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橋梁結構工程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重慶交通大學)的科學研究
周志祥:博士,教授,博士導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才,全國交通青年科技英才,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持國家、省部級和地方科技課題20餘項,發表論文50餘篇,申請專利8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三項;首創「橫張預應力砼梁施工方法」和「預應力砼八字形剛架拱橋」,獲得發明專利,主持完成國家科委攻關計劃「橫張預應力砼梁工藝及性能試驗研究」,目前承擔的國家級科技項目有「大型橋梁安全遠程智能監測成套技術示範」和 「大跨徑拱橋地震反應特性與減震控制研究」。
易志堅:教授,博士導師,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重慶市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勞動模範,重慶市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在裂紋彈塑性場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提出了一種求解應力強度因子的裂紋線方法,被國內外學者廣泛採用,成為國內外求解應力強度因子的一種獨立方法;首次提出了加筋土穩定和破壞的斷裂力學機理;第一次提出了「過渡層」的概念及過渡層的損傷將導致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低應力水平下破壞的機理,提出了設置隔離層的路面結構。近年來,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慶市重大科技專項、交通部西部開發項目等在內的一批重要項目;發表論文50多篇,其中10多篇發表在國際權威刊物上,論文被SCI、EI等收錄或引用數十篇次;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
劉忠:博士,教授,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交通部跨世紀學術帶頭人。主要從事大跨徑橋梁施工控制、橋梁非線性與空間分析研究。在大跨徑拱橋幾何非線性、材料非線性分析及施工控制等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完成和承擔了多個科研項目先後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勵5項、發表論文30餘篇。
顧安邦:教授,博士導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主持和參加了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技項目,在大跨徑橋梁的非線性分析、穩定分析和施工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各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各三項,以及交通部「吳福——振華交通貢獻獎」和「茅以升橋梁大獎提名獎」,出版科技著作和教材五部,發表論文50多篇,指導碩士研究生22人, 協助指導博士生3人,並擔任虎門大橋、鵝公岩長江大橋、巫山長江大橋、奉節長江大橋的技術顧問,為橋梁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梁波: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交通部新世紀十百千第一層次人選,甘肅省高校跨世紀學科帶頭人,省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省555創新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與岩土工學會理事、隧道及地下工程學會理事,國際土協會員。主持並參加國家和省部重大項目30餘項。發表論文60餘篇,其中,SCI檢索1篇,EI檢索9篇,一級學報20餘篇。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五項。參編教材三部,副主編教材一部。在高速鐵路中,率先提出了車—路垂向耦合系統的動力分析模型;在加筋土強度機理方面,率先提出了等效側向約束力模型;在可靠度理論方面,主要探討了非線性相關可靠指標改進、簡化計算方法及其應用。近年研究了區域性或特殊條件下部分土工結構關鍵工程技術問題。
向中富:男,教授、碩士導師. 1960年1月生,1983年畢業於重慶交通大學道橋系橋梁與隧道專業,工學碩士,現任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學院院長。重慶市土木建築學會理事、重慶市科技咨詢協會咨詢專家。向中富教授長期從事橋梁工程教學(主講「橋梁工程」、「高等橋梁結構理論」 等)、科學研究及技術咨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橋梁設計理論(特別是橋梁結構體系、結構分析、橋梁穩定性等)、橋梁施工及控制技術、橋梁診斷及加固改造等。近年來主持、參加完成10餘項橋梁工程研究課題,出版《橋梁施工控制技術》等專著、施工手冊2部,主、參編出版《橋梁工程》等教材、計算示例5部,發表論文20餘篇,獲省部級科技獎、教師獎3項。
徐林生:男,教授、博士後、博士生導師。1964年1月生,浙江桐鄉市人,同濟大學土木工程流動站出站博士後(師從中科院孫鈞院士),現為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岩土與地下工程系隧道與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公路學會隧道工程學會理事。作為項目主持和主研人員完成的國家、省部級等各類科研項目達20多項,獲各級獎勵10項,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一部。目前主要從事岩土工程、隧道工程與地下結構工程、橋梁基礎工程、防災減災等領域的研究工作。
王成:男,工學博士、教授。1962年9月出生,岩土與地下工程系主任,重慶市首屆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同行評議專家。主要研究方向為橋梁結構、樁基礎結構、隧道圍岩結構、邊坡錨固結構等的損傷斷裂分析、缺陷及承載力研究,主持及主研縱橫向科研項目十多項,在《應用數學和力學》、《岩土工程學報》、《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工程力學》等多種學術刊物、國際及國內學術會議論文集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其中被國際三大檢索SCI、EI、ISTP收錄十餘篇次。目前指導各類碩士研究生10名,並協助後勤工程學院和重慶大學土木學院指導博士研究生各一名。
韓西:男,漢族,工學博士、博士後,教授。1964年12月生,重慶人,1985年7月參加工作,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學院教授,現任實驗教學部副主任(主持工作)。現為美國土木工程學會會員,全國高校製造自動化學會會員、重慶市公路學會會員、橋梁及隧道工程學科學術骨幹。主要研究領域為結構動力學、振動工程、結構分析、結構試驗檢測。先後負責或主研了17個科研項目的研究,其中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交通部重點科技項目,西部交通科技建設項目,重慶市科委項目,中國工程物理院科學技術基金項目,橫向科研項目及重慶交通大學基金項目共10餘項。在國內外著名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近三十篇,其中被EI收錄的論文6篇,被ISTP收錄的論文1篇,主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齒輪傳動耦合非線性振動沖擊雜訊的識別與控制」2002年獲教育部全國高校自然科學二等獎。
