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結構力學組合實驗裝置多少錢

結構力學組合實驗裝置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1-11-09 05:48:24

A. 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代表性成果

本項成果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學儀器專項基金項目的支持下完成取得的,聚合物動態流變綜合測試儀首次將振動力場引入到擠出、混煉、注射、吹塑等加工過程模擬實驗單元中,採用先進的模塊組合結構形式,實現對聚合物及其復合材料的穩態與動態加工過程包括動態塑化擠出、動態注射、動態混煉過程進行模擬及廣義流變測量與表徵,技術創新性顯著,包含有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套功能齊全、面向橡塑材料加工行業,能夠進行穩態與動態加工過程流變性能測試的儀器,可廣泛用於材料流變性能測試、材料配方設計、成型工藝優化以及產品質量控制等。該項成果對我國聚合物新型成型技術與理論研究、新裝備的開發,提高我國塑料製品生產和塑料加工設備的技術含量,提高我國塑料加工工業整體科學技術水平具有重要意義。目前該成果正在廣東省經貿委的支持下,與國內大型企業合作進行產業化開發與生產,並且於今年上半年通過了技術鑒定,其產業化將可以增強我國塑料加工行業的創新能力,有力促進塑料加工和塑料機械產業再一次的跨越式發展和石化、汽車、家電、信息等產業的發展,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
本項成果已於2005年3月8日申請了中國發明專利:「聚合物動態注射注變特性與行為檢測方法及設備」、「注射機螺桿軸向脈動位移方法及裝置」、「聚合物及其復合材料多螺桿塑化混煉擠出方法及設備」,並分別於2007年5月和6月獲得授權。 傳統螺桿往復式注射成型過程物料主要是依靠外加熱和螺桿剪切熱的共同作用進行熔融、塑化,熔化速率低,熔體粘度大,物料受熱均勻性差,軸向溫差較大,最終結果是成型過程能耗大,注射不穩定,製品質量提高困難。
脈動壓力誘導注射成型方法及設備通過將電磁場引起的振動力場引入到聚合物塑化、注射與保壓成型全過程中,進行脈動壓力誘導注射成型加工。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設備體積重量減少45-50%,製造成本降低40%以上;能耗降低35%以上;工作可靠性高,噪音降低至75分貝以下,油污染少;塑化混煉效果好,成型製造質量高,對物料的適應性廣。新技術已獲得中國、美國、歐洲、日本、俄羅斯、澳大利亞、加拿大和韓國等十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發明專利權。該項成果已成功實現產業化,新設備在廣東省內的增城、南海、東莞、揭陽、汕頭以及浙江、江蘇等多家塑料製品廠進行生產運行,效果顯著,得到了用戶的高度評價。本項成果於2002年獲教育部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一等獎;2003年獲中國專利發明創造優秀獎、廣東省專利發明創造金獎, 2005年獲第十五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應用本項成果核心技術研究開發的 「脈動壓力誘導塑料製品注射成型設備」 和「高速高效集成化精密注塑成型設備」分別於 2005年2月、12月通過了廣東省新產品鑒定與技術鑒定。2006年本項成果與實驗室前期完成的動態擠出技術一起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本成果由863項目「軌道交通減振用高性能復合彈性結構材料的研究」(編號2001AA334010)和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項目「橡膠/層狀硅酸鹽納米復合材料的產業化技術」(編號2001BA310A12)兩部分組成,由株洲時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華南理工大學和北京化工大學共同完成,2004-2005年通過國家有關部門驗收。
成果的主要內容:
(1)炭黑、白炭黑的原位反應改性新技術及其在軌道交通減震用彈性體復合材料中的應用:採用多官能團單體或有機物,在干膠混煉和硫化過程中或在膠乳狀態進行原位反應改性,使其同時與橡膠產生接枝等化學結合並與炭黑、白炭黑等填料形成共價鍵結合,從而顯著提高界面結合力和橡膠復合材料的性能。該技術工藝簡單,實施容易,適用面廣,應用於軌道交通減震用彈性體復合材料,重點解決了提高動態使用性能的問題,獲得了動態生熱低、耐疲勞、永久變形小、動靜剛度比適中的硫化橡膠彈性體復合材料,取得了優異的應用效果,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2)橡膠/蒙脫土納米復合材料制備新技術及其在軌道交通減震用彈性體復合材料中的應用:發明了原位反應插層法和乳液混合插層法兩種橡膠/蒙脫土納米復合材料制備新技術,所制備的納米復合材料硫化膠的力學性能、耐老化性能、耐疲勞性能等顯著提高,建立了年產200噸原位反應插層法改性蒙脫土製備裝置和千噸級原位插層法橡膠/蒙脫土納米復合材料的示範生產線,將該納米復合材料應用於空氣彈簧、旁承、球鉸、軌道隔離減振器、V型彈簧等高性能彈性元件產品的生產,綜合性能優異,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本項成果的核心技術是用澆注型聚氨酯材料復合在傳統輪胎上生產滾動阻力小,因而耗油低、廢氣排放少的子午線輪胎。澆注型聚氨酯彈性體是目前最耐磨的彈性體,並且對人體無毒害,又能完全生物降解,還不必添加炭黑和一些有致癌作用的橡膠配合劑,是製造輪胎胎面的理想材料。將橡膠胎體與聚氨酯胎面組成復合輪胎,既能保持橡膠輪胎滾動阻力小,安全性、舒適性高的優點,又保持聚氨酯彈性體特別耐磨和無污染的優點,同時能消除部分橡膠配合劑及橡膠粉塵對環境的污染。輪胎的性能也提高了一個檔次,具有彈性好、耐磨、耐刺穿、承載能力大、乘坐舒適等優點,其行駛里程比普通輪胎提高1倍以上,與傳統輪胎比,凸現了環保、節能、新工藝、新材料等多方面的優勢。
新該技術同樣可應用到輪胎翻新工業上,可大大提高我國翻胎工業的技術水平,減少廢舊輪胎的產生數量,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對環境污染降到新的水平,成為更高意義上的綠色輪胎。成品輪胎已通過了國家橡膠輪胎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化學工業特種輪胎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權威機構的檢測。
2005年1月25日該項成果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組織的技術鑒定,鑒定專家認為:該輪胎的聚氨酯胎面和橡膠胎體的粘合性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其研製成功具有重大創新意義和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前景。新技術已獲得了2項中國發明專利,申請了世界上7個主要輪胎生產國的專利保護。2005年11月,這種復合輪胎參展美國國際汽車零件展覽會並引起轟動。 本項成果是在完成國家863項目「聚合物/無機物復合材料物理場強化制備新技術」的基礎上經過進一步深入研究取得的。聚合物多螺桿動態混煉擠出機從塑化混煉擠出機理上突破傳統混合混煉擠出設備的局限性,創造了一種在聚合物物料輸送過程中引入振動力場以強化物料塑化混煉效果的方法。該設備將振動力場引入聚合物塑料、混煉(反應)、排氣擠出全過程,克服了傳統混煉擠出設備提高製品質量困難,製品成型周期長,能量高等缺陷,解決了反應加工過程中的質量、動量、能量傳遞及平衡問題,是國內外聚合物新型成型加工領域的重大創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既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又可替代傳統同向雙螺桿擠出機,促使傳統混煉擠出設備更新換代。
2005年1月課題組應用本項成果核心技術研製開發的「EPDM/PP等熱塑性彈性體動態硫化技術與設備」,順利通過了廣州市科技局主持的成果鑒定。2005年1月聚合物及其復合材料多螺桿塑化混煉擠出方法及設備申請了中國發明專利,2007年6月獲得授權。
本項成果的技術水平處於國際領先,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其推廣應用不僅可以促進我國塑料加工工業的發展,而且將帶動我國機械製造業、電子工業的發展。

