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流體流動阻力測得實驗)在對裝置做排氣工作時,是否一定要關閉流程尾部的出口閥為什麼
流量計校核實驗過程一、文丘里流量計(一)實驗目的 1、找出文丘里流量計的流量和壓差之間的關系曲線。 2、測定文丘里流量計的流量系數。(二)基本原理 根據柏努利原理,流量與文氏流量計前後的壓差有如下關系: (4-14)式中: —體積流量m3/s; —文氏管喉頸截面積,m2; Cv —文丘里流量計流量系數,無因次; R —U形壓差計的讀數,m; —壓差計內指示液密度,kg/m3。—流體密度。kg/m3。但是,流量系數的數值,往往要受到文氏計的結構和加工精度,以及流體性質、溫度、壓力的影響。因此,在現場使用這類數量計之前往往需要對流量計進行校正,即測定不同流量下的壓差計讀數,直接繪成曲線,或求得CV與Re之間關系曲線(流量系數CV在喉徑與管徑之比一定時隨Re數而變,其值由實驗測得),以備使用時查校。(三)實驗裝置實驗裝置及流程如圖4-12所示,文氏流量計裝在φ34×3mm不銹鋼管上,為了保證正常測量條件,流量計前、後必須有足夠長的直管段,其長度應使流體流過管件產生的渦流全部消失(具體安裝尺寸應查規定)。文氏計的壓差用U形壓差計測量,壓差計上部裝有放氣夾和平衡夾,放氣夾用以排出測壓管中積存的空氣,平衡夾用以平衡壓差計兩臂的壓力,防止沖走水銀,實驗用水,由泵從水箱輸入管路,由計量槽計量流量,然後放回水箱,循環使用,水溫由溫度計測量。圖4-12 流量計實驗裝置流程圖1、入口閥;2、文氏計;3、排水管;4、計量槽;5、液面計;6、排水閥;7、U形水銀壓差計;8、平衡夾;9、放氣夾。(四)實驗方法 1、熟悉實驗裝置及流程,觀察壓差計測壓導管與文氏計測壓接頭的連接,打開平衡夾和放氣夾。 2、打開管道進口閥,排除管道中的氣體,逐漸關小出口閥,使管道處於正壓,讓水經測壓導管由放氣管流出,以排出測壓系統中的空氣,待空氣排凈後,先關閉U形壓差計上部的放氣夾,然後關閉平衡夾。 3、關閉出口閥門,檢查壓差計左右兩臂讀數是否相等,否則,表明測壓系統中有空氣積存,需要重新排氣。 4、在進口閥全開的條件下,用出口閥調節流量進行實驗,由小流量到大流量或反之,記取8~10組數據,水的體積流量可根據計量槽中水量的增長和相應時間確定。 5、做完實驗後,將出口閥關閉,檢查壓差計讀數是否為零,若不為零應分析原因,並考慮是否要重做。 6、最後,將進口閥門關閉。松開壓差計上部平衡夾和放氣夾。(五)數據處理 1、在雙對數坐標紙上,用流量 對壓差計數R作圖,確定流量與壓差之關系。 2、根據實驗數據,計算流量系數Cv和對應點的Re數,在雙對數坐標紙上標繪CV-Re數之間的關系。(六)討論 1、試分析流量系數與哪些因素有關? 2、在你所繪制的 ~R圖中,所得直線斜率是多少?理論上斜率應是多少? 二、孔板流量計(一)實驗目的 1、找出孔板流量計的流量和壓差計讀數之間的關系曲線。 2、測定孔板測量計的孔流系數,並給出C0~Re的關系曲線。(二)基本原理 根據柏努利原理,流量與孔板流量計前後的壓差有如下關系: (4-15)式中 —體積流量,m3/s; —孔板流量計的孔流系數,無因次; —孔口面積,m2; R —U形壓關計的讀數,m; —壓差計內指標液密度,kg/m3; — 被測流體密度,kg/m3; 孔流系數的數值,往往要受到流量計本身的結構和加式精度,以及流體性質、溫度、壓力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現場使用這類流量計往往需對流量計進行校核,即測定不同流量下的壓差計讀數,直接繪成曲線,或求得Co與Re之間的關系曲線,以備使用時查校。(三)實驗裝置實驗裝置及流程如圖4-13所示,水從水箱經離心泵,經出口閥(調節流量用),再經過孔板流量計,最後由活動擺頭控制,流入計量槽,流量計量結束後,放回水箱,孔板流量計的孔徑為24.33mm,管道採用1 聚丙烯塑料管(內徑36.26mm),水溫由溫度計測量。圖4-13 流量計校核及流體阻力實驗流程圖1.離心泵 2.出口閥 3.孔板流量計 4.U形壓差計5.倒U形壓差計 6.計量槽 7.水箱 8.活動擺頭
