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養蠶頂桿式自動上蔟裝置

養蠶頂桿式自動上蔟裝置

發布時間:2021-10-30 19:29:34

Ⅰ 養蠶密決

養蠶用方格簇使用技術

方格簇是一種現代化的簇具。

結構合理,營繭位置多,多橫營繭,繭色白,解舒好,上繭率高,能有效提高蠶繭質量。

一、准備工作

1、簇片結扎:張種配備180-200隻簇片,採用雙片同向連結方式,簇片上、下長邊框上各扎一根長1.3米、寬2.5厘米的細竹片,用細鉛絲結扎加固,即成一副擱掛式方格簇。

2、新簇處理:簇片結扎後,需噴霧適量桑葉水,並在陽光下曝曬幾次,以提高新簇入孔率。

3、簇架准備:自然上簇的,層間距離應有70-80厘米,以使上簇後能將簇片抬高擱放;捉蠶上簇的,要准備好收集熟蠶的大孔薄膜,搭好擱簇架,簇架的內寬度1.1-1.2米,層間距離70-80厘米,地面上鋪薄膜並撒亂稻草。

二、上簇方法

1、捉蠶上簇法:(1)上簇時,地上先鋪塑料薄膜,將雙連簇簇片平攤在膜上;用大孔薄膜收集適熟蠶;每隻簇片撒蠶320頭。(2)待熟蠶已爬散在簇片上後(約10-20分鍾),將簇片提起,移放到擱簇架最下層的平行長竹桿上,簇片間距12厘米;下層放滿後,按先後順序逐層上移,上下層簇片保持對齊成一直線。(3)待熟蠶絕大部分已入孔並排尿後(約上簇24小時),抽去下墊物。

2、自然上簇法:(1)五齡第4日除沙一次,見熟前2天平整蠶座,地蠶蠶座離開牆壁30厘米以上。(2)少量早熟蠶捉蠶上簇,見熟5%時,添食蛻皮激素,約30%蠶成熟時,薄飼一次葉,然後擱簇,簇片間距12厘米。(3)待熟蠶絕大部分已入孔並排尿後(約上蔟24小時後),輕輕抬高擱簇架,然後,清除全部蠶沙。

三、簇中保護

1、簇中管理:(1)上簇當夜,拾取落地蠶另行上簇。(2)上簇翌日,做好繭形後,及時捉除「游山蠶」。

2、簇中環境:(1)加強通風換氣。上簇一天後,要開門開窗,保持微氣流排濕。(2)保持適溫。溫度保持在24-25℃,低於20℃時要加溫。(3)光線要均勻。要適當遮暗,防止光線不勻。

四、消毒與保管

采過繭後的方格簇,先在火缸上烤去附著的浮絲,再用葯劑消毒後,用大張塑料薄膜覆蓋密閉,在日光下曝曬5小時,然後揭開薄膜,將簇片放陰涼處晾乾,再置日光下曝曬。消毒後的簇片要捆紮平整,貯放於乾燥潔凈室內。養蠶期間,方格簇不能貯放在蠶室。

養好春蠶的技巧

夏秋氣溫高、雨水多,天氣多變,加之前批蠶的病原積累,蠶兒容易得病。但只要防病措施得力並抓落實,照樣可以控制蠶病。飼養夏秋蠶關鍵要做好以下6點:

1.選擇陰涼的蠶房 可選擇比較陰涼的房屋,並結合搭涼棚,特別是搭西面的涼棚,不要讓太陽照射西邊牆,以免增加室內悶熱。要開好南北對流窗、地腳窗,引進涼風,使室內空氣流通清新。有條件的農戶,可以用電風扇在室內吹「過堂風」,以達到通風降溫的目的。

2.要小心保護好蠶種 蠶種運輸應在上午9時前或下午4時後進行,避免日曬雨淋,更不能與有毒物質接觸。要求室內溫度 25℃- 28℃、濕度 75%- 85%,超過30℃時要降溫,把蠶種放在蠶架底層。放蠶種的窩和蓋要用井水浸濕。

