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圖所示是研究聲音的產生與響度的大小的實驗裝置.(1)用小錘敲擊音叉,並用懸掛著的塑料球接觸發聲的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發聲的音叉也在振動,所以會將接觸它的塑料球彈開;音叉的振動比較小,通過塑料球可以起到放大的作用.
(2)根據小球彈起的幅度不同,可以判斷小球振幅是不同的,說明響度與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故答案為:(1)塑料球被彈開;發聲的物體在振動;放大音叉的振動.(2)小;大;振幅.
『貳』 利用家中的小物品設計有關力學,聲小實驗2個
物理知識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 比如: 聲音在生活中的應用 1.聲音能傳播信息:老師講課傳播知識、回聲定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用聲波來檢測身體的狀況(可以檢查出哪裡有毛病) 2.聲音能傳播能量:用超聲波震碎結石、用超聲波來清洗緊密物件 聲音還有很多作用,還有著名的多普勒效應,也是聲的利用 一、辯析熟悉的來人現象:和您朝夕相處的人在室外說話時,我們通過聽聲音就知道是哪位在說話。 原理:不同的人發出的聲音音調、響度都有可能相同,但音色絕不會相同。因為不同的發聲體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一般不相同,由於非常熟悉,我們通過辯別音色就能分辯出是哪位在說話。 二、聽長短 現象:向暖水瓶中倒水時,聽聲音就能了解水是不是滿了。 原理:不同長度的空氣柱,振動發聲時的發聲頻率不同,空氣柱越長,發出的音調就越低;暖水瓶中水越多,空氣柱就越短;發出的聲音頻率越高,音調也就越高,特別是水剛好倒滿瞬間,音調會陡然升高。這樣,通過聽聲音的高低,我們就能判斷出水已經倒滿了。 三、挑選商品 現象:去商店買碗、瓷器時,我們用手或其它物品輕敲瓷器,通過聲音就能判斷瓷器的好壞。 原理:有裂縫的碗、盆發出的聲音的音色遠比正常的瓷器差,通過音色這一點就能把壞的碗、盆挑選出來。當然,實際還可用辯別音調、觀察形態等方法,但主要還是通過音色來辨別的。 摩擦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摩擦力是一種常見的物理現象。讓我們舉一些例子。1:塑料瓶蓋上有一些豎紋,增大摩擦。
2:機械手錶戴久了要給它上油,減小摩擦。
3:車子陷在泥里,掂上草,使車子出來,增大摩擦。
4:在皮帶傳動中,拉緊皮帶並在皮帶上塗「皮帶蠟」增大摩擦。
5:在機器轉動部分安裝滾動軸承並加潤滑油,減小摩擦。
6:車輪上的花紋,增大摩擦。
7:磁懸浮列車,減小摩擦。
8:給二胡的弓上塗松香,增大摩擦。
9:車輪作成圓的,減小摩擦。
10:用滑輪溜冰鞋走路,減小摩擦。
當你在路面行走時,由於鞋底與地面之間存在摩擦力(靜摩擦力),你的腳才不會在地上打滑。相反,當你在雪地、冰面或極光滑的地磚上行走時,由於鞋底與「地面」之間摩擦力太小,一不小心,就會滑到。這一正一反的兩方面經驗告訴我們,對於我們走路來說,摩擦力是必不可少的。
不僅是在兩個物體間發生相對運動的情況下存在摩擦力,而且,在兩個互相接觸但未發生相對運動的物體之間也存在摩擦力。你之所以能夠站在斜坡上而不滑下來,是由於你的鞋底與坡有足夠大的摩擦力。你之所以能夠用釘子把兩塊木板釘在一起,是由於釘子與木板有足夠大的摩擦力。實際上,只要兩個物體互相接觸,而且它們有相對運動的趨勢,就一定存在摩擦力。 慣性在生活中的應用 電動機固定在質量大的底座上,增加質量增大慣性.鐵錘的質量大,慣性大容易將釘子釘進木板.煤塊由於慣性被送進了爐里,籃球由於慣性被投進籃筐中.飛機拋掉副油箱,減少質量減少慣性增加作戰靈活度. 浮力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 輪船能漂浮在水面的原理:鋼鐵製造的輪船,由於船體做成空心的,使它排開水的體積增大,受到的浮力增大,這時船受到的浮力等於自身的重力,所以能浮在水面上.它是利用物體漂浮在液面的條件F浮=G來工作的,只要船的重力不變,無論船在海里還是河裡,它受到的浮力不變.