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設備傳動裝置容易發生的事故

設備傳動裝置容易發生的事故

發布時間:2021-11-02 01:35:50

❶ 我們公司是生產型企業,機械設備、傳動部位較多,安全事故頻繁,請問各位高人,有無好的方法管理

一、制定崗位安全制度。
如:機械管理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1、要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認真貫徹執行規章制度,對一切機械設備,必須配備齊全、有效、可靠的安全防護保險裝置,落實「十不弔」[①]安全措施,確保安全運轉,進行安全施工。

2、要加強對機械操作人員的管理,組織定期或不定期安全技術培訓。學習機械電氣安全技術操作規程,達到應知應會。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

3、要經常對電機設備進行檢查,維修保養,不得帶病運轉作業,保持完好潔凈,提高機械使用率。

4、要建立驗收交接使用制度,在組裝、拆除塔吊、井架等機械施工設備時,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並跟班監督檢查指導,隨時消除不安全因素,組裝完畢,組織有關保同驗收,試行空轉空運,達到良好,相互簽證,方交付使用。

5、要定人定機使用機電設備,定員、定責,上崗前對各個部位檢查,事先排除故障或隱患,並不準他人動用,用畢後切斷電源,鎖好閘箱。
二、制定崗位安全規范。
三、看板管理。在關鍵部位設立醒目的警示牌。
四、教育與培訓。對在崗人員,必須進行經常性的安全教育。

❷ 設備事故的原因有哪些,設備事故的處理因遵循什麼原則

機械設備事故造成的傷害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1.機械設備的零、部件作直線運動時造成的傷害。例如鍛錘、沖床、切鈑.幾的施壓部件、牛頭刨床的床頭、龍門刊床的床面及橋式吊車大、小車和升降-幾構等,都是作直線運動的。作直線運力的零、部件造成的傷害事故主要有壓傷、砸傷、擠傷。
2.機械設備零、部件作旋轉運動時氌成的傷害。例如機械、設備中的齒輪、支帶輪、滑輪、卡盤、軸、光杠、絲杠、供軸節等零、部件都是作旋轉運動的。旋轉運動造成人員傷害的主要形式是絞雋和物體打擊傷。
3.刀具造成的傷害。例如車床上的車刀、銑床上的銑刀、鑽床上的鑽頭、磨床上的磨輪、鋸床上的鋸條等等都是加工零件用的刀具。刀具在加工零件時造成的傷害主要有燙傷、刺傷、割傷。
4.被加工的零件造成的傷害。機械設備在對零件進行加工的過程中,有可能對人身造成傷害。這類傷害事故主要有:①被加工零件固定不牢被甩出打傷人,例如車床卡盤夾不牢,在旋轉時就會將工件甩出傷人。②被加工的零件在吊運和裝卸過程中,可能造成砸傷。
5 .手用工具造成的傷害。
6.電氣系統造成的傷害。工廠里使用的機械設備,其動力絕大多數是電能,因此每台機械設備都有自己的電氣系統。主要包括電動機、配電箱、開關、按鈕、局部照明燈以及接零(地)和饋電導線等。電氣系統對人的傷害主要是電擊。
7.其他的傷害。機械設備除去能造成上述各種傷害外,還可能造成其他一些傷害。例如有的機械設備在使用時伴隨著發生強光、高溫,還有的放出化學能、輻射能,以及塵毒危害物質等等,這些對人體都可能造成傷害。

設備事故的處理因遵循一下幾點原則
(1)根據儀表的指示的設備外部象徵,確認機組已發生故障;
(2)首先解除對人身和設備安全的威脅,必要時應立即解列或停用故障設備;
(3)迅速查時故障性質,故障原因,故障地點及損傷范圍,按照規程盡快消除故障;
(4)盡一切可能保證非故障設備的安全運行不使事故擴大;
(5)設法保證廠用電的正常供應;
(6)在消除故障的每一個階段,都要盡可能迅速地向班長、值長及分場報告,以便採取正確的對策,防止事故蔓延。