B. 結構力學學習總結

而對結構力學半年的學習,也讓我對這門學科有了很大的認識。結構力學是力學的分支,它主要研究工程結構受力和傳力的規律以及如何進行結構優化的學科。所謂工程結構是指能夠承受和傳遞外載荷的系統,包括桿、板、殼等以及它們的組合體,如飛機機身和機翼、橋梁、屋架和承力牆等。結構力學的任務是:研究在工程結構在外載荷作用下的應力、應變和位移等的規律;分析不同形式和不同材料的工程結構,為工程設計提供分析方法和計算公式;確定工程結構承受和傳遞外力的能力;研究和發展新型工程結構。 工程力學是機械類工種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許多工程實踐都離不開工程力學,工程力學又和其它一些後緒課程及實習課有緊密的聯系。所以,工程力學是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不可缺少的一門重要課程。但是,由於技校生基礎較差,學起來較吃力,下面我談談技校生如何學習工程力學。1.注意掌握公理、定理、定律、基本概念工程力學的公理、定理、基本概念很多,如:二力平衡公理,力的平行四邊形公理,作用與反作用公理,三力平衡匯交定理,合力矩定理,胡克定律,力的概念,約束的概念,力矩的概念等,這些我們必須熟記,同時對其內涵、要素、適用條件等要反復理解,做到真正掌握,這樣我們在分析力學問題時不致於無從下手。2.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工程力學是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結晶。力學的基本規律,是人們通過長期生產實踐和大量科學實驗,經過綜合、分析和歸納總結出來的。生產的需要促進了力學的發展,同時,力學理論又反過來推動生產不斷發展。所以,學習工程力學必須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在生活和生產實踐中,認真觀察,勤於思考,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並將理論應用到實踐中去加以檢驗。如:我們用板手擰緊螺母時,用大板手省勁,而用小板手很費勁,這用力矩理論很容易解釋:又如一直徑不同的鋼桿,兩端受外力作用而拉伸,當力F增大到一定值時,由經驗可知,斷裂必發生在直徑較小的一段上,這驗證了衡量構件強度的物理量是應力。3.注意比較學習工程力學的概念、公理、基本規律很多,我們在學習中要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系,比較它們的含義和表達形式,找到它們的異同點,以利於真正理解和掌握。 附件( 個)超大附件 旋風批量下載 正在檢測超大附件

C. 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

1.國土資源部同位素地質重點實驗室

2013年,承擔各類項目29項,其中973計劃專題2項,行業專項課題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地調項目2項,基本科研業務費項目4項,其他項目6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25篇,其中SCI檢索論文6篇。

Ar—Ar測年樣品超過150件。熱電離質譜實驗室全年運行機時率>80%;多接收器等離子體質譜實驗室全年運行機時率>280%;稀有氣體實驗室全年運行機時率>200%。組織了第六屆全球華人地質大會的同位素地質專題會議和第十屆全國同位素地質年代學與地球化學學術討論會。

在薊縣剖面下馬嶺組發現大量菱鐵礦,天山中段成礦帶成礦地質背景的同位素熱年代學應用研究、西准噶爾中基性岩牆的年代學和地球化學研究、(U-Th)/He等低溫熱年代學約束下庫車盆地吐孜2井構造熱演化研究方面均取得重要進展。建立了特殊樣品的鐵、銅、鎂的純化方法和微量樣品的鐵的純化方法。

第十屆全國同位素地質年代學與地球化學學術討論會

2.國土資源部地層與古生物重點實驗室

截至2013年底,實驗室共有固定人員20人,其中研究員11人、副研究員2人,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2人,另有在站博士後4人。實驗室有多人新進入或留任國內外的相關學術組織:3人任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第二屆委員,1人當選亞洲恐龍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4人進入中國古生物學會第十一屆理事會,10餘人在第四屆全國地層委員會各工作組任組長或成員。

「燕遼—熱河生物群重要脊椎動物宏演化與生態多樣性研究」榮獲2013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遼寧首次發現侏羅紀多瘤齒獸類哺乳動物」入選中國地質科學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進展。2013年,實驗室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科研論文26篇(其中Science論文1篇、其他SCI檢索論文14篇),出版專著1部。2013年,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近30項。50餘人次參加了國內外學術會議,並有20餘人次做大會或分會學術報告;1人應邀赴台灣進行講學交流;邀請3名國內知名院士和學者來實驗室作學術報告;組織1次實驗室內部的學術交流會議。

重要成果:完成「魯科一鑽」1600米的鑽探工程,取芯率97%,為認識膠萊盆地晚白堊世地層層序、尋求陸相白堊系和古近系界線提供了極為珍貴的研究材料;研究了我國遼西中侏羅世多瘤齒類哺乳動物一新屬種(歐亞皺紋齒獸);系統描述了峽東地區埃迪卡拉紀多門類微體化石90種(其中3新屬、40新種),為埃迪卡拉紀生物地層劃分及國際對比、埃迪卡拉紀年代地層劃分及全球界線層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古生物學依據;在河南、江西、內蒙古發現並研究了多種恐龍等爬行類動物化石,豐富了對恐龍演化的認識。

峽東地區埃迪卡拉紀微體化石的研究成果作為專刊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刊物上(封面)

