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在進行二氧化碳的性質研究中,有如下四個實驗裝置,其中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的實驗是:()A.B
二氧化碳用來滅火是利用了它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故A不對;
B中的塑料瓶會變癟,主要是因為二氧化碳可以和石灰水發生化學變化,故B不對;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是因為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的碳酸使之變紅,故C不對;
D中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故D正確;
故選D
⑵ 如圖是驗證人體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變化特點實驗裝置,瓶內均裝入澄清的石灰水,請據圖分析回答:(1
(1)吸氣時應該用乙裝置原因直玻璃管是插入到石灰水中,可以讓外界的空氣進入石灰水,如果用甲裝置則會把石灰水直接吸入到口中.因此在實驗時,應向甲瓶吹氣,向乙瓶吸氣.
(2)人在呼吸的時候,吸入的空氣中含有較多氧氣,在人體內會與組織細胞內的氣體進行交換,這樣呼出的氣體與空氣相比,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甲裝置中石灰水的渾濁程度較大,說明呼出的氣體二氧化碳較多.
人體進行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時釋放出來的,即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產生的二氧化碳又通過呼吸排出,如圖所示:因此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其最終來源是組織細胞.
(3)讓外界的空氣進入乙裝置中的石灰水,目的就是起對照作用,來驗證呼出的氣體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
故答案為:
(1)吹氣;吸氣
(2)甲;呼出的氣體二氧化碳較多;組織細胞;
(3)乙
⑶ 此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圖有哪些錯誤為什麼請改正
(1)對圖中的製取裝置來說,漏斗下端未插入到液面以下,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就會從版長頸漏斗逸出;
故答案權為:長頸漏斗下端沒有插入到液體面以下,應改為將長頸漏斗的下端插入到液面以下;
(2)錐形瓶內導管伸入過長,不利於二氧化碳氣體的收集;
故答案為:導管不應伸入錐形瓶過長,應改為導管剛露出橡皮塞為宜;
(3)因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所以不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故答案為:不應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應改為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
⑷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2種發生裝置有什麼優缺點
我只知道長頸漏斗可以控制稀鹽酸的量。圓X膠管和試管應該便於收集氣體吧?但好像是向下排空氣法!
⑸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收集裝置分別是
二氧來化碳的實驗室製法。自
1、葯品:稀鹽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
2、條件:常溫。
3、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注意:
(1)製取CO2不能用稀硫酸與大理石(或石灰石)反應,因為反應CaCO3+H2SO4==CaSO4+H2O+CO2↑,生成的CaSO4微溶於水,在溶液中析出後包裹在大理石(或石灰水)的外面,阻礙了反應的進一步發生。
(2)製取CO2一般不選用濃鹽酸,因其揮發出HCl氣體,使收集到的CO2不純。
(3)能和稀鹽酸反應生成CO2的物質還有Na2CO3、K2CO3等。Na2CO3+2HCl==Na2CO3+H2O+CO2↑。從反應速率看,石灰石(或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快慢適中,Na2CO3與稀鹽酸反應較快。
4、收集方法:
根據CO2能溶於水,密度比空氣大,製得的氣體採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5、裝置:
根據稀鹽酸是液體,石灰石是塊狀固體及反應在常溫條件下進行等情況,可以使用和實驗室制H2相同的三套裝置。
6、驗滿:用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說明已集滿。
⑹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需要什麼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通常採用稀鹽酸與石灰石發生反應,方程式為:
第二個層面,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取方法,具體來說是這樣的:
1、常見氣體的發生裝置的選取的依據是氣體製取的反應原理,即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如果是用固體或固體混合物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製取氣體,那麼就要選擇合適的儀器組裝成上圖中的「固體加熱型」的裝置(或直接選取該裝置),來進行實驗製取該氣體。如果是用固體和液體混合物在常溫的條件下反應製取氣體,那麼就要選擇合適的儀器組裝成上圖中的「固液常溫型」的裝置(或直接選取該裝置),來進行實驗製取該氣體。但是,還需要注意的有:
(1)在「固體加熱型」的裝置中,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鐵夾應夾在試管的中上部,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試管內的導管不能伸的太長,剛露出橡皮塞即可。
(2)在「固液常溫型」的裝置中,長頸漏斗的下端管口應浸在液面下,瓶內的導管不能伸的太長,剛露出橡皮塞即可。
2、常用氣體的收集裝置的選取的依據是氣體的溶解性、密度及其是否與水或者空氣的成分發生反應等。如果氣體是不易溶於水或難溶於水的,並且不與水發生反應,那麼該氣體可選取上圖中的「排水法」的裝置來收集。如果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小,並且不與空氣的成分發生反應,那麼上圖中的上圖中的該氣體可選取上圖中的「向下排空氣法」的裝置來收集。如果氣體的密度比空氣的大,並且不與空氣的成分發生反應,那麼上圖中的上圖中的該氣體可選取上圖中的「向上排空氣法」的裝置來收集。
但是,還需要注意的是:
(1)排水法收集氣體時,要先在集氣瓶中裝滿水,倒立於水槽中,瓶底不能有氣泡;當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把導管口放在瓶口內開始收集氣體;導管口一開始冒氣泡時,不宜立即收集,因為此時的氣體中混有空氣。當收集滿氣體(瓶內的水全部排凈)時,要在水下用毛玻璃片蓋好後取出;若收集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大,就將集氣瓶正方在桌面上備用;若收集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小,就將集氣瓶倒方在桌面上備用;
(2)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一定要將導管伸到集氣瓶的底部,並且收集的時間要稍微延長一點;以防瓶內的空氣排不幹凈,使收集的氣體的純度不高。若選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時,還要注意用毛玻璃片蓋住一半瓶口,以防密度更大的氣體進入瓶內,使收集的氣體的純度不高。
⑺ 實驗室制二氧化碳的反應裝置和原理是什麼
制二氧化碳的反應裝置:錐形瓶、長頸漏斗,不加熱
反應原理:CaCO3 + 2 HCl = CaCl2 + CO2↑ + H2O
⑻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分別是
錐形瓶 長頸漏斗,橡皮塞,導管 收集裝置用:集氣瓶..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⑼ 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需要什麼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需要的發生裝置有錐形瓶250ml,量筒,燒杯,長頸漏斗,用集氣瓶來收集二氧化碳,可以選擇向上排空氣法。
首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還需要准備大理石和稀鹽酸來發生反應,最後用燃著的木條來驗證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