傳動裝置有哪些安全防護措施

機床上常見的傳動機構有齒輪嚙合機構、皮帶傳動機構、聯軸器等。在齒輪傳動機構中,兩輪開始嚙合的地方最危險。在皮帶傳動機構,皮帶開始進入皮帶輪的部位最危險。
聯軸器上裸露的突出部分有可能鉤住工人衣服等,給工人造成傷害。為了保護機構設備的安全運行和操作人員的安全和健康,所採取的安全技術措施一般可分為直接、間接和指導性三類。
直接安全技術措施是在設計機器時,考慮消除機器本身的不安全因素;間接安全技術措施是在機械設備上採用和安裝各種安全防護裝置,克服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不安全因素;指導性安全措施是制定機器安裝、使用、維修的安全規程及設置標志,以提示或指導操作程序,從而保證作業安全。
傳動裝置的安全防護措施:
1、齒輪傳動的安全防護
齒輪傳動裝置必須裝置全封閉型的防護裝置。齒輪傳動機構沒有防護罩不得使用。防護裝置的材料可用鋼板或鑄造箱體,必須堅固牢靠,保證在機器運行過程中不發生振動。同時應便於開啟,便用機器的維護保養,即要求能方便地打開和關閉。為了引起人們的注意,防護罩內壁應塗成紅色,最好裝電氣聯鎖,使防護罩在開啟的情況下機器停止運轉。另外,上海鋌和建議大家機械設備防護罩殼體本身不應有尖角和銳利部分。
2、皮帶傳動的安全防護
由於皮帶摩擦後易產生靜電放電現象,故不適用於容易發生燃燒或爆炸的場所。皮帶傳動機構的危險部分是皮帶接頭處、皮帶進入皮帶輪的地方。皮帶傳動裝置的防護罩可採用金屬骨架的防護網,與皮帶的距離不應小於50mm,一般傳動機構離地面2m以下,應設防護罩。但在下列3種情況下,即使在2m以上也應加以防護:皮帶輪中心距之間的距離在3m以上;皮帶寬度在15cm以上;皮帶回轉速度在9m/min以上。皮帶的接頭必須牢固可靠。
3、聯軸器的安全防護
對聯軸器的安全要求是沒有突出的部分,即採用安全聯軸器。但這樣還沒有徹底排除隱患,根本的辦法是加防護罩,最常見的是防罩。軸上的鍵及固定螺釘必須加以防護,螺釘一般應採用沉頭螺釘。

❹ 機械加工常見事故和預防措施有哪些

(1)預防機械傷害事故的一般措施。

① 機械工具所有外露的旋轉部分(如傳動帶、.轉軸、傳動鏈、聯軸節、帶輪、齒輪、飛輪、鏈輪、電鋸等)都必須設置防護裝置 (防護網或防護罩)。防護裝置必須安裝牢固,並且性能可靠。

② 為防止運行中的機械設備或零部件超過極限位置,應配置

③ 機械設備應設置可靠的制動裝置,以保證接近危險時有效制動。

④ 機械設備的氣、液傳動機構,應設有控制超壓、防止泄露等裝置。

⑤ 機械設備在高速運轉中容易甩出的部件應設置防松脫裝置,並配置防護罩或防護網等安全裝置。

⑥ 機械設備應採取防雜訊措施,使機械設備的雜訊低於國家規定的雜訊標准。

⑦ 機械設備容易發生危險的部位必須設安全標志。安全色和標志應顏色鮮明、清晰、持久。

⑧ 機械設備中發生高溫、極低溫、強輻射線等部位應有屏護措施。

⑨ 有電器的機械設備都應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以防止觸電,同時注意防靜電。

⑩ 在安裝機械設備的場地應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裝置,如防護欄柵、安全操作台等。

