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辛普森式行星齒輪與拉維奈爾式行星齒輪的各自的特點
拉維納式行星齒輪機構的特點:它由一個單排單級行星齒輪機構和一個單排雙級行星齒輪機構組合而成。前排為單級行星齒輪機構,後排為雙級行星齒輪機構。前後排共用行星架和內齒圈。通常以前後排太陽輪作為輸入軸,內齒圈作為輸出軸。它具有機構簡單、尺寸小,與不同數量的換擋執行元件組合可構成三檔或四擋行星齒輪系統。
辛普森式行星齒輪機構有結構參數完全相同的兩個單級行星排組合而成。前後兩個行星排的太陽輪連成一個整體,即共用太陽輪,稱為前後太陽輪組件;前行星排的行星架與後行星排的內齒圈相連作為自動變速器的輸出軸;前行星排的內齒圈和太陽輪組件通常作為自動變速器的輸入軸。
㈡ 辛普森式行星齒輪機構的工作過程
是一種十分著名的雙排行星齒輪機構,根據這兩排在變速器中的位置,分別稱之為前行星齒輪機構和後行星齒輪機構,這兩組齒輪機構由共用的太陽輪相連接。
㈢ 自動變速器,辛普森行星齒輪的結構形式有哪些
自動變速器(Automatic Transmission;AT),亦稱自動變速箱,台灣稱為自排變速箱,香港稱為自動波,通常來說是一種可以在車輛行駛過程中自動改變齒輪傳動比的汽車變速器,從而使駕駛員不必手動換檔,也用於大型設備鐵路機車。
自1950年代以來,絕大部分在美國銷售的汽車都是採用自動變速器的,但在歐洲和其他地區卻並非如此。自動變速器,特別是早期產品,往往降低了燃油效率和功率。近年來自動變速器顯著地提高了燃油效率但是仍然低於手動變速器。
多數自動變速器有一組可選的變速范圍,而無極式自動變速器(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s;CVT)則能連續改變傳動比。此種自動變速器在摩托車上已有數十年的應用,但在汽車上應用還比較有限。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CVT應用逐漸增多,並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㈣ 辛普森自動變速器A341E一檔時,前排行星齒輪齒圈作為輸入,怎麼確定太陽輪和行星架的運動
辛普森式行星齒輪機構示意圖
( 1 )辛普森式行星齒輪變速箱 辛普森式行星齒輪變速箱是由辛普森式行星齒輪機構和相對的換檔操作組件組成的,目前大部分自動變速箱都採用這種行星齒輪變速箱;辛普森式行星齒輪機構是一種十分著名的雙排行星齒輪機構,它是由兩個內嚙合式單排行星齒輪機構組合而成,其結構特點是 (1) 前後兩個行星排的太陽輪連接為一個整體,稱為前後太陽輪組件 (2) 前一個行星排的行星架和後一個行星排的環齒輪連接為另一個整體,稱為前行星架和後環齒輪組件 (3) 輸出軸通常與前行星架和後環齒輪組件連接(圖 7-4 )。如此,該機構成為一這 4 個獨立組件是 (1) 前環齒輪 (2) 前後太陽輪組件 (3) 後行星架 (4) 前行星架和後環齒輪組件;根據前進檔的檔數不同,可將辛普森式行星齒輪變速箱分為辛普森式 3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和辛普森普森式 4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兩種。
變速箱圖解(4張)在辛普森式行星齒輪機構中設置 5 個換檔操作組件 (2 個離合器、 2 個制動器和 1 個單向超速離合器 ) ,即可使之成為一個具 3 個前進檔和 1 個倒檔的行星齒輪變速箱,這 5 個換檔操作組件的布置如圖 7-5 所示,離合器 C1 用於連接輸入軸和前後太陽輪組件,離合器 C2 用於連接輸入軸和前環齒輪,制動器 B1 用於固都是用於固定後行星架,制動器 B 定前後太陽輪組件,制動器 B2 和單向超速離合器 F11 和 B2 可以使用帶式制動器或片式制動器。 辛普森式 3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排檔桿位置及操作組件工作表
