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實驗動物乙醚麻醉裝置

實驗動物乙醚麻醉裝置

發布時間:2021-10-24 02:47:12

Ⅰ 麻醉乙醚麻醉原理

乙醚是吸入性全身麻醉葯。副作用比較大,它的麻醉機理是與它的物理性質有關,即它在人腦中的濃度有關,與它的化學性質沒有關系

Ⅱ 做生物學實驗時可以用乙醚作為麻醉劑,那為何醫院沒有把它作為麻醉劑用

以前有在人體上使用,但出現過醫療事故。現在已經很少使用,因為其較廉價,現在主要作為在動物類的麻醉劑。現在人類臨床上極少使用具體原因如下: 乙醚為吸入性全身麻醉葯。雖然其毒性較小,鎮痛作用強,對心臟、肝臟、腎臟的毒性小,又可促使骨骼肌鬆弛;但其存在以下缺點:(1)氣味不佳,對人體呼吸道刺激性強,能促使口鼻腔和氣管支氣管粘膜、粘液腺分泌增多,氣道難以保證通暢,吸入全麻誘導中,屏氣、嗆咳、喉或支氣管痙攣時常發生,術後肺部並發症多;(2)化學性質不穩定,暴露於空氣中,遇光或受熱即變質,生成過氧化物或乙醛,刺激性更強,且毒性增加;純度要求高,微量的雜質即增加全麻誘導和維持的困難,事後並發症更多;(3)全麻的作用起效慢,誘導期不僅太長,且可有興奮階段,臨床上需另用全麻誘導葯;(4)蘇醒期間胃腸道紊亂常見,惡心嘔吐發生率可高達 50%以上;⑥乙醚麻醉時,膽汁分泌減少,肝糖原耗竭,血糖升高,此改變對正常人可無重要意義,但對核尿病患者或肝臟病變者則未必然。(7)麻醉後蘇醒期長,易發生意外;因而現在很少使用。

Ⅲ 您還有有關動物的葯理實驗過程及結果嗎最好是小白鼠的!並且是可以寫進論文作參考的那種!謝啦!

1.葯理實驗動物的麻醉

在葯理實驗中,對動物實行外科手術或進行某種實驗處理時,常需要使動物全身或局部暫時痛覺消失或痛覺遲鈍,以利於進行實驗。因此,作為葯理人員,我們必須掌握實驗動物的麻醉方法,在此基礎上,設計、應用合理的麻醉方案,才可以滿足手術需要和保證實驗動物安全,又能減少麻醉與手術給動物帶來的刺激,提高實驗的精確度。本文將文獻內容與本人所在葯理室麻醉動物的經驗相結合,敘述麻醉葯物的分類,特性,麻醉方法及影響麻醉的因素及麻醉的選擇原則,以求為廣大葯理工作者進行實驗動物的麻醉提供一些參考。

