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傳動系統常見故障
1.發動機斷缸缺火。抄這種異響比較好識別,異響伴隨發動機強烈抖動,且聲音頻率與抖動頻率相同。如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慌張,就近找一家服務站檢查發動機供油、點火、供氣以及發動機電腦,排除故障即可。
2.發動機潤滑系統工作效率下降引起機件過度摩擦。也許是長期不做換油保養引起的發動機潤滑油變質失效,或者潤滑系密封性下降導致的機油壓力不夠,都會使發動機潤滑效果下降,導致摩擦件過度損壞產生異響。這種機械異響的震動頻率與發動機轉速(激勵頻率)有直接關系,發動機正常工作轉速在800-5000 r/min。產生噪音的頻率很高,人耳只能聽到連續或間斷時間很短的響聲,隨著發動機轉速升高,異響在音量和頻率上都隨之增加。如果您的愛車出現了上述異狀,就要做好心理准備了,最起碼是解體發動機中修檢查磨損情況。
Ⅱ 制動系統故障怎麼解除
制動系統發生故障,說明缺少制動液了,補充足夠的制動液即可故障,具體操作步驟如回下:
一、打開汽車答的駕駛室這邊的車門。
Ⅲ 汽車制動系統故障診斷(論文大綱)
可以了---------------
教您氣壓制動系統的故障診斷
一、制動不靈或失效
現象:制動時,各車輪的制動作用不好或不起制動作用。
原因:
1.空氣壓縮機工作不良,而使貯氣筒內氣壓低或無氣。可能是空氣壓縮機皮帶過松或折斷,空氣壓縮機排氣閥漏氣,空氣壓縮機排氣閥彈簧過軟或折斷,活塞或活塞環漏氣。
2.氣管破裂或接頭松動。
3.制動閥膜或制動氣室膜片破裂。
4.制動踏板自由行程過大。
5.制動臂蝸桿調整不當,使制動氣室推桿伸出過多。
6.摩擦片與制動鼓間隙過大或摩擦片有油污。
診斷與排除:
1.如壓表指示數為0可踏下制動踏板,鬆起時如有放氣聲,即說明氣壓表有故障,應更換氣壓表。如無放氣聲,則檢查空氣壓縮機皮帶和由空氣壓縮機至貯氣筒一段氣管的情況。
2.經上述檢查,情況良好,如氣壓表指示數很低,則故障在空氣壓縮機,應檢查排氣閥或汽缸內部技術狀況,予以修復。
3.如氣壓表指示壓力數值合乎標准,可踏下踏板,檢查由制動閥至各車輪間有無漏氣之處。如無漏氣處,則檢查踏板自由行程和調整制動蹄摩擦片與制動鼓的間隙。
二、制動發咬
現象:抬起制動踏板後,制動閥排氣緩慢或不排氣,不能立即解除制動,或排氣雖快,但仍有制動作用,致使汽車起步困難或行車無力。原車:
1.制動踏板無自由行程。
2.制動閥的排氣閥調整墊片過薄,其回位彈簧過軟、折斷或橡膠閥座老化發脹。
3.制動閥挺桿銹蝕。
4.制動踏板至制動閥位臂之間傳動件發卡。
5.制動凸輪軸與支架襯套銹蝕發卡。
6.制動鼓與摩擦蹄片間隙過小。
7.制動蹄支銷銹污或回位彈簧過軟、折斷。
8.半軸套管與其後橋殼或輪轂軸承配合處磨損造成松動。
9.制動氣室膜片老化變形,單層膠膜破裂鼓起或制動軟管老化,氣流不暢。
診斷:
抬起制動踏板時制動閥排氣緩慢或不排氣,多屬制動閥故障,表現為各輪制動鼓均發熱。若排氣聲怯或繼續排氣而制動發咬,一般為個別輪制動發咬,摸試各輪制動鼓溫度高者即為有故障之輪。
