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飛機外形是根據什麼原理設計的
從20世紀初開始,飛機的軍用意義已廣泛引起各個國家的關注。在20~30年代,飛機從雙翼機到張臂式單翼機,從木結構到全金屬結構,從敞開式座艙到密閉式座艙,從固定式起落架到收放式起落架,飛機外形結構和氣動布局已經發生了革新性變化。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戰飛機數量猛增,性能迅速提高,軍用航空顯然已對戰爭局勢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戰後,航空科學技術迅速地發展,特別表現在飛機空氣動力外形的改進上。所謂空氣動力外形,就是應用空氣動力學原理來設計飛機外形,使得它的升力高,阻力小,穩定性、操縱性好。比如,機身盡可能呈流線型,減少突起物,以此來減小阻力。機翼的形狀和配置也相當講究。低速飛機通常用長方形或梯形翼。當飛機飛行速度到達聲速附近或超過聲速以後,就要採用像燕子翅膀似的後掠機翼。超聲速戰斗機或轟炸機的機翼可採用三角形的平面形狀。飛機的飛行速度從低速到高速發展,與機翼從直機翼到後掠翼、三角翼、邊條翼這些飛機氣動構形的不斷地演變密切相關。可我們的力學家為了這些氣動外形的演進,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世界各國的空氣動力學研究機構都投入相當大的人力、物力,致力於飛機機翼翼型的理論分析和風洞實驗研究。翼型指的是機翼橫切剖面形狀。剖面形狀是影響機翼升力的重要因素。在飛機誕生的初期,飛行的主要矛盾是如何克服飛機的重力,使飛機離地升空。實踐已經表明,採用大翼面積、大彎度剖面的機翼,克服重力而升空不成問題。當飛機速度不斷提高,特別是超聲速飛機出現後,推動飛機前進的力與空氣阻力的矛盾就更加突出了。因此,必須找到能進一步大大減小阻力的機翼形狀,才能滿足飛機提速後的需要。1947年便出現首架超聲速飛機,「聲障」很快成為了一個歷史名詞。隨著空氣動力學、結構力學和材料科學的進展,飛機飛行突破聲障之後,飛行速度接著又達到聲速的2~3倍,進入了超聲速飛行時代。
所有通過大氣層的飛行器,都要利用理論計算和風洞實驗來確定它們的空氣動力外形和空氣動力特性。實驗家努力發展從亞跨聲速到高超聲速速度范圍配套的風洞實驗設備,並利用新的觀測、顯示、信息處理手段,揭示新的流動現象,為飛行器設計師更快的提供更多、更精確的氣動力數據。理論家根據空氣動力學的原理和各種理論,努力把實驗揭示出的流動現象就其最典型的簡化形態概括成數學模型。主要依靠數學分析的方法,研究流動現象中各種物理量之間的關系和變化以及這種關系和變化對飛行器性能的影響,盡可能獲得有利的流動,避開不利的流動。經過反反復復研究變化中的變化,關系中的關系,才能對流動的物理實質和主要矛盾作出合理的解釋和預測,以便把握新的流動規律,創造出飛行器新的設計思想、設計概念和設計方法。計算家則在已建立的數學模型指引下,利用當代最先進的電子計算機,致力於發展新的演算法和軟體,模擬更復雜的飛行器外形和流動現象。這些復雜的流動現象,是航空航天工程應用必然遇到和必須解決的。亞聲速、跨聲速(指0.75~1.2倍聲速范圍)和超聲速(指1.2~5倍聲速范圍)空氣動力學的發展,才使得後掠翼、小展弦比細長翼和三角翼氣動布局在飛機設計中成功地應用,促使了第一代超聲速戰斗機和旅客機的誕生。1954年問世的F102蜂腰形超聲速戰斗機就是其中第一代戰斗機的代表。
『貳』 飛機的組成結構有哪幾部分
1、機身
機身主要用來裝載人員、貨物、燃油、武器和機載設備,並通過它將機翼、尾翼、起落架等部件連成一個整體。在輕型飛機和殲擊機、強擊機上,還常將發動機裝在機身內。
2、機翼
機翼是飛機上用來產生升力的主要部件,一般分為左右兩個翼面。機翼通常有平直翼、後掠翼、三角翼等。機翼前後綠都保持基本平直的稱平直翼,機翼前緣和後緣都向後掠稱後掠翼,機翼平面形狀成三角形的稱三角翼。
