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怎麼樣
能進中科院的都是IQ特別高的,我當年也考中科院高分子材料研究生滑檔內下來的,題目大多是容超綱題。
工作生活前期基本在實驗室,後期有成果之後召開發表,刊登在世界著名的科學期刊上,去全國各地高校做演講,一是獲取學術地位,二是賺點生活費。搞科研很辛苦的,特別是前期,有成果就不一樣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線—————————————————
兩年過去了,我現在在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所,高能所的情況我不大了解,中科院的國家經費都不低就對了,現在每個月(碩士)3000-4000左右,不用學費(返還),專心科研。據我所知國內高校幾乎沒有幾個比中科院給的多。
生活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前期就混個二作共同一作啥的,後面有成果了就寫論文,半年左右一片,科研狗枯燥乏味,論文都是相互引用,水文章從講師評職稱到教授,所以說為什麼中國高校中流傳一句話: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碩博,三流的教授,有那麼點意思在裡面,不過並不能以偏概全,至少我現在的導師是碩果累累(核聚變等離子體約束行為方向)。
⑵ 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的王貽芳,未來有機會期待諾貝爾獎嗎
王貽芳是丁肇中得意門生、中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得主、首位獲得「基礎物理突破獎」的中國人,未來是有機會期待諾貝爾獎的。
新華日報記者曾於今年3月和5月兩次采訪王貽芳院士。這位探索「幽靈粒子」的人,生活中沉默少言,有時是「話題終結者」,但談到自己的工作,即使只言片語,也能流露出對科學的態度和熱愛。
在王貽芳看來,自己就是個普通人。之所以能夠獲得各種各樣的獎項,迎來媒體的超高關注度,完全是因為「碰對了運氣」。「我就把自己當一個普通人,我做我願意做的事情,盡我的努力把它做到最好。當然我也知道,我得過各種各樣的獎。但這裡面很大程度上有運氣的成分在,和我一樣努力的人其實很多,比我聰明的人更多。我沒有別的辦法解釋,只能說是運氣不錯。」
⑶ 中科院和社科院有什麼區別
1、研究方向不同:
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為中國自然科學最高學術機構、科學技術最高咨詢機構、自然科學與高技術綜合研究發展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ASS)是中共中央直接領導、國務院直屬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
2、成立時間不同:
中科院成立時間為1949年11月。
社科院成立時間為1977年5月7日。
3、組成結構不同:
截至2016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擁有6大學部,近40個研究院所,10個職能部門,8個直屬機構,2個直屬公司,180餘個非實體研究中心,主管全國性學術社團105個,並代管中國地方誌指導小組辦公室。
據2016年1月中科院官網顯示,中科院設有院機關13個,分院12個,研究單位114個,學校及公共支撐單位7個,其他單位4個,共建單位12個,院直接投資的全資及控股企業22個,四類機構34個,院非法人單元113個,相關組織5個。
據2016年1月中科院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機遇和挑戰,提出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構想,實施知識創新工程和「創新2020」,率先建立研究生制度,成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立新中國第一家研究生院,率先實行學位制,率先建立博士後制度。
社科院集中辦院:即中國社會科學院集中創辦一所研究生院,作為統一的招生單位和學位授予單位,並建設一座統一的校園。
社科院按所設系:即研究生院的教學系依託中國社會科學院各研究院所設立,實行「所系合一」體制,系主任原則上由所長兼任,系導師從該所副高級以上研究人員中遴選、聘請,系和導師負責研究生的系專業基礎課教學。
社科院分片教學:即依據學科門類由若干教學系組建一個教學研究部(簡稱「學部」,也叫「學科片」),負責按學科群開設的或同一專業研究生共同必修的學部專業基礎課教學。
⑷ 日本在地下存了五萬噸水,究竟是為何
這個問題先說答案,日本這五萬噸水是為了做物理實驗,探測並捕獲中微子的,項目名稱「超級神岡」,下面有說一下為何需要這五萬噸純凈水。
中微子普遍存在,但難以捕捉太陽、地球、核反應堆、超新星爆發、宇宙誕生的大爆炸等都產生大量的中微子。它們以接近光速飛行。據物理理論,每一秒鍾,穿過一個人身體,有1000萬億個宇宙中微子。因為中微子幾乎不與物質發生反應,發生反應的概率很小,因此需要建造龐大的探測器來「捕捉」它,」超級神岡「就是在這樣的背景誕生的。
當然作為中微子探測器的旗艦,「超級神岡」也是要升級的,採用了100萬噸純凈水,變身為「超超級神岡實驗」,是不是發現5萬噸水也是小巫見大巫了!