1.若確定製動閥有故障,應先檢查制動踏板自由行程。若自由行程太小或沒有,應予以調整。若自由行程正常,可旋松排氣閥試驗。如有好轉,則為排氣閥調整墊片過薄。仍無好轉,可檢查排氣閥回位彈簧及膠座以上均正常,則應檢查制動挺桿是否銹污及制動傳遞桿件是否活動靈活。
2.個別輪發咬,可在抬起制動踏板時,觀察制動氣室推桿回位情況。若其回位緩慢或不回位,應檢查制動凸輪軸與其支架套是否失去潤滑或不同軸度過大而發卡。若架起車輪檢查該間隙正常,而落下車輪後間隙在變化,則系輪轂軸承松曠或半軸套管與後橋殼配合松動。若間隙正常,可檢查制動氣室膜片及回位彈簧是否有問題。
三、制動跑偏(單邊)
現象:制動時,同軸兩車輪不能同時制動,汽畫不能沿立腳點直行方向停車而偏向一側。
原因:
1.左右車輪摩擦片與制動鼓的間隙大小不均。
2.個別車輪摩擦片有油污、硬化或鉚釘頭露出。
3.左右車輪摩擦片材料不一致或接觸不良。
4.個別車輪凸輪軸發卡或制動氣室有問題。
5.個別輪制動鼓失圓度過大或鼓壁磨出溝槽。
6.兩前輪鋼板彈簧的彈力不等。
7.有負前束。
8.橫、直接桿球頭銷或垂臂松曠。
診斷:
首先進行路試。制動時,汽車向左偏斜即為右邊車輪制動不靈,向右邊偏斜好為左邊車輪制動不靈。停車後察看左右兩邊車輪在地面上的拖痕,拖痕短而輕的一邊車輪制動不靈。參照上述原因進行排除,如是摩擦片有問題,可進行修復、更換、調整、緊固等。氣壓制動跑偏與液壓制動跑偏有許多相同之處,可以互相參考。
Ⅳ 制動系統故障是什麼意思
因車型設計的不同,制動方式的不同,故制動系統故障會因多方面原因而導致多種制動系統故障的出現:
制動故障(現象):
(1)制動失靈;
(2)制動時異響;
(3)有效距離變長或短;
(4)制動偏向或甩尾;
(5)制動時有時無;
(6)制動行程變化(如變長或是較硬);
(7)制動時抖動;
(8)其它異常現象。
不排除還有多種可能,現代汽車高技術的應用 日新月異,設計方面在不斷變化,故檢修時根據故障實際現象,實車檢修!
(4)制動傳動裝置故障分析與處理擴展閱讀:
制動系統,使汽車的行駛速度可以強制降低的一系列專門裝置。制動系統主要由供能裝置、控制裝置、傳動裝置和制動器4部分組成。制動系統的主要功用是使行駛中的汽車減速甚至停車、使下坡行駛的汽車速度保持穩定、使已停駛的汽車保持不動。
1.故障現象
制動踏板行程過大,制動作用遲緩,制動效能很低甚至喪失,制動距離增長。
2.故障原因
1)制動油壓力不足。
2)制動系統內有空氣
3)制動踏板自由行程或制動器間隙過大,制動蹄摩擦片接觸不良,磨損嚴重或有油污
4)制動主缸、輪缸活塞和缸管磨損或拉傷,皮碗老化損壞
3.故障的判斷與排除
1)連續踩下制動踏板,如踏板逐漸升高且有彈性感覺,但稍停一會後再踩踏板時仍然很低,即為制動系統內有空氣,這時應對制動系統進行排氣
2)一腳制動不靈,但連續踩幾次踏板時制動效果很好,一般為制動踏板自由行程過大或制動間隙過大。應調整踏板自由行程,而後檢查制動器間隙,必要時進行制動器解體修理
3)踩下制動踏板時,不軟弱不沉,但就是制動效果不良,這一現象為車輪制動器故障,如制動蹄片有油或接觸不良、摩擦片老化、磨損、制動鼓磨損不均。應對制動技術狀況進行檢查,必要時進行調整和修復。
