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根據米勒的實驗性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裝置中將水加熱成沸水的目的是什麼(2)用正負極的用
如圖,在米勒的模擬實驗,一個盛有水溶液的燒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間里含有氫氣、氨氣、甲烷和水蒸汽等「還原性大氣」.
(1)米勒實驗的目的是驗證無機物可以生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因此,在實驗時,要模擬大氣的環境,左下角的燒瓶中盛放的是蒸餾水,加熱的目的是產生大量的水蒸氣,使空氣中有水蒸氣這一成分,同時提高氣體的溫度,促進氣體的流動.
(2)裝置內電極的作用是火花放電,為原始大氣相互反應合成有機物提供能量.模擬自然界里的閃電.
(3)圖中右上角的燒瓶模擬的是模擬原始地球環境(原始大氣環境),因為原始大氣中沒有氧氣.
(4)C處為取樣活塞,若取樣鑒定,可檢驗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機小分子物質,共生成20種有機物,其中11種氨基酸中有4種(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質所含有的.米勒的實驗試圖向人們證實,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是完全可能實現的.
(5)米勒的實驗試圖向人們證實,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是完全可能實現的.
(6)原始地球的溫度很高,地面環境與現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電閃雷鳴,地面上火山噴發、熔岩橫流;從火山中噴出的氣體,如水蒸氣、氨、甲烷等構成了原始的大氣層,與現在的大氣成分明顯不同的是原始大氣中沒有游離的氧;原始大氣在高溫、紫外線以及雷電等自然條件的長期作用下,形成了許多簡單的有機物,隨著地球溫度的逐漸降低,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凝結成雨降落到地面上,這些有機物隨著雨水進入湖泊和河流,最終匯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熱湯,其中所含的有機物,不斷的相互作用,形成復雜的有機物,經過及其漫長的歲月,逐漸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見生命起源於原始海洋.
故答案為:(1)使空氣中有水蒸氣這一成分,同時提高氣體的溫度,促進氣體的流動.
(2)自然界里的閃電;
(3)原始大氣環境
(4)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是完全可能實現的.
(5)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是完全可能實現的;
(6)原始大氣在高溫、紫外線以及雷電等自然條件的長期作用下,形成了許多簡單的有機物.
⑵ 某同學利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測量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實驗步驟如下:A.按裝置圖安裝好實驗裝置;B.用游標
①由圖示游標卡尺可知,主尺示數是1.5cm,游標尺示數是2×0.1mm=0.2mm=0.02cm,
游標卡尺示數即小球的直徑d=1.5cm+0.02cm=1.52cm;
②由題意知,單擺的周期T=
=
,
由單擺周期公式T=2π
⑶ 現有A、B、C、D、E、F、G等七種實驗裝置,根據裝置圖回答下列問題(裝置用序號表示):(1)實驗室製取二
:(1)實驗室製取CO2,是在常溫下,用碳酸鈣和鹽酸互相交換成分生成氯化鈣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熱;二氧化碳能溶於水,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化學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O2↑ (2)實驗室用氯酸鉀與二氧化錳混合加熱製取氧氣,二氧化錳是催化劑,需要加熱;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不易溶於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氣比較純凈;長頸漏斗的下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氣體從長頸漏斗溢出;故答案為:B;E;C;防止氣體從長頸漏斗溢出; (3)裝置A中試管口稍向下傾斜的目的是:防治水蒸汽冷凝倒流炸裂試管;長頸漏斗的下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氣體從長頸漏斗溢出; (4)裝置F中,沿燒杯內壁傾倒二氧化碳時,看到的實驗現象是:下面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後熄滅;證明CO2具有的性質是: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小; (5)選用G裝置進行實驗,實驗現象是:下面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後熄滅;因此得出的結論與F裝置相同; (6)驗一瓶二氧化碳否已收集滿的方法:用燃燒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則已滿. 答案為:(1)B,E,CaCO3+2HCl=CaCl2+H2O+O2↑; (2)A,C,D,2KClO3 MnO2 | .
⑷ 硝酸鉀硝酸鈉亞硝酸鉀熔鹽熔點
亞硝酸鈉:硝酸鉀=45:55混和溶點為130度,通常使用溫度為150~450度,用於分級,等溫淬火介質.至於KNO2,:NaNO3=1:1未使用過,160度應溶化,除非鹽有問題!
⑸ 熔鹽是什麼
熔鹽,鹽類熔化後形成的熔融體,例如鹼金屬、鹼土金屬的鹵化物、硝酸鹽、硫酸鹽的熔融體。 熔鹽是金屬陽離子和非金屬陰離子所組成的熔融體。能構成熔鹽的陽離子有80餘種,陰離子有30餘種,組合成的熔鹽可達2400餘種。由於金屬陽離子可有幾種不同的價態,陰離子還可組成不同的絡合陰離子,實際上熔鹽的數目將超過2400種。 熔鹽是在標准溫度和大氣壓下呈固態,而溫度升高後存在於液相的鹽類。通常把熔融無機鹽稱為熔鹽,但現已包括氧化物熔體及熔融有機物。 
熔鹽成分: 1、二元熔鹽 二元熔鹽(60%硝酸鈉+40%硝酸鉀)為經實際案例證明的適合於光熱發電系統的成熟儲熱介質,但對於中溫熱利用領域,則無法採用這種二元熔鹽,主要原因是其凝固點過高,約為207攝氏度。對於工作溫度在250攝氏度左右的中溫熱利用系統,必須採用更低凝固點的熔鹽產品。 2、三元熔鹽 三元熔鹽即53%硝酸鉀+40%亞硝酸鈉+7%硝酸鈉組成的混合硝酸鹽,其熔點在142攝氏度,氣化點500攝氏度。在450攝氏度以上亞硝酸鈉就會產生緩慢分解現象,但一般中溫熱利用系統的工作溫度在250~350攝氏度以內。
⑹ 某同學利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測量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實驗步驟如下:A.按裝置圖安裝好實驗裝置;B.用三角
(復1)由題意知,單擺的周期為:T= = ,由制單擺周期公式有:T=2π
⑺ 熔鹽對金屬的腐蝕,用什麼方法可以測量出來
用來測量腐蝕速率的方法有如下幾種:重量法、容量法、極化曲線法。
重量法實驗原理: 重量法是一種最常見測試方法之一,適用於實驗室和現場掛片,可用於檢測材料的耐蝕性能、評選緩蝕劑,改變工藝條件時檢測防腐效果等。當金屬表面上的腐蝕產物容易除凈且不損壞金屬本體時,用失重法;而腐蝕產物牢固附著金屬本體時,採用增重法。金屬受到均勻腐蝕時的腐蝕速度表示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用在單位時間、單位面積金屬失重或增重的質量表示。
⑻ 如何設計實驗方法觀察熔鹽體系的固相晶型變化
你要是一次一次來檢測的實驗實驗。
⑼ 下圖1是實驗室模擬煉鐵的裝置圖,試回答: (1)按上圖連接實驗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裝
(1)③①⑤⑥②④ (2)3CO + Fe 2 O 3 2Fe+3CO 2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3)CO有毒,會污染空氣 (4)產生CO ;因為生鐵密度大於爐渣密度 |
與熔鹽浸滲實驗裝置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療儀器指哪些
發布:2025-10-08 14:24:30
瀏覽:134
金華產電動工具
發布:2025-10-08 10:44:07
瀏覽:7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