3.堅持小雪薄膜覆蓋育和大蠶地面育 小蠶要精選良桑,l齡蠶要采頂下3-4片葉, 2齡蠶采頂下 4-5片葉, 3齡蠶采頂下6-7片葉,進行薄膜覆蓋育,以保持葉質新鮮。4-5齡大蠶飽食後,給桑l-2次才放在地面養,採取條桑育。在高溫乾燥時,白天噴清涼井 水於蠶室內或喂濕葉,下午3-4時,氣溫最高時,要多給 1次桑,晚間也要增加給桑量。

4.桑葉要防干保鮮 高溫乾燥時,早上要早采葉,防止在烈日下采葉。齡期大量用桑時,上午採桑供日間用,下午採桑供晚喂,采葉要速采速運,發熱葉要散熱後才能喂蠶。貯桑方法:小蠶用缸貯葉,上蓋濕布;大蠶用池貯或堆成畦狀貯葉。乾燥時可噴些清涼井水在桑葉面上保濕。

5.做好分批飼養,淘汰病弱蠶 如實行小蠶共育的可10天為一批,自養的應20天養一批為宜。一旦發現瘦小蠶、皮膚皺縮、沒有光澤的遲眠蠶和不眠蠶要及時淘汰。見到病死蠶要立即撿出,放在石灰缸里。l-4齡時每天用新鮮石灰粉或防病一號進行蠶體蠶座消毒。蠶座要適疏,以免增加蠶座溫度。

6.及時添食葯物,預防蠶病 預防病毒病的葯物有天絲寶、抗毒殺菌靈等,每支(2毫升)加水500克,噴於5公斤桑葉餵食。預防細菌的葯物可用紅黴素、氟哌酸等,每2毫升加水500克,配好葯液後噴於5公斤桑葉喂蠶,從2齡開始,每齡添食l-2次,4、5齡添食2-3次,可有效地防止蠶病暴發。
夏秋蠶飼育技術要點

夏秋季養蠶有許多不利的因素。主要是病蟲多、蠶病多、蒼蠅多、蠶兒中毒多、氣候變化大,稍有疏忽就會減產。養好夏秋蠶,要根據各期特點,抓住以下幾點:

(1)抓病蟲防治,保證夏秋桑葉優質單產。夏秋季病蟲害危害嚴重,影響養蠶用葉,又傳染蠶病。所以及早治、連續治、普遍治、徹底治,保證夏秋葉高產優質。

(2)合理布局,適時發種,科學用葉,采養兼用。以「夏蠶少養,秋蠶多養」為原則,根據情況,夏蠶發種量佔全年養蠶量的15%~20%為宜,以便讓桑條充分伸展,枝葉茂盛,為秋葉增產和下年春葉增產打下基礎。

夏秋季採桑葉,應該采葉與養樹兼顧。既要符合養蠶要求,又要照顧桑樹生長,維持桑葉連年高產。即「用中有養,養用結合」。每次養蠶結束,桑條梢頭部應保留五六片桑葉,以利於光合作用的進行,供桑樹生長。特別是新建桑園的桑苗應多留葉,以便貯藏營養安全越冬,增強抗寒能力和來年生長之用。應分期養蠶,分期采葉,不影響桑樹生長。從下向上數,在第15片葉以下葉片,光合作用直線下降,由於葉齡較老,加之上層葉處遮蔭,光照減弱,製造養分作用下降,而消耗營養成分。因此,采掉這些葉片,對桑樹有夏蠶期1令~3令不能只在枝條上部選采適熟葉,每根條上部只能選采1片~2片。秋蠶的小蠶用葉也在枝條上部選,以托葉先端1/3~1/2變成黃褐色為1令~2令適熟葉。大蠶用葉,採下中部適熟葉,不碎即可,采葉留柄。對夏秋蠶采葉的原則是:小蠶期「巧」采,「少」采上部葉。大蠶期由下向上采,分批采葉。