3.國土資源部深部探測與地球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2013年,承擔各類項目28項,其中國家專項1項,973項目1項、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5項,青年基金項目6項,公益性行業專項5項,地調項目8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檢索論文31篇,其中國際SCI檢索論文22篇,國內SCI 檢索論文10篇。實驗室成員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獲中國地質調查成果一等獎1項;獲中國地質科學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進展1項。被地質研究所評為年度「優秀科研團隊」。

高銳主任向學術委員會作2013年工作進展匯報

實驗室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與開放研究,派出訪問學者1名,中美聯合培養博士後1名,參加了SSA、AGU等國際學術會議,接待國(境)外專家來訪6名,與美國、西班牙、蒙古等國知名大學及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研究。依託已有項目經費設立8項開放研究項目,累計經費達491萬元,南京大學、吉林大學、同濟大學等高校團隊承擔了項目。培養了博士後3人、博士生7人、碩士生6人。

重要成果:天山與塔里木盆山結合部深反射剖面揭示出現今岩石圈尺度構造關系及造山變形深部動力學過程。突破深反射地震探測技術瓶頸,獲得青藏高原腹地巨厚地殼強反射。用深反射地震剖面綜合分析解釋了龍門山地殼結構,系統地建立了青藏高原東緣構造演化模型。寬頻地震觀測研究發現華南大陸東南緣「薄岩石圈」。與深地震反射剖面和多種地球物理綜合研究,提出了成礦地球動力學模式。

橫過班公—怒江縫合帶及羌塘盆地中央隆起的深反射地震剖面獲得可靠Moho反射

4.國土資源部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

2013年6月4日,國土資源部黨組書記、部長姜大明一行來實驗室調研

實驗室以高分通過評估 

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進展匯報會

地球物理勘查新技術新方法高級研討班在廈門舉行

2013年6月4日,國土資源部黨組書記、部長姜大明一行到實驗室調研。2013年6月21日,實驗室以114.6分的高分通過部科技司組織的現場評估。2013年12月10日,中國地質科學院組織召開成礦作用與資源評價重點實驗室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進展匯報會。專家們一致認為實驗室緊密圍繞國家目標,瞄準國際礦產資源科學前沿,創新成礦理論,開展礦產資源評價,特色和優勢明顯、設備精良、科研成果豐碩,為我國地質找礦勘查作出了突出貢獻,建議按照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的要求組織論證材料,盡快申報。

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發表論文107篇,其中SCI檢索論文37篇,含國際SCI檢索論文21篇,國內核心期刊論文70篇;出版專著2部;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協辦了第六屆全國成礦理論與找礦方法學術討論會、第十屆全國同位素地質年代學與同位素地球化學學術討論會、固體地球科學重點實驗室聯盟學術委員會會議和全國岩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等,還舉辦了多期實驗和探測技術培訓班。

實驗室新引進Helix SFT稀有氣體同位素質譜儀、激光剝蝕等離子質譜Bruker M90和MICRO/LAS 193nm激光剝蝕系統。各類在研項目經費6000萬元。指導中鋁資源公司、西藏地質五隊在多龍銅金礦集區發現榮那超大型銅金礦(勘查確定銅資源量超過450萬噸,伴生金超過80噸),釐定為典型的斑岩—淺成低溫熱液成礦系統。運用地球物理新技術和綜合信息技術,在東准瓊河壩拉伊克勒克覆蓋區發現多處異常,經鑽探驗證,探明了高品位的矽卡岩型銅鐵礦和高品位斑岩鉬礦體。

HELIX SFT稀有氣體同位素

MICRO/LAS 193nm

5.國土資源部鹽湖資源與環境重點實驗室

2013年,承擔項目23項,總經費3200萬元,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973課題3項,公益性行業專項2項,地質調查計劃項目1項和工作項目10項,其他項目3項。發表學術論文27篇,其中國際SCI檢索論文4篇,國內SCI檢索論文4篇,國內EI檢索論文3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2篇,會議論文4篇。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16人次,做學術報告7人次,邀請國內外專家來做報告3人次。2013年成為國土資源科普基地。獲中國地質科學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進展1項。

在鄭綿平院士帶領下,在鉀鹽資源勘查與基礎研究、鹽湖資源調查、鹽湖古氣候古環境研究、油田水資源調查評價以及火星試驗場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在普洱市寧洱縣一帶發現找鉀有利區,主體埋藏深約500~1500米;調查西藏湖泊15個,其中11個為前人沒有調查過的湖泊,填補了這些湖泊水化學等資料空白,估算了三個鹽湖資源量;在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鹽湖區,建立了火星鹽類環境類比試驗場。

MK-1井含鉀石鹽岩心

MK-1井含鉀石鹽鏡下鑒定

鄭綿平主任在雲南察看鉀鹽鑽探岩芯

參加44LPSC會議並與同行交流

6.國土資源部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

2013年實驗室承擔各類項目73項,其中地調項目32項,公益性行業專項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5項,科技支撐1項,973項目1項。發表論文71篇,其中SCI檢索論文19篇,EI檢索論文7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28篇,科技核心期刊論文10篇;出版專著3部。獲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中國地質調查成果一等獎1項,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1項。實驗室邀請專家講學4次,派出交流或學習4人次(2次國外)。在部組織的重點實驗室評估中獲得優秀。

現有研究人員38人,實驗人員20人,管理人員2人。2013年培養研究生37人。2人獲得院新華聯科技獎,1人獲得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1人入選中國地質調查局首批高層次地質人才計劃,2人入選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年地質英才計劃。

2013年12月在京組織召開了「新構造運動與地質災害重點實驗室」2013年度學術年會暨工程滑坡與地震滑坡防治關鍵科技問題研討會。圍繞「工程滑坡與地震滑坡防治關鍵科技問題」主題,安排了有關工程滑坡防治研究方面的5個專題報告,地震滑坡防治研究4個專題報告。

實驗室學術年會

在四川蘆山地震地質及地質災害應急調查中,分析研究了蘆山地震的發震構造、地應力變化特點,並分析總結了地震地質災害的發育特徵及其成災規律,為蘆山地震災區應急地質調查和救災部署提供了決策參考和技術支撐。

在雅礱江畔調查崩塌危岩體

7.國土資源部古地磁與古構造重建重點實驗室

2013年在研項目25項,發表科研論文30餘篇,其中SCI檢索論文13篇,EI檢索論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1篇,受邀專題報告1個。研究人員和技術人員16名,國外留學人員2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12名,博導6名,碩導6名,研究員9人,副研究員3人,助理研究員1人。客座人員7名,其中院士1人,研究員6人。目前在讀13名博士、11名碩士,並有1名博士後出站,6名博士後在站。