3、尾翼
尾翼分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兩部分。垂直尾翼垂直安裝在機身尾部,主要功能為保持飛機的方向平衡和操縱。水平尾翼水平安裝在機身尾部,主要功能為保持俯仰平衡和俯仰操縱。
4、起落裝置
起落裝置的功用是使飛機在地面或水面進行起飛、著陸、滑行和停放。著陸時還通過起落裝置吸收撞擊能量,改善著陸性能。早期陸上飛機起落裝置比較簡單,只有三個起落架,而且在空中不能收起,飛行阻力大。現代的陸上飛機起落裝置包含起落架和改善起落性能的裝置兩部分,且起落架在起飛後即可收起。
5、控制系統
飛機操縱系統是指從座艙中飛行員駕駛桿(盤)到水平尾翼、副翼、方向舵等操縱面,用來傳遞飛行員操縱指令,改變飛行狀態的整個系統。早期的操縱系統是由拉桿、搖臂(或鋼索)組成的純機械操縱系統。現代飛機在操縱系統中採用了很多自動控制裝置,因而,通常把它稱為飛行控制系統。
6、動力裝置
飛機動力裝置是用來產生拉力(螺旋槳飛機)或推力(噴氣式飛機),使飛機前進的裝置。採用推力矢量的動力裝置,還可用來進行機動飛行。現代的軍用飛機多數為噴氣式飛機。 噴氣式飛機的動力裝置主要分為渦輪噴氣發動機和渦輪風扇發動機兩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飛機
『叄』 民航客機起落裝置大多都是可收放式的對嗎
飛機起落架系統簡介;起落架是飛機的重要部件,用來保證飛機在地面靈活運;後三點式起落架具有以下優點:(1)在飛機上易於裝;時的姿態與地面滑跑、停機時的姿態相同;暴露出了越來越多的缺點:(1)在大速度滑跑時,遇;(3)在起飛、降落滑跑時是不穩定的;前三點式起落架的主要優點有:1)著陸簡單,安全可靠;接地時,作用在主輪的撞擊力使迎角急劇減小,因而不;2)前起落架。
起落架是飛機的重要部件,用來保證飛機在地面靈活運動,減小飛機著陸撞擊與顛簸,滑行剎車減速;收上起落架減小飛行阻力,放下支持飛機。本文將簡要介紹現代民用飛機起落架的組成及工作。 一、起落架的作用 起落架就是飛機在地面停放、滑行、起飛著陸滑跑時用於支撐飛機重力,承受相應載荷的裝置。概括起來,起落架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四個: 1、承受飛機在地面停放、滑行、起飛著陸滑跑時的重力; 2、承受、消耗和吸收飛機在著陸與地面運動時的撞擊和顛簸能量;3、滑跑與滑行時的制動;4、滑跑與滑行時操縱飛機。二、起落架的配置形式 起落架的布置形式是指飛機起落架支柱(支點)的數目和其相對於飛機重心的布置特點。目前,飛機上通常採用四種起落架形式: 1、後三點式:這種起落架有一個尾支柱和兩個主起落架。並且飛機的重心在主起落架之後。後三點式起落架的結構簡單,適合於低速飛機,因此在四十年代中葉以前曾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這種形式的起落架主要應用於裝有活塞式發動機的輕型、超輕型低速飛機上。
『肆』 請問飛機是根據什麼原理設計的和鳥類有關系嗎
很多人在看到飛機在天空中飛行的時候都會很驚訝,它的體積那麼大,並且都是由一些金屬製成的,居然能夠在天空中飛行,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那你知道飛機是根據什麼原理設計的嗎?和鳥類有關系嗎?
三、總結
總的來說飛機飛行的原理和鳥類飛行的原理不一樣,但是科學家確實從鳥類身上學習到了很多東西,才能夠設計出現在的飛機。其實這樣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很多現代的科學產品都是從大自然中獲得的設計靈感。
『伍』 關於飛機的氣動性設計原理........