Ⅳ 傳動系統的常見故障
1.發動機斷缸缺火。這種異響比較好識別,異響伴隨發動機強烈抖動,且聲音頻率與內抖動頻率相同。如容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慌張,就近找一家服務站檢查發動機供油、點火、供氣以及發動機電腦,排除故障即可。
2.發動機潤滑系統工作效率下降引起機件過度摩擦。也許是長期不做換油保養引起的發動機潤滑油變質失效,或者潤滑系密封性下降導致的機油壓力不夠,都會使發動機潤滑效果下降,導致摩擦件過度損壞產生異響。這種機械異響的震動頻率與發動機轉速(激勵頻率)有直接關系,發動機正常工作轉速在800-5000 r/min。產生噪音的頻率很高,人耳只能聽到連續或間斷時間很短的響聲,隨著發動機轉速升高,異響在音量和頻率上都隨之增加。如果您的愛車出現了上述異狀,就要做好心理准備了,最起碼是解體發動機中修檢查磨損情況。
Ⅵ 萬向傳動裝置在汽車行駛過程中發出不同的響聲。試分析故障主要原因及處理方法
故障現象萬向傳動裝置在汽車行駛過程中發出不同的響聲。進一步分析如下;
1在汽車起步或突然改變車速時,傳動裝置發出『抗』的一聲;當汽車緩慢行駛時,傳動裝置發出『呱啦、呱啦』的響聲。說明是萬向節響
2汽車行駛中發出周期性的響聲,速度越快時響聲越大,嚴重時車身發生抖振,甚至握轉向盤的手有麻木感。說明是傳動軸彎曲引起的響聲
3汽車行駛中產生一種連續的『嗚嗚』的響聲,車速越快響聲越大。說明是中間支承響。
故障主要原因及處理方法萬向傳動裝置發出異響的根本原因是萬向傳動裝置的連接處磨損松曠,裝配不當,或傳動軸彎曲等原因造成動平衡破壞,當傳遞較大的轉矩和受到劇烈的沖擊時產生異響。
具體的原因如下
1萬向節套筒(內有滾針軸承)與萬向節叉孔磨損松曠,應予更換
2萬向節叉凸緣盤連接螺栓松動,應予緊固或更換
3傳動軸伸縮節花鍵因磨損和沖擊造成松曠,應予更換傳動軸彎曲,應予校正
4傳動軸上的平衡片失落或套管凹陷,應重新做動平衡
5伸縮節未按標記安裝,應按記號裝配
6中間支承固定螺栓松動,應予緊固或更換6中間支承固定位置不正確,應按正確位置固定
7中間支承滾動軸承潤滑不良,滾道表面有麻點、凹痕、退火變色等損傷,應予潤滑或更換
8中間支承橡膠圓環墊破損,應予更換。第一級主動錐齒輪軸承預緊度,可通過增減調整墊片1的厚度來調整。加墊片則變松,減墊片則變緊。中間軸軸承的預緊度則是通過改變調整墊片3和調整墊片4的總厚度來調整。加墊片則變松,減墊片則變緊。差速器殼軸承預緊度靠擰動調整螺母來調整。旋入調整螺母則變緊,旋出則變松。間隙調整齒輪齒條式轉向器的調整是調整轉向齒條與轉向齒輪的嚙合間隙,也稱為轉向齒條的預緊力。其預緊力的調整步驟是:先旋轉蓋上的調整螺塞,使彈簧座與導塊接觸,再將調整螺塞旋出30o~60o之後,檢查轉向齒輪的轉動力矩,如此重復操作,直至汽車轉向齒輪的轉動力距符合原廠規定,最後緊固鎖緊螺母。
Ⅶ 液壓制動器的故障分析
1.液壓制動器系統 步驟 操作 正常結果 異常結果 1 檢查主油缸制動液液面高度。 制動液液面高度正常。 制動液過低。 2.影響制動性能的外部因素
