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膝關節的預防與治療
膝關節炎的防治重點在於減輕關節勞損,工作人群要避免長時間膝關節處於一種姿勢或是反復屈伸膝關節,避免膝關節過度勞累,減少關節軟骨的磨損。患者應該盡量避免做爬樓梯、登山、深蹲、負重、遠足等嚴重磨損膝關節的行動。生活中注意膝關節保暖對降低膝關節炎發作頻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補充健力多氨糖軟骨素改善膝關節炎症狀
2. 尋求減輕膝關節負重,有沒有一種輔助器械,
只能戴厚重的護膝,要不就減輕運動量
3. 如何提高膝關節力量
拉力器和跳繩沒法練習膝關節力量,跳繩練習不當反而會傷了膝關節。你可以買其他運動器材啊或者練習瑜伽。
彈簧拉力器傳統練法(立姿):
1、飛鳥——擴胸(可用卧姿)
2、彎舉——肱二頭肌和前臂肌
3、屈伸——肱三頭肌
4、側平舉——三角肌
幾種新練法:1、頭後飛鳥——肩背坐姿,側握拉把,直臂頭後飛鳥。
2、推舉——三角肌坐姿,一手正握拉把置於大腿彎,拉住拉力器,另一手正握拉把胸前推舉。3、聳肩——斜方肌坐姿,拉力器一端置於空中,用腳踩住拉把。另一端雙手正(並)握拉住聳肩,或單手側握拉把聳肩,或單手側握拉把聳肩。
4、劃船——上背坐姿,一足踩拉把撐牆腳(固定),雙手正(並)握另一拉把做劃船練習。
5、腿屈伸——股四頭肌坐姿,一足踩拉把固定,另一足套住拉把,雙手穿插托住膝彎固定膝關節,小腿做屈伸舉措(90度)。
6、蹬舉——大腿坐姿,雙手正(並)握拉把置於腹部,一足踩拉把蹬舉。
7、直腿硬拉——下背和腰腹站姿,拉力器一端置地,一足踩住拉把,雙手正(並)握另一拉把,直腿硬拉。為便於訓練,拉把的外形可改動,如V形(主練肱肌和前臂肌),且變成可裝配的。
希望以上這些對您有點幫助!
4. 簡述膝關節組成,有什麼裝置可以加強其穩固性
膝關節的主要結構含括股骨,脛骨,及髕骨之關節面,膝關節之所以能活動自如又不會發生脫位,主要是前、後十字韌帶,內側韌帶,外側韌帶,關節囊及附著於關節附近的肌腱提供了關節穩定性。
5. 為什麼髕骨會有保護膝關節和力傳遞的作用
髕骨位於膝關節前方,股骨的下端前面,是人體內最大的籽骨,包埋於股四頭肌腱內,為三角形的扁平骨。底朝上,尖向下,前面粗糙,後面為光滑的關節面,與股骨的髕面相關節,參與膝關節的構成。可在體表摸到。
它具有保護膝關節,避免股四頭肌腱對股骨髁軟骨面摩擦的功能,
有傳遞股四頭肌的力量,參與構成伸膝裝置功能;
有維持膝關節在半蹲位的穩定性,防止膝關節過度收、外展和伸屈活動的功能,
以及有車鏈作用,增加膝關節回轉能力的功能。
髕骨帶指的是用於保護人們膝蓋關節的一種由布料和橡膠軟管或者EVA異形條組成的一種預防髕骨移位半月板損傷的護具,在體育運動中,髕骨帶的使用是非常廣泛的。膝蓋既是一個在運動中極其重要的部位,同時又是一個比較脆弱容易受傷的部位,還是一個受傷時極其疼痛且恢復較慢。甚至個別人會出現在下雨陰天就隱隱作痛的情況。「髕骨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固定髕骨,減少半月板磨損,在各種運動中使用能降低半月板的磨損。
髕骨帶
膝關節是上下腿骨交匯的地方,中間有半月板,前面有髕骨,髕骨是由兩條肌肉拉伸,懸浮在腿骨交匯處之前,非常容易滑動,在正常的生活中,由於不受外力影響,也沒有劇烈運動,所以髕骨在膝蓋部位能正常的小范圍活動。由於登山、跑步和一些球類運動中給膝蓋施加了過多的壓力,再加上登山中的劇烈運動,很容易使髕骨被牽移離開原有部位,從而引發膝關節部位的疾病。而帶上髕骨帶則能將髕骨固定在相對穩定的位置上,以保證其不輕易受傷害。以上說的是在膝關節沒有受傷時髕骨帶的作用,在半月板受傷之後,使用髕骨帶可以減少半月板的摩擦,減緩疼痛,從而保護膝關節不再加重病情。
