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串聯式和並聯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驅動系統的區別
混合動力汽車的系統包括發動機、電動機等動力裝置,蓄電池等蓄能裝置,變速器、減速器、萬向傳動器及傳動軸等傳動裝置。
串聯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基本驅動方式是電動機動,發動機/發電機組起輔助動力單元的作用。由此可見,發動機的功率應能滿足汽車的起步、加速、爬坡等動力性能。因此,串聯式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機功率的選擇與純電能驅動汽車電動機的選擇方式類似。可根據汽車的最高車速、最大爬坡度以及最佳加速性能進行估算,並選擇其中的最大值作為初選值。
圖示為深圳陸地方舟公司油電混合動力客車
並聯式混合電能驅動型汽車由發動機、電動機、電動機控制器、蓄電池組(或其它類型的動力電池)、動力合成器、機械傳動裝置等組成。如果蓄電池組可外插電網充電,則屬於插電式並聯混合動力型電能驅動汽車。發動機與電動機的輸出軸分別與動力合成器輸入端進行機械連接,輸出動力通過動力合成器輸出軸傳遞到機械傳動裝置(變速器、主減速器、差速器等),驅動車輛行駛。燃油箱與發動機之間是管路連接,電動機與電動機控制器、電動機控制器與蓄電池組之間均是電纜連接。
並聯式混合動力汽車與串聯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最大區別在於發動機與機械傳動裝置存在機械連接。
② 電動汽車驅動電機控制器
驅動電機控制器一般為電壓型逆變器。將直流電轉化成交流電實現正反轉。
③ 純電動汽車電機驅動系統有哪幾部分組成
電機驅動系統主要由中央控制器、驅動控制器、電動機、冷卻系統、機械傳動裝置等組成。
④ 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可以選修的專業有哪些
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可以選修的專業有:社會工作專業,經濟管理專業等。
廣東工業大學(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一所以工學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術多科性協調發展的廣東省"211工程"省屬重點大學,學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優秀學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工程學科進入國際ESI排名,位列全球前1%。
廣東工業大學由原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和華南建設學院(東院)於1995年6月合並組建而成。學校坐落在中國南方名城廣州,校園佔地總面積3348畝(約合223.2萬平方米),校舍建築159餘萬平方米,擁有廣州大學城校園及東風路、龍洞、番禺等多個校區。
截至2014年5月,學校共設有19個學院,館藏紙質文獻累計數量341萬冊、電子圖書9000GB。有專任教師2000多人,其中正高級職稱300多人,副高級職稱7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47000餘人,本科生43000餘人,研究生4000餘人。
截至2014年,學校有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6個,省級工程中心3個,牽頭或參與組建省部院產學研創新聯盟28個,另有省級國際合作平台2個,省發改委工程實驗室1個,省經信委工程中心1個,省高校科研、教學平台18個,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市級協同創新平台2個,校級協同創新平台4個。
國家級科研平台(2個)
1.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分中心
2.製造業物聯網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部級科研平台(1個)
1.機械裝備製造及控制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省級科研平台
廣東省科技廳重點實驗室(7個)
1.廣東省微納加工技術與裝備重點實驗室
2.廣東省物聯網信息技術實驗室
3.廣東省計算機集成製造重點實驗室
4.廣東省電動汽車驅動裝置重點實驗室
5.廣東省功能軟凝聚態物質重點實驗室
6.廣東省創新方法與決策管理系統重點實驗室
7.廣東省高端廚房電器技術重點實驗室(校企聯合)
⑤ 純電動汽車驅動電機控制器有哪些部分組成
主要由高壓配電器、驅動電機控制器、驅動電機及相關的感測器組成
⑥ 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的基本情況
隨後,廣東省重點實驗室的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總體規模不斷壯大。經過20年的建設,我省重點實驗室不斷發展壯大,從「七五」的8家發展到目前的94家,其中70家已建成驗收。與兄弟省市相比,北京有市級重點實驗室66家,上海54家,江蘇有省級重點實驗室19家,浙江40家,我省重點實驗室的建設規模走在全國前列。
二是分布領域日益廣泛。我省的重點實驗室分布在科研機構的有41家,在高校的有49家,在相關部門和企業的有4家,分別佔43.6%、52.1%和4.7%。從領域分布看,這些重點實驗室主要分布在我省重點發展的信息與通信,先進製造,新能源與節能,生物、醫葯與健康,新材料,海洋、資源與環境,現代農業等領域。
三是經費投入持續增長。省重點實驗室建設初期,政府支持力度只有幾十萬元;從1999年開始,省科技廳加大了重點實驗室的投入力度,省重點實驗室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迄今為止,各級政府累計投入4.1億元,依託單位及相關部門配套投入6.6億元。政府的引導性投入,拉動了社會各方對重點實驗室的投入,為重點實驗室的研究開發和條件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⑦ 廣東工業大學有中級物理實驗室嗎
