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機化學實驗 從菠菜中提取葉綠素思考題:為什麼首先將菠菜中的色素先萃取、乾燥並且用溶劑溶解成為樣品
菠菜葉子汁中的色素不止有葉綠素還有葉黃素、胡蘿卜素等而且純粹的汁液中有各種酶會分解色素。製成樣液便於保存。
⑵ 菠菜色素的提取和色素分離
一、實驗目的 通過綠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離,了解天然物質分離提純方法。 通過薄層色譜分離操作,加深了解微量有機物色譜分離鑒定的原理。 二、實驗原理 綠色植物如菠菜葉中含有葉綠素(綠)、胡蘿卜素(橙)和葉 黃素(黃)等多種天然色素。 葉綠素存在兩種結構相似的形式即葉綠素a(C 55 H 72 O 5 N 4 Mg) 和 葉綠素b(C 55 H 7 O 6 N 4 Mg) ,其差別僅是a 中一個甲基被b 中的甲醯 基所取代。它們都是吡咯衍生物與金屬鎂的絡合物,是植物進行光 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劑。植物中葉綠素a 的含量通常是b 的3 倍。 盡管葉綠素分子中含有一些極性基團,但大的烴基結構使它易溶於 醚、石油醚等一些非極性的溶劑。 二、實驗原理 胡蘿卜素(C 40 H 56 )是具有長鏈結構的共軛多烯。它有三種異構體, 即a-, β - 和γ - 胡蘿卜素,其中β - 異構體含量最多,也最重要。在生物體 內,β - 體受酶催化氧化即形成維生素A 。目前β - 胡蘿卜素已可進行工 業生產,可作為維生素A 使用,也可作為食品工業中的色素。 葉黃素(C 40 H 56 O 2 )是胡蘿卜素的羥基衍生物,它在綠葉中的含量通 常是胡蘿卜素的兩倍。與胡蘿卜素相比,葉黃素較易溶於醇而在石油醚 中溶解度較小。 二、實驗原理N N N N Mg CO 2 CH 3 CH 2 O CH H 3 C H 3 C R CH 2 CH 3 CH 3 CH 2 CH 2 C O O CH 3 CH 3 CH 3 CH 3 CH 3葉綠素 a (R=CH 3 )葉綠素 b (R=CHO)二、實驗原理CH 3 H 3 C R CH 3 CH 3 CH 3 CH 3 CH 3 R H 3 C CH 3 H 3 Cβ-胡蘿卜素(R=H) 葉黃素(R=OH)CH 2 OH維生素A三、基本操作與技術薄層色譜 薄層色譜常用TLC表示,又叫薄板層析,是色譜法中的一種,是 快速分離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質的一種很重要的實驗技術,屬固-液吸附 色譜,它兼備了柱色譜和紙色譜的優點,一方面適用於少量樣品(幾 到幾微克,甚至0.01微克)的分離;另一方面在製作薄層板時,把吸 附層加厚加大,因此,又可用來精製樣品,此法特別適用於揮發性較 小或較高溫度易發生變化而不能用氣相色譜分析的質。此外,薄層色 譜法還可用來跟蹤有機反應及進行柱色譜之前的一種「預試」。 薄層色譜的原理是利用吸附劑(硅膠、氧化鋁等)對不同組分吸 附能力的差異從而達到分離目的的方法。 三、基本操作與技術�6�1薄層板的制備 吸附劑:最常用硅膠GF254;硅膠HF254。 粘結劑:一般用所羧甲基纖維素鈉(CMC),也有用澱粉的。CMC 配成1%水溶液使用。 