1 麻醉葯物的分類,特性,麻醉方法
葯理實驗動物的麻醉葯物從物理性質上可以分成兩類,即揮發性麻醉劑、非揮發性麻醉劑。
1.1揮發性麻醉劑的分類,特性,麻醉方法
揮發性麻醉劑包括乙醚、氟烷、甲氧氟烷、氯仿等,其中乙醚常用於全身麻醉的吸入麻醉。乙醚無色透明,是揮發性很強的液體,有特殊氣味,易燃易爆,使用時必須遠離火焰,用後蓋緊瓶蓋。乙醚與空氣中的氧接觸產生刺激性很強的乙醛及過氧化物,故應該儲存在棕色的玻璃瓶中,置乾燥陰暗的地方。乙醚麻醉的優點是麻醉後恢復比較快,但麻醉深度不易掌握。麻醉時間過長,容易導致動物死亡。麻醉時間過短的話,動物仍未進入麻醉期。適用於時間比較短的手術操作或實驗處理,如大鼠胃幽門結扎術。乙醚麻醉的另外一個缺點是人容易不慎吸入乙醚,損害實驗操作者健康。大鼠、小鼠乙醚麻醉較常見。將乙醚倒入乾燥器中,再將大鼠放入乾燥器,經過1-2分鍾左右,大鼠出現抑制,爾後失去運動能力,肌肉鬆弛,立即取出大鼠,將其固定於實驗台上,將含有乙醚棉球或紗布靠近其鼻部,適時追加乙醚吸入量,以維持其麻醉深度和時間。小鼠麻醉用一試管裝有乙醚棉球,將試管口對住小鼠口鼻部,1-2分鍾左右,小鼠反應遲鈍,四肢緊張性明顯降低即可。
1.2非揮發性麻醉劑的分類,特性,麻醉方法
非揮發性麻醉劑又分全身麻醉劑和局部麻醉劑。全身麻醉劑常用的有巴比妥類,氯胺酮,水合氯醛。巴比妥鈉是最常用的一種動物麻醉劑。其安全范圍大,毒性小,麻醉潛伏期短,維持時間較長。適用於時間較長的手術操作。小型動物多為腹腔給葯,中型動物多為靜脈給葯。氯胺酮麻醉劑注射後很快使動物進入淺睡眠狀態,但不引起中樞神經系統深度抑制,所以,麻醉的安全期相對高,是一種鎮痛麻醉劑。一般多用於犬、貓等動物的基礎麻醉和嚙齒類動物的麻醉。因能通過胎盤屏障,懷孕的動物必須慎重。水合氯醛作用特點與巴比妥類葯物相似,使用方法採用腹腔注射或靜脈注射,但其安全范圍小,且對皮膚和粘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使用時要注意。
局部麻醉劑常用的有普魯卡因、利多卡因、的卡因。普魯卡因麻醉速度快,注射後1-3分鍾內可產生麻醉,可以維持30分鍾-45分鍾。為了延長其作用時間,常在溶液中加入少量腎上腺素。它的副作用:在大量葯物被吸收後,表現出中樞神經系統先興奮後抑制。這種作用可用巴比妥類葯物預防。利多卡因常用於表面、浸潤、傳導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它的效力和穿透能力比普魯卡因強兩倍。的卡因結構與普魯卡因相似,局麻作用比普魯卡因強10倍。進行局部浸潤麻醉時,首先把動物固定好,然後在實驗操作的局部皮膚區域,用皮試針頭先作皮內注射,形成橘皮樣皮丘。然後換局麻長針頭,由皮點進針,放射到皮點周圍繼續注射,直至要求麻醉區域的皮膚都浸潤到為止。可以根據實驗操作要求的深度,按皮下、筋膜、肌肉、腹膜或骨膜的順序,依次注入麻葯,以達到麻醉神經末梢的目的。

2 影響麻醉的因素
2.1 年齡和體重
動物對葯物的反應隨年齡的不同而有差異。幼年動物對麻醉的敏感性一般大於成年和老年。對麻醉反應的年齡差異,可能與解毒酶活性有關。幼年動物因缺乏這些酶,故對麻醉很敏感。另外,幼年動物,特別是剛出生的動物,肝腎功能未發育完全,葯物消除能力低,這些因素使游離型葯物及進入組織的葯量增多,易發生蓄積中毒現象。
體重小的動物每單位體重的基礎代謝率較大動物高,因此,動物越小,每單位體重所需的麻醉葯劑量越大。一些慢性實驗,觀察時間較長,可選擇年幼、體重較小的動物做實驗。
2.2 性別
不同性別的動物對麻醉葯物的敏感性不同,對各種刺激的反應也不盡一致,雌性動物性周期不同階段和懷孕、授乳時的機體反應性有較大的改變,因此,葯理實驗一般選擇雄性動物或雌雄各半。
2.3 生理和健康狀況
體重、肌肉發達的動物較脂肪多的動物所需麻醉葯量大,因為脂肪為相對非代謝組織,其基礎代謝率較低。活動可增加代謝率,因此,好動的動物所需的麻醉量大。身體狀況差的動物,所需麻醉葯量小,耐受性降低。
2.4 動物飼養
保證足夠的營養供應是維持動物健康的重要因素,其中飼料對動物的關系更為密切。動物的生長、發育、繁殖、抵禦疾病的能力及一切生命活動都依賴於營養豐富的飼料。動物在麻醉之前一周應給於精心的飼養管理,使其處於良好的健康狀態。飼喂營養均衡的飼料,營養成分不能過高或過低,如大量食肉的犬其基礎代謝率提高90%;小鼠的飼料中蛋白質含量低於20%易產生腸道疾病;豚鼠飼料中維生素缺乏易引起壞血病。
2.5 環境因素
主要包括溫度、濕度、空氣的流速和清潔度。溫度一般保持在20~25℃,實驗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都能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對麻醉葯物的敏感性升高,易發生中毒現象,因而影響麻醉效果。濕度對動物的體溫調解和健康狀況的直接影響,間接影響著動物對麻醉葯物的反應性。因此,進行動物麻醉的實驗室,相對濕度宜保持在50%~60%。空氣的清潔度要求氨濃度小於20mg/L、氣流速度10 - 25cm/s。氨濃度過高可刺激動物粘膜而引起流淚、咳嗽等,嚴重者可引起粘膜發炎、肺水腫或肺炎。