徐君蘭:女,教授。1936年2月21日生,1959年畢業於成都工學院橋梁與隧道工程本科專業。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教授級咨詢專家(重慶市科技咨詢協會)。長期工作在教學科研第一線,承擔過多項大跨度橋梁的科研工作, 編寫出版了多部橋梁工程方面的專著,在大跨懸索橋的設計理論和橋梁施工控制工程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應用於多座特大橋的設計施工中,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大跨橋梁的結構分析和工程式控制制。曾獲得省部級科學進步獎及優秀教學成果獎多項。已指導橋梁與隧道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十四人。 大跨徑橋梁設計理論與工程式控制制
本研究方向在國內很早就從事拱橋結構體系、設計理論及工程式控制制研究,具有堅實的基礎和雄厚的實力,並在鋼管混凝土拱橋、懸索橋和吊拉組合橋方面作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先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大跨徑懸索橋結構體系研究」、交通部重點科研項目「大跨徑鋼管混凝土拱橋勁性骨架拱橋混凝土收縮徐變等非線形因素影響研究」、「邕寧大橋設計施工技術研究」、「虎門大橋施工控制研究」、「大直徑鋼管混凝土拱橋收縮、徐變特性研究」、「烏江PEC吊拉組合橋設計與施工研究」等。獲得國家一、二、三等獎各一項,省部級獎共10餘項,確保了世界最大跨徑的混凝土拱橋--萬縣長江大橋、亞洲最大跨度的中承式混凝土拱橋--廣西邕江大橋、第一座吊拉組合橋--貴州烏江大橋、最大跨徑的石拱橋--丹河大橋和廣東虎門大橋等順利建設。目前正承擔國家科技攻關引導項目「大型橋梁安全遠程實時監測成套技術開發示範」,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頂目「鋼管混凝土拱橋設計、施工及養護關鍵技術研究」和「大跨徑橋梁監測、加固、養護成套技術研究」。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內容有:(1)大跨徑橋梁結構體系研究;(2)大跨徑橋梁幾何、物理及溫度非線性分析;(3)大跨徑橋梁靜、動力穩定性研究;(4)大跨徑橋梁施工及工程式控制制研究;(5)大型橋梁建設和管養技術研究
混凝土橋梁結構行為與新技術研究
本研究方向結合我國橋梁建設的實際情況,就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梁、無粘結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梁、預彎預應力混凝土梁、橫張預應力混凝土梁的受載行為、設計理論及施工工藝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先後完成了國家科委攻關計劃「橫張預應力梁性能及工藝試驗研究」, 「無粘結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梁斜截面設計原理」、「無粘結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梁斜截面疲勞設計原理」,國家科委和交通部的重點科研項目、重慶市科委與重慶市交委等的科研項目,取得一批有特色、有檔次的科研成果。其中「橫張預應力混凝土」技術被國內知名專家鑒定為國際首創,並且已在渝長高速公路多座橋樑上成功應用,取得了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先後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已獲得或公開的國家專利8項。本研究方向的成果整體處於國內先進水平,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該方向在橋梁結構抗震以及鋼混組合式橋梁結構設計取得了突出的進展,正承擔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專項「大跨徑拱橋地震反應特性與減震控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大跨徑拱橋地震反應半主動智能控制」,國家春暉計劃項目「鋼—砼結合梁橋設計與應用技術研究」等項目。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內容有:(1)預應力混凝土橋梁新技術的開發與應用;(2)鋼-混凝土復合結構性能及應用研究;(3)橋梁抗風與抗震;(4)舊危橋增強機理與加固維護新技術研究現代橋式及橋梁結構設計理論。
橋梁結構損傷機理與耐久性研究
本研究方向在「裂紋線場參量的應力強度因子求解方法和裂紋線場彈塑性分析方法」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在國際權威刊物發表了十多篇論文,並數十次被國內外文獻所引用,提出了一種基於斷裂力學原理提出了具有超常承載力的復合鋼筋混凝土新結構,發表論文50多篇,被SCI、EI大量收錄,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項。近年來,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交通部重點項目、重慶市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等十多個項目的研究。同時,在主要研究既有橋梁結構的損傷狀態、承載能力、使用性能等,該方向還針對橋梁結構中採用新結構、新材料、新技術的工程實踐日益增多,以及隨著大批橋梁進入老化期,開展橋梁結構的檢測、評估、加固、維修及健康診斷。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內容有:(1)橋梁結構狀態診斷和靜、動力性能評價模式研究;(2)結構損傷機理與橋梁衰變性態試驗研究;(3)混凝土橋梁的FRP、預應力FRP加固、增強技術研究;(4)橋梁防撞保護結構的災害防治技術研究。
橋梁深基礎及地下工程設計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
本研究方向立足於西部地區的工程地質條件,從80年代就開始結合實際工程,解決橋梁基礎工程及地下工程建設中的設計及施工關鍵技術問題。本方向在樁基計算理論和計算方法研究方面已形成了自已的優勢和特色,提出了計算推力樁的綜合剛度原理和雙參數法及鑽(挖)孔灌注推力樁樁土參數的取值范圍,獲得交通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為交通部標准橋梁地基基礎規范修訂提供了重要依據;在岩體力學性能的基礎研究中,將斷裂力學和損傷力學原理應用於地下工程岩體力學行為研究,將彈塑性斷裂力學的裂紋線場分析方法首次用於研究岩體斷續節理的損傷與斷裂行為,取得若干創新成果,在《應用數學和力學》、《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岩土工程學報》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三大檢索收錄20多篇次。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內容有:(1)橋梁樁基設計理論研究;(2)樁-土共同作用機理研究及超長樁承載性能研究;(3)地下工程的施工技術評價以及環境災害風險分析;(4)特殊條件下岩土體的工程特性和本構關系試驗;(5)考慮基質吸力、應力路徑的土的力學性狀試驗;(6)特殊地質條件下(高原凍土、岩溶地區)道路、地下工程修建技術。