這 5 個換檔操作組件在各檔位的工作情況見表 7-2 。由表中可知,當行星齒輪變速箱處於停車檔和空檔之外的任何一個檔位時, 5 個換檔操作組件中都有兩個處於工作狀態 ( 接合、制動或鎖定狀態 ) ,其餘 3 個不工作 ( 分離、釋放或自由狀態 ) ;處於工作狀態的兩個換檔操作組件中至少有一個是離合器 C1 或 C2 ,以便使輸入軸與行星排連接,當變速箱處於任一前進檔時,離合器 C2 都處於接合狀態,此時輸入軸與行星齒輪機構的前環齒輪接合,使前環齒輪成為主動件,因此,離合器 C2 也稱為前進離合器 (Forward Clutch) 。倒檔時,離合器 C1 接合, C2 分離,此時輸入軸與行星齒輪機構的前後太陽輪組件接合,使前後太陽輪組件成為主動件,另外,離合器 C1 在 3 檔 ( 直接檔 ) 時也接合,因此,離合器 C1 也稱為倒檔及高檔離合器(High Reverse Clutch) 。制動器 B1 僅在 2 檔才工作,稱為 2 檔制動器或第二制動器 ( 2nd Brake or 2nd Clutch) 。制動器 B2 在 1 檔和倒檔時都有工作,因此稱為低檔及倒檔制動器或低 / 倒檔制動器 (Low Reverse Brake or Low Reverse Clutch) 。由此可知,換檔操作組件的不同工作組合決定了行星齒輪變速箱的傳動方向和傳動比,從而決定了行星齒輪變速箱所處的檔位。 早期的轎車自動變速箱多採用 3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其最高檔 3 檔是傳動比為 1 的直接檔。進入 80 年代後,隨著對汽車燃油經濟性的要求日趨嚴格,越來越多的轎車自動變速箱採用了 4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其最高檔 4 檔是傳動比小於 1 的超速檔,這種自動變速箱的優點除了能降低汽車燃油消耗外,還可以使引擎經常處於較低轉速的運轉工作,以減小運轉噪音,延長引擎的使用壽命。 辛普森式 4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是在辛普森式 3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的基礎上改良,它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將辛普森式 3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原有的雙排行星齒輪機構再增加一個單排行星齒輪機構,用 3 個行星排組成 4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另一種是將辛普森式雙排行星齒輪機構進行改變,改變前後行星排各基本組件的組合方式和增加換檔操作組件,使之成為帶有超速檔的 4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
(1)3 行星排辛普森式 4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這種 4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是在不改變原辛普森式 3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的主要結構和大部份零件的情況下,另外再增加一單排行星齒輪機構和對應的換檔操作組件來產生超速檔。這個單排行星齒輪機構稱為超速行星排 (Overdrive Planet Gearset) ,它安裝在行星齒輪變速箱的前端 ( 圖 7-6) 。其行星架是主動件,與變速箱輸入軸連接;環齒輪則作為被動件,與後面的雙排行星齒輪機構接,超速行星排的工作由直接離合器 C0(Direct Clutch) 和超速制動器 B0(Overdrive Brake) 來控制,直接離合器 C0 用於將超速行星排的太陽輪和行星架連接,超速制動器 B0 用於固定超速行星排的太陽輪。