(3)加強「四防」,做到無病高產。夏秋季蠶病多,氣候變化大。所以一定要千方百計消毒、驅蠅調節蠶室溫濕度,加強通風換氣,力爭無病高產。這是養好夏秋蠶的成敗關鍵。

消毒防病:夏秋蠶期由於春蠶剛結束,環境中保留病源多、又新鮮、毒力強、氣溫高、易繁殖,所以致病力強。加之葉質、氣候等條件,不如春蠶期優越。因此,夏秋蠶期的消毒工作更加重要,並要貫

徹始終。一定要在養蠶前徹底進行蠶室蠶具消毒,普遍用新潔爾滅石灰混合液、漂白粉液消毒。要在蠶室、貯桑室門口經常撒石灰踩石灰進門,洗手喂蠶。每次養蠶結束後要徹底消毒一次,以集中殲滅微生

物病源。

防蠅 夏秋蠶期蠶蠅很多,一定要門上掛竹簾,窗上張紗,防止蠅類飛入。大蠶期間用熏煙法驅蠅,方法是用干凈的干桑柴、秸稈在蠶室內熏煙,使煙氣彌漫蠶室,即可開窗排煙驅蠅排溫。最好的方法是用「滅蠶蠅」防治蠶明病。以300倍液噴蠶體,或以500倍液添食,三令一次,四令二次,五令隔日一次。四至五令蠶明病危害時添食,每片滅蠅片加水0.5公斤,每張蠶種用葯五片,噴於桑葉上,吃完葉後,改普通葉喂養。蠶體噴灑,每片加3公斤水,噴於蠶兒體表面,隔半小時喂葉,可防治蠅明病的危害。

防中毒

(1)防治桑樹蟲害,一定要在殘效期結束後采葉喂蠶;(2)蠶室、貯桑室內外不要有農葯、葯械;(3)蠶室內不得使用葯劑驅蚊。蠶兒中毒後立即隔絕毒源,通風換氣,除沙、用涼水浸蠶洗蠶,喂甘草水、綠豆水等解毒,換新鮮桑葉,添食氯黴素,防止再引起其它蠶病,促使蠶兒康復;(4)防氣候突變。夏秋季氣候復雜多變,所以既要防熱,又要防凍,防止蠶室溫度劇變,注意防悶熱,通風換氣,連續陰雨天氣變冷時,加火補溫排濕。

稀放飽食 要勤喂葉、喂飽葉、勤除沙、勤擴座,保證不擁擠不受餓、不使蠶沙蒸熱。「飽食」是一切技術操作的中心。還要適時分批提青、淘汰病弱蠶,做好各項技術處理工作,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確保夏秋蠶豐產豐收。

Ⅱ 大棚養蠶一般採用哪些上蔟方式

大棚養蠶一般採用人工上蔟和自動上蔟兩種上蔟方式。
人工上蔟方式目前我國主要蠶區已經採用得不多,主要是費時費工,勞動效率太低。在採用人工上蔟時,應挑出早熟蠶先行上蔟,盛熟時從大批蠶中挑出未熟青頭,未熟青頭另行飼養0.5~1天後成熟蠶,再行上蔟。
自動上蔟是蠶農採用較普遍得上蔟方式。在採用自動上蔟時,應掌握有20%~30%適熟蠶時(無殘存桑葉),用「防病1號」或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消毒,然後薄喂一層桑葉,再擱上方格蔟或折蔟和蜈蚣蔟,讓熟蠶自動登蔟結繭。
此外,自動上蔟還可採用熟蠶登蔟劑,使用激素類葯劑可提高上蔟效率。在蠶見熟10%時,添食蛻皮激素(登蔟劑)可使蠶老熟齊一,加快營繭速度,減少游山蠶。對於有營上層繭習性的蠶品種,添食蛻皮激素(登蔟劑)可避免蠶向上亂爬,因此更為理想。
使用蛻皮激素要掌握適量適時,否則會產生不良後果。一般先將1支蛻皮激素針劑溶於2千克清水,充分攪拌後,再用噴霧器將葯液噴灑在15~20千克左右的新鮮桑葉上,於見熟10%左右時添食,經10小時左右即可上蔟。