3 麻醉葯物的選擇原則
3.1 以安全性、有效性作為選擇麻醉葯物的中心原則
盡量選擇安全范圍大而且麻醉效果好的葯物。在用葯前要檢查葯物的生產日期和使用期限,即使未超出使用期限,如發現葯物溶液有沉澱、渾濁現象,也應棄用。
3.2 根據不同實驗動物選擇麻醉葯物
注意動物種屬的差異,應選用對實驗動物較為敏感的麻醉葯物。即使同一種甚至是同一隻實驗動物,其生理狀態不同,對麻醉葯物的選擇也不盡相同。如懷孕動物不選能通過胎盤的麻醉葯。
3.3 根據不同葯理實驗選擇麻醉葯物
如動物實驗需要動物保持較長時間麻醉狀態、麻醉程度較深,可選擇具有較強鎮靜催眠作用的戊巴比妥鈉;如所需時間較短、麻醉程度較淺,可使用中樞性抑制但作用短效的乙醚,以及對中樞抑制弱、蘇醒快的鹽酸氯胺酮及速眠新。還可以使用復合麻醉,更好地達到不同動物實驗所需的麻醉效果。
3.4 做好麻醉前的准備工作
動物宜禁食,大動物禁食10~12小時,用犬做長時間實驗前1小時應灌腸,以排除積糞。
3.5 掌握好麻醉深度
要根據動物體重、葯物濃度,仔細計算好所需的麻醉葯物劑量。應考慮麻醉劑的純度。國產的產品麻醉效果往往不如進口的,實際使用時,要注意增加劑量。在靜脈注射麻醉時,不可將葯物一次性快速推入,而是間歇性地緩慢推進,在注射到預定劑量3/4 後,更要減慢推進速度,並一邊注射,一邊觀察動物的角膜反射、肌松程度和疼痛反應,達到實驗所需麻醉狀態時,立即停止葯物的注射。
3.6 做好麻醉後的動物監護
採取保溫措施。在麻醉期間,動物的體溫調節機能受到抑制,會出現體溫下降,影響實驗結果。必須保持動物氣道的通暢和組織的營養。追加麻醉葯物要嚴格控制劑量(一般不超過麻醉劑量的1∕3)。出現麻醉過深情況後,應立即採取搶救措施。應備有常用的搶救葯物,如尼可剎米、東莨菪鹼、腎上腺素等。

綜上所述,實驗動物的麻醉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作。我們不僅要掌握動物麻醉的基本知識和技術,還要了解影響實驗動物麻醉的各種因素,麻醉葯物的選擇原則,在具體實驗中,理論結合實際,才能正確進行麻醉處理,保障動物實驗的成功。

2.王漿酸的葯理實驗及應用

網址在這哦:http://wenku..com/view/14236a7f5acfa1c7aa00cc68.html

希望我的答案讀LZ有幫助,望LZ看在我是第一個回答的份上,採納下吧!

