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壓力 流量 管徑 的關系
壓力、流量、管徑之間的關系為:流量=流速×管道內徑×管道內徑×π÷4。管內流量不是由管內壓力決定,而是由管內沿途壓力下降坡度決定的。一定要說明管道的長度和管道兩端的壓力差是多少才能求管道的流量。
從定性分析角度看,管道中壓力與流量的關系是正比例關系,即壓力越大,流量也越大。流量等於流速乘於斷面。對管道的任何一斷面,壓力只來自一端,也就是說壓力的方向是單向的,在壓力方向出口處被封閉時(閥門關閉),管內流體處於禁止狀態。
(1)流量壓力檢測裝置管徑擴展閱讀:
壓力對於液體來說,對流速、管徑、流量沒有關系,因為液體認為是不可壓縮性的;但對氣體來說,影響較大,可用氣態方程式去換算P×V=RT,壓力與管徑對管道的壁厚有要求,由簡化強度公式:壁厚=P×管道直徑÷(2σ)可知 。
如是液體,在流速一樣的情況下,壓力的變化不會影響流量,但壓力高時,可以提高流速,而使流量增加,因為我們認為液體是不可壓縮的。如是氣體,當壓力增加時,氣體的體積為按絕對壓力的比例成正比減小,如流速不變,其流量也成比例增加。
在不同壓力下、同管徑放出流體,按V=f×√2gH計算可得(H為氣液柱壓力),其壓力與流量的關系也相應確定。
Ⅱ 已知流量和壓力如何計算管道管徑
工業設計計算流體的流速都是有一定范圍的,知道流量和流速就可以算個基本管徑,在根據壓力損失選擇個最合理的
Ⅲ 如何利用測量管道內的氣體壓力計算「氣體流速」
其實我最恨「壓力6公斤」這樣的描述了,恨不得掐殘廢這字眼;先說明一下情況:A通常說的6公斤壓力,大約是600kpa ; B 1標准大氣壓=101kpa;DN80管道直徑 0.0889米 截面積:0.平方米;圓面積公式-根據小學教材;10Nm3/min 是標准大氣壓下的流量,此時壓力到了6公斤,所以流量應該是:流量= 101×10/600=1.683m3/min;標況體積流量和工況體積流量的關系;流速=1.683÷0.÷60=7.099米/秒;流速=體積流量÷截面積。空氣在管道中,一般是以壓縮狀態存在的,所以在計算時,需要考慮壓縮比;一般可以這樣計算壓縮比:(P1+P0)/P0,其中P1為壓縮空氣壓力(表壓),P0為大氣壓;選定流速,壓縮空氣流速可以選8-12m/s;流量/流速,可以計算出通流面積;根據通流面積來計算管徑,一般選擇要不比計算值小。註:壓縮比很重要。
Ⅳ 已知流量,流速,壓力,求管徑公式
流量Q,流速u,壓力p,求管徑d。
根據Q=uXπXd^2/4求出內直徑d。
根據壓力和材質料、溫度可算出壁厚。
設管半徑為R 派R^2 為管截面積 截面積*流速*單位時間=流量 單位時間可以取1。
D=√{Q*4/(ν*3.14*3600)}
Q-流量(h/m3);ν-流速(m/s);D-管道直徑(m);√-開平方。
(4)流量壓力檢測裝置管徑擴展閱讀:
一般來說,管子的直徑可分為外徑、內徑、公稱直徑。管材為無縫鋼管的管子的外徑用字母D來表示,其後附加外直徑的尺寸和壁厚,例如外徑為108的無縫鋼管,壁厚為5MM,用D108*5表示,塑料管也用外徑表示,
如De63,其它如鋼筋混凝土管、鑄鐵管、鍍鋅鋼管等採用DN表示,在設計圖紙中一般採用公稱直徑來表示,公稱直徑是為了設計製造和維修的方便人為地規定的一種標准,也叫公稱通徑,是管子(或者管件)的規格名稱。
Ⅳ 流量、管徑、壓力之間的關系
管道中壓力與流量的關系是正比例關系,即壓力越大,流量也越大。
流量=流速×管道內徑×管道內徑×π÷4
(5)流量壓力檢測裝置管徑擴展閱讀:
流量等於流速乘於斷面。對管道的任何一斷面,壓力只來自一端,也就是說壓力的方向是單向的,在壓力方向出口處被封閉時(閥門關閉),管內流體處於禁止狀態。一但出口打開,其流速起決於管道中壓力。
要定量分析,可以通過水力模型實驗,安裝壓力計、流量計或測量流過容量。對於有壓管流,也可以通過計算得到, 計算步驟如下:
1、計算管道的比阻S,如果是舊鑄鐵管或舊鋼管,可用舍維列夫公式計算管道比阻s=0.001736/d^5.3 或用s=10.3n2/d^5.33計算,或查有關表格;
2、確定管道兩端的作用水頭差H=P/(ρg),如果有水平落差h(指管道起端比末端高出h),則H=P/(ρg)+h
式中:H:以m為單位;
P:為管道兩端的壓強差(不是某一斷面的壓強),P以Pa為單位;
3、計算流量Q:Q = (H/sL)^(1/2)
4、流速V=4Q/(3.1416 * d^2)式中: Q —— 流量,以m^3/s為單位;
H —— 管道起端與末端的水頭差,以m為單位;
L —— 管道起端至末端的長度,以 m為單位。
Ⅵ 管徑壓力流量對照表
理想狀態(水流無任何阻)力)下,噴嘴流量公式
:
Q=(3.14D^2/4)(2P/p)^(1/2)
式中:Q——流量,m^3/s;D——噴口直徑,m;P——壓力(壓強),Pa;p——密度kg/m^3。
考慮到阻力作用,流量減小,上式公式必須加以修正:
Q=k(3.14D^2/4)(2P/p)^(1/2)
k為小於1的系數,不同的噴嘴有不同的數值,應由實驗確定。
Ⅶ 壓力 流量與管徑
武松分析的不錯
我感覺是流量不夠 而不是壓力不夠。縮小1 2層分管道的直徑(不太現實?)
建議從1樓母管位置增加1根管道到5樓
Ⅷ 壓力 流量 管徑
單憑這點條件很難較准確地計算出流量。
現只考慮壓力能全部轉化為動量,可推出:
Q=πR^2√(2P/ρ)
式中,Q為流量,R為管半徑,P的壓力,ρ為液體密度。
Ⅸ 氣動系統中,已知流量和壓力,怎麼算出管徑
D=√{Q*4/(ν*3.14*3600)}
Q-流量(h/m3);ν-流速(m/s);D-管道直徑(m);√-開平方
流量Q,流速u,壓力p,求管徑d。可根據Q=uXπXd^2/4求出內直徑d。根據壓力和材質料、溫度可算出壁厚。
設管半徑為R 派R^2 為管截面積 截面積*流速*單位時間=流量 單位時間可以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