好像有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不知道是那個不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機械裝備製造及控制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廣東工業大學)廣東省省級重點實驗室(10個)[21]1.廣東省微納加工技術與裝備重點實驗室2.廣東省物聯網信息技術實驗室3.廣東省計算機集成製造重點實驗室4.廣東省電動汽車驅動裝置重點實驗室5.廣東省創新方法與決策管理系統重點實驗室(培養基地)6.廣東省高端廚房電器技術重點實驗室(校企聯合)7.廣東省現代精細化工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8.廣東省動力電池及太陽能轉換與儲存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9.電磁波材料和器件檢測及應用技術聯合研究中心10.粵港網路化製造科技合作基地廣東省省級研發工程中心1.廣東省物聯網共性技術研發工程中心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14個)1.廣東省製造物聯網技術聯合實驗室2.自動化裝備與集成實驗室3.現代產品設計與製造技術實驗室4.清潔化學技術實驗室5.功能材料的制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6.資源綜合利用與清潔生產重點實驗室7.電力節能與新能源重點實驗室8.土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廣東高校信息物理融合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現代信息技術實驗室11.先進設計技術實驗室12.現代通信技術實驗室13.現代計算機技術實驗室14.先進控制技術實驗室廣東省教育廳省級實驗教學中心(10個)1.機械設計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電氣與控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基礎化學與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信息技術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計算機與網路實驗教學示範中心6.工程訓練實驗教學示範中心7.大學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電工電子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計算機基礎教學示範中心10.土木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⑧ 廣東工業大學的學術研究
截至2014年,學校有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6個,省級工程中心3個,牽頭或參與組建省部院產學研創新聯盟28個,另有省級國際合作平台2個,省發改委工程實驗室1個,省經信委工程中心1個,省高校科研、教學平台18個,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市級協同創新平台2個,校級協同創新平台4個。
國家級科研平台(2個)
1.國家數控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分中心
2.製造業物聯網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
部級科研平台(1個)
1.機械裝備製造及控制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省級科研平台
廣東省科技廳重點實驗室(7個)
1.廣東省微納加工技術與裝備重點實驗室
2.廣東省物聯網信息技術實驗室
3.廣東省計算機集成製造重點實驗室
4.廣東省電動汽車驅動裝置重點實驗室
5.廣東省功能軟凝聚態物質重點實驗室
6.廣東省創新方法與決策管理系統重點實驗室
7.廣東省高端廚房電器技術重點實驗室(校企聯合)
廣東省科技廳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個)
1.廣東省現代精細化工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2.廣東省動力電池及太陽能轉換與儲存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3.廣東省物聯網共性技術研發工程中心、
4.廣東省工業設計集成創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5.廣東省集成電路高端晶元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6.廣東省建築業土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7.廣東省物聯網與控制專用晶元及系統智能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8.廣東省葯食兩用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9.廣東省金屬成型與模具新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0.電磁波材料和器件檢測及應用技術聯合研究中心、
11.粵港網路化製造科技合作基地。
廣東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14個)
1.廣東省製造物聯網技術聯合實驗室、
2.廣東高校自動化裝備與集成實驗室、
3.廣東高校現代產品設計與製造技術實驗室、
4.廣東高校清潔化學技術實驗室、
5.廣東高校功能材料的制備與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
6.廣東高校資源綜合利用與清潔生產重點實驗室、
7.廣東高校電力節能與新能源重點實驗室、
8.廣東高校土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9.廣東高校信息物理融合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0.廣東高校現代信息技術實驗室、