根據行星齒輪變速箱的變速原理,當超速制動器 B0 放鬆、直接離合器 C0 接合時,超速行星排處於直接傳動狀態,其傳動比為 1 ;當超速制動器 B0 制動、直接離合器 C0 放鬆時,超速行星排處於增速傳動狀態,其傳動比小於 1 。 這種型式的 4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可以使原辛普森式 3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的大部分零件仍可以使用,有利於減少生產投資、降低成本,目前大部分轎車都採用這種型式的 4 檔自動變速箱,有些車型的這種自動變速箱將超速行星排設置在原辛普森式 3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的後端,但其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2) 雙行星排辛普森式 4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這種 4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是在原辛普森式 3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中的雙排行星齒輪機構增加換檔操作組件的個數,讓前後行星排的各個基本組件之間有更多更復雜的組合,從而使前進檔形成包括超速檔在內的 4 個前進檔。 改進後的辛普森式行星齒輪機構除了環齒輪和後行星架仍互相連接為一體之外,前行星排和後行星排的其它基本組件全部各自獨立,形成一種具有 5 個獨立組件的辛普森式行星齒輪機構;在這 5 個獨立組件中,後太陽輪始終和輸入軸連接,輸出軸則與前環齒輪和後行星架組件連接。 在這種辛普森式行星齒輪機構中只要設置 4 個離合器、 2 個制動器及 2 個單向超速離合器,就可以變成具有 4 個前進檔和 1 個倒檔的 4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並且在 1 檔、 2 檔、 3 檔都有兩種工作狀態 ( 引擎制動或無引擎制動 ) 。這 8 個換檔操作組件的排列方式如圖 7-7 所示。其中離合器 C1 用於連接輸入軸和前太陽輪;離合器 C2 用於連接輸入軸和前行星架;離合器 C3 和單向超速離合器 F1 串聯,一同用於連接前行星架和後環齒輪,單向超速離合器在逆時針方向對後環齒輪產生鎖定作用;離合器 C4 也用於連接前行星架及後環齒輪,和離合器 C3 、單向超速離合器 F1 並聯;制動器 B1 用於固定前太陽輪;制動器 B2 和單向超速離合器 F2 並聯,一同固定前行星架,單向超速離合器 F2 在逆時針方向對前行星架產生鎖定作用。
(二)拉維奈爾赫式行星齒輪變速箱 拉維奈爾赫式行星齒輪變速箱採用的是與辛普森式行星齒輪機構一樣著名的拉維奈爾赫式行星齒輪機構,這是一種復合式行星齒輪機構,它由一個單行星輪式行星排和一個雙行星輪式行星排組合而成:後太陽輪和長行星小齒輪、行星架、環齒輪共同組成一個單行星輪
拉維奈爾赫式行星齒輪機構 式行星排;前太陽輪、短行星小齒輪、長行星小齒輪、行星架和環齒輪共同組成一個雙行星輪式行星排 ( 圖 7-8) 。 2 個行星排共享一個環齒輪和一個行星架,因此它只有 4 個獨立組件,即前太陽輪、後太陽輪、行星架、環齒輪。這種行星齒輪機構其有結構簡單、尺寸小、傳動比變化范圍大、靈活多變化等特點,可以組成有 3 個前進檔或 4 個前進檔的行星齒輪變速箱。自 70 年代開始應用於許多轎車,特別是前輪驅動式轎車的自動變速箱,如奧迪、大慶、褔特、馬自達等車型的自動變速箱。
