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某同學設計並製作了一種溫度計,其結構如圖所示,玻璃泡A內封有一定質量的氣體,與A相連的細管B插在水銀
(1)根據k= 代入數據,得到:k= ≈0.2 ; (2)理論上:封閉氣體近似作等容變化 所以 = = =k (k為常數).而實際數據確實得到 =0.2 cm/K,說明汞柱高x隨實際溫度T均勻變化,因此將0℃和100℃兩條刻度線之間進行100等分,取該等分將B管畫上均勻刻度線的做法是正確的; (3)若設法使封閉氣體溫度趨近零,則氣壓趨近零,此時水銀柱長度等於大氣壓強(以cmHg為單位),故 P 0 =273C+20.4cmHg=273×0.2+20.4=75cmHg; (4)實際溫度比理論值小,說明實際氣壓低; 修正後的實際溫度表達式T 實 =T 測 + ; 故答案為:(1)0.2;(2)證明如上;(3)p 0 =75cmHg;(4)偏小、T 測 + . |
㈡ (2007上海模擬)某同學設計了一種測溫裝置,其結構如圖1所示,玻璃泡A內封有一定質量的氣體,與A相連的
(1)由圖象看出汞柱高x隨環境溫度T變化的函數關系式為反比例圖象,斜率專K=
=0.2,
所以關系式為x=75-0.2T;
(2)縱屬軸的截距即為大氣壓強值p
0=75cmHg;
(3)大氣壓強p
0′比上述大氣壓p
0低了1cmHg,那麼圖象的斜率減小,測量的溫度值偏大,由表格可知測量值與真實值差約5℃.
故答案為:(1)x=75-0.2T,(2)75,0.2,(3)偏大,5,
㈢ 某同學設計了一種測溫裝置,其結構如圖(a)所示,玻璃泡A內封有一定質量的氣體,與A相連的細管B插在水銀
(1)由圖象看出汞柱高x隨環境溫度T變化的函數關系式為反比例圖象,斜率K=
=0.2,所以關系式為x=75-0.2T;
(2)縱軸的截距即為大氣壓強值p
0=75cmHg;
(3)大氣壓強p
0′比上述大氣壓p
0低了1cmHg,那麼圖象的斜率減小,測量的溫度值偏大,由表格可知測量值與真實值差約5℃.
故答案為:x=75-0.2T,75,偏大,5
㈣ 有人設計了一種測溫裝置,其結構如圖所示.玻璃泡A內封有一定量氣體,與A相連的B管插在水銀槽中,管內水
(來1)  ℃
㈤ (2014嘉定區一模)如圖為伽利略設計的一種測溫裝置示意圖,玻璃管的上端與導熱良好的玻璃泡連通,下端
設玻璃泡中氣體壓強為p,外界大氣壓強為p′,則p′=p+ρgh,且玻璃泡中氣體與外界大氣溫度相同.液柱上升,氣體體積V減小; A、由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C可知,V減小,如果p增大,T可能不變,可能減小,也可能增大,故AD正確; B、由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C可知,V減小,如果p不變,T減小,故B錯誤; C、由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C可知,V減小,如果壓強減小,T降低,故C錯誤; 故選:AD.
㈥ (2013靜安區二模)有人設計了一種測定液體溫度的儀器,其結構如圖所示.在兩端封閉、粗細均勻的豎直玻
(1)上部分氣體作等溫變化,由玻意耳定律得,p1V1=p1′V1′ 即p1l1S=p1′l1′S, 得 p1′= = cmHg≈55.6cmHg (2)下部氣體作一般變化 插入前,下部分氣體壓強p 2=p 1+ρgh=50+10=60 cmHg,氣柱長度l 2=5cm,溫度t 1=20℃ 插入後,下部分氣體壓強p 2′=p 1′+ρgh=(55.6+10)cmHg=65.6 cmHg,氣柱長度l 2′=7cm,溫度t 2=? 由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得: = 代入解得,t 2=175.5℃ 答:(1)此時上部分氣體的壓強為55.6cmHg. (2)待測液體的溫度是175.5℃.
㈦ 有人設計了一種測溫裝置,其結構如圖8-2-7所示,玻璃泡A內封有一定量氣體,與A相連的B管插在水銀槽中,管
21.4 cm.
㈧ 最早的測溫器設計是什麼樣的
在西漢時期,有人曾試圖製作一個測溫裝置。《淮南子•說山訓》記載:在瓶中盛了水回,當它結冰,可答以說明氣溫低,如其溶解為水,又可以說明氣溫之升高。這個觀測或許可以認為是一種關於測溫器的設想的萌芽。 真正稱得上溫度計的發明,是17世紀的事。1673年,北京的觀象台根據傳教士南懷仁的介紹,首次製成了空氣溫度計。但我國民間自製測溫器的不乏其人。 據清代初期文學家張潮編輯的短篇小說集《虞初新志》記載,清代初期的黃履庄曾發明一種「驗冷熱器」,即溫度計。 據記載,「此器能診試虛實,分別氣候,證諸葯之性情,其用甚廣,另有專書」。只是驗冷熱器的「專書」和實物都已失傳,人們難以判斷其具體原理和結構,估計是氣體溫度計之類的裝置。但它的結構與原理沒有被記錄下來,也可能是毛發式或天平式濕度計,但也有可能是氣壓計,因為空氣的濕度與氣壓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清代光學家黃履也曾自製過「寒暑表」,據說頗具特色,但原始記載過於簡略,難知其詳。
㈨ 有人設計了一種測定液體溫度的儀器,其結構如圖所示.在兩端封閉、粗細均勻的豎直玻璃管內,有一段長10cm
(1)上部分氣體作等溫變化,由玻意耳定律得,p 1 V 1 =p 1 ′V 1 ′ 即p 1 l 1 S=p 1 ′l 1 ′S, 得 p 1 ′= = cmHg ≈55.6cmHg (2)下部氣體作一般變化 插入前,下部分氣體壓強p 2 =p 1 +ρgh=50+10=60 cmHg,氣柱長度l 2 =5cm,溫度t 1 =20℃ 插入後,下部分氣體壓強p 2 ′=p 1 ′+ρgh=(55.6+10)cmHg=65.6 cmHg,氣柱長度l 2 ′=7cm,溫度t 2 =? 由理想氣體狀態方程得: = 代入解得,t 2 =175.5℃ 答:(1)此時上部分氣體的壓強為55.6cmHg. (2)待測液體的溫度是175.5℃. |
與有人設計了一種測溫度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騰人程工具箱
發布:2025-10-06 21:04:16
瀏覽:60
永康小五金市場
發布:2025-10-06 19:55:48
瀏覽:6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