長大公路隧道設計理論與施工關鍵技術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岩石動、靜力學特性的理論研究為基礎,重點開展在特殊地質條件下的「公路隧道建設關鍵技術」、「長大公路隧道施工控制技術」、「長大公路隧道通風照明關鍵技術」以及「山嶺隧道爆破掘進的動態信息化施工技術」等四個方面的研究。目前已經取得了較為系統的研究成果,並在國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重點項目、重慶市科技攻關項目等2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三大檢索收錄25篇次,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7項。首次發現了岩溶區大斷面公路隧道圍岩變形超前釋放的基本規律以及隧道側面岩溶引起隧道偏壓現象;首次提出了隧道圍岩非確定性反演分析新技術,在岩溶區公路隧道圍岩穩定性研究方面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建立了岩石加、卸荷過程中聲-應力相關性理論模型以及岩體卸荷本構模型;提出了高地應力區岩爆形成機制和判據,建立了隧道工程岩爆特徵與防治措施的對應關系;提出了隧道圍岩穩定性分析中岩體斷裂力學和損傷力學模型;在凍土隧道回凍預測分析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創新性研究工作;開發了公路隧道送排式縱向通風、照明控制系統,編制了《公路隧道通風照明技術規范》。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內容有:(1)隧道工程地質超前預報、動態信息化施工技術研究;(2)隧道與地下工程施工系統力學問題研究和力學行為模擬;(3)隧道工程安全的智能控制及模擬數值模擬研究;(4)公路隧道結構缺陷測試及安全性分析;(5)長大公路隧道通風照明關鍵技術研究。 近五年代表性成果(獲獎、專利、文章、著作) 序號 成果(獲獎、論文、專著、專利)名稱 獲獎名稱、等級,發表刊物,出版單位,授權國家,時間 1 萬縣長江特大跨(420m)鋼筋混凝土拱橋設計施工技術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1年 2 低預應力度三鋼混凝土連續梁研究 重慶市科學技術二等獎2001年 3 用擴張卡爾曼濾波器有限元方法反分析隧道圍岩非確定性動態研究 重慶市科學技術一等獎2001年 4 萬縣長江公路大橋 第二屆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2002年 5 特大石拱橋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研究 山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02年 6 鋼筋混凝土套箍封閉主拱圈加固拱橋成套關鍵技術研究 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 7 洛陽至三門峽高速公路許溝特大橋設計、施工及其監控技術研究 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 8 橫張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研究 重慶市技術發明三等獎2003年 9 大跨徑斜拉橋穩定性研究 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03年 10 大跨徑鋼管拱橋無支架吊裝技術研究 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 11 混凝土橋梁工程式控制制抗震能力和承載力測評方法研究 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2005年 12 由立柱豎轉形成的八字拱橋的施工方法 發明專利證(ZL 00 1 30630.8) 13 設置隔離層和結合層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及施工方法 發明專利證書(ZL 00 1 13169.9) 14 設置透水濾漿隔離層和結合層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及施工方法 發明專利證書(ZL 01 1 07124.9) 15 一種高等級公路的修建方法 發明專利公報( CN 1205378A) 16 混張工藝製作的先張預應力混凝土構件 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 ZL 03 2 37674.X ) 17 The Method and Analysis of the Vertically Tensioned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EI)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2004 Feb 18 Analytic Model of A Long-Span Self-Shored Arch Bridge(EI)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 ASCE. 2002.01 19 Elastic-plastic analytical solutions for an eccentric crack loaded by two pairs of anti-plane point(SCI&EI)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2003.7 20 A new reinforced concrete (RC) composite structure based on principles of fracture mechanics(EI) Damage and Fracture Mechanics VII 2003 21 General form of matching equation of elastic-plastic field near crack line for mode I crack under plane stress condition(SCI&EI)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2001.10 22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Vehicle-Sub grade Model of Vertical Coupled System(SCI&EI)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001(1) 23 青藏鐵路的重要意義、技術難點及力學問題(EI) 第十三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特邀報告2004.9 24 Forecast Analysis for the Re-frozen of Feng Huoshan Permafrost Tunnel on Zing-Tibet Railway(SCI&EI) 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04,19(1) 25 《公路與橋梁抗洪分析》 人民交通出版社 26 《模糊數學在土木與水利工程中的應用》 人民交通出版社 27 《土力學》 同濟大學出版社 28 《預應力砼橋梁新技術探索與實踐》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9 《橋梁施工控制技術》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05 30 《川藏公路隧道高地應力與岩爆》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12
B. 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是世界最深的地下實驗室,這個實驗室是用來研究什麼的
這個實驗室是用來研究暗物質的一個實驗室,因為暗物質對於人類而言非常重要,只要了解暗物質的原理之後,那麼誰就掌握了科技方面的主動權,因此國家才會大膽投資這方面的基礎設施,也就只有這樣才能讓國家的科技佔領未來的制高點。