Ⅳ 實驗室怎麼製取乙醚它是運用什麼原理使人昏迷的

1、實驗室製取乙醚:將乙醇與濃硫酸化合物加熱到140℃時可發生分子間回脫水生成產物乙醚。

2、使答人昏迷的原理:全身麻醉。急性大量接觸,早期出現興奮,繼而嗜睡。

當乙醚中含有過氧化物時,在蒸發後所分離殘留的過氧化物加熱到100℃以上時能引起強烈爆炸; 這些過氧化物可加5%硫酸亞鐵水溶液振搖除去。與無水硝酸、濃硫酸和濃硝酸的混合物反應也會發生猛烈爆炸。

(4)實驗動物乙醚麻醉裝置擴展閱讀:

乙醚的急救措施:

1、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

2、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3、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4、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Ⅳ 現代麻醉劑是怎麼發明的

19世紀以來,手術治療的客觀要求日益增長,對麻醉的要求也更加迫切,同時化學的發展為麻醉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1799年,英國的化學家戴維最早發現了氧化亞氮有麻醉作用,他自己在吸入氧化亞氮後,發現其炎症部位的疼痛有所緩解,因而他斷定:「氧化亞氮,可以在出血不多的手術中起到麻醉作用。」戴維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敘述過他吸入氧化亞氮以後的歡樂、快慰的感覺。因此氧化亞氮也稱作「笑氣」。但是這一發現卻沒能及時在臨床上推廣。1824年,希克曼用二氧化碳、氧化亞氮和氧氣對動物施行了麻醉實驗,並進行了截肢手術。他要求進行人體實驗,但未被應允。直到1893年,化學家斯考芬證實吸入多量「笑氣」可使人呈醉態,甚至失去知覺,使用麻醉劑的時代才真正開始了。

除了氧化亞氮以外,人們還探索了其他麻醉的方法。1818年,著名科學家法拉第在著作中曾指出「乙醚有致人昏迷的作用,其效應與氧化亞氮很相似」。醫生們從中受到啟發。1842年,美國羅徹斯特的一個叫威廉·克拉克的學化學的學生,給一個需要拔牙的婦女施用了乙醚,使她在拔牙時毫無痛苦。同年3月30日,美國的另一位醫生克勞福德·郎格應用乙醚吸入式麻醉方法,成功地為一個頸背部腫瘤患者進行了切除手術,隨後他繼續用乙醚進行了許多小手術。由於當時郎格居處偏僻,他的成就未能被世人所知。

1844年夏天,美國牙科醫生莫爾頓到波士頓實習,並來到他的校友傑克遜處學習化學知識。後者畢業於哈佛大學醫學院,是位化學家。一次閑談中,莫爾頓談到拔牙時如果能破壞牙神經就好了。傑克遜說,他有些乙醚,這種物質可減輕牙痛,說著隨手給了莫爾頓一些。後來,一位患者找莫爾頓拔牙,並希望不要太痛。於是莫爾頓將蘸有乙醚的手帕遞給患者,讓其吸入,使其漸漸失去知覺,然後在助手的幫助下,將牙拔掉。莫爾頓拔完牙後,問患者有何感覺,病人高興地說:「真是奇跡!一點疼痛感都沒有。」這次成功引起很大轟動。麻醉葯開始得到越來越多的醫生承認和應用。

1846年10月16日,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另一個莫爾頓用乙醚麻醉,從一個病人的脖子上割下一個腫瘤,僅歷時8分鍾,首次證明在進行大手術時,能用乙醚來進行全身麻醉。這次手術成功的消息在美國迅速傳開,而後又傳遍了全世界。各國相繼採用乙醚麻醉進行手術,結束了病人必須強忍劇痛接受手術的時代。中國和俄國都是在莫爾頓成功的次年即開始採用乙醚麻醉的國家。

