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實現自動彈開的裝置
很多電熱燒水壺,按下按鈕燒水,水燒開了,按鈕自動彈起。這是利用某種金屬彈片在回不同溫度下變答形不同來觸發機械結構。
漏電開關,現在新裝修的屋子基本都用了,就是總閘,平時拉起,家裡有電。短路時,總閘自己跳開,斷開電路。這個原理是靠電流勵磁來吸合機械結構的。
這些東西您應該見過,燒水壺超市有,漏電開關五金店有。
B. 爐石傳說自動漩渦打擊裝置怎麼來的
抽新卡包或用粉塵合成得到 這是薩滿的新卡 很強
C. 柏林牆的自動射擊裝置是什麼啊
自動射擊裝置:電子控制的全自動機關槍(也就是有物體經過時,自動瞄準開槍),原理應該是利用紅外線成像系統,自動捕捉移動物體的射擊裝置
D. 有沒有一種讓自動武器子彈快打光時射擊聲音改變的裝置
美軍M1步槍。。。。哈哈哈哈。。。。話說,沒有這樣的裝置。。。只有在彈匣最後壓幾個曳光彈提醒射手。。。再說了,不管什麼情況,射擊聲音很大也聽不到其他聲音啊。。。望採納
E. 求解 德軍88毫米flak18型號炮 半自動炮閂原理 和自動供彈裝置原理
二戰德軍88高炮自動裝彈裝置是什麼樣子其實就是半自動炮閂。新型半自動炮閂,在炮管的復進動作結束時,炮閂會自動開啟,彈出空彈殼後將撞針彈簧收縮至待擊發位置。Flak 18型的射速非常快,在熟練炮手操作下可達15-20發/分。
克虜伯公司的設計者們預見到,由於轟炸機飛得越來越快、越來越高,高射炮兵必須打出連發炮彈才有機會擊中目標。所以,他們給」88「裝備了一種彈簧裝置,這種彈簧裝置在大炮產生後坐力時會打開炮閂、彈出炮管,然後可以裝入新的炮彈;裝炮手只需把炮彈放在裝炮架上。
F. 坦克里的自動供彈裝置詳解
自動裝填機(自動輸彈機)一般是以電氣控制、液壓驅動、機械執行的自動專加裝彈系統,具有壓彈可靠屬、對中准確、補彈迅速(3分鍾內就能將40發備用彈全部裝填完畢),並能准確顯示裝彈到位情況等特點,使乘員坐在車內就能輕松地完成復雜的裝彈動作。
不過自動裝填機內的彈葯,還是需要人工裝填的。
G. 目前世界上最厲害的戰斗裝置是什麼
核武器的殺傷作用
核武器的殺傷作用通常主要以殺傷范圍和發生的傷類傷情來表示,而殺傷范圍和傷類傷情又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一、四種殺傷因素的致傷作用
(一)光輻射的致傷作用
光輻射可引起體表皮膚、粘膜等燒傷,稱為直接燒傷或光輻射燒傷。在光輻射作用下,建築物、工事和服裝等著火引起人體燒傷,稱為間接燒傷或火焰燒傷。光輻射的致傷作用,主要取決於光沖量的大小。
光輻射燒傷的主要特點:
1.燒傷部位的朝向性:光輻射的直線傳播,使燒傷常發生於朝向爆心一側,故有側面燒傷之稱。燒傷創面界線比較清楚。
2.燒傷深度的表淺性:光輻射作用時間的短暫,決定了燒傷深度的表淺。除近距離內可發生大面積深度燒傷外,多以Ⅱ度為主。即使發生Ⅲ度燒傷,也很少累及皮下深層組織。創面深淺程度一般比較清楚。
3.特殊部位燒傷的發生率高
(1)顏面、耳、頸和手部等身體暴露部位最容易發生燒傷。
(2)呼吸道燒傷:呼吸道燒傷是一種間接燒傷。是由於吸入熾熱的空氣、塵埃、泥沙、煙霧,甚至在燃燒環境中吸入火焰引起的。
(3)眼燒傷:光輻射性可引起眼瞼、角膜和眼底燒傷。眼底燒傷亦稱視網膜燒傷,是光輻射引起的特殊燒傷。若人員直視火球,通過眼睛的聚焦作用,使光沖量比入射光增大103~104倍,在視網膜上形成火球影像,引起燒傷。視網膜燒傷邊界比輕度皮膚燒傷邊界大3~4倍。