如果科技上沒有足夠的話語權,就算國家人口眾多,經濟實力再強大也是無濟於事。因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只有掌握科技主動權之後,一個國家的發展才能由這個國家的人民說了算。科技不僅僅能讓國家在世界舞台上站穩腳跟,更重要的是能改善百姓的生活。一個科技程度越高的國家,其人民生活的科技水平就會越高,這不僅僅是高科技的轉化,更重要的是科學技術的應用。
C. 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的院系設置
學院設有本科專業27個,專科專業14個,涵蓋理學、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和醫學七大學科門類,主要以普通本科教育為主,面向全國招生。
信息工程學部
信信息工程學部下設3個系:計算機系、信息工程系、電子商務系。有4個本科專業和3個專科專業。計算機系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專科);信息工程系現有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本科)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本科)及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專科);電子商務系現有電子商務專業(本科)和電子商務專業(專科)。信息工程學部實驗中心下設9個實驗室。現有8個實驗室分別是:數字邏輯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單片機實驗室、軟體實驗室、圖形圖像處理實驗室、航測信息處理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微機組裝與維護實驗室。
2013年,信息工程學部將新建1個實驗室:嵌入式實驗室。信息工程學部現有專任教師3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講師28人,助教4人;博士學位教師2人,碩士學位教師33人(博士生在讀教師4人)。實驗教師3人,其中,實驗師1人,助理實驗師2人。
經濟與管理學部
經濟與管理學部由成立於2002年的工商管理系為龍頭,構建了以會計與財務管理系、國際貿易與經濟學系為一體的綜合性經濟與管理類學科平台。現下設三個系即工商管理系,包括工商管理專業(國際商務專業)本科、物流管理(本專科)、市場營銷專業(本專科)、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共計4個本科專業、2個專科專業;財務管理與會計學系,包括財務管理(本科)、會計學(本科)、會計電算化(專科)3個專業;國際貿易與經濟學系,包括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另外還成立了分專業方向的國際班,包括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電算化等,在校生4003人。在學院領導和學部領導的共同努力下已初步建立了一支較為穩定的教師和學生工作隊伍,經管學部現有教授10人,副教授14人,高級會計師4人,講師27人,其中所有的青年教師都具有研究生學歷,擁有海外留學背景的有8人;從事學生常規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專職班級導師15人。形成了專職教師專業素質高、學工人員敬業精神強、兼職教師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
經濟與管理學部現有11個本專科專業,在校生4003人。
在學部成立以後,經過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工商管理專業在2009年底成功申報為湖北省重點培育專業,並制定了本專業三年期發展規劃。
學部始終以學生為本,圍繞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開展教學管理工作,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開展教學質量工程,涌現出了一大批教學方面的典型,為良好教風建設地開展創造了條件;學風建設方面,除了抓好學生的常規工作,還大力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快樂學習,主張個性發展,專門成立了市場調研中心、ERP協會等學生組織,學生學風良好,並榮獲學風建設先進單位,並且我學部大學生英語三級、四級通過率名列學院前列。
為了培養適應區域經濟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經濟與管理學部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學部與20多家企業建立初步的合作關系,如,武鋼集團、武商量販、武漢港務集團、山綠集團、浦發銀行、力興電源、海爾集團、楊式港、捷利物流、金世紀財務公司,武漢東晟會計事務所,中信博泰、江蘇崑山遠洋數據有限公司、中銀金融商務等,為學生的社會實踐、常規實習創造了條件。
學生的綜合素質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涌現出了一大批各方面的典型,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較強,學生的就業率保持在90%左右,學生畢業率96%,學位授予率達到90%,考研學生人數每年逐步上升(2011年考研人數25人),考取公務員14人,還有畢業生通過徵兵、三支一扶、志願服務西部、選調生等國家各種優厚的政策順利實現就業,專科生還可以實現在校生專套本攻讀本科,獲得學位,還可以在畢業前夕報名參加專升本實現個人攻讀全日制本科的願望。
學部2009年、2010、2011年榮獲先進基層黨組織,2010年榮獲三育人先進集體,2009年、2010年獲得軍訓先進集體,2010年在湖北省第六屆「挑戰杯青春在沃」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榮獲優秀組織獎以及二等獎1個,三等獎3個;2011年在湖北省第八屆「挑戰杯青春在沃」大學生課外科技學術作品製作大賽中榮獲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2個;在第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榮國全國三等獎;2010年,榮獲「用友杯」會計信息化技能競賽湖北賽區本科組二等獎,榮獲全國三等獎;2010年、2011年分別榮獲ERP沙盤模擬經營大賽湖北賽區三等獎(季軍)和三等獎,2011年榮獲第七屆全國大學生「用友杯「沙盤模擬經營大賽全國總決賽三等獎。
所有這些都為學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奠定了較好的基礎,同時也成為培養經濟與管理人才的沃土和搖籃。
在學部成立之前,過去幾年的發展很快,在各方面初步顯現出了辦學特色和成就,在學部成立之後,在學部領導的親自帶領下,本系逐步建立和健全了學部的各方面教學和學生管理機構,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值得可喜的是,現經管學部依託原工商管理系的醞釀和積淀以及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
城建學部
1、土木工程(本科)
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從事土木工程設計、施工、管理與研究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2、工程管理(本科)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工程管理所需的管理、經濟、法律及土木工程技術等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手段,得到工程管理各工作環節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土木工程管理工作能力,能在工程建設領域從事項目決策和全過程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3、建築工程技術(專)