⑪制定機械設備安全操作規程,堅持操作人員持證上崗制度。

⑫操作人員必須按規定佩戴防護用品,如防護眼鏡、女工防 護帽等。

(2) 起重機械傷害事故的預防。

① 起重機械、牽引機械和重要輔助工具要標明最大負荷量,以避免超載。

② 起重機械的安全裝置(如限位器、控制器、連鎖開關等)要保持齊全、靈敏、可靠。

③ 起重機械的緊急開關、信號裝置等應工作正常。

④ 起重機械外露旋轉部分應加防護罩,以防絞傷。

⑤ 起重機的前輪擋板、軌道末端車擋立柱、緩沖器等應齊全、可靠。

⑥ 起重機橋架、平台上應設欄桿,防止人或物墜落。

⑦ 鋼絲繩(鏈條、麻繩、吊鉤、吊環)等應符合安全技術規定。

⑧ 起重機械的制動裝置應安全可靠,主要零部件無嚴重磨損。

⑨ 起重機械的起重和牽引能力應符合出廠要求,不得任意改變。

⑩ 所有起重機械應經常進行檢查、按期及時進行保養,保持起重機械的良好工作狀態。

⑪對起重機械的操作人員要進行崗位培訓,堅持持證上崗制度。

⑫嚴禁違章指揮,嚴禁違章操作,嚴禁無上崗證(操作合格 證)的人員上機操作。

(3) 機械加工傷害事故的預防。

① 設備和工作場地應清潔,現場毛料、零件、工具等應堆放整齊,道路暢通無阻。

② 對有毒害的作業場所應保持良好的通風,通風設備應有專人維護,易燃品用後及時送倉庫妥善保管。

③ 堅持持證上崗制度,嚴禁違章操作。

④ 操作人員上班要穿好工作服、戴好套袖、扎緊袖口,女工要戴好工作帽且頭發放在帽內。

⑤ 機械加工操作人員嚴禁戴手套操作。

⑥ 操作人員堅持班前開車空轉。下班或中途停電時,將各種走刀手柄放在空擋位置,關閉開關。上機工作時,必須站在木質的 腳踏板上。

⑦ 調換齒輪,變換轉速,裝卸工件、夾具時必須停車、切斷電源。

⑧ 測量、檢查工件時須停車,禁止把量具、零件放在床面上。

⑨ 銼刀要裝木柄,扳手、扳口必須和螺帽尺寸吻合,不允許在柄上加長管子,防止滑脫傷人,墊圈材料不許淬火。

⑩ 對設備、構件、操作機構、導線等經常進行檢查、維修和保養,使設備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使操作機構靈活好用、各元件 聲音正常、無閃爍放電和異常振動。

⑪設備的防護罩、配電裝置、繼電保護、接地等安全措施齊全、可靠。

❺ 機械設備容易發生哪些傷害事故.求答案

機械設備造成人員傷害的事故一般有以下凡種:

1:機械設備零、部件做旋轉內運動時造成的容傷害
機械設備是由許多零、部件構成的。其中有的零、部件是固定不動的,有的零、部件則需要運動,而運動形式最多、最廣泛的是旋轉運動。例如機械設備中的齒輪、皮帶輪、滑輪、卡盤、軸、光杠、絲杠、聯軸節等零、部件都是做旋轉運動的。

2:機械設備的零、部件做直線運動時造成的傷害

做直線運動的零、部件與做旋轉運動的零、部件一樣,也是具有動能的。除此之外,在一定條件下,它還可以具有位能。例如吊車的升降機構,當它做直線運動升高時,吊鉤及其所吊的重物就具有位能。做直線運動的零、部件所具有的動能和位能,如果施加給操作人員,足以造成傷害事故。這類事故主要有:
a. 壓傷。例如沖床造成的手部沖壓傷,鍛錘造成的壓傷等等。也包括切板機造成的剪切傷。
b. 砸傷。例如具有位能的零、部件掉下來,就可以造成砸傷。
c. 擠傷。例如零、部件在做直線運動時,將人身某部分擠住,就能造成這種傷害。

❻ 機修工容易發生的安全事故有哪些怎麼避免

機修工作環境復雜、現場多、工種雜、交叉作業多等情況,在實際工作當中對本崗位存在的風險做到「知風險,懂防範」。
一、車間加大對特種設備及移動式電動工具管理、考核力度,增強員工對設備的愛惜程度。並制定考核辦法。
(1)、對起重車輛實行包機制,做到一班一檢,實現各車輛能安全穩定運行及安全吊裝。車間對吊叉車建立台帳,並定期的檢查、維護和保養,堅決杜絕任何特種設備帶病運行的現象發生。

(2)、每月對各焊機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專項隱患排查,對存在問題的焊機,抽調專人進行集中維修,消除隱患,全年共發現整改焊機隱患39項,大修焊機25台;同時為了保障焊機的作業環境安全和防潮遮雨,車間特為加工的焊機加工了焊機工具房,車間在原有的基礎上今年又新增焊機活動房1座,這樣既保障了焊機作業時設備、人身安全也減少了電工接線的次數。

二、加大安全宣傳力度,強化員工安全教育,拓寬安全知識面,提高安全技能,增強職工安全意識,嚴防生產安全事故。

安全宣傳、教育就是拓寬職工的安全知識面,提高職工安全意識和防範事故的能力。通過宣傳教育,讓廣大員工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理念;進一步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素質,掌握職業安全技能、自救、互救知識及事故的應急處理能力。為實際的安全操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❼ 機械傳動中的危險零部件和安全防範措施是什麼

1設計與製造的本質安全措施

1)選用適當的設計結構

(1)採用本質安全技術。

①避免銳邊、尖角和凸出部分。在不影響預定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機械設備及其零部件應盡量避免設計成會引起損傷的銳邊、尖角以及粗糙的、凸凹不平的表面和較突出的部分。金屬薄片的棱邊應倒鈍、折邊或修圓,可能引起刮傷的開口端應包覆。

②安全距離的原則。利用安全距離防止人體觸及危險部位或進入危險區,是減小或消除機械風險的一種方法。在規定安全距離時,必須考慮使用機器時可能出現的各種狀態、有關人體的測量數據、技術和應用等因素。

③限制有關因素的物理量。在不影響使用功能的情況下,根據各類機械的不同特點,限制某些可能引起危險的物理量值來減小危險。例如,將操縱力限制到最低值,使操作件不會因破壞而產生機械危險;限制運動件的質量或速度,以減小運動件的動能;限制雜訊和振動等。