Ⅲ 怎樣正確養蠶

1、桑葉要合理采、運、貯。盡量做到早上或傍晚采葉,隨采隨運,松裝快運。採回的桑葉抖松後放入貯桑池或貯桑室內,合理貯藏,防止風吹或堆積發熱變質,造成桑葉浪費。

2、防止桑葉萎凋。稚蠶期採用炕床(房)育、塑料薄膜覆蓋育,以利保溫保濕,使桑葉保持新鮮。大蠶期喂蠶後適當關閉門窗,待蠶食去桑葉70%左右,再開門窗通氣,能有效地防止桑葉萎凋。

3、確保蠶室溫度。大、小蠶適宜溫度分別為24℃、25℃,在適溫范圍內,蠶食慾旺盛,減少殘次桑葉,而且提高葉絲轉化率。

4、推廣少回育、條桑育。小蠶平面立體一日一回育、全齡二回育、大蠶條桑育等省力化養蠶技術,不僅提高養蠶工效,且有利蠶兒食桑,比普通育節省桑葉5%左右。

(3)養蠶頂桿式自動上蔟裝置擴展閱讀:

夏秋養蠶應注意

一、防農葯中毒。養蠶季節不要在蠶室以及桑田附近的農田噴灑殺蟲雙等有機農葯,其氣味作用會導致蠶兒中毒;喂蠶桑葉要經過試喂確認無毒後,才能采葉喂蠶。

二、蠶室內禁用蚊香或滅蚊、滅蟲劑。在鄰近蠶室的住房內使用,也要關閉蠶室門窗,以防蠶兒中毒。

三、蠶室要安裝紗門、紗窗,防止蠅類入蠶室內危害蠶兒,並添加「滅蠶蠅」乳劑或噴蠶體,以殺滅蠅蛆。

Ⅳ 養蠶大棚如何進行方格蔟預上蔟

所謂大棚方格蔟預上蔟就是預先在大棚內進行上蔟處理,等大部分蠶進孔後再移入室內的上蔟方式。
(1)適時上蔟
同一批蠶生長發育的速度不一樣,因此老熟的時間也不一樣。適熟上蔟可充分發揮家蠶吐絲量多的特點,蠶繭質量也好。適熟上蔟,蠶能及時吐絲結繭,絲量多,產繭量高。上蔟過早,則蠶未老熟,上蔟後不能及時吐絲結繭而在蔟具上到處爬行,並排泄大量糞尿,造成蔟具、蔟中環境的污染,增加黃斑繭等下繭,同時由於蠶食桑不足,吐絲量減少。上蔟過遲,由於蠶過熟在上蔟前徘徊吐絲而損失絲量,上蔟後又急於吐絲而多結雙宮繭、畸形繭等下繭。
人工上蔟和自動上蔟應掌握的老熟程度不同,春蠶和夏秋蠶的上蔟也有差異。
(2)場地准備
在上蔟前一天,根據飼養數量整理好棚內場地,並搞好消毒。
(3)搭蔟架
養蠶數量少,將2張長凳重疊,或在l張長凳上疊放三或四層磚,以竹竿長為距相對擺放;然後將兩支竹竿放在長凳或磚上。如數量較多,可按雙聯方格蔟的長度,在地面埋4根柱。將竹竿平行固定在離地60厘米的柱上,搭一或二層簡易蔟架。
(4)掛蔟片
將撒有熟蠶的方格蔟片擱在竹竿上,蔟片間距以13~15厘米為宜。
(5)捉游山蠶
上蔟6~8小時,蠶基本進孔(80%以上)後,將方格蔟移出大棚進行室內保護。室內掛方格蔟方向要與門窗對流平行,蔟片間距8厘米左右,蔟片底邊離地60厘米以上。
大棚方格蔟預上蔟應注意:事先搭好蔟架,做好防老鼠、家禽侵害;如果大棚內大部分蠶不能上蔟,在棚內預掛時間不宜過長,否則通風換氣會影響飼養,引起桑葉干癟;棚內溫度過高,可在樹陰下或走廊內進行;注意大風、大雨天氣時的保護。