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掌握工業與民用建築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工業與民用建築的設計、施工、管理、投資和開發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4、工程造價(專+本)
本專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工程造價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備從事工程造價項目規劃、設計與管理工作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築、地下建築、道路、橋梁、工程安裝工程、給排水工程等的設計、施工、管理、研究、投資和開發部門從事技術或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5、工程測量技術
本專業注重培養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的應用型人才。辦學中要以測繪新理論、新技術武裝學生頭腦,以計算機在測繪中的應用為基礎,以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RS)新技術應用和研究為目標,以數字化測繪為技術方法,大力拓展測繪科學在各類工程規劃建設、管理和資源開發等領域中的應用。且著重培養懂理論、掌握新技術、勇於創新、動手能力強、吃苦敬業、適應能力強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學習中要讓學生掌握必備的專業基礎理論和現代化測繪科學技術,要讓學生具備地上測量、地下測量、建築測量、地圖繪制、遙感圖像處理、地理信息系統建立等方面的知識及應用能力,要讓學生能為各類工程建設、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災害預防、國土資源規劃和整治提供工程測量技術設計並實施管理,同時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建築與城市規劃系
建築與城市規劃系隸屬於城建學部,設置了建築學與城市規劃兩個本科專業,設置一個專科專業為園林工程與技術。
建築學專業為五年制,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是研究設計與建造人類聚居的建築物、環境及構築物,涉及到城市、社會、經濟、生態等多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具備相關設計理論知識,掌握建築設計技能,熟悉生態建築、智能建築、虛擬顯示等新觀念與新技術的應用,了解建築學相關知識,能從事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室內外環境設計及房地產管理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就業前景:畢業生可在建築設計院所、規劃建築設計院所、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公司,各級建設行政部門,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單位,建築科研院所與高等學校工作。已成立建築規劃綜合實驗室,並在山西平遙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一個。
城市規劃專業為四年制,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涉及建築、社會、經濟、生態等多方面的專業知識,是一門集科學、技術、政治、藝術於一體的專門學科,致力於創造和引導城市物質空間的有序發展,並使之與城市的社會、經濟需要相一致,提供一個舒適、健康的人居生態環境。培養具備城市規劃理論素養,掌握城市規劃專業技能,了解城市規劃新技術運用和相關知識的高級專門人才。 就業前景: 畢業生可在城市規劃、城市設計、城市管理部門,以及市政工程規劃、環境生態、景觀規劃、國土規劃等單位工作。已成立建築規劃綜合實驗室,並在杭州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一個。
園林工程與技術專業,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主要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一定的園林專業基礎理論及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從事園林工程規劃﹑生產﹑管理的高級技能型專門人才。已在杭州建立校外實習基地一個。
本系已經形成了 「建築學」為核心的「城市規劃——建築學——園林工程與技術」新型學科專業交叉鏈。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能夠支持學科專業相互交叉鏈接的新型培養計劃體系,並形成了新的教學優勢和特色。
環境工程系
環境工程系隸屬於城建學部,下設環境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和應用化學三個本科專業,在校學生336人。已有三屆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生,累計342人被武漢科技大學授予工學學士學位,考取碩士研究生45人。
環境工程系三個專業各有特點,相互依託:其中環境工程專業的特點主要立足於環境污染治理中水和大氣污染治理,並使學生具有環境監測和環境評價等相關工作能力,將學生培養能在政府部門、規劃部門、環保部門、設計單位、科研單位、企業等相關單位從事技術開發、工程設計施工、規劃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環保人才;給水排水工程主要培養系統地掌握城市給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築給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規劃和水資源保護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能從事給排水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等工作,能在市政與環境工程設計、施工、監理和科研單位,建設行政管理部門,環保部門,房地產開發與經營等部門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應用化學主要培養從事化學工業生產行業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環境工程系現有「環境監測實驗室」, 實驗室現主要儀器設備有:分光光度計、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數字酸度計、離子計、機械分析天平、電子分析天平、多功能全自動純水機、電熱恆溫乾燥箱、隔水式恆溫培養箱、六聯電動攪拌器、智能中流量總懸浮微粒大氣綜合採樣器、快速COD測定儀、聲級計等。開設的實驗項目有:水質監測實驗,主要監測項目有重金屬、BOD、COD、有機污染物等;空氣環境質量監測實驗,主要監測項目有顆粒物、氮氧化物、SO2等;環境雜訊監測實驗等。
機電工程學部
學部設有二個系:機械電子系、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系;五個專業:機械設計製造與自動化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機電一體化專業、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