拉維奈爾赫式3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 在拉維奈爾赫式行星齒輪機構中設置 5 個換檔操作組件 (2 個離合器、 2 個制動器和 1 個單向超速離合器 ) ,即可使之成為一個具有 3 個前進檔和 1 個倒檔的 3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 圖 7-9 為拉維奈爾赫式 3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的結構,圖中,前太陽輪、長行星小齒輪、行星架和環齒輪組成一個單行星輪式行星排,也稱為前行星排;後太陽輪、短行星小齒輪、長行星小齒輪、行星架和環齒輪組成一個雙行星輪式行星排,也稱為後行星排。在 5 個換檔操作組件中,離合器 C1 用於連接輸入軸和後太陽輪,它在所有前進檔中都處於接合狀態,故稱為前進離合器;離合器 C2 用於連接輸入軸和前太陽輪,它在倒檔和 3 檔 ( 直接檔 ) 時接合,故稱為倒檔及高檔離合器;制動器 B1 用於固定前太陽輪,它在 2 檔時工作,故稱為 2 檔制動器;制動器 B2 用於固定行星架,它在倒檔或自動變速箱排檔桿位於前進低檔時工作,故稱為低檔及倒檔制動器。
單向超速離合器
F1 在逆時針方向對行星架有鎖定作用,它只在 1 檔時工作,故稱為 1 檔單向超速離合器。 在拉維奈爾赫式 3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的輸入軸和行星架之間增加一個離合器,就可以使之成為具有超速檔的 4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圖 7-10 為拉維奈爾赫式 4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結構。與拉維奈爾赫式 3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相比,它僅僅在輸入軸和行星架之間增加了一個高檔離合器 C4 。這種行星齒輪變速箱的工作特點是:
拉維奈爾赫式 4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 1 ,在 1 檔、 2 檔及倒檔的工作情況和拉維奈爾赫式 3 檔行星齒輪變速箱完全相同。 2 ,在 3 檔工作時,高檔離合器 C4 和前進離合器 C1 同時工作,使後行星排有 2 個基本組件互相連接,形成直接檔。 3 , 4 檔時,高檔離合器 C4 和 2 檔及 4 檔制動器 B1 同時工作,使輸入軸與行星架連接,同時前太陽輪被固定。引擎動力經高檔離合器 C4 傳至行星架,行星架帶動長行星小齒輪朝順時針方向一邊自轉一邊公轉,並帶動環齒輪和輸出軸朝順時針方向轉動,此為超速檔。
變速箱實物圖(3張)
編輯本段功能
(1)改變傳動比,滿足不同行駛條件對牽引力的需要,使發動機盡量工作在有利的工況下,滿足可能的行駛速度要求。 在較大范圍內改變汽車行駛速度的大小和汽車驅動輪上扭矩的大小。由於汽車行駛條件不同,要求汽車行駛速度和驅動扭矩能在很大范圍內變化。例如,在高速路上車速應能達到100km/h,而在市區內,車速常在50km/h左右。空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時,行駛阻力很小,則 當滿載上坡時,行駛阻力便很大。而汽車發動機的特性是轉速變化范圍較小,而轉矩變化范圍更不能滿足實際路況需要。 (2)實現倒車行駛,用來滿足汽車倒退行駛的需要。實現倒車行駛汽車,發動機曲軸一般都是只能向一個方向轉動的,而汽車有時需要能倒退行駛,因此,往往利用變速箱中設置的倒檔來實現汽車倒車行駛。 (3)中斷動力傳遞,在發動機起動,怠速運轉,汽車換檔或需要停車進行動力輸出時,中斷向驅動輪的動力傳遞。 (4)實現空檔,當離合器接合時,變速箱可以不輸出動力。例如,可以保證駕駛員在發動機不熄火時松開離合器踏板離開駕駛員座位。
編輯本段原理
機械式變速箱主要應用了齒輪傳動的降速原理。簡單的說,變速箱內有多組傳動比不同的齒輪副,而汽車行駛時的換檔行為,也就是通過操縱機構使變速箱內不同的齒輪副工作。如在低速時,讓傳動比大的齒輪副工作,而在高速時,讓傳動比小的齒輪副工作。
編輯本段分類
㈤ 誰幫我找一下辛普森式三檔行星齒輪變速器各檔位動力傳動原理的資料,本人急要,謝謝!