4.閃光盲(flashblindness):核爆炸的強光刺激眼睛後,使視網膜上感光的化學物質——視紫質被「漂白分解」,從而造成暫時的視力障礙,稱為閃光盲。人員發生閃光盲後,立即出現視力下降,眼發黑,「金星」飛舞,色覺異常,脹痛等,嚴重者出現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症狀,但症狀持續時間短,不經治療,在爆後幾秒到3~4小時即可自行恢復,不留任何後遺症。閃光盲的發生邊界遠遠超過眼底燒傷,對於執行指揮、飛行、駕駛和觀測人員的影響較大。
(二)沖擊波的致傷的作用
沖擊波損傷,簡稱沖擊傷(blast injuries),是沖擊波直接或間接作用於人體所造成的各種損傷。
1.直接沖擊傷
(1)超壓和負壓和直接作用:單純的超壓和負壓作用一般不造成體表損傷,主要傷及心、肺、胃腸道、膀胱、聽器等含氣體或液體的臟器,以及密度不同的組織之間的連接部位。
例如:超壓作用於體表後,一方面擠壓腹壁,使腹壓增高,模隔上頂,下腔靜脈血突然湧入心、肺、心肺血容量驟增;另一方面又壓迫胸壁,使胸腔容積縮小,胸腔內壓急劇上升。超壓過後,緊接著負壓作用,又使胸腔、腹腔擴張。這樣急劇的壓縮和擴張,使胸腔內發生一系列血液動力學的急劇改變,從而造成心、肺、血管的損傷。
(2)動壓的拋擲和撞擊作用:人體受沖擊波的沖力作用後,獲得加速度,發生位移或被拋擲,在移動和降落過程中,與地面或其它物體碰撞而發生各種損傷。如肝、脾破裂,軟組織撕裂,顱腦損傷,骨折,脫臼,甚至肢體離散。
2.間接沖擊傷:由於沖擊波的作用,使各種工事,建築物倒塌,產生大量高速飛射物,間接地使人員產生的各種損傷,常見的有擠壓傷、砸傷、飛石傷、玻片傷、泥沙堵塞上呼吸道窒息等。
3.沖擊傷的臨床特點
(1)多處受傷、多種損傷、傷情復雜:由於多種致傷因素(如超壓和動壓,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幾乎同時作用於機體,決定了沖擊傷傷類和傷情復雜性。中度以上沖擊傷常是多處受傷,多種損傷。既有直接損傷又有間接損傷;既有外傷又有內臟損傷;既可能是單純沖擊傷,又可能復合燒傷和放射損傷。
(2)外輕內重、發展迅速:尤其是以超壓作用為主的沖擊傷,往往體表可能無傷或僅有輕微損傷,而內臟器官可能發生了嚴重損傷。重度以上的內臟損傷,因傷情急劇發展,代償失調,可迅速出現休克和心肺功能障礙,甚至導致傷員死亡。
(三)早期核輻射的致傷作用
早期核輻射是核武器所特有的殺傷因素。當人體受到一定的劑量照射後,可能引起急性放射病,也可能發生小劑量外照射生物效應。
(四)放射性沾染的致傷作用
放射性沾染對人員的損傷有三種方式:
1.外照射損傷:人員在嚴重沾染區停留,受到γ射線外照射劑量>1Gy時,可引起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落下灰對人員的主要損傷。
2.內照射損傷:落下灰通過各種途徑進入體內,當體內放射性核素達到一定的沉積量時,可引起內照射損傷。
3.β射線皮膚損傷:落下灰直接接觸皮膚,當劑量>5Gy時,可引起β射線皮膚損傷。
在沾染區停留較久而又沒有防護的人員,可能同時受到三種方式的復合損傷。
二、核武器損傷的傷類和傷情
(一)傷類
核武器爆炸產生的四種殺傷因素,可以分別作用於人體,也可以同時或相繼作用於人體,使人員發生不同類型的損傷,統稱為核武器損傷。受單一殺傷因素作用後發生單一傷。同時或相繼受兩種或兩種以上殺傷因素作用後,則可發生復合傷。核武器損傷的傷類是十分復雜的,主要傷類概括如下。
(二)傷情