膝關節解剖
髕骨帶的作用有三點,一是固定髕骨,二是減輕半月板磨損,三是保健。膝蓋部分在沒有充分熱身和超越身體極限的時候是非常容易受傷的,很多膝關節的病都與半月板有關,尤其是登山徒步、球類對抗比賽時候,運動的激烈對膝關節的損傷是非常大的,髕骨是人體最大的籽骨膝,包埋於股四頭肌腱內,為三角形的扁平骨。沒有與其它骨頭相連,髕骨在激烈的運動過程中會發生移位的可能。髕骨帶能夠起到穩定髕骨的功能。半月板的特性決定了,在運動中可能帶來的磨損。髕骨帶在這時起到一個承上啟下作用,髕骨帶中間的橡膠軟管有軟硬度和粗細要求,太軟了起不到降低磨損作用,太硬了會磨損到髕骨外側皮膚。髕骨帶的軟管在佩戴的時候是在脛骨和股骨踝中間處也就是半月板外側那個位置。
6. 我打籃球 我的脛骨曾經受傷 現在醫生說可以劇烈活動了...怎樣有效保護膝蓋 脛骨
邁克達威就行 很實用
7. 如何盡量減輕運動對膝關節的損傷
1、可以利用一些護具來保護膝關節,比如護膝等。
2、在進行運動之前要先熱身,將各個關節都活動開。
3、做有關膝關節的運動時如蹲起等,要注意運動姿勢,要正確、到位。
8. 有什麼裝置可以加強膝關節的穩固性
買護膝唄,保護你的膝關節。
9. 怎樣才能增加膝關節的靈活性
膝關節屈曲功能練習方法圖解 屈曲功能是膝關節基本活動功能之一,雖然較伸直功能相比,些許的屈曲活動障礙影響稍小,但是屈曲功能如有較大不足,對於日常生活及運動仍有很大影響。一般來說,屈曲靈活性不少於60°,在平坦道路上正常步行基本無影響;屈曲靈活性不少於90°,穿脫鞋襪及慢跑基本無影響;屈曲靈活性不少於110°,對上下正常高度台階基本無影響;屈曲靈活性不少於120°,對蹲便基本無影響。可見,屈曲角度的各個水平階段,仍對日常生活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為了盡量減少其不利影響,還是要盡量將屈曲功能練習至接近甚至達到正常水平。練習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幾種: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康復醫學中心呂錚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外科符勇這是一種我個人常用方法:以患肢為右腿為例,坐在患者身前,左臂置於患者腘窩下方與治療床之間,起到支點的作用,右臂握住足跟,用力向內側推動。因股直肌多關節肌被動不足的特性,可根據需要令患者採取平卧或坐位(簡單地說:坐位主要牽拉關節周圍組織,平卧位主要牽拉股直肌),自己雙臂還可以根據需要由左臂沿股骨軸向指向遠端進行牽伸、由右臂沿脛骨軸向指向遠端進行牽伸,以這種軸向牽伸減少練習時關節內壓力,以緩解部分疼痛感。同時左臂的支點作用還可以增加推進的力度。注意!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後3個月內一般不進行這個方向的軸向牽伸。膝關節後交叉韌帶重建術後則必須採用這種方法。 這是另一種我個人常用的手法:以左腿為患肢為例,患者平卧,屈髖,分別以左右雙臂置於圖示位置,左側腋窩夾住患肢在自身體重協助下向下施以壓力,同時可根據需要右臂以左臂為支點向上提拉,同時左臂向前推,分別實現沿股骨軸向向遠端的牽伸及沿脛骨軸向向遠端的牽伸。