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列實驗裝置或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A. 製取氧氣 B. 往試管里裝入固體粉末 C. 收集氫氣 D.
A、根據氧氣的製取裝置,固體加熱型的裝置中,管口應略向下傾斜,鐵夾應夾在試管的中上部,應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為了便於氧氣的導出,試管內的導管不能伸的太長,剛露出橡皮塞即可,可判斷A裝置正確; B、根據粉末狀葯品的取用,取用時可以用葯匙(或者紙槽),操作要領是:「一斜、二送、三直立」可知B操作正確; C、根據氫氣的密度小於空氣,應用向下排氣法收集,可判斷C操作錯誤; D、根據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的方法,可知D操作正確; 故選C. |
2. 下列實驗操作和實驗裝置不正確的是()A.製取CO2B.加熱KClO3製取O2C.傾倒液體D.液體的量
A、根據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A操作錯誤;
B、加熱KClO3製取O2,的反應裝置為固體加熱型,氧氣不易溶於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B操作正確;
C、取用液體時:注意瓶口、標簽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圖中操作正確,故C正確;
D、量取液體時,視線沒與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圖中操作錯誤,故D正確;
故選A.
3. 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A.B.C.D
A、砝碼與葯品的位置放反了.故A實驗操作錯誤;
B、導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試管,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氣密性良好.故B實驗操作正確;
C、取用液體葯品時:①試劑瓶瓶口要緊挨試管口,防止液體流出;②標簽向著手心,防止液體流出腐蝕標簽;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從而污染葯品.故C實驗操作正確;
D、為使剛洗凈的試管乾燥,把試管倒置放到試管架上.故D實驗操作正確.
故選:A.
4. 下列實驗裝置或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A.製取氧氣B.往試管里裝入固體粉末C.收集並驗滿氧氣D.檢查
A、製取氧氣:反應裝置為固體加熱型,氧氣不易溶於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A操作正確;
B、往試管里裝入固體粉末,操作正確,故B正確;
C、收集並驗滿氧氣,導管太短,要伸入集氣瓶底部,故圖中錯誤;
D、導管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試管,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氣密性良好.操作正確,故D正確.
故選C.
5. 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A.讀取液體體積B.檢查裝置氣密性C.液體的傾倒D.收集二氧化
A、量取液體時,視線與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圖中操作正確,故A正確;
B、在檢驗裝置的氣密性時,利用的是裝置內氣體的壓強改變,有氣泡冒出時,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否則氣密性不好,故B正確;
C、取用液體時:①試劑瓶瓶口要緊挨試管口,防止液體流出;②標簽向著手心,防止液體流出腐蝕標簽;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從而污染葯品,故C正確;
D、二氧化碳的密度大於空氣,故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故D錯誤.
故選D.
6. 下列實驗操作或裝置不正確的是()A.蒸發食鹽水B.檢驗氣密性C.稀釋濃硫酸D.收集氧
A、蒸發食鹽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要外焰加熱,故A正確.
B、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先將導管放入水中然後用手握住試管外壁看導管口是否有氣泡冒出,故B正確.
C、稀釋濃硫酸時不能將水倒入濃硫酸中要將濃硫酸倒入水中,防止水浮在濃硫酸的水面上沸騰濺出,故C錯誤.
D、氧氣的密度大於空氣,應用向上排氣法收集,故D正確.
故選C.
7. 下列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A.檢查裝置氣密性B.塞緊橡皮塞C.滴管用後不洗滌直接插回原瓶D.傾倒液
A、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把導管的一端浸沒在水裡,雙手緊貼容器外壁,若導管口有氣內泡冒容出,裝置不漏氣;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B、在把橡皮塞慢慢轉動著塞進試管口,切不可把試管放在桌上在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試管,圖中所示操作錯誤.
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後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則試劑瓶中的溶液將被稀釋,故選項操作正確.
D、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葯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准手心,瓶口緊挨;圖中所示操作正確.
故選B.
8. 下列實驗操作中,不正確的是()A.加熱液體B.稀釋濃硫酸C.蒸發食鹽水D.檢查裝置氣密
A、加熱液體,先均勻預熱,後固定集中加熱,圖中操作正確,故A正確;
B、稀釋濃硫酸時,將水沿容器內壁緩緩注入濃硫酸中,會沸騰濺出,可能傷人.圖中操作錯誤,故B錯誤;
C、蒸發溶液是,要用玻璃棒不斷地攪拌,圖中操作正確,故C正確;
D、在檢驗裝置的氣密性時,利用的是裝置內氣體的壓強改變,有氣泡冒出時,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否則氣密性不好,圖中操作正確,故D正確.
故選:B.
9. 下列實驗操作或裝置錯誤的是()A. 蒸餾B. 過濾C. ...
A.蒸餾時,溫度計水銀球應位於蒸餾燒瓶的支管口附近,用於測量餾分的溫度,故A錯誤;
B.過濾可用於分離不溶性固體和液體,裝置圖符合操作要求,故B正確;
C.萃取可用分液漏斗,裝置圖符合操作要求,故C正確;
D.轉移液體時要防止液體飛濺,裝置圖符合操作要求,故D正確.
故選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