各類單一傷和復合傷,按損傷的嚴重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重度和極重度四級(如分為輕、中、重度三級,則將極重度歸入重度)。發生輕度損傷的傷員,一般不會喪失戰鬥力,可不住院治療,但要進行必要的醫療處理和照顧。發生中度損傷的傷員。一般喪失戰鬥力,多需住院治療,預後良好。發生重度損傷的傷員,將立即或很快喪失戰鬥力。經積極救治,預後較好,大部分可治癒。發生極重度損傷的傷員,當即喪失戰鬥力,按目前醫療水平,經大力救治,可部分治癒。傷後是否喪失戰鬥力或是否立即喪失,還因不同傷類、不同損傷部位而異。如發生放射損傷,大多不會很快喪失戰鬥力。而發生燒傷和沖擊傷,特別是發生在特殊部位,可很快喪失戰鬥力。例如眼燒傷後,雖然全身傷情不很嚴重,也將能以瞄準和觀察。
三、核武器的殺傷范圍
核武器的殺傷范圍是以殺傷邊界、殺傷半徑和殺傷面積來表示的。核爆炸時,由三種瞬時殺傷因素的作用而使人員發生現場死亡(陣亡)和損傷的地域,稱為殺傷區。從地爆時的爆心或空爆時的爆心投影點到達能發生不同程度殺傷(殺情)的距離稱為殺傷半徑,其最遠處稱為殺傷邊界。由殺傷半徑可以計算殺傷區的面積。這樣就可以劃出光輻射、沖擊波和早期核輻射的單一殺傷范圍和它們的綜合殺傷范圍。從爆心向外,由近到遠,人員所受損傷的程度,由重到輕,一般可將人員遭受殺傷的地域劃分為極重度、重度、中度和輕度四個殺傷區。輕度殺傷區的邊界也就是整個殺傷區的邊界。101kt以上核爆炸時以發生皮膚淺Ⅱ度燒傷的最遠距離為其邊界;101kt以下核爆炸時以發生輕度放射病(>1.0Gy)的最遠距離為其邊界。
三種瞬時殺傷因素對開闊地面暴露人員的單一和綜合殺傷半徑均以致傷概率為50%計。殺傷區面積的大小,作為概數,kt級核爆炸時為零點幾至數km2;101kt級核爆炸時,為十幾至數十km2;102kt級核爆炸時為上百至數百km2;Mt級核爆炸時為數百至上千km2。要強調指出殺傷區面積這么大,但中度和輕度殺傷區面積可約佔40%~70%,也就是說,在人員分布比較均勻的情況下,所發生核武器損傷的很大一部分屬於中、輕度損傷。
四、影響核武器殺傷作用的主要因素
核武器的殺傷作用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核武器的當量和爆炸方式
1.核武器當量:當量不同,三種瞬時殺傷因素的單一和綜合殺傷范圍不同,發生的傷類和傷情也有很大差異。當量增大,總的殺傷范圍隨之增大,但三種殺傷因素的殺傷范圍並非按比例增大的,其中光輻射增加最多,其次沖擊波,而早期核輻射增加最少。
萬噸以下核爆炸,以早期核輻射的殺傷半徑最大,總擊波次之,光輻射最小。因此,對於開闊地暴露人員發生的主要傷類是單純放射性病和放射復合傷。復合傷的發生比例,地爆時約佔20%~80%;空爆時約佔30%~100%。
2萬噸以上核爆炸,以光輻射的殺傷半徑最大,沖擊波次之,早期核輻射最小。且前兩者隨當量增大而迅速增大,而早期核輻射的增大甚少,一般不超過4km。對於開闊地面暴露人員發生的主要傷類:隨著當量的增大,單純燒傷和燒放沖復合傷、燒沖復合燒傷增多。50萬噸以上因為現場死亡區域超過早期核輻射殺傷區域,所以基本上均是單純燒傷和燒沖復合傷,復合傷的發生比例,地爆時約佔60%~90%,空爆時約佔30%~50%。
2.核武器爆炸方式:一般講,如當量相同,空爆的總殺傷范圍大於地爆,但四種殺傷因素的殺傷范圍又不盡相同。燒傷和沖擊傷的范圍空爆大於地爆,但近區內的傷情地爆重於空爆;早期核輻射的殺傷范圍地爆大於空爆;放射性沾染:地爆時沾染地域較局限而嚴重,空爆時沾染地域廣泛而較輕,比高越大,沾染越輕。
(二)人口密度和防護情況
人口稠密、大部隊集結地區遭到核襲擊時,造成的傷亡必然嚴重。在殺傷區范圍內,如近爆心區域人員密集,則發生復合傷和重傷的比例定會增加。
核襲擊時,如人員准備充分,採取有效防護,則殺傷范圍將比開闊地無防護的暴露人員大為縮小。因避免或減輕了一種或幾種殺傷因素的作用,單一傷發生比例增多,而復合傷發生比例相應減少,傷情明顯減輕。
