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所有的輪軸裝置都是在輪上用力的嗎
使用輪軸裝置,不一定都是在輪上用力的。
動力作用在輪上還是軸上,這個還要看用途的。
一般在使用中都是為了省力,動力都是作用在輪上的。
有些特殊用途的就是動力作用在軸上的。
如車輪,電動機上的皮帶輪。動力都作用是在軸上的。
② 輪大小對輪軸的作用的實驗計劃怎麼寫
先改變輪軸裝置,將輪變大,保持軸上的鉤碼數量不變,輪上的鉤碼進行數量調回整,記錄下鉤答碼的數量情況,接著將記錄下的數據與前一次實驗中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得出:輪越大,輪軸越省力
材料(每組):1盒鉤碼(系線)、1個輪軸、1個輪圈、2把螺絲刀、2瓶水(系線)、1套支架、1張記錄表。
③ 輪軸實驗中輪上和軸上的繩子是一條線還是兩條線
你動手做實驗啊!
④ 輪軸有什麼作用實驗報告
1、軸上掛3個鉤碼,較小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2、軸上掛3個鉤碼,在較大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實驗現象:
1、較小輪時,軸上掛3個鉤碼,輪上掛2個鉤碼,就能達到平衡
2、較大輪使,軸上掛3個鉤碼,輪上掛1個鉤碼,就能達到平衡。
實驗結論:軸不變,輪越大,越省力。
⑤ 輪軸裝置為什麼能省力啊
輪軸也是杠桿的變形!
支點在軸心.
當力作用在輪上(外圈),那麼動力臂就大於阻力臂,所以省力(例如方向盤)
當力作用在軸上(內圈).那麼動力臂就小於阻力臂,就費力
⑥ 輪軸的物理學上的「輪軸」
外環叫輪,內環叫軸。輪軸兩個環是同心圓。
由上式可知:當動力作用在輪上,則輪軸為省力杠桿;動力作用在軸上則輪軸為費力杠桿。
所以輪和軸的半徑相差越大則越省力,但越費距離。
像馬車,門把手,方向盤和推車這樣的輪軸是最簡單的,沒有動力傳遞,動力車輛的輪軸就復雜得多。當然扳手也是.
以汽車為例,動力不是簡單的傳遞輪軸,如果是那樣,汽車就不能拐彎,在汽車軸的中間,有一個「差速器」,在通過兩個半軸給左右車輪傳動,這樣在汽車拐彎時,兩邊車輪行駛的距離才能不同。人力三輪車的後軸,為了拐彎,一個後輪和軸是固定的傳遞動力,另一個後輪是可以和軸轉動的,用以差速拐彎。
在用軸帶動輪時,如皮帶輪的運動,不僅可以傳遞動力,還能改變轉速。
定義:由輪和軸組成,能繞共同軸線輪與軸的簡單機械叫做輪軸.半徑較大者是輪,半徑較小的是軸. 輪軸的實質是可以連續旋轉杠桿.使用輪軸時,一般情況下作用在輪上的力和軸上的力的作用線都與輪和軸相切,因此,它們的力臂就是對應的輪半徑和軸半徑.
由於輪半徑總大於軸半徑,因此當動力作用於輪時,輪軸為省力費距離杠桿(下面的第一幅圖),實際的例子:有自行車腳踏與輪盤(大齒輪)是省力輪軸.當動力作用於軸上時,輪軸為費力省距離杠桿(如下面的第二幅圖),實際的例子有:自行車後輪與輪上的飛盤(小齒輪)、吊扇的扇葉和軸都是費力輪軸的應用.
F1R=F2r輪軸是一種省力的簡單機械。(輪半徑大,軸半徑小,所以省力) 在農業灌溉中人們除了使用如下圖所示的轆轤外,還發明了許多的水利工具如水泵水車等.它們中有很多都結合了輪軸的原理.
古希臘時期的阿基米德是有史以來最早的水泵發明者.阿基米德出生於公元前287年的希臘敘拉古城.當時的敘拉古經濟空前繁榮,科學研究之風甚濃,城裡的許多人對哲學、幾何學等頗有研究.他們喜歡辯論,把這當做學習的機會,阿基米德從小生活在這種氛圍之中,養成了喜歡思索、喜歡學習的良好習慣.