學部有一支穩定的、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其中高職職稱教師的比例50%、中職職稱的教師比例30%、雙師型的教師比例60%以上。年青教師都具有碩士以上學位。
學部有實驗室、實習與實訓中心共13個.情境實訓中心1個。能基本滿足專業的實驗、實習、實訓的需要。
機電學部現有在校生1120餘人,其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480餘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100餘人,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學生350餘人、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學生90餘人、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學生100餘人。
人文學部
城市學院人文學部現設有外語、法學兩個系和大學英語本科、高職兩個教學中心,設置有英語、日語、法學3個本科專業。共有在校生1100餘人。
師資隊伍:現有專兼職教師10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12人,講師31人,碩士50人,以及外教4人。我部師資力量雄厚、治學嚴謹,擁有一支經驗豐富、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
人才培養:外語系一直以來都是本著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原則,培養外語+專業方向(商務、教學、翻譯),外語知識和專業能力相結合的復合型外語人才,使學生具有堅實的外語語言文化基礎知識和熟練的聽、說、讀、寫、譯等能力,掌握較強的商務、旅遊、文秘、翻譯、教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畢業生可從事外經外貿、涉外旅遊、行政秘書、翻譯、基礎外語教學及教學管理等相關工作。
法學系一直以來都是本著以培養既有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又有較強的辦案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法律人才為辦學目標,重點突出對學生進行法學理論和觀念的教育,政治、經濟理論的熏陶,法律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語言表達能力、文字處理能力與熟練的法律實務操作技能等法律實踐能力的鍛煉,同時依託學部語言教學優勢,強化學生外語聽、說能力和法律專業英語業務交流的能力。畢業生可從事司法部門、仲裁機構、法律服務機構,以及各企業、事業單位中的法律實務工作等。
實踐實訓:學部配備了外語自主學習中心、外語風情街、同聲傳譯室、法律援助中心、模擬法庭等校內實訓基地,並與南京市高淳開發區、永康市外語培訓中心、武漢市青山區人民法院、武漢市青山區人民檢察院、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法院、武漢市工商局東湖旅遊分局等6家單位合作共建校外實踐實訓基地。同時,在團省委、省律師協會、武漢市工商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我院成立了未成年人維權工作站、大學生消費維權社會活動實踐基地。
學部特色:學部自成立以來一直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校內外各類競賽活動,有43人獲得國家級獎項、84人獲得省級獎項;狠抓學風建設培養優良學風,2010屆畢業生有45人考取碩士研究生、7人通過國家司法考試;結合專業特點開展學生活動,成立了COMMA英語劇團、外語教研社、法律志願者協會,連續舉辦了三屆外語節、六屆模擬法庭,法律援助中心走進社區宣講法律知識,無償代理了數十件民事案件,標底額近300萬元,得到了社會認可,引起了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和湖北省多家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道;在學生管理中堅持科學化、規范化、民主化管理,成立了學生工作委員會,充分發揮教學、學工及學生幹部三個隊伍的作用
醫學部
醫學部從2004年開始招收第一屆護理學專業(本科)和高級護理專業(專科),2008開始招收高級護理國際班,2009年開始招收高級護理涉外護理方向的學生。
在校生1572人,其中本科生616人、專科生956人。
專任教師17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4名,均為退休醫學專家教授和省內護理界的護理專家,此外還在武漢大學、武漢科技大學請到了一批知名的專家教授擔任兼職教師。青年教師隊伍則由具備一定臨床經驗的碩士研究生組成(其中還包括一名英國留學歸國碩士)。在我院舉辦的近3屆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中,本專業2次獲得全校第一名、一次獲得第二名。學校舉辦了2次「十大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公選,本專業老師先後6人次獲得「十大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稱號(其中一人2次獲選)。
醫學部實習單位簡介
在學院和系領導的努力下,通過幾年的發展,我系已與同濟醫院、協和醫院、湖北省第一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廣州軍區陸軍總醫院等近30家省、市三甲醫院達成了實習共建關系,實現了學校與醫院合作辦學,為學生提供了優越的實習環境。
1.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
2.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
3.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梨園醫院
4. 湖北省人民醫院
5.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6.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
7. 武漢科技大學附屬漢陽醫院
8. 湖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
9. 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
10.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六一中心醫院
11. 湖北省武警總醫院
12. 湖北省新華醫院
13. 湖北省中山醫院
14. 武漢市中心醫院
15. 武漢市第一人民醫院
16. 武漢市第三人民醫院
17. 武漢市第四人民醫院
18. 武漢市第五人民醫院
19. 武漢市第六人民醫院
20. 武漢市第七人民醫院
21. 武漢市第八人民醫院
22. 武漢市第九人民醫院
23. 武漢市第十人民醫院
24. 武漢市第十一醫院
25. 武漢市普仁醫院
26. 武漢市東西湖醫院
27. 武漢商業職工醫院
28. 武漢長航總醫院
29. 武鋼總醫院
30. 武鋼二醫院
31. 湖北省黃石市中心醫院
32. 湖北省黃岡市中心醫院
33. 湖北省鄂州市中心醫院
34. 湖北省荊州市中心醫院
35.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院
36. 湖北省宜昌市中心醫院
藝術學部
藝術學部成立於2005年9月,經過幾年快速發展,現已初具規模。學部現有學生1100人,專職教師33人,兼職教師8人,其中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4人,中級職稱15人,助教11人,是一支學歷結構、學源結構、年齡結構、專業結構合理,綜合素質高、愛崗敬業的教學團隊。學部下設視覺傳達設計系、環境藝術設計系、動畫系;建有省內一流規模的藝術教育實驗實訓工作室:室內設計實訓室、景觀設計實訓室、模型製作實訓室、數碼圖形設計實訓室、造型藝術設計中心、綜合加工與製作實驗室、攝影實驗室、陶藝實驗室和動畫實驗室等。
