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水稻分根實驗裝置

水稻分根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1-11-10 09:31:32

Ⅰ 請根據右面生長素對水稻根生長作用的示意圖,設計實驗驗證生長素作用的兩重性.(1)實驗材料和用具:水

(2)實驗步驟:第一步:生物實驗設計的原則之一是設置對照實驗,所以要用等量的蒸餾水加入培養瓶中,作對照.
第二步:生物實驗設計要遵循單一變數原則,實驗中除生長素濃度是自變數外,其餘因素應相同,所以實驗用的水稻幼苗長勢、大小應相同,數目應相等.
第三步:將A、B、C、D、E五組水稻幼苗放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後,測量五組水稻幼苗根的長度,並計算出各組水稻幼苗根增長的平均值.
(3)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促進作用最大的是10一10mol/L,大於10-9mol/L起抑製作用,所以水稻幼苗根增長的平均值應為b>a>e>c>d.
故答案為:
(2)第一步:等量的蒸餾水
第二步:長勢、大小相同的等量
第三步:相同且適宜五組水稻幼苗根的長度平均值
(3)b>a>e>c>d

Ⅱ 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

對於水稻國家實驗室如果是硬體設施的話主要的有高溫滅菌爐處理實驗器具的,還有純凈水,超凈工作台內部有個空氣凈化器,可以吹無菌空氣,超聲波清洗機,洗器具上的污垢,消毒櫃,存放實驗器具的,空氣凈化器(如果實驗室有味道的話也可以考慮)這些是最低要求的配置,還有一些高性能儀器。還有軟體設施的話,一套系統性的e3-lab實驗室管理系統是得需要的,從實驗室的實驗記錄,實驗模板,而且模板有時候得導師製作,實驗材料和試劑耗材的管理,儀器預約管理,資料庫,信息共享與交流,經費預算什麼的,這些都是必備的,要不然管理起來會很累,而且還能節約成本。

Ⅲ 水稻控制分櫱促進分櫱

1.早施促櫱肥、酌施保櫱肥 氮素營養對水稻分櫱起著主導作用,水稻分櫱期的施肥量是全生育期的25―30%,所以早施速效性氮素促櫱肥,使葉色迅速轉黑,是促進前期分櫱的主要措施。早熟品種分櫱期短,促櫱肥必須在插秧後7―10天內一次施足。而中、晚熟品種,一般在插秧後11.早施促櫱肥、酌施保櫱肥 氮素營養對水稻分櫱起著主導作用,水稻分櫱期的施肥量是全生育期的25―30%,所以早施速效性氮素促櫱肥,使葉色迅速轉黑,是促進前期分櫱的主要措施。早熟品種分櫱期短,促櫱肥必須在插秧後7―10天內一次施足。而中、晚熟品種,一般在插秧後15天左右施用促櫱肥,到了有效分櫱期末,若有效莖數明顯少於預期的適宜穗數時,宜酌量施用保櫱肥,促進分櫱平穩生長。 2.寸水活棵,淺水緩苗 水稻插秧時為了便於淺插,一般實行薄水插秧。插秧後便適當加深水層,減少葉面蒸發,減輕植傷,以利返青成活。但也不宜過深,以免淹死下部葉片,降低水溫、影響發根。一般1―1.5寸為宜,所謂「寸水活棵」。在秧苗返青後,要立即把水層放淺到0.5―1.0寸,以利分櫱和發根。因為分櫱的發生和根系的生長和溫度有密切關系。分櫱期一面要求淺灌,但絕不能斷水受旱,必須做到淺水勤灌。 3.細除草,適時曬田 在秧苗緩苗後,可進行施葯除草。防治稗草和闊葉雜草:每公頃用丁草胺+農得時或草剋星150―200克;防治三葉以上大齡稗草和三棱草;每公頃用50%快殺稗500克+苯達松2公斤,對水300公斤噴霧。這樣可達到滅草效果。在水稻分櫱末期要適時曬田。曬田時機很重要,一要看發櫱情況,實行「苗夠曬田」;二要看禾苗長勢,如生長猛,葉色濃,有徒長現象宜早曬、重曬,如生長慢、葉色較淡可遲曬、輕曬;三要看土壤情況,土質爛、泥腳深的田應早曬、重曬,低窪田、冷浸田既使禾苗長勢不旺,發苗不夠也應早排水,輕度曬田。鹽鹼地曬田後容易引起泛鹼,保水不良的新開稻田曬田後會加重滲漏,以及一些寒冷地區可採用「深水淹櫱」的辦法抑制後期分櫱。深以10厘米左右為宜,時間不宜不長,一般不超過10天,以免基部節間過度伸長,容易引起倒伏。

