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長春)用如圖甲的裝置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與動滑輪重G動的關系:(1)實驗時,應______豎直向
(1)實驗中應該勻速豎直向下拉動彈簧測力計,以保證拉力大小恆定.
(2)根據圖乙可回知,被提升物體答所受的重力相同時,動滑輪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低.
(3)根據圖象可知,當動滑輪中為1N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根據
=
=
=
可得,G=
=
=3N.
故答案為:(1)勻速;(2)低;(3)3.
2. (2013連雲港)用如圖所示裝置測量動滑輪的機械效率.實驗時,豎直向上的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動
(1)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第②次實驗時,動滑輪的機械效率:內
η=
×100%=
×100%=
×100%≈90.9%;
(容2)由表中實驗序號為①②的實驗數據可知,對於同一動滑輪,所提升鉤碼的重力增大,機械效率將增大;
由表中實驗序號為②③的實驗數據可知,提升相同重力的鉤碼時,動滑輪的重力增大,其機械效率將減小.
(3)由於滑輪與輪軸間存在摩擦、纏繞滑輪組的繩子有重力,因此:F≠
.
故答案為:(1)90.9%;(2)增大;減小;(3)滑輪與輪軸間有摩擦、繩子有重力.
3. 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1)實驗要求,用彈簧測力計拉動繩一端時,拉力的方向應___
(1)利用滑輪組提升物體時,用彈簧測力計拉動繩一端時,拉力的方向應豎直向上,並使物體勻速上升.
(2)根據圖示可知,n=3,
∵s=nh
∴h=
=
×15cm=5cm;
(3)∵s=15cm=0.15m,s=3h
∴h=
=
×15cm=5cm=0.05m,
根據圖示可知,鉤碼為三個,即鉤碼總重為3×2N=6N,則
有用功:W
有=Gh=6N×0.05m=0.3J;
總功:W
總=FS=2.5N×0.15m=0.375J;
∵W
總=W
有+W
額∴W
額=W
總-W
有=0.375J-0.3J=0.075J;
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
×100%=
×100%=80%.
故答案為:(1)豎直向上;勻速;(3)5;(3)0.075;80%.
4. 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滑輪組機械效率,記錄數據如下表: (1)實驗時,應沿豎直方向
(1)勻速(2)0.72 0.6 83.3
5. (2009從化市一模)蘭蘭和芳芳運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測定了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在全班交流實驗結果時,
(1)由圖知,此滑輪組由3段繩子承擔物重,所以s=3h 因此當鉤碼重為15N時,其機械效率為:η= ×100%= ×100%= ×100%=83.3% 故答案為:83.3% (2)蘭蘭:由表格中數據知,兩次實驗物體被提升的速度相同,第二次提升鉤碼的重力大,機械效率也高,所以可以看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被提升物體的重力有關. 芳芳:兩次被提升鉤碼的重力相同,第二次比第一次提升的速度大,兩次測量的機械效率相同,所以可以看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升的高度無關. 故答案為:蘭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被提升物體的重力有關,被提升的物體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 芳芳: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物體被提升的速度無關. (3)總結蘭蘭和芳芳的結論,可以得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勻速提升物體的速度大小無關,與被提升物體的重力大小有關,物體的重力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勻速提升物體的速度大小無關,與被提升物體的重力大小有關,物體的重力越大,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
6. 如圖所示是小華同學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的實驗裝置,實驗數據如下表: 實驗次數 鉤碼重G/N 鉤
(1)實驗時,應豎直向上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掛在動滑輪下的物體緩慢上升專; (2)由屬圖示滑輪組可知,滑輪組承重繩子的有效股數n=3,第3次測量中, 彈簧測力計移動的距離s=nh=3×20cm=60cm;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滑輪組效率: η= ×100%= ×100%= ×100%≈88.9%; (3)由表中第1、2兩次實驗的實驗數據可知,滑輪組相同而提升鉤碼的重力不同,滑輪組機械效率不同,鉤碼重力越大,滑輪組效率越高,由此可得: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的重力越大,滑輪組效率越高; (4)提升重物的重力大小、動滑輪的重力、摩擦力等都會影響滑輪組的效率. 故答案為:(1)勻速;(2)60;88.9%;(3)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重物的重力越大,滑輪組效率越高;(4)動滑輪重力.
7. (3分)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與動滑輪重G 動 的關系: (1)實驗時,應 豎
(1)勻速;(2)低;(3)3
8. 某實驗小組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滑輪組機械效率,記錄數據如表:(1)實驗時,應沿豎直方向______拉動彈
(1)實驗時,來應沿豎源直方向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 物體在上升過程中,速度不變,質量不變,高度升高,因此動能不變,重力勢能增大,因此機械能增大; (2)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第二次實驗時,W總=Fs=2.4N×0.3m=0.72J,W有用=Gh=6N×0.1m=0.6J, 滑輪組效率η= ×100%= ×100%≈83.3%. (3)由s=nh可知,n= = =3; 將繩子的一端固定在動滑輪的掛鉤上,然後依次繞完;如下圖所示:  (4)由表中實驗數據可知,兩次機械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鉤碼重力不同. (5)物體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示數不必克服摩擦力,所以計算的額外功偏小,機械效率偏大. 故答案為:(1)勻速;增大;(2)0.72;0.6;83.3%;(4)鉤碼重不同;(5)偏大.
9. 用如圖丁所示的裝置來測滑輪組的機械效率:(1)實驗要求,用彈簧測力計拉動繩端時,拉力的方向應______
(1)實驗要求,用彈簧測力計拉動繩端時,拉力的方向應豎直向上,並使物體勻速上升. (2)由圖丁可知,繩子的有效股數n=3,彈簧測力計移動s=30cm=0.3m,則物體移動h= = =10cm=0.1m. (3)由圖丁可知,物體重力G=2N×3=6N,有用功W=Gh=6N×0.1m=0.6J; 總功W 總=Fs=2.5N×0.3m=0.75J,額外功W 額外=W 總-W=0.75J-0.6J=0.15J, 滑輪組的效率η= ×100%= ×100%=80%. (4)再加掛一隻鉤碼重做實驗,有用功變大,額外功不變,所測的機械效率與前一次相比將變大. (5)從圖中可以看出,圖乙中的滑輪組比圖甲中的滑輪組多了一個定滑輪,動滑輪的個數不變. 在此實驗中,忽略繩重和摩擦,額外功是克服動滑輪重力做的功,所以額外功不變, 根據題意有用功也不變,所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變. 故答案為:(1)豎直向上;勻速;(2)10;(3)0.15J;80%;(4)變大;(5)不變.
10. (2014南崗區二模)小雪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圖甲是實驗前裝置所在的位置,圖乙是
(1)根據題意可知,G=2×1N=2N,F=1.5N; 根據圖甲乙可知,h=2cm,s=6cm; η= = = =44.4%;如下表所示: 實驗 次數 | 物重 G/N | 物體升高高度 h/cm | 繩端拉力 F/N | 繩端移動距離 s/cm | 機械效率 η | 1 | 2 | 2 | 1.5 | 6 | 44.4% | | | | | | | | | | | | | (2)η= = = =66.7%≠2×44.4%;所以小雪的猜想不正確; (3)同一滑輪組,機械效率隨物重的增加而增大.
與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動化移液裝置
發布:2025-10-07 00:41:34
瀏覽:375
騰人程工具箱
發布:2025-10-06 21:04:16
瀏覽: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