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浮,它在海里和河裡浸入水中的體積不同.輪船的大小通常用它的排水量來表示.所謂排水量就是指輪船在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抽水馬桶,氣球飛機浮標之類,生活中還有游泳,化工實驗會用到密度計,流量計等等,都是利用了浮力的原理。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與人類生產和生活最為密切。我們只有將所學的物理知識應用到生活、生產中去,才能真正認識到物理學的價值,才能認識到物理學對人類的進步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叄』 科學小實驗的操作方法
科學實驗活動——聲音實驗
實驗1 撥動梳子齒產生聲音
稀疏的齒產生的聲音低,細密的齒產生的聲音高,利用紙卷的「喇叭」或一些硬東西可以放大梳子產生的聲音。
實驗2 利用水杯比較振動與發出聲音的不同
為了增強可比性,可以只用一個杯子或瓶子做——指導學生在往杯中加水的過程中,用小木棒敲擊杯子的杯口,比較聲音的不同。(實驗結果——隨著杯中水的增多,聲音越來越低。提示:為了防止加水的過程中產生氣泡,最好用涼開水。)
實驗3 利用身邊的材料觀察共振現象
利用兩個水杯,先往一個水杯中加入三分之一的水,用鉛筆敲打兩個杯子的杯口,觀察兩個杯子發出的聲音是否相同。然後往第二個水杯中慢慢加水(同時敲打兩個杯子的杯口),直到兩個杯子發出的聲音一樣為止(此時兩個杯子達到共振狀態)。然後,用膠條把一根金屬絲粘在第二個杯子的杯口,敲打第一個杯子的杯口,就會發現金屬絲輕輕振動。隨著不停地敲打並使粘有金屬絲的杯子慢慢靠近第一個杯子,就會發現金屬絲的振動幅度越來越大,直到最後掉下來。(相關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支沙皇軍隊外出操練,隨著當官的發出的口令,士兵們以整齊的步伐前進著。當部隊行走在一座木橋上時,木橋忽然上下振動起來,最後隨著嘩啦一聲巨響木橋塌了。經過檢查發現,木橋的坍塌原因竟是士兵行進的節奏引起了橋的共振。從此以後,軍隊過橋時再也不敢以整齊的步伐前進了。)
實驗4 用身邊的材料製作「聲音記錄儀」
活動材料:沒有蓋子的罐頭盒(或圓紙盒),圓紙片,膠水,釘子,粗鐵絲,帶尖兒的薄鐵片,條形玻璃,蠟燭。
活動步驟:
⑴用合適的工具把罐頭盒的底剪掉,於是罐頭盒就變成了一個短粗的小圓筒。
⑵剪一個圓紙片,用膠水貼在罐頭盒的一端,代替剪下來的盒底。
⑶待膠水干後,用水把紙噴濕。
⑷在圓筒側面高度相同的位置,用釘子打出兩個小孔。
⑸用老虎鉗把鐵絲窩成圖中所示的形狀,插到兩個孔中。
⑹待用水潤濕的紙底變干並像鼓皮一樣綳緊時,在紙的中央滴一滴膠水,並把薄鐵片粘到膠水上(鐵片的一端是尖的,像針一樣),放置一旁,直到乾燥為止。
⑺點燃蠟燭,把玻璃放在火焰上烘烤,直到玻璃被熏黑。
⑻把玻璃條翻過來,使熏黑的一面朝上放在桌子上。
⑼把圓筒拿到跟前,使鐵片上的針尖剛好夠到熏黑的玻璃片。
⑽拉動玻璃片,觀看針尖在熏黑的玻璃片上留下的運動軌跡。(對應周圍物體發出的不同聲音,針尖會留下不同的軌跡。為了避免記錄情況發生混亂,每做一次實驗需換一塊熏黑的玻璃板,而且每次發出的聲音也應控制為一種。)
『肆』 寶寶的分辨不同質地物體發出的聲音小游戲需要哪些道具
分辨不同質地物體發出的聲音:游戲目的:辨別敲擊不同質地的東西發出的聲音,開發幼兒的聽力。所需道具:一根筷子、一隻碗、一塊積木、一個塑料盒子、一個銅鈴鐺。
跟我一起這樣做:1.讓幼兒用筷子敲響桌上的四種東西,多敲幾次,讓幼兒記住每種東西發出的聲音。
2.讓幼兒背對著桌子,媽媽敲碗,請幼兒來猜敲的是什麼東西發出這樣的聲音。
3.幼兒回答說:「碗。」
游戲延伸:讓幼兒離開桌子2米遠,背對桌子,看看能否分辨出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
游戲提示:游戲時,幼兒背過身靠聽力來分辨大人敲擊的是什麼東西。
在游戲中,家長要主動營造一種歡樂的氣氛。只有這樣,才能讓幼兒繼續玩下去。
『伍』 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音量有什麼不同