1人入選首批國土資源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開發和培養計劃,1個團隊入選首批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團隊培育計劃,1人入選首批中國地質調查局高層次地質人才計劃,1人獲中國地質學會第十四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獲中國地質科學院2 013年度十大科技進展1項。

參加了構造地質論壇會議、中國地球物理年會,並作學術報告,展示了成果;赴南極、法國、吉爾吉斯、美國、奧地利等開展學術交流和科學考察。

古地磁與古構造重建重點實驗室人員赴奧地利參加EGU會議

完成了南極拉斯曼丘陵地區1:25000地質圖(待出版),這是我國在南極地區完成的第一張大比例尺地質圖。重新釐定了南極溫德米爾群島及其內陸地區中元古代構造事件,該構造活動帶穿過南極內陸,與北美南部格林威爾期活動帶相連,增生造山作用在該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G 755-4K長岩心超導磁力儀測試系統

8.國土資源部生態地球化學重點實驗室

2013年11月以「土壤地球化學環境現狀與污染防控」為主題的香山科學會議第477次學術討論會在京召開。為配合香山科學會議,實驗室舉辦了「生態環境地球化學關鍵科學問題研討會」;舉辦「礦山環境地球化學研究系列講座」,邀請李冰研究員等8位專家就礦床學、表生地球化學、礦物加工工藝學、地球化學環境監測、元素形態分析等作了學術報告。

參加第三十三屆二A英大會

2013年發表論文30篇,其中SCI檢索論文17篇。3人赴芬蘭開展環境修復領域的學術交流和合作磋商;與加拿大PARSON′S公司開展交流與磋商;出訪歐洲著名的蘭卡斯特環境中心;參加了韓國二A英大會;赴英國Hall Analytical Laboratories Ltd 學習高分辨磁質譜原理、調諧方法和儀器維護方法。

在芬蘭開展學術交流

地調計劃項目《生態地球化學環境修復技術研究》通過驗收,項目在金屬礦山、稀土礦山地球化學環境及與人體健康研究、環境污染的控制與修復研究及示範等方面取得成果。地調工作項目《中國農業生態地球化學評價體系研究與成果集成(測試中心)》通過驗收,項目完成了我國低硒帶典型地區生態環境中硒的現狀和演變的研究工作,對造成環境低硒的主要地學因素作了較全面的分析,對目前仍然存在的大骨節病高發區的地學環境開展了研究。

生態環境地球化學關鍵科學問題研討會參會人員合影

9.國土資源部地下水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

參與組織承辦第二屆全國地下水污染學術研討會和中國地質學會水文地質專業委員會2013年年會暨地下水與生態學術研討會。到德國、法國、澳大利亞、美國交流學習6次,參加在荷蘭、澳大利亞、法國、印度尼西亞以及西安、北京等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8次,參加國內學術交流、學術會議多次。澳大利亞、美國、日本、香港、中科院等國內外知名學者來訪9次,了解了國內外研究動態,學習了先進經驗,取得了良好效果。

地下水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參與承辦的地下水與生態學術研討會

不同密度粘性土弱透水層超濾性能實驗結果

地面沉降壓縮釋水機理圖

承擔由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資助的國際合作項目2項,項目名稱為「利用重復同位素示蹤分析技術評價華北平原高強度地下水開采條件下的補給和水文動力學響應」和「華北平原濱海地區承壓含水層古地下水年齡測定」。承擔973項目《華北平原地下水演變機制與調控》第3課題《深層含水層系統變異與地下水可更新能力演變機理》,深化了水—土復合作用及地面沉降發生機理認識,編制了華北平原地面沉降防治分區圖,探索了地下淡水—鹹水界面移動與驅動機制,證明了越流過程中粘性土存在阻鹽效應,認識了復合地下水漏斗演變及地下水可更新能力。

IAEA國際合作項目協調會在維也納召開

10.國土資源部地球化學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

2013年,實驗室建立了全國地球化學基準網。通過研究製作了全國稀土和稀有分散元素地球化學圖及全國放射性元素(釷、鈾、鉀)地球化學基準圖,發現了鎘等8個重金屬元素與人類活動存在密切關系,初步發現氧化鈣含量分布與降雨量和酸雨分布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同時發現成礦元素,如金、鎢、錫、銅、鉛、鋅、鈾、稀土等分布與已有的成礦省和大型礦集區分布存在顯著的空間對應關系。基準網研究工作的深入將為化學元素在中國大陸的演化、全國資源評價、未來環境變化提供定量參照標尺。

鄂爾多斯盆地東勝地區鈾地球化學圖

盆地穿透性地球化學探測理論與技術取得原創性成果,並在鄂爾多斯盆地砂岩型鈾礦區域調查中取得實效。在鄂爾多斯盆地成功開展了砂岩型鈾礦區域地球化學勘查方法實驗。在區域上使用微細粒級地球化學探測技術,准確圈定了砂岩型鈾礦礦化出露區與礦床隱伏區的區域地球化學異常。

推進全球尺度地球化學國際研究中心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

王學求主任向CCOP國家培訓班學員示範地球化學樣品採集方法

11.國土資源部地球物理電磁法探測技術重點實驗室

在國家863計劃、水合物國家專項和公益性行業專項共同支持下,在祁連山木里地區開展了陸域天然氣水合物物化探方法技術攻關。通過實驗研究了水合物礦藏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響應特徵,初步建立了判斷水合物成藏的物化探綜合指示標志,提出凍土、斷裂、地下水環境和氣源是水合物成藏的重要控制條件;確立了地震、電磁法、有機地球化學勘查方法技術組合,建立了預測評價指標。

木里地區水合物主要成藏模式示意圖

(1)依據物化探方法提出的驗證井位成功鑽遇水合物實物樣品。研究了水合物礦藏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響應特徵,初步建立了判斷水合物成藏的物化探綜合指示標志。水合物地震學響應呈現「高頻、弱振幅」特徵,不存在海洋地震剖面上的BSR特徵。

水合物地震學響應呈現「高頻、弱振幅」特徵

(2)提出凍土、斷裂、地下水環境和氣源是水合物成藏的重要控制條件;深部烴類氣體沿斷裂構造向上運移,在凍土的封蓋下,在斷裂破碎帶內富集,在穩定的地下水環境下,於適合的溫壓條件下成藏是木里地區水合物的主要成藏模式之一。

