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某實驗小組採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動能定理」,圖中小車中可放置砝碼,實驗中,小車碰到制動裝置時,
(1)實驗時為了提高紙帶的利用率,盡量多的在紙帶上打點,因此凡是使用打點計時器的試驗,均要求先接通電源,再放開小車,實驗完畢斷開電源開關. 故答案為:接通電源,釋放小車,斷開電源開關. (2)C到O距離為:s OC =4.20-1.00cm=3.20cm;由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得: v B = =0.45m/s 故答案為:3.20,0.45. |
❷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實驗中,某實驗小組採用了如圖所示的裝置-------把小車放在長木板上,鉤碼通過
(1)若長木板不放在水平面上,小車由於受到重力的作用,會向較低的一端運動回,對實驗效果產生影響.為了防答止其受到的重力對實驗的干擾,所以要將小車放在水平面上.
(2)鉤碼的個數相等,表示小車受到的拉力相等,根據圖示的情況,還可以確定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反,並且在同一直線上,所以小車將處於靜止狀態.
(3)所掛鉤碼個數相等,說明拉力相等,轉動後,這兩個拉力不再在同一直線上,此時的小車受到的不再是平衡力,所以小車將運動,具體地說是轉動.最後靜止在兩個拉力同一直線上的位置.
(4)兩個力要彼此平衡必須同時滿足四個條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並且作用在同一物體上.
故答案為:(1)水平;
(2)靜止;
(3)運動;不在一條直線上的相等;
(4)相反、同一條直線上.
❸ 某實驗小組採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動能定理」,小車內可放置砝碼,實驗中,小車碰到制動裝置時,鉤碼
(1)②將小車停在打點計時器附近,先接通電源,再釋放紙帶.
(2)刻度專尺讀數為OC=5.10cm,打C點時的屬速度
v |
❹ 某實驗小組採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功和速度變化的關系」,圖1中小車中可放置砝碼,實驗中,小車碰到制
(來1)實驗過程中必須先接通源電源,再釋放小車,每次更換紙帶時都要關閉電源; (2)讀數時要估讀一位,為5.10cm; 平均速度等於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故: vc= .
❺ 某中學實驗小組採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功與速度的關系」,實驗中先後用同樣的橡皮筋1條、2條、3條…,
(1)除了圖中已有的實驗器材外,還需要導線、開關、刻度尺和交流電源. (2)使版木板適當權傾斜來平衡摩擦阻力,平衡摩擦力正確的做法是:把木板一端墊高,使木板適當傾斜,輕推一下拖著紙帶的小車後,小車能夠勻速下滑即可,故選D; (3)在正確操作的情況下,為了測量橡皮筋對小車做功後獲得的速度,橡皮筋做功完畢時,小車做勻速直線運動,各點間的距離相等,由圖示可知,應選用紙帶的CF部分進行測量 故答案為:(1)交流;(2)D;(3)CF.
❻ 某實驗小組學生採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實驗中,小車碰到制動裝置時,鉤碼尚未到達地面)用打點計時器得到一
(1)0.80 (2)BC (3) |
❼ 某實驗小組採用如圖(a)所示的裝置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1)實驗的部分步驟如下:a.在小車中放入
(1)根據實驗操作可知,先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後釋放小車. (2)利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得: vA= =0.86m/s. 由於相鄰的計數點間的位移之差不等,故採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 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公式△x=aT 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s 4-s 1=3a 1T 2s 5-s 2=3a 2T 2s 6-s 3=3a 3T 2為了更加准確的求解加速度,我們對三個加速度取平均值 得:a= (a 1+a 2+a 3) 小車運動的加速度計算表達式為a= 代入數據得a=0.64m/s 2. 故答案為:(1)接通打點計時器電源,釋放小車;(2)0.86,0.64.
❽ 某中學實驗小組採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功與速度的關系,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後,沿木板滑行。打點計
(1)CD(2)2.00(3)AB
❾ 某實驗小組採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物體加速度與合力、質量的關系。實驗時,先接通電源再松開小車,打點計
(1)使小車所受合力等於細繩的拉力 (2) ,甲同學比較符合要求 |
與實驗組採用如圖所示的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產電動工具
發布:2025-10-08 10:44:07
瀏覽:72
司來格爾五金件
發布:2025-10-08 09:23:24
瀏覽:204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