制板:以小板的制備為例,將硅膠加1%CMC,調成槳狀(在 平 鋪玻璃板上能晃動但不能流動),將其塗在載玻片上 (75 ×25),為使其坦平,可將載玻片用手端平晃動,致坦平 為止,放在干凈平坦的檯面上,晾乾之後放入110℃烘箱 活 化1小時即可使用。 三、基本操作與技術�6�1點樣 點樣用的毛細管為內徑<1mm的管口平整的毛細管,將樣品溶於 低沸點的溶劑(乙醚、丙酮、乙醇、四氫呋喃等)配成1%溶液。 點樣前,可先用鉛筆在小板上距一端5mm處輕輕劃一橫線,作為 起始線,然後用毛細管吸取樣品在起始線上小心點樣,如需重復點樣, 則應待前次點樣的溶劑揮發後方可重點。若在同一塊板上點幾個樣, 樣品點間距離為5mm以上。 三、基本操作與技術�6�1展開 展開劑的選擇主要根據樣品的極性、溶解度和吸附劑的活性等因 素來考慮。 薄層的展開在密閉的容器中進行。先將選擇的展開劑放入色譜器 中(小板可用廣口瓶代替),使色譜器內空氣飽和5-10min,再將點好 試樣的薄層板放入色譜器中進行展開,點樣的位臵必須在展開劑液面 之上,當展開劑上升到薄層的前沿(離前端5-10mm)或多組分已明顯 分開時,取出薄層板放平晾乾,用鉛筆劃溶劑前沿的位臵後,即可顯 色。 三、基本操作與技術�6�1顯色 如果化合物本身有顏色,就可直接觀察它的斑點。如果本身無色, 可先在紫外燈光下觀察有無熒光斑點(有苯環的物質都有),用鉛筆在 薄層板上劃出斑點的位臵;對於在紫外燈光下不顯色的,可放在含少量 碘蒸氣的容器中顯色來檢查色點(因為許多化合物都能和碘成黃棕色斑 點),顯色後,立即用鉛筆標出斑點的位臵。�6�1計算比移值 記下原點至主斑點中心及展開劑前沿的距離,計算比移值(Rf)。 三、基本操作與技術 距離 溶劑前沿至原點中心的 點中心的距離 溶質最高濃度中心至原f R四、主要儀器與試劑儀器:研缽、布氏漏斗、圓底燒瓶、直形冷凝管、層析缸試劑:硅膠G ,甲醇,石油醚(60-90 ℃),丙酮,乙酸乙酯,菠菜葉 五、實驗裝臵圖 薄層板在層析缸中展開 六、實驗流程圖 菠菜 菠菜汁 萃取液 研磨 過濾 石油醚-甲醇 萃取 浸膏 水 洗滌、蒸餾 薄層層析R f值 分別用展開劑(a )石油醚- 丙酮=8:2 (體積比)和(b ) 石油醚- 乙酸乙酯=6:4 (體積比)展開,比較不同展開劑系 統的展開效果。 七、實驗關鍵及注意事項薄層層析時,薄層板的制備要厚薄均勻,表面平整光潔。點樣與展開應按要求進行:點樣不能戳破薄層板面;展開 時,不要讓展開劑前沿上升至底線。否則,無法確定展開 劑上升高度,即無法求得Rf值和准確判斷粗產物中各組分 在薄層板上的相對位臵。 八、思考題 在一定的操作條件下為什麼可利用Rf值來鑒定化合物? 在混合物薄層色譜中,如何判定各組分在薄層上的位臵? 展開劑的高度若超過了點樣線,對薄層色譜有何影響?
⑶ 葉綠素提取實驗
一 實驗目的
1.掌握提取葉綠素的方法;
2.了解薄層層析的原理,掌握薄層層析的一般操作和定性鑒定方法
二 實驗原理
1.葉綠素提取
高等植物體內的葉綠體色素有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兩類,主要包括葉綠素a (C55H72O5N4Mg)、葉綠素b(C55H70O6N4Mg)、β—胡蘿卜素(C40H56)和葉黃素(C40H56O2)等4種。葉綠素a和葉綠素b為吡咯衍生物與金屬鎂的配合物,胡蘿卜素是一種橙色天然色素,屬於四萜類,為一長鏈共軛多烯,有α、β、γ三種異構體,其中,β異構體含量最多。葉黃素為一種黃色色素,與葉綠素同存在於植物體中,是胡蘿卜素的羥基衍生物,較易溶於乙醇,在乙醚中溶解度較小。根據它們的化學特性,可將它們從植物葉片中提取出來,並通過萃取、沉澱和色譜方法將它們分離開來。