結語針對題目本身語境,我多說一點題外話,日本在科學技術的許多方面是有領先獨到之處,作為鄰居的我們要客觀看待,不要過分的吹噓和自卑,隨著國家經濟實力提升,我們要相信在科學技術領域,中國也會有越來多旗艦項目誕生的。
⑸ 日本在地下存了五萬噸超純水,為什麼他們這么做
中微子是一種非常難捕捉的粒子。它可以輕易地穿過宇宙中的物質而不帶電,幾乎不留痕跡。每秒鍾都有數千億個中微子穿過人體,但人永遠感受不到。尋找中微子最好的方法是使用「超神幫」這樣的探測器。
中微子雖然速度快,質量小,但通過純水時會留下微弱的痕跡。這種被稱為切倫科夫輻射的現象就是尋找中微子的訣竅。水越純凈,這種輻射就越明顯。這就是為什麼日本把水藏在一個近千米深的礦井裡。
太陽、地球、核反應堆、超新星爆發、宇宙誕生的大爆炸等。都產生大量的中微子。它們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飛行。根據物理理論,每秒鍾有1000萬億個宇宙中微子穿過一個人的身體。由於中微子幾乎不與物質發生反應,發生反應的概率很小,所以需要建造一個巨大的探測器來「捕捉」它,「超神幫」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中國有江門中微子實驗用的2萬噸液體閃爍探測器,建在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大石山、金雞鎮、赤水鎮。大石山距離陽江和泰山反應堆只有53公里,符合距離反應堆60公里左右的要求,因為反應堆出來的中微子在這里有最明顯的振盪效應。
⑹ 粵港澳大灣區三年計劃出爐 江門被提及11次
7月5日,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站發布《廣東省出台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其中,江門被提及11次。
江門要點:
1、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推進散裂中子源、江門中微子實驗站、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2、推進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實施廣州、深圳、珠海、惠州等機場改擴建,新建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在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江門、肇慶等市規劃建設若干通用機場。
3、加快大灣區快速軌道交通建設。配合國家編制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加快推進廣州經湛江至海口、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廣州經汕尾至汕頭、贛州至深圳、岑溪至羅定等鐵路項目建設。加快建設廣佛環線、佛莞、穗莞深等城際軌道項目,規劃建設廣清城際廣州至廣州北等項目。研究謀劃廣州至清遠(研究延伸至永州)、深圳經江門至南寧、廣中珠澳、廣深第二高鐵等高鐵項目。
4、建設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率先實施更優人才居留政策,在大灣區內地先行先試技術移民制度,縮短外籍人才申請永久居留的審批期限。完善外籍高層次人才認定標准。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廣東)人才港。推進建設廣州、深圳等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加快江門人才島、全國博士後創新(江門)示範中心建設。(省委組織部,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公安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江門市)
5、推動文化交流。加強與港澳在廣播影視生產、演藝人才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支持建立大灣區演藝聯盟。便利藝術院團在大灣區內跨境演出。支持廣州嶺南文化中心和對外文化交流門戶、江門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設,支持中山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孫中山文化資源。
6、打造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編制並實施加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實施方案。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深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南沙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佛山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基地、中山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合作平台、中國(江門、增城)「僑夢苑」華僑華人創新產業聚集區、東莞松山湖(生態園)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惠州仲愷港澳青年創業基地等建設。
7、支持養老機構建設和養老產業發展。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港澳投資者在珠三角九市按規定以獨資、合資或合作等方式興辦養老等社會服務機構。推進廣州、深圳、佛山、東莞、江門等地開展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工作。