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的音量(響度)、音調、和音色一般是不同的。聲音的特性可由三個要素來描述,即響度、音調和音色,不同物體振動情況千差萬別,它們所發出的聲音的特徵是不會相同的。具體說明如下:
一、聲音
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聲波。是通過介質(空氣或固體、液體)傳播並能被人或動物聽覺器官所感知的波動現象。最初發出振動(震動)的物體叫聲源。聲音以波的形式振動(震動)傳播。聲音是聲波通過任何物質傳播形成的運動。
二、聲音的本要素
1、響度:人耳對聲音強弱的主觀感覺稱為響度。響度和聲波振動的幅度有關。一般說來,聲波振動幅度越大則響度也越大。當我們用較大的力量敲鼓時,鼓膜振動的幅度大,發出的聲音響;輕輕敲鼓時,鼓膜振動的幅度小,發出的聲音弱。
2、音調:人耳對聲音高低的感覺稱為音調。音調主要與聲波的頻率有關。聲波的頻率高,則音調也高。當我們分別敲擊一個小鼓和一個大鼓時,會感覺它們所發出的聲音不同。小鼓被敲擊後振動頻率快,發出的聲音比較清脆,即音調較高;而大鼓被敲擊後振動頻率較慢,發出的聲音比較低沉,即音調較低。
如果分別敲擊一個小音叉和一個大音叉時,同樣會感覺到小音叉所發聲音的音調較高,大音叉所發聲音音調較低。如果設法把大、小音叉所發出的聲波記錄下來,可發現小音叉在單位時間內振動的次數多,即頻率高,大音叉在單位時間內振動的次數少,即頻率低。給出了兩個頻率不同的聲音波形,從聲音可聽出,頻率高的聲音波形聽起來音調較高,而頻率低的聲音波形聽起來則音調較低。
音色:音色是人們區別具有同樣響度、同樣音調的兩個聲音之所以不同的特性,或者說是人耳對各種頻率、各種強度的聲波的綜合反應。音色與聲波的振動波形有關,或者說與聲音的頻譜結構(基音和泛音的數量多少和頻率高低)有關。
例如當我們聽胡琴和揚琴等樂器同奏一個曲子時,雖然它們的音調相同,但我們卻能把不同樂器的聲音區別開來。這是因為,各種樂器的發音材料和結構不同,它們發出同一個音調的聲音時,雖然基波相同,但諧波構成不同,因此產生的波形不同,從而造成音色不同。給出了小提琴和鋼琴的波形和聲音,這兩個聲音的響度和音調都是相同的,但聽起來卻不一樣,這就是因為這兩個聲音的音色不同(波形不同)。
『陸』 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音量和什麼一般不同
不同物體發出的音量和音調一般不同
人們聽到的聲音的實際形式是一段段的聲波。聲波有波長,頻率,振幅,而這其中的頻率就決定著聲音的音調。不同物體,發出聲音時,所形成的頻率是不同的。所以,音調就不同了。
『柒』 在聲音傳播的實驗探究中,小紅和小芳做了下面兩個小實驗:第一個實驗如圖,是探究聲現象時所用的裝置:(
(1)通過實驗我們可以觀察到發聲的音叉靠近乒乓球時,乒乓球內就會被彈開或振動容;
(2)此實驗把不易觀察到的音叉發聲時的現象轉換成乒乓球的振動,由實驗現象說明物體靠振動產生聲音;
(4)聲音在固體中傳聲效果好,兩張課桌緊挨時,聲音是通過固體傳入耳朵的,聲音大;
聲音在氣體中傳播效果不如固體,兩張課桌之間有一個縫時,聲音的傳播要經過空氣,聲音小.
通過實驗現象可以發現,聲音可以在固體和氣體中傳播,且固體傳聲效果好,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故答案為:(1)被彈開或振動;
(2)物體靠振動產生聲音;
(4)
實驗操作過程 | 聲音大小 | 聲音靠什麼傳播 |
兩張課桌緊挨時 | 大 | 課桌(或固體) |
兩張課桌之間有一個小縫時 | 小 | 空氣(或氣體) |
『捌』 使音叉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重做上面實驗響度與什麼因素有關
(2)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擊音叉,使音叉發出不同響度的聲音,觀察到乒乓球彈起的幅度越大,聲音的響度越大;
(3)通過實驗可以判斷物體振幅是不同的,說明了響度與聲源的振幅有關,而且是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故答案為:(2)大;(3)振幅;振幅;大.