Ⅳ 大棚養蠶般採用哪些上蔟方式

大棚養蠶一般採用人工上蔟和自動上蔟兩種上蔟方式。
人工上蔟方式目前我國主要蠶區已經採用得不多,主要是費時費工,勞動效率太低。在採用人工上蔟時,應挑出早熟蠶先行上蔟,盛熟時從大批蠶中挑出未熟青頭,未熟青頭另行飼養0.5~1天後成熟蠶,再行上蔟。
自動上蔟是蠶農採用較普遍得上蔟方式。在採用自動上蔟時,應掌握有20%~30%適熟蠶時(無殘存桑葉),用「防病1號」或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消毒,然後薄喂一層桑葉,再擱上方格蔟或折蔟和蜈蚣蔟,讓熟蠶自動登蔟結繭。此外,自動上蔟還可採用熟蠶登蔟劑,使用激素類葯劑可提高上蔟效率。在蠶見熟10%時,添食蛻皮激素(登蔟劑)可使蠶老熟齊一,加快營繭速度,減少游山蠶。對於有營上層繭習性的蠶品種,添食蛻皮激素(登蔟劑)可避免蠶向上亂爬,因此更為理想。使用蛻皮激素要掌握適量適時,否則會產生不良後果。一般先將1支蛻皮激素針劑溶於2千克清水,充分攪拌後,再用噴霧器將葯液噴灑在15~20千克左右的新鮮桑葉上,於見熟10%左右時添食,經10小時左右即可上蔟。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農業出版社《物種資源檢驗鑒定》

Ⅵ 養蠶自動上蔟機有誰知道

養蠶步驟 一.把蠶卵放在盒子里,等待孵化,最適宜溫度是二5℃-二吧℃,如果氣溫較低,可以蓋上蓋子。 二.剛孵化的小蠶要特別小心照顧,用比較嫩的葉喂養。 三.蠶就眠時不吃不動,表面是睡眠,實際是脫掉舊皮,換上新皮以繼續生長。蠶寶寶在整個飼養過程中要蛻皮四次,每次蛻皮的時候它不吃不動,這時盡量不要干擾它,也不要以為它生病了就把它丟掉。蠶每次眠期大概持續一天時間

Ⅶ 養蠶時,如何正確使用方格簇來上蔟

用方格簇來進行上蔟,是當前較為普遍的一種方式,蠶農可以重復使用方格簇,並且操作起來很簡單,方格簇的使用方法也很講究,若使用方式不當,可能會出現雙宮繭,拉低蠶繭的整體質量,我來說說上蔟的兩種方法。

上蔟時,方格簇需要以懸掛的方式來進行,我們需要提前把兩片方格簇分別捆紮細竹竿,以便於往上擱掛。

上蔟的時候還需要注意很多的細節,保證結繭的過程更加順利,比如防止蠶尿污染,濕度過高等等,最好能採用預上蔟的辦法來上蔟,即將上有熟蠶的蔟片掛在蠶室門口、走廊等遮陽地方的擱架上,待有八成及以上以上的熟蠶進孔後移入蔟室內保護,這個方式能保證蠶繭上沒有尿漬,並且硬度上達到優質蠶繭的標准。

此外,簇室內的光度也不宜過高,上蔟是結繭的前提,只有抓住上蔟過程的每個細節了,得到的蠶繭質量必然不差。

Ⅷ 古人養蠶抽絲要經過很多步驟流程是

古人養蠶抽絲步驟流程:

第一,處理蠶繭。蠶不吃桑葉之後就會吐絲結繭,這個時候結出來的繭就是我們的原材料了。我們要將蠶繭上面的一些亂石用手輕輕的撕掉。

第二,就是要准備好開水。煮好開水之後,將蠶繭全部扔到開水裡面去。這個過程會將里邊的蠶蛹燙死。同時,也有利於我們抽絲工作。

第三,就是要拿一個小的笤帚。按照一定的方向,在鍋里邊使勁的攪。次數越多,蠶繭裡面的是絲線分開的幾率就越大。當攪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有一根蠶絲的頭慢慢的掉了出來。這就是我們最重要的抽絲的開始。