飛行原理簡介(一) 要了解飛機的飛行原理就必須先知道飛機的組成以及功用,飛機的升力是如何產生的等問題。這些問題將分成幾個部分簡要講解。 一、飛行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功用 到目前為止,除了少數特殊形式的飛機外,大多數飛機都由機翼、機身、尾翼、起落裝置和動力裝置五個主要部分組成: 1. 機翼——機翼的主要功用是產生升力,以支持飛機在空中飛行,同時也起到一定的穩定和操作作用。在機翼上一般安裝有副翼和襟翼,操縱副翼可使飛機滾轉,放下襟翼可使升力增大。機翼上還可安裝發動機、起落架和油箱等。不同用途的飛機其機翼形狀、大小也各有不同。 2. 機身——機身的主要功用是裝載乘員、旅客、武器、貨物和各種設備,將飛機的其他部件如:機翼、尾翼及發動機等連接成一個整體。 3. 尾翼——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水平尾翼由固定的水平安定面和可動的升降舵組成,有的高速飛機將水平安定面和升降舵合為一體成為全動平尾。垂直尾翼包括固定的垂直安定面和可動的方向舵。尾翼的作用是操縱飛機俯仰和偏轉,保證飛機能平穩飛行。 4.起落裝置——飛機的起落架大都由減震支柱和機輪組成,作用是起飛、著陸滑跑,地面滑行和停放時支撐飛機。 5.動力裝置——動力裝置主要用來產生拉力和推力,使飛機前進。其次還可為飛機上的其他用電設備提供電源等。現在飛機動力裝置應用較廣泛的有:航空活塞式發動機加螺旋槳推進器、渦輪噴氣發動機、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和渦輪風扇發動機。除了發動機本身,動力裝置還包括一系列保證發動機正常工作的系統。 飛機上除了這五個主要部分外,根據飛機操作和執行任務的需要,還裝有各種儀表、通訊設備、領航設備、安全設備等其他設備。 二、飛機的升力和阻力 飛機是重於空氣的飛行器,當飛機飛行在空中,就會產生作用於飛機的空氣動力,飛機就是靠空氣動力升空飛行的。在了解飛機升力和阻力的產生之前,我們還要認識空氣流動的特性,即空氣流動的基本規律。流動的空氣就是氣流,一種流體,這里我們要引用兩個流體定理:連續性定理和伯努利定理: 流體的連續性定理:當流體連續不斷而穩定地流過一個粗細不等的管道時,由於管道中任何一部分的流體都不能中斷或擠壓起來,因此在同一時間內,流進任一切面的流體的質量和從另一切面流出的流體質量是相等的。 連續性定理闡述了流體在流動中流速和管道切面之間的關系。流體在流動中,不僅流速和管道切面相互聯系,而且流速和壓力之間也相互聯系。伯努利定理就是要闡述流體流動在流動中流速和壓力之間的關系。 伯努利定理基本內容:流體在一個管道中流動時,流速大的地方壓力小,流速小的地方壓力大。 飛機的升力絕大部分是由機翼產生,尾翼通常產生負升力,飛機其他部分產生的升力很小,一般不考慮。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到:空氣流到機翼前緣,分成上、下兩股氣流,分別沿機翼上、下表面流過,在機翼後緣重新匯合向後流去。機翼上表面比較凸出,流管較細,說明流速加快,壓力降低。而機翼下表面,氣流受阻擋作用,流管變粗,流速減慢,壓力增大。這里我們就引用到了上述兩個定理。於是機翼上、下表面出現了壓力差,垂直於相對氣流方向的壓力差的總和就是機翼的升力。這樣重於空氣的飛機藉助機翼上獲得的升力克服自身因地球引力形成的重力,從而翱翔在藍天上了。
『陸』 你知道飛機為什麼要迎風起落嗎裡面有什麼科學依據