11.廣東高校先進設計技術實驗室、
12.廣東高校現代通信技術實驗室、
13.廣東高校現代計算機技術實驗室、
14.廣東高校先進控制技術實驗室。
廣東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個)
廣東省工業企業管理創新研究中心
廣州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個)
廣州市技術創新與經濟轉型研究中心
院士工作室(2個) 實驗室院士現代有機合成及新葯研發實驗室Bernard Meunier(法國科學院)天然葯物與綠色化學研究所Conney(美國科學院)聯合實驗室(17個) 實驗室聯合單位廣東工業大學-利物浦葯物研發聯合實驗室英國利物浦大學熱帶病研究院廣東工業大學-羅克韋爾自動化實驗室美國羅克韋爾自動化公司/莫斯科工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高性能結構與材料聯合研究中心香港理工大學電磁波材料和器件檢測及應用技術聯合研究中心香港城市大學廣東工業大學-Actel聯合實驗室 美國艾特 公司(Actel Corporation)廣東工業大學-PSoC聯合實驗室美國賽普拉斯半導體公司廣東工業大學-Freescale 單片機聯合實驗室美國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Freescal)廣東工業大學-美國德州儀器數字信號處理方案實驗室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廣東工業大學-賽靈思集成電路驗證聯合實驗室 美國賽靈思公司廣東工業大學-Microchip(微芯科技)MCU聯合實驗室 美國微芯科技公司(Microchip)廣東工業大學-三菱PLC聯合實驗室日本三菱汽車公司廣東工業大學-西門子現場匯流排聯合實驗室德國西門子工業自動化與驅動技術集團廣東工業大學-電動汽車/混合電動汽車R&D聯合研發中心美國萊特技術有限公司廣工大-ALTERA國際有限公司EDA/SOPC聯合實驗室 香港卓爾國際有限公司(ALTERA)粵-港聯合工程培訓中心香港職業訓練局虛擬現實技術實驗室美國EON Realidy公司現代設計製造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美國UGS公司市級協同創新平台3個
1.廣州國家現代服務業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
2.佛山廣東工業大學數控裝備協同創新研究院
3.華南工業設計創新園
校級協創新平台4個
1.廣東工業大學(河源)協同創新研究院
2.協同創新中心
3.工業設計與技術集成國際協同創新中心
4.高端應用電子晶元協同創新中心 館藏資源
截至2011年,紙質文獻累計數量341萬冊、電子圖書9000GB,其中中文圖書2574050冊,外文圖書38523冊,中文報刊222406冊,外文報刊77259冊,受贈文獻371874件;引進中文網路資料庫24個,外文網路資料庫18個,自建網路資料庫8個。館藏文獻種類涵蓋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諸學科門類,其中專業類書刊占館藏總量的73%,理工類書刊占館藏總量的60%。
學術期刊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創刊於1984年12月,原名《廣東工學院學報》。1995年由廣東工學院、廣東機械學院、華南建設學院(東院)合並組建成廣東工業大學,《廣東工學院學報》成為全校教學科研人員發表論文的重要園地。後於1997年第1期起改用為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現為季刊。2001年,獲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獎, 2004年,獲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出版質量獎,2009年,獲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 2010年,獲教育部「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2011年,獲「廣東省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 2007~2011年,學校承擔各類科研項目近3000項,到校科研總經費近8.5億元。
2011年學校科研規模實現跨越式發展,科研經費實現50%的快速增長,提前突破2.5億元大關。
2012年學校科研經費超過3.5億元,學校承擔重大科研項目能力不斷增強,主持承擔500萬元以上科研項目5項,包括國家科技支撐項目1項,省科技計劃重大項目4項,獲財政資助經費3720萬元。
2007-2012年學校獲國家基金立項共222項,省基金項目立項共263項,其中2012年已獲得國家基金立項65項。
2007~2011年,學校承擔來自企事業委託的橫向科研課題累計3000多項,到校經費達到6.22億元。此外,還與廣東省企業聯合承擔一大批省、市各級產學研項目。如與企業聯合承擔省部產學研項目近200項,項目經費超過1.8億元。學校積極開拓和推進「校-市」、「校-區」、「校-園」、「校-鎮」等多模式產學研結合工作。
2009-2014年,學校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60餘項。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省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此外,學校獲得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3項,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1項,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項,專利571件,發表學術論文13035篇,其中SCI 597篇,EI 1055篇,ISTP582篇,均較以往有大幅度的增長。
⑨ 電動汽車驅動電機有哪些常見的故障
檔位故障,加速踏板位置信號故障,電機位置感測器故障,相電流過流故障,電機超速故障,冷卻系統故障,
⑩ 電動汽車驅動裝置的組成
電動汽車驅動裝置,包括電動機電機控制器,以及傳動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