後來,婦產科大夫辛普森把乙醚用在產科手術中,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他發現用氯仿比乙醚的麻醉效果更好,所以氯仿成了第三種重要的麻醉葯。

今天,乙醚和氯仿仍是全身麻醉最常用的麻醉劑。

Ⅵ 麻醉劑的動物實驗

動物實驗中常用的麻醉劑有:揮發性麻醉劑、非揮發性麻醉劑和中葯麻醉劑。
1.揮發性麻醉劑
揮發性麻醉劑包括乙醚、氯仿等。乙醚吸入麻醉適用於各種動物,其麻醉量和致死量差距大,所發安全度亦大,動物麻醉深度容易掌握,而且麻後蘇醒較快。其缺點是對局部刺激作用大,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液體分泌增多,再通過神經反射可影響呼吸、血壓和心跳活動,並且容易引起窒息,故在乙醚吸入麻醚時必需有人照看,以防麻醉過深而出現上情況。
2.非揮發性麻醉劑
非揮發性麻醉劑種類較多,包括苯巴比妥鈉、戊巴比妥鈉、硫噴妥鈉等巴比妥類的衍生物,氨基甲酸乙脂和水合氯醛。這些麻醉劑使用方便,一次給葯可維持較長的麻醉時間,麻醉過程較平衡,動物無明顯掙扎現象。但缺點是蘇醒較慢。
3.中葯麻醉劑
動物實驗時有時也用到象洋金花和氫溴酸東莨菪鹼等中葯麻醉劑,但由於其作用不夠穩定,而且常需加佐劑麻醉效果才能理想,故在使用過程中不能得到普及,因而,多數實驗室不選用這類麻醉劑進行麻醉。

Ⅶ 乙醚麻醉小鼠

麻醉一般都是吸入試,你的濃度大小和蘇醒時間無關,和你的麻醉深度有關,一般來說,和空氣或氧氣混合,濃度保持在2%-4%,最大的話能用到6%,麻醉深度就是疼度對機體的刺激性更小,肌肉更鬆弛。
一般來說都是有個呼吸機進行麻醉,另外,乙醚可燃性較高,務必小心。

Ⅷ 乙醚是否有麻醉作用,它的致麻機理是怎樣的

有麻醉作用,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引起全身麻醉。一般認為,乙醚引起的意識障礙與腦干網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抑制有關,而肌張力減弱則是抑制脊髓所致。乙醚還可抑制中樞突觸遞質——乙醯膽鹼的釋放。 乙醚經呼吸道吸收,在肺泡內很快被吸收,由血液迅速進入腦和脂肪組織中。腦組織中乙醚含量較高,是因為腦內血流量大,含脂類豐富及乙醚能透過血腦屏障之故。

閱讀全文

與實驗動物乙醚麻醉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自動排氣閥和閥門安裝圖片 瀏覽:619
減震器壓力軸承損壞有什麼症狀 瀏覽:860
螺旋運輸機傳動裝置的設計圖紙 瀏覽:848
73開頭是什麼軸承 瀏覽:342
鏜床自動拉刀裝置液壓壞了怎麼辦 瀏覽:504
南海區金屬五金製品廠 瀏覽:308
設備防腐發票系統怎麼開具 瀏覽:418
物理中機械效率的有用功和總功怎麼求 瀏覽:703
閥門fte是什麼意思 瀏覽:245
助力機械手下件裝置 瀏覽:616
熱風保養裝置作用 瀏覽:715
化工過程機械是做什麼的 瀏覽:56
管道過人防牆閥門距離要求 瀏覽:720
dnf男機械適合什麼稱號 瀏覽:664
暖氣連線的閥門是什麼作用 瀏覽:520
燃氣閥門和水閥門區別 瀏覽:183
閥門流閉流開是什麼意思 瀏覽:870
互鎖裝置作用原理 瀏覽:228
如何更換汽車儀表盤的燈珠 瀏覽:81
哪裡可以看到鐵路拍賣設備 瀏覽: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