④使用本質安全工藝過程和動力源。對預定在爆炸環境中使用的機器,應採用全氣動或全液壓控制系統和操縱機構,或「本質安全」電氣裝置,也可採用電壓低於「功能特低電壓」的電源,以及在機器的液壓裝置中使用阻燃和無毒液體。

(2)限制機械應力。

機械選用材料的性能數據、設計規程、計算方法和試驗規則,都應該符合機械設計與製造的專業標准或規范的要求,使零件的機械應力不超過許用值,保證安全系數,以防止由於零件應力過大而被破壞或失效,避免故障或事故的發生;同時,通過控制連接、受力和運動狀態來限制應力。

(3)材料和物質的安全性。

用以製造機器的材料、燃料和加工材料在使用期間不得危及面臨人員的安全或健康。

(4)履行安全人機工程學原則。

在機械設計中,通過合理分配人機功能、適應人體特性、人機界面設計、作業空間的布置等方面履行安全人機工程學原則,提高機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使操作者的體力消耗和心理壓力盡量降到最低,從而減小操作差錯。

(5)設計控制系統的安全原則。

機械在使用過程中,典型的危險工況有:意外啟動;速度變化失控;運動不能停止;運動機器零件或工件飛出;安全裝置的功能受阻等。控制系統的設計應考慮各種作業的操作模式或採用故障顯示裝置,使操作者可以安全進行干預的措施,並遵循以下原則和方法:

①機構啟動及變速的實現方式。機構的啟動或加速運動應通過施加或增大電壓或流體壓力去實現,若採用二進制邏輯元件,應通過由「0」狀態到「1」狀態去實現;相反,停機或降速應通過去除或降低電壓或流體壓力去實現,若採用二進制邏輯元件,應通過「1」狀態到「0」狀態去實現。

②重新啟動的原則。動力中斷後重新接通時,如果機器自發啟動會產生危險,應採取措施,使動力重新接通時機器不會自行啟動,只有再次操作啟動裝置機器才能運轉。

③零部件的可靠性。這應作為安全功能完備性的基礎,使用的零部件應能承受在預定使用條件下的各種干擾和應力,不會因失效而使機器產生危險的誤動作。

④定向失效模式。這是指部件或系統主要失效模式是預先已知的,而且只要失效總是這些部件或系統,就可以事先針對其失效模式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⑤關鍵件的加倍(或冗餘)。控制系統的關鍵零部件可以通過備份的方法,即當一個零部件萬一失效,用備份件接替以實現預定功能。當與自動監控相結合時,自動監控應採用不同的設計工藝,以避免共因失效。

⑥自動監控。自動監控的功能是保證當部件或元件執行其功能的能力減弱或加工條件變化而產生危險時,以下安全措施開始起作用:停止危險過程,防止故障停機後自行再啟動,觸發報警器。

⑦可重編程序控制系統中安全功能的保護。在關鍵的安全控制系統中,應注意採取可靠措施,防止儲存程序被有意或無意改變。可能的話,應採用故障檢驗系統來檢查由於改變程序而引起的差錯。

⑧有關手動控制的原則。

A.手動操縱器應根據有關人類工效學原則進行設計和配置。

B.停機操縱器應位於對應的每個啟動操縱器附近。

C.除了某些必須位於危險區的操縱器(如急停裝置、吊掛式操縱器等)外,一般操縱器都應配置於危險區外。

D.如果同一危險元件可由幾個操縱器控制,則應通過操縱器線路的設計,使其在給定時間內,只有一個操縱器有效。但這一原則不能用於雙手操縱裝置。

E.在有風險的地方,操縱器的設計或防護應做到不是有意識的操作不會動作。

F.操作模式的選擇。如果機械允許使用幾種操作模式以代表不同的安全水平(如允許調整、維修、檢驗等),則這些操作模式應裝備能鎖定在每個位置的模式選擇器。選擇器的每個位置都應相應於單一操作或控制模式。

⑨特定操作的控制模式。對於必須移開或拆除防護裝置或使安全裝置功能受到抑制才能進行的操作(如設定、示教、過程轉換、查找故障、清理或維修等),為保證操作者的安全,必須使自動控制模式無效,採用操作者伸手可達的手動控制模式(如止一動、點動或雙手槽子裝置),或在加強安全條件下(如降低速度、減小動力或其他適當措施)才允許危險元件運轉並盡可能限制接近危險區。