1)輪胎
與路面接觸不均勻和附著力不均勻的輪胎會導致不均勻制動。如下條件對制動性能可能會有不利影響:
·輪胎充氣不均勻。
·輪胎尺寸不同。
·輪胎胎面花紋圖案不同。
2)車輛負載
重載車輛需要的制動力較大。在承載不均勻的車輛上,承載最大的車輪需要的制動力比其它車輪大。
3)車輪定位
車輪錯位,特別是外傾和主銷縱傾過大,會導致制動器拉向一側。
3.制動系統測試
在符合下列條件的路面上測試制動器:
·乾燥。
·清潔。
·適度平坦。
·平坦。
不要在具有下列條件的路面上測試制動器,因為輪胎不能均勻地扣住路面:
·潮濕油滑。
·覆蓋有鬆散的泥土。
如果道路拱起,使重量拋向一側車輪,則會對測試產生不利影響。如果路面粗糙,使車輪出現彈跳,也會對測試產生不利影響。
在不同車速下,利用輕、重製動踏板壓力測試制動器。
不要鎖住制動器,滑動輪胎。由於重剎車和旋轉的車輪,比抱死的車輛剎車距離短,因此抱死的制動器和滑動的輪胎不能指示制動器的效率。
除非在極高的減速度時,需平衡制動系統,以避免抱死車輪。由於急減速能力,在高減速水平下,制動踏板感覺較硬。 多數制動踏板行程過短是系統內空氣作用的結果。排放系統內的空氣,直至所有的空氣都排盡時止。造成制動踏板行程過長的不太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摩擦襯片磨損過度。
·液壓系統泄漏。
以適當的問隔經常測量制動踏板的行程。
踏板行程即踏板從一個完全釋放的位置朝地板運行的距離。 讓發動機空轉,並使傳動軸處於中心位置。踩下制動踏板,並保持腳踏力不變。如果在用力不變的情況下,踏板慢慢地下落,則說明液壓制動系統可能有泄漏。進行以下目視檢查,以確證是否有泄漏:
·檢查主油缸液面位置。正常的摩擦襯片磨損會導致儲液器內的液面輕微下降。如果儲液器液位低得反常,會導致制動警告燈亮,這表明系統有泄漏。液壓系統存在內部或外部泄漏。
·檢查制動管道和制動軟管連接處是否有泄漏。如果存在泄漏,檢查緊固件的扭矩,更換管道或軟管。
·檢查連接制動器的元件是否損壞。如有必要,重設或更換連接制動器的元件。
·檢查卡鉗和車輪卡鉗夾銷是否泄漏。如確實有泄漏,必要時重設或更換這些元件。 液壓制動系統由真空助力器、液壓傳動裝置和制動器三部分組成。行車中,如果發現制動失靈或有異響,應立即停車檢查,及時排除,尤其在油罐車及爆破器材運輸車在運輸過程中更要注意。
真空助力器故障
先檢查其密封性。啟動發動機,加速到中等轉速(1500r/min左右)後,將發動機熄火,同時迅速抬起加速踏板,使發動機進氣管中有校高的真空度。發動機熄火約90秒後,踩下制動踏板,此時若能聽到真空助力器附近有清淅的「呼」的進氣聲,抬起制動踏板再踩一下,又能聽到一次進氣聲,說明真空助力器密封良好。否則,是真空單向閥不嚴密、真空管路堵塞或泄漏,應拆檢修理。檢查完真空助力器的密封性後,再檢查其工作效能。在發動機熄火狀態下,用力踩下制動踏板數次,解除助力泵中的真空。然後用適當的力再踩下制動踏板,並使制動踏板保持不動。此時啟動發動機,若能明顯地感覺到制動踏板下落一段距離,則說明真空助力器在起作用。若在發動機啟動瞬間沒有感覺到制動踏板下沉或感覺不明顯,說明真空助力器已喪失助力作用,應進一步拆檢修理。
