維離不開語言,必須在語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沒有語言,沒有句子,概念也就無所依託,推理進程難以進行,思維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沒有語言,思維活動不能進行,思維成果也無從表達。
⑥ 簡述語言形式的獲得包括哪些內容
表述特定內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語言方法、手段,是表達方式。它是文章構成的一種形式要素。表達方式隨語言表達的產生發展而逐步形成。現代寫作學研究提出「表達方式」這一概念,延用至今。
⑦ 列舉有關語言獲得的學說主要有哪些
語言就廣義而言,是一套共同採用的溝通符號、表達方式與處理規則.符號會以視覺、聲音或者觸覺方式來傳遞.嚴格來說,語言是指人類溝通所使用的語言-自然語言.一般人都必須通過學習才能獲得語言能力.語言的目的是交流觀念、意見、思想和含義等.語言學就是從人類研究語言分類與規則而發展出來的.研究語言的專家被稱呼為語言學家.當人類發現了某些動物能夠以某種方式溝通,就誕生了動物語言的概念.到了電腦的誕生,人類需要給予電腦指令.這種「單向溝通」就成了電腦語言.
對於語言概念的探討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問題,也是語言學的中心課題.印度婆羅門教的經典《吠陀》中將語言視作母牛,而呼吸是公牛,由語言和呼吸產生了人心.由於研究方法和角度的不同,人們對「語言」的定義多種多樣.有代表性的說法就有幾十種.下面舉出幾種:
語言是以呼吸器官發聲為基礎來傳遞信息的符號系統,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存在方式之一.
用於表達事物、動作、思想和狀態的一個系統.
一種人類用於進行現實觀念交流方式的工具.
人類共有的有意義的體系.
人類特有的一種符號系統.作用於人與人的關系時,是表達相互反應的中介;作用於人和客觀世界的關系時,是認識事物的工具;作用於文化時,是文化信息的載體.
無論是什麼定義,人類始終是語言的中心.語言是人類用來交流的一種工具.對人類語言差別的准確定義是很困難的.喬姆斯基曾經指出:「有一些德國的方言非常接近我們所說的荷蘭語,甚至其他的德國人並不能聽懂.」注意語言不同於生物學,不同的語言之間並沒有嚴格的界限.語言符號和事物之間的關系是任意的,是由使用這種語言的人之間「約定俗成」的.例如漢語的「兄弟」,在英語中是「brother」,在德語中則是「Bruder」.語言是非常復雜的,他受到人腦的支配,與思維密不可分.直到目前為止,科學技術還不能完全模擬人腦的語言功能,機器翻譯更難以實現.有人談及動物語言,但是大多數語言學家還不能肯定動物是否具有運用語言符號的能力.更多的專家傾向於認為動物的語言只是一種信號,而不是一個信息系統.同樣的,在人工語言中的數學語言或計算機語言也不屬於真正的語言.
