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太空植物栽培實驗裝置

太空植物栽培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1-11-08 20:02:56

❶ 除了培育種子,科學家還在太空做了哪些實驗

2000億元以上。除糧食、蔬菜、水果、油料等農作物品種外,還創制出林草花卉、中草葯新品種和制葯、釀酒等微生物新菌種。[1]
中文名
太空育種
別名
航天育種
又稱
空間誘變育種
利用
利用太空特殊的環境誘變作用
快速
導航
總體概況研究領域育種原理影響因素研究進展成果簡介食品安全意義分析發展前景最新消息
育種介紹
概念簡介
太空育種:也稱空間誘變育種,就是將農作物種子或試管種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無法模擬的環境(高真空,宇宙高能離子輻射,宇宙磁場、高潔凈)的誘變作用,使種子產生變異,再返回地面選育新種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種的作物育種新技術。太空育種具有有益的變異多、變幅大、穩定快,以及高產、優質、早熟、抗病力強等特點。其變異率較普通誘變育種高3-4倍,育種周期較雜交育種縮短約1倍,由8年左右縮短至4年左右。世界上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成功地進行了衛星搭載太空育種。我國是1987年開始將蔬菜等搭載上天。
太空育種香蕉
太空育種是集航天技術、生物技術和農業育種技術於一體的農業育種新途徑。是當今世界農業領域中最尖端的科學技術課題之一,通過已進行的太空農業試驗,植物、動物等生物體的許多特性奧秘被揭示。世界上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三個國家擁有返回式衛星技術。在這方面,中國走在世界前列。

❷ 太空實驗室是什麼

人們早就幻想,在宇宙空間建立永久性的居住村,讓地球上的人長期在那裡生活、工作,並作為到其他星球旅行的中轉站。20世紀70年代,宇宙飛船圍繞地球做太空旅行和登上月球並安全返回地面以後,建立宇宙空間站的目標就近在咫尺了。前蘇聯最先邁出了這一步。

1971年4月19日,世界上第一個長期圍繞地球運轉的人造天體——軌道空間站,從前蘇聯拜科努爾宇航中心發射升空,它取名「禮炮」號,其意思可能就是人類進入太空長期生活和工作的開張典禮吧。「禮炮」號軌道空間站的近地點為200千米,遠地點為222千米,相當接近於一個圓形軌道,這個近圓形軌道與地球赤道面的夾角為51?6度。「禮炮」號軌道空間站實際是一個天空實驗室,里邊很寬闊,分成幾個部分,可以同時進行幾種科學實驗工作。它與宇宙飛船「聯盟」號對接後,總重量為25?6噸。

1971年4月23日,前蘇聯發射了「聯盟10」號宇宙飛船,宇航員沙塔洛夫、葉利謝耶夫和魯卡維什尼科夫乘「聯盟10」號飛船,跟隨「禮炮」號軌道空間站,在太空飛行了5個小時,並同禮炮號對接,然後就按預先規定的地區返回地面安全著陸,很多人都猜想,這次飛行沒有完成任務,失敗了。1971年6月6日,前蘇聯又發射了「聯盟11」號飛船,宇航員是冬布羅夫斯基、沃爾科夫和帕察耶夫。一晝夜後,完成會合、對接程序,宇宙飛船乘員組進入空間站,宇航員在空間站逗留23晝夜,完成了大量而復雜的綜合科技實驗和研究任務。6月30日,「聯盟11」號宇宙飛船和「禮炮」號軌道空間站分開,返回地球時,由於回收艙漏氣,3名宇航員全部死亡。10月11日,按地面指令「禮炮」號軌道空間站進行制動,進入稠密大氣層後隕毀。

1973年5月14日,美國用「土星5」號運載火箭把空間站「天空實驗室」送入近地軌道(近地點高434千米,遠地點高437千米),運行周期93分鍾,傾角50度。它在軌道上重770噸,長24?6米,最大直徑6?6米。利用改進型的「阿波羅」宇宙飛船將乘員送入軌道,並返回地面。自1973年5月25日至1974年2月8日,曾先後把3個探險隊發送上「天空實驗室」。

