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實驗」:圖Ⅰ時按教材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甲、乙、丙三個燒
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性氨氣遇到的酚酞試液變紅.圖I是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版學實驗,權大燒杯中的實驗現象是甲燒杯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紅,丙、乙燒杯內無明顯變化;
【分析討論】
(1)通過E試管放有酚酞溶液沒有變色進行對比說明酚酞試液變紅的原因是氨分子運動的結果;
(2)通過實驗現象說明了氨水顯鹼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氨分子能到酚酞試液中說明了氨分子在不斷的運動,運動到酚酞試液中的,還能說明溫度高分子運動速度快,溫度低運動速度慢;
(3)改進後的裝置氨分子在密閉容器中運動不到空氣中,不污染空氣,在試管中進行的實驗節約葯品.現象明顯.
故答案為:甲燒杯酚酞試液變紅;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溶液無色;
(1)進行對比;
(2)①分子是客觀存在,並總在不斷運動的;②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度越快;
(3)能盡量防止氨氣逸出污染空氣,更能體驗化學變化的過程;能夠說明分子運動的快慢等.
Ⅱ (8分)某同學設計了兩組實驗裝置,用來探究種子萌發所需要的環境條件(如下圖)。他所使用的材料用具有
(1) 探究的因素
| 水
| 空氣
| 溫度
| 處理 方式
| 利用實驗一的A與C裝置進行對比處理
| 利用實驗一的B與C裝置進行對比處理
| 利用實驗二的A與B裝置進行對比處理
| 預期 效果
| C萌發,而A不萌發
| C萌發,而B不萌發
| A萌發,而B不萌發
| (2)充足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足夠的氧氣
Ⅲ 某同學設計了兩組實驗裝置,用來探究種子萌發所需要的環境條件(如下圖).他所使用的材料用具有燒杯、吸
(1)在實驗一中,只有C燒杯中的種子滿足了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種子會萌發;因此利用實驗一的A與C裝置進行對比處理,預期的實驗結果是C萌發,而A不萌發;利用實驗一的B與C裝置進行對比處理,預期的實驗結果是C萌發,而B不萌發;在實驗二中,A種子所處的環境溫度適宜,會萌發,因此利用實驗二的A與B裝置進行對比,預期的實驗結果是A萌發,而B不萌發. (2)對比實驗一中A與C裝置的實驗結果可知:種子的萌發需要一定的水分;對比實驗一的B與C裝置的實驗結果可知:種子的萌發需要充足的空氣;對比實驗二的A與B裝置的實驗結果可知: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綜合以上可知,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是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 故答案為:(1) 探究的因素 | 水 | 空氣 | 溫度 | 處理 方式 | 利用實驗一的A與C裝置進行對比處理 | 利用實驗一的B與C裝置進行對比處理 | 利用實驗二的A與B裝置進行對比處理 | 預期 效果 | C萌發,而A不萌發 | C萌發,而B不萌發 | A萌發,而B不萌發 | (2)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
Ⅳ 如圖是某同學設計的一組實驗裝置,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若探究「光合作用需要光」這一實驗,則選擇_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Ⅳ 某同學在實驗室設計如下實驗裝置探究一氧化碳的一些化學性質.試回答下列問題:(1)上述實驗裝置設計有
(1)CO有毒,如果通入過量,沒有尾氣處理就會污染空氣.所以可在右端導管口處加一個燃著的酒精燈,使有毒的CO轉變成無毒的二氧化碳;或加一個氣球收集; (2)二氧化碳與碳在高溫條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通入氧化銅再通入澄清石灰水,驗證一氧化碳的還原性;所以甲為木炭,乙為氧化銅,丙為澄清石灰水; (3)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化學方程式為,CO+CuO △ | .
Ⅵ (6分)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實驗」 圖I是按課本進行的一個化學實驗,大燒杯中的實驗
甲燒杯中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紅,丙燒杯內無明顯變化(液面下降也可)在不斷運動 (1)與B、C中的酚酞溶液做對照或者對比 (2)①濃氨水顯鹼性(氨水能使酚酞變紅也可) ②分子在不斷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 (3)能夠防止氨氣擴散到空氣中,污染大氣;能夠得出在不同溫度下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的籌異(符合題意均可)
Ⅶ 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裝置探究一氧化碳的一些化學性質。 試回答下列問題:(1)A裝置的目的是 &..
(1)製取一氧化碳(將二氧化碳轉換為一氧化碳) C+CO 2 Cu+CO 2 還原性(4)防止尾氣中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氣,同時證明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燃性
Ⅷ 某同學設計如下實驗裝置探究一氧化碳的一些化學性質.試回答下列問題:①A裝置的目的是______,所發生的
①實驗的目的是要探究一氧化碳的一些化學性質,可以通過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溫下的反應製取一氧化碳.所以,A裝置的目的是製取一氧化碳,所發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CO2 高溫 | .
Ⅸ 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裝置分別進行探究實驗(夾持裝置已略去),請回答下列問題:實驗葯品製取氣體量氣管中
(1)根據題中裝置圖 0.27g | 1.0g | | ×100%=27.0%, 故答案為:27%.
Ⅹ 某同學設計實驗以探究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實驗Ⅰ:根據元素最高價含氧酸的酸性強弱
(1)CaCO 3 +2H + =Ca 2 + +CO 2 ↑+H 2 O溶液變渾濁 (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硝酸蒸氣 (3)HNO 3 >H 2 CO 3 >H 2 SiO 3 N>C>Si (4)Cl 2 +2Br - =Br 2 +2Cl - (5)吸收尾氣,防止氯氣污染環境 (6)Cl 2 >Br 2 Cl>Br (1)A中硝酸與碳酸鈣反應產生二氧化碳:CaCO 3 +2HNO 3 =Ca(NO 3 ) 2 +CO 2 ↑+H 2 O,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強,發生反應:Na 2 SiO 3 +CO 2 +H 2 O=H 2 SiO 3 ↓+Na 2 CO 3 或Na 2 SiO 3 +2CO 2 +2H 2 O=2NaHCO 3 +H 2 SiO 3 ↓,因此C中產生白色沉澱或溶液變渾濁。 (2)由於硝酸具有揮發性,為避免硝酸與硅酸鈉反應而干擾二氧化碳與硅酸鈉溶液反應,必須凈化二氧化碳,利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吸收硝酸蒸氣。 (3)由實驗現象可知三種酸中,硝酸酸性最強,硅酸酸性最弱;由此推知,氮的非金屬性最強,硅的非金屬性最弱。在元素周期表中,氮和碳位於同一周期,碳與硅位於同一主族,由此可以推出同主族、同周期非金屬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 (4)題目已限制探究氯與溴的非金屬性強弱,所以B中應裝溴化鉀或溴化鈉溶液。 (5)由於尾氣中含有氯氣,故要用鹼溶液吸收,以避免污染環境。 (6)根據置換反應可得出單質的氧化性強弱。
與某同學設計實驗裝置探究實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動調刀裝置
發布:2025-10-07 15:38:07
瀏覽:980
嘉興五金機電城
發布:2025-10-07 12:28:55
瀏覽:955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