2.薄層色譜
薄層層析是快速分離和定性分析微量物質的一種極為重要的實驗技術,具有設備簡單、操作方便而快速的特點。它是將固定相支持物均勻地鋪在玻片上製成薄層板,將樣品溶液點加在起點處,置於層析容器中用合適的溶劑展開而達到分離的目的。用此法分離時幾乎不受溫度的影響,可採用腐蝕性顯色劑,而且可在高溫下顯色,特別適用於揮發性小或在較高溫度下易發生反應的物質,同時也常用來跟蹤有機反應或監測有機反應完成的程度。
薄層層析的器材選擇:
(1)基板:玻璃、塑料、金屬箔,常用玻璃板。
(2)吸附劑:
吸附劑要有合適的吸附力,並且必須與展開劑和被吸附物質均不起化學反應。可用作吸附劑的物質很多,常用的有硅膠和氧化鋁,由於吸附性好,適用於各類化合物的分離,應用最廣。選擇吸附劑時主要根據樣品的溶解度、酸鹼性及極性。氧化鋁一般是微鹼性吸附劑,適用於鹼性物質及中性物質的分離;而硅膠是微酸性吸附劑,適用於酸性物質及中性物質的分離。以下簡單介紹吸附劑的幾個基本參數。
種類:常用:氧化鋁(強極性)、硅膠(中強極性)
不常用:硅藻土、纖維素、糖類、活性碳
符號:H——無任何添加劑;G——加有鍛石膏(Gypsum,CaSO4·1/2 H2O)粘合劑;
F——加有熒光素(Fluorescein)
CMC——加有羧甲基纖維素鈉(Carboxymethyl cellulose)
例:硅膠GF254表示硅膠中既加有煅石膏粘合劑,也加有熒光素,可以在波長254nm的紫外光下激發出熒光
粒度:目:1cm2內的篩孔數,數目越大,顆粒越小。薄層所用吸附劑顆粒較細,氧化鋁為200目,硅膠為100~150目。
μ:顆粒的平均直徑,以微米表示。例如:40μ的顆粒與100目相當。
活性:
吸附劑按其含水量的多少各分為五個等級:I級含水量最少,活性最高;V級含水量最多,活性最低;但並不是活性越高分離效果越好,選用哪種活性級別的吸附劑,要用實驗的方法來確定。
酸鹼性:
市售氧化鋁有酸性(用以分離酸性化合物)、中性、鹼性(用以分離生物鹼等鹼性化合物),其蒸餾水洗出液的pH值分別為4、7.5、9—10;其中以中性氧化鋁應用最廣,可用來分離各種化合物,特別是那些對酸、鹼敏感的化合物。
硅膠沒有酸鹼性之分。
(3)展開劑
在樣品組分-吸附劑-展開劑三個因素中。對一確定組分,樣品的結構和性質可看作是一不變因素,吸附劑和展開劑是可變因素。而吸附劑的種類有限,因此選擇合適的展開劑就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展開劑的選擇有以下要求:
(a)對待測組分有很好的溶解度。
(b)能使待測組分與雜質分開,與基線分離。
(c)使展開後的組分斑點圓而集中,不應有拖尾現象。
(d)使待測組分的Rf值最好在0.4~0.5,如樣品中待測組分較多,Rf值則可在0.25~0.75范圈內,組分間的Rf值最好相差0.1左右。由於薄層色譜法用途非常廣泛,國內外均有現成的鋪有吸附劑的薄層板出售。一般實驗室中也可自己制備。
(e)不與組分發生化學反應,或在某些吸附劑存在下發生聚合。
(f)具有適中的沸點和較低的粘滯度。
展開劑的極性是指與樣品組分相互作用時。展開劑分子與吸附劑分子的色散作用、偶極作用、氫鍵作用及介電作用的總和。展開劑要根據樣品的極性及溶解度,吸附劑活性等因素進行選擇,總的原則是展開劑的極性能使組分的Rf值在0.5左右。常用溶劑極性次序是:石油醚<環己烷<苯<乙醚<氯仿<乙酸丁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