常乘飛機旅行的人都知道,飛機在起飛時,往往要在跑道 上左轉右轉,然後來到一條寬大的主跑道上,迎著風向前滑行 起飛……其實,飛機在降落時和起飛時一樣,也要迎著風著陸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飛機迎風起落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可以縮短起 飛或著陸時的滑跑距離,二是比較安全。飛機在起飛時,只有當機翼所產生的升力大於飛機的重 量,才能夠離開地面。而升力的大小,同流過飛機機翼表面的 氣流速度大有關系:這個速度越大,升力就越大。如果沒有 風,流過機翼表面氣流的速度,就等於飛機滑跑的速度;如果 有風迎面吹來,流過機翼表面的氣流速度,就等於飛機滑跑的 速度加上風速。所以,在迎風起飛的情況下,飛機產生的升力 就比較大;在飛機速度相同的條件下,它的滑跑距離就可以比 無風時縮短一些。在降落的時候,我們希望讓飛機原有的速度趕快減小下 來。迎風降落,就可借風的阻力來減小飛機的速度,以使飛機 在著陸時的滑跑距離短一些。飛機迎風起落還能提高安全性。這是因為飛機在起飛或 降落時速度都比較慢,穩定性比較差,如果這時遭到強勁的側 風,就有可能被吹歪傾倒,造成飛行事故。而迎風飛行既不易 受到側風的影響,還能使飛機保持一定的升力,所以比較安 全。正因為上面這些緣故,機場上的跑道方向不是隨意確定 的,它是根據當地風的方向來選擇的。但是一個地方的風向, 在一年四季當中常有變化,因此機場跑道的方向,總是選在一 年中刮風時間最久的那個方向,這個風向叫主導風向。過去,飛機的速度比較慢,穩定性也不夠好,所以對於「迎 風起落」這一條要求就比較高。有的機場一年之中風向變化 比較大,就修建了不同方向的幾條跑道,或者把跑道修建成輻射形交叉的多條跑道,以便適應不同季節風的方向。這樣做的 缺點是佔地太多,機場修建的費用大。近年來,由於飛機速度 的加快和穩定性能的提高,風向對飛機起落的影響已經不像 過去那麼大了,因此,現代機場常常只要沿著主導風向修一條 或幾條平行的跑道就夠了。
『柒』 飛機主要哪些部件組成各部件作用是什麼
大多數飛機都是由下面六個主要部分組成,即:機翼、機身、尾翼、起落裝置、操縱系統和動力裝置。它們各有其獨特的功用。
一、機身
機身主要用來裝載人員、貨物、燃油、武器和機載設備,並通過它將機翼、尾翼、起落架等部件連成一個整體。在輕型飛機和殲擊機、強擊機上,還常將發動機裝在機身內。
二、機翼
機翼是飛機上用來產生升力的主要部件,一般分為左右兩個翼面。
機翼通常有平直翼、後掠翼、三角翼等。機翼前後綠都保持基本平直的稱平直翼,機翼前緣和後緣都向後掠稱後掠翼,機翼平面形狀成三角形的稱三角翼,前一種適用於低速飛機,後兩種適用於高速飛機。近來先進飛機還採用了邊條機翼、前掠機翼等平面形狀。
左右機翼後緣各設一個副翼,飛行員利用副翼進行滾轉操縱。即飛行員向左壓桿時,左機翼上的副翼向上偏轉,左機翼升力下降;
右機翼上的副翼下偏,右機翼升力增加,在兩個機翼升力差作用下飛機向左滾轉。為了降低起飛離地速度和著陸接地速度,縮短起飛和著陸滑跑距離,左右機翼後緣還裝有襟翼。襟翼平時處於收上位置,起飛著陸時放下。
三、尾翼
1、垂直尾翼
垂直尾翼垂直安裝在機身尾部,主要功能為保持飛機的方向平衡和操縱。
通常垂直尾翼後線設有方向舵。飛行員利用方向舵進行方向操縱。當飛行員右用航時,方向舵右們,相對氣流吹在垂尾上,使垂尾產生一個向左的側力,此側力相對於飛機重心產生一個使飛機機頭有偏的力矩,從而使機頭右偏。
同樣,蹬左舵時,方向舵左偏,機頭左偏。某些高速飛機,沒有獨立的方向舵。整個垂尾跟著腳蹬操縱而偏轉,稱為全動垂尾。
2、水平尾翼
水平尾翼水平安裝在機身尾部,主要功能為保持俯仰平衡和俯仰操縱。低速飛機水平尾翼前段為水平安定面,是不可操縱的,其後緣設有升降舵,飛行員利用升降舵進行俯仰操縱。
