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af為初中化學常見的六種物質,其中abcde 為五中不同類型的物質
(1)A、B、E放入水中能使酚酞變紅,說明三種物質在水中顯鹼性,B、D為氧化物,A、B、E、F為不同類別的化合物,說明B是氧化鈣,A就是氫氧化鈣,E是一種顯鹼性的鹽,所以E就是碳酸鈉,C就是碳酸鈣,D就是水,F是一種強酸,經過驗證,推導正確,所以B是CaO,F可能是H 2 SO 4 ;
(2)A和E的反應是氫氧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和氫氧化鈉,化學方程式為:Ca(OH) 2 +Na 2 CO 3 ═CaCO 3 ↓+2NaOH;
B和D的反應是氧化鈣和水生成氫氧化鈣,化學方程式為:CaO+H 2 O═Ca(OH) 2 .
故答案為:(1)CaO,H 2 SO 4 ;
(2)Ca(OH) 2 +Na 2 CO 3 ═CaCO 3 ↓+2NaOH;
CaO+H 2 O═Ca(OH) 2 .
『貳』 相機里的AF模式是什麼意思
因此,AF照相機即是自動調焦照相機的簡稱。 這種照相機的調焦是利用電子測距器自動進行的。當按下照相機快門按鈕時,根據被攝目標的距離,電子測距器可以把前後移動的鏡頭控制在相應的位置上,或者旋轉鏡頭至需要位置,使被攝目標成像最清晰。 一、組織結構:整個AF系統由三大部分組成:相位檢測裝置、計算部分和焦點調節機構組成。 從原理圖中可看出,AF當光線照射在AF檢測模塊A時,該模塊產生相應的電信號,電信號通過AF介面集成電路B,轉換成便於AF CPU處理的數字量。CPU將根據通過鏡頭觸點取到的有關參數 (如鏡頭焦距、最大光圈、焦點調節范圍等) 和介面B來的數字量,進行計算處理,計算出散焦量和散焦方向,然後將控制指令(如鏡頭的旋轉角度多少、向左或向右轉)發送給AF馬達驅動單元H;在這一單元中,將CPU過來的指令換算成步進馬達的旋轉角度及相應的脈沖數,然後送出驅動能量給AF馬達F,該馬達通過齒輪組和鏡頭卡口的AF聯接軸,帶動鏡頭內的活動光學元件旋轉,從而達到了自動調焦的目的。 由於其所基於的反射原理,主動型AF系統對測距條件有一定的限制。在下列情況下,主動型AF系統會失效:(1) 被攝體亮度太大,如太陽、霓虹燈等;(2) 反射率很高的平面,如水面、鏡面等;(3) 不堅固的實體,如火焰、煙花、頭發等;(4) 純黑色物體及反射率很低的平面;(5) 不能透過玻璃拍攝;二、自動對焦焦點鎖定AF照相機取景器中心都有一個自動對焦框,拍攝時需將其對准被攝主體,否則對焦不準,影像模糊。如果主體不宜放在畫面的正中,可採用對焦記憶鎖(AF-L按鈕)進行自動對焦拍攝。由於自動對焦的對焦框在對焦屏的中央,在拍攝時都是要求被攝主體清晰,所以在自動對焦時應以被攝主體來對焦。在拍攝被攝主體不在畫面中央的照片時,若直接構圖後才對焦,被攝主體因不在中央位置,而被攝主體與背景又是一前一後時,有可能焦點不在被攝主體,而在背景上。若景深不夠時,被攝主體就會模糊不清。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是焦點鎖定。當對焦准確後,按動某個按鈕,無論怎樣移動相機,機內的AF系統均停止工作,鏡頭不會再對焦了。焦點鎖定相當於暫時切斷(關閉)AF系統。焦點鎖定是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在使用時尤其要注意其操作順序,即先以被攝主體進行自動對焦,待焦點對准後,將焦點鎖定,然後再重新構圖拍攝。現在的AF單反機和AF袖珍相機全部都有焦點鎖定功能。AF檢測范圍即指AF檢測模塊對被攝畫面亮度敏感的范圍。這個問題對於主動型AF系統來說是不存在的,它只是專門針對被動型AF系統而言的。現在的AF單反機的AF檢測系統全是相位檢測型的,它要求對焦點處有足夠的亮度和反差。當對焦點處太亮或太暗,或者根本無反差(如一面白色的牆壁)時,AF系統會失靈。所以在對焦時,應盡量將對焦框對准反差較大的位置。當環境亮度低於檢測范圍低限時,可以利用機身或閃光燈上的AF照明器來輔助對焦;當環境亮度高於檢測范圍的高限時,可在鏡頭前加入中灰密度濾光鏡來減少進入鏡頭的光線,以便正確地自動對焦。由於被動型AF系統具有一些不足,最為理想的辦法是主動型與被動型相結合的AF系統,三、AF-ON(自動對焦啟動)按鈕的「已注冊的自動對焦點」設置[實拍]通過切換AF-ON(自動對焦啟動)按鈕進行拍攝拍攝時除了注意周圍狀況和被攝體,還要注意一下特定的構圖(被攝體的位置)。此時能夠起作用的功能就是「已注冊的自動對焦點」。 將手動選擇的自動對焦點分配至AF-ON(自動對焦啟動)按鈕或自動曝光鎖按鈕,這樣通過一鍵操作即可實現到指定自動對焦點的切換並自動進行測光、合焦。 關於AE、AF鎖定自動聚焦鎖。一旦相機鏡頭聚焦完畢,即可按動AF鎖,鎖定聚焦距離。點測光 對焦聯動 常規方法:例如拍攝人物 點測人物臉部 提取機內測光表讀數,轉換 檔位M 設定曝光數值 然後對焦於眼部 半按快門合焦後 完全按下快門。 進階方法:啟用點測光功能,鎖定曝光,具體做法如下: 1、相機設置。按MENU進入個人設定菜單,選擇AE 鎖定(保持)2、先半按快門,此時自動測光打開,然後松開快門,焦點對准你要正確曝光的主體進行測光,調整光圈、快門、感光度。。。按一下AE-L/AF-L,此時可從取景器里看見「AE-L」,這樣就鎖上了拍下一張的時候記得再按一下AE-L/AF-L解鎖。如果覺得每次鎖定、解鎖麻煩,也可以選擇按住AE-L/AF-L鎖定曝光,如果放開,將再次開始測光。