(3)確立了地震、電磁法、有機地球化學勘查方法技術組合,建立了預測評價指標。

(4)在DK9孔井下188.20~367.59米區間,發現4層水合物,單層厚度超過20米,累計厚度45.56米。

DK9孔井

12.國土資源部岩溶生態系統與石漠化治理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學術會議

2013年,承擔各級各類項目26項,其中國家科技支撐2項,國家科技專項1項,省級科技計劃及國土資源公益性行業專項項目12項,其他項目11項,研究項目總經費達4914.66萬元;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1篇,其中5篇為SCI檢索論文;出版專著1部;承辦或參加學術會議11次,大會報告5人次。

實驗室年會

1人入選首批國土資源科技領軍人才開發和培養計劃;實驗室引進碩士2人,培養在讀博士3人、碩士13人,加強了科研隊伍建設;資助開放課題4項。地調計劃項目「中國地質碳匯潛力研究」成果報告通過評審,養殖場廢棄物資源化處理技術與模式、烏蒙山片區生態環境地質調查評價、岩溶土壤改良增匯技術、典型岩溶峰叢窪地水土保持技術研究、從古地理學角度探討廣西石漠化分布特徵、利用遙感影像反演土壤屬性及元素含量、土壤空氣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特徵、不同石漠化等級下土壤—植被—大氣連續體水勢梯度及其環境效應、鶴慶縣石漠化調查初步分析、滇中引水工程鶴慶岩溶與水文地質專題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進展。

岩溶生態系統與石漠化治理重點實驗室2013年學術委員會會議人員合影

13.國土資源部岩溶動力學重點實驗室

2013年,實驗室新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含面上1項),廣西自然科學基金4項(含重點1項),國家留學基金1項,其他項目24項,總經費1657萬元。出版專著1部,發表論文35篇,其中SCI檢索論文5篇,EI檢索論文2篇。1人入選地調局青年地質英才計劃,2人入選首批國土資源傑出青年科技人才培養計劃,1個團隊入選國土資源科技創新團隊培育計劃。獲中國地質調查成果一等獎1項。實驗室順利通過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評估,並先後被中國地質調查局認定為「全球氣候變化中心」,被廣西科技廳認定為「廣西院士工作站」,被科技部認定為「岩溶動力系統與全球變化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完成中國地質碳匯綜合潛力調查,為國家「增匯、減排」提供科學決策;與德國美因茨大學共同研究碳酸酐酶的作用機制,為中國西南岩溶區如何利用生物技術開展石漠化治理提供了科學依據,該研究成果發表在《Planta》上(影響因子3.65)。

「岩溶動力系統與全球變化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揭牌

實驗室學術會議(袁道先院士作報告)

岩溶泉群發育特徵考察

邀請外國專家來實驗室作報告

D. 實驗方案設計

一、 實驗內容

考慮不同庫水升降條件下,「浸泡—風干」循環作用對岩石試樣實驗, 對每一期試樣進行單軸或三軸實驗, 得出在不同水位升降條件下對岩體力學參數的影響規律, 及在不同「浸泡—風干」循環期次作用下力學參數劣化規律。

二、 試驗岩樣

試驗所用砂岩取自三峽庫區秭歸沙鎮溪鎮白水河滑坡, 為侏羅繫上沙溪廟組砂岩。在同一個岩層開出較大片的岩塊, 並在現場切割成小塊運回試驗室鑽心取樣。 根據《工程岩體試驗方法標准》(GB/T50266—99)、 《水利水電工程岩石試驗規程》(SL264—2001)以及國際岩石力學學會推薦標准, 同時滿足RMT-150C岩石力學試驗系統三軸試驗岩樣規格要求, 經過細心切磨製成尺寸為Φ50mm×100mm圓柱形試件。 試樣的精度嚴格滿足規范要求: 高度、 直徑偏差≤±0.3mm, 試件兩端面不平整度≤±0.05mm(圖5-1)。

岩石礦物鑒定結果為絹雲母中粒石英砂岩(圖5-2), 孔隙式鈣質膠結結構, 基質具微細鱗片變晶結構的中粒砂狀結構。 岩石由石英、 長石、 岩屑、 雲母等組成。 碎屑組分有燧石岩屑, 次角-次圓狀, 粒徑0.3mm, 佔10%; 石英碎屑, 次角-次圓狀, 均勻分布,粒徑0.3~0.5mm, 佔80%; 基質組分為絹雲母, 佔10%。

圖5-9 有壓岩石溶解儀的結構圖

圖5-10 水壓力室俯視圖

圖5-11 控制箱

YRK-1岩石溶解試驗儀為本試驗開發的一種模擬庫水壓及庫水升降條件下岩石溶解試驗儀, 下面將對該儀器進行詳細的介紹。

(1)一種模擬庫水壓力條件的儀器的研製

本實驗儀器為一種模擬庫水壓力狀態下水-岩作用的實驗裝置, 模擬蓄水後庫岸岩(土)體所受水壓力環境, 通過考慮不同水壓力及水位升降條件下的岩石-水作用的浸泡實驗, 研究庫水條件下的水-岩作用及力學損傷特徵。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 本儀器製作由岩石溶解室(壓力室), 動、 靜水模擬控制系統, 壓力控制系統, 壓力感測帶等組成。

水壓力室: 主要由底座、 圓柱形水壓力室和蓋板組成, 底板與蓋板之間分布有八根加固螺栓, 通過密封墊圈將圓柱形水壓力室固定在底座和蓋板之間。水壓力室採用不銹鋼和有機玻璃製作, 以便承受較大壓力。

壓力控制系統: 由內部壓力傳導系統和外部壓力控制系統組成。在水壓力室底部安裝一個壓力感測帶與外部壓力控制系統相接, 該壓力感測帶與外部壓力控制系統相連; 外部壓力控制系統由供壓裝置和高精度壓力表以及壓力傳導管道組成, 通過高精度壓力表將15MP壓力轉變為0~1.4MP(量程范圍)的壓力傳遞到壓力感測帶(穩壓狀態), 通過壓力感測帶將壓力傳遞給水, 進而控制水壓力室中的水壓, 滿足實驗要求達到的壓力狀態。