故障診斷
在停駛狀態下,先檢查制動總泵中制動液是否足量,然後踏下制動踏板,使制動系統產生壓力。若踏板逐漸不降,則表明制動系統有泄漏。需要查看制動管路各接頭是否擰緊,有無滲漏和腐蝕。踏下制動踏板時,如果能踏到底(即與限位螺釘或底板接觸),表明總泵內油液不足、制動間隙過大或踏板自由行程過大,需進一步診斷檢查。連續反復踏制動踏板,其工作行程應逐漸減小,踏板高度逐漸增高。否則,可能有如下故障:制動總泵儲液室蓋上的通氣孔、補油孔堵塞、總泵內油液不足、總泵出油閥損壞,使系統油壓不能升高。連續踩幾腳制動踏板,如果有彈性,且踏板位置逐漸升高,那麼稍停一會再踩,踏板位置又降得很低。這是制動液中混入了空氣。應按照從後輪到前輪的順序,逐一進行排氣。
制動器故障
確認真空助力器和液壓傳動裝置工作正常,再檢查車輪制動器。在行駛狀態下(30~50公里/小時),用力踏制動踏板,根據現象作如下判斷:1)如果制動效能差,可能是以下原因:制動盤(鼓)或摩擦片摩損、制動鼓上有油污、制動鼓內有水漬(雨天)、制動鼓溫度過高(盤山路多陡坡)、制動蹄偏心支撐銷銹澀或銹死(車輛放久後易出現)。2)如果制動時方向跑偏,應檢查各輪制動器磨擦片摩損是否均勻、制動間隙是否合適、比例閥是否有效。3)行駛20公里以後,用手摸制動鼓或制動盤,感到特別發燙,則是制動器回位裝置失效。
液壓制動裝置是將踏板力轉換成液壓能的形式來傳遞制動力的,其傳動機構簡單,但制動器產生的制動力矩與踏板力成線性關系,若輪胎與路面的附著力足夠,則汽車所受到的制動力與踏板力成線性關系。這項性能稱為制動踏板感(俗稱腳感),駕駛員由此可以直接感覺到汽車制動裝置的各種工況是否正常,來快速診斷。液壓制動系統常見的故障有:制動不靈如制動發咬。一、制動不靈1、現象:汽車行駛中,迅速將制動器踏板踩到底,汽車不能立即減速、停車。其制動減速度小,制動距離過長。2、原因:(1)踏板自由行程過大。(2)制動總泵內制動液不足,或補償孔堵塞,總泵皮碗,皮圈老化、發脹,變形或被踏翻。(3)制動總泵活塞與缸體磨損過量而松曠漏油,回油閥密封不良,出油閥彈簧折斷。(4)制動分泵皮碗老化、發脹、活塞卡滯,分泵活塞與缸體磨損過量而松曠漏油。(5)制動蹄片磨損嚴重,制動器間隙過大或間隙調反。(6)制動鼓失圓,起溝或磨損過薄,制動蹄片表面有油,燒蝕硬化,鉚釘外露等。(7)液壓制動系統中滲入空氣,或制動系溫度過高,管路中制動液氣化,形成氣阻。(8)油管凹癟,接頭松動滲漏,制動軟管老化、破裂或堵塞。3、診斷與排除當汽車的液壓制動系統出現制動不靈時,可採用「三腳制動」(輕踏、快踏和連踏)憑「腳感」法來快速診斷。其具體排除步驟如下:1、第一腳制動:輕踏。即用腳尖或前腳掌輕踏制動踏板。(1)若把踏板踏到全程的三分之二時才感到有制動阻力,則說明踏板自由行程過大,應予調整。(2)當用前腳掌輕踏制動踏板。a)若踏下制動踏板時感覺踏板比以前硬,甚至踏不動,則說明制動總泵及分泵皮碗發脹、變形以致卡死或由於制動液使用過久產生了沉澱阻塞了管路。應更換制動液及制動皮碗,並清洗制動管路。