即飛行員拉桿時,升降舵上偏,相對氣流吹向水平尾翼時,水平尾翼產生附加的負升力(向下的升力),此力對飛機重心產生一個使機頭上仰的力矩,從而使飛機抬頭。同樣飛行員推杯時升降舵下偏,飛機低頭。
超音速飛機採用全動平尾,即將水平安定面與升降舵合為一體。飛行員推拉桿時整個水平尾翼都隨之偏轉。飛行員用全動平尾來進行俯仰操縱。其操縱原理與升降舵相同。某些高速飛機為了提高滾轉性能,在左、右壓桿時,左、右平尾反向偏轉,以產生附加的滾轉力矩,這種平尾稱為差動平尾。
有些飛機的水平尾翼放在機翼前邊,這種飛機叫鴨式飛機。這時放在機翼前面的水平尾翼稱為鴨翼或前翼。也有一部分飛機沒有水平尾翼,這種飛機稱為無尾飛機。現在有些飛機還採用了三翼面的布局方法,也就是說既有機翼前面的前翼,也有機翼後面的水平尾翼。
四、起落裝置
起落裝置的功用是使飛機在地面或水面進行起飛、著陸、滑行和停放。著陸時還通過起落裝置吸收撞擊能量,改善著陸性能。
早期陸上飛機起落裝置比較簡單,只有三個起落架,而且在空中不能收起,飛行阻力大。現代的陸上飛機起落裝置包含起落架和改善起落性能的裝置兩部分,且起落架在起飛後即可收起,以減少飛行阻力。改善起落性能的裝置主要有起飛加速器、機輪剎車、減速傘等。水上飛機的起落架由浮筒代替機輪。
五、控制系統
飛機操縱系統是指從座艙中飛行員駕駛桿(盤)到水平尾翼、副翼、方向舵等操縱面,用來傳遞飛行員操縱指令,改變飛行狀態的整個系統。早期的操縱系統是由拉桿、搖臂(或鋼索)組成的純機械操縱系統。現代飛機在操縱系統中採用了很多自動控制裝置,因而,通常把它稱為飛行控制系統。
六、動力裝置
飛機動力裝置是用來產生拉力(螺旋槳飛機)或推力(噴氣式飛機),使飛機前進的裝置。採用推力矢量的動力裝置,還可用來進行機動飛行。現代的軍用飛機多數為噴氣式飛機。 噴氣式飛機的動力裝置主要分為渦輪噴氣發動機和渦輪風扇發動機兩類。
設計製造
大多數飛機是由公司製造的,目的是為客戶批量生產。小型渦輪螺旋槳飛機的設計和規劃過程(包括安全測試)可持續長達四年,而大型飛機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在此過程中,確定了飛機的目標和設計規范。首先,建築公司使用圖紙和方程、模擬、風洞測試和經驗來預測飛機的行為。公司使用計算機來繪制、規劃和進行飛機的初始模擬。然後在風洞中測試飛機全部或某些部分的小型模型和模型,以驗證其空氣動力學特性。
當設計通過這些過程時,該公司構建了數量有限的原型用於地面測試。航空管理機構的代表經常進行首飛。飛行測試繼續進行,直到飛機滿足所有要求。然後,國家航空管理公共機構授權該公司開始生產。
在美國,該機構是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在歐盟是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在加拿大,負責和授權大規模生產飛機的公共機構是加拿大運輸部。
當零件或組件需要通過焊接連接在一起以用於幾乎任何航空航天或國防應用時,它必須符合最嚴格和特定的安全法規和標准。Nadcap或國家航空航天和國防承包商認證計劃為航空航天工程制定了質量、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的全球要求。
運輸公共機構的許可。例如,歐洲公司空客製造的飛機需要獲得美國聯邦航空局的認證才能在美國飛行,而美國波音公司製造的飛機需要獲得歐洲航空安全局的批准才能在歐盟飛行。
為了應對機場附近城市地區空中交通增長造成的雜訊污染增加,法規已導致飛機發動機的雜訊降低。