如一種溶劑不能充分展開,可選用二元或多元溶劑系統。
4.展開槽與展開:
薄層的展開在密閉的容器即展開槽或稱為層析缸中進行。
展開:
合適的展開劑用量為浸及下端硅膠,但不浸及樣點;點樣端向下,每次只展開一塊,放在正中,以免爬斜(進而展開傾斜)。
5.顯色:
如果化合物本身有顏色,就可直接觀察它的斑點。如果本身無色,可先在紫外燈光下觀察有無熒光斑點(有苯環的物質都有),用鉛筆在薄層板上劃出斑點的位置;對於在紫外燈光下不顯色的,可放在含少量碘蒸氣的容器中顯色來檢查色點(因為許多化合物都能和碘成黃棕色斑點),顯色後,立即用鉛筆標出斑點的位置。常用
普適性顯色劑:濃硫酸、碘蒸氣、熒光素,專用顯色劑:茚三酮、三氯化鐵溶液等。
三、實驗儀器與葯品
儀器:半微量玻璃儀器一箱,小燒杯,層析缸(槽),載玻片(100mm×25mm)乾燥器,電吹風,毛細管,移液管,研缽,布氏漏斗,抽濾裝置。
試劑:硅膠,1% CMC,石油醚(60~90℃),乙醇,丙酮,乙醚,飽和NaCl溶液,無水Na2SO4
四、實驗步驟
1.制板:
將硅膠加 1% CMC,調成槳狀(硅膠:CMC=1:3~4)(在平鋪玻璃板上能晃動但不能流動),將其塗在載玻片上(100mm×25mm)),為使其坦平,可將載玻片用手端平晃動,至平坦為止,放在干凈平坦的檯面上,晾乾之後放入105℃烘箱活化1小時,取出放入乾燥器內待用。
2、葉綠素的提取
在研缽中放入幾片(約5g)菠菜葉(新鮮的或冷凍的都可以.如果是冷凍的,解凍後包在紙中輕壓吸左水分)。加人10mL2:1石油醚和乙醇混合液,適當研磨。將提取液用滴管轉移至分液漏斗中,加人10 mL飽和NaCl溶液(防止生成乳濁液)除去水溶性物質,分去H2O層,再用蒸餾水洗滌兩次。將有機層轉入乾燥的小錐形瓶中,加2g入無水Na2SO4乾燥。乾燥後的液體傾至另—錐形瓶中(如溶液顏色太淺,可在通風櫃中適當蒸發濃縮)。
3、點樣
用一根內徑 1mm的毛細管,吸取適量提取液,輕輕地點在距薄板一端1.5cm處,平行點兩點,兩點相距1cm左右。若一次點樣不夠,可待樣品溶劑揮發後.再在原處點第二次,但點樣斑點直徑不得越過2mm。
4、展開
先在層析缸中放入展開劑[石油醚(60~90℃)-丙酮—乙醚(體積比為3:1:1)],加蓋使缸內蒸氣飽10min, 再將薄層板斜靠於層析缸內壁。點樣端接觸展開劑但樣點不能浸沒於展開劑中,密閉層祈缸。待展開劑上升到距薄層板另一端約1crm時,取出平放,用鉛筆或小針劃前沿線位置,晾乾或用電吹風吹乾薄層。
五、實驗注意事項
1.制板時用注意使板上硅膠厚度盡量一致。
2.植物葉片不要研成糊狀,否則會給分離造成困難
⑷ 菠菜葉綠素的提取方法
我在網上搜了一下,沒搜到很詳細的方法,我以前做過這個實驗,但有些地方記不清了,還望諒解!
(1)將菠菜葉子有大的葉脈的地方去掉,把其他的剪碎或撕碎,我做的時候實驗室的剪刀不好用就用撕的.稱多少克我忘了,就說適量的吧放到研缽中,加少量的乙醇或丙酮進行研磨,磨碎
(2)用漏斗進行過濾,直到濾紙上沒有綠色為止
不知道能不能幫到你,真需要的話,你告訴我,我把實驗書找出來給你找找.
⑸ 實驗中,從菠菜葉片中提取葉綠素色素常用的溶劑為()A.1%NaOHB.水C.95%乙醇D.1%HC
由於葉片中葉綠素色素不溶解於水,但能溶解於有機溶劑,所以在從菠菜葉片中提取葉綠素色素常用的溶劑為95%乙醇或丙酮等有機溶劑.
故選:C.