建議你在網上找一下德系車自動變速器相關視頻,本人好像看到過的。
㈥ 自動擋汽車辛普森式行星齒輪變速器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無非就是大小齒輪的搭配
㈦ 辛普森變速器工作原理
自動變速器根據汽車速度、發動機轉速、動力負荷等因素自動進行升降檔位,不需由駕駛者操作離合器換檔,使用很方便。特別在交通比較擁擠的城區馬路行駛,自動變速器體現出很好的便利性。自動變速器比手動變速器復雜得多,有很多方面不相同,但最大的區別在於控制方面。手動變速器由駕駛員操縱檔位,加檔或減檔由人工操作,而自動變速器是由機器自動控制檔位,變換檔位是由液壓控制裝置進行的。 以一個典型的自動變速器為例,液壓控制裝置根據節氣門(油門)開度和變速器輸出軸上輸送來的信號控制升降檔。根據節氣門開度變化,液壓控制裝置中的調節閥產生與加速踏板踏下量成正比的液壓,該液壓作為節氣門開度「信號」加到液壓控制裝置;另外有裝配在輸出軸上的速控液壓閥可產生與轉速(車速)成正比的液壓,作為車速「信號」加到液壓控制裝置。因此,就有節氣門開度「信號」和車速「信號」,液壓控制裝置根據這兩個「信號」自動調節變速器油量,從而控制換檔時機。 也就是說在汽車駕駛中,駕駛員踏下加速踏板(油門踏板),控制節氣門開度和汽車的行駛速度(變速器輸出軸轉速),就能自動控制變速器內的液壓控制裝置,液壓控制裝置會利用液力去控制行星齒輪系統的離合器和制動器,以改變行星齒輪的傳動狀態。 自動變速器的核心控制裝置是液壓控制裝置,液壓控制裝置由油泵、閥體、離合器、制動器以及連接所有這些部件的液體通路所組成。關鍵部件是閥體,因此它是自動變速器的控制中心。閥體的作用是根據發動機和底盤傳動系的負載狀況(節氣門開度和輸出軸轉速),對油泵輸出到各執行機構的油壓加以控制,以控制液力變矩器,控制各離合器和制動器的結合與分離實現自動換檔。 以上是自動變速器的基本控制形式,如果是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就要在上述基礎上增加電磁閥,ECU(電控單元)藉助電磁閥控制自動變速器工作過程。ECU輸入電路接受感測器和其它裝置輸入的信號,對信號進行過濾處理和放大,然後轉換成電信號驅動被控的電磁閥工作。因此,電子控制自動變速器就要增加節氣門位置感測器、車速感測器、水溫感測器、液壓溫度感測器、發動機轉速感測器、檔位開關、剎車燈開關等數字信號匯入ECU,從而使得ECU精確控制電磁閥,使換檔和鎖止時間准確,令汽車運行更加平穩和節省燃油。
㈧ 汽車自動變速器里的辛普森什麼原理
是星型齒輪機構的類型,還有拉維那式的自動變速箱
㈨ 變速器基本行星齒輪機構的組成和工作原理
自動變速器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1 AT傳動系統的工作原理 AT傳動系統的結構與手動檔相比,在結構和使用上有很大的不同。手動檔主要由齒輪和軸組成,通過不同的齒輪組合產生變速變矩;而AT傳動系統是由液力變矩器、行星齒輪和液壓操縱系統組成,通過液力傳遞和齒輪組合的方式來達到變速變矩。其中,液力變扭器是AT最具特點的部件,它由泵輪、渦輪和導輪等構件組成,它直接輸入發動機動力,並傳遞扭矩,同時具有離合作用。泵輪和渦輪是一對工作組合,它們就好似相對放置的兩台風扇,一台風扇吹出的風力會帶動另一台風扇的葉片旋轉,風力成了動能傳遞的媒介,如果用液體代替空氣成為傳遞動能的媒介,泵輪就會通過液體帶動渦輪旋轉,再在泵輪和渦輪之間加上導輪,通過反作用力使泵輪和渦輪之間實現轉速差就可以實現變速變矩了。