b)若踏下制動踏板時感覺軟綿綿的,並富有彈性,則說明液壓制動管路內有空氣或制動液受熱氣化。應擰緊管路接頭,根據不同車型,按規定要求進行放氣。c)若踏下制動踏板後松開,此時踏板不能回到原位,則說明制動總泵回油閥或回油孔也堵塞。若此時總伴有「撲哧」、「撲哧」的響聲,則說明制動總泵皮碗被踏翻。應疏通總泵回油閥或回油孔,重新裝配或更換總泵皮碗。2、第二腳制動:快踏。即用腳掌快速踏下制動踏板。(1)裝有快速自鎖接頭的液壓制動系統若出現「輕踏」制動踏板時制動有效,而快踏制動踏板時制動無效,則說明是快速自鎖接頭裝反或接頭處兩個彈簧力調整不當所致。這樣在「快踏」制動踏板時,接頭槌部產生自鎖現象,制動液不能通過。遇到這種情況,應重新裝配,並將來油端壓緊彈簧彈力適當調低。(2)若在「快踏」時,感覺踏板自由行程較小,制動有效,而在緩慢踏下制動踏板時,感覺自由行程較大,制動無效,則說明制動總泵皮碗老化、磨損過甚。保持對制動踏板的壓力不變,此時若感覺踏板在繼續向下移動,則說明制動管路中有滲漏現象。首先進行外部檢查制動管有無破裂,管接頭處有無松曠,再檢查總泵推桿防塵套處和車輪制動分泵處有無制動液漏出,若沒有制動液漏出,則說明總泵或分泵皮碗老化破裂或被踩翻,應予以更換。3、第三腳制動:連踏、即連續踩踏幾次制動踏板。(1)若連續踩幾次制動踏板,踏板始終到底且無反力,則說明故障原因是總泵貯液室內缺少制動液,進油孔和貯液室蓋通氣孔堵塞;或機械連接機構脫落;或制動皮碗破裂或被踏翻。此時,應向貯液室內添加制動液,疏通通氣孔,更換制動皮碗。(2)若連續踩幾次制動踏板,踏板能升高,且制動效能有好轉,則應檢查踏板自由行程和車輪制動器間隙。二、制動發咬1、現象:汽車行駛中,使用一次或幾次制動後,汽車起步和加速困難,汽車行駛一定里程後,制動鼓有發熱現象。2、原因:(1)制動踏板無自由行程。(2)制動鼓與制動蹄摩擦片之間間隙過小,制動蹄回位彈簧折斷或疲勞過吹。(3)制動液太臟或精度過大,使得回油困難。(4)總泵旁通孔回油孔堵塞;總泵或分泵皮碗或皮圈老化、變形、發脹。(5)總泵活塞回位彈簧過軟或折斷或活塞卡滯。3、故障診斷與排除:先根據故障現象確定是全車發咬還是個別發咬,再作進一步的診斷。(1)若全車制動發咬:1)檢查制動踏板有無自由行程。2)打開貯液室蓋,用「連踏」制動踏板的方法,觀察回油情況。若回油緩慢或不回油,應檢查制動液是否太臟或粘度過大。若制動液純清,這時踩一次制動後,放鬆制動踏板,並擰松任意一個分泵放氣螺栓,噴出制動液,全車制動發咬現象解除。(2)若個別車輪發咬:1)先支起制動發咬的車輪,擰松分泵排氣螺栓,若制動液急速噴出後制動蹄回動,檢查制動油管是否堵塞。2)放液後,若制動蹄仍不能回動,檢查制動器間隙是否過小。3)若上述檢查均正常,則分解檢查分泵活塞、皮碗和其他造成制動蹄回位不良的因素。
Ⅷ 萬向傳動裝置的故障維修
萬向傳動裝置故障案例分析案例一:煩人的車輛顫動故障故障現象一輛1997年款道奇大捷龍MPV商用車,車主反映車速在60km/h時能明顯感覺到車身左右顫動,前部車身感覺特別明顯,提速的過程中顫動更加厲害,急速踏加速踏板則顫動變得非常劇烈,但若是緩踏加速踏板,顫動感會輕一些,不踏加速踏板則幾乎感覺不到。車主還反映車輛在重載上坡時讓人更是難以忍受,但當車速超過70km/h後,車輛又能恢復正常。