⑹ 從菠菜中提取葉綠素
通過綠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離,了解天然物質分離提純方法;
(2)通過薄層色譜分離操作,加深了解微量有機物色譜分離鑒定的原理;
(3)從菠菜中提取出葉綠素、胡蘿卜素、葉黃素等色素並加以分離。
【實驗原理】
色譜法利用混合物中各組分在某一物質中的吸附或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其它親和作用性能的差異,使混合物的溶液流經該種物質,進行反復的吸附或分配等作用,從而將各組分分開。薄層色譜法是其中一種微量快速的分析分離方法。它具有靈敏、快速准確等優點。
薄層色譜屬於固-液吸附層析的類型。通常是把吸附劑放在玻璃板上成為一個薄層,作為固定相,以有機溶劑作為流動相。實驗時,把要分離的混合物滴在薄層板的一端,用適當的溶劑展開。當溶劑流經吸附劑時,由於各物質被吸附的強弱不同,就以不同的速率隨著溶劑移動。展開一定時間後,讓溶劑停止流動,混合物中各組分就停留在薄層板上顯示出一個個色斑的色譜圖。若各組分無色,可噴灑一定的顯色劑使之顯色(如圖)。
混合物中各物質在薄板上隨溶劑移動的相對距離稱為比移值(Rf值)。
⑺ 怎麼從菠菜葉中提取完整的葉綠體
取新鮮菠菜,加石墨充分研磨,加些石灰,看分層下面的就是葉綠素
⑻ 如何提取菠菜的葉綠素
葉綠素的提取中加入碳酸鈣的原理是什麼? a'ming問: 在提取過程中用碳酸鈣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色素的破壞,其中的原理是什麼? 廣東 方仲揚 :鈣離子取代鎂離子,形成物理性質不變化學更穩定的化合物。 山東 王彬 :中和酸!在酸的作用下,葉綠素中的鎂可被H+所取代而成褐色的去鎂葉綠素!而且,除了代換Mg外,可使去鎂葉綠素迅速分解出葉綠醇,並形成去鎂葉綠酸,使溶液呈褐綠色,化學反應式如下: (C32H30ON4Mg)COOCH3COOC20H39+2HCl=(C32H32ON4)COOCH3COOC20H39 +MgCl2 葉綠素a 去鎂葉綠素a (C32H32ON4)COOCH3COOC20H39+H2O=(C32H32ON4)COOCH3COOH+C20H39OH 去鎂葉綠素a 去鎂葉綠酸a 葉綠醇 山東 秦莉:在實驗中加入少許二氧化硅的目的是為了研磨充分。加入少許碳酸鈣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在研磨過程中,葉綠素受到破壞。具體的情況是這樣的:葉綠體中的色素所處的環境具微鹼性,實驗中,由於研磨會使細胞結構遭到破壞,細胞液(具微酸性)流出,酸性的細胞液就會直接接觸葉綠體中色素,致使葉綠素的分子結構遭到破壞,使葉綠素失鎂,呈黃褐色,所以加入少許碳酸鈣是為了中和細胞液的酸性,可起到保護葉綠素的作用 防止葉綠素的變化 葉綠素是一種天然色素,對光熱、酸鹼等比較敏感。因此,在加工或貯藏過程中常易褪色或變色,對蔬菜成品感官質量影響巨大。葉綠素的防護: ①鹼處理。將蔬菜在0.01%的氫氧化鈉等稀鹼溶液中浸泡20分鍾-30分鍾,葉綠素生成葉綠酸鹽、葉綠醇等,顏色仍為鮮綠色。但這種方法保綠時間不太長,會導致營養成分的嚴重損失。 ②用銅或鋅取代葉綠素中的鎂。可選用醋酸銅、硫酸鋅溶液,濃度以0.1315%最好,ph值為9,浸泡30分鍾。生成銅和鋅的衍生物可以長期保持綠色。銅比鋅活性高,取代反應速度快,但銅的殘留量受質量標准限制,而鋅的安全性較高,護綠效果也不差,成本也較低,可優先考慮使用鋅制劑來保護蔬菜的綠色。 --------------------------------------------------------------------- 碳酸鈣:鹽,雞蛋殼的主要成分,難溶於水(這是物理性質)和中強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加入少許碳酸鈣是為了中和細胞液的酸性,保護葉綠素不被反應掉。加的多了應該沒什麼影響,因為難溶於水。只有酸性存在時候才會與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