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當小車在一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時,橡皮筋對小車做
①A、B本實驗不能測量橡皮筋拉力的大小,也就無法算出功的具體數值,而運用比例法進行實驗,所以為保證每根橡皮條對小車做功一樣多,每次實驗中,橡皮筋拉伸的長度必需保持一致,故A、B錯誤;
C、小車下滑時受到重力、橡皮筋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橡皮筋的拉力等於合力,需要採取平衡摩擦力的措施,實驗中應將木板左端適當墊高,故C錯誤;
D、為採集更多的數據,提高紙帶的利用率,並使打點穩定,實驗中應先接通打點計時器,再釋放小車.故D正確.
故選:D.
②為了測量小車獲得的速度,應該選用紙帶上點跡間距均勻,小車勻速運動的部分進行測量,即紙帶上FJ部分進行測量.
③最大速度為勻速運動時的速度,即vm=
=FJ 4×0.02
=1m/s.0.08 0.08
故答案為:①D;②FJ之間;③1.
B. 如圖所示是「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裝置.(1)實驗中,通過改變橡皮筋的條數來改變橡皮筋對小
(1)A、從紙帶上看出,小車先加速運動後勻速,這樣的話就需要平衡摩擦力,故木板應該是傾斜的.故A錯誤.
B、做紙帶類型的題時:統一的要求都是先接通電源,後讓紙帶運動.故B錯誤.
C、實驗中改變拉力做功時,為了能定量,所以用不同條數的橡皮筋且拉到相同的長度,這樣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就有倍數關系.而不需要測量出每根橡皮筋做功的數值,故C錯誤.
D、每次都要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釋放這樣開始時橡皮筋的形變數相同,過程中每根橡皮筋做的功才相同.故D正確.
故選:D.
(2)小車先在橡皮條的作用下做加速運動,當橡皮條鬆弛以後,小車由於慣性,會繼續勻速前進,最後由於橡皮條的阻礙,還會做減速運動.
A、由打出的紙帶也可以看出前面的點比較密集,說明速度較小,後面的點變稀疏,說明小車速度較大,故A錯誤.
B、由紙帶上的點可以看出由A到B小車做加速運動,C點部分點均勻分布,小車做勻速運動,故B錯誤.
C、計算時應取小車勻速的最大速度,此時橡皮筋對小車做功達到最大,故算BC點之間較好,不能算AB間的速度,C錯誤,D正確.
故選:D.
(3)橡皮筋做的功轉化為小車動能,由動能定理得:
W=
1 |
2 |
1 |
2 |
C. 某學習小組探究「功和速度變化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圖中小車在一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沿木板滑行
(1)A.小車下滑時受到重力、細線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於合力,需要採取平衡摩擦力的措施,實驗中將木板左端適當墊高,故A錯誤
B.為保證每根橡皮條對小車做功一樣多每次實驗中,橡皮筋拉伸的長度必需保持一致,故B正確;
C.再用2條、3條…,完全相同的橡皮筋並在一起進行重復實驗,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2Wo、3Wo故C錯誤
D.實驗中應先接通打點計時器,再讓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D正確.
故選BD
(2)要測量最大速度,應該選用點跡恆定的部分;故應選「FK」段.選「FK」.
(3)W∝v2 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C
D. 請完成以下兩小題:(1)「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當小車在一條橡皮筋作用
(1)①B(2分)② ![]() ②1.48(1.47~1.5均正確)(2分);0.84(0.80~0.88均正確)(2分) E. 如圖1,是某學習小組做探究「功和速度變化關系」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圖中小車是在一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
(1)A.小車下滑時受到重力、細線的拉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要使拉力等於合力,需要採取平衡摩擦力的措施,實驗中將木板左端適當墊高,故A錯誤
功W與速度v間的關系為W=
W與成v2正比,W-v2圖象是正比例函數圖象,故ABD錯誤, W與v是二次函數關系,因均為正值;故W-v圖象是拋物線的一個分支,故C正確; 故選:C F. 如圖所示是「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裝置. (1)A、從紙帶上看出,小車先加速運動後勻速,這樣的話就需要平衡摩擦力,故木板應該是傾斜的.故A錯誤.B、做紙帶類型的題時:統一的要求都是先接通電源,後讓紙帶運動.故B錯誤.C、實驗中改變拉力做功時,為了能定量,所以用不同條數的橡皮如圖所示是「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裝置. G. 「探究功與速度變化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當小車在兩條橡皮筋作用下彈出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
A、打點計時器可以用交流電源供電,電壓為4~6 V.故A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