故障診斷與排除根據多年的維修經驗判定,此類故障多是由於懸架的松動,或鉸接部分配合間隙變大引起振動,當振動與車身振動頻率在某一瞬間相重合而引起振動的振幅變大,形成共振。將車輛升起,仔細檢查底盤,用撬棍撬動各膠套及球頭發現,右下控制臂球頭略有松動,更換該球頭後試車,故障略有好轉,但仍存在:車輪的軸向擺動量超標也會出現此類情況,將前輪拆下,重新做動平衡,並且觀察了車輪的偏擺情況,發現偏擺並不嚴重,但還是從四個車輪中選擇了偏擺量較輕的兩個安裝在了前輪,再次試車觀察。故障依舊存在。反復試車,檢查底盤,沒有發現有價值的線索,看來應該轉移思考的方向了。車輛的顫動源會不會來自發動機或者變速器,最終傳導到車身的呢?將車升起,起動發動機讓前輪旋轉,保持車速在60km/h。此時在車下可以明顯地感覺到發動機和變速器左、右的擺動要比車身更劇烈。經仔細觀察,發現振動源來自左側傳動軸。將車熄火後用力晃動左側傳動軸,能夠聽到「哐當」的響聲,因此可判定是傳動軸內球籠的內部間隙過大所引起的故障。拆卸傳動軸內球籠,檢查發現此種內球籠為星形三銷式萬向節,左側內球籠傳動軸防塵套的卡子已松動,潤滑脂已經漏光,並且有水分進入。由於長時間缺少油脂的潤滑,球籠的內壁上受力側已經磨損出很深的溝槽,三個小軸承的滾針有的也因磨損脫離了滑道。由於球籠的內壁上有溝槽,使得傳動軸的伸縮受到限制,所以引起發動機左右擺動,進而導致車身的左右擺動。當車速在60km/h時,傳動軸伸縮的頻率與發動機通過發動機支撐座擺動的固有頻率相重疊,導致車輛擺振的幅度最大;車速達到70km/h時,傳動軸伸縮的頻率與發動機通過支撐座擺動的固有頻率相差較多,所以車速超過70km/h時擺振現象就會消失。
更換左側傳動軸總成後,故障排除。
案例二:行車時左前輪有「喀吧」聲
故障現象一輛行駛了65400km捷達的轎車,在車輛行駛時,左前輪處有「喀吧、喀吧」聲,類似金屬擠壓聲,轉向時異響更加嚴重。
故障診斷與排除用舉升器將車輛升起,經檢查後發現右傳動軸外等速萬向節防塵套破裂,其內部潤滑脂溢出。將右傳動軸拆下,拆下防塵套,發現外等速萬向節珠架滾道內有許多泥沙。通過用汽油清洗干凈後,發現萬向節珠架有兩處裂紋,滾道有劃痕和麻點,已無法使用。更換新外等速萬向節和防塵套,故障即排除。根據要求捷達轎車應定期進行檢查、保養,一旦發現球籠防塵套損壞應及時更換,以免造成球籠損壞:
案例三:傳動軸異晌
故障現象一車主訴說其車輛在起步、變速過程中放鬆離合器踏板時,傳動軸出現明顯、清脆的金屬敲擊聲。汽車以高速檔低速行駛時,其響聲連續且有節奏。
故障診斷與排除傳動軸異響的最常見原因是萬向節不良。當萬向節軸承磨損松曠,配合間隙會變得過大,一旦離合器踏板放鬆,主、從動件接觸時就會產生撞擊而發出金屬敲擊聲。而當汽車在高速檔低速行駛時,因發動機運轉不均勻,傳動軸抖動,此時又會出現連續而有節奏的響聲。經檢查發現十字軸及軸承磨損嚴重,更換十字軸及軸承,故障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