業余愛好者可以自行設計和建造小型飛機。其他自製飛機可以使用預先製造的零件套件組裝成基本飛機,然後必須由製造商完成。
很少有公司大規模生產飛機。然而,為一家公司生產一架飛機實際上是一個涉及數十家甚至數百家其他公司和工廠的過程,這些公司和工廠生產進入飛機的零件。例如,一家公司可以負責起落架的生產,而另一家公司則負責雷達。
此類零件的生產不限於同一個城市或國家;就大型飛機製造公司而言,此類零件可能來自世界各地
零件被送到飛機公司的主要工廠,生產線就在那裡。在大型飛機的情況下,可以存在專用於飛機某些部件組裝的生產線,尤其是機翼和機身。
完成後,將對飛機進行嚴格檢查以尋找缺陷和缺陷。經檢查員批准後,飛機將進行一系列飛行測試,以確保所有系統都正常工作並且飛機操作正常。通過這些測試後,飛機就可以接受「最終修飾」(內部配置、噴漆等),然後就可以為客戶做好准備了。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飛機
『捌』 飛機飛行原理
飛行原理簡介(一)
要了解飛機的飛行原理就必須先知道飛機的組成以及功用,飛機的升力是如何產生的等問題。這些問題將分成幾個部分簡要講解。
一、飛行的主要組成部分及功用
到目前為止,除了少數特殊形式的飛機外,大多數飛機都由機翼、機身、尾翼、起落裝置和動力裝置五個主要部分組成:
1. 機翼——機翼的主要功用是產生升力,以支持飛機在空中飛行,同時也起到一定的穩定和操作作用。在機翼上一般安裝有副翼和襟翼,操縱副翼可使飛機滾轉,放下襟翼可使升力增大。機翼上還可安裝發動機、起落架和油箱等。不同用途的飛機其機翼形狀、大小也各有不同。
2. 機身——機身的主要功用是裝載乘員、旅客、武器、貨物和各種設備,將飛機的其他部件如:機翼、尾翼及發動機等連接成一個整體。
3. 尾翼——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水平尾翼由固定的水平安定面和可動的升降舵組成,有的高速飛機將水平安定面和升降舵合為一體成為全動平尾。垂直尾翼包括固定的垂直安定面和可動的方向舵。尾翼的作用是操縱飛機俯仰和偏轉,保證飛機能平穩飛行。
4.起落裝置——飛機的起落架大都由減震支柱和機輪組成,作用是起飛、著陸滑跑,地面滑行和停放時支撐飛機。
5.動力裝置——動力裝置主要用來產生拉力和推力,使飛機前進。其次還可為飛機上的其他用電設備提供電源等。現在飛機動力裝置應用較廣泛的有:航空活塞式發動機加螺旋槳推進器、渦輪噴氣發動機、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和渦輪風扇發動機。除了發動機本身,動力裝置還包括一系列保證發動機正常工作的系統。
飛機上除了這五個主要部分外,根據飛機操作和執行任務的需要,還裝有各種儀表、通訊設備、領航設備、安全設備等其他設備。
二、飛機的升力和阻力
飛機是重於空氣的飛行器,當飛機飛行在空中,就會產生作用於飛機的空氣動力,飛機就是靠空氣動力升空飛行的。在了解飛機升力和阻力的產生之前,我們還要認識空氣流動的特性,即空氣流動的基本規律。流動的空氣就是氣流,一種流體,這里我們要引用兩個流體定理:連續性定理和伯努利定理:
流體的連續性定理:當流體連續不斷而穩定地流過一個粗細不等的管道時,由於管道中任何一部分的流體都不能中斷或擠壓起來,因此在同一時間內,流進任一切面的流體的質量和從另一切面流出的流體質量是相等的。
連續性定理闡述了流體在流動中流速和管道切面之間的關系。流體在流動中,不僅流速和管道切面相互聯系,而且流速和壓力之間也相互聯系。
『玖』 飛機起落裝置有哪幾部分組成