第四,我們將找出來的絲線的頭,纏在纏線板上。然後就可以進行繞絲線了。在找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動作輕盈。否則力量過大,也會將絲線拉斷。

第五,我們將抽好的絲線,直接可以拿去做絲綢的紡織。一般情況下,一個蠶繭上的絲線是非常長的。大約有900到1500米的距離。怎麼樣?非常不可思議吧。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就是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製作物美價廉的高檔絲綢。

養蠶抽絲的歷史:

蠶在變成蛹之前要睡眠四次,稱為四眠蠶。

它每一次醒來後,體重就增加很多,各器官也更成熟.但是,在兩千多年前的漢朝時期,蠶都是三棉蠶,吐出來的絲很細,也很光滑輕柔,馬王堆出土的「素紗襌衣」就是用三眠蠶吐出的絲做成的。

養蠶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重要技藝,種桑養蠶之法相傳源於黃帝的妻子嫘祖。家蠶的祖先認為是野蠶(B.mandarina),形態上和家蠶幾乎沒有差別,而且與家蠶長大後能自然雜交產生後代。

有稱為「青白」的一家蠶品種,據說是由野蠶和家蠶雜交而來的。其它家蠶的性狀明顯地是從野蠶傳來的也不少。染色體數野蠶為n=27,家蠶為n=28,認為家蠶是野蠶的一個染色體在進化的過程中切斷為兩個而產生的。

Ⅸ 大棚養蠶主要應抓哪些蔟中管理工作

大棚的蔟中管理是提高大棚蠶繭質量的關鍵環節。有了先進的蔟具,如果蔟中管理不良,同樣不能生產優質蠶繭。
從熟蠶上蔟到采繭的經過時間稱為蔟中。一般蔟中時間經過春期7天左右,夏秋期6~7天。蔟中管理的重點是初期和中期的管理。
(1)適時清場
適時清理上蔟場地(清場)是上蔟技術的重要環節。清場就是將在方格蔟蔟孔外(或蜈蚣蔟和折蔟的上部)爬行而未能及時營繭的蠶捉出另行上蔟,清除蠶沙,撤去蘆簾、蠶沙殘桑等操作過程。
捉游山蠶。一般白天上蔟的蠶多數在半夜開始營繭。所以,上蔟後夜間要巡視2~3次,隨時捉取爬行在竹竿上、蔟框條上的游山蠶,或放回有墊的蘆簾上,或另行上蔟。上蔟後的第二天,繭殼已經形成,捉出未進孔或未營繭的游山蠶。
清除蔟架下的墊紙、殘存的蠶沙和殘桑。隨後抬高蔟架,抽去蘆簾,清除鋪在地上的殘存的蠶沙和殘桑。
清場應適時。過早清場,游山蠶太多,浪費勞力和蔟具;過遲清場會影響產量。當大部分蠶已進孔營繭時為捉游山蠶的最適時間,一般春蠶在上蔟後的20~24小時之間,夏秋蠶在上蔟後的16~20小時之間。具體要根據熟蠶程度和天氣情況靈活掌握。清場一般只需一次,但在清場後的5~6小時,需再檢查一次,及時捉出遺漏的游山蠶。
(2)調節大棚蔟中溫度
標准溫度以24℃為中心,上蔟初期25℃左右,結繭後期24℃。如遇22℃以下低溫時,會影響進孔速度和進孔率。大棚內晝夜溫差比較大,白天高溫時應採取措施降溫,晚間溫度低時應注意棚內保溫。
(3)加強蔟中通風排濕
一般在上蔟當時不宜強風直吹,應放下棚膜,關上大棚兩頭的門,以防熟蠶向一方密集。上蔟足一天後,蠶已基本定位營繭,此時應打開棚門,撩起大棚四周的裙膜進行通風換氣,當遇悶熱多濕天氣,要及時排除棚內濕氣,以提高蠶繭解舒率。
方格蔟雖然是立體上蔟,但在單位空間里熟蠶的頭數多,排出的尿量大,糞便也多,容易造成大棚內濕度增大。地蠶自動上蔟時濕度更大。因此,在熟蠶大部分營繭到上蔟後72小時前,必須開棚門開裙膜通風排濕(氣流流速以0.5~1米/秒為佳),陰雨天時早、晚關閉棚門,或使用電風扇等進行人工通風排濕,把棚內濕度控制在75%以下。
加強通風排濕有利於提高蠶繭解舒率,減少死籠率。
(4)保持大棚蔟中光線均勻
熟蠶有背光性、易向暗的方向密集。為提高熟蠶進孔率,上蔟時大棚更要注意遮陽,避免陽光直射,保持棚內光線暗淡均勻,要防止一面亮一面暗,以避免熟蠶向一方涌集,增加不良繭。
陽光直射會嚴重影響蠶繭解舒,所以大棚上蔟及蔟中管理時必須嚴格遮陽,特別是東西向大棚早晚太陽斜射時,要注意棚門兩頭的遮陽。