他們在「天空實驗室」製造了各種材料,在失重條件下,他們用不著使用任何容器,就能熔化金屬並把它們混合起來。把「天空實驗室」製造的材料與在地球上工廠生產的材料相比,前者更純。這就證明了容器污染材料——一項對工業有重要意義的發現。

在「天空實驗室」中,宇航員們用特殊攝影機,在大氣層以外拍攝了上萬張太陽照片,其中包括對太陽爆發的描繪。這些照片可以指引科學家發現由太陽能轉變為電能的新途徑。他們還拍攝了幾千張地球地質照片,這些照片可以幫助科學家去發現各種礦藏。

按原定計劃,「天空實驗室」將在軌道上運行10年,但因其各種缺陷,於1979年7月11日墜入稠密大氣層燒毀。

1983年11月28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1時,聳立在肯尼迪航天中心39號發射台上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開始了它的第六次航天飛行。在「哥倫比亞」號太空梭貨艙內,裝載著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太空實驗室。

這個太空實驗室是由歐洲空間局負責研製的一種可重復使用的載人空間實驗裝置。整個空間實驗室計劃於1973年開始,歐洲空間局的11個參加國為它的研製耗資約10億美元。該實驗室是由標准構件組合而成,組合形式可視各種不同的實驗需要而定。標准構件有密封科學艙和托盤兩種,密封科學艙呈圓筒形,長約7米,直徑約4米,內裝實驗所需的各種儀器設備,科學家在它的裡面工作。這次首航的太空實驗室—1採用的是一個密封艙與一個托盤的組合。按設計要求,太空實驗室—1的使用壽命可達10年,使用中它還可以根據需要重新組合。

太空實驗室這次歷時10天23個小時的科學實驗飛行中,科學家們進行了由4個國家提出的73項實驗達數百次,實驗內容涉及面很廣,包括大氣學、氣候學、地球學、天文學、醫學、生物學和冶金學等很多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1986年2月20日,前蘇聯用「質子」火箭發射的世界最先進的「和平」號軌道空間站進入軌道。這是前蘇聯的第三代軌道空間站。3月15日,「聯盟」T15號飛船與它對接,宇航員及工程師進入「和平」號空間站工作。7月16日,宇航員基齊姆和索洛維約夫結束了125天的宇宙飛行,回到地面。「和平」號軌道空間站仍在太空自動飛行。

「發現」號宇宙飛船拍攝的「和平」號空間站

「和平」號軌道空間站還有一個豪華的生活場所,它第一次使宇航員有單人房間,房間內有睡袋、椅子和桌子,宇航員可隨時伏案書寫宇航日記。還可以用桌子上的電爐烹調自己吃的食物。由12人組成的定期輪換的標准航天隊伍,可長期舒適地在站內生活和工作。

「和平」號軌道空間站接待了很多宇航員、科學家、醫生和工程師,進行物理學、化學、醫學、工程等各方面的科學實驗。有些人在「和平」號軌道空間站工作和生活很長時間。1987年2月6日,前蘇聯著名宇航員尤里·羅曼年科進入空間站,進行了天文學、物理學、工藝學、地球物理學等科目的科學實驗1000多次,繞地球飛行5000多圈,於12月9日返回地面,連續在太空飛行326天,創造了人類航天史上長時間飛行的最高紀錄。

據報道,由目標飛行器「天宮1」號以及「神8」、「神9」、「神10」三艘飛船組成的中國首個太空實驗室,可能在2009年底前進入發射場,進行聯合演練。通過「神7」成功發射,中國掌握了太空行走技術,這也令載人航天工程正式進入第二階段——建立小型太空實驗室。目前中國太空實驗室研發順利,已完成初樣設計,進入正樣研發階段。這一階段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主要將突破「交會對接」技術,目標飛行器將通過這一技術與多艘飛船組合成小型太空實驗室。同時,從「天宮1」號到「神10」飛船,堪稱中國載人航天史上最密集的發射,4個飛行器要保證在1年時間內全部升空。