(6)防止氣動和液壓系統的危險。

當採用氣動、液壓、熱能等裝置的機械時,必須通過設計來避免與這些能量形式有關的各種潛在危險。

①藉助限壓裝置控制管路中最大壓力不超過允許值;不因壓力損失、壓力降低或真空度降低而導致危險。

②所有元件(尤其是管子和軟管)及其連接應密封,要對各種有害的外部因素加以防護,不因泄漏或元件失效而導致流體噴射。

③當機器與其動力源斷開時,貯存器、蓄能器及類似容器應盡可能自動卸壓,若難以實現,則應提供隔離措施或局部卸壓及壓力指示措施,以防剩餘壓力造成危險。

④機器與其能源斷開後,所有可能保持壓力的元件都應有明顯識別排空的裝置和繪制有注意事項的警告牌,提示對機器進行任何調整或維修前必須對這些元件卸壓。

(7)預防電的危險。

電的安全是機械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機器中電氣部分應符合有關電氣安全標準的要求,預防電的危險尤其應注意防止電擊、短路、過載和靜電。

2)採用機械化和自動化技術

機械化和自動化技術可以使人的操作崗位遠離危險或有害現場,從而減少工傷事故。

(1)操作自動化。在比較危險的崗位或被迫以機器特定的節奏連續參與的生產過程,使用機器人或機械手代替人的操作,使得工作條件不斷改善。

(2)裝卸搬運機械化。裝卸機械化可通過工件的送進滑道、手動分度工作台等措施實現;搬運的自動化可通過採用工業機器人、機械手、自動送料裝置等實現。應注意防止由於裝置與機器零件或被加工物料之間阻擋而產生的危險,以及檢修故障時產生的危險。

(3)調整、維修的安全。在設計機器時,應盡量考慮將一些易損而需經常更換的零部件設計得便於拆裝和更換;提供安全接近或站立措施(梯子、平台、通道);鎖定切斷的動力;機器的調試、潤滑、一般維修等操作點配置在危險區外,這樣可減少操作者進入危險區,從而減小操作者面臨危險的概率。
2安全防護措施

安全防護是通過採用安全裝置、防護裝置或其他手段,對一些機械危險進行預防的安全技術措施,其目的是防止機器在運行時產生各種對人員的接觸傷害。防護裝置和安全裝置有時也統稱為安全防護裝置。安全防護的重點是機械的傳動部分、操作區、高處作業區、機械的其他運動部分、移動機械的移動區域,以及某些機器由於特殊危險形式需要採取的特殊防護等。採用何種手段防護,應根據對具體機器進行風險評價的結果未決定。
1)安全防護裝置的一般要求
安全防護裝置必須足與其保護功能相適應的安全技術要求,其基本安全要求如下:
(1)結構的形式和布局設計合理,具有切實的保護功能,以確保人體不受到傷害。
(2)結構要堅固耐用,不易損壞;安裝可靠,不易指拆卸。
(3)裝置表面應光滑,無尖棱利角,不增加任何附加危險,不應成為新的危險源。
(4)裝置不容易被繞過或避開,不應出現漏保護區。
(5)滿足安全距離的要求,使人體各部分(特別是手或腳)無法接觸危險。
(6)不影響正常操作,不得與機械的任何可動零部件接觸;對人的視線障礙最小。
(7)便於檢查和修理。
2)安全防護裝置的設置原則

安全防護裝置的設置原則有以下幾點:

(1)以操作人員所站立的平面為基準,梵谷度在2m以內的各種運動零部件應設防護。

(2)以操作人員所站立的平面為基準,梵谷度在2m以上,有物料傳輸裝置、皮帶傳動裝置以及在施工機械施工處的下方,應設置防護。

(3)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m以上的作業位置,應設置防護。

(4)為避免擠壓傷害,直線運動部件之間或直線運動部件與靜止部件之間的間距應符合安全距離的要求。

(5)運動部件有行程距離要求的,應設置可靠的限位裝量,防止因超行程運動而造成傷害。

(6)對可能因超負荷發生部件損壞而造成傷害的,應設置負荷限制裝置。

(7)有慣性沖撞運動部件必須採取可靠的緩沖裝置,防止因慣性而造成傷害事故。

(8)運動中可能松脫的零部件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加以緊固,防止由於啟動、制動、沖擊、振動而引起松動。

(9)每台機械都應設置緊急停機裝置,使已有的或即將發生的危險得以避開。緊急停機裝置的標識必須清晰、易識別,並可迅速接近其裝置,使危險過程立即停止並不產生附加風險。

3)安全防護裝置的選擇

選擇安全防護裝置的型式應考慮所涉及的機械危險和其他非機械危險,根據運動件的性質和人員進入危險區的需要決定。對特定機器安全防護應根據對該機器的風險評價結果進行選擇。

(1)機械正常運行期間操作者不需要進入危險區的場合。

操作者不需要進入危險區的場合,應優先考慮選用固定式防護裝置,包括進料、取料裝置,輔助工作台,適當高度的柵欄及通道防護裝置等。

(2)機械正常運轉時需要進入危險區的場合。

當操作者需要進入危險區的次數較多,經常開啟固定防護裝置會帶來不便時,可考慮採用連鎖裝置、自動停機裝置、可調防護裝置、自動關閉防護裝置、雙手操縱裝置、可控防護裝置等。