❷ 流體綜合實驗中,測管路特性曲線過程中,閥門開度,通過什麼措施改變離心泵轉速
離心泵的工作點是指離心泵特性曲線與管路特性曲線的交點,即離心泵在系統內的管路工作容,泵給出的能量與管路輸送液體所消耗的能量相等的點稱為離心泵工作點。
離心泵的流量調節
離心泵在指定的管路上工作時,由於生產任務發生變化,出現泵的工作流量與生產要求不相適應;或己選好的離心泵在特定的管路中運轉時,所提供的流量不一定符合輸送任務的要求。對於這兩種情況,都需要對泵進行流量調節,實質上是改變泵的工作點。由於泵的工作點為泵的特性和管路特性所決定,因此改變兩種特性曲線之一均可達到調節流量的目的。
改變閥門的開度
改變離心泵出口管路上調節閥門的開度,即可改變管路特性曲線。例如,當閥門關小時,管路的局部阻力加大,管路特性曲線變陡。
2.改變泵的轉速
改變泵的轉速,實質上是改變泵的特性曲線。泵原來的轉速為n,工作點為M,若將泵的轉速提高到n1,泵的特性曲線H—Q向上移,工作點由M變至M1,流量由QM加大到QM1;若將泵的轉速降至n2,H—Q曲線便向下移,工作點移至M2,流量減少至QM2。這種調節方法能保持管路特性曲線不變。流量隨轉速下降而減小,動力消耗也相應降低,因此從能量消耗來看是比較合理的。
❸ 小李同學探究「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探究過程中的實驗裝置如圖.下列五了選項是他探究過程中的部分片
(1)提出問題:空氣的壓強與空氣的流速有關系嗎?
猜想:右果空氣的壓強與空氣的流速有關系,在兩張紙之間吹氣,兩張紙將相互靠近.
設計實驗:用手握住兩張紙,讓紙自由下垂,在兩張紙之間吹氣.
實驗現象:在兩張紙之間吹氣,兩張紙相互靠近.
實驗結論:向中間吹氣時,中間空氣流動速度大,壓強小,紙外側的壓強不變,紙受到的向內的壓強大於向外的壓強,把紙壓向中間.得到的結論是在氣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故答案為:A,D,B,多.
❹ 流體輸送綜合實驗
所有的誤差都是三方面
第一的環境產生的誤差
另一個是人員操作引起
再者是數據處理產生
所有的實驗誤差都是來自這三方面 授人以漁!
具體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例如:
電源電壓的不穩定
溫度的差異 等等
❺ 能否用伯努利方程實驗的裝置判斷流體的形態
不可以,伯努利方程只是在保守場中能量守恆定律的一種表達方式,流體形態需要用雷諾准數表示!
❻ 流體力學:在離心式水泵實驗裝置上測得出水管內泵出口處表壓強和水泵體積流量。求泵的輸出功率。
功率來P=ρgHQ,主要是求出揚程H,按定義H=(源p2-p1)/ρg+(v2^2-v1^2)/2g+z2-z1;
2是泵出口位置,1是進口。
已知流量Q,直徑可求出進出口速度。z2-z1是出口進口高度差,沒給就忽略吧。
p2已知,p1應該測量出來。沒給建立液面到入口伯努利方程,還得忽略損失,結果p1/ρg+h+v1^2/2g=pa=0。
❼ 急!!!!關於化工原理流體力學的綜合實驗的問題
1. 直管阻力產生原因為流體黏性引起的內摩擦力,即流動阻力使得部分機內械能轉化為流體的內能容,導致機械能不守恆;而局部阻力主要是由於流道截面和流動方向的突變引起的邊界層分離和迴流漩渦造成的。
測定方法主要如下:
直管阻力:利用壓力計測定所測流體在所測水平等徑管內流動的壓差,一定要水平等徑!!
再根據 壓差=流體密度*阻力損失 就可求得直管阻力
局部阻力:一樣的方法
2. 泵的工作點確定很簡單:將離心泵的特性曲線(泵揚程-泵體積流量)和管路的特性曲線(管路所需壓頭-管路體積流量)聯立求解,交點就是泵的工作點。
3. 水平和垂直管在相同條件下所測的阻力損失是一樣的。由伯努利方程很好推算的。但是實際測量出來的數值可能有些許偏差,主要是要完全讓水平和垂直管內的流體的流速,流型和速度場完全分布一致的話,很難達到,所以造成一些偏差。但是理論上兩者的測量值是一致的。
希望可以幫到你哈。。。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