中國航天的目標分為三大步,第一步是把人送上太空,這個目標在「神5」順利升空時即已達成。第二步是繼續突破載人航天的基本技術: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完成飛船與空間艙的交會對接。第三步就是建立永久性的空間試驗室,進行科學試驗。「神7」升空,意味著三部曲中的第二音階已然奏響,隨後的「神8」到「神10」飛船將相繼升空,以奇麗的太空之舞構築起中國自己的「天宮」系列太空實驗室。

我國將在2010年至2015年間發射「天宮1」號目標飛行器和「天宮2」號、「天宮3」號兩個空間實驗室,還將分別發射2艘無人飛船進行無人對接試驗,然後再發射5艘飛船進行載人對接試驗和載人駐留試驗,預計在7年內連續發射7艘太空飛船。

在「神5」和「神6」的時候,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就有八大系統,對外宣稱七大系統,只是正在研製中的空間實驗室系統,沒有參與此前的「神舟」系列。實際上關於「天宮」太空實驗室的研製,早在「神舟6」號飛行期間就已經展開。在實現「太空行走」和交會對接技術之後,以空間實驗室為平台的空間應用系統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有了自己的空間實驗室甚至空間站,也就有了更多用於空間科學試驗的空間,空間應用系統在載人航天工程中的比重也將隨之增大。外太空處於真空和失重狀態,而且沒有大氣的阻隔,太空中還有太陽電磁輻射和高能粒子輻射,這樣的環境不適合人類居住,但卻為人類提供了獨特的試驗環境。太空生命科學試驗不僅可以進行植物育種、發明新的葯物,而且在半導體、特種材料、天文學、對地觀測等方面的好處更是不一而足。「神舟7」號飛船將進行固體潤滑材料的外太空暴露試驗,試驗數據有助於改善潤滑劑效能,應用於汽車還能達到節能減排的作用。因此,以「神7」為起點的空間站建設,將為科學研究帶來更大的舞台。

知識點

近地軌道

近地軌道又稱低地軌道、順行軌道,是指航天器距離地面高度較低的軌道,一般高度在2000千米以下的近圓形軌道都可以稱之為近地軌道。由於近地軌道衛星離地面較近,絕大多數對地觀測衛星、測地衛星、空間站以及一些新的通信衛星系統都採用近地軌道。

❸ 美國航天局種出首批太空蘿卜,在太空種植作物需要哪些條件

最少需要無土栽培技術在太空環境下,成熟的運用,以及許多圍繞太空蘿卜培育,背後龐雜的各項努力的成功。

❹ 為了使宇航員能適應太空中的失重狀態,你能設計種用來培訓實驗裝置嗎

宇航員乘坐的飛機以重力加速度下降,在機艙內就是失重狀態了

❺ 太空飄著一株稻:太空種植,這個可以有!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武漢植物園

監制: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在天的那邊,銀河的那邊,有一群宇航員,他們活潑又聰明,機智又勇敢。

他們在遙遠的太空也種出了各種植物~


?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國融合創作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與太空植物栽培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械迷城怎麼玩兒 瀏覽:533
dnf男機械怎麼過絕望96 瀏覽:981
自動化移液裝置 瀏覽:375
多層廠房設備如何布置 瀏覽:248
怎麼讓機械表不走 瀏覽:292
安化未來萬家五金機電店電話 瀏覽:203
射精閥門怎麼降低 瀏覽:184
用魅工具箱改了怎麼恢復 瀏覽:738
益百機械有限公司電話是多少錢一個 瀏覽:212
合租忘關煤氣閥門 瀏覽:450
德國可換頭電動工具 瀏覽:338
如何換bj40的駕駛儀表 瀏覽:363
鑄造廠都是干什麼活了 瀏覽:82
天津哪裡有電動工具專賣店 瀏覽:895
騰人程工具箱 瀏覽:60
紅米1s設備鎖怎麼解 瀏覽:353
閥門開著是不是不用暖氣費 瀏覽:413
普通天然氣灶怎麼加自動熄火裝置 瀏覽:257
進入VB系統後若發現沒有工具箱 瀏覽:336
儀器儀表回收價格是多少 瀏覽: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