由於液力變矩器自動變速變矩范圍不夠大,因此在渦輪後面再串聯幾排行星齒輪來提高效率,液壓操縱系統會隨發動機工作的變化而自行操縱行星齒輪,從而實現自動變速變矩。輔助機構自動換檔不能滿足行駛上的多種需要,例如停泊、後退等,所以還設有干預裝置(即手動撥桿),標志P(停泊)、R(後位)、N(空位)、D(前進位),另在前進位中還設有「2」和「1」的附加檔位,用以起步或上斜坡之用。由於將其變速區域分成若干個變速比區段,只有在規定的變速區段內才是無級的,因此AT實際上是一種介於有級和無級之間的自動變速器。 液力自動變速器通常有兩種類型:一種為前置後驅動液力自動變速器;另一種為前置前驅動液力自動變速器。液力自動變速器電子控制通過動力傳動控制模塊(Power-transmission ControlMole,PCM)接收來自汽車上各種感測器的電信號輸入,根據汽車的使用工況對這些信息處理來決定液力自動變速器運行工況。按照這些工況,動力傳動控制模塊給執行機構發出指令,並實現下列功能:變速器的升檔和降檔;一般通過操縱一對電子換檔電磁閥在通/斷兩種狀態中轉換;通過電子控制壓力控制電磁閥(Pressure Control Solenoid,PCS)來調整管路油壓;變矩器離合器(Torque Converter Clutch,TCC)用以控制電磁閥的結合和分離時間。 自動變速器主要是根據車速感測器(Vehicle Speed Sensor,VSS)、節氣門位置感測器(17hrottle Position Sensor,TPS)以及駕駛員踩下加速踏板的程度進行升位和降位控制。2 AMT傳動系統的工作原理 AMT、傳動系統是在傳統的固定軸式變速器和乾式離合器的基礎上,應用微電子駕駛和控制理論,以電子控制單元(ECU)為核心,通過電動、液壓或氣動執行機構對選換檔機構、離合器、節氣門進行操縱,來實現起步和換檔的自動操作。AMT傳動系統的基本控制原理是:ECU根據駕駛員的操縱(節氣門踏板、制動踏板、轉向盤、選檔器的操縱)和車輛的運行狀態(車速、發動機轉速、變速器輸入軸轉速)綜合判斷,確定駕駛員的意圖以及路面情況,採用相應的控制規律,發出控制指令,藉助於相應的執行機構,對車輛的動力傳動系統進行聯合操縱。 AMT、傳動系統是對傳統乾式離合器和手動齒輪變速器進行電子控制實現自動換檔,其控制過程基本是模擬駕駛員的操作。ECU的輸入有:加速踏板信號、發動機轉速、節氣門開度、車速等。ECU根據換檔規律、離合器控制規律、發動機節氣門自適應調節規律產生的輸出,對節氣門開度、離合器、換檔操縱三者進行綜合控制。 離合器的控制是通過三個電磁閥實現的,通過油缸的活塞完成離合器的分離或接合。ECU根據離合器行程的信號判斷離合器接合的程度,調節接合速度,保證接合平順。 換檔控制一般是在變速器上交叉地安裝兩個控制油缸。選檔與換檔由四個電磁閥根據ECU發出指令進行控制。 在正常行駛時,節氣門開度的控制由駕駛員直接控制加速踏板,其行程通過感測器輸入到:ECU,ECU再根據行程大小,通過對步進電動機控制來控制發動機節氣門開度。在換檔過程,踏板行程與節氣門開度並非完全一致,按換檔規律要求先減小節氣門開度,進入空檔,在掛上新的檔位後,接合離合器,隨著傳遞發動機扭矩增大的同時,節氣門開度按一定的調節規律加到與加速踏板對應的開度。3 CVT傳動系統的工作原理 CVT採用傳動帶和可變槽寬的帶輪進行動力傳遞,即當
㈩ 辛普森式行星齒輪機構的結構特點是什麼!
有兩排行星齒輪機構共用一個太陽輪組成的復合式行星齒輪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