動、 靜水模擬控制系統: 該系統由穩壓電源、 直流電機、 葉輪組成。 直流電機安裝在水壓力室的底板下部, 通過轉軸與水壓力室內部的葉輪相連。 可以模擬在動水狀態下岩石的溶解特徵, 也可以模擬在靜水狀態下岩石的溶解特徵; 同時, 通過控制直流電機轉速進一步模擬在不同動水狀態下岩石的溶解特徵。 與壓力控制系統組合可以進一步模擬在水庫庫水壓力狀態下(具有一定的流速情況下)的水-岩作用。 同時在水壓力室下部設置水樣採集口, 通過水樣分析研究岩石溶解特徵。

(2)岩石溶解儀操作步驟

a. 壓力室放置試樣。 首先將制備好的岩樣放入水壓力室內, 分層直立或橫卧擺放;蓋上蓋板並將加固螺栓擰緊, 固定好。

b. 壓力室充水。 通過進水管向水壓力室內注水, 注水期間將放氣螺絲打開, 將水壓力室內空氣排除, 直至水漫出注水管後, 封閉進水管, 擰緊放氣螺絲。

c. 控制壓力室水壓力。 連接外部壓力控制系統與內部壓力控制系統, 確認連接完成後, 將總控箱中的氣源壓力調節閥全部放開(擰至最松位置), 放氣閥放到「開」的位置。 緩慢旋轉氣源壓力調節閥, 按照實驗要求調節壓力, 並通過外部壓力系統通過壓力傳到裝置將壓力傳遞給水, 保證水-岩作用是在一定庫水條件下進行。

d. 取出試樣。 完成一個實驗周期之後(實驗流程要求), 獲取試樣之前, 首先關閉總氣源(氮氣瓶), 按照試驗流程調節閥慢慢將氣源壓力減小, 打開放氣閥以及放氣螺絲,使殘余氣體放出。 開放水樣採集口, 獲取足夠水樣供分析。 取出岩樣做相應分析。

(3)岩石溶解試驗儀的特點

該儀器製作的優點是: 結構簡單、 易操作、安全可靠, 可以模擬庫區岩體所處不同水壓力環境, 根據需要保持或調節水壓力狀態模擬庫水位升降; 設置動、 靜水模擬控制系統, 以模擬庫水擾動; 設置取水管道, 以便分析離子濃度的變化。

該儀器可以模擬在庫水升降條件及水壓力狀態下岩石所處的水環境, 為研究庫水條件下水-岩作用機理及力學特性而提供一套室內實驗平台。

E. 萬能試驗機有什麼分類組成

萬能試驗機,集拉伸、彎曲、壓縮、剪切、環剛度等功能於一體的材料試驗機,主要用於金屬、非金屬材料力學性能試驗,是工礦企業、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工程質量監督站等部門的理想檢測設備。萬能試驗機是能進行拉伸、壓縮、彎曲以及扭轉等多種不同試驗的力學試驗機。最常見的有杠桿擺式和油壓擺式兩種。
萬能材料試驗機是由測量系統、驅動系統、控制系統及電腦(電腦系統型拉力試驗機)等結構組成。
如果將現市面上的萬能試驗機按照用途分類,可劃屬為測定機械性能的試驗機。按照試驗機的用途可將所有試驗機分為兩類:
1、測定機械性能的試驗機
與萬能試驗機同屬測定機械性能的試驗機這一大類的還有:A-靜負荷試驗機:包括拉力試驗機、壓力試驗機、扭轉試驗機、復合應力試驗機、蠕變試驗機、持久強度試驗機、鬆弛試驗機以及硬度計中的布氏、洛式和維氏硬度計。B-動負荷試驗機:包括沖擊試驗機、疲勞試驗機以及硬度計中的沖擊布氏和肖氏硬度計。
拉力試驗機配套設備:高低溫試驗箱,高溫爐、低溫箱、各種制具。
拉伸試驗高溫爐:配套使用於液壓萬能試驗機和電子萬能試驗機為其試樣提供高溫環境。電爐外殼採用不銹鋼製作,爐膽採用上、中、下三段加熱,三個溫度控制器分別控制三組加熱絲,爐膛內溫度均勻。採用PID模糊控制方式,試驗溫度過沖小,控制精度高,是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廠礦材料研究單位的高性能材料試驗設備。可以根據使用環境要求與主機任意組合使用,可完成各種金屬、非金屬的高溫拉伸試驗,並能達到各種特殊行業(如塑料、橡膠)等的使用要求。做常溫試驗時只需把高溫爐移開,可完全滿足GB/T4338-2006,HB5195-1996中圓棒試樣、矩形試樣、管材等,在特殊環境溫度下的強度檢驗。
2、工藝試驗用試驗機
萬能試驗機工藝試驗用試驗機:包括杯突試驗機、彈簧試驗機、彎曲試驗機和線材扭轉試驗機。
力值測量
通過測力感測器、放大器和數據處理系統來實現測量,最常用的測力感測器是應變片式感測器。
所謂應變片式感測器,就是由應變片、彈性元件和某些附件(補償元件、防護罩、接線插座、載入件組成),能將某種機械量變成電量輸出的器件。應變片式的拉、壓力感測器國內外種類繁多,主要有筒狀力感測器、輪輻式力感測器、S雙連孔型感測器、十字梁式感測器等類型。
從材料力學上得知,在小變形條件下,一個彈性元件某一點的應變ε與彈性元件所受的力成正比,也與彈性的變形成正比。以S型感測器為例,當感測器受到拉力P的作用時,由於彈性元件表面粘貼有應變片,因為彈性元件的應變與外力P的大小成正比例,故此將應變片接入測量電路中,即可通過測出其輸出電壓,從而測出力的大小。
對於感測器,一般採用差動全橋測量,即將所粘貼的應變片組成橋路,R1、R2、R3、R4,實際為阻值相等的4片(或8片)應變片,即R1=R2=R3=R4,當感測器受到外力(拉力或壓力)作用時,感測器彈性元件產生應變而使各電阻值發生變化,其變化值分別為△R1、△R2、△R3、△R4,結果原來平衡的電橋,現不平衡了,橋路就有電壓輸出。
簡單來說,外力P引起感測器內應變片的變形,導致電橋的不平衡,從而引起感測器輸出電壓的變化,我們通過測量輸出電壓的變化就可以知道力的大小了。
一般來說,感測器的輸出信號都是非常微弱的,通常只有幾個mV,如果我們直接對此信號進行測量,是非常困難的,並且不能滿足高精度測量要求。因此必須通過放大器將此微弱信號放大,放大後的信號電壓可達10V,此時的信號為模擬信號,這個模擬信號經過多路開關和A/D轉換晶元轉變為數字信號,然後進行數據處理,至此,力的測量告一段落。
形變測量:
通過形變測量裝置來測量,它是用來測量試樣在試驗過程中產生的形變。該裝置上有兩個夾頭,經過一系列傳動機構與裝在測量裝置頂部的光電編碼器連在一起,當兩夾頭間的距離發生變化時,帶動光電編碼器的軸旋轉,光電編碼器就會有脈沖信號輸出。再由處理器對此信號進行處理,就可以得出試樣的變形量。
橫梁位移測量:其原理同變形測量大致相同,都是通過測量光電編碼器的輸出脈沖數來獲得橫梁的位移量。