(3)對非運行狀態等其他作業期間需進入危險區的場合。

對於機器的設定、示教、過程轉換、查找故障、清理或維修等作業,防護裝置必須移開或拆除,或安全裝置功能受到抑制,可採用手動控制模式、止一動操縱裝置或雙手操縱裝置、點動一有限運動操縱裝置等。

有些情況下,可能需要幾個安全防護裝置聯合使用。
3履行安全人機工程學原則

1)操縱(控制)器的安全人機學要求

操縱器的設計應考慮到功能、准確性、速度和力的要求,與人體運動器官的運動特性相適應,與操作任務要求相適應;同時,還應考慮由於採用個人防護裝備(如防護鞋、手套等)帶來的約束。操縱裝置應滿足以下安全人機學要求:

(1)操縱器的表面特徵。

操縱器的形狀、尺寸。間隔和觸感等表面特徵的設計和配置,應使操作者的手或腳能准確、快速地執行控制任務,並使操作受力分布合理。

(2)操縱力和行程。

操縱器的行程和操作力應根據控制任務、生物力學及人體測量參數選擇,操縱力不應過大而使勞動強度增加;操縱行程不應超過人的最佳用力范圍,避免操作幅度過大,引起疲勞。

(3)操縱器的布置。

操縱器數量較多時,其布置與排列應以能確保安全、准確、迅速地操作來配置,可以根據控制器在過程中的功能和使用的順序將它們分成若幹部分;應首先考慮重要度和使用頻率,同時兼顧人的操作習慣、操作順序和邏輯關系;應盡可能給出明顯指示正確動作次序的示意圖,與相應的信號裝置設在相鄰位置或形成對應的空間關系,以保證正確有序的操作。

(4)操縱器的功能。

各種操縱器的功能應易於辨認,避免混淆,使操作者能安全、即時地操作。必要時應輔以符合標准規定且容易理解的形象化符號或文字說明。當執行幾種不同動作採用同一個操縱器時,每種動作的狀態應能清晰地顯示。例如,按壓式操縱器,應能顯示「接通」或「斷開」的工作狀態。

(5)操縱方向與系統過程的協調。

操縱器的控制功能與動作方向應與機械繫統過程的變化運動方向一致。控制動作、設備的應答和顯示信息應相互適應和協調,同樣操作模式的同類型機器應採用標准布置,以減少操作差錯。

(6)防止附加風險。

設有多個擋位的控制機構,應有可靠的定位措施,防止操作越位、意外觸碰移位、因振動等原因自行移動;雙手操作式的操縱器應保證安全距離,防止單手操作的可能;多人操作應有互鎖裝置,避免因多人動作不協調而造成危險;對關鍵的控制器應有防止誤動作的保護措施,使操作不會引起附加風險。

2)顯示器的安全人機學要求

顯示器是顯示機械運行狀態的裝置,是人們用以觀察和監控系統過程的手段。顯示裝置的設計、性能和形式選擇、數量和空間布局等,均應符合信息特徵和人的感覺器官的感知特性,使人能迅速、通暢、准確地接受信息。

顯示裝置應滿足以下安全人機學要求:

(1)顯示信息的形式。

指示器、刻度盤和視覺顯示裝置的設計應在人能感知的參數和特徵范圍之內,顯示形式(常見有數字式和指針式)、尺寸應便於察看,信息含義明確、耐久、清晰易辨。

(2)顯示器的布置。

當信號和顯示器的數量較多時,在安全、准確、迅速的原則下,應根據其功能和顯示的種類不同,根據工藝流程、重要程度和使用頻度的要求,適應人的視覺習慣,按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的優先順序,布置在操作者視距和聽力的最佳范圍內;還可依據過程的機能、測定種類等劃分為若幹部分順序排列。

(3)顯示器的數量。

信號和顯示器的種類與數量應符合信息的特性,要少而精,不可過多、過濫,提供的信息量應控制在不超過人能接受的生理負荷限度內;信號顯示的變化速率和方向應與主信息源變化的速率和方向相一致。

(4)危險信號和報警裝置。

對安全性有重大影響的危險信號和報警裝置,應配置在機械設備相應的易發生故障或危險性較大的部位,優先採用聲、光組合信號,其強度、對比性要明顯區別並突出於其他信號。報警裝置應與相關的操縱器構成一個整體或緊密相連。

3)工作位置的安全性

確定操作者在機械上的作業區設計時,考慮人機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合理布置機械設備上直接由人操作或使用的部件(包括各種顯示器、操縱器、照明器),以及創造良好的與人的勞動姿勢有關的工作空間、工作椅、作業面等條件,防止產生疲勞和發生事故。

