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 如圖是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並驗證實驗性質的連接裝置圖,回答問題:(1)指出圖中的幾處錯誤.①______;
(1)圖中的錯誤有:長頸漏斗末端在液面以上,葯品用的是稀硫酸,因為長頸漏斗末端在液面以上時,產生的二氧化碳會從長頸漏斗逸出,無法收集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碳酸鈣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鈣、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硫酸鈣微溶於水,包裹在石灰石的表面,阻止反應的進行.
故填:長頸漏斗末端在液面以上;葯品用的是稀硫酸.
(2)糾正錯誤後,在實驗開始前,應檢查裝置A的氣密性,檢查的方法是:將裝置中導氣管上的膠皮管用彈簧夾夾住,向長頸漏斗中注水至形成一段液柱,一段時間後若液面不下降,即可證明裝置不漏氣;
若B裝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能和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水,能夠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
因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反應一段時間後,D中能夠觀察到下層的蠟燭先熄滅,上層的蠟燭後熄滅,因此二氧化碳可以用來滅火.
故填:氣密性;澄清石灰水變渾濁;Ca(OH)2+CO2═CaCO3↓+H2O;下層的蠟燭先熄滅,上層的蠟燭後熄滅;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滅火.
(3)裝置C中,如果盛放石蕊試液,通入二氧化碳時,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說明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了顯酸性的物質--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色;
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H2O═H2CO3.
故填:紫色石蕊試液;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CO2+H2O═H2CO3.
『陸』 過氧化鎂樣品中常會混有少量MgO,實驗室測定過氧化鎂樣品的純度,裝置如圖,實驗步驟如下:①連接裝置並
(1)稀鹽酸中加少量FeCl3溶液的作用可能是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
(2)由於反應生成了氧氣、放出了熱量,瓶內壓強增大.通過分液漏斗與錐形瓶間的橡膠管將錐形瓶與與分液漏斗的上部連通起來,壓強相同.所以,使分液漏斗中的溶液順利滴下;滴入液體的體積,就是分液漏斗內增加的體積,能消除滴入溶液的體積對所測氣體體積的影響.
(3)由於反應方程了熱量,氣體的體積與壓強有關.所以,步驟⑤中「恰當的操作」是指:待恢復至室溫,將右側刻度管緩緩向下移動直到兩側液面相平,再平視刻度線讀數.
(4)根據題意,實驗室測定過氧化鎂樣品的純度,要求該實驗過程還需要的數據是:樣品質量和氧氣的密度,由氧氣的體積和密度可求出氧氣的質量,由氧氣的質量可求出過氧化氫,繼而求出過氧化鎂的質量,最後求出過氧化鎂.
故答為:(1)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2)使分液漏斗中的溶液順利滴下;消除滴入溶液的體積對所測氣體體積的影響.(3)待恢復至室溫、將右側刻度管緩緩向下移動直到兩側液面相平,再平視刻度線讀數.(4)樣品質量和氧氣的密度.
『柒』 為測定銅鋅合金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小影同學設計裝置如圖所示,其探究過程如下:(1)連接實驗裝置並檢
Ⅰ、鋅和硫酸反應生成氫氣和硫酸鋅,發生的化學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該反應是單質和化合物反應生成另外的單質和化合物的反應,所以屬於置換反應;故填:Zn+H2SO4═ZnSO4+H2↑;置換反應;
Ⅱ②、鋅與硫酸的反應放出熱量,使氣體體積膨脹,測得氣體的體積偏大,求的鋅的質量偏大,所以銅的質量就會偏小,故若沒有等到試管冷卻到室溫就讀取C中數據,則導致計算結果偏小;故填:小;
Ⅲ②銅不和硫酸反應,所以剩餘固體的質量就是銅的質量,該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
×100%=
%.故填:
%.
『捌』 某化學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測定銅鋅合金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圖中固定裝置已略去)探究過程如下:I連接
(1)從銅和硫酸鋅溶液的混合物中得到銅,先進行過濾,得到沾有硫酸鋅溶液的銅,再進行洗滌除去表面的硫酸鋅,再進行乾燥除去水即可;
(2);由於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時,放出熱量,如果沒等冷卻到室溫,根據熱漲冷縮的原理可知進入量筒中水偏多,所以誤認為得到的氫氣多,計算的結果就偏大
(3)①由題意可知,硬幣的組成成分都是金屬的合金,所以鑄造以上硬幣用到的材料都是金屬材料;
②由硬幣的流通特點可知:鑄造出的硬幣要有較強的耐腐蝕性、硬度較大、且硬幣價值與面值的吻合度要接近,而金屬的導電性不是鑄造硬幣所考慮的因素;
③由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具體應用可知:活動性在氫前的金屬可以與稀酸反應生成氫氣,金屬活動性強的金屬可以把金屬活動性比它弱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所以據Ni+H2SO4═H2↑+NiSO4 Fe+NiCl2═Ni+FeCl2可知:Ni活動性在氫前且比鐵弱,結合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可知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是:Al>Fe>Ni>Cu,.
故答案為:(1)洗滌;乾燥;(2)未等裝置B冷卻就讀取D中數據,導致計算結果偏大;(3)①金屬;②A;③Al>Fe>Ni>Cu.
『玖』 為探究綠色植物的生理活動,某興趣小組設計並完成了以下實驗步驟:①按如圖連接好實驗裝置,關閉閥門①②
(1)黑暗處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澱粉,步驟①暗處理的目的是:把葉片中原有的澱粉運走耗盡.
(2)氧氣有助然的作用,步驟③木條能復燃,則該氣體是氧氣,光合作用的反應式是: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
(3)二氧化碳的特點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步驟④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該氣體是二氧化碳,來自植物的呼吸作用.
(4)步驟⑤中,葉片A見光,葉片處理後滴加碘液變藍,說明產生了澱粉,B葉片不見光,處理後不變藍,沒有產生澱粉,若只有A葉片變藍色,則結論是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淀.
故答案為:(1)把葉片中原有的澱粉運走耗盡;(2)氧氣;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3)呼吸作用;(4)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