注意事項同上。 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屈曲角度超過90°以後,以右側為患肢為例,立於患者患側,左臂挽住小腿遠端(盡量避免施力於踝關節遠端,以免用力的同時形成踝關節過度跖屈造成其損傷),根據需要右手可墊到患者腘窩處,右臂用力下壓或右臂將患肢固定於身前,身體右側傾以體重向下施壓。此時右臂起到以下作用:固定患者體位、作為支點強化下壓力、作為「楔子」盡量墊開關節間隙,如患者感覺腘窩受壓過大,可入圖2b所示用軟枕頭代替手掌塞在腘窩處,起到相似作用,注意事項同上。 這是一種自行練習屈曲功能的方法,患者仰卧,屈髖,用布帶像「綬帶」一樣套在肩上,帶子長度調整至可令小腿基本平行於水平面為宜,依需要將沙袋置於足踝處,充分放鬆,以小腿自重及沙袋懸吊,一般可做10-15分鍾每次,練習時當然要充分放鬆,保證效果。 這也是一種自行練習角度方法,具體姿勢及用力方向不必過多介紹,這種方式適用於關節活動阻力較小,靈活性較好的患者(如術後早期患者),此動作的優點是可以通過足跟至臀部的距離簡單的量化實際角度,較利於根據正常康復計劃進行的屈曲練習。 這種方法適用於膝關節屈曲角度至少不少於90°的患者,患者俯卧,用無彈性布帶束於足踝處,以雙手用力拉動,實現伸髖位屈膝,如果有條件也可以在前方置一滑輪,並懸掛重物代替雙手,一般10-20分鍾每次。 以上是我個人常用的一些膝關節屈曲功能訓練方法,所有的方法都有如下共性:1、 需要患者充分配合與理解,克服各種原因造成的心理緊張及肌肉(拮抗肌)緊張,這是保證一切練習安全的前提。2、 練習時避免暴力,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附加損傷。3、 練習前如果相關拮抗肌不能充分放鬆或張力較大,可先在一定角度做拮抗肌最大力量等長抗阻2-3次,做至拮抗肌疲勞,可起到抑制拮抗肌緊張及適當的牽拉作用,但是這種方法不適用於涉及伸膝裝置損傷早期的患者。 望採納!
10. 線上等!想買一種能夠鍛煉膝關節的器材
錯了!那個叫動感單車
動感單車運動後會消耗很多的能量,出很多的汗,是用來減脂的。同時還增強你的腿部的力量,美化下肢形體. 練習動感單車膝關節和腰部著力教大,因此如果有膝關節和腰椎病痛,不能參加此項運動。
如果是膝關節內側長期疼痛,很可能是關節炎,比如退行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
這個不能瞎說,你要去醫院看,根據醫生建議運動還有敷葯,理療等
早發現好治
要是覺得不嚴重想自己治
我知道何醫生治療儀好想還不錯
注意:有些人患了膝骨關節炎後擔心今後會殘廢,以為必須鍛煉才能保持關節功能;有人認為得這病是因為年紀大了活動減少造成的,只要多活動就能減輕疼痛,越蒲越要活動。於是,他們忍著疼痛反復屈伸膝關節,揉按髕骨,活動膝關節,甚至長途步行1—2小時或去登山、跑步。還有人利用健身器材達到強化膝關節運動的目的。其實,這都是不正確的,因為過度的活動使關節軟骨磨損加重,可誘發滑膜充血引起關節積液。上下台階、跑步都使關節受力加大,這種鍛煉只能使關節疼痛加重。即使是那些本無關節疼痛,僅有X線攝片發現「骨刺」的患者,這樣鍛煉一段時間後也會出現關節疼痛甚至關節積液。因此患了膝骨關節炎需要休息,當然不能走極端,因為完全休息不動,肌肉會因廢用而萎縮。應適當運動以保持關節的活動度及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