Ⅳ 為探究光照對植物根生長的影響,某科研小組利用水稻種子和其他相關器材設計了如下的實驗裝置進行研究.請

(1)根的生長具有負向光性(背光生長) 避免稻種芽接受單側光照射,從而對根的生長產生影響
(2)實驗思路:在水稻根的正下方用一定光照強度的單側光照射,在適宜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後觀察根的彎曲方向
預期實驗結果和得出結論:
①.如果水稻根水平生長,則單側光和重力對根彎麴生長的影響程度相同
②.如果水稻根向上彎麴生長,則單側光對根彎麴生長的影響程度大於重力
③.如果水稻根向下彎麴生長,則單側光對根彎麴生長的影響程度小於重力

Ⅳ 為研究不同光照強度下水稻的光合作用,某實驗室將水稻幼苗固定於無底反應瓶中進行實驗,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1)研究不同光照強度下水稻的光合作用,所以實驗變數應為光照強度,可以通過改變燈泡與裝置間的距離進行調節.
(2)①題中看出,燈泡距離不斷增大,因此光合作用逐漸減弱.並且B點指針偏轉的幅度減小,說明光合作用減慢,因此是A點時植物光合作用強,由於光合作用大於呼吸作用,植物釋放氧氣,浮力增大,指針右偏.
②C點之後指針開始回偏,說明C點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強度相等.因為C點之後呼吸強度大於光合作用強度,即有機物出現負增長.因此C點比D點積累有機物多.
③圖中C代弄最偏右,表示光合作用積累的氧氣最多.CD段表示天平指針開始回偏,說明此時呼吸作用大於光合作用.B點光合大於呼吸,指針右偏,D點與B點相比指針開始回偏,即偏左.因為總體光合產生的氧氣為正值,指針仍在平衡點右側.
(3)若用此裝置測定水稻幼苗的呼吸強度,防止光合作用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則應遮光處理.
故答案為:
(1)光照強度改變燈泡與裝置間的距離
(2)①A右
②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強度相等C
③呼吸作用大於光合作用左右
(3)遮光或黑暗

