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演示實驗
科學是一門實驗學科,而科學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教學,無論是展示現象、導出概念還是發現規律,都有著其它教學方式不可代替的作用。通過演示實驗,能夠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抽象枯燥的知識變的形象、生動。它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效率,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觀察、實踐、操作、歸納和總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形成學生嚴謹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現就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演示實驗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1.演示實驗要目的明確,可前充分准備
小學科學教材中每個演示實驗都有一個明確的目的,為的是通過直觀、生動的演示,讓學生在實驗中發現規律,理解規律,從而掌握規律。為實驗而實驗,沒有目的性,只會使學生浮於實驗過程與表面現象,只會覺得好玩而已。不知道老師為什麼做實驗,不知道實驗演示了什麼規律。對老師而言,這樣的實驗是「費力不討好」的事。
同一個規律的演示實驗可以有好幾個,教師要根據教材要求及設備條件精心選擇實驗器材,在實驗室里先自我演示,確保在課堂上萬無一失。實驗材料准備是否充分,是上好實驗課的關鍵。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也說明了實驗材料准備的重要性。「材料要發揮最大的效益」。一套好的材料,會引起學生的探究慾望,會促成一節好課。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最優的材料,保證實驗教學高效完成。
例如,四年級學習《簡單電路》時,教師就應該在課前將所有的電池、燈泡檢查一遍,燈泡是否是完好的,電池是否有電,以免在課堂上出現問題,引起課堂混亂;六年級學習《電磁鐵》一課需要用到鐵釘,如果是生銹的鐵釘勢必會影響磁力,因此老師也應該先用砂紙將其打磨好,才能讓學生清楚的看到實驗的現象。
2.實驗操作要規范, 用語要准確
操作規范是職教師在實驗儀器、連接和裝配儀器及演示現實時動作要准確、標准。例如,在使用托盤他平時,取用砝碼必須用鑷子而不能用手。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的規范操作,不僅是試驗成功的前提,而且會使學生養成嚴謹求實的良好實驗習慣。教師的語言也要科學規范,不能口語化,在介紹實驗儀器、闡述實驗過程和總結實驗結論時語言必須准確不含糊。
3.要讓學生成為實驗操作的主體
科學教學強調學生收集處理、分析總結、觀察和創新等能力的培養,我們可以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討論、自主思考來達到自我不斷完善的過程,使學生始終處於實驗全過程的積極狀態,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中,教師必須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自己提出探究實驗的方法,自己動手實驗,通過觀察實驗活動,鍛煉學生,提高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勇於探究未知的能力。如在學習《彈性》這一課時,學生對於彈性已有一定的生活體驗,於是我讓他們在課前就收集自己認為有彈性的物體帶到課堂上來,並且自己設計實驗來證明它有彈性。由於各個學生的認知水平不同,在實際研究過程中,研究小組成員間的見解會有所不同,而這些矛盾會在他們進一步的研究中解決。這就是讓學生「真刀實槍」地做科學。
4.實驗現象要明顯直觀
演示實驗的一切功能不能離開觀察,觀察者只能在演示者所給現象的基礎上進行觀察
。因此演示實驗的直觀是最起碼的要求。為了使現象明顯,儀器的尺寸要比較大刻度線條要粗,要是最遠的同學也能看清。必要時可以藉助投影、機械放大等手段增強現象的明顯性,提高觀察效果。演示之所以要直觀,就是為了能從實驗中直接觀察到的過程,認識科學現象的本質。這樣,能讓每個學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演示的整個過程。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趣味性,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有效率。