8、支持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建設。與港澳拓展在金融、旅遊、海洋經濟等領域合作,建設粵港澳合作用海示範區。加快江門銀湖灣濱海地區開發,推動江澳綠色經濟合作,探索粵澳合作發展的新模式。
⑺ 中微子振盪的研究歷程
1930年,奧地利物理學家泡利提出存在中微子的假設。1956年,柯溫(.L.Cowan)和弗雷德里克·萊因斯利用核反應堆產物的β衰變產生反中微子,觀測到了中微子誘發的反應:
反電子中微子+質子-----中子+正電子,這是第一次從實驗上得到中微子存在的證據。
中微子振盪的概念與中性K子系統中的振盪相似,最早由理論物理學家布魯諾·龐蒂科夫於1957年提出。
1962年,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物理學家利昂·M·萊德曼等人發現了中微子有「味」的屬性,證實了μ子中微子和電子中微子是不同的中微子。他們也因此獲得198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2000年7月21日,美國費米國家實驗室宣布發現了τ子中微子存在的證據。
1968年,美國物理學家雷蒙德·戴維斯等人在美國南達科他州的Homestake地下金礦中建造了一個大型中微子探測器,探測發現,來自太陽的中微子比理論預言減少了1/3,這就是太陽中微子問題。1998年6月5日,日本超級神岡探測器的科學家們宣布找到了中微子振盪的證據,即中微子在不同「味」之間發生了轉換(電子中微子和μ子中微子間變換),這現象只在中微子的靜止質量不為零時才會發生。然而這個實驗只能測出不同「味」的中微子質量之差,尚不能測得其絕對質量。
1982年,日本科學家小柴昌俊在一個深達1000米的廢棄砷礦中領導建造了神岡探測器,最初目標是探測質子衰變,也可以利用中微子在水中產生的切連科夫輻射來探測中微子。1987年2月,在銀河系的鄰近星系大麥哲倫雲中發生了超新星1987A的爆發。日本的神岡探測器和美國的Homestake探測器幾乎同時接收到了來自超新星1987A的19個中微子,這是人類首次探測到來自太陽系以外的中微子,在中微子天文學的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20世紀90年代,神岡探測器經過改造,名為超級神岡探測器,容量擴大了十倍。
1998年,日本的超級神岡實驗(Super Kamiokande)以確鑿的證據發現中微子存在振盪現象,即一種中微子在飛行中可以變成另一種中微子,使幾十年來令人困惑不解的太陽中微子失蹤之謎和大氣中微子反常現象得到了合理的解釋。中微子發生振盪的前提條件就是質量不為零和中微子之間存在混合。
2001年,加拿大的薩德伯里中微子天文台發表了測量結果,探測到了太陽發出的全部三種中微子,證實了太陽中微子在達到地球途中發生了相互轉換,三種中微子的總流量與標准太陽模型的預言相符合,基本上有解釋了太陽中微子失落的部份。
2002年,雷蒙德·戴維斯和小柴昌俊因在中微子天文學的開創性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2年3月,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組織發言人宣布,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發現了新的中微子振盪,並測量到其振盪幾率。
2015年1月,繼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之後,由中國主持的第二個大型中微子實驗——江門中微子實驗在廣東省江門市建設啟動。其首要科學目標是利用反應堆中微子振盪確定中微子質量順序。實驗站將建在地下700米深處,計劃2020年投入運行並開始物理取數,運行至少20年。
⑻ 當科學家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我在某c9讀書,給我們上課的教授應該算科學家了吧? 感覺就是跟普通人沒啥區別,只不過他們回的工答作是研究科學,其實科學具體化了每個人研究的也就有限的那一點。朋友圈的話主要就是其他科學家,需要這門科學的企業家,官員,科學雜志的編輯吧。成就感這我不是老師不知道,不過我感覺老師們還是挺有成就感的,因為上課會告訴我們衛星火箭啥的上邊哪個零件是他們研究的,為航天國防事業作出貢獻啥的。不過老師們都很內斂吧,不會多說只是輕描淡寫地說說。三觀就是因人而異了,古往今來科學研究水平都和三觀人品沒啥關系,其實我感覺主要就跟智力有關,科學研究大概不存在想做學問先做人這一說。當然有文化,經濟條件好,有社會地位的人肯定大多比較溫和,穩重,因為生活的很從容嘛。
⑼ 宇宙中來無影去無冬的幽靈粒子,是靠純凈水檢測的嗎
江門中微子實驗(JUNO)於2015年1月開工建設。若順利,明年年中,施工人員將開始在地下實驗廳中組裝巨大的球形探測器。這是中國最復雜的高能物理實驗裝置,預計2022年建成。與當前最好的國際同類設備相比,它的規模要大20倍,精度提高近一倍。
這么大的玻璃球,給工程建設帶來了挑戰。江門中微子實驗項目組先後請來幾個知名力學團隊幫忙設計,並搭建了專門實驗室,測試有機玻璃的力學性能和老化情況,還造了一個直徑3米的小球來驗證計算和測試是否准確。
⑽ 日本神岡實驗室,那裡儲存多少噸純凈水呢
始建於1982年,耗時1年才建好。剛建好的時候,它並不叫超級神岡探測器,而是叫它神岡核子衰變實驗。從外表上看它是一個高16米的圓柱形容器,直徑達15.6米,這個容器能裝3000噸水和1000隻光電倍增管。主要是用來研究宇宙中的一些物質的,如探測質子衰變,尋找太陽、地球大氣的中微子等。
對於中微子的研究,不只日本有,我們在這方面也取得值得驕傲的成就。它就是「江門中微子實驗」,我國的這個實驗項目與日本的「頂級神岡」和美國的「深層地下中微子實驗」並列,它將於在2022年開始收集數據。據專家稱,有了這三大實驗的開啟,人類將能更准確,更深層地探測和研究中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