(1)工作空間。對機械工作空間的設計應考慮到工作過程中對人身體所產生的約束條件,其工作空間應保證操作人員的頭、臂、手、腿、足有合乎心理要求和生理要求的充分的活動餘地;危險作業點,應留有足夠在意外情況下能避讓的空間和安全通道。

必要時提供工作室,以防禦外界的有害作用,保證操作者不受存在的危險(如灼熱、氣溫、通風不良、視野、雜訊、振動、上方落物)的傷害。工作室及裝潢所用材料必須是耐燃的,有緊急逃難措施,視野良好。保證司機在無任何危險情況下進行機械操作。

(2)工作檯面。工作高度應適合於操作者的身體測量參數及所要完成的工作類型。工作面或工作台應能滿足安全、舒適的身體姿勢;可使身體軀干挺直、舒展得開,身體重量能適當地得到支承;各種操作器應布置在人的相應器官功能可及的范圍內。

(3)座位裝置。座位結構及尺寸應符合人的解剖生理特點和功能的發揮,高低可調,以適應不同人員的需要。其固定須能承受相應載荷時不破壞,應將振動降低到合理的最低程度並滿足工作需要和舒適的要求。

(4)良好的視野。操作者應在操作位置直接看到或通過監控裝置了解到控制目標的運行狀態,在主要操作位置能夠確認沒有人面臨危險;否則,操縱系統的設計應該做到:每當機器要啟動時,都能發出聽覺或視覺警告信號,使面臨危險的人有時間撤離,或能採取措施防止機械啟動。

(5)高處作業位置。操作人員的工作位置在墜落基準面2m以上時,必須充分考慮腳踏和站立的安全性,配置供站立的平台、梯子和防墜落的欄桿或防護板等。若操作人員需要經常變換工作位置,還須配置走板寬度不小於500mm的安全通道。當機械設備的操作位置高度在30m(含30m)以上時,必須配置安全可靠的載人升降設備。

(6)工作環境。機械工作現場的環境應避免人員暴露於危險及有害物質(如溫度、振動、雜訊、粉塵、輻射、有毒)的影響中;在室外工作時,對不利的氣候影響(如熱、冷、風、雨、雪、冰)應提供適當的遮掩物;應滿足照明要求,優先採用自然光,當工作環境照明不足時,輔之以機器的局部人工照明,光源的位置在使用中進行調整時不應弓[起任何危險。避免眩光、陰影和頻閃效應引起的風險。

4)操作姿勢的安全要求

工作過程設計、操作的內容、重復程度及操作者對整個工作過程的控制,應避免超越操作者生理或心理的功能范圍,保護作業人員的健康和安全,有利於完成預定工作。

(1)負載限度。機器各部分的布局要合理;減少操作者操作時來回走動、大幅度扭轉或擺動,使操作時的姿勢、用力、動作互相協調,避免用力過度或頻率過快,還應保證負荷適量。超負荷使人產生疲勞,負荷不足或單調重復的工作會降低對危險的警惕性。

(2)工作節奏。設計機器時應考慮操作模式,人的身體動作應遵循自然節奏,避免將操作者的工作節奏與機器的自動連續循環相聯系;否則,會使操作者處於被動配合狀態,由於工作節奏過分緊張,產生疲勞而導致危險。

(3)作業姿勢。身體姿勢不應由於長時間的靜態緊張而引起疲勞。機械設備上的操作位置,應能保證操作者可以變換姿勢,交替採用坐姿和立姿。若兩者必擇其一,則優先選擇坐姿,因坐姿穩定性好,並可同時解放手和腳進行操作。

(4)提供必要的支承。如果必須施用較大的肌力或需要在振動、顛簸環境下進行精細或連續調節的操作時,應該通過採取適宜的身體姿勢並提供適當的身體支承,以保持操作平穩、准確。手控操縱器應提供依託裝置;腳控操縱器應考慮在操作者有靠背座椅坐著的條件下使用。