Ⅹ 大棚養蠶一般採用哪些上蔟方式

大棚養蠶一般採用人工上族和自動上蔟兩種上蔟方式。
人工上蔟方式目前我國主要蠶區已經採用得不多,主要 是費時費工,勞動效率太低。在採用人工上蔟時,應挑出早 熟蠶先行上族,盛熟時從大批蠶中挑出未熟青頭,未熟青頭 另行飼養0.5~1天後成熟蠶,再行上蔟。
自動上蔟是蠶農採用較普遍得上族方式。在採用自動上 蔟時,應掌握有20%~30%適熟蠶時(無殘存桑葉),用 「防病1號」或新鮮石灰粉進行蠶體消毒,然後薄喂一層桑 葉,再擱上方格蔟或折蔟和蜈蚣蔟,讓熟蠶自動登蔟結繭。此外,自動上蔟還可採用熟蠶登蔟劑,使用激素類葯劑可提高上蔟效率。在蠶見熟10%時,添食蛻皮激素(登族 劑)可使蠶老熟齊一,加快營繭速度,減少游山蠶。對於有 營上層繭習性的蠶品種,添食蛻皮激素(登蔟劑)可避免蠶 向上亂爬,因此更為理想。使用蛻皮激素要掌握適量適時,否則會產生不良後果。 一般先將1支蛻皮激素針劑溶於2千克清水,充分攪拌後, 再用噴霧器將葯液噴灑在15~20千克左右的新鮮桑葉上, 於見熟10%左右時添食,經10小時左右即可上蔟。

閱讀全文

與養蠶頂桿式自動上蔟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時候裝閥門 瀏覽:516
chemdraw的實驗裝置在哪 瀏覽:33
木工電動工具手電筒鑽支架 瀏覽:231
鄭州市滎陽通用閥門廠概況 瀏覽:261
想學製冷配件大學應該報什麼專業 瀏覽:691
超聲波漏電是什麼外套 瀏覽:85
儀表電纜接地了如何查 瀏覽:953
地下管道自動檢測裝置技術 瀏覽:827
微生態的儀器有哪些 瀏覽:579
沒有扳手怎麼一字閥門 瀏覽:843
特種設備用戶自裝如何辦理 瀏覽:269
製冷裝置自動控製作業文字圖 瀏覽:320
奧迪s3排氣閥門可以調整嘛 瀏覽:476
寶馬530怎麼開閥門 瀏覽:70
自動調刀裝置 瀏覽:980
汽車軸承怎麼加熱 瀏覽:39
為什麼儀表盤一直卡頓 瀏覽:925
boot解包工具箱 瀏覽:943
75千瓦電機軸承型號是什麼 瀏覽:930
男機械技能怎麼放 瀏覽: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