Ⅵ 水稻根系包括哪幾種其生長和分布有哪些規律性

水稻根系屬於須根系。根據發生的先後和部位不同,可分為種子根(胚根)和節根(不定根、冠根)兩種。
種子根分為初生胚根和次生胚根,初生胚根為1條,直接由胚的胚根長成,次生胚根為1~4條,由中胚軸上長出(只在深播或化學葯劑處理時才發生)。種子根垂直向下生長,作用是吸收水分、支持幼苗,一般待節根形成後即萎枯。
節根是從植株基部莖節(包括分櫱節)上長出的不定根,數目甚多,是水稻根系的主要部分,因其環生於節部,形似「冠」狀,故又稱冠根。節根按著生位置可分為上位根和下位根。上位根較細較短,一般橫向或斜向伸長,分布於土壤的上層和中層。下位根較粗較長,多分布於土壤中層或斜下層。隨著分櫱的增加,根群也逐漸發展,可以有多級分枝。直接由莖節上伸出的稱一級根,自一級根伸出的稱二級根,依次可以生出六級根。一般老根呈褐色,新根呈白色,新根近根尖部分生有根毛,級次越高則根毛越少,六級根不生根毛。土壤疏鬆或通氣性好時,根毛較多,長期淹水或氧氣缺乏時根毛很少甚至沒有,分枝根的級數和數量也少。
水稻根系的分布,在不同生育時期不同。在分櫱期,一級根大量發生,但分布較淺,多數在0~20厘米土層內橫向擴展呈扁橢圓形;在拔節期,分枝根大量發生,並向縱深發展,至抽穗期,根系轉變為倒卵圓形,橫向幅度達40厘米,深度達50厘米以上;在開花期,根部不再繼續伸展,活動能力逐漸減退;接近成熟期時,根系吸收養分的能力幾乎完全停止,這時所需的養分全靠植株體內的養分轉移維持。從總體上看,水稻根系主要分布在0~20厘米土層中,約占總根量的90%。從全生育期看,水稻在抽穗期根量達最大值。

Ⅶ (Ⅰ)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研究其生活特性有著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我國科學家對水稻的

(Ⅰ)(1)由於生長素在重力作用下向背光一側移動,使背光一側生長素濃度高;又根對生長素濃度最敏感,濃度高起抑製作用,所以水稻的根除向重力性外還具有背光性.
(2)根據表格中數據,紅光下α為0、最小,藍光下為45.0°、最大;又當重力(垂直方向)的作用效果和藍光(水平方向)的作用效果一樣大小時,合理的方向才是45度,所以重力的作用和藍光的作用效果相同.因此可判斷紅光、綠光、藍光、近紫外光以及重力對水稻根長的影響程度為紅光<近紫外光<綠光<藍光=重力.
(3)實驗結果預測與分析:①若甲組、乙組水稻幼苗的根背向光源生長,丙組水稻幼苗的根豎直向下生長,則根冠為根尖的感光部位;②若甲組、丙組水稻幼苗的根背向光源生長,乙組水稻幼苗的根豎直向下生長,則分生區為根尖的感光部位;③若甲組、乙、丙三組水稻幼苗的根均背向光源生長,則水稻幼苗根尖的根冠和分生區均能感光.
(Ⅱ)(1)由於沒有破壞小白鼠的下丘腦時,小白鼠能保持恆溫;而破壞了小白鼠的下丘腦,它就不再具有維持體溫恆定的能力,說明調節體溫的主要中樞在下丘腦.本實驗通過小白鼠被破壞下丘腦前後的狀態進行對照,觀察現象.
(2)正常小白鼠能保持恆溫狀態,所以在溫度高時代謝降低,在溫度低時代謝增強,其體溫調節類型與圖所示的甲曲線相同.
(3)另取幾只健康小白鼠,測量實驗前體溫,再分別只破壞脊髓,觀察各自的體溫是否恆定,可探究脊髓是否也參與體溫調節.
故答案為:
(Ⅰ)(1)負向光性(或背光性)
(2)紅光<近紫外光<綠光<藍光=重力
(3)若甲組、丙組水稻幼苗的根背向光源生長,乙組水稻幼苗的根豎直向下生長;若甲組、乙、丙三組水稻幼苗的根均背向光源生長,則水稻幼苗根尖的根冠和分生區均能感光
(Ⅱ)(1)調節體溫的主要中樞在下丘腦 實驗前後動物的狀態進行對照(或小白鼠被破壞下丘腦前後的狀態進行對照或前後對照、自身對照)
(2)甲
(3)另取幾只健康小白鼠,測量實驗前體溫,再分別只破壞脊髓,觀察各自的體溫是否恆定

