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黑麵包實驗的反應物是什麼
是濃硫酸與蔗糖!
『貳』 為什麼黑麵包實驗說明濃硫酸有吸水性
是具有求知慾的表現,能有這樣的求知慾無疑是好事,但你說別人瞎想,瞎問,這也太打擊別人的求知慾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亂評論,更不能裝自大,作為一名老師,我是非常鄙視該行為的。
ok,問題解答
濃硫酸中H2SO4發生了自偶電離,化學方程式: 2H2SO4=H3SO4+ +HSO4-
而H3SO4+是一個比H3O+更加強的酸,非常容易跟H2O發生強酸制弱酸的反應,因此具有吸水性。課本中雖然沒有明確說出濃硫酸吸水原理,但還是可以用我們已學知識來解釋的。
第二個問題:硫酸根的S離子為+6價,為最高價態,因此沒有氧化性。而硫酸中的S是未電離的分子,極易奪電子被還原成低價態,因此具有強氧化性。
1.濃硫酸吸水的對象為五水硫酸銅這類考綱要求掌握的含結晶水物質的乾燥,知識點可以理解為考察五水硫酸銅變為無水硫酸銅是化學變化(也就是說,重點並不是濃硫酸的問題);
2.題干補充了濃硫酸吸水時,形成水合物這個知識點,然後要求考生判斷出濃硫酸吸水性是化學變化(可以理解為科學探究類考點)。
最後,我一般這樣和學生解釋濃硫酸吸水性和脫水性的區別:
吸水性是被乾燥物質本身具有H2O水分子被濃硫酸吸走(包括結晶水和自由水);
脫水性是被脫水物質本身沒有H2O水分子,但含有H和O,被濃硫酸按比例脫去(如蔗糖碳化實驗)。
『叄』 什麼是「黑麵包」現象
在濃蔗糖溶液中
立一個玻璃棒,向其中加入濃硫
酸,會產生黑麵包現象
濃硫
酸可使有機物中H
O原子按2:1脫去
是有機物脫水碳化,現象是蔗糖變黑,體積膨脹,變成疏鬆多孔的海綿狀的炭,並放出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肆』 請問黑麵包實驗的原理是什麼
變黑是因為濃硫酸有脫水性.
產生有刺激性氣味是反應放熱,碳再與濃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膨脹是因為產生氣體,有較鬆散的結構.
『伍』 為什麼黑麵包實驗說明濃硫酸有吸水性脫水性和氧化性倒是可以理解。
該實驗的操作是
在燒杯里有一定量的蔗糖,在蔗糖里先滴加少量水,然後加入一定量濃硫酸,用玻璃棒攪拌,發現有刺激性氣體產生,蔗糖變黑,同時,放出大量的熱,液體伴有黑色固體迅速膨脹,按照燒杯的粗細漲起來,形成黑色麵包。
加少量水,是讓濃硫酸與水混合,吸水放熱,加速脫水,同時,生成的碳在加熱條件下與濃硫酸反應產生CO2 ,SO2
『陸』 老師上課做黑麵包實驗,有幾個問題不懂
你說清楚哪不懂
食材
食譜熱量:108(大卡)
主料
高粉300克
酵母4克
方法
牛奶和酵母混合均勻,倒入打散的蛋液,加入糖,鹽,混合均勻,倒入高粉。
所有材料揉成面團,加入橄欖油,一點點揉入面團,再繼續揉至完全階段至有光滑薄膜
蓋上保鮮膜或者濕布,放在溫暖的地方,發酵至兩倍大
麵包蟲在密封環境里可以活多久
一個多小時
發酵完後,取出,排氣,分成三等份,滾圓,覆蓋保鮮膜繼續發酵15-20分鍾
取一個面團,擀成牛舌狀
翻面捲起,捏緊收口處。鬆弛十分鍾,反復這樣2次
.放入吐司盒發酵至8分滿,蓋上吐司蓋
烤箱180度下層40鍾左右,烤好後脫模切片。
麵包是用鮮酵母調制面團,經搓條、下劑、成形,最後烘烤而成。製作麵包的關鍵在於抓好選粉、發酵、烘烤三個環節。
一、選粉
製作麵包的主要原料是麵粉,選粉是制好麵包的一個關鍵。一般選用含麵筋量25%以上的麵粉。用這種麵粉做出的麵包發性好,有彈性,質量松軟。
二、發酵
製作麵包採用酵母發酵法。在調制麵包面團時,除使用液體鮮酵母外,還要使用油、糖、蛋等輔助原料。投料數量因品種不同而異。下面以一般麵包為例介紹其發酵方法。
1、投料標准
麵粉5公斤(以富強粉為好),白糖1.5公斤左右(熱天1.5公斤、冷天1公斤),油750克左右(豬油、素油均可),雞蛋750克左右,鮮酵母120~150克,清水2.5公斤左右(熱天2公斤、冷天3公斤),其餘如鹽、香精、飴糖水少許。
2、調劑方法
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發小酵。將麵粉數量的三分之一,加清水500克左右,再放入鮮酵母揉勻,靜置發酵2小時(有的發3~4小時),發起後即為小酵面。
『柒』 化學黑麵包實驗報告
就是蔗糖與濃硫酸反應,利用濃硫酸的吸水性,脫水性及強氧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