⑧ 簡述藝術語言的含義及其作用
藝術語言是指創造主體在特定藝術種類的創造活動中,運用獨特的物質材料媒介,按照審美法則進行藝術表現的手段和方法,是作品外在的形式和結構。
藝術語言以表現內容為目的,同時也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隨著藝術創作實踐的發展。藝術語言也在不斷的發展更新。熟練的掌握並應用藝術的藝術語言,是對一個藝術家最起碼的要求。對藝術語言特色的了解也將對欣賞著的藝術藝術欣賞活動具有重要的意義。
正因為藝術語言具有這種獨特的雙重重要性,藝術語言特色就成為我們了解藝術作品的重要課題。沒有藝術語言就沒有藝術作品的存在。
(8)簡述語言獲得裝置的含義和作用擴展閱讀
審美特徵
(1)間接性與廣闊性。文學運用語言來塑藝術形象,傳達審美情感。由於文學語言必須通過讀者的想像才能感受到藝術形象,因此,文學形象具有間接性。這種間接性既是語言藝術的局限,也是語言藝術的特長和優勢,因為它使得文學形象具有其他藝術無法相比的廣闊性。
文學形象的間接性,可以說是文學區別於其他一切藝術的重要特徵之一。無論是建築、實用工藝藝術,還是繪畫、雕塑等造型藝術,以及音樂、舞蹈等表情藝術和戲劇等綜合藝術,都通過塑造藝術形象來直接作用於人們的感官,這些藝術形象不僅可以看到或聽到,甚至有些還可以觸摸到。
唯有文學這門語言藝術所描繪的形象例外。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通過積極活躍的聯想和想像,在自己的頭腦中呈現出活生生的形象畫面來,這就構成了語言藝術形象的間接性,因而人們把文學又稱「想像的藝術」。
文學形象雖然不能通過讀者的感受器官來直接把握,但它通過語言的中介,激發讀者的想像,同樣可以使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產生如臨其境的審美效果,使文學形象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地呈現於讀者的心靈。
文學天地的廣闊性,同樣來自語言媒介的特性。用語言來表現現實生活,具有廣泛而深入的表現能力,幾乎很少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著最大的自由,具有極大的容量,真可以說是「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能夠突破客觀時間,實現時間和空間的自由延伸,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廣闊而復雜的社會生活。
其次,文學的廣闊性更表現在它不僅能描繪外部世界,而且能夠深入到人的內心世界,直接揭示各種人物復雜的、豐富的精神世界。向人的內心世界的深處發展,無疑使文學的天地變得更加廣闊,而這一點,恰恰是其他藝術種類難以達到的。
文學作品不僅可以通過描繪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飾風度、言行舉止等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而且可能通過直接抒情或敘述的方法深入展示人物細膩復雜的感情。
(2)情感性和思想性。任何文學作品都包含著作家的主觀情感。文學的情感性越濃烈,越能感染讀者,就越富有藝術魅力。抒情詩、抒情散文等情感類文學自然離不開情感性,小說、報告文學、敘事詩等敘事類文學同樣離不開情感性。
作為敘事類文學的小說和報告文學等,同樣蘊藏著作家熾熱的感情,只不過在這類作品中一般不常由作者出面來直接抒情,而是往往將作者的主觀情感深深蘊藏的文學形象之中,通過形象描繪來傳達情感。
文學由於採用語言作為媒介,在表現人物的內心情感世界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正是由於文學作品能夠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直接披露出人物最復雜、最豐富、最隱秘的情感,使得語言藝術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實、更加深刻。
語言藝術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廣度上也遠遠超過了其它藝術形式。雖然所有文藝作品總會在不同程度上表現作家、藝術家的審美意識和對生活的認識,從而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在各類藝術中,還是語言藝術的形象最富有深刻和思想性。
語言藝術之所以具有這種優勢和特長,同樣是與它採用語言作為媒介分不開的,因為只有語言才能直接表達人的思想,在直接披露人的思想認識、評價判斷方面具有最強的藝術表現力。
在文學作品中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的關系極為密切。從一定意義上講,文學作品的思想性總是被情感所包裹並通過藝術形象表現出來的,只有將情感滲透在思想里的作品才能具有震撼心靈的藝術魅力,使讀者在激動不已的同時去深入領會作品蘊藏的思想內涵。
另一方面,文學作品的情感性也離不開思想性,因為這種情感往往是在理性思想指導下成為具有特定愛憎情感的傾向性。所謂傾向性,其實就是作家的愛憎褒貶體現在文學作品中的思想藝術屬性。顯然,文學作品中的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相互滲透、相互融會,成為一切文學作品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3)結構性與語言美。文學作品的結構與語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們不僅是構成文學作品的重要藝術手段,而且本身也具有審美價值。文學作品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就必須需要利用結構這個重要手段來完成。對於文學作品來講,結構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甚至直接關繫到整個作品的成敗得失。
⑨ 簡述語言形式的獲得
表述特定內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語言方法、手段,
是表達方式。它是文章構成的一種形式要素。
表達方式隨語言表達的產生發展而逐步形成。
現代寫作學研究提出「表達方式」這一概念,延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