藝術學部先後建立了安徽宏村、西遞、湖南鳳凰3個校外寫生實習實訓基地,採取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模式進行實踐教學,並在武漢、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地建立了專業實習和市場調研實習基地。
學部在專業建設中始終圍繞設計行業前瞻發展和區域經濟的需要,以國內一流藝術學院為目標,以培養高素質的管理與應用型設計人才為目標,培養學生掌握扎實的現代藝術設計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具有獨立個性化的設計思維方法和各項專業技能,使學生成為能運用現代設計語言和手段進行藝術設計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流的管理與應用型人才。
子2006年來,藝術學部畢業生就業狀況很好,一次性就業率均在90%以上,行業發展和專業的需求量較好,從學生專業實習和就業後的信息中表明,他們的專業素質較高、業務能力強,符合市場需求,社會影響不斷擴大。根據反饋信息,藝術學部畢業生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工作態度認真,能腳踏實地,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有較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理論基礎,能在實踐中不斷更新知識,實踐能力強,工作踏實,綜合素質高,獲得社會的廣泛好評。
成果
學院辦學自2004年來,累計有數百名學生在全國和湖北省大學生各類英語競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2006年,學院獲得教育部舉辦的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一等獎。還有一大批學生在國家級計算機信息和設計大賽中獲獎。計算機等級考試和英語等級考試通過率以及學士學位授予率在全國同類學校中名列前茅。
學生學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考試合格修滿規定的學分,頒發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本、專科畢業證書。2008年秋季入學的獨立學院學生,凡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頒發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學士學位證書。 學院辦學歷史不長,但教學管理和人才培養已初見成效。多名同學在全國英語競賽中獲得一等獎,很多同學通過了計算機二級、三級和初、中級程序員考試; 02級學生已有73%的同學通過了國家四級英語考試,20%的同學通過了國家六級英語考試,四、六級考試通過率在全國獨立學院中位於前列,甚至超過許多第一批、第二批本科院校同期的平均通過率。
學院在長、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以及武漢「8+1」城市圈建立了一批就業實習基地,還與武漢鐵路局、崑山花橋國際商務城、三一重工、中天鋼鐵集團等優質企業以及同濟醫院、協和醫院、省人民醫院、中南醫院、廣州軍區陸軍總醫院等37所三甲醫院建立了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我院歷年就業率均在90%以上。
學院考研、考公務員比例在同類院校中一直居於前列,已培養的六屆本科畢業生中,有近700人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京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全國知名高校碩士研究生。先後有數百名我院優秀畢業生被各級各類行政機關錄用為國家公務員。其中,2010年我院建築學專業畢業生陳達榮同學被國家外交部錄用公務員。
D. 高樓大廈中阻尼器是什麼作用
阻尼器,是以提供運動的阻力,耗減運動能量的裝置。利用阻尼來吸能減震版不是什麼新技術權,在航天、航空、軍工、槍炮、汽車等行業中早已應用各種各樣的阻尼器(或減震器)來減振消能。
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人們開始逐步地把這些技術轉用到建築、橋梁、鐵路等結構工程中,其發展十分迅速。特別是有五十多年歷史的液壓粘滯阻尼器, 在美國被結構工程界接受以前,經歷了大量實驗,嚴格審查,反復論證,特別是地震考驗的漫長過程。
阻尼器只是一個構件.使用在不同地方或不同工作環境就有不同的阻尼作用。Damper:用於減振;Snubber:用於防震,低速時允許移動,在速度或加速度超過相應的值時閉鎖,形成剛性支撐。
各種應用中有:彈簧阻尼器,液壓阻尼器,脈沖阻尼器,旋轉阻尼器,風阻尼器,粘滯阻尼器,阻尼鉸鏈,阻尼滑軌,傢具五金,櫥櫃五金等。
E. 中國錦屏實驗室,它在地下多少米深呢
首個由清華大學作為獨立法人單位承擔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啟動儀式在四川省雅礱江錦屏山隧道舉行,標志著由清華大學和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建設的中國首個、世界最深的極深地下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進入加快建設新階段。
「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建成投入使用,成為我國首個、全球最深的地下實驗室。清華大學與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簽署協議,共同建設「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二期工程,將地下可用實驗空間由原來的4000立方米增加到30萬立方米。
「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項目面向超越當前粒子物理標准模型的新粒子和新物理的重大基礎前沿研究,開展暗物質直接探測實驗、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實驗,以及核天體物理領域關鍵核素合成過程和恆星演化等基礎科學前沿研究,探究極深地下近零宇宙射線本底條件下各類基礎前沿領域探測新機理、新方法、新技術,發展極低輻射本底屏蔽新方法與新技術,為我國粒子物理和核物理領域的重大基礎前沿物理問題研究提供平台支撐
F. 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在地下2400米,此實驗室為什麼要設在這么深的地方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啟動儀式在四川雅礱江錦屏山隧道舉行。標志著錦屏地下實驗室進入了加快建設的新階段。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由清華大學作為獨立的法人實體承擔。它標志著清華大學和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共同建造的一個非常深的地下實驗室。
位於錦屏的地下核天體物理實驗室將能夠開展恆星核反應速率測量實驗。錦屏中微子實驗室可以建在遠離核反應堆的中微子實驗室,因為那裡的中微子通量是整個地下實驗室中最低的。這有利於太陽中微子的探測。建設管理由國家發改委牽頭,教育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負責。共建單位是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這不僅是四川承擔國家戰略的重大責任,也是四川加快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事件。
G. eva防水板廠家有哪些