5.要善於啟發和引導學生分析實驗,領悟科學探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演示實驗能夠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變抽象為形象。但它的最終目的是要通過觀察,啟發思維,是學生更好地認識客觀規律,發展能力,培養興趣。因此,在設計演示實驗時,必須在啟發性上下功夫。例如,在做電磁鐵的磁力大小的實驗中,可以進行各種嘗試,在改變線圈圈數、鐵芯的大小、電池節數的多少等來不斷啟發、引導、實驗、分析、總結,推進學生思維的展開。例如: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怎樣才能產生?怎樣才能做得更好?……在學生不斷的探討、思索中,逐步掌握科學知識,了解科學規律,這樣的實驗就成為推進思維的向導。演示實驗一般情況可採用如下幾步:提出問題,通過實驗建立初步表象;再做實驗,又提出問題進行探討,找出規律;應用與規律來說明問題,並用實驗來驗證。這一過程體現了實踐――理論――實踐的認知規律。
總之,演示實驗在科學教學中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教師只有明確了演示實驗的重要性,運用好這一教學平台,才能使科學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貳』 蘇教版四年級科學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有哪些
學生分組實驗目錄三年級上冊1.記下現在的我2.吹乒乓球3.觀察蚯蚓4.觀察鳳仙花5.研究土壤6.觀察水7.改變物體的沉浮8.小水輪轉起來9.空氣占據空間10.做風車11.紙飛翼三年級下冊1.比較塑料尺和木頭尺的性質2.塑料杯遇熱水的研究3.比較塑料與布的性質4.觀察物體發聲5.做小鼓6.水傳聲實驗7.製作小樂器8.光傳播實驗9.光的傳播10.影子11.改變光的傳播路線12.鏡子反射光的路線13.製造彩虹14.色光混合實驗15.讓小燈泡亮起來16.製作開關17.磁鐵的性質18.製作小磁針四年級上冊1.做小吊車2.記憶游戲3.做沙盤4.玩小車5.感受推和拉6.自製重錘7.讓小球動起來8.感受摩擦力9.模擬晝夜形成10.觀測一天中影子和溫度變化
『叄』 科教版小學科學演示分組實驗是怎樣開設的
1.教師的指導要求要非常明確,實驗目的是什麼?學生需要觀察的內容是什麼?如果操作比較困難老師可以通過展台現場演示,如果沒有條件現場演示,可以提前錄制好操作的微視頻。個人認為微視頻的效果比較理想,例如科教版三年級自然中花的結構一課,花的解剖技巧用微視頻指導效果非常好,一方面把操作的細節展示得很清楚,另一方面視頻是可以反復放的,學生在操作時也可以播放視頻指導。
2.必須設計一份符合學生學情的實驗記錄單。長期的教學觀察中我們會發現即使老師表達得非常清楚,有些信息學生仍然接收不到。所以必須有一份詳細表明實驗目的,實驗操作的實驗記錄單來指導學生的分組學習。實驗記錄單的功能不止是指導學生還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記錄的好習慣。根據不同的年級要設計不同的實驗記錄方式,低年級的以圈劃為主,高年級可以用繪圖或者填空的方式記錄。
3.設計一個實驗結果匯總方式。只做實驗不分析是沒有意義的。常見的實驗結果匯總方式就是以那份實驗記錄單為分析對象,尋找每組學生的實驗結果中存在的規律。可以用提問的方式,也可以是投票等等。
以上是我的一些薄見,望採納
『肆』 什麼是科學實驗 科學實驗的特點
1、科學實驗,是人們為實現預定目的,在人工控制條件下,通過干預和控制科專研對象而觀察和探屬索科研對象有關規律和機制的一種研究方法。它是人類獲得知識、檢驗知識的一種實踐形式。
2、科學實驗的特點:
第一,科學實驗是以認識為直接目的的探索性活動。
第二,科學實驗藉助於一定的物質手段,通過干予和控制來認識客觀對象。科學實驗藉助的物質手段,主要是工具、儀器和實驗裝置。
『伍』 小學五年級上冊科學哪些是演示實驗
除了分組實驗,都是演示實驗,有很多的,打開書一看就知道,當然,可以有選擇地做。如:種子萌發的條件,生態瓶,影子的特點,人造彩虹,測力計的使用等。
『陸』 小學科學課演示實驗有哪些最重要的要那些
紙鸚鵡站立的實驗 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 製取的實驗 鏡子的實驗
『柒』 什麼是科學實驗 如何進行科學實驗
科學實驗,英文名稱scientific experiment,是人們為實現預定目的,在人工控制條件下,通過干預和控制科研對象而觀察和探索科研對象有關規律和機制的一種研究方法。它是人類獲得知識、檢驗知識的一種實踐形式。
科學的方法應該包括六個重要步驟:
觀察
觀察即對事實和事件的詳細記錄。
定義
對問題進行定義是有確切程序可操作的。
假設
提出假設是對一種事物或一種關系的暫時性解釋。
檢驗
收集證據和檢驗假設,一方面要能提供假設所需的客觀條件,一方面要找到方法來測量相關參數。
發表
發表研究結果:科學信息必須公開,真正的科學關注的是解決問題。
建構
即建構理論。孤立的問題無法建立理論,科學的理論是可以被證偽的。
『捌』 小學科學演示實驗怎樣開展
可以上網查一些有趣的小實驗,簡單一點的,自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