起落架就是飛機在地面停放、滑行、起降滑跑時用於支持飛機重量、吸收撞擊能量的飛機部件。簡單地說,起落架有一點象汽車的車輪,但比汽車的車輪復雜的多,而且強度也大的多,它能夠消耗和吸收飛機在著陸時的撞擊能量。概括起來,起落架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四個:承受飛機在地面停放、滑行、起飛著陸滑跑時的重力;承受、消耗和吸收飛機在著陸與地面運動時的撞擊和顛簸能量;滑跑與滑行時的制動;滑跑與滑行時操縱飛機。
基本組成
綜述
為適應飛機起飛、著陸滑跑和地面滑行的需要,起落架的最下端裝有帶充氣輪胎的機輪。為了縮短著陸滑跑距離,機輪上裝有剎車或自動剎車裝置。此外還包括承力支柱、減震器(常用承力支柱作為減震器外筒)、收放機構、前輪減擺器和轉彎操縱機構等。承力支柱將機輪和減震器連接在機體上,並將著陸和滑行中的撞擊載荷傳遞給機體。前輪減擺器用於消除高速滑行中前輪的擺振。前輪轉彎操縱機構可以增加飛機地面轉彎的靈活性。對於在雪地和冰上起落的飛機,起落架上的機輪用滑橇代替。
減震器飛機在著陸接地瞬間或在不平的跑道上高速滑跑時,與地面發生劇烈的撞擊,除充氣輪胎可起小部分緩沖作用外,大部分撞擊能量要靠減震器吸收。現代飛機上應用最廣的是油液空氣減震器。當減震器受撞擊壓縮時,空氣的作用相當於彈簧,貯存能量。而油液以極高的速度穿過小孔,吸收大量撞擊能量,把它們轉變為熱能,使飛機撞擊後很快平穩下來,不致顛簸不止。
收放系統收放系統一般以液壓作為正常收放動力源,以冷氣、電力作為備用動力源。一般前起落架向前收入前機身,而某些重型運輸機的前起落架是側向收起的。主起落架收放形式大致可分為沿翼展方向收放和翼弦方向收放兩種。收放位置鎖用來把起落架鎖定在收上和放下位置,以防止起落架在飛行中自動放下和受到撞擊時自動收起。對於收放系統,一般都有位置指示和警告系統。
機輪和剎車系統機輪的主要作用是在地面支持收飛機的重量,減少飛機地面運動的阻力,吸收飛機著陸和地面運動時的一部分撞擊動能。主起落架上裝有剎車裝置,可用來縮短飛機著陸的滑跑距離,並使飛機在地面上具有良好的機動性。機輪主要由輪轂和輪胎組成。剎車裝置主要有彎塊式、膠囊式和圓盤式三種。應用最為廣泛的是圓盤式,其主要特點是摩擦面積大,熱容量大,容易維護。
『拾』 飛機的組成結構有哪幾部分
大多數飛機都是由下面五個主要部分組成,即:機翼、機身、尾翼、起落裝置和動力裝置。它們各有其獨特的功用。
(一) 機翼
機翼的主要功用是產生升力,以支持飛機在空中飛行;也起一定的穩定和操縱作用。在機翼上一般安裝有副翼和襟翼。操縱副翼可使飛機滾轉;放下襟翼能使機翼升力增大。另外,機翼上還可安裝發動機、起落架和油箱等。機翼有各種形狀,數目也有不同。歷史上曾出現過雙翼機,甚至還出現過多翼機。但現代飛機一般都是單翼機。
(二) 機身
機身的主要功用是裝載乘員、旅客、武器、貨物和各種設備;還可將飛機的其它部件如尾翼、機翼及發動機等連接成一個整體。
(三) 尾翼
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水平尾翼由固定的水平定面和可動的升降舵組成。垂直尾翼則包括固定的垂直安定面和可動的方向舵。尾翼的主要功用是用來操縱飛機俯仰和偏轉,並保證飛機能平穩地飛行。
(四) 起落裝置
起落裝置是用來支持飛機並使它能在地面和水平面起落和停放。陸上飛機的起落裝置,大都由減震支柱和機輪等組成。它是用於起飛、著陸滑跑,地面滑行和停放時支撐飛機。
(五) 動力裝置
動力裝置主要用來產生拉力或推力,使飛機前進。其次還可以為飛機上的用電設備提供電源,為空調設備等用氣設備提供氣源。
飛機除了上述五個主要部分之外,根據飛行操縱和執行任務的需要,還裝有各種儀表、通訊設備、領航設備、安全設備和其它設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