(5)保持平衡。身體動作的幅度、強度、速度和節拍應互相協調,提供適合於不同操作者的調整機器的工具,使操作者保持操作姿勢平衡,防止失穩跌倒。

❽ 一般機械設備的危險都有哪些內容

一般機械設備的危險:
(1)傳動裝置的危險
機械傳動一般分為齒輪傳動、鏈傳動和帶傳動。由於部件不符合要求,如機械設計不合理,傳動部分和突出的轉動部分外露、無防護等,可能把手、衣服絞入其中造成傷害。鏈傳動與皮帶傳動中,帶輪容易把工具或人的肢體捲入;當鏈和帶斷裂時,容易發生接頭抓帶人體,皮帶飛起傷人。傳動過程中的摩擦和帶速高等原因,也容易使傳動帶產生靜電,產生靜電火花,容易引起火災和爆炸。
(2)壓力機械的危險
壓力機械常見的有沖床、剪床、彎邊機、粉碎機、碾壓機、壓印機和模壓機等。壓力機械都具有一定施壓部位,其施壓部位是最危險的。由於這類設備多為手工操作,操作人員容易產生疲勞和厭煩情緒,發生人為失誤,如進料不準造成原料壓飛、模具移位、手進入危險區等,極易發生人身傷害事故。
(3)機床的危險
機床是高速旋轉的切削機械,危險性很大。
1、其旋轉部分,如鑽頭、車床旋轉的工件卡盤等,一旦與人的衣服、袖口、長發、圍在頸上的毛巾、手上的手套等纏繞在一起,就發生人身傷亡事故;
2、操作者與機床相碰撞,如由於操作方法不當,用力過猛,使用工具規格不合適,均可能使操作者撞到機床上;
3、操作者站的位置不適當,就可能會受到機械運動部件的撞擊,例如,站在平面磨床或牛頭刨床運動部件的運動范圍內,就可能被平面磨床工作台或牛頭刨床滑枕撞上。
4、刀具傷人,如高速旋轉的銑刀削去手指甚至手臂。
5、飛濺的赤熱鋼屑、刀屑劃傷和燙傷人體,飛濺的磨料和崩碎的切屑傷及人的眼睛。
6、工作現場環境不好,例如照明不足,地面滑污,機床布置不合理,通道狹窄以及零件、半成品堆放不合理等都可能造成操作者滑倒或跌倒。
7、冷卻液對皮膚的侵蝕,雜訊對人體危害等。

❾ 傳動系統的常見故障

1.發動機斷缸缺火。這種異響比較好識別,異響伴隨發動機強烈抖動,且聲音頻率與內抖動頻率相同。如容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慌張,就近找一家服務站檢查發動機供油、點火、供氣以及發動機電腦,排除故障即可。

2.發動機潤滑系統工作效率下降引起機件過度摩擦。也許是長期不做換油保養引起的發動機潤滑油變質失效,或者潤滑系密封性下降導致的機油壓力不夠,都會使發動機潤滑效果下降,導致摩擦件過度損壞產生異響。這種機械異響的震動頻率與發動機轉速(激勵頻率)有直接關系,發動機正常工作轉速在800-5000 r/min。產生噪音的頻率很高,人耳只能聽到連續或間斷時間很短的響聲,隨著發動機轉速升高,異響在音量和頻率上都隨之增加。如果您的愛車出現了上述異狀,就要做好心理准備了,最起碼是解體發動機中修檢查磨損情況。

❿ 汽車傳動系統的常見故障

1.發動機斷缸缺火。這種異響比較好識別,異響伴隨發動機強烈抖動,且聲音專頻率與抖動頻率屬相同。如遇到這種情況,不要慌張,就近找一家服務站檢查發動機供油、點火、供氣以及發動機電腦,排除故障即可。

2.發動機潤滑系統工作效率下降引起機件過度摩擦。也許是長期不做換油保養引起的發動機潤滑油變質失效,或者潤滑系密封性下降導致的機油壓力不夠,都會使發動機潤滑效果下降,導致摩擦件過度損壞產生異響。這種機械異響的震動頻率與發動機轉速(激勵頻率)有直接關系,發動機正常工作轉速在800-5000 r/min。產生噪音的頻率很高,人耳只能聽到連續或間斷時間很短的響聲,隨著發動機轉速升高,異響在音量和頻率上都隨之增加。如果您的愛車出現了上述異狀,就要做好心理准備了,最起碼是解體發動機中修檢查磨損情況。

閱讀全文

與設備傳動裝置容易發生的事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沒有扳手怎麼一字閥門 瀏覽:843
特種設備用戶自裝如何辦理 瀏覽:269
製冷裝置自動控製作業文字圖 瀏覽:320
奧迪s3排氣閥門可以調整嘛 瀏覽:476
寶馬530怎麼開閥門 瀏覽:70
自動調刀裝置 瀏覽:980
汽車軸承怎麼加熱 瀏覽:39
為什麼儀表盤一直卡頓 瀏覽:925
boot解包工具箱 瀏覽:943
75千瓦電機軸承型號是什麼 瀏覽:930
男機械技能怎麼放 瀏覽:961
預作用空氣維持裝置組成 瀏覽:832
手機設備禁用了怎麼辦 瀏覽:175
工廠儀表工接線一般多少錢 瀏覽:761
超聲波檢測需要一對什麼測試面 瀏覽:661
大型儀器上崗證都有哪些 瀏覽:338
Joule實驗的裝置示意圖 瀏覽:630
嘉興五金機電城 瀏覽:955
木工電動工具連條上法 瀏覽:774
帶座軸承用什麼軸承 瀏覽: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