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圖所示齒輪―蝸桿傳動,要求:(1)為使Ⅱ軸上齒輪2和蝸桿3的軸向力相抵,請標出蝸桿3的旋向;(3%)
這么簡單的問題,不學習就不及格了。
2轉向與1相反,3與2相同。3要標旋向的,沒標按右旋的,右手定則判斷4轉向。
按主動被動確定圓周力方向
❷ 圖示為一手動提升機構,1、2為斜齒輪,3、4為一對蝸輪蝸桿。已知1、2輪齒數z1=20,z2=30,蝸桿頭數z3=1,
(1)按圖要使4右旋提升Q重物,蝸桿3應為右旋正轉或左旋反轉,但斜齒輪1順時針旋轉,則2為逆時針旋轉,所以蝸桿3左旋。
(2)蝸桿3左旋反轉,軸向力往左,所以斜齒輪2軸向力應往右進行抵消,斜齒輪逆時針旋轉選右旋才滿足。
(3)手輪搖:150/0.6283=238.74圈。
例如:
解:(1)∵|z1|=|z2|=|z3|=1
∴A,B,C三點都在單位圓上
∵A,B,C三點對應的復數分別為z1,z2,z3滿足z1+z2+z3=0
∴z1=-(z2+z3)
∴1=z1
.z1=(z2+z3)(.z2+.z3)=.z2z3+.z3z2=-1,
∴|z2-z3|2=(z2-z3)(.z2−.z3)=3,
∴|z2-z3|=3,
同理可得|z1-z2|=|z1-z3|=3,
∴△ABC是內接與單位圓的正三角形,
(2)S△ABC=12|AB|•|AC|sinA
=12•3•3•32=334
基本參數:
模數m、壓力角、蝸桿直徑系數q、導程角、蝸桿頭數 、蝸輪齒數、齒頂高系數(取1)及頂隙系數(取0.2)。其中,模數m和壓力角是指蝸桿軸面的模數和壓力角,亦即蝸輪端面的模數和壓力角,且均為標准值;蝸桿直徑系數q為蝸桿分度圓直徑與其模數m的比值。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蝸輪蝸桿
❸ 蝸桿傳動中,蝸輪變位之後,齒合處怎麼畫蝸桿分度圓與蝸輪分度圓相切嗎
蝸桿分度圓與蝸輪分度圓相切,圖紙中蝸輪分度圓標要求分度圓(即非圖中測量數值)
❹ 圖示為一蝸桿傳動的定軸輪系,已知蝸桿轉速 n1=750r/min ,Z1=3,Z2 =60,Z3=
Z6轉向和蝸桿轉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