F. 實驗室檯面一般用什麼材質從哪裡可以買到

實驗室裝備產品的檯面大體分為五種材料:1、酚醛樹脂、2、環氧樹脂、3、不銹鋼、4、花崗岩。
檯面分為化學實驗檯面、物理實驗檯面、生物實驗室檯面。
1、化學用實驗台檯面
化學實驗室檯面通常選用酚醛樹脂復合貼面板檯面、酚醛樹脂實心板檯面、環氧樹脂檯面、陶瓷檯面;
1、1、復合貼面板檯面:
材料選用1mm厚酚醛樹脂化學實驗用專用板,基板國產優質中纖板材料,底面粘貼酚醛樹脂普通防火板,周邊採用2.0mm厚的PVC材料封邊;檯面復合厚度為40mm;
1、2、實芯板檯面:
材料選用12.7mm厚酚醛樹脂板化學實驗用專用板,加邊後總厚度為25.4mm;周邊倒角R10mm; 耐高溫不超過135℃。
1、3、環氧樹脂檯面:
材料厚度為13mm、20mm、25mm供選擇;
特點:a、24小時耐強酸鹼腐蝕;b、具有較強的耐磨性、耐沖擊性、耐污染性、不彎曲;c、耐高溫最高可達600℃;
2、物理用實驗台檯面:
物理實驗室檯面通常選用酚醛樹脂復合貼面板檯面、天然花崗岩檯面;
2、1、復合貼面板檯面,材料:選用1mm厚酚醛樹脂物理實驗用專用板,具有耐高溫、耐磨、耐劃痕等特點。基板選用優質中纖板材料,周邊用2.0mm厚的PVC材料封邊;檯面復合厚度為40mm;
2、2、實芯板檯面,材料:選用12.7mm厚酚醛樹脂板物理實驗用專用板,具有耐高溫、耐磨、耐劃痕、防靜電等特點。加邊後總厚度為25.4mm;周邊倒角R10mm;
特點:
a、具有較強的耐磨性、耐沖擊性、耐污染性、耐高溫、防靜電、不彎曲;
b、最大承重為300公斤/平方米;
c、耐溫度可在-50℃~+40℃環境下使用;
2、3、選用天然花崗岩檯面:
厚度:高溫台選用為50mm;天平台選用50mm;
特點:有較強的力學性能和耐熱性能;
最大承重為500公斤/平方米;
缺點:有輻射,對人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性,(以檢測報告為數據依據);

3、生物用實驗台檯面:
3、1、選用1.2mm厚316#不銹鋼板,內襯復合板添充封閉。
特點:1、耐有機溶劑;2、抑制細菌、黴菌生長;3、抗污染、易清潔;
3、2、環氧樹脂檯面:
材料厚度為20mm、25mm供選擇;
特點:a、24小時耐強酸鹼腐蝕;b、具有較強的耐磨性、耐沖擊性、耐污染性、不彎曲;c、耐高溫可達600℃;
二、金屬主框架部分
(1) 支撐主框架材料使用標准
1.)實驗台主體支撐框架:材料採用2.0mm冷軋鋼板。《本鋼》《武鋼》
2.)前、後連接梁採用1.5mm金屬冷軋鋼板折彎製作;板材選用《本鋼》《武鋼》產冷軋鋼板。
3.)框架各部的連接螺絲採用《國家標準的內六角烤藍螺絲》。
4.)表面塗層採用環氧樹脂靜電粉末噴塗。
5.)鋼制主體支撐框架表層防護顏色:鐵灰色;
6.) 框架連接部件顏色為:乳白色;
(2)鋼制主體支撐主框架的設計要求
1.) 採用2.0mm厚冷軋鋼板折彎後焊接成型,各連接的螺絲孔採用拉鉚螺母設計;上下橫梁設計30°溢流斜面;
其特點是::表面光滑平整、製作簡單實用、可控制液體的存留。
2.)前後連接槽板採用1.5mm金屬冷軋板折彎製作,與主框架連接採用M8*20mm專用內六角螺絲緊固,槽板表面經處理後環氧樹脂粉末噴塗。
3.)後端可拆卸用於維修的門板,採用1.0mm厚金屬冷軋板,表面經處理後環氧樹脂粉末噴塗。
4.)後下連接板採用1.5MM金屬冷軋板製作,連接板表面經處理後環氧樹脂粉末噴塗。
5.)鋼制主體支撐框架設計了可配用多種箱體結構及多種款式組合,如左右推拉式箱體,卡吊式箱體,活動式箱體。

2、基箱部分
分為:鋼制金屬結構吊掛箱體、鋼制金屬結構活動箱體、鋼制金屬結構落地式箱體;
材料使用說明:
(1)、箱體;包括箱體的兩側側板、採用1.0MM厚金屬冷軋板折彎工藝加工生產。
箱體顏色乳白色;
(2)、抽屜面板、門面板:採用為0.8mm金屬冷軋板壓彎加工製作;
(3)、抽屜:採用1.0mm金屬冷軋板壓彎加工製作;
(4) 、門面表面顏色和抽屜面表面顏色(乳白色、藍色);
(5)、箱體表面處理後採用環氧樹脂靜電粉末噴塗,(美國杜邦產);

特點:
1)無焊接點;
2)環氧樹脂粉末噴塗覆蓋率100%,永不生銹和侵蝕;
3)在特定情況下,因運輸原因造成櫃體部位損壞,可拆卸部件更換,克服焊接式櫃體整體更換的問題;
4)使用壽命長,規格尺寸標准統一,克服焊接式的誤差大,規格不標準的不規范產品;
5)組合式櫃體採用標准件連接組合設計;