eve是一種化學材料,學名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e防水板就是用eve材料製作成的防水板。這種防水板耐水性非常好,還可以防潮防腐蝕,而且是無毒環保的。是一種新型的安全防水材料。它一般應用於環境保護、蓄水池防滲、人工湖防滲等。現在市面上生產eva防水板的廠家眾多,用戶不知道該怎樣選擇。下面小編推薦幾個生產eva防水板比較好的廠家供大家參考。
1、湖北中豫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中豫防水工程有限公司坐落於環境優美的國際水電之都---三峽,公司自成立以來,就一直致力於系統解決防水問題的研發和創新,現已發展成為一家集防水材料研發、生產、銷售及施工服務於一體的防水企業。
2、天津市潤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天津市潤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專門生產合成樹脂EVA、ECB、LDPE、HDPE、PVC、GFRP自鑽式錨桿、GFRP錨桿、熱塑性聚烯烴卷材TPO、客運專線防水材料、自粘LECB防水片材、自粘ECB防水板、自粘EVA防水板、自粘防水板、聚合物瀝青(橋面)防水塗料、GQF-1型、GQF-2、甲種防水層、丙種防水層企業,並具有國家建築防水二級施工資質等級證書,現已具備防水片材生產和施工的綜合能力。
3、洛陽工岩科技
洛陽工岩科技是集岩土科研、工程商務、土工合成材料、防排水材料、工程纖維材料、土工鋼品材料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
4、德州鑫宇土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本公司主要經營防水板,HDPE放水板等。本公司秉承「顧客至上,銳意進取」的經營理念,堅持「客戶第一」的原則為廣大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
5、宜興市騰龍塑料排水設備有限公司
本公司是生產地下工程監測、加圍、防排水等系列材料的專業公司。主要產品有纖維彈簧透水軟管、PVC、EVA、EVC防水卷材等系列產品,適用於各種屋面、地下水池、水渠、核電、煤礦極水庫、大型垃圾場、水壩等防水滲漏工程。
6、揚州浩宇土工合成材料有限公司
揚州浩宇土工合成材料有限公司是集土工合成材料生產、銷售與一體的經濟實體。公司依靠優良的生產和質檢設備,完善的管理制度,所生產的產品被廣泛應用於隧道、垃圾填埋、電廠、鐵路、公路、堤壩、水庫等工程建設。
7、揚州美邦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揚州美邦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外合資企業,多年來一直從事研究、生產PVC、EVA、ECB、PE防水卷材、NBR、XLT-防排水隔離板、自粘式防水板、CPE防水板。本公司始終堅持「質量第一、用戶第一、信譽第一、誠實為本」的經營理念,以優質的產品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七個eve防水板的生產廠家。這七個公司生產的防水板質量先對來說是比較可靠的,售後服務做的也比較到位,對用戶是很負責的。除了這些廠家之外,還有比如儀征市金美林建設材料有限公司、衡水市華北工程橡膠有限公司等也是很有實力的廠家。消費者在購買eve防水板及其他防水材料時可以優先考慮這些生產商,保證產品的質量。
H. 有沒有人統計過全國乙級以上公路工程實驗室
學院概況 作者:橋結學院 日期:2005-03-04 11:09:49 橋梁與結構工程學院設有土木工程(橋梁工程、建築工程、岩土工程、隧道工程方向)和工程力學兩個本科專業以及橋梁與隧道工程學科博士點、橋梁與隧道工程、結構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學4個碩士學位點,並已具有同等學力碩士學位和工程碩士學位授予的資格。學院現有本、專科學生近1500人,研究生170餘名,其中博士生9名。教職工12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44人,博士13人。有一支理論功底深厚、學術作風嚴謹、工程實踐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 學院主要培養具有土木工程師業務素質以及能進行工程力學研究、技術開發和工程設計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畢業生能在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工程單位等從事教學、科研、設計、檢測等工作。畢業生就業率達100%。 學院下設工程力學、結構力學、橋梁工程、工程結構、施工技術與管理、岩土工程和隧道與地下工程七個教研室,結構試驗和工程力學兩大實驗中心以及岩土實驗室,橋梁工程、結構工程、岩土工程研究所以及土木工程結構檢測試驗中心,另有一個省級重點學科,一個省級重點實驗室,一個省級示範實驗室和國家與地方共建實驗室。 中南地區一流水平的結構試驗中心 近年來,學院的四大學科承擔了大量的科研任務,並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4項,湖南省優秀教學成果獎4項,公開出版專著與教材13本,發表論文300餘篇。橋梁與隧道工程學科在橋梁結構可靠度理論與優化設計、橋梁結構分析與工程式控制制、橋梁結構理論與新技術新工藝等方面的研究處於國內先進水平,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並已將其應用於多座特大跨度斜拉橋,如安徽銅陵長江公路大橋、岳陽洞庭湖大橋、長沙湘江北大橋、九江鄱陽湖口大橋、武漢江漢四橋、湖北荊州長江公路大橋、湖北鄂黃長江公路大橋,多座特大跨度拱橋,如南寧永和大橋、益陽茅草街大橋、廣東佛山佛陳大橋、東平大橋、雲南小灣大橋,多座特大跨度懸索橋,如佛山平勝大橋、長沙三汊機湘江大橋,多座特大跨度連續梁橋,如廣東九江大橋、佛山瀾石大橋、山東東營黃河大橋等各種橋型的數十座特大橋的設計、施工、監控或加固中,為解決橋梁建設中的若干技術難題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結構工程學科在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筋砌體結構、鋼結構等學術領域已形成特色,正在躋身國內先進水平的行列。岩土工程學科以隧道與地下工程、土力學與地基基礎、邊坡穩定分析與加固等為研究方向,近幾年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二十餘項。工程力學學科在斷裂理論和應用、振動理論及其工程應用等方面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特色。 結構實驗中心為交通部重點投資1400萬元建成的大型結構實驗室,總資產達1600萬元,總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有靜力試驗廳、動力試驗廳、港工結構模型試驗廳等。擁有FCS全數字電液伺服實驗系統,1NV303/306動力測試系統,JG智能巡測系統,電液伺服拉力疲勞試驗系統,200T萬能試驗機等國內先進設備。擁有瑞士Leica全自動變形測試系統、橋梁動力測試系統、混凝土與鋼結構的常規檢測系統,BDI、SEI-425光纖光柵解調儀等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一流設備。可開展相應的橋梁與結構工程試驗,也可以開展對外試驗人員的技術培訓。 橋梁與結構工程學院可承擔橋梁工程、建築工程、岩土工程等領域的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幾年來,已承擔了30多座特大橋的成橋檢測、大橋施工控制、試樁與樁基檢測、舊橋檢測、大型立交設計等任務,擁有土木工程試驗檢測甲級資質、公路工程監理甲級資質以及公路工程、土建工程乙級設計資質。學院還具有建設部監理工程師、施工企業項目經理、執業造價工程師、土工實驗證等培訓資質。多年來,已培訓各類人員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