當時處於尼羅河河口的亞歷山大城,是地中海東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那裡聚集了許多第一流的科學家.好學的阿基米德也來到亞歷山大城,在這里學習數學、天文學和力學.一個星期天,阿基米德和同學們一起乘木船,在尼羅河上緩緩地行駛,兩岸旖旎的風光讓他目不暇接.忽然,他看到一群人在用木桶拎水,便問道:「他們幹嘛要拎水?」
「河床地勢低,農田地勢高,農民只好拎水澆地了.」一位當地的同學告訴他.「這樣拎水的效率太低了,澆一丘田不知要拎多少桶.」阿基米德心中產生了對農民的同情心.那位同學不以為然地說: 「祖祖輩輩,人們都是這樣做的.你有什麼好辦法?」
回去後,阿基米德的眼前總是閃現出農民拎水時吃力的樣子.「可不可以讓水往高處流呢?」阿基米德開始思考這一問題.漸漸地,在阿基米德的腦海中產生了一個設想:「做一個大螺旋,把它放在一個圓筒里.這樣,螺旋轉起來後,水不就可以沿著螺旋溝帶到高處去了嗎?」
阿基米德立即根據這一設想,畫出了一張草圖.他拿著這張草圖去找木匠,請求師傅幫他做一個用於泵水的工具.」經阿基米德的指點,木匠制出了一個怪玩意兒.阿基米德將這個東西搬到河邊,並把它的一頭放進河水裡,然後輕輕地搖動手柄.「咕嚕嚕」,只見河水在搖動手柄的同時,從怪東西的頂端不斷地湧出來.水,果然往高處流了.
前來圍觀的農民,被這神奇的東西迷住了.他們紛紛贊揚阿基米德為農民做了一件大好事.不久,這種螺旋水泵在尼羅河流域,乃至更廣大的范圍流傳開了.人們把這種水泵稱為阿基米德螺旋泵.直到現在,一些現代工廠仍然使用這種阿基米德螺旋泵來移動流質和粉物.
在螺旋水泵問世後不久,我國也發明了一種抽水工具——龍骨水車.據說是東漢靈帝時的畢嵐發明的.這種水車的主要裝置是一個木板製成的槽,槽內相隔一定的距離放置瓦片大小的木塊,這些木塊通過銷子連結起來.整個樣子像龍的骨架,因此得名.使用時,人扶著水車頂端上的木架,用腳踩動拐木,就帶動下面的木塊沿著木槽往上移動,由此把水提上岸;而後木塊又往木槽的背後往下移動,直至繞過下端的軸,重新刮水.後來,有人又對龍骨水車進行改進,發明了「畜力龍骨水車」、「水轉龍骨水車」.
⑦ 輪軸 知識點
1、定義:由兩個半徑不同的輪子固定在同一轉軸的
裝置叫做輪軸。半徑較大的輪叫輪,半徑較小的輪叫軸。
2、實質:輪軸可看作是杠桿的變形。如右圖所示。
3、特點:當把動力施加在輪上,阻力施加在軸上,
則動力臂l1=R,阻力臂l2=r,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
即F1R=F2r,∵R>r,∴F1<F2,即使用輪軸可以省力,也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卻費了距離。
⑧ 六年級科學實驗報告單輪軸有什麼作用
1、軸上掛3個鉤碼,較小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2、軸上掛3個鉤碼,在較大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實驗現象:
1、較小輪時,軸上掛3個鉤碼,輪上掛2個鉤碼,就能達到平衡
2、較大輪使,軸上掛3個鉤碼,輪上掛1個鉤碼,就能達到平衡。
實驗結論:軸不變,輪越大,越省力。
⑨ 輪軸作用實驗記錄表 我們發現了什麼
由組長安排一位同學把長導線拉直,靠近指南針,讓導線方向與指南針的方版向一致,並一直保持不動權,再安排另一個同學按住開關,接通電流,仔細觀察:接通電流時,有什麼現象?接著關閉開關斷開電流,看看又有什麼現象?把觀察到的現象及時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