3、鋼制試劑架部分
(1.)鋼制試劑架部分分兩種類型:
a、 與鋼制主體支撐框架連接組合型試劑架。
1)用於可吊掛吊櫃的支架。
2)用於非吊掛吊櫃的試劑架支架。
b、 用於固定在檯面上的組合型試劑架。
(2.)鋼制試劑架材料的選用:
支架採用1.5mm冷軋板折彎焊接組合成具有多功能的工件。設計了可調節的試劑架層板,並根據不同實驗室的要求配置了實驗室各種使用功能。
鋼制試劑架配製的層板:
A、採用15mm厚中纖板,周邊採用專用的PVC封邊材料封邊。
B、採用12mm厚鋼化玻璃,周邊配置PVC檔邊。
(3.)鋼制試劑架功能附件配置:
根據用戶的需求可配製:電源插座、過載保護、各種實驗用氣體、給排水、試劑架排風系統、吊櫃等。
顏色配置:鋼制支架顏色為:海軍藍色。鋼制支架連接部件顏色為:乳白色。

4、附件部分
(1.)實驗室專用插座:材料為防火耐高溫PC材料,設計了防塵、防濺、具有自動閉合功能的防覆蓋。規格為:外形尺寸60*60mm,10A、13A、16A。
(2.)化驗水嘴:規格有三聯、雙聯、單聯、遙控水嘴、丁字型、垂直水嘴等供選擇。
材料為鑄銅材料;壁厚為2.5mm,瓷質水閥,表面環氧樹脂粉末噴塗。給水管及管接頭水嘴連接鏍扣為英制1/2」接頭。給水管採用紫銅管、日豐鋁塑管,接頭採用鑄銅件材料。
(4.)化驗水槽:採用PP材料,規格為不同的種類供選擇。下水件PVC材料,配返水彎。
(5.)氣嘴、氣閥:不銹鋼材料鑄造加工。
分為;單嘴、雙嘴、三嘴、四嘴等。
(6.)地腳:為不銹鋼螺絲、尼龍罩蓋、橡膠底座組合結構。具有防滑、減震、高低可調節台體水平、防酸、鹼腐蝕、承重力強等特點。
(7.)門合葉:採用不銹鋼板式2.5吋專用合葉,不銹鋼厚度2.0MM。
(8.)抽屜導軌;托底式自動自閉導軌
(9.)試管架:試管架多種類,材料為酚醛樹脂材料,厚度為:16mm。根據使用要求,可製作單面或雙面的試管架。
(10.)活動箱體配置的活動輪,採用金屬輪殼橡膠輪輻,活動輪高度為80mm。

G. 結構力學建模大賽資料

結構力學(Structural Mechanics)是固體力學的一個分支,它主要研究工程結構受力和傳力的規律,以及如何進行結構優化的學科。結構力學研究的內容包括結構的組成規則,結構在各種效應(外力,溫度效應,施工誤差及支座變形等)作用下的響應,包括內力(軸力,剪力,彎矩,扭矩)的計算,位移(線位移,角位移)計算,以及結構在動力荷載作用下的動力響應(自振周期,振型)的計算等。 結構力學通常有三種分析的方法:能量法,力法,位移法,由位移法衍生出的矩陣位移法後來發展出有限元法 ,成為利用計算機進行結構計算的理論基礎。結構力學的相關任務:研究在工程結構(所謂工程結構是指能夠承受和傳遞外載荷的系統,包括桿、板、殼以及它們的組合體,如飛機機身和機翼、橋梁、屋架和承力牆等。)在外載荷作用下的應力、應變和位移等的規律;分析不同形式和不同材料的工程結構,為工程設計提供分析方法和計算公式;確定工程結構承受和傳遞外力的能力;研究和發展新型工程結構。 觀察自然界中的天然結構,如植物的根、莖和葉,動物的骨骼,蛋類的外殼,可以發現它們的強度和剛度不僅與材料有關,而且和它們的造型有密切的關系,很多工程結構就是受到天然結構的啟發而創制出來的。結構設計不僅要考慮結構的強度和剛度,還要做到用料省、重量輕.減輕重量對某些工程尤為重要,如減輕飛機的重量就可以使飛機航程遠、上升快、速度大、能耗低。 結構力學的研究方法:結構力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工程結構的使用分析、實驗研究、理論分析和計算三種。在結構設計和研究中,這三方面往往是交替進行並且是相輔相成的進行的。 使用分析就是在結構的使用過程中,對結構中出現的情況進行分析比較和總結,這是易行而又可靠的一種研究手段。使用分析對結構的評價和改進起著重要作用。新設計的結構也需要通過使用來檢驗性能。 實驗研究能為鑒定結構提供重要依據,這也是檢驗和發展結構力學理論和計算方法的主要手段。實驗研究分為三類:模型實驗、真實結構部件實驗、真實結構實驗。例如,飛機地面破壞實驗、飛行實驗和汽車的碰撞實驗等。 結構的力學實驗通常要耗費較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此只能有限度地進行,特別是在結構設計的初期階段,一般多依靠對結構部件進行理論分析和計算。 在固體力學領域中,材料力學為結構力學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基本知識,彈性力學和塑性力學又是結構力學的理論基礎,另外結構力學還與其它物理學科結合形成許多邊緣學科,比如流體彈性力學等。 結構力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又是一門迅速發展的學科。新型工程材料和新型工程結構的大量出現,向結構力學提供了新的研究內容並提出新的要求。計算機的發展,為結構力學提供了有力的計算工具。另一方面,結構力學對數學及其他學科的發展也起了推動作用。有限元法這一數學方法的出現和發展就與結構力學的研究有密切關系。

閱讀全文

與結構力學組合實驗裝置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dnf男機械怎麼過絕望96 瀏覽:981
自動化移液裝置 瀏覽:375
多層廠房設備如何布置 瀏覽:248
怎麼讓機械表不走 瀏覽:292
安化未來萬家五金機電店電話 瀏覽:203
射精閥門怎麼降低 瀏覽:184
用魅工具箱改了怎麼恢復 瀏覽:738
益百機械有限公司電話是多少錢一個 瀏覽:212
合租忘關煤氣閥門 瀏覽:450
德國可換頭電動工具 瀏覽:338
如何換bj40的駕駛儀表 瀏覽:363
鑄造廠都是干什麼活了 瀏覽:82
天津哪裡有電動工具專賣店 瀏覽:895
騰人程工具箱 瀏覽:60
紅米1s設備鎖怎麼解 瀏覽:353
閥門開著是不是不用暖氣費 瀏覽:413
普通天然氣灶怎麼加自動熄火裝置 瀏覽:257
進入VB系統後若發現沒有工具箱 瀏覽:336
儀器儀表回收價格是多少 瀏覽:602
東莞市斯寶五金製品有限公司招聘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