(三)自然條件
1.氣象條件
(1)大氣能見度低能短光輻射和早期核輻射的殺傷半徑。
(2)冰和積雪的反射能增強光輻射的作用
(3)核武器在雲層以上爆炸,雲層的吸收會削弱光輻射和早期核輻射對地面的作用;在雲層下爆炸,則會增強光輻射對地面的作用。
(4)雨、雪能加速落下灰沉降,減輕空氣沾染而加重地面沉降局部沾染,地面沾染後下大雨沖刷或冰雪復蓋,能降低地面劑量率。
(5)高空風風向能改變雲跡區形狀和沿橫向的沾染分布;風速能改變熱線方向的沾染分布。風越大,沾染地域擴大而均勻,近區的沾染程度普遍降低而遠區相對升高。
(6)天氣寒冷,大氣密度增大,可縮短早期核輻射的殺傷半徑。天寒穿著厚實,暴露部位減少,發生光輻射燒傷會明顯減少。
2.地形地物
(1)丘陵、山地、建築物等的正斜面,因沖擊波反射再壓縮而增強作用;反斜面可避免或減輕三種瞬時殺傷因素的作用。
(2)低於地面的凹地、彈坑、涵洞、溝渠等均能削弱三種殺傷因素的作用;但山谷通道如遇沖擊波的合流則可加重殺傷效應。
H. 什麼是自動半自動射擊方式
槍一般有四種射擊方式
一,自動射擊,即連續射擊,如機關槍一類
二,半自動射擊,即扣回一下扳機打答一發子彈,但子彈可以自動上鏜,如口徑較小的狙擊步槍
三,三發點射,即扣一下扳機打三發子彈,子彈也是自動上鏜,現代的突擊步槍基本上都有這個功能
四,手動射擊,即每打一發子彈,必須得手工退殼和上子彈,現代大口徑步槍有用這種方式的
所謂的「半自動」和「自動」是針對射擊裝置來說的,是槍械設計上的問題,也就是說,設計上只有上面說的2號射擊方式的,叫「半自動槍支」,有1號3號,或者有1、2、3種射擊方式可供選擇的,就叫「自動槍支」
這種分類包含步槍、手槍等。
I. 自動點火裝置。
自動點火裝置多種多樣,但都得滿足燃燒的三個條件:可燃物、燃點、助燃物。如果不另外加點火的火源,就得還有一個條件,密度,可燃物和助燃物都得達到相當的密度,才能使燃燒連續進行,否則一著火就滅了。另加點火的,如通電,造成電火花。在密度不足時連續點火使之連續燃燒,但效果不好。發動機的點火就是加電自動的。
J. 那種按一下能彈出來一些,再按一下又能扣上的裝置學名叫什麼裝置
自鎖式按鈕開關。自鎖開關,是一種常見的按鈕開關。在開關按鈕第一次按時,開關接通並保持,即自鎖,在開關按鈕第二次按時,開關斷開,同時開關按鈕彈出來。早期的直接完全斷電的電視機、顯示器就是使用的這種開關。
(10)自動擊打裝置擴展閱讀
帶燈自鎖開關與普通自鎖開關的不同之處僅僅在於:帶燈開關充分利用其按鍵中的空間安放了一隻小型指示燈泡或LED,其一端接零線,另一端一般通過一隻降壓電阻與開關的常開觸點並聯,當開關閉合時,設備運轉的同時也為指示燈提供了電源。
1、電路送電合上空氣開關QF→電源指示燈EL亮。
2、起動過程按起動按鈕SB2→KM線圈得電→→KM輔助動合觸頭閉合→→KM主觸頭閉合→→電動機M起動並連續運轉當松開SB2時,它雖然恢復到斷開位置,但由於有KM的輔助動合觸頭(已經閉合了)與它並聯,因此KM線圈仍保持通電。這種利用接觸器本身的動合觸頭使接觸器線圈保持通電的
作用稱為自鎖或自保,該動合觸頭就叫自鎖(或自保)觸頭。正是由於自鎖觸頭的作用,所以在松開SB2時,電動機仍能繼續運轉,而不是點動運轉。
3、停止過程→KM自鎖觸頭斷開→按下停止按鈕SB1→KM線圈失電→→KM主觸頭斷開→→電動機M停轉當松開SB1時,其常閉觸頭雖恢復為閉合位置,但因接觸器KM的自鎖觸頭在其線圈失電的瞬間已斷開解除了自鎖(SB2的常開觸頭也已斷開),所以接觸器KM的線圈不能得電,KM的主觸頭斷開,電動機M就不會再轉了。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自鎖開關