『玖』 聲音的傳播這個小實驗說明了什麼
(1)通過實驗我們可以觀察到發聲的音叉靠近乒乓球時,乒乓球就會被彈開或振動; (2)此實驗把不易觀察到的音叉發聲時的現象轉換成乒乓球的振動,由實驗現象說明物體靠振動產生聲音; (4)聲音在固體中傳聲效果好,兩張課桌緊挨時,聲音是通過固體傳入耳朵的,聲音大; 聲音在氣體中傳播效果不如固體,兩張課桌之間有一個縫時,聲音的傳播要經過空氣,聲音小. 通過實驗現象可以發現,聲音可以在固體和氣體中傳播,且固體傳聲效果好,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故答案為:(1)被彈開或振動; (2)物體靠振動產生聲音; (4) 實驗操作過程 聲音大小 聲音靠什麼傳播 兩張課桌緊挨時 大 課桌(或固體) 兩張課桌之間有一個小縫時 小 空氣(或氣體) 介質.
『拾』 簡單的科學小實驗
給你些範文.你要自己寫的.不可以抄
「今天好快樂,半個小時就寫完了作業,真棒!
」我自言自語道。剩下的時間做什麼呢?
我該去看看媽媽買來的小金魚。我快步走到扁圓形的魚缸前,魚兒好像歡迎我似的,一上一下地向我游來。其中,獅子頭金魚揚著大腦袋,甩著紅白相間的尾巴,好像在炫耀自己的美麗。我突發奇想:魚在水裡為什麼會控制平衡?
我觀察到魚兒游動時,不停地搖擺,是不是魚鰭和魚尾在起作用?為了驗證我的猜想,我做了大膽的實驗。我先准備了小剪刀、魚網、紗布。然後用魚網撈出了一條喂烏龜的小草魚,這條魚兒好像覺察到了危險———拚命掙扎著,我默默地對小魚說:「小魚,你別害怕,為了實驗成功,你就奉獻一次吧!
」我把雙面膠粘在我的拇指和食指上,一下把小魚兒粘住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了剪刀,一下一下地把小魚兒的鰭剪了下來,剪完後,我就把禿頭禿腦的魚兒輕輕地放進了魚缸里,起初,小魚兒掙扎了一會,就沉到水底,過了好一會兒,它也沒有再游動。看來,我的猜測是正確的。
我還有點擔心,就去查閱了網路全書,上面果真寫著:魚的鰭是讓魚掌握平衡的。魚的尾巴是掌握方向的。通過這次實驗,我覺得經過觀察和實驗獲得知識,是多麼有趣呀!
~~~~~~~~~~~~~~~~~~
我喜歡蟲,一有空就到外面去觀察蟲。今天,我把功課全做好了。正想到外面去觀察蟲的時候,黑暗的夜幕開始垂下來了,而且老天也開始「流眼淚」了呢!
我望著天空不由得嘆了一口氣,心裡想:天氣剛才還好好的,早不下雨,晚不下雨,一到我要出去了就開始下雨了。當我正在發愁的時候,媽媽叫我去喝枸杞子茶,我一看見枸杞子茶的時候,馬上就對它感興趣了。因為我看到茶杯上面浮著很多枸杞子,茶杯底也有幾粒枸杞子,我覺得特別奇怪。為什麼有些枸杞子會浮在水上,有些枸杞子會沉到茶杯底下去呢?我仔細地想了一想:可能是枸杞子像皮球一樣,裡面有空氣才能浮在水上。
我就開始做小實驗了。首先,我從浮在水上的枸杞子里拿出兩粒,把其中一粒枸杞子放在水中,用一雙筷子壓平,不出我所料,枸杞子果然在水中冒出小泡泡來了。然後我把筷子拿掉,觀察枸杞子會不會沉下去,只見那粒枸杞子慢慢地沉下去了。接著我把另一粒枸杞子用筷子把它頂到茶杯底後,把筷子拿掉,這粒枸杞子慢慢地浮了上來,最後浮到水面上來了。唉,我終於把事情弄明白了。原來我的推測是對的。因為第一粒枸杞子裡面的空氣冒出來了,所以就沉下去了。而第二粒枸杞子裡面還有空氣,所以就浮上來了。
通過這一次小實驗,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枸杞子就像皮球一樣,裡面有空氣就能浮在水上,沒有空氣就會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