『叄』 有abcdef六種物質,af是黑色粉末妝固體;b是有劇毒的無色氣體;d是一種金屬
A:碳、C、 B:一氧化碳、CO C:氫氣、H 2 D:鐵、Fe, E:銅,Cu F:氧化銅,CuO
『肆』 尼康鏡頭AF-I、AF-S驅動對焦系統有什麼不同
比較 Nikkor-AF-I 與 Nikkor AF-S 之差異:
一、 現有鏡頭群的不同:
●AF-I系列僅有定焦鏡;AF-S系列有定焦及變焦系列:
●AF-I 目前有的鏡頭系列為:AF-I 300mm f2.8D IF-ED、AF-I 400mm f2.8D IF-ED、AF-I 500mm f4D IF-ED、AF-I 600mm f4D IF-ED
●AF-I 加倍鏡:AF-I Teleconverter TC-14E 、AF-I Teleconverter TC-20E
●AF-S 目前有的鏡頭系列為:
定焦部分 AF-S 300mm f2.8D IF-ED、AF-S 500mm f4D IF-ED、AF-I 600mm f4D IF-ED
AF-S 300mm f/4D IF-ED、AF-S Nikkor 300mm f/2.8D IF-ED II Lens、AF-S Nikkor 400mm f/2.8D IF-ED II Lens、AF-S Nikkor 500mm f/4D IF-ED II Lens、AF-S Nikkor 600mm f/4D IF-ED II Lens
變焦部分 AF-S Zoom-Nikkor ED 17-35mm f2.8D IF 及 AF-S Zoom-Nikkor 28-70mm f2.8D IF、AF-S Zoom-Nikkor ED 80-200mm f2.8D IF
●AF-S 加倍鏡:AF-S Teleconverter TC-14E II、AF-S Teleconverter TC-20E II
二、名稱與設計的不同:
1992年初Nikon 推出 AF-I系列鏡頭,剛開始時有 AF-I 300mm f2.8 及 AF-I 600mm f4 ,均在鏡頭中內建馬達,在使用F4時可以鏡頭中內置馬達直接驅動鏡頭,這與以往所使用的AF鏡頭由機身馬達驅動是不一樣的,對焦的速度比原先的AF 300mm 快很多,所以多內建於較長焦距的鏡頭中,以便利於記者或生態攝影家使用。
●AF-I 採用內置馬達及內含CPU接點的鏡頭,Nikon 稱為"I"設計
●AF-S 採用靜噪波動馬達(Silent Ware Motor),Nikon稱為"S"設計
,這種馬達與AF-I所使用上的最大差異為:高速、准確、靜音,當搭配了F5及F100機身對焦之准確及快速,讓您如虎添翼。
AF-S並配備了全時手動對焦功能、限制自動對焦范圍、自動對焦鎖(某些鏡頭才有)、三腳架固定環(某些鏡頭才有)、花型遮光罩。
AF-I 及 AF-S 鏡頭均為內置馬達及內含CPU接點的鏡頭,在曝光量測上需使用AI或連接CPU的系列相機,采全光圈的方式,其他相機則採用縮小光圈的方式。
三、CPU接點數不同(原先針對所設計機身的CPU接點)
AF-S 有10個CPU接點
F5及F100 有8個CPU接點
AF-I 有10個CPU接點
F4
有8個CPU接點
從我的 AF-S Zoom-Nikkor ED 80-200mm f2.8D IF 及 AF-S 28-70mm Zoom-Nikkor ED 80-200mm f2.8D IF 兩顆鏡頭的使用手冊中,看見:
注意:本鏡頭靜噪波導自動對焦適用於尼康F5、F4系列、F90X系列/N90s*、F90系列/N90*、F70系列/N70*、Pronea 600i/6i*及Pronea S相機(*僅在美國出售)。
使用於F4可在C、S、AF模式,作自動對焦及手控先決(有輔助聚焦功能);使用於F4可在M模式,作手控先決 (有輔助聚焦功能)
『伍』 現有如圖所示的下列實驗裝置.回答問題:(1)儀器①的名稱是______,檢驗B裝置氣密性方法是______.(2
(1)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先夾住彈簧夾,再向長頸漏斗中加水,形成液封後繼續加水,長頸漏斗中會形成一段水柱;
(2)製取氧氣的反應裝置和反應原理:固體+固體,且需要加熱;認識常用儀器,寫出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KCl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