Ⅷ 為研究不同光照強度下水稻的光合作用,某實驗室將水稻幼苗固定於無底反應瓶中進行實驗,實驗裝置如圖一所

(1)本實驗的自變數是光照強度.為排除無關變數的干擾,圖一中B瓶內應用等量的死水稻苗作為對照.
(2)分析坐標軸的含義可知,用100W的燈泡作為光源,先將燈泡置於距裝置20厘米處,15分鍾後觀察並記錄指針偏轉方向和格數.
(3)①c點之後指針開始回偏,說明此時從裝置中消耗氧氣,因此c點時光合作用強度等於呼吸作用強度.
②cd段指針開始向左偏,說明水稻苗在消耗裝置中的氧氣,即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不足,此時呼吸作用大於光合作用.
③e點為實驗的初始位置,即表示先前光合作用積累的氧氣已經全部被呼吸作用消耗.故e點時A瓶內水稻體內的有機物含量與實驗開始時相比不變.
④f點時細胞中進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階段產生[H],光反應階段也產生[H],故形成[H]的具體場所有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葉綠體類囊體薄膜.
故答案為:
(1)等量的死水稻苗
(2)指針偏轉方向和格數
(3)①等於
②呼吸作用大於光合作用,A瓶中氣體減少左
③不變
④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葉綠體類囊體薄膜

Ⅸ 為研究不同光照強度下水稻的光合作用,某實驗室人員將水稻幼苗固定於無底反應瓶中進行實驗,實驗裝置如圖

(1)題中以100W燈泡為光源,不斷加大燈泡與裝置間距離,可以看出指針的偏轉即光合作用強度在發生變化,所以光照強度是自變數.
(2)①B點指針偏轉較A明顯,光合作用強度大,左側是活的植物,產生氣體,浮力增大,指針右偏.
②C點之後指針開始回偏,說明此時從裝置中消耗氧氣,因此C點時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強度相等.
③CD段指針開始向左偏,說明水稻苗在消耗裝置中的氧氣,即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不足,此時呼吸作用大於光合作用.
④若此曲線與橫軸相交於E點,E點即為實驗的初始位置,即表示先前光合作用積累的氧氣已經全部被呼吸作用消耗.
(3)因為水稻植株在有光條件下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因此要測定其幼苗的呼吸強度,應對裝置進行遮光處理.
故答案為:(9分)(1)光照強度 改變燈泡與裝置間的距離
(2)①A 右 ②光合作用強度與呼吸作用強度相等 ③呼吸作用強度大於光合作用強度 左 ④
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被呼吸作用消耗到和實驗開始時的氧氣濃度相等
(3)遮光或黑暗

Ⅹ 如何分水稻的根際土壤和非根際土壤想做根

種類就不贅述了,采樣的話給你點建議:根際是一個很窄的范圍,並不是直接從根周圍取的土樣,嚴格的說是附著在根周圍的土壤,取樣的時候是直接將小麥連根拔起,抖掉根周圍鬆散的土壤,剩下的是根際土。

閱讀全文

與水稻分根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德國可換頭電動工具 瀏覽:338
如何換bj40的駕駛儀表 瀏覽:363
鑄造廠都是干什麼活了 瀏覽:82
天津哪裡有電動工具專賣店 瀏覽:895
騰人程工具箱 瀏覽:60
紅米1s設備鎖怎麼解 瀏覽:353
閥門開著是不是不用暖氣費 瀏覽:413
普通天然氣灶怎麼加自動熄火裝置 瀏覽:257
進入VB系統後若發現沒有工具箱 瀏覽:336
儀器儀表回收價格是多少 瀏覽:602
東莞市斯寶五金製品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50
永康小五金市場 瀏覽:631
主機風扇軸承怎麼加潤滑油 瀏覽:9
某水果的自動篩選裝置 瀏覽:195
實驗室製取和收集氣體的裝置圖 瀏覽:969
機械革命s2後蓋怎麼拆 瀏覽:838
設備號如何綁定IMEI 瀏覽:728
去大明宮五金批發市場 瀏覽:623
自動准